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位出镜记者的语言风格

合集下载

出镜记者应具备恰当的镜前表现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镜记者应具备恰当的镜前表现力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传递 出来 的无声 的信息 是语言或文 字所不 能取
代的 ,而且对有声语言起着强化或削弱 的作用 。 出镜记 者在现 场报道 以及采访 时 ,常根据不 同
6 5
的新闻环境使用适 当的非语言符号 。 表情——播 音员在 播稿或 宣读前都 通过 了
对 面部肌 肉的充分 锻炼 ,在 播音发声 学 中把 口 腔控 制要 领 分 为 “ 提 颧肌 、挺软 腭 、打牙 关 、 松下 巴”,简称 为提 颧肌 。提颧 肌使面 部表 情 不再呆板 ,配合思 想感情 的运用使有 声语言 积 极 、圆润 、明亮 。法 国雕塑家罗丹说过 : “ 艺术
很好地 传达给观 众 ,观众对 信息 的期 待才可 能
除 非是在很 私密 的情 况下 。因为出镜记 者平 时 不 好 看 的体 态 ,如 : 驼 背 、咬嘴 唇 、爱 眨 眼 、 扣手指 等等 ,在不经 意中都会 带到现场报道中。 有 的人平时说话是 “ 钟摆式”,有的是 “ 圆规式”
非 语 言 符 号 主要 是 由表 情 语 言 、体 态 语
言 、手势 语言 和服饰语 言 4个方 面组成 。他 们
者 要具备 良好 的语 言表达能 力 ,善于用 自己的 有 声语 言传达信 息。出镜记者 的现场 口述是现
场报道 中必不可 少的重要组 成部分 ,而且 是现 场报道 中最先和观众接触的部分。
感知 里的 。受 众将作 为出镜记 者的传播 者 ,与 信息看 作一体 的来接受 ,因此受众 对记者 的 出
镜倾 注了越来 越多 的注意力 。随着 日益复 杂的 新 闻现场 的出现 ,出镜记 者更加被 电视传播 和 受众所需 要 ,出镜 记者 的镜 前表现 力和语 言表
是 眼神不 要飘 忽不 定 。这些也 需要 加 强练 习 ,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张超1,2,钟新2(1.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山东威海264209;2.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出镜记者是在新闻现场,通过镜头中从事信息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的总称。

[1]从电视发展历史看,电视新闻竞争经历了以新闻时效为核心竞争力、以独家新闻为核心竞争力、以独特视角为核心竞争力和以人格化传播为核心竞争力四阶段,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的拟人际传播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其不仅承担信息传播者的功能,还是媒体人格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镜记者的传播方式是全息化传播,即运用有声语言、副语言和体态语协同完成传播,其中作为叙事基础的有声语言表达是出镜记者的必备素质,但在出镜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词不达意、冗长啰唆、条理不清、书面语表达等。

其中有些是技术层面的,有些是对出镜报道的有声语言传播的认识存在问题。

本文先对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特点进行一般概括,之后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一、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特点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个性是由出镜记者的性格、行事风格、日常说话方式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出镜报道时会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

共性是由出镜报道的本质——新闻报道决定的。

出镜报道需遵循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原则,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受新闻事件、媒体立场、节目定位、目标受众等多方面的制约。

总体看有如下特点:1.风格的独有性风格的独有性指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所体现出的个性特点,独有性意味着唯一性,即便是两位出镜记者风格相似,由于在风格上的微妙差异,观众依然可以“闻声知人”。

而所谓的“微妙”差异,实际上带有明显的可识别性。

出镜记者的语言风格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思维特点、性格气质、声音条件、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理解和感受、对技巧运用的方式不同等。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新闻传播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角色,记者的风格与新闻审美则对于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对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进行探讨。

一、记者风格记者的风格是指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思想和工作方式等。

记者的风格与其职业素养密不可分,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权威性。

一个好的记者应该具有严肃的悟性、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巧,能够对新闻和事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点,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并注重事实的准确性。

在实践中,记者的风格有很多种,例如:冷静客观的报导风格、个性张扬的特写风格、深入挖掘的调查风格等。

这些风格之所以产生,除了因记者个人素养的不同,还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

如21世纪以来的网络媒体时代,让像强调即时性和跨媒体报道的风格逐渐兴起。

二、新闻审美新闻审美是指人们对新闻报道的艺术性和情感价值的感受,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方面之一。

新闻审美能够促进新闻传播的情感认同和思想交流,增加人们的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感受,对提高新闻阅读量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审美包含多个层次,如图片的创意和表现形式,音频和视频的语言艺术等。

在新闻报道中,一个好的图片或音频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动人们的情感,抓住读者的眼球和耳朵,使读者印象深刻,并对新闻所报道的社会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因此,新闻审美能够增强记者的报道力和约束力,并提升整个新闻传播行业的比较优势。

三、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的融合对于记者来说,将自己的风格与新闻审美融合是实现成功的关键。

