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堂成杜甫①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释】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②桤林:桤木林。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专题四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中充满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福,叮咛嘱托,语重 心长。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离情别绪,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04
鉴赏诗歌中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牧歌
描绘自然美景
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山水、 田园等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抒发归隐情怀
征妇怨诗
主要描写征夫之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和哀怨。诗人通过刻画征妇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征妇怨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 社会意义。
其他爱情闺怨诗举例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被毁灭的深深惋惜和哀怨。诗歌 情感缠绵悱恻,语言优美动人,是爱情闺对归隐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体现和谐意境
这类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营造 出一种宁静、和谐、优美的意境,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净化。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
回顾历史典故
通过咏史怀古的方式,回顾历史 典故和人物事迹,表达对历史的
深刻思考和感慨。
抒发怀古幽情
《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所作,以春江、花月为背景,描绘了美景和相思之苦的反差,情景交融,富有哲理意味。诗歌中的爱 情闺怨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怀念和留恋。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代诗人张籍所作,以一位节妇的口吻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忠贞和坚守。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 动人,展现了节妇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02 诗歌鉴赏网站和公众号,如“诗词世界”、“古 诗文网”等,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和鉴赏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详解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
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情绪的?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 出人物感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 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 画出村夜的特征,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 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的过渡,“月明荞麦花如 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 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种寓 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二、比较评价题型
例1、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 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 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 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 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 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 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 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 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 西湖风光好,天光水色融成一片,景物都那 么鲜丽。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 惯了不停的管弦乐声。
诗歌鉴赏
▪ 考纲解读 ▪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诗歌的思想内容指什么? ▪ 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二)边塞诗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三)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四)离别诗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3.坦陈心志的告白。
4.情深意长的勉励。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漫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送别之情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地疾苦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边塞思乡之情4.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感伤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六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课件
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
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 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的解题思路。
思想内容(主旨):
? 1题目类型: 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⑶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志向、理想) ⑷主旨是什么 2 解题格式: ⑴所抒感情:抒发(寄寓 /揭露)什么情感
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 情感是借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五、六两句构成 了动静结合的画面,即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 (步骤三 )
巩固练习 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
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巩固练习 (0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 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 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 析。
试题传真:12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诗歌鉴赏之情感、思想内容
借“永怀愁”表达愁绪满怀,夜不成寐;借窗前“松月 ”表达内心的空寂之情。
(答出一点给2分,答满三点给6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① 乙丑京口奉祠②西归,将至仙人矶③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 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 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问题 五看内容(寻诗眼、品意 象、抓关键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tuò )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 常见之物。
小结
• 1、鉴赏诗歌的情感要从多角度(标题、 作者、注释、问题、诗眼、意象、关键 句等)入手,每一个角度要相互关联,不
能孤立对待。 • 2、答题时要注重用词准确和专业,并且
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作分析。(6分)
①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前六句借景抒情, 通过“湖山、槐柳、下鹭、鸣蛙、箨龙、木 笔”等意象,营造了幽静的氛围,抒发了怡 然自得之乐【品意象、“观”、标题“幽”】 ②往日旧交零落殆尽的寂寞惆怅之情。七、 八句感叹“交旧尽”,没有知己可以共品茗 茶、共赏湖山之景,倍感孤独落寞。 【抓关 键句、标题“幽” 】 ③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之悲。第七句“叹息” 自己作为爱国志士,身已年老,空怀报国之 志。【抓关键句、看作者、标题“幽”】 (三个要点,每点2分。)
高考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秋蒲歌(其十五)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三) 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 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 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 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 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 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 词中,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 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大江东去”二 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 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 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 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 “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 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 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B、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 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 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词常见风格
雄浑、豪放、沉郁、悲慨、 俊爽、恬淡、旷达
(一) 雄浑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 《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 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 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 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 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 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 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 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表达羁旅愁思。(泊)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悯)
拐杖一:审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思想感情之于诗歌鉴赏:
• 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 “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诗·大序》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所以,无法把握诗歌的思 想感情,就不能真正地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纲要求】
• 《考试说明》 对古代诗歌阅读要求有两点:
•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 达技巧
钥匙五——寻意象
意象——鉴赏的阶梯,主题的载体
要求了解一些意象的寓意,并关注到意象 描写的修饰性语言。
拐杖五:寻意象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成都草堂时。 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结束流离生活后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展现 在他眼前的是美丽的初春景色:春日的阳光,美丽的河山, 温暖的春风,馨香的花草,泥土融化,燕子纷飞,沙土温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静得睡着。这是一派明净绚丽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用对圣了此叹托诗称物情此言感诗 志的“ 的理托 手解流法。莺,以通见过意流也莺”的。飘结荡合 不诗 自句 持内(步容骤谈一谈)你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寻找一把钥匙——准确解读诗歌情感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抓住标题、关键词、意象等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2、能调动知识储备,联系作者、序注、典故、文化常识、文言知识、历史知识等诗外要素辅助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抓住诗内要素分析归纳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相关链接:1、高考考点解读: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后者即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2、写诗的目的:抒情、言志、说理。
情:喜怒哀乐,忧思惊惧。
志: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
理:人生哲理、生活哲思,历史规律。
3、关键词:能直接呈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能说明作者抒情原因的词语等。
4、意象: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5、文化常识:古典诗词是在古代文化背景下写出来的,很多作品中都会出现古代的人名、地名、朝代名、职官名,有时还会出现古代的器具、服饰、宫室、车马等名称和典章制度、节日习俗等。
问题探究:在预习过程中,熟读下列每首诗歌,说说你认为解读该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应特别把握哪些要素(以第1题为例),并具体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水调歌头(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
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
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形式标志: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6.感时咏怀
通过写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
7.哲理感悟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8.爱情闺怨
以爱情、悼亡(抒发对过逝妻子或丈夫的怀念之情)、闺怨(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男女间离别相思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三、技法点拨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答题模版:
这首诗写了内容,抒发了情感。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止一种,答题时需要多角度考虑,分点作答。
)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题材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3.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4.从内容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5.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登楼感怀【注】
【明】于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此诗约作于诗人任巡抚于山西、河南期间。
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
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