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测量中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
如何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如何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要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需要以下步骤:1.了解现有的坐标系统:在开始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目前使用的常见坐标系统,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和工程坐标系统。
这些坐标系统通常由国际或国家标准机构规定,用于描述和测量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2.选择适当的基准面和投影方式:基准面是建立坐标系的基础,它定义了度量位置的参考点。
基准面的选择应考虑到所建立坐标系的使用目的,如地图制图、测量数据分析等。
同时,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投影方式,以将三维地球表面的点映射到二维地图上。
3.收集地理控制点数据:地理控制点是已知位置的点,用于确定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起源和比例因子。
收集足够数量和广泛分布的地理控制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点应包括土地边界、地物特征和地形等。
4.进行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大地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位置和高程的科学,包括天文测量、地形测量和地理测量等。
通过使用收集的地理控制点数据,进行大地测量和数据处理,可以计算出具体的坐标值和高程信息。
5.确定地方坐标参考系:根据收集的地理控制点数据和测量结果,确定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原点、坐标轴方向和比例因子。
这些参数是建立坐标系的关键要素,用于将地方坐标系统与全球标准坐标系统进行转换。
6.创建坐标系转换工具和数据模型:为了使地方独立坐标系能够与其他坐标系统进行转换和集成,需要创建坐标系转换工具和数据模型。
这些工具和模型可以用于在不同坐标系统之间进行地理位置和数据转换。
7.验证和调整坐标系:对建立的地方独立坐标系进行验证和调整是必要的。
验证可包括与已知位置的地理实体进行对比,确保坐标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调整可包括重新测量地理控制点,以提高坐标系的精度和稳定性。
8.文档化和发布坐标系:最后一步是文档化和发布建立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以便其他使用者能够理解和应用该坐标系。
文档应包括坐标系参数、转换公式、转换工具和数据模型等信息。
总之,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需要全面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以及准确的测量和调整。
RTK详细操作步骤
RTK详细操作步骤一、项目的新建1、项目的建立项目—>新建—>输入你的项目名—>点击确定。
2、给项目新建一个坐标系统(必须)注意,每当新建一个项目的时候,要给你的项目新建一个坐标系统,方法如下:项目信息—>坐标系统—>输入你的坐标系统名(名字最好和你的项目名对应,但是“中国—”不能删)—>椭球项不要改动(84和54)—>投影项中只需要将中央子午线经度该为105(108)—>剩下的椭球转换、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三项一定要选成无(必须选成无)—>点击保存(必须保存)——>最好再打勾——>更新数据。
注意:在你新建的坐标系统中,一定要确保椭球转换、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三项一定要选成无。
而且最后千万不要忘记点击保存。
二,基站的连接和设置项目新建好了以后,就要链接并且设置基站:基站的架设:(略)基站的连接:点击—>点击链接—>跳出链接界面(选择链接的手簿类型和接收机类型)—>连接—>跳出搜索界面—>若无主机编号则搜索—>收到目标主机然后停止—>选择你的目标主机—>点击链接。
基站的设置:1,用外挂电台的设置方法:(仪器提示是外挂基站)点击—>点击基准站设置:基准站有三项需要设置:(1)位置:输入点名和天线的高度,再点击平滑。
(2)数据链:数据链选择外挂数据链(3)其他:差分模式选择RTK,差分电文格式选择CMR,高度角选5度,发送GGA不管。
最后点击确定。
2,点击—>点击基准站设置:(仪器提示是UHF基站)基准站有三项需要设置:(1)位置:输入点名和天线的高度,再点击平滑。
(2)数据链:数据链选择内置电台,频道任选一个,我假设选6频道。
(3)其他:差分模式选择RTK,差分电文格式选择CMR,高度角选5度,发送GGA不管。
最后点击确定。
设置好了基准站后要看看GPS主机上的灯是否闪的正常:最上面的电源灯要常亮;中间的卫星等要常亮;最下面的用电台模式信号灯要一秒闪一次,用手机卡则是绿灯常亮,红灯一秒一闪。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一般方法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一般方法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立一个地方独立坐标系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地方独立坐标系椭球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变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日新月异。
城乡的基础测绘的更新已变得尤为关键。
测绘事业为城乡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最为详尽的基础信息。
随着我国的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相继使用之后其范围已经覆盖到了我国的所有区域。
成为我国最为基础的测绘基本坐标系。
我们在城乡或工程建设布置控制网、大比例测图、工程放样时,国家基础坐标系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
这是因为国家基础坐标系每个投影带都是按一定的间隔(60或30)划分,由西向东有规律地分布,其中央子午线不大可能刚好落在每个城乡和工程建设地区的中央。
再者国家坐标系的高程归化面是参考椭球面,各地区的地面位置与参考椭球面都有一定的高差,这将产生高斯投影变形和高程归化变形,经过这两项变形后的长度不可能与实测的长度相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采用自选的中央子午线,自选的计算基准面来建立地方独立平面坐标。
1 建立地方坐标系的影响因素当我们在一个椭球面上布设一个测边、测角的控制网,并将其投影到高斯平面上时,我们还需完成的工作包括方向改正、距离改正和大地方位角化算为坐标方位角等三项内容。
因为方向改正、方位角化算其值都是非常小,在这里就不做叙述了。
众所周知,地面测量的长度归算至高斯投影平面上长度应该加的改正数ΔS表示如下: 依(3)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公里长度的投影值在不同高程面上的相对变形(假设Rm=6370.0km)。
很显然,无论从测图、用图或施工放样,都希望ΔS改正数尽量的小,以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
如一般的施工放样的方格网和建筑轴线的测量精度为1/0.5万~1/2万。
因此,由投影归算引起的控制网长度变形应小于施工放样允许误差的1/2所以ΔS/S的限差应小于1/1万~1/4万,即每公里的改正数不大于10cm-2.5cm。
RTK测量的坐标转换与参数计算
RTK测量的坐标转换与参数计算作者:亓斐鞠成勇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0期摘要:RTK在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操作也越来越简单明了。
如何计算准确的转换参数需要通过一定的标准和经验来完成。
在计算转换参数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的模型减弱或者消除其影响,才能求得符合实际的转换参数。
关键词:RTK;坐标转换;参数计算RTK技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它在各种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工程选线及工程放样中应用广泛,与常规仪器相比非常明显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