新闻报道应该融合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和最大化地展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包容多元风格既要尊重记者自身风格,也要考虑新闻审美要求,不能将新闻报导简化为单一风格,而应包容和尊重多元风格的新闻报道。

2.重视因人施策因人施策是准确把握并挖掘相应记者风格和新闻审美的有效方法之一。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技巧作者:刘佳来源:《声屏世界》2008年第10期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民生新闻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最大的信息载体是有声语言,而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新闻语言与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的新闻语言存在着明显差异。

出镜记者的新闻语言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播报、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形式,出镜记者需要熟练掌握它们各自的语言表达技巧,在报道时才能娴熟、准确、恰当地使用。

新闻叙事语言的条理性和流畅性出镜记者手持话筒面对镜头,以新闻事实信息为基础运用有声语言完成新闻叙事。

新闻事实清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叙事顺序符合视听习惯,是出镜记者利用有声语言进行新闻叙事的基本要求。

做到新闻叙事有条理需要注意加强电视导语信息含量;要开门见山地亮出底牌,新闻事实的语句组织要围绕报道目的展开;要以短句为主,每句都有明确的内容信息,简单利落,注意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流畅性是出镜记者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外在指标。

报道时不出现停顿或者过多地插入感叹词和不着边际言语的现象。

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记者经过了充分的准备,面对镜头报道,没有理由出现停顿和思考。

出镜记者需要用职业化的语速、流畅的表达来报道新闻事件。

即兴表达为主,文稿提纲为辅对于出镜记者来说,即兴口语表达是出镜报道的根基。

今天的电视新闻报道模式,越来越多地要求出镜记者能即兴完成现场直播报道工作,出镜记者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出镜报道质量的高低。

即兴口语表达需要注意的是:一要在脑子里制定提纲,总结自己想要说的内容;二要以少量分段、阶段性、切割式的方法进行即兴口语表达;三即兴口语表达句式要简单、条理清晰。

即兴口语表达听起来“出口成章”,事实上,将其落实到书面语言上就显得有些直白。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出镜记者在报道时,总绞尽脑汁地让自己的即兴表达显得有水平。

于是,一些华而不实、晦涩难懂的词汇和排比句被滥用。

浅谈现场采访报道对于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浅谈现场采访报道对于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此 外 。 场 报道 记 者 所 使 用 的手 势 、 作 、 态 、 现 动 神 表情 等
视 直 观 形象 和实 时 传 播 的 优 势 , 高 了 电视 新 闻 的可 信 度 , 提
满 足 了 电视 观众 “ 见 为 实 ” 眼 的心 理 需 求 : 现 场 采 访 报 道 在 中 . 了 出镜 记 者 与 被 采访 者 的 同期 声 之外 . 加 入 了 体 态 除 还
非 语 言 符 号也 十分 重 要 ,可 以使 观 众 产 生 如 身 临 其 境 的感 觉 , 短 记 者 和 观众 之 间 的心 理 距 离 。 缩
现 在 电视 台广 泛 采 用 演 播 室 与 现 场记 者进 行 直 播 连 线
采 访 .所 以 出镜 记 者要 明 确 演播 室 主持 人 提 出 的 问题 和 关 注点 , 回答 演 播 室 问 题 要 时 要 言 简 意赅 . 述 清 晰 , 意 时 表 注
【 中图 分 类 号 ] 2 文献 标 识码 ] [ G2 2[ A 文章 编号 ]10 O9
表率作用 , 得反思和学习。 值
的传播效果 。 二 、扎 实 的新 闻专 业 素质 。 好 采 访准 备 工 作 做
.. . 一
电视 新 闻 现 场 采访 报 道 的 主要 目的就 是 在 新 闻 发 生 的 最 近 时 间 内获 得 信 息 并 传 递 给 观 众 ,记者 要 引领 观 众 了解 练 的访 问技 能 。 于 沟 通 交流 善

出 镜 记 者 首 先 应 切 忌 使 用 质 问 或 喝斥 的 口气 去 提 问 ,
应 避 免 给人 一 种 咄 咄 逼 人 的 强 势 感 :其次 要 把 握 好 语 言 风 格 . 问 时 使用 的语 言 应 与 现 场 环境 相 吻 合 。 提

新闻出镜记者的播音主持技巧

新闻出镜记者的播音主持技巧

新闻出镜记者的播音主持技巧1.清晰准确的表达:播音主持的首要任务是将新闻内容用清晰准确的语言传递给观众。

记者需要通过语速、语调、声音的大小和内容的逻辑安排,使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并记住所传递的信息。

2.语速和节奏的掌握:新闻播音需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

语速过快会让观众感到紧张和喘不过气;语速过慢则会让观众感到无聊和疲劳。

记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把握语速和节奏,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达和观众的理解。

