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合集下载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

2.学习圈点批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1.学习圈点批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把在上一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本课来。

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本课中两位重要的人物: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

了解背景资料屏显:人物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在出生后第十九个月时因患病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

1899年6月她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她全心全意为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奉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们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乐观》等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安妮·莎莉文(1866-1936),美国教育家。

曾就读于柏金斯盲人学校,1887年成为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从此一生致力于对她的教育。

二、积累语言请大家先翻到课后的“读读写写”自己朗读并书写一遍这些字词。

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找工具书,遇到难写的可以多些几遍。

(屏显:生难字)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截(jié)然不同不求甚解混(hùn)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jǐn cù)美不胜收阅读书下注释里的成语,圈画出重点的释义并结合具体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跳读,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和对比手法入手,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细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格魅力,体会作者作为盲聋哑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通过促读,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学习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热爱生命的精神,懂得自强。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懂得感恩。

教学方法默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助读材料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盲聋哑人。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

1882年1月,急性脑充血病高烧,从此失明失聪,任性、野蛮,狂躁,父母无计可施,努力寻求帮助。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1888年,进入柏金斯女子学校,学习盲文。

1890年,跟另一位老师萨拉学习唇语和发声。

1896年,进入中学,学习读唇,学习德语,法语。

1899年,考入哈佛大学,创作。

1968年6月1日,去世,享年将近88岁。

一生中共创作14部作品,代表作《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一生中受到富兰克林总统、罗斯福总统、艾森豪威尔、马克·吐温、卓别林等名人的礼遇。

一生中到访欧洲、埃及、澳大利亚和日本,为激励盲人做演讲,并建立慈善机构。

——以上信息来源:英文读物《Helen Keller Courage in the Dark》,赵老师整理。

2.作品简介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其中《再塑生命的人》原文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篇文章合编在一起。

“第一天,我要去见那些好心、亲切的人,因为他们的友谊我的生活才变得有意义。

【核心素养】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的赞歌"。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2.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对于这类自传体散文,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坚强和乐观。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和传承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坚强和乐观。

- 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莎莉文老师对作者的影响和意义。

- 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内涵。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探究法:通过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章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人》。

这篇文章是海伦·凯勒所写,讲述了她在生命中遇到的一位重要人物——莎莉文老师,以及莎莉文老师如何帮助她重新获得光明和对生命的感悟。

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实用

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实用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实用《再塑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教学设计篇一1、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清新朴实的语言。

3、让心灵承受一次爱的熏陶。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教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考虑答复: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⑵通过这几件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⑶读了本文,你认为安妮·莎利文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三、重点研读你最喜欢哪件事?或者是哪一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四、问题探究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为题?五、教师小结莎利文教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妙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心田,以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谢自己的教师,她说:假设给我三天光明,我要长久地凝视着我的教师──安妮·莎利文。

海伦·凯勒把一生献给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的赞歌,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而一部作品是《教师》。

这本书是献给莎利文教师的一份厚礼,教师安妮也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教学设计篇二1、理解海伦的简要生平;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3、理解莎莉文教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适度拓展,加深体验;2、理解“爱”的美妙,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化含义。

学会根据需要,从文中挑选适当的信息,并进展概括性表述。

1课时。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黑暗与无声的世界里静坐几分钟,谈感受。

一个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的孩子,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寂静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活的才能和勇气。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练习默读,练习在默读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练习批注法阅读。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

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

她成功考入哈佛大学,还精通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她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

她的自传体著作《生活的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不仅如此,她还是美国著名的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她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其事迹两次被拍成电影,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同学们猜一猜她是谁?生:海伦·凯勒师: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她的传奇成就离不开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今天我们就读一读他们之间的故事。

出示课题——再塑生命的人二、任务一:初读感知。

方法要求:默读全文,整体感知,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在获得教育的过程中内心的喜悦、挣扎与成长。

2.分析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语言,理解莎莉文老师对主人公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生命中遇到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

2.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没有那样一个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主人公在课文中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式,探讨其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莎莉文老师是如何再塑主人公的生命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主人公在课文中的心理变化。

2.提问:莎莉文老师对主人公的成长有哪些重要影响?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她对主人公的关爱和付出。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模拟莎莉文老师与主人公的对话,体验人物情感。

2.各组汇报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莎莉文老师的读后感。

2.深入阅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并解释原因。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再塑生命的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了莎莉文老师对主人公的关爱和付出。

