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合集下载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中心的农机技术,它通过优化传统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农业生产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就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1. 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的损害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造成土壤的结构破坏、土壤团聚体的破碎、土壤紧实等问题。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则采用了轻耕、浅翻、机耕等方式,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损害,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侵蚀,造成土壤的严重流失。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布局田块、采用各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了土壤的侵蚀,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4.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对土壤的机械损害、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 轻耕轻耕是指采用轻型农机具进行耕作,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破坏,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轻耕可分为直播轻耕和灌溉后轻耕两种方式。

2. 浅翻浅翻是指将土壤表层翻耕到一定深度,不破坏下层土壤的结构,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浅翻可以通过旋耕机、刀铧等农机实现。

3. 机耕机耕是指采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耕可以通过旋耕机、翻耕机、深松整地机等农机实现。

4. 茬地覆盖茬地覆盖是指将作物残体、秸秆等覆盖在田间,保护了土壤,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了土壤的质量。

5. 耕地梯田化耕地梯田化是指将一块坡地按一定坡度分为几块梯田,减少了坡地的侵蚀,提高了坡地的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的条件。

1.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知识,增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1. 引言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为宗旨,通过合理组织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减少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中,不仅要考虑单一耕作环节的影响,还要综合考虑整个生产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冲击。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耕地面积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内容结束】1.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随着土地的开垦和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缓这些问题的恶化速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增加农田的生产力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损伤,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目标。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保护土壤、改善环境、增加农田生产力的目的。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可持续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轮作和土壤保护,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经 济效益。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农业的长期 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提高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性耕作可以为农 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02
CHAPTER
保护性耕作技术
少耕法
减少耕作次数
少耕法是一种减少土地耕作次数,保留地表 残茬的耕作方法。
政策支持与推广
政府补贴和奖励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给予补贴和奖 励,鼓励更多农民参与。
科技示范和培训
组织科技示范活动,展示保护性耕作的优势和效果,同时开展相关 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认识。
农业合作社和协会支持
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在保护性耕作方面的推广工作,通过 集体力量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深松法需要与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 ,如地表覆盖、作物残茬保留等,以充分 发挥其效果。
03
CHAPTER
保护性耕作实践
国内外实践案例
国内实践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保 护性耕作,成功案例包括北方旱 作农区的玉米-小麦轮作和南方稻 区的稻-稻-油轮作。
国外实践
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在保 护性耕作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 验,主要采用少免耕、覆盖耕作 和深松耕作等技术。
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技术难题
保护性耕作需要适宜的配 套技术和机具支持,部分 地区缺乏相应的条件。
农民接受度
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原 理和技术掌握不够,需要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保护性耕作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 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提高农民积极性。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作者:吴素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2期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在保证种子发芽的情况下),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主要通过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

使土壤有合适的容量、孔隙度,满足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和作物根系生长,达到作物生长的需要。

实验证明,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土壤的总孔隙率应大于50%,充气孔隙率应大于10%。

除草可以用除草剂,也可用人工和机械除草。

以“免耕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松土原理有四点:1、根系松土:农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形成大量孔道,这些孔道为水分的入渗,运移和气体的交换创造良好条件。

免耕时间越长,地下孔道越多,对作物生长越有利。

2、蚯蚓松土:由于土壤长期未人工翻耕,和大量植物根系存在,为土壤中的生物活体繁殖提供了生存环境,如蚯蚓、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在活动中不断地制造孔道,有助于土壤良好耕层形成和水肥气热交换。

有资料显示,连年耕作的玉米地几乎没有蚯蚓,而实施保护性耕作4-6年的地里,蚯蚓的数量是3-5条/m2,连续八年以上蚯蚓的数量达到10-15条/m2,正是这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的是免耕、少耕,就大大避免了对地下生物的杀伤。

如需松土最好是机械深松,尽量少用或不用旋耕作业。

3、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土壤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变得松软,空隙度增加。

4、结构松土:利用作物残茬、碎杆混入,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利于耕层疏松,改善土壤的透气。