3.合理运用语调:语调对于传达信息和激起观众共鸣非常重要。

高昂的语调可以表达激动或紧急的情感,低沉的语调可以表达庄重或严肃的情感。

记者需要根据新闻内容的性质和氛围的要求,合理运用语调,使其与信息相互匹配,丰富新闻的表达效果。

4.语音语气的把握:记者的语音语气需要根据不同的新闻性质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正式的新闻报道,记者需要保持稳重而严谨的语气;对于轻松愉快的新闻,记者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活泼的语音语气。

同时,根据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记者需要灵活掌握语气的强弱,以增强信息的重点和吸引力。

5.自然流畅的连贯发声:连贯发声是新闻播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记者需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以保证声音的连贯流畅。

同时,记者还需要注意音调的过渡和表达的自然性,避免出现太过突兀或生硬的转换,使观众在听到播音时感受到一种流畅的音韵美。

6.姿势和形象的把握:作为新闻出镜记者,形象非常重要。

播音期间,记者需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和姿势。

要保持端庄大方、自信得体的形象,尽量避免过多的手势和不必要的动作,以免引起观众的干扰。

7.情感的适度表达:新闻播音需要在传达信息的同时,适度表达出对新闻事件的情感。

表达情感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关注新闻,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分渲染情感,以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

总之,新闻出镜记者的播音主持技巧需要综合考虑语速和节奏、语调、语音语气、连贯发声、姿势和形象等方面,以确保观众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同时,记者还需要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技巧,以提高播音主持的专业水平。

浅谈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

浅谈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

浅谈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作者:陈成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04期现场直播中的出镜记者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更应该具有坚实的政治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逐渐发展出镜记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面对摄像机(观众),以采访者、目击者、参与者或报道者身份出现在屏幕上的电视新闻图像。

在我国,新闻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对上要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下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感情、意见和呼声,这样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意识。

出镜记者可以缩短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因此对出镜记者的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

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中图分类号】G2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40-01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新闻职业素质,这是理所当然的。

尤其是出镜记者,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新闻职业素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出镜记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哪个行业的从业者良好的心理素养都是成功必备的条件。

而对于出镜记者来讲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尤为重要。

心理承受能力即我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作为职业角色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对优秀出镜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出镜记者才能在直播现场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在复杂多变的新闻现场作出迅速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培养出镜记者的心理素养,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

只有自信才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新闻事实、把自己想要告诉观众的思想感情都表达清楚。

拥有自信的出镜记者看上去才更让人觉得信服,从而也才能够让观众与之产生共鸣。

其次是注意观察和善于思考,在电视新闻直播节目中,新闻现象可能稍纵即逝,为保证新闻现场的同步性和现场感,出镜记者应该有能力透过现场事件,发现事情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直接感知它的意义,或者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隐藏在事件背后、决定事件进程的关键因素,然后迅速决定应该报道什么,应该重点报道什么。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是指他们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的各种语言手段和技巧,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事件的发生过程、主要内容和背景信息,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语言技巧。

第一,简明扼要。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通常要针对新闻事件的重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核心信息。

避免过多的修饰和赘述,以减少读者或观众的阅读或聆听负担,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这次灾难导致了3000人丧生,5万人无家可归。

”这个简短的句子直接表达了灾难的严重性和影响,让读者或观众一下子就能了解到事件的主要情况。

第二,生动活泼。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常常运用感官描写、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形象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细节,使读者或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和紧迫感。

“坍塌的建筑物垒了一座座巨型乐高积木,散落在街头的瓦砾像一颗颗饥饿的怪兽,吞噬着顽强的生命。

”这种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或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灾难的影响及其对人们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

客观中立。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尽可能采用事实陈述的方式,避免主观情绪的介入。

要通过数据和证据等客观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有200多个国家确诊新冠病例,死亡人数超过300万。

”这个数据的呈现让读者或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

第四,引用权威。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可以引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受访者等权威人士的意见和观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读者或观众的疑虑和困惑。

“据专家分析,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很浅,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破坏。

”这个权威人士的观点能够让读者或观众对地震原因和影响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运用的语言技巧是多样且灵活的,如简明扼要、生动活泼、客观中立和引用权威等。

这些技巧能够使报道更加精准、生动地传递信息,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传播新闻的目的。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

文化艺术研究 A Study of Culture and Art223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技巧桑薇(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摘要: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传播尤为重要,语言与其他要素一起,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了报道者的参与感。

出镜记者所有的采访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有语言,完成新闻信息的传达。

出镜记者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特点,口语化,语音,语气现场报道是报道者置身于新闻现场,面对镜头,以目击者、参与者、体验者、采访者的身份,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信息,采访新闻人物,点评新闻事件的一种方式。

在出镜报道中,记者的语言传播尤为重要,语言与其他要素一起,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体现了报道者的参与感。

现场报道是新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场报道也体现了报道者的业务水平。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需要良好的口语表达艺术,本文就以上问题做如下探讨:一、出镜记者的语言特点(一)语言表达样式的多样化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样式是多样化的,如解说,叙述、评论、 描述、评论。

