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解读

合集下载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

• 抗体滴度的解读 • 1.灵敏度低特异性强性抗体(Sm dsDNA 抗ScL-70等)一旦出现(+),可做出诊断 ,(—)不排除相关疾病。 • 2.有些阳性率高的抗体(ss-A ro-52等) 特异性较差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意义。 • 3.有些抗体对疾病的活动度,诊断,治疗 非常重要,可用于疗效观察(ANA,dsDNA )。
• 6、(抗合成酶抗体)抗Jo-1:见于多发性 肌炎(PM),抗Jo-1阳性的肌炎患者,伴关 节炎、“技工手”、雷诺症、发热、肺间 质变等称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 7、(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 :主要见于 药物或非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患者,与多种结缔组织病有关。抗 组蛋白抗体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DIL、 SLE、RA、SSc )中出现,不具诊断特异 性。
实验方法如下:
有些抗原在Hep-2细胞表达不高(ssA,Jo-1,dsDNA)因此间接免疫荧 光法绝非ssA,Jo-1的最佳检测手段。 Hep-2细胞也不是dsDNA的最佳检测基质.目前实验室使用方法为绿蝇短毛 虫为基质。
• dsDNA在ANA 表现为(—)、在绿蝇短毛虫为基质的检 测中为(+),因为 • 1. Hep-2细胞和肝组织中dsDNA的浓度仅为绿蝇短毛虫为 基质中dsDNA的十分之一。 • 2.检测ANA时的起始稀释度为1:100,而用绿蝇短毛虫 为基质检测dsDNA时的起始稀释度为1:10。 • 因此只有高浓度的dsDNA抗体出现时,Hep-2细胞和肝 组织中才能同时出现均质荧光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活动期 非活动期 药物诱导性红斑狼疮(DLE) 混合结缔组织病 (MCTD)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PM/DM) 干燥综合症(SS)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溃疡性结肠炎(UC)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结缔组织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等)以及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等)。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控制
病情发展。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血浆置换以及 手术治疗(如器官移植等)。治疗目的主要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害。
辅助治疗
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 制剂等,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预后差异
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病预后差异较大,部分患者 可实现病情稳定或缓解,而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 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 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诊断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此外,还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 以明确是否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治疗方法差异
结缔组织病
共同治疗策略
免疫抑制治疗
对于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免疫抑制治疗是常用的手段,通 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抗炎治疗
两者都伴随着炎症反应,因此抗炎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 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生物制剂治疗
针对特定的免疫细胞或细胞因子进行干预的生物制剂在结缔组织病 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 疫疾病的区别和联系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

自身抗体的临床意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出现SSB抗体阳性,患者常伴有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抗(rRNP)抗体为SLE的血清高度特异性抗体。 SLE患者出现(rRNP)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 或肾脏受累相关。 抗体常在SLE病情活动长期存在,有时不会伴随病 情的缓解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会转为阴性。



抗J0-1抗体为PM/DM的血清标志性抗体,尤其是PM(在
DM的阳性率为5%,而在PM中的阳性率达40%) 抗体的效价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抗体阳性的病人与阴性者相比,前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 病情进展快,疗效差,易复发。




1980年首先在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ACA 抗体。 ACA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亚型C钙质沉积R雷诺 氏E食管运动障碍S指硬皮病T毛细血管扩张 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往往是患者预后不良的 指标。 ACA还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且 同时存在CRES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抗SSB抗体又称抗L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 抗SSB抗体可于分子量48KD、47KD 45KD 的三种蛋
白多肽起反应,但48KD更有特异性。

对诊断SS有高度特异性,是SS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原 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为65-85%,抗SSA和SSB抗体常 同时出现,但SSB较SSA诊断SS更有特异性。

核小体:是真核细胞染色质基本、重复结构的亚单位, 对于细胞核中DNA组成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
核小体是SLE的主要自身抗原,可能与SLE凋亡异常导
致的核和小体过度释放,可能是本病免疫异常的主要诱 发环节之一。

临床意义: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狼疮性肾炎,与 抗dsDNA、SM抗体等SLE其他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

结缔组织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解读_图文

结缔组织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解读_图文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的解读
赵久良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特点
产生高滴度的 自身抗体或与自身 组织起反应的T细胞
自身免疫应答反应强 度与病情密切相关
组织器官病理性损伤和相 应的功能障碍
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临床上具有多种常用自身抗体
诊断特异性
抗Sm抗体 抗CCP抗体 抗SSA/SSB