在运用RTK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涉及到坐标系统的转换以及参数的计算,这对坐标的采集、放样以及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现结合自己使用过程中的心得,谈一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RTK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下大地坐标,并不能直接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要将其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有两种方法:(1)WGS-84大地坐标直接在WGS-84椭球上做高斯投影,得到WGS-84高斯平面坐标,然后通过平面坐标转换的方法,求得WGS-84平面坐标与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进而将WGS-84高斯平面坐标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
(2)WGS-84大地坐标转换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通过七参数方法将WGS-84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目标椭球(BJ54对应的克氏椭球或西安80对应的1975国际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目标椭球大地坐标,最后做高斯投影、平面四参数转换得到当地坐标。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忽略了不同参考椭球之间的差异,因此精度不高,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精度却较高。
根据RTK的原理,基准站和移动站直接采集的都为WGS84坐标,基准站一般以一个WGS84坐标作为起始值来发射,移动站同步接收WGS84坐标并通过电台来接收基准站的数据,条件满足后就可达到固定解,移动站就可实时得到高精度的相对于基准站的WGS84三维坐标,这样就保证了基准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测量精度。
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研究
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建立方法研究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坐标原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标原点,以方便后续的坐标计算和转换。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个具有明确地理特征的点作为坐标原点,比如地球上的一些显著建筑物或地物。
2.确定坐标轴方向:在确定坐标原点之后,需要确定坐标轴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水平面上的南北方向作为Y轴正方向,东西方向作为X轴正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垂直方向作为Z轴正方向。
3.建立坐标网格: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可以建立不同精度的坐标网格。
在建立坐标网格之前,需要确定网格的划分方式以及划分的精度。
常用的划分方式有等距离和等面积两种,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4.坐标转换:在进行工程测量和计算时,常常需要将测量结果转换到工程独立坐标系中。
这就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正算和反算、七参数和四参数等。
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坐标转换方法进行计算。
5.坐标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在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之后,需要进行实现和维护工作。
这涉及到监测和修正测量数据,以及处理和分析测量结果的过程。
同时还需要进行坐标系统的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地壳运动和地壳形变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坐标原点、确定坐标轴方向、建立坐标网格、进行坐标转换以及实现和维护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合理的建立和使用工程独立坐标系,可以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坐标计算和转换方法。
如何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如何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作者:陆华慰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3期陆华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摘要:在城市测量或工程测量中,提出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 cm/km 为原则。
然而,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高海拔地区、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关键词:城市测量工程测量投影长度变形坐标系统地方独立坐标系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38-02为满足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及城市工程测量的要求,需对投影长度变形大于2.5 cm/km的测区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使计算出来的长度在实际利用时(如工程放样)不需要作任何改算。
1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主要参数(1)中央子午线。
中央子午线的确定比较关键,在于国家坐标系统带号中央子午线附近时,如果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 cm/km时,可以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带号中央子午线。
当投影长度变形大于2.5 cm/km 时,就要自定义中央子午线,一般中央子午线的确定都是测区中心的经线,也有些是考虑到市、县和乡镇辖区面积。
(2)抵偿面。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规定,城市平均高程面必须接近国家参考椭球体面或平均海水面。
满足这个条件的测区不多,投影面可以采用测区平均高程作为抵偿面。
(3)地方独立坐标系椭球参数。
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投影面确定,将产生一个新椭球,这就必须计算新椭球参数,新的椭球是在国家坐标系的参考椭球上扩展形成的,它扁率应与国家坐标系参考椭球的扁率相等。
2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分析对于城市大比例尺测图,如果认为横跨相邻图幅的两个平面控制点间的投影长度变形小于0.05 mm时可以忽略不计,则其相对变形为1/10000;对于一般市政工程施工放样,要求平面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为1/20000。
因此从城市最大比例尺测图与市政工程施工放样两者中要求较高的来考虑,使其实际上不受影响,投影(包括高程归化和高斯投影)的长度变形不得大于1/40000,即不得大于2.5 cm/km。
RTK测量中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
RTK测量中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向垂规(xx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介绍GPS-RTK测量xxWGS-84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及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数据处理xx坐标转换的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验证。