在新疆沙漠蜃景自然奇观直播报道中,记者就用了解说的方式,不仅自己观察沙漠中的蜃景奇观,并且通过解说让观众同步看到。

除了解说之外,现场报道要根据现场去叙述、描述,现场描述是现场报道的主体形式,在新闻现场,记者要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述。

除此之外,记者会通过采访丰富新闻的内容,以事实信息为基础,在了解现场信息和新闻背景后,通过短评表达新闻观点。

总之,现场报道的语言表达样式是多样的。

(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征格外明显,在口头报道中,需要报道具有对象感,使观众听清楚、听明白,要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口语,让观众产生“身边感”的体验。

如在天气报道时“天气的气温骤降”,我们可以说“这一下雪 ,温度一下子掉下来,把我冻坏了”,日常聊天式的语态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

二、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征(一)准确、鲜明、贴近现场报道的语言要求准确、鲜明、贴近,是要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新闻现场的情景等描述清楚是出镜记者的任务。

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

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在电视新闻中,出镜记者是主要的信息传递者和联络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

以下是出镜记者的五项基本功:一、发音清晰、标准发音标准,是出镜记者的基本功之一。

他们需要掌握良好的语音技巧,把语音元素正确、准确地加以连接,让听众可以清晰明了地听懂他们的讲话。

此外,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出镜记者还需要熟悉语言的音、节、调和韵律等要素,包括民族口音、方言和外语。

二、言辞简练、有逻辑作为新闻媒体的代表人物,出镜记者需要掌握言辞简练的技巧,尽量避免空洞和废话。

在讲述新闻故事的过程中,出镜记者需要按照逻辑条理清晰地展开介绍,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抓住新闻的核心信息。

在将新闻故事最终传递给观众之前,出镜记者需要修辞得当,确保在表达清晰的前提下,更能抓住观众的心理。

三、身姿挺拔、大方自信作为新闻传媒的代表,在镜头面前表现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出镜记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姿势,挺胸抬头、吐字清晰,展现一种自然、朴实的风范。

在镜头前,需要保持大方自信的态度,积极适应时局及声息,并能以平衡的心态应付各种挑战和压力。

四、容貌端庄、仪态优雅出镜记者的良好仪态易于留下深刻的印象。

需要注意个人形象的规范,包括穿着、头发、面容等方面。

出镜记者在镜头面前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发掘自己的美丽,并改进自己的表面形象。

此外,他们还要注意不通过肢体语言对媒体和观众形成有效地沟通。

五、反应迅速、处理万变新闻事件的发展和变化是不可预料的,并且需要快速的反应和处理。

出镜记者需要非常敏锐和果断,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和决策,并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新闻事故的发生时,需要有迅速出击的精神,能够及时接收现场消息,准确采集信息,尽可能为观众带来第一手新闻。

总之,出镜记者需要具备以上五项基本功,才能有效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

出镜记者在无数次的实践中不断锤炼各项能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从而成为更好的传媒人。

记者采访方式分析

记者采访方式分析

记者采访方式分析作者:章万乘陈依铭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2期一、直面采访1直面采访的采访风格分析我们通常在电视上所见的就是一对一的直面采访,记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了解客观情况,收集新闻素材。

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是现在新闻采访栏目中记者采用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

记者通过在采访的过程中研究对方,揣摩和观察对方一些细微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自己,通常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要在对方没谈完的时候就打断对方,转换话题,也不能任由对方如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以致浪费大量时间。

直面采访也有它自己需要实行的原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记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都可能接触到。

因为直面采访要求面对面,记者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与对象是平等的。

没有谁更强势之说,从实际的个人情况出发,切记反复的套用一种对话形式。

直面采访效果如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主动权,所谓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因势利导,步步深入。

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冷静,机智敏锐的处理,恰如其分地掌握时间等。

面对面的采访想掌握主动权,重要的一关是要正确处理研究访问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

访问的过程,是相互研究,适应对方,又互相调整的过程。

特定的采访活动可能符合某些采访对象的利益,也不可能符合他们的利益,加之采访对象具有不同的阅历、经济、政治、文化观念,采访情况极为复杂。

记者要通过提问全面地掌握需了解的情况,抓住采访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的新线索、新问题、做出机敏的回应,不失时机地追问,并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以争取更多的发现。

2案例分析---《面对面》王志的采访风格王志作为央视的出镜记者,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

1994年2月进入央视,但如记者和主持人,于1996年的2月份来到央视新闻评论中心,在新闻调查这档节目中担任出镜记者。

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主持人和记者。

在非典期间,《面对面》栏目的记者深入第一线,采访了钟南山、代市长王岐山以及奋战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篇章结构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篇章结构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篇章结构采访稿作为一种具有新闻特色的文体形式,其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进行采访和撰写采访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借助适当的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来传达信息和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准确表达采访对象的观点和情感。

首先,采访稿的语言风格通常应该以客观、中立、清晰为主。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尽量避免主观色彩的插入,要尊重采访对象的言论,不加以扭曲或篡改。

因此,在撰写采访稿时,语言应该尽量客观中立,避免夸大或贬低采访对象的言论或观点。

此外,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炫丽或复杂的词语,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采访的内容和重点。