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免疫荧光下不同核型
ANA染色模型分析(25种)
均质型H:抗DNP,dsDNA,组蛋白,核小体 斑点型S:ENA 核仁型N:SSc相关抗体,RNA多聚酶I,PM-SCl,u3nRNP 核模型M:
抗核包膜蛋白抗体(gp210,板层素),部分dsDNA
着丝点型:ACA阳性 胞浆型:分裂间期细胞细胞浆颜色阳性,线粒体型,核糖
Rheumatol ,June 2002 ,Vol6 ,No. 3
29
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的区别
➢ 现行临床上熟悉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是类风 湿因子,由于RF受某些抗原、抗体物质的 干扰,常出现假阳性,特异性不高。
➢ 自1964年以来陆续证实抗核周因子抗体( 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丝集蛋 白抗体(AFA)以及抗Sa抗体对RA具有高 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
CTD 、 MCTD、SLE SLE 30% pSS 75%、SLE 25% pSS 40%、SLE 10% SLE SSc 20~30% PM 30%
抗ENA抗体临床意义
标记抗体
抗Sm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抗Scl-70 系统性硬化症 抗SSA/SSB 干燥综合征
病情活动度相关
细胞浆抗原 JO-1

结缔组织病的原因和症状

结缔组织病的原因和症状

结缔组织病的原因和症状结缔组织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类型,严重的可以导致骨骼出现畸形,甚至是严重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安全。

所以结缔组织病一定要积极预防才行,本文将讲一下结缔组织病那些事。

一、结缔组织病的原因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尚无定论,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

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尚无定论。

由于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现,所以对本病到底是一种独立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都还存在着争议。

不过总的说来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即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

具体原因为:1、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遗传家族分析证明,凡是带有人白细胞抗原-B8(HLA-B8)者,均容易发生混合性胶原病,而且其抑制性T淋巴细胞(T8细胞)功能低下。

有人认为B8可能是免疫反应控制失调的标志。

抑制性T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基因控制有关,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免疫反应基因即失去控制,结果导致体内免疫失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失调)。

当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可引起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低下。

T8细胞还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应性,它的功能一旦缺损,就可出现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

抗原过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又可随血液循环而到达身体其他脏器,并在那里沉淀和引起组织损伤。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受病毒感染的T细胞细胞毒作用增强,导致组织细胞破坏。

(2)病毒感染的T细胞功能受抑制,导致增强的B细胞产生抗体。

二、结缔组织病的症状患上结缔组织病患者的皮肤可以被捏起数厘米,但放开后恢复正常。

5%的患者出现脊柱后侧凸,20%有胸部畸形。

结缔组织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很大,取决于突变基因的特异性和核型的表现。

1、皮肤可以被捏起数厘米,但放开后恢复正常。

临床常用15种自身抗体大解读

临床常用15种自身抗体大解读

临床常⽤15种⾃⾝抗体⼤解读1、U1-nRNP抗体(U1-nRNP)为夏普综合征的特征性的标志。

夏普综合征为多症状多表型的混合结缔组织病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硬化症及多肌炎的临床特征。

抗U1-nRNP抗体也可见于SLE,系统性硬化症和多肌炎。

2、抗SM抗体(SM)抗SM抗体对SLE⾼度特异超过90%,同抗dsDNA抗体⼀起,都被认为是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3、抗SS-A抗体(SS-A)抗SS-A抗体与各种⾃⾝免疫疾病相关。

最常见于⼲燥综合征,但也可见于SLE及原发性胆汁硬化症,偶见于⾃⾝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

SS-A特别见于新⽣⼉红斑狼疮100%。

SS-A与Ro-52的相互鉴别在诊断上⼗分关键。

4、抗Ro-52抗体(Ro-52)抗Ro52抗体不具有疾病特异性,可在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其他胶原病、新⽣⼉红斑狼疮、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免疫性肝炎及病毒性肝炎中检出该抗体。

5、抗SS-B抗体(SS-B)SS-B常见于⼲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新⽣⼉红斑狼疮。