关键词:GPS-RTK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1 引言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多数情况下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通视条件较差,采用以xx、全站仪测量为代表的常规测量常常效率低下。
随着GPS-RTK测量系统的使用,由于它具有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现在我院多数水利工程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技术来完成。
对于GPS-RTK系统来说,由于它采用的是WGS-84固心坐标系,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顾及xx变形、高程异常等影响而采用独立坐标系,这就需要将RTK测量采集的数据在两坐标系中进行转换。
2 国家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的建立2.1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先后采用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和大地起算数据而形成多个国家坐标系,主要国家坐标系有1954xx坐标系、1980xx 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
前两个是参心坐标系,后两个是固心坐标系。
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椭球体参数,所以地面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值。
国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为发展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及当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2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在工程应用中,由于起算数据收集困难、测区远离中央xx及满足特殊要求等诸多原因,如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常要测定或放样水工建筑物的精确位置,要计算料场的土石方贮量和水库的库容。
规范要求投影xx变形不大于一定的值(如《工程测量规范》为2.5cm/km,《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范设计阶段)》为5.0cm/km)。
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如高海拔地区、离中央xx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RTK定位原理概述
一、RTK定位原理概述RTK测量利用的是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来实时定位的,正是凭借差分改正和载波相位测距两种测量方法才使得动态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差分GPS技术是利用了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空间的相关性来进行差分改正的,从而将定位的误差削弱.标准的差分GPS原理是将基准站架设在高精度的已知点控制点上,通过基准站单点定位确定测站的位置坐标,然后通过实时定位测得的坐标与控制点坐标的比对,从而确定基准站上的定位误差.但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测量效率,基准站通常也可以架设在未知点上.下文就RTK基准站架设的两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其架设原理.GPS系统定位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它是一个地心坐标系,所有的GPS接收定位测得的坐标都是基于该坐标系的坐标.换而言之,GPS接收机只能识别WGS-84坐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基于定位精度、坐标##、控制变形等原因往往会建立其他坐标系统.这样就涉与到了坐标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所以这就是为何几乎所有的GPS解算软件中都有坐标系统转换程序的原因.现就国内坐标系统的应用为基础,介绍一下RTK测量时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至今为止,我国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主要有54坐标系统、西安80坐标系统和国家2000坐标系统.这三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椭圆基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它是在上述几种坐标系的基础上建立的.高程坐标系统主要有1956黄海高程基准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两个系统组成.坐标系统的转换方法主要有七参数、四参数、三参数和一参数等.根据两套坐标系统之间的几个关系可以采用相应的转换方法.RTK测量过程中坐标系统的转换分为平面转换和高程转换两个方面.平面转换主要是采用控制点反算转换参数的方法,根据测区范围和精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转换方法.对于涉与到两个不同椭球基准的坐标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一般都采用七参数进行转换,如果测区面积较小,可近似当做平面时〔约10公时范围〕可采用四参数进行转换.GPS高程系统的转换主要是采用高程拟合和似在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高程内插.高程拟合主要有平面拟合和曲面拟合两种方法,平面拟合是在平面内选择至少3个高程控制点,通过GPS测量得到这些控制点的两套坐标,通过两套坐标系统求差可得到每个控制点上的高程异常值.然后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内插高程异常值,能过GPS测量,根据GPS高程以与高程异常值可求得测点的正常高.曲面拟合同平面拟合原理相同,只是在曲面内进行内套高程异常值,这种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精度也相对较高.差分GPS工作的基本原理是依据地面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而建立的.GPS卫星分布在距离地面约两万公里的太空,而地面参考站距流动站之间的距离为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之间,这个距离相对于星站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认为参考站与流动站周围的空间环境对两个接收机导航定位的影响是等价的.二、基准站架高在已知点上差分GPS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GPS卫星、参考站、流动站和通讯设备.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的工作流程一般是:先在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的已知点上架高GPS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参考站周围应该视野开阔,观测条件好,在待测点上架设流动站,参考站和流动站同时观测卫星.参考站的接收机在捕捉到卫星信号之后便开始进行自身置解算,然后将解算结果与已知坐标进行对比,求出误差值,然后根据坐标误差反求出每颗卫星的定位误差.由于参考站GPS接收机无法知道流动站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数量,因此参考站接收机会锁定视野中的所有卫星,并计算出每颗卫星的定位误差,然后按标准格式编制成电码,由通讯链路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受到电码后,根据自身测站所观测到的卫星进行误差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三、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时其原理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架设在未知点上时理解起来就稍微有点难度.