2.教师评价: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主题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背景,把握课文主题;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再塑、毅力、慈爱等;
3.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对比、排比句式的运用;
4.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作者海伦·凯勒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其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的品质。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表达观点时不够清晰,需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5.总结回顾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同学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感悟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2)感悟课文所传递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主题思想。
难点解释:学生对主题思想的感悟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海伦·凯勒生平事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3)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难点解释:学生在掌握了修辞手法后,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写作练习、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难点解释: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讨论话题、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海伦·凯勒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 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课前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四、知识链接1.作者。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

1880年6月27日,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出生。

1882年2月,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

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

1888年5月,受到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的接见。

10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0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 默读和朗读结合,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品味揣摩关键语句,认识海伦凯勒,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3. 学习海伦的高贵品质,体味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1.默读和朗读结合,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2.品味揣摩关键语句,认识海伦凯勒,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新课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写作背景】海伦·凯勒一岁半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6岁时,莎莉文老师来到她的身边,把一个几乎无药可救的女孩培养成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大学生。

莎莉文老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海伦,是她丰富了海伦的情感世界,重塑了海伦的生命。

为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与怀念,海伦·凯勒写下了此文。

【作者介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理解课文主题,了解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沙利文老师的教育方法。
2.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精彩语句和段落。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有效沟通。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文的独特魅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的故事,我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热情。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反思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主题时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在讨论关爱他人这一话题时,往往只能从表面现象进行分析,难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尝试采用了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海伦·凯勒在沙利文老师帮助下成长的过程。但显然,这些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优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构成要素;2.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规律;3.掌握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生命的本质和构成要素;2.生命的特征和活动规律;3.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2.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移液器、载玻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生命的本质和构成要素(15分钟)通过展示生命的各种形态和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的构成要素。

3. 生命的特征和活动规律(20分钟)通过幻灯片和实验展示,介绍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包括生长、繁殖、代谢等。

4. 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究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实验,以及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5. 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个探究性实验,例如观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行团队合作。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针对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探究了生命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理解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性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和创设情境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然而,由于课程时间限制,实际操作的时间略有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进行补充和延伸。

六、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

学生也可以自主参与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再塑生命》【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品味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的思路结构。

2、结合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凯勒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3、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

4、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

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

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等。

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二、生字词搓捻(cuōniǎn)企盼(qǐpàn)繁衍(fán yǎn)迁徙(qiān xǐ)觅食(mìshí)花团锦簇(cù)繁花似锦(sìjǐn)落英缤纷(bīn fēn)冥思遐想(míng xiá)期期艾艾(q īqīài ài):三、整体感知课文1、结构分析第—部分(第1~13段),写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并教我认识实物的名称。

第二部分(第14~21段),莎莉文老师引导“我”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让“我”走进自然,亲近自然。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默读,掌握用“关键句"梳理脉络、理解情感的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安妮·莎莉文老师及海伦. 凯勒的形象;理解安妮·莎莉文老师能够唤醒海伦·凯勒灵魂的原因及高超的教育艺术。

3.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那种积极乐观、坚韧不屈的品格和广泛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关键句”梳理脉络、理解情感的阅读方法。

理解安妮·莎莉文老师及海伦. 凯勒的形象。

难点:理解安妮·莎莉文老师能够唤醒海伦·凯勒灵魂的原因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每一次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都是一场充满挑战的旅程,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欣赏到不同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七语号"列车,去经历一场再塑生命的旅程。

我是本次列车的列车长。

今天的旅途,我们将路过五个重要的站点,每一个站点我们都将完成一个挑战。

大家准备好了吗?站点一:情境体验亲爱的旅客朋友,我们即将达到的这一站叫做“情境体验”站。

我们将体验到一个有趣的活动:玩个游戏,你敢来挑战吗游戏规则:全班都不要发出声音,请两位同学紧紧闭上眼睛,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上与同学握一下手,这期间不能睁开眼睛不能说话。

全班其他同学不能发出一点响点挑战完毕之后,两位同学谈感受。

刚刚参与游戏挑战的同学,是在对我们教室环境非常熟悉的情况下,都进行得磕磕绊绊,极为不易。

但有这样一个人,她,一岁半时突患一场重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之后她慢慢地也不会说话。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无色无声,黑暗而沉寂的世界。

但她后来却成了20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当然这离不开一个——《再塑生命的人》。