其次,采访稿的篇章结构应当符合新闻报道的规范。

一篇完整的采访稿通常由导语、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语用于引入读者,概括采访对象的身份和事件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正文则详细展示采访的内容和对话,让读者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观点和情感;结语用于总结采访的核心信息和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采访稿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内容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采访对象,采访稿的语言风格可能偏向专业术语和学术论述,篇章结构也可能更加严谨和详尽;对于一般公众或娱乐性采访对象,语言风格可能更加轻松活泼,篇章结构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故事性。

总之,采访稿的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在传达信息、吸引读者和表达真实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应根据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合适的语言风格和篇章结构,确保采访稿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做到客观中立、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同时符合新闻报道规范的篇章结构,才能使采访稿发挥最大的传播和影响力。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写作风格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写作风格

采访稿的语言风格与写作风格采访稿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

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记者通过提问引导被采访者表达观点和看法,从而传达信息给读者。

因此,采访稿的语言和写作风格需要准确、简洁、有力,能够清晰地传达被采访者的意思,让读者获得真实、全面的信息。

首先,采访稿的语言风格要求准确、客观。

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尽量避免主观色彩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要以中立、客观的立场进行采访和报道。

因此,在写作采访稿时,应该避免夸张、主观臆断的词语,而要使用客观、中性的表达方式。

采访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不应该有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以免影响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采访稿的写作风格要求生动、有趣。

在采访中,记者不仅要准确地传达被采访者的观点和看法,还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描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因此,在写作采访稿时,可以适当地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情感和体验感。

此外,采访稿还可以通过引用专家意见、数据统计等方式,提高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让读者对文章的信息产生信任和认同。

最后,采访稿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需要与受众相适应。

不同类型的读者对于文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写作采访稿时,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和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篇幅控制。

对于一般读者,采访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以便他们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

而对于专业领域的读者,采访稿则可以适当地加入专业术语和理论分析,提高文章的专业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采访稿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保持生动有趣,与受众相适应。

只有这样,采访稿才能真正实现其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让读者能够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体验。

希望未来的记者们可以在采访稿的写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发挥出更大的才华和创造力。

谦恭不琉于谄媚庄严不琉于傲慢——谈谈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高低姿态"

谦恭不琉于谄媚庄严不琉于傲慢——谈谈新闻采访中记者的"高低姿态"
没 有惧怕这 个高大威猛 的张 大导演 , 也 没 有过 多 去思 虑他 已是多 么有 名 的人 物, 只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于
成 高质量 的采访 。2 0 1 1年 ,笔者参 加
“ 5 ・ 1 3 ” 投洽会 的活动报道 , 当时接到任
报记者 ,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 从两个方面
2 0 1 5,1 — 2期
中国地市报人
3 5
口何 桂香
( 徐 州 日报 社 , 江苏 徐州 2 2 1 0 1 8 )
在 第 二 十 四 届 中 国新 闻 奖 的 评 选
优秀的新闻作 品 ,必须 始终 坚持与
时代共进 , 与人 民 同行 。 新 华 社 在 发 布 中

直 是 个 热 门话 题 。 县 级公 立 医 院改 革
日报社热线记者到顺 昌县报道关于张纪 中版《 西游记》 在高老庄的开机仪式 。当 时 ,活动还邀请 了全 国各大新 闻媒体 。 笔者原本对这位大导演不抱有任何采访
的希望 ,举办方也未设置专访环节 。当 天 中午 ,当笔者和另一 同事进入演 职人
员 下 塌 的宾 馆 时 , 正巧碰 见张纪 中独 自
是淡定从容 的走 近他 , 展现 自然的微笑 , 礼貌地向他 问好 , 获得他的好感 , 进 而开
始 下面的采访 。中途他起身要 步行前往 餐厅就餐 , 我们便一路紧随 , 一路把事先 准备的问题 ,从 容有 序地抛 出。一些工
没有放弃 , 积极 寻找采访途径 。 后来通过
市经贸等部 门,迂 回获得客商的联 系方 式, 电话 中 , 客商表示 约访 没有 时间 , 电 话采访形式又不接受 ,因此笔者又遭到
人、 领导干部 、 外宾、 专家学者 、 商界 名流

电视新闻访谈记者的语言风格与采访策略浅析——以《面对面》董倩为例

电视新闻访谈记者的语言风格与采访策略浅析——以《面对面》董倩为例

电视新闻访谈记者的语言风格与采访策略浅析----以《面对面》董倩为例龚怡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100000 )本文微信网S版摘要:新闻性访谈通过与新闻性人物的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探询社会议题回响,而访谈记者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本文即对经典电视访谈节目《面对面》记者董倩作的采访风格与策略进行研究。

直抵矛盾的质疑本能、肢体语言中的情感流露、受众友好的低门槛语言风格是其访谈特色,但访谈记者们还需持续探询共情与理性的平衡点、个人价值观与受访者知识领域的平衡点。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 访谈记者 《面对面》话语风格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新闻性访谈的开展目的,是为了让观众通过主持人与有 新闻性的人物的交流,直观且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