在坐标系统已经转换完成之后,测区的坐标系统与WGS-84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已经确定了,只要接收机观测到一个WGS-84坐标就会立即转换得到一个地方坐标系坐标值.此时将基站架设在任意位置时,我们只需要用移动站到高精度的控制点上进行一次单点校正即可,这与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有点区别.那么为什么要在已知点上做单点校正呢?能不能不做呢?当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时,我们打开GPS接收机,连接好基准站和流动站之后即使是不做点校正,我们会发现流动照样可以测出测区的坐标.甚至可以利用点放样的方法去寻找控制点.但是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放控制点时,会发现放出来的位置与控制点实际的位置存在数米的差距.这又是为什么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点校正.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确定了之后,GPS接收机便可以将接收到的WGS-84坐标转换到地方坐标系中去,这就是为何我们没有做点校正就可以测出测区坐标的原因.之所以测出来的坐标与已知坐标之间存在差距那是因为流动站定位过程中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差分改正信息,所以定位结果不准.当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时,基准站首先会进行单点定位确定一个基准站的坐标值,以此作为基准站的已知坐标,从而代替了高精度的已知坐标.此时,由于基准站所确定的"高精度已知坐标"与其实时定位得到的坐标都是通过单点定位得到的,因此,之间存在很小的误差,即:差分改正值很小.从而导致流动站定位精度只能达到单点定位的精度.基准站的差分改正信息本质上是GPS单点定位结果与高精度的已知控制点之间的差值,那么通过利用流动站在已知控制点上进行单点校正也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此时,可以求出流动站的差分改正值,也称校正参数.然后利用校正参数对基准站的位置进行改正从而得到真正的高精度已知坐标.此时,定位的原理就同RTK相同了.因此,单点校正的实质是求解基准站已知坐标.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基准站的坐标值是用于整个测区差分改正信息求解的基础数据,它的精度决定了测区所有站点的测量精度,会对整个测区造成系统性的偏差.然而,这种方法是利用流动站的差分改正值来推求基准站的已知坐标的,因此基准站坐标的精度取决于校正点距基准站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如果,校正点距基准站较远,校正点距基准站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会降低,从而基准站坐标的精度也会随之降低,反之,亦然.因此,建议基准站架设在已知控制点的附近,周围GPS观测条件良好,以期取得良好的定位结果.。
城市独立坐标系浅析
城市独立坐标系浅析【摘要】测量工作中坐标系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影响到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坐标系是在高斯投影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在投影带的边缘变形往往较大,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精度,通常需要建立独立坐标系。
本文介绍了建立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原因、方法和过程,分析了城市独立坐标系和国家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方法。
【关键词】独立坐标系;建立;坐标转换1 引言在实际测量作业中,我们通常依据不同的用途和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坐标系来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有效的限制了长度变形,但是在投影带的边缘地区,其长度变形仍然达到了很大的数值。
为了达到城市和工程建设的要求,我们就必须对长度变形加以限制,为此考虑建立独立坐标系,目的是减小高程归化与投影长度变形产生的影响,将它们控制在一个微小的范围,使计算的长度在实际应用时(如工程放样时)不需要做任何的改正。
2 建立独立坐标系的原因在城市测量中,一般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然而,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高海拔地区或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考虑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常规方法是以一个国家大地控制点和一条边的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观测边长投影到某特定面(测区平均高程面、抵偿面)上。
但这一方法存在弊端:(1)起算点坐标从国家坐标的参考椭球高斯成果直接搬至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投影面,这在理论上不严密,同时因起算点不同,整个网成果不同;(2)与国家大地控制点不能严格转换,不利于资源共享;(3)不能充分利用国家大地控制点提高网的精度,对于带状控制网(公路、输电线路等)尤为突出。
由此,应该建立一种既与国家坐标系有严密换算公式,又能保证投影变形在规定范围的地方独立坐标系统。
在城市范围内布设控制网时,应考虑不仅要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还要满足一般工程放样的需要,通常情况下要求控制网由平面直角坐标反算的长度与实测的长度尽可能地相符,而国家坐标系的坐标成果则往往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因为国家坐标系每个投影带都是按照一定的间隔划分,由西向东有规律地分布,其中央子午线不可能恰好落在每个城市的中央。
RTK坐标转换
RTK 测量常用坐标转换方法RTK 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下大地坐标,并不能直接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要将其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有两种方法:(1)WGS-84大地坐标直接在WGS-84椭球上做高斯投影,得到WGS-84高斯平面坐标,然后通过平面坐标转换的方法,求得WGS-84平面坐标与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进而将WGS-84高斯平面坐标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
(2)WGS-84大地坐标转换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然后通过七参数方法将WGS-84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目标椭球(BJ54对应的克氏椭球或西安80对应的1975国际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目标椭球大地坐标,最后做高斯投影、平面四参数转换得到当地坐标。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忽略了不同参考椭球之间的差异,因此精度不高,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精度却较高。
本文着重介绍前一种方法。
高斯投影正算横轴墨卡托投影是一种正形投影,并且该投影可保持投影前后中央经线的长度不变。
该投影也被称为高斯正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中,中央经线的投影为x 轴,北方向为正;赤道的投影为y 轴,东方向为正。
目前,根据我国有关测绘方面的法规规定,在国内进行测量工作时,若需要进行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应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坐标的高斯投影正算公如下:(6.1) ⋯+-+-+-++-++-+=7642752224253223)17947961(cos 50401)5814185(cos 1201)1(cos 61cos l t t t B N l t t t B N l t B N Bl N y ηηη (6.2) ⋯+-+-+-+-+++-++=864286222264422422)54331111385(cos 40320)3302705861(cos 720)495(cos 24cos 2)(l t t t B N t l t t B N t l t B N tBl N t B l x ηηηη式中)(B l 为赤道到投影点的子午线弧长;Be a N 22sin 1-=为卯酉圈半径;B t tan =;0L L l -=为经差;L0为子午线经度。