20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一海伦·凯勒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海伦·凯勒是二十世纪美国十大伟人之一。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1、再塑生命的人获奖优秀教案一等奖再塑生命的人原本是一篇课文的。

大家是否也有学习过的呢,再塑生命的人获奖优秀教案,一起来看看。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优秀教案鄞州区横街镇中学许**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探究作者成功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利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己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她的老师的有关材料,课外能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开阔视野,增加课外积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语: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再塑生命》的作者海伦凯勒。

2、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

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

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但是,海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从未放弃努力。

好学、坚毅、敏察、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她在心灵深处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

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考进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再塑生命的人》是一部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影片,它向我们展示了善良勇敢的心灵,以及人类用勇气和毅力去战胜命运的故事。

本片可以让学生们领悟到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的力量和意志。

下面是一份以此影片为基础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解读《再塑生命的人》情节与主题,并通过分组讨论及分享增进对困难克服、努力永不放弃的认识。

2.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展现个人思维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二、教学步骤。

步骤一:影片观看。

首先让学生观看《再塑生命的人》影片,在观看影片期间,学生需要做到:关注情节、关注主题、关注人物形象、关注细节描写。

步骤二:团队分组。

在观看完影片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五到八名学生。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和对困难克服的看法,每个组需要选出一名代表,代表将在全班范围内分享组内讨论结果。

步骤三:组内交流。

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组内讨论的结论及个人想法,从而展示自己的思维独立性和独特性。

步骤四:班级分享。

在组内交流完成后,每个小组代表将向全班分享自己组内小组讨论结论和个人想法。

步骤五:其他可选补充。

1.让学生设计一个以“勇敢的心灵”为主题的画像,并进行作品展示和评选;2.针对该影片,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自己写一篇文章或朗读自己的思考感想;3.集体观看该影片之后,教师可选择安排一次小型的英语语言学习辅导;4.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成绩偏差或读写表达能力偏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较多的英语启发性学习资源进行补充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

三、教学效果。

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学生反映积极、成效明显。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展现;互相分享,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活动结束时,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只要有信念、有勇气和毅力,就能挑战自我、改变命运的道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他们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勇气和毅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实行情感教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默读;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阅读要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处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文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教材将本文定位为“自读课",因此在教学时主要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1.理解标题的含义。

2.感受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给海伦·凯勒的影响。

3.学习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给海伦·凯勒的影响。

学习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对海伦凯勒作这么高的评价,可能有人并不信服。

但是当你了解了她的生平事迹,你就不能不承认马克吐温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认识这个传奇女子。

二、解题(表层含义)“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再塑了的生命。

三、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1-4段,从文中圈画出表现“我”心理的句子。

想一想: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提示: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明确:1.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等奖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2. 学习作者再塑生命的精神,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3.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2. 学习作者再塑生命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 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名言警句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海伦·凯勒的生平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们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为下一步的
深入分析做好准备。

4. 重点词句分析:让学生们找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进行深入分析,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生命”和“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
* 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 “谈生命的比喻和描述”中的比喻和描述是如何表现作者对生命的认识的?
5. 生命态度探讨:引导学生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去“再塑生命”,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生命的态度和价值,鼓励学生们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

7. 作业布置: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

总之,这篇教案一等奖旨在引导学生们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学习作者再塑生命的精神,并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和探讨生命的态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过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体会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4.把握“再塑生命"的深刻含义,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史铁生的母亲用无私伟大的爱引导孩子走出病痛的阴影;藤野先生给在异国他乡留学的鲁迅带来了莫大的关怀与帮助,那么有这样一位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你了解她的人生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再塑生命的人》。

二、自学享读1.结合课本注释及课外搜集,邀请同学为大家介绍海伦·凯勒。

2.默读文章,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默读指导:眼到:认真用眼看(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心到:边读边思考(文章讲述的主要事件,主人公)手到:读的过程中圈画(海伦·凯勒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3.完成“成语大挑战”,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涉及成语:小心翼翼、恍然大悟、不求甚解、油然而生、混为一谈、截然不同、美不胜收)三、群学品艺第一幕生命的原貌1.思考: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凯勒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的?海伦·凯勒生命的原貌:愤怒、苦恼,没有方向,害怕,渴望光明……2.通过视频再来感受一下海伦的暴怒无常、没有方向。