透水性能。

另外,秸秆和残茬腐烂后,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可以培肥地力。

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环节。

5、机械深松:对于耕层浅不宜耕翻的土壤,为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无效蒸发,则需采取只松土,不翻土的深松作业。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6-Feb-21
16
②防堵技术 采用圆盘滚动式开沟装置防堵 秸秆粉碎和加大开沟器间距防堵 非动力式防堵技术 动力驱动式防堵技术
③种肥分施技术 防止烧种,必须种、肥分施,且要求种、肥间隔一定的距离。 种、肥分施有两种: 侧位分施:一般为侧深施,即化肥施在种子侧下方。 垂直分施:化肥施在种子正下方。
④覆土镇压技术
24
D、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技术
关键技术:
a、夏闲期备耕 地块选择 深翻整地 起垄覆膜 筑埂盖草 b、播前准备 品种选择 种子处理 播前整地 土壤处理
c、规格播种 播种时期 种植密度 精细播种 d、田间管理 压好地膜 补苗疏苗 保护地膜 中耕除草 追施肥料 病虫防治 清除残膜
机械化工艺流程: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发展
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 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 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 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6-Feb-21
9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 行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深松是在地表有残茬(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 松机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用秸秆粉碎深松机,一次同时完 成残茬(秸秆)粉碎和深松耕作两项作业,并使地面平整和秸秆 均匀覆盖地面。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

35
20-Jan-24
36
20-Jan-24
深松机
37
20-Jan-24
38
20-Jan-24
秸秆粉碎还田机
39
20-Jan-24
秸秆还田
40
20-Jan-24
秸秆还田机刀
41
20-Jan-24
旋耕机翻土机
42
20-Jan-24
旋耕机
43
20-Jan-24
旋耕播种机
44
20-Jan-24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
1935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组织土壤、农学、农机 等领域专家,开始研究改良传统翻耕耕作方法,研制深松铲、 凿式犁等不翻土的农机具,推广少耕、免耕和种植覆盖作物 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1937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农民试验发现,在保证播种质量和 有效除草条件下,免耕能够获得相同的作物产量。经过20多年 试验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推广免耕法,80年代成为美 国主流耕作技术,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
4 保护环境
农民为了抢农时赶季节,就地焚烧秸秆, 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影响交通运输, 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秸秆焚烧以及由 此产生的CO2和N2O,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排放.
河北农民焚烧 麦秸
飞机不能正常飞行
保护性耕作的不足
地表温度降低 多数研究表明,早春地温回升较慢
播种质量不易保证 小型播种机的播种精度量不高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 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 出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 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 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面,尽量减少土 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地表微地 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 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长, 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7保护性耕作技术1(1)

7保护性耕作技术1(1)

保护性耕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保护性耕作基本知识1、基本概念保护性耕作是指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升土壤肥力和抗旱水平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2、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地表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播种和化学除草防病虫等作业,达到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促动作物产量提升,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目的。

其主要的技术内容有四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

在这四项技术中,其中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是核心技术,深松及表土处理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是配套技术。

(1)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该技术是指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用免耕播种机实行种子和肥料播施作业,达到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作业成本的目的。

免耕技术是指对地表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播种机播种的技术;少耕则是根据地表覆盖情况和地表平整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处理后再实行播种的作业。

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通常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二是带状旋耕播种施肥处理作业方式:即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带状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作业。

前者主要适用于前茬作物为小麦等低秆作物的播种作业;而后者主要实用于前茬为玉米等高秆作物或根茬较大的作物的播种作业。

其技术关键为选用适合该区的免耕播种机,同时选择与播种机相配套的施肥装置,确保化肥科学使用。

(2)秸秆残茬覆盖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是指将一定量(保护性耕作规范要求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达到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升天然降雨利用率的目的。

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核心。

秸秆残茬处理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处理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10-Oct-18
13
10-Oct-18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
1)60年代黑龙江,江苏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尝试 研究等; 3)1992年,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 性耕作技术; 4)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 耕作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5)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2)秸秆残茬管理 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减少 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作物秸秆、残茬 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土壤保持能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着重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含水保水能力。

此外,通过保留秸秆或添加有机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

2. 降低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健康的影响。

例如,勤行有机肥的施用、合理使用化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等,可以降低对农作物的农药和化肥的需求。