RTK坐标转换
RTK 测量常用坐标转换方法RTK 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下大地坐标,并不能直接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要将其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有两种方法:(1)WGS-84大地坐标直接在WGS-84椭球上做高斯投影,得到WGS-84高斯平面坐标,然后通过平面坐标转换的方法,求得WGS-84平面坐标与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进而将WGS-84高斯平面坐标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
(2)WGS-84大地坐标转换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然后通过七参数方法将WGS-84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目标椭球(BJ54对应的克氏椭球或西安80对应的1975国际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目标椭球大地坐标,最后做高斯投影、平面四参数转换得到当地坐标。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忽略了不同参考椭球之间的差异,因此精度不高,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精度却较高。
本文着重介绍前一种方法。
高斯投影正算横轴墨卡托投影是一种正形投影,并且该投影可保持投影前后中央经线的长度不变。
该投影也被称为高斯正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中,中央经线的投影为x 轴,北方向为正;赤道的投影为y 轴,东方向为正。
目前,根据我国有关测绘方面的法规规定,在国内进行测量工作时,若需要进行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应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坐标的高斯投影正算公如下:(6.1) ⋯+-+-+-++-++-+=7642752224253223)17947961(cos 50401)5814185(cos 1201)1(cos 61cos l t t t B N l t t t B N l t B N Bl N y ηηη (6.2) ⋯+-+-+-+-+++-++=864286222264422422)54331111385(cos 40320)3302705861(cos 720)495(cos 24cos 2)(l t t t B N t l t t B N t l t B N tBl N t B l x ηηηη式中)(B l 为赤道到投影点的子午线弧长;Be a N 22sin 1-=为卯酉圈半径;B t tan =;0L L l -=为经差;L0为子午线经度。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方法
图的精度。跨度 90 km 可能 对某些城市来说是不够的, 这就需 要利用高程归化 改正和投影 变形可以 相互抵消 的特点, 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如果把中央子 午 线设在 城市 中央, 而把 高程 归化面 设在 城市地 区平 均高程面以下 100 m 左右的 地方, 可以算出在城市中央 地 区的长 度变 形小于 1/ 6. 4 万, 而 离开 中央 子午 线各 55km 左右的距离亦可保证长度变形小于 1/ 4 万。东西 110 km 的跨度一般可以满足城市及郊县 的测图精度的 需要。
央子午线西移 一个 常数( 如 50 km) , 形 成纵 坐标轴, 其
横 坐标轴 是在 赤道处 与纵 坐标轴 垂直 相交, 如需 要亦 可向北移动一个常数。
四、计算新椭球常数及将国家控制点的大
地坐标转换到地方坐标系
在 新建地 方独 立坐 标系时, 如 果要 想变 动高 程归
1997 年 第 10 期 测 绘 通 报 7
不 改变高 程投 影面, 只要 将中 央子午 线设 在西离 测区 中 央 50 km 的 位 置, 就 可 保 证 在测 区 中 央 东 西 各 距 18 km范围内, 两项改正之和小 于 1/ 4 万。
以上两 式可以计算 任何地区独 立坐标系 中央子午
线的位置及控制的最大范围。
在 以上建 立地 方独 立坐标 系的 三种 方法 中: 将中
施工放样时要求控制网由坐标反算的长度与实测的长度尽可能相符而国家坐标系的坐标成果是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这是因为国家坐标系每个投影带都是按一定的间隔6或3划分由西向东有规律地分布其中央子午线不可能刚好落在每个城市和工程建设地区的= M N = a( 1- e2) / W 3a/ w = a2( 1- e2) / W 4
RTK工作操作步骤
RTK工作操作步骤1、新建项目在“项目”中新建号项目,设好项目名。
2、设置坐标系统在“参数”模块中选择“坐标系统”,在“椭球”选项中,“源椭球”默认为WGS-84,“当地椭球”是根据已知点的坐标来选择,已知点是北京-54就选北京-54,如国家80(西安80)就选国家-80。
在“投影”选项中,“投影方法”一般选择高斯自定义,在“中央子午线”修改中央子午线,以测区的中间子午线为准(尽可能),修改好点击“保存”,退出。
(注:假如不知道中央子午线是多少,在“gps”模块中首先连接上gps,然后点击“接收机信息”——“位置信息”,查看当地中央子午线)。
3、设置基准站在“gps”模块中,“连接gps”,选择基准站的机身号,点击连接。
连接上以后,进入“基准站设置”,在位置“选项”中,点击“平滑”,采集基准站坐标,在“数据链”中选择数据链类型,如果使用的是电台,选择“外部数据链”。
在“其它”选项中,‘差分模式’选择‘RTK’,‘电文格式’主要选择‘CMR’或‘RTCM(3.0)’,确保基准站和移动站的电文格式一样,否则移动站接受不到基站站发射的信息。
设好后点击“确定”,断开gps。
(如果使用的是手机卡,则选择“内置网络”,运行商为“CMNET”,“服务器IP”则点击旁边的“文件”,选择“中海达1”,打上钩退出,端口为“9000”,网络选择“ZHD”,分组号为任意7位数,小组号为小于255的任意3位数。
)4、设置移动站连接gps,选择移动站的机身号,连接上移动站,在“设置移动站”中,在“数据链”选项中,如果使用的是电台,选择“内置电台”,选好“频道”,频道确保和中继电台上面显示的电台频道一致。
在“其他”中,“差分电文格式”选择基准站中设置的电文格式,比如“CMR”或“RTCM(3.0)”。
5、求参数到已知控制点采集已知点的源坐标,采集完已知点的源坐标以后,进行参数计算。
点击“参数”模块,点击“参数计算”,“计算类型”一般选择“四参数+高程拟合”,点击左下角的“添加”,“源点”是采集的原始坐标,在“记录点库”中选取,目标坐标为对应点的已知坐标,直接输入。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与研究
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与研究建立独立坐标系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笛卡尔坐标系法:笛卡尔坐标系是最常见的坐标系。
它使用直角坐标系,在二维空间中由两条垂直的轴线(通常是x轴和y轴)组成,在三维空间中由三条垂直的轴线(x轴、y轴和z轴)组成。
2.极坐标系法:极坐标系使用极径和极角来描述点的位置。
极径是从原点到点的距离,极角是从参考轴线(通常是x轴)到射线的角度。
极坐标系常用于描述圆形、环形等几何形状。
3.球坐标系法:球坐标系使用球半径、极角和方位角来描述点的位置。
球半径是从原点到点的距离,极角是从参考轴线(通常是z轴)到点的偏角,方位角是从参考轴线到点的投影在参考平面上的偏角。
球坐标系常用于描述球体、球面等几何形状。
4.地理坐标系法:地理坐标系是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它使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点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
经度是从参考子午线到点的偏角,纬度是从参考赤道到点的偏角。
地理坐标系常用于地理学、气象学等领域。
1.坐标变换与转换:研究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在不同坐标系统下描述和计算位置和方向。
2.坐标系的数学性质:研究坐标系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坐标轴的正交性、坐标系的度量等,以便在研究和应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坐标系。
3.坐标系的应用:研究在不同领域中如何应用和扩展独立坐标系统,例如在物理学中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在工程学中描述工程结构的形状和尺寸等。