6、抗Scl-70抗体(Scl-70)Scl-70可见于25%-75%的硬化症患者,约40%-65%为弥散型⽪损,5%-15%为局限型⽪损。

7、抗PM-Scl抗体(PM-Scl)PM-Scl可见于多发性肌炎与系统性硬化症重叠征,PM-Scl通常识别两种主要抗原PM-Scl75和PM-Scl100。

如果是进⾏性系统性硬化症,抗PM-Scl75阳性率为10%,抗PM-Scl100阳性率为7%。

8、抗Jo-1抗体(Jo-1)Jo-1见于多发性肌炎和⽪肌炎,阳性率25%-35%,常常与肺间质纤维化或纤维素性肺泡炎相伴发。

9、抗着丝点抗体(CENP B)CENP B与局限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偶见于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亦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0、抗PCNA抗体(PCNA)PCNA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PCNA的特异性⾼达99%,但其敏感性只有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
抗ssDNA抗体在各种CTD,如90%的SLE阳性,皮肌炎、硬斑病、干燥综合征等中可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儿童线状硬斑病较多见,但也见于许多无CTD的个体,一般认为其滴度>3个SD时才能诊断CTD。在SLE中,其阳性率较抗dsDNA抗体高,在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两者的作用相似,抗ssDNA抗体的滴度也随疾病的活动而波动。抗核抗体阴性的SLE也可出现抗单链DNA。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清学
结缔组织病(CTD)是一组有重叠临床表现,不易辨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自身抗体常与自身免疫有关,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和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它们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CTD中,且多种自身抗体可在同一种CTD中出现,同一种自身抗体可存在于不同CTD中,一种自身抗体对每一种CTD的特异性不同,每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的CTD中出现的频率也不同。
(4)抗PL-7抗体:
是另一种与肌炎有关的自身抗体,免疫学上与Jo-l不同,分子量为80000。
(5)抗Ku抗体:
也是另一种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有关的自身抗体,大约50%的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患者有此抗体,是硬化性肌炎的标志。
(6)抗PM-1抗体:
现已确认,ANCA是一组针对中性粒细胞胞质抗原的自身抗体群,对Wegener肉芽肿有明显的特异性,阳性率为52.3%~58.6%,活动期Wegener肉芽肿可达88%。多数学者认为ANCA是上述疾病的血清学标志。
80年代末,国外学者开始了ANCA的研究。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谱,靶抗原包括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弹性蛋白酶(HEL)、乳铁蛋白(1F)、组织蛋白酶C(CC)、溶菌酶(LYS)等,其中以抗PR3和MPO抗体研究较多。C-ANCA主要靶抗原为PR3,而P-ANCA主要为MPO。P-ANCA与微型多血管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密切相关。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解读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解读

1964
2010 RA新诊断标准( ACR/EULAR)
RA相关的自自身身抗体
名 称
类⻛风湿因子子 RA33/36抗体 Sa抗体 抗角角蛋白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子 抗CCP抗体 抗CB10抗体 抗BiP抗体
敏感性(%)
50--70
特异性(%)
86 93.6 78-97 87-92 70-90 96 70-88 92
特发性血血小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燥综合征 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 绝经过早(少数病例)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皮病
男性不育(少数病例) 多发性肌炎/皮皮肌炎 交感性眼炎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抗磷脂综合征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血血管炎
寻常型天疱疮
自自身身免疫性肾小小球肾炎 肺肾出血血综合征
已明确40多种,高度相关20多;可能相关100多种
《自身抗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n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7):437-443
n n n n n n
1.怀疑自身免疫疾病检测自身抗体 2.公认方法、定量/半定量/滴度 3.检验与临床结合 4.诊断标准中的项目应开展 5.ANA、dsDNA抗体规定 6.不同疾病推荐:RA、SLE等
n
n n n
6、ANA–IIFA依赖于试剂、设备和其他因素,因而筛查 稀释度可因地而异。 一个ANA的异常结果应是在正常 对照人群第95百分位以上的滴度。通常而言, 以 Hep-2细胞为底物检测ANA评价成人人群SARD时,所 用的稀释度为1:160; 7、 ANA阳性时,推荐同时报告荧光图型和最高稀释度; 8 、ANA–IIFA荧光图型的报告应采用标准化术语; 9、可能时,除了细胞核荧光图型外,其他的细胞浆和 有丝分裂荧光图型也应一并报告;

抗核抗体17项检查的解读

抗核抗体17项检查的解读

抗核抗体17项检查的解读抗核抗体17项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和诊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情。

这项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核抗体,来判断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对核成分的异常反应。

以下是对抗核抗体17项检查中常见参数的解读:1. 抗核抗体(ANA):AN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物,其阳性结果表明免疫系统可能出现异常反应。

2. 核仁抗体(Anti-nRNP):核仁抗体是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的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MCTD的可能性。

3. 双链DNA抗体(ds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SLE的可能性。

4. 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nRNP):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可能性。

5. 硬化性硬皮病抗体(Scl-70):Scl-70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SSc的可能性。

6. Sm抗体: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SLE的可能性。

7. SS-A/Ro抗体:SS-A/Ro抗体是干燥综合征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8. SS-B/La抗体:SS-B/La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干燥综合征的可能性。

9. Scleroderma-70抗体(ATA):ATA是硬皮病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硬皮病的可能性。

10. Jo-1抗体:Jo-1抗体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11. PM-Scl抗体:PM-Scl抗体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12. CENP-B抗体:CENP-B抗体是系统性硬化症的标志物,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存在系统性硬化症的可能性。

13. PCNA抗体:PCNA抗体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但其具体意义尚不明确。

关于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实验诊断与临床研究

关于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实验诊断与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N FOR IGN M DI L T R T M NT2008NO.23C HI NA F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影像与检验1AN A 检测的方法和原理临床上常用的ANA 筛选实验是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检测(IF ANA)。

