硫磺回收工艺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过程气中的硫蒸汽也将影响转化效率。
应当指出,分流工艺中由于部分酸气不经燃烧炉
即进入催化转化段,当酸气中含有重烃、尤其是
芳烃时,它们可能在催化剂上裂解结碳,对催化
剂的活性有重要的不良影响。
(三)直接氧化法
进料气中H2S含量在5%-10%时推荐采用此法。它是将进
料气预热后和空气混合至适当温度,直接进入转化器内进 行催化反应。进入转化器的空气量仍按进料气中1/3体积的
分均与分流法相似。
第四节 克劳斯延伸工艺 尾气处理
在常规克劳斯工艺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 提高装置的硫收率或装置产能或扩展应用范 围,开发了多种克劳斯延伸工艺,包括克劳 斯组合工艺和克劳斯变体工艺。
由于“独立”的尾气处理装置对回收硫 的贡献不过4%~5%,从经济上的角度而言, 它是产出远远不抵投入的装置,这是人类为 维护自身生存环境而要求企业付出的代价。 因此,千方百计降低这方面的投入成为追求 的目标,将常规克劳斯与尾气处理合为一体 可降低投资操作费用,克劳斯组合工艺应运 而生。
二、克劳斯装置工艺流程
(一)直流法
直流法也称直通法、单流法或部分燃烧法,在通常
情况下,当酸气H2S浓度高于50%时可采用此种工艺。
(我公司现采用的为此种工艺)
直流法的主要特点是全部酸气与按需要配入的空气一起 进入燃烧炉反应,再经过余热锅炉(也称废热锅炉)、 经捕集硫磺后尾气或灼烧排空或进入尾气处理装置。
两级或更多的催化转化反应器与相应的硫磺冷凝冷却器,
采用直流工艺,燃烧炉内即有60%-70%的元素硫生
成,这就大大减轻了催化段的转化负荷而有助于提高
硫收率,因此直流工艺是首选工艺;其限制因素是酸 气H2S浓度不应低于50%,究其实质则是酸气与空气 燃烧的反应热应足以维持炉膛温度不低于927℃,一 般认为此温度是燃烧炉内火焰处于稳定状态而能够有
广泛。近几十年来,在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催
化剂的选择、自控系统、材质和防腐技术等方面 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克劳斯反应
1883年英国化学家C.F.Claus开发了H2S氧
化制硫的方法,即:
H2S+O2 ==SN+H2O+205KJ/mol (2-1) 上式习称克劳斯反应,这一经典的反应由于强的放 热而很难维持合适的反应温度,只能借助于限制处 理量来获得80%~90%的转化率。
可采用直接转化法在液相中将H2S氧化为元素硫。除此之
外,还可利用其生产一些硫的化工产品;将H2S转化为元 素硫及氢气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价值,因此其研究开发颇 为国内外所关注,但迄今尚未有工业应用报道;也有人从 酸气含有H2S及CO2二者的条件出发,考虑既生产硫磺、
又生产CO+H2合成气等等。迄今为止,酸气处理的主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2-1 H2S转化为硫的平衡转化率
三、克劳斯工艺催化段的反应平衡
催化段内的反应较燃烧炉要简单得多,主要是生成硫 磺的反应和有机硫水解的反应。从平衡而言,生成硫 的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下降而急剧上升,所以应选
用低温下有高活性的催化剂以提高转化率。
至于有机硫的水解反应,虽然在低温下有高的平衡常
燃烧炉内高温反应的复杂性
事实上,在燃烧炉内除主反应外还有十分复杂的副
反应,包括酸气中烃类的氧化反应、H2S裂解反应
以及有机硫(COS及CS2)的生成反应等,此中: 烃类氧化反应如: CH4 + 3/2O2 ==CO + 2H2O 相应地有水煤气转化反应: (2-5)
CO + H2O ==CO2 + H2
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从而处理不同H2S含量的进料气。
于保持热平衡的方法不同。在这几种工艺方法的基础上,
表3-1 各种克劳斯工艺流程安排 酸气H2S浓度,% 工艺流程安 排 直流法 预热酸气及 空气的直流 法,或非常 规分流法 酸气H2S 浓度,% 10~15 工艺流程安排 预热酸气及空气的分流 法
50~100
30~50
5~10
掺入燃料气的分流法, 或硫循环法
15~30