对于新 闻事件的报道和对其背后社会话题的延展来说,它是不可或 缺的_种节目形式。

诸如<艺术人生〉《鲁豫有约><背后的 故事 ><大家 ><讲述〉等栏目,都已经成为我国访谈节目的 经典。

如若在新闻性访谈中找寻一个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脱 胎于〈东方之子》的访谈经验与《新闻调查》的新闻性剖析的 节目〈面对面 >,应当是一个适合的例子。

{面对面》于2003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现 成为新闻频道的常驻节目。

节目在官方网站是这样定位自己 的:‘_进入〈面对面》的人物都是重量级的,他们中有新闻事 件中的焦点人物,有新闻话题中的权威人物,有时代变革中 的风云人物,有备受关注的公众人物。

……我们共同的理想 是:为变幻中国制作一份打开的人物志。

"〈面对面》秉持着 以人物写史诗的思路,以人物访谈作为节目的主体,以记者 和嘉宾的对话与交锋推动节目进程,辅以必要的画外音解说 和视频包裹作为信息补充。

节目是记者和嘉宾的交流,但实际上,屏幕外的第三方 也同样参与其中。

这个过程中,记者的作用尤为关键。

他们承担连接屏幕内外的桥梁一角,汇聚社会声咅进行发问;同时也是面对事件和话题核心最近的人,问题既要达到探询真相的目的,又要带有充分的人文关怀。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浅析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技巧
出镜记者是现代新闻传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其所展现的口才和语言水平直接关系到报道效果和传播效果的成败。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的语言应该简单明了、婉转优美,切忌过于庸俗或孜孜不倦。

简短的句子、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会让听众更好地听进去,增加新闻资讯的吸引力。

二、分类发言,简单易懂
出镜记者在报道中应该对事件进行分类,将复杂的事件进行简化,把通俗易解、朗朗上口的话,使听众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使大众更容易明白,对新闻事件更容易接受和评价。

三、恰当运用成语、俗语、谚语
在掌握了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之后,出镜记者还应该善于运用成语、俗语、谚语。

这些语言形态非常的生动,符合人们的口头表述特点,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

在处理一些感性较强的新闻题材时,恰当的运用成语、俗语、谚语,能够加深听众的印象,提高口音表达的效果。

四、成熟又可爱的语言风格
出镜记者的语言风格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把握,还必须具备成熟又可爱。

成熟指在语言表达上必须具备稳重、严谨的特点,同时把握一定节奏感,增加语音的力度和变化,使新闻报道的语气更加鲜明、有力,可爱则要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尽量表达出较平易近人、充满爱心的语调。

综上所述,出镜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具备诸多语言技巧,以让新闻内容更直接、更丰富、更易懂、更生动,为观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新闻体验。

出镜记者口语表达特点与失范现象规避

出镜记者口语表达特点与失范现象规避
感与真实感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迭代升级,新闻从业 者的文案内容、采编方式、镜头呈现、制作流程、 语体语态等都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 2021 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在融媒体栏目《两会你我他》中搭建“虚拟合成” 空间,打造了跨屏访谈的新模式,这种多维报 道、多屏共振、多元呈现的形式让访谈内容变得 更加丰富。而在其栏目下推出的“王冰冰带你走 街串巷看两会”特别报道中,通过记者王冰冰在 现场报道中年轻化、接地气的表达、对热点话题 的不断推进、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直观展现 出报道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 提升了该融媒报道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两会报 道的一大亮点。这种创新也让屏幕前的观众紧 随出镜记者王冰冰的步伐和节奏,产生了一种 两会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在场”真实感。
[4]叶亚南.喜马拉雅 FM 有声读物商业模式探析 [D].上海师范大学,2020.
[5]赵玲.以喜马拉雅 FM 探究我国有声阅读平台发 展[J].出版广角,2020(14):45-47.
[6]吴辉.耳朵带来的消费力量[J].理财,2020(11): 19-21.
[7]邱美令.UGC 有声书模式下版权问题探究[J].新 媒体研究,2019(24):57-59.
由于直播中所有的内容输出是不经剪辑的, 所以语言便成了直播中的关键环节。移动直播中 的语言表达是一种具有人际传播特性的大众传 播。它除了向观众传递现场的必要信息外,还要
对观众在弹幕中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这些也体 现出了融媒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交互性特点。
(二)融媒背景下出镜记者存在的必要性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媒介环境逐渐呈现出 复杂的特性,“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很多社会 热点信息在未经证实的前提下,就在各大新媒 体平台上迅速传播。而具备权威性的电视媒体 如何在把握真实性的前提下,将突发事件完整 无误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就需要身处新闻现场 的出镜记者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进入融媒体时代,广电媒体开始争取以第 一时间的现场报道,确保信息在受众现实生活 及互联网上传播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阻断不 实信息的扩散。而观众对于记者的现场报道也 有了从“我看见”到“我就在”的更高要求,“替观 众看、替观众体验、替观众揭秘”成为融媒时代 出镜记者存在的意义。 广电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直播和现 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语言表达水平 以及传播平台的权威性,都成为其不可替代的 优势。以央视新闻新媒体的大型主题报道《坐着 高铁看中国》中长沙站的直播报道为例,出镜记 者在高铁线路上通过全程移动直播,与乘坐高 铁的乘客不断互动,以当地饮食偏好为切入点 询 问 乘 客“ 长 沙 的 辣 椒 和 什 么 炒 在 一 起 最 好 吃?”,并通过对高铁上 5G 智慧 AI 电台播出内 容的详细介绍让屏幕前的观众有了一种可听可 视、身临其境的在场感,感受中国高铁的发展速