基本原理是患者血清存在的ANA(第一抗体)能与相应细胞核(浆)抗原成分结合,用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第二抗体)复染,经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即能反映ANA 存在,而且通过对患者血清做一定稀释后的检测还可以对抗体含量做半定量(滴度)测定。

一般超过95%正常人群ANA 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 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 ANA 滴度>1:80为阳性。

ANA 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中通常IF ANA 滴度较低。

ANA 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 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 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

通常,大多数ANA 滴度的高低并非与疾病的活动性平行,所以抗核抗体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动,也不一定是治疗的指征。

ANA 筛选试验对于SLE 是诊断无特异性,正常人中32%在1:40血清稀释可呈阳性,13%在1:80筛选时呈阳性。

且假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任何人1:40或1:80ANA 试验呈阴性可基本排除SLE 诊断(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除外)。

不同风湿病的I FANA 阳性率:SLE99%;药物性狼疮95%~100%;SSC 97%;MCT D93%;SS90%;P M/DM78%;R A30%~50%。

2AN A (+)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检测法ANA(+)半定量一般分为(-)、(+1:100)、(++1:320)、(+++1:1000)、(++++1:3200)、(+++++1:10000),临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虑为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实验室检测及结果解读2010-04-23 来源:本站综合浏览:1709次转发至:【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筛查指标。

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在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出现。

抗核抗体在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可呈阳性,如SLE,RA,混合型结缔组织病一.1.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2.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3.抗核抗体为一大类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抗原底物为HEP-2和肝片)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4.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抗体,ds-DNA抗体,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MCTD相关的u1RNP抗体等等,5.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二.我们先看看ANA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或许这样能使我们明白其中的奥妙。

临床上常用的ANA筛选实验是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检测(IFANA)。

基本原理是患者血清存在的ANA(第一抗体)能与相应细胞核(浆)抗原成分结合,用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第二抗体)复染,经过荧光显微镜检验地带网观察即能反映ANA存在,而且通过对患者血清做一定稀释后的检测还可以对抗体含量做半定量(滴度)测定。

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一般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ANA滴度>1:80为阳性。

ANA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还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种通常IFANA滴度较低。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在医学领域中,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UCT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抗体,但尚未达到明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干燥综合症(Sjögren's Syndrome, SS)等各种特定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UCTD的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常常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关节痛、关节肿胀以及轻度发热等。

由于其症状较为普遍且缺乏特异性,UCTD 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然而,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可能在UCTD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是一种与多种疾病相关的常见血液病理现象。

而在UCTD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

血小板减少不仅会导致出血倾向,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血小板减少与UCTD的关系,从病因、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血小板减少在UCTD中的表现及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和疾病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阐述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本节中,将对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和血小板减少这两个主题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概括它们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1.2 文章结构本节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简要描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章节的安排,使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本节将明确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要研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及希望通过本文所达到的目标。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多数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自身抗体。

虽然有些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确切意义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但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认可,所以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

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

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 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

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

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 独有的特异性抗体。

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

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

三种自身抗体在SLE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三种自身抗体在SLE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 4 陈曼 丹 , 华 , 漫燕 , 邱小 林 等.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 P —S 抗 原检 r 1 e
测 的临床分析.国际流行 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0 7 3 ( :6 . 2 0 ,4 6 3 7 ( 0 8—1 20 0—1 3收稿 )
况, P — 1 与 r S 联检 能全面 了解 H V感染 、 制及 传染性 的 e B 复
低, 在本文 中只有 2 . % 。其相应的抗原主要 由 U—R A和 81 N 共同核心蛋 白成分 ( B B , D , 2, 3 E, , 即 , ’ N, 1 D D , F c蛋 白) 组 成, 其抗原决定簇 只位于 蛋 白质 分子 上H , S D ( a3— ] 而 t 1 a8 u 19 多肽 即 D 蛋 白的一个多肽顺 序 ( a3—19 是 最重 要 1) 1 a8 1) 的S m抗原 。以 S D 多肽序列 (n 3—19 取代整 个 S u t 1 a8 1) m 分子作 为抗原可 以提高 S E患者 的 抗 S L m抗 体 的 阳性检 出 率 。本 文结果 显示 ,L S E患 者抗 S D u t 1阳性 率达 6 . % , 72
表 2 三种 自 抗体诊 断 S E的敏感性、 身 L 特异性比较
常健康 体检 者 6 例( o 均无 肝 、 肾病史及 结缔 组织病 ) 为对 作 照组。所有标本采集好分离血 清 一 oc 2 保存备用 。 12 试剂 抗 S 抗体检测试剂 ( 国欧蒙公司 )抗 S D . i n 德 , m 1 抗 体、 d — N 抗 体检测试 剂( 国 I T C 司) 抗 s DA 德 ME 公 。
三种 自身 抗 体 在 S E临床 诊 断 中 的意 义 L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0 3 24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