分流法
<5
直接氧化法
应当指出,表3-1所提供的工艺安排只是一种大体的划分。 传统的克劳斯装置硫收率较低,假定原料气中烃含量为1%,采用正常的再热 方式和操作条件,对不同H2S含量的原料气,其转化器级数与硫回收率的关系 如表3-2所示。
成CS2及COS的主导反应。
如果酸气中含有NH3,则燃烧炉内还将有NH3的
氧化反应。
由于燃烧炉生成了有机硫,为了提高装置的转化
率及硫收率,需在催化段使其水解转化为H2S:
COS
CS2
+ H2O ==H2S + CO2
(2-9)
(2-10)
+ 2H2O ==2H2S + CO2
在硫蒸汽冷凝过程中还有不同硫分子的转换反应以及 硫分子与溶解的H2S在液硫中生成多硫化氢的反应。 3S2 == S6 (2-11)
硫磺回收理论知识
第一节硫磺介绍
一、概述
煤气中的H2S对合成触媒有着极大的危
害,严重影响触媒使用寿命,故需采取 措施脱除其中的H2S。此外,从煤气中 脱除的H2S又是生产硫磺的重要原料。 这样做,既可使宝贵的硫资源得到综合 利用,又可防止环境污染。
大约直到70年代初,主要只是从经济上
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硫磺回收。如果在经济上
(2-6)
H2S裂解反应: H2S == H2 + S2 有机硫生成反应相当复杂,文献中提出了多种COS及
CS2的生成反应,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下述两个反应
是最有利的反应: CH4 + 4S1 ==CS2 + 2 H2S CH4 + SO2 ==COS + H2O + H2 (2-7) (2-8)
但很难说式(2-7)及式(2-8)就是燃烧炉内生
余热锅炉后与另外的2/3酸气混合进入催化转化段。
因此,在此种工艺中硫磺是完全在催化段内生成的。
图6-5为具两级催化转化的克劳斯分流工艺流程图。
采用分流工艺,当酸气H2S浓度在30%~50%
之间,如H2S完全燃烧为SO2则炉温过高、炉壁
的耐火材料难以承受,此时可将进入燃烧炉的酸
气量提高至1/3以上来控制炉温。此种情形可称为 非常规分流工艺,此时在燃烧炉内有部分硫生成, 从面可减轻催化段的转化负荷,但由于在余热锅 炉后不经冷凝冷却即与余下的酸气一起进入转化
表3-2 克劳斯装置 H2S含量、转化器级数和硫回收率的关系
原料气中H2S含量% (干基)
20 30 40 50 60 70
计算的硫回收率,% 两级转化 92.7 93.1 93.5 93.9 94.4 94.7 三级转化 93.8 94.4 94.8 95.3 95.7 96.1 四级转化 95.0 95.7 96.1 96.5 96.7 96.8
MCRC
Clinsulf SDP Superclaus99 Superclaus99 .5 Claus+SCOT
Ⅰ
⒈ Ⅰ Ⅰ Ⅰ Ⅰ Ⅰ Ⅱ
99
99 99 99.5 > 99.8
总的说来,对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工 艺的选择应根据不同国家对不同规模 回收装置排放尾气的环保要求以及各 种工艺能达到的硫收率来确定,还应 考虑投资、操作难易、工业化经验、 设备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80
90
95.0
95.3
96.4
96.6
97
97.1
由于对克劳斯装置尾气SO2排放的环保要求日趋严 格,形成了一些克劳斯装置与尾气处理联为一体的 克劳斯组合工艺,表3-3列举了几种克劳斯组合工艺 方法及其工艺步骤、总硫收率。
方法 CBA 低温 克劳 斯反 应 Ⅰ 所有 S转 变为 H2S 有机S 转变 为H2S 急冷 除水 吸收 H2S H2S直 接氧 化 所有S 转化 为SO2 总硫 收率, % 99
在催化反应段(克劳斯反应器)是余下的2/3的H2S在催 化剂上与燃烧反应段生成的SO2反应,主反应是: H2S+SO2 ==Sn+H2O + 93KJ/mol (2-4)
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催化段落生成硫(主要为S8,也有
S6)的式(2-4)反应是放热反应,但热反应段生成S2
的式(2-3)反应却是吸热反应。
化碳的硫磺,亦称聚合硫、白硫或ω硫,主要用 作橡胶制品的硫化剂。
1.不同硫分子的平衡
硫分子可由不同数量的硫原子组成,主要有S2、
S6及S8。大体说来,在克劳斯燃烧炉的高温条
件下主要是S2,在催化段则生成S8以及少量S6。