浅析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的出镜语和角色意识

浅析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的出镜语和角色意识

浅析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的出镜语和角色意识浅析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的出镜语和角色意识摘要:出镜记者,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通过电视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事实的人。

上个世纪60 年代的美国率先出现了出镜记者,我国的出镜记者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年20 年,现在已经越来越被新闻从业人员所采用。

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重大庆典以及突发事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报道行为。

然而,随着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成为一种趋势,电视新闻出镜记者也表现出了现场报道中的出镜语言水平良莠不齐,在面对镜头时的角色意识不强,在报道中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下面就出镜记者在出镜时应该注意的几方面做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出镜记者;出镜语;角色意识一、出镜记者起源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 一个关键要素就是现场报道,一则新闻报道是否成功,出镜记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出镜记者从传播本质上讲是介于信源(新闻事件)和信宿(受众)之间的一个第二者,其本质功能是尽可能拉近信宿与信源的距离,最理想的状态是零距离[1]。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最早建立了电视台,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日。

在电视初创时期,电视新闻节目主要是继承广播新闻形式,由记者采写稿件,播音员在摄像机前播出新闻稿,缺少电视新闻的特色。

为了适应开拓新闻报道的题材面和报道深入化的需要,从六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电视台普通采用杂志型编排方式,开办新闻杂志节目[2]。

新闻节目中出现了在现场的记者,报道各自所在新闻现场的新闻。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遇刺, CBS 31岁的记者丹¬-拉瑟用他虽然慌张却有条不紊的大约17分钟的现场报道震撼了美国观众,出镜记者的大幕也由此拉开。

我国的电视事业起步于五十年代后期。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镜记者形式也开始在我国兴起。

1992年10月1日《中国新闻》开播,记者高丽萍站在天安门广场向大家做了三分钟的现场报道,1996年,《新闻调查》栏目的开播,中国第一批正式的出镜记者正式形成。

浅谈现场采访报道对于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浅谈现场采访报道对于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

浅谈现场采访报道对于出镜记者的素质要求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

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在现场采访报道中,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因此,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作为出镜采访的记者在进行现场的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完成现场新闻的采访工作,应该具备以下六种基本素质:一、较强的政治敏感性,把握采访报道的基调从事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

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出镜记者必须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和职责,必须要实事求是。

要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和大致情况,提前做好采访报道基调的设定,尤其是涉及到突发事故或者负面新闻时,报道基调设定显得更加重要。

在采访过程中,既要引导被采访者说出新闻事实的相关内容,也要对其语言表达进行严格把关,防止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出去,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突发灾难事故的现场报道,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现场采访报道中,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不过多展示灾难的悲惨,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宣传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振奋人心。

在这样的基调下,既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展示了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也通过现场采访报道了军民团结一心抢险救灾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鼓舞了士气,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二、扎实的新闻专业素质,做好采访准备工作电视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新闻发生的最近时间内获得信息并传递给观众,记者要引领观众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关系和现状,发掘事实真相。

在采访实施之前,出镜采访记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要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素质,根据掌握的背景资料,仔细研究分析,设计出若干采访问题,并根据事件的人物关系,分析和确定采访对象,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提前与部分采访对象做好联系沟通工作。

出镜记者的风格构建浅析

出镜记者的风格构建浅析

作者: 时珑姗[1]
作者机构: [1]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福建福州350001
出版物刊名: 新媒体研究
页码: 150-151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9期
主题词: 采访风格;电视采访;出镜记者;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摘要:电视采访不同于文字采访,电视采访的传播形态超越了文字符号,运用画面和声音进行采访活动,所以电视记者是以视听媒介形象来传达信息,以其发挥电视媒介的特性及优势,而记者出镜是带来这些优势的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说,出镜记者是电视媒体竞争的关键。

文章从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出发,探究出镜记者的风格构建,并针对当前我国出镜记者突出的风格缺失问题提供对策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两位出镜记者的语言风格
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其素质高低,归根到底是通过口才表现出来。

通过口才,从各个角度展现出他的思想道德、人格修养、知识根基、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性格特征等深层次的内涵。