4.坐标系统的优化与改进:研究如何优化和改进坐标系统,以提高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总之,独立坐标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建立独立坐标系统的方法和研究其数学性质、应用和改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独立坐标系统,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独立坐标系简介
独立坐标系是一种在特定区域内建立的、相对于该区域具有独立意义的坐标系统。
它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地质勘探以及其他需要精确地理位置测量的领域。
在建立独立坐标系时,通常会选择一个参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点,这些点定义了坐标系的原点和方向。
独立坐标系的特点是它的坐标轴可以任意取向,中央子午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高程基准面也可以是当地的平均海平面或其他适用的基准面。
这样的设置使得坐标系更加贴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减少了由于大地测量引起的误差。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选择或定义大地基准点。
-确定坐标轴的方向,通常以某一特定点或线的方向为准。
-选择高程基准面,这通常是平均海平面或某个特定的地形特征。
-进行坐标转换,将独立坐标系与国际或国家标准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独立坐标系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适应局部地形和地貌特征,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然而,这也意味着在使用独立坐标系进行测量和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与其他坐标系的兼容性和转换问题。
基于GNSS技术的地籍测量中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
30 信息化测绘基于GNSS技术的地籍测量中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郑海文(诸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诸城 262200)摘 要:针对当前地籍测量技术受到投影带和坐标经纬度变化影响,存在测量精度较低问题,提出基于GNSS 技术的地籍测量中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结合GNSS 技术和椭球膨胀法,分析了中央子午线、投影面、椭球参数等主要的独立坐标系参数选择,介绍了独立坐标系建立中椭球膨胀法、椭球变形法的运算过程,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椭球长半径变化对投影带和坐标经纬度变化作用关系,以及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构建过程,并利用TGO 程序进行坐标系参数转换。
经实验分析,所提方法实际测量结果与坐标测算结果的差值均在1500mm 以内,可见其地籍测量独立坐标系建立精准度高,总体效果良好。
关键词:GNSS 技术;椭球膨胀法;高斯投影;独立坐标系;网平差检验1 引言根据前人研究的基于GPS 技术的地籍测量和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GNSS 技术,研究了基于GNSS 技术的地籍测量中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施工基础,其中最关键的是坐标系统建立[1]。
建立工程测量坐标系统不仅要考虑工程实际的施工区域,还要考虑实地测量中受其他因素影响坐标系统构建的误差问题。
文献[2]采用GNSS 技术结合数字化管理模式,利用人机交互方法,按时更新农村地籍测量样本,保证农村地籍测量数据库的数据不脱离实际变化,该方法能满足农村地籍管理的素材更新要求,但人工更新方法不能实现地籍测量的实时动态更新。
文献[3]采用GNSS 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的数字化、精确化管理,强调GNSS技术的使用价值,但没有具体分析该方法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操作原理,仅简略分析了采用GNSS 技术对地籍测量的影响。
文献[4]采用GNSS 技术结合供水路线的实地测量案例,研究了中央子午线高程投影与实测边长的关系,采用网格控制方法,构建地籍测量坐标,但未考虑投影带和坐标经纬度变化影响,导致测量参数计算出现较大误差,存在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RTK详细操作步骤
RTK详细操作步骤一、项目的新建1、项目的建立项目—>新建—>输入你的项目名—>点击确定。
2、给项目新建一个坐标系统(必须)注意,每当新建一个项目的时候,要给你的项目新建一个坐标系统,方法如下:项目信息—>坐标系统—>输入你的坐标系统名(名字最好和你的项目名对应,但是“中国—”不能删)—>椭球项不要改动(84和54)—>投影项中只需要将中央子午线经度该为105(108)—>剩下的椭球转换、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三项一定要选成无(必须选成无)—>点击保存(必须保存)——>最好再打勾——>更新数据。
注意:在你新建的坐标系统中,一定要确保椭球转换、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三项一定要选成无。
而且最后千万不要忘记点击保存。
二,基站的连接和设置项目新建好了以后,就要链接并且设置基站:基站的架设:(略)基站的连接:点击—>点击链接—>跳出链接界面(选择链接的手簿类型和接收机类型)—>连接—>跳出搜索界面—>若无主机编号则搜索—>收到目标主机然后停止—>选择你的目标主机—>点击链接。
基站的设置:1,用外挂电台的设置方法:(仪器提示是外挂基站)点击—>点击基准站设置:基准站有三项需要设置:(1)位置:输入点名和天线的高度,再点击平滑。
(2)数据链:数据链选择外挂数据链(3)其他:差分模式选择RTK,差分电文格式选择CMR,高度角选5度,发送GGA不管。
最后点击确定。
2,点击—>点击基准站设置:(仪器提示是UHF基站)基准站有三项需要设置:(1)位置:输入点名和天线的高度,再点击平滑。
(2)数据链:数据链选择内置电台,频道任选一个,我假设选6频道。
(3)其他:差分模式选择RTK,差分电文格式选择CMR,高度角选5度,发送GGA不管。
最后点击确定。
设置好了基准站后要看看GPS主机上的灯是否闪的正常:最上面的电源灯要常亮;中间的卫星等要常亮;最下面的用电台模式信号灯要一秒闪一次,用手机卡则是绿灯常亮,红灯一秒一闪。
RTK测量中如何建立独立坐标系的
RTK测量中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向垂规(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介绍GPS-RTK测量中WGS-84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及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数据处理中坐标转换的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验证。
关键词:GPS-RTK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1 引言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多数情况下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通视条件较差,采用以经纬仪、全站仪测量为代表的常规测量常常效率低下。
随着GPS-RTK测量系统的使用,由于它具有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现在我院多数水利工程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技术来完成。
对于GPS-RTK系统来说,由于它采用的是WGS-84固心坐标系,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顾及长度变形、高程异常等影响而采用独立坐标系,这就需要将RTK 测量采集的数据在两坐标系中进行转换。
2 国家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的建立2.1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先后采用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和大地起算数据而形成多个国家坐标系,主要国家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