2.液硫粘度
在液硫性质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粘温图,如 图1-1。液硫在温度达160℃左右时其分子急剧聚
二级及其以后的转化逐级安排更低的温度以获得更高
的转化率。 传统的克劳斯工艺催化转化反应器均采用绝热反应器, 反应热由过程气带出。
(二)克劳斯分流工艺
当酸气H2S浓度低于50%而又高于15%时可采用分流 工艺,典型的分流工艺使酸气量的1/3与计量的空气
进入燃烧炉将其中的H2S转化为SO2,此股过程气经
酸气处理的主要产品是硫磺。
工艺仍是以空气为氧源、将H2S转化为硫磺的克劳斯工艺,
二、 硫磺的性质 硫磺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结晶形硫磺系斜方晶 硫,又称正交晶硫或α硫;升温至95.6℃时则转变
为单斜晶硫,又称β硫;二者均是8原子环,但排
列形式和间距不同。无定形硫主要是弹性硫,它
是液硫注入冷水中形成的。不溶硫指不溶于二硫
4S2 == S8
H2S + Sn == H2Sn+1
(2-12)
(2-13)
二、克劳斯燃烧炉内的反应平衡 克劳斯反应为可逆反应,图2-1为H2S转化为硫的平 衡示意图,图的右侧为高温反应区,平衡转化率随温
度同步升高,但通常不超过70%;左侧则随温度下降
而平衡转化率上升,需有催化剂推动反应。 在燃烧炉内的高温(大于927℃)工况下,许多反应, 尤其是生成硫的反应实际上已处于平衡状态。
合形成μ硫而与S8成平衡,相应地其粘度亦急剧升
高,至187℃达到最大值;此后随温度升高硫分子 又迅速裂解而粘度迅速下降。因此,在硫蒸汽的 冷凝及液硫的输送等过程中应注意避开高粘度区 域。
图1-1 液硫粘度
第二节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基本原理
从酸气中回收硫磺普遍采用克劳斯法(Claus Process),所谓克劳斯法简单说来就是氧化催化 制硫的一种工艺方法。经改良后的克劳斯法应用
效操作的下限。显然,如预热酸气及空气或使用富氧
空气,H2S浓度也可低于50%。
克劳斯工艺之所以需要设置两级乃至更多的催化转化
段,不像许多催化过程仅有一个反应器,是基于两个
原因,一是出转化器的过程气温度需高于其硫露点温 度,以防液硫凝结于催化剂上而使之失去活性;二是 较低的反应温度将有较高的的平衡转化率,通常在一 级催化转化中为使有机硫有效水解需使用较高温度,
可行,那就建设硫磺回收装置;如果在经济
上不可行,就把脱除的酸气燃烧后放空。但 是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 当前把煤气中脱除下来的H2S转化成硫磺, 不只是从经济上考虑,更重要的是出于环境 保护的需要。
脱硫溶液再生所析出的含H2S酸气,大多进入克劳斯装置
回收硫磺。在酸气H2S浓度较低且硫量不大的情况下,也
数,但由于催化剂的动力学性能,反应不得不在稍高
的温度下进行以提高其水解率。
第三节 工艺方法及流程
一、工艺方法选择
通常,克劳斯装置包括热反应、余热回收、硫冷凝、再
热及催化反应等部分。由这些部分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 目前,常用的工艺方法有直流法(部分燃烧法)、分流 法、硫循环法及直接氧化法等。不同工艺方法的区别在 又根据预热、补充燃料气等措施不同,派生出各种不同 的变型工艺方法,其适用范围见表3-1。
H2S完全燃烧生成SO2来配给。在转化器内主要按反应式
(2-2)、(2-3)进行反应。 H2S+O2 ==SO2+H2O + 518.9 KJ/mol (2-2) H2S+SO2 ==S2+H2O – 42.1KJ/mol (2-3)
(四)硫循环法 当进料气中H2S含量在5%-10%甚至更低时可考虑采 用此法。它是将一部分液硫产品返回反应炉内,在另 一个专门的燃烧器中使其燃烧生成SO2,并使过程气 中H2S与SO2摩尔比为2。除此之外,流程中其它部
1938年,德国法本公司将原型克劳斯工艺改革
为两段反应:热反应段及催化反应段。这一重
大改进使之获得广泛应用,并在国外文献中被 称为改良克劳斯工艺。 在热反应段即燃烧炉内1/3的H2S氧化成SO2, 有如下主反应:
H2S+O2 ==SO2+H2O + 518.9 KJ/mol (2-2)
H2S+SO2 ==S2+H2O – 42.1KJ/mol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