水均益的主持风格向来以知性、稳重、犀利、深度来感染人。

贴切得当的语言总是令人折服。

他曾在他的《前沿故事》之“足球足球”一文中这样写道:足球就像一个魔球,它可以让那么多的人为之欢笑,又为之哭泣。

而足球在中国似乎更具魔力,在它身上,亿万人寄托了许多许多,甚至太多。

因为,足球让中国人失望的时候大大多于让我们满足的时候。

i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水均益总是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

水均益犀利的语言更是让很多政治家们惧怕,他在采访金融大鳄索罗斯时上去就问:“很多人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你,你到底是不是?”索罗斯模棱两可,说不是,但是他也参与了。

只能说冲击是因为对方不完善,所以他做这件事就无可指责。

然而水均益给他举了一、两个例子,比如韩国和菲律宾,很多人的生活犹如掉入了地狱,成百上千的人自杀身亡。

“当你听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你是不是还能很坦然?”索罗斯说“如果我当时想到会是这么一种样子的时候当时也许就不干这件事了……”.采访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索罗斯的汗就已经顺着头往下淌了,并主动说能不能停一下?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对每一个节目他都力求深度报道,无论战争还是突发性灾难,他都尽力使自己能够走进现场,身临其境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并将一切使传达给观众ii。

现在的《东方时空》已经改版,改版前,水均益是《东方时空》总主持人,改版后他卸任总主持身份,主持《东方时空》周末版的一个栏目《世界》。

《世界》是一个专题化的新闻节目,每周日播出,每次20分钟左右。

水均益表示,在新栏目中,他将对自己一贯沉稳持重的主持风格作些调整,“会比以前轻松生动一些,驾驭感更强一些。

”他强调说,《世界》仍需要他以记者的身份做一些现场的事件和人物的报道,记者的角色他绝不会放弃。

此外,其英语专长在《世界》这个节目里也肯定经常用得上。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点本事,他就很难立足于这个世界之上。

水均益也正是由于他有了一技之长,所以才会有当前的成绩。

单从屏幕形象上看,白岩松几乎总是皱着眉头,表情凝重,只有藏在眼镜后面的明亮目光,显示着思想的深邃与沉稳。

正是凭借着自己语言犀利、修辞美丽的独到优势,成功铸就了其主持艺术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风格。

在长期的主持实践中,白岩松一直恪守这样的信条:“想让自己优秀,必须让你与众不同”。

为了精心打造自己理想的主持品牌和语言风格,他坚持从始至终参与各种节目的策划,并坚持亲自撰稿,为自己一直积极倡导的“主持人中心制”在中国电视界的实施,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和示范。

对于自己精心策划的每一个节目,在认真准备、字斟句酌之前,他无不这样告诫自己:“一定要说和别人不一样的话!”白岩松作为新闻门类的主持人,选词基调一贯是磅礴大气,说理清晰,这样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透彻,表达出富有逻辑性的话语,显示出新闻的深度,带来语言审美的愉悦。

白岩松在其新闻主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修辞特色。

中白岩松的字典里,不同与教科书中的阐述,有白岩松式的犀利,清晰明了地阐述对人生和对体育的理解。

在他看来,体育是爱挑战的人战胜自我的战场,这战场比胜利更重要的是对人生,对自我敢于挑战的一种态度。

在选词方面白岩松都选取一些大气的词如“人生”“挑战”“自我”,从而表达出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话语。

白岩松面对如此情景,说出这样发自肺腑的话语,即使简短,也不碍打动心系灾区的亿万观众。

同样体现了选词的大气,“生命”
“接力”,言外之意,即不是一个人在接力,而是亿万人;iii不仅是火炬的接力,也是生命的接力。

白岩松的这句话充分显示了白岩松语言犀利的特色,同时又不失严谨深邃,使观众感受到他的责任心以及人文关怀,为灾区同胞带去最深的祝福。

对于足球的爱与恨在这句话中完全展现,到底是用“脚”踢球还是用“心”踢的精辟见解,至今为球迷津津乐道。

这一句话秉承了他一贯选词大气且犀利,“尊严”“心”这两词,都传达出球迷们对中国足球最低的要求就是要有尊严的用心踢球,无关乎输赢iv。

他们的语言风格虽然迥然相异,但最终都是直指采访对象的心灵深处,挖掘深度的新闻信息。

我认为:作为出镜记者,他们虽然有一些小瑕疵,但他们整体的语言风格和主持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出镜记者的要求相对其他岗位的记者来说要高一些,思想取胜,内容为王,出镜时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忘我”,精神饱满,大方得体,职业状态。

如果说掌握提问的技巧是一个记者最核心的业务能力,那么再加上现场行为恰当的表达将会使一个出镜记者的业务炉火纯青。

为了热爱的新闻事业,让我们内外兼修。

i水均益《前沿故事》,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版
ii水均益《益往直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iii白岩松:《痛并快乐着》,北京: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
iv邹煜,马力,夏中南主编:《追寻新闻的深度白岩松与<新闻周刊>》,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