第二幕生命的再塑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的感受又是什么?明确相关事件:布娃娃,手指游戏,“水"海伦·凯勒丰富的感受:自豪、高兴,惊奇,神奇的感觉,理解语言文字的奥秘,唤醒灵魂,光明、希望、快乐、自由,求知欲,喜悦、幸福,悔恨……第三幕成功再塑之原因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海伦成功再塑生命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全文分析。

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源于莎莉文老师的帮助:充满爱心、耐心、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另一方面离不开自身因素:求知欲强、善思好学、不屈不挠、极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第四幕感师恩念师情1.赏析“再塑生命”的含义。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

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学会从文中准确概括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质疑研讨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

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

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认识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朗读课文。

2、作者简介:见《基础训练》第28页和课文注释一。

3、完成《基础训练》第二题。

(第28页)三、课文研读,整体感知以《基础训练》第四题为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1、仔细阅读1—5段,作者在莎莉文老师出场前作了大量的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用层层铺垫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对于“我”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开头所说的“最重要的一天”的分量;(2)给读者留下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明确: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

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获奖教案教案标题:再塑生命的人获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再塑生命的人的意义和价值;2. 探讨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和经历;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态度;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再塑生命的人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选取一位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和经历;3. 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4.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5.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展示。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再塑生命的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探究:2. 选择一位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和经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或文本资料。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于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和感受。

分析:4.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讨论这些事件对再塑生命的人的影响和意义。

创作:5. 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所选的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创作一份展示作品,可以是绘画、演讲、写作、舞蹈等形式。

6.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总结: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再塑生命的人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珍惜生命。

拓展活动:8.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展示的创意和表达能力;3. 学生对于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和态度的表达。

教学资源:1. 视频、图片或文本资料关于再塑生命的人的故事和经历;2. 创作材料(纸张、颜料、音乐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当地再塑生命的人的机构或参与相关志愿活动,深入了解再塑生命的人的生活和需求。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尊重再塑生命的人,并避免对他们的同情和歧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尊重学生的个人表达方式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自由诵读,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主旨。

3.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刚从小学升上来很难一下子过渡到初中的思维,课外阅读知识面窄,没有学生会主动去涉猎名著、文学知识,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也没有写读书笔记、摘抄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后能够有所感悟。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以“瞎子猜字”这个游戏导入,游戏要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名同学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写一个字,计算成功率;做完后,两人交换角色,再进行一次。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可以感觉到阳光的色彩斑斓,花儿的婀娜多姿,鸟鸣的婉转动人。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生活在没有色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对于他们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便来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二、理清“重塑生命”的历程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然后试着完成下列任务:1.复述课文:莎莉文老师为“我”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
明确:主要写了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文字。

2.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状况的语句,摘录下来读一读。

3.研读赏析:理清“再塑生命”的历程:(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________(像大雾中的航船,课文第4自然段)
海伦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就失去了常人生来具有的视觉和听觉,甚至也无法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的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心愿。

由于对外部世界无从知晓,脾气也变得古怪,动辄大发雷霆。

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②光辉的起点:________(相识,课文第5自然段)
③幸福的复苏:生命中拥有了________(文字,课文第13自然段)
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一个洋娃娃,在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之后,在我手掌上拼写“doll”这个词。

——对于盲聋哑的海伦,要教她知识,谈何容易啊。

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就在这里,热爱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洋娃娃为道具,用手指游戏激发海伦的兴趣,让海伦既认识了事物又掌握了文字。

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

——可见老师的教学方法好,教学效果显著。

小结:从小生活在黑暗之中,没有任何光明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三、领略“再塑生命”的艺术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

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中,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她站在台阶上等待。

后来,“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 l ”。

还教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 and)、“行”(walk)这些词。

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赏读课文: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的形式说话,品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喜欢海伦,因为她勤奋好学、身残志坚、聪明睿智、热爱生活……
喜欢莎莉文,因为她富有爱心,教学艺术高明,善于因势利导…
4.课堂探究:应该如何理解题目中的“再塑生命”?(抓住重点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可适当讲解: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①“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比喻义)。

②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讨论交流: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

再举一两个你自己的老师(也像莎莉文一样注意教育方式),使你豁然开朗的例子。

结束语:
本文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

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板书设计】
再塑
生命的人

⎪⎨⎪⎧

⎪⎬⎪⎫老师来前,“我”的心理状态⎩⎨
⎧痛苦心情
渴望光明
老师来后,“我”的生活⎩⎨⎧教“我”识字认识事物
“我”感到幸福感激
崇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