前两个是参心坐标系,后两个是固心坐标系。
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椭球体参数,所以地面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值。
国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为发展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及当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2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在工程应用中,由于起算数据收集困难、测区远离中央子午线及满足特殊要求等诸多原因,如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常要测定或放样水工建筑物的精确位置,要计算料场的土石方贮量和水库的库容。
规范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一定的值(如《工程测量规范》为2.5cm/km,《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范设计阶段)》为5.0cm/km)。
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如高海拔地区、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中海达RTK V60坐标转换及自由设站操作步骤
三. 参考椭球
我国当前的实用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椭球的几何参数
b
a
长半径 a = 6378140m 短半径 b = 6356755.2882 m 扁 率 = 1 / 298.257
RTK手簿中测量软件工作界面
•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投影面上,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都是直 线,并且以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交点O作为坐标原 点,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x轴,以赤道的 投影为横坐标y轴。
坐标转换参数 三参数方法: 一个已知点 四参数方法: 需要两个已知点 七参数方法: 最少三个已知点
RTK手簿中测量软件工作界面
• 至此,WGS84与本地坐标的转换系统已经建 立完成
五. RTK作业步骤
RTK作业配置
基准站
流动站
RTK作业前注意事项
1. 作业之前注意事项: 搞清楚当地的中央子午线,当地椭球(北京54还是国家 80还是地方坐标系),投影方式(三度带还是自定义)-----设计施工图提供; 2. 基准站架设注意事项: 在15度高度截止角以上的空间部分应没有障碍物; 邻近不应有强电磁辐射源,比如电视发射塔、雷达天线、 高压电力线等,以免对RTK电信号造成干扰;不应在树林 下架设基准站; 基准站最好选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以利于电台的作用距 离; 地面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RTK坐标转换
RTK 测量常用坐标转换方法RTK 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系下大地坐标,并不能直接在工程建设中使用。
要将其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有两种方法:(1)WGS-84大地坐标直接在WGS-84椭球上做高斯投影,得到WGS-84高斯平面坐标,然后通过平面坐标转换的方法,求得WGS-84平面坐标与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进而将WGS-84高斯平面坐标转换为独立坐标系坐标。
(2)WGS-84大地坐标转换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然后通过七参数方法将WGS-84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目标椭球(BJ54对应的克氏椭球或西安80对应的1975国际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目标椭球大地坐标,最后做高斯投影、平面四参数转换得到当地坐标。
相比之下,前一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忽略了不同参考椭球之间的差异,因此精度不高,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精度却较高。
本文着重介绍前一种方法。
高斯投影正算横轴墨卡托投影是一种正形投影,并且该投影可保持投影前后中央经线的长度不变。
该投影也被称为高斯正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中,中央经线的投影为x 轴,北方向为正;赤道的投影为y 轴,东方向为正。
目前,根据我国有关测绘方面的法规规定,在国内进行测量工作时,若需要进行球面坐标与平面坐标间的转换,应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坐标的高斯投影正算公如下:(6.1) ⋯+-+-+-++-++-+=7642752224253223)17947961(cos 50401)5814185(cos 1201)1(cos 61cos l t t t B N l t t t B N l t B N Bl N y ηηη (6.2) ⋯+-+-+-+-+++-++=864286222264422422)54331111385(cos 40320)3302705861(cos 720)495(cos 24cos 2)(l t t t B N t l t t B N t l t B N tBl N t B l x ηηηη式中)(B l 为赤道到投影点的子午线弧长;Be a N 22sin 1-=为卯酉圈半径;B t tan =;0L L l -=为经差;L0为子午线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K测量中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向垂规
(红河州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
摘要:介绍GPS-RTK测量中WGS-84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的方法及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数据处理中坐标转换的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例予以验证。
关键词:GPS-RTK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独立坐标系;坐标转换
1 引言
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多数情况下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通视条件较差,采用以经纬仪、全站仪测量为代表的常规测量常常效率低下。
随着GPS-RTK测量系统的使用,由于它具有观测速度快,定位精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现在我院多数水利工程测量都是采用RTK测量技术来完成。
对于GPS-RTK系统来说,由于它采用的是WGS-84固心坐标系,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顾及长度变形、高程异常等影响而采用独立坐标系,这就需要将RTK 测量采集的数据在两坐标系中进行转换。
2 国家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2.1 国家坐标系的建立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先后采用不同的参考椭球体和大地起算数据而形成多个国家坐标系,主要国家坐标系有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
前两个是参心坐标系,后两个是固心坐标系。
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椭球体参数,所以地面上同一个点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坐标值。