3.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性耕作技术予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通过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呈现或创建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在耕种过程中保留或创造适宜的生境,鼓励有益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入侵,增加天敌数量,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4. 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合理控制耕作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例如,减少机械耕作所需的能源和劳动力投入,采用宽行距、窄幅带形式,利用植物间的秸秆和作物残体来减少土壤泥土流失,切实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保持能力、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旨在提高农田生产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提升农作物的适应性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和农业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

一、保护性耕作的原理和目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保持和改善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从而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其主要目标包括:1. 保持土壤结构稳定:通过减少或避免翻耕,保持土壤颗粒的结合力,使土壤能够更好地储存水分和养分。

此外,避免使用重机械或过度压实土壤,以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采用覆盖和保持植被的方法,减少或避免暴露的土壤表面受到风蚀和水蚀的侵害。

通过保护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缓雨水的冲击和流失速度。

3. 降低灌溉需求: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对灌溉水的需求。

通过有效的灌溉管理和合理的作物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依赖。

二、常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 覆盖作物和植被:在农田中种植覆盖作物,如秸秆、不适合食用的谷物或特定的植物品种。

这些作物能够保持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保护土壤质量和结构。

2. 渐进式翻耕:与传统的全面翻耕相比,渐进式翻耕是一种更加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

它只将土壤的顶层翻动,保持下层土壤的完整性。

这样可以减少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损失,并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3. 合理的施肥管理:通过合理施肥和肥料的选择,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使用有机肥料和精确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4. 轮作和间作: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有助于增加农田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轮作和间作不同的作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改善土壤质量,并增加农作物的生产力。

5. 保护林带和植树造林:在农田附近种植树木和林带,能够有效地减少风蚀和水蚀的风险。

树木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防止土壤流失,同时提供栖息地和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节约水资源
01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耕作过程中的水消耗,降低灌 溉水的使用量。
02
保护性耕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入渗性能,提高土壤的 蓄水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03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降低土壤的干燥 速度,从而节约水资源。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得益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 保护性耕作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的应用 •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 保护性耕作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保护性耕作原理
土壤保护
减少土壤侵蚀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减少耕作和地表扰动,保护性耕 作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持土 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保护性耕作通过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稳性, 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能够显著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
保护性耕作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和措施。
在水田农业中的应用
水田农业是亚洲等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保护性耕作在水田农业中的 应用也有着广泛的前景。
通过合理的水管理、减少耕作次数、增加地表覆盖等方式,保护性耕作能 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促进作物生长。
在果园和林地中实施保护性耕作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特点、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技术。
04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提高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通过减少耕作次数和降低土壤扰动,有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保 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保护性耕作原理

保护性耕作原理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从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计算已经进入第8年,试验研究开始则已经历了18年。

随着保护性耕作原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实践,保护性耕作应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完善,保护性耕作的效果也愈来愈显著。

保护性耕作应用已经从初期的掌握基本作业、熟化机具、探索合适模式,向着融入先进配套技术,实现模式与机具的系统化、标准化扩展。

保护性耕作将从保护土壤、保护环境技术进一步发展成重要的增产技术、资源节约技术,重组中国农业生产。

一、保护性耕作原理1. 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刀耕火种到传统人畜力耕作,由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革命。

前三次革命,人类都是通过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

特别是机械化的发展,人类掌握了强有力的耕作工具,成为“自然的主人”,可以“随意”改变土地的原有状态,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但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比如传统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

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

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富饶状态的代价就愈大。

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另一方面,以往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只要农业生产任务完成了,增产增收了,农业机械化就完成任务了。

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资源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机械化会破坏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提高利用率、减少消耗。

深耕深翻、开荒种地,发展了生产,也带来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人们对机械化的质疑。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耕作过程中注重保护土壤,避免破坏和损失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它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一般而言,犁深度越深,土壤所受破坏也就越大,因此保护性耕作中推崇浅犁耕或不犁耕,以减少土壤的损失。

于是,大力发展不耕种、保护性深松、抛秧、免耕播等耕作方式,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2、加强有机质的管理。

保护性耕作在保留土壤有机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保护