国家坐标系的主要作用是在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平面和高程基准,为发展国民经济、空间技术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及当代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2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在工程应用中,由于起算数据收集困难、测区远离中央子午线及满足特殊要求等诸多原因,如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常要测定或放样水工建筑物的精确位置,要计算料场的土石方贮量和水库的库容。
规范要求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一定的值(如《工程测量规范》为2.5cm/km,《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范设计阶段)》为5.0cm/km)。
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在许多情况下(如高海拔地区、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等)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要求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在常规测量中,这种独立坐标系只是一种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而在采用GPS-RTK采集数据时,独立坐标系就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坐标系的参心坐标系。
跟国家坐标系一样,建立独立坐标要确定的主要元素有:坐标系的起算数据、中央子午线、参考椭球体参数及投影面高程等。
对于起算数据,可以采用国家坐标系的坐标和方位角或任意假设坐标和方位角。
在RTK测量中,我们常采用基线的某一端点的单点定位解作为起点,然后以另一点定向,用测距仪测出基线边长,经改正后算出基线端点的坐标;中央子午线常采用测区中央的子午线;投影面常采用测区的平均高程面。
参考椭球体一般是基于原来的参考椭球体做某种改动,使改变后的参考椭球面与投影面拟合最好,投影变形可以减到最小,也便于与国家坐标系统进行换算。
3 坐标系的转换
GPS-RTK接收机采集的坐标数据是基于WGS-84椭球下的大地坐标,而我们经常使用的独立坐标系是基于某种局部椭球体下的平面直角坐标,这两种坐标是不同坐标基准下的两种表现形式。
利用WGS-84下的大地坐标来推求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直角坐标,必然要求得两坐标系之间转换参数。
求取转换参数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两坐标系中必要个数的公共点,根据相应的椭球参数及中央子午线采用最小二乘法严密平差解算转换参数,具体操作是由转换模型把不同坐标基准下的坐标转换为同基准下的不同坐标形式,再进行同基准下不同坐标形式的转换,
从而得到所要的独立坐标系中的平面直角坐标。
转换的难点是WGS-84椭球与独立坐标系局部椭球的变换。
3.1 常用的坐标转换方法
以一个点为基准点,进行椭球变换的方法称为单点模式。
这个基准点可以是实际观测的现实存在的点,也可以是使用多个点归算得到的一个等效的虚拟点。
主要方法有椭球膨胀法、椭球平移法和椭球变形法。
以多个点作为椭球变换的参考点称为多点模式。
如武测模型法求定转换参数。
在各种变换方法中,常采用椭球膨胀法来转换不同基准下的大地坐标,它是椭球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况,设某点在WGS-84中的大地坐标为(),膨胀前后椭球中心、方向保持不变,椭球扁率保持不变,椭球长半轴变化=。
其它各参数的变化为,,,,,,,,即平移,旋转及比例变化均为0。
代入椭球变换模型的广义大地微分公式得各变化值:
(1)
将(1)式代入(2)式中即得到转换后局部椭球的大地坐标()为: (2) 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4]。
接着将局部椭球的大地坐标()按选定的中央子午线经过高斯正算模型计算可得到局部椭球下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然后结合两已知点的坐标进行四参数(两个平移参数,一个旋转参数和一个比例参数)的求取,上面的计算可以通过南方测绘工程之星或其它商用软件来完成。
将求得的四参数输入RTK采集器中就可进行数据采集了。
3.2 南方测绘工程之星(Engineering Star2.0)的坐标转换方法
ES2.0(Engineering Star2.0)是南方测绘公司开发的基于WinCE操作系统下一款针对GPS-RTK测量系统的图形化野外测量数据处理和管理软件。
由于它操作简便、高效、功能强大且符合国内测量行业的野外生产习惯,因此,在测量和相关领域应用广泛。
使用ES2.0进行RTK作业时,我们首先要进行控制点转换平面坐标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的确定,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测量点的坐标转换流程如下:(1)把WGS84大地坐标当作北京54大地坐标直接投影在高斯平面上,得到公共点在高斯平面上的北京54平面直角坐标,得到的成果是近似值,具有一定的系统误差。
(2)通过四参数的转换得到独立坐标系的平面坐标,这里使用的是我们上面介绍的由WGS84坐标和独立坐标系中坐标求取的四参数。
(3)通过测区内的高程点拟合参数得到独立坐标系的高程。
(4)内业数据处理,用PSION手簿与电脑连接后,采集数据可以直接转换为南方CASS绘图软件DAT文件数据格式的独立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也可下载RTK文件数据格式的WGS-84大地坐标予以保留。
在这两个文件格式中,我们可以直接查看、修改、删除不符合采集精度要求的点的坐标、高程。
从它的转换过程可以看出,在使用ES2.0进行RTK作业采集测量点时,它的坐标转换方式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这也是ES2.0的独到之处,它提高了坐标数据转换的速度且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3.3 ES2.0在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水库测量中,根据收集的资料现场没有高等级平面控制点,只有一个黄海高程点。
在采用GPS-RTK测量时我们按上述方法建立独立坐标系,基本思路是在独立坐标系中选择该水库平均高程面1970m为椭球投影面,中央子午线为测区中央子午线102°50′,四参数转换的两公共点采用控制点“BZH”和“K1”点(其中“BZH”为基准点,“K1”为定向点),各控制点采用水准测量联测,以便进行高程拟合。
具体在RTK采集器中的操作如下:第一步,建立工程名称,接着在椭球设置中椭球系名称项选择自定义椭球“User Define”,椭球系长轴值为,椭球系扁率为=298.257223563;第二步,在椭球参数设置中确定投影方式为“高斯投影”,输入中央子午线为102.50,投影高为1970m;第三步,在四参数设置中选
BZH 2590068.816 402396.006 1970.135 2590068.816 402396.006 1929.394
K 1 2590359.198 402184.823 2014.187 2590359.202 402184.920 1973.454 在测量过程中选取了几个点同时用RTK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其点位较差如下表2。
说明RTK测量技术能满足四等以下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及地形测量工作。
表2 RTK测量与全站仪测量点位较差表
点RTK测量坐标全站仪测量坐标点位较差(mm)
名 X0 Y0 X1 Y1
BZH 2590068.816 402396.006 2590068.816 402396.006 0 0
B Y 2590053.992 402346.554 2590053.995 402346.552 -3 2
B Z 2590083.008 402443.278 2590083.013 402443.282 -5 -4
SJK 2590191.012 402447.908 2590191.010 402447.908 2 0
SZJ 2590061.203 402490.335 2590061.202 402490.334 1 1
H D 2589911.510 402322.113 2589911.510 402322.110 0 3
4 结语
在采用GPS-RTK技术测量时,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或连测国家坐标系确定坐标转换参数是一项工程一开始就要做的事前。
在这里只讨论了常用的平面坐标四参数的求取和南方测绘工程之星中的坐标转换方法,还有GPS-RTK测量中高
程拟合方法,点校正的三参数法和坐标转换的七参数法没有讨论,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清楚地认识这些原理,对于我们在分析、处理RTK数据过程中剔除粗差、减小误差及提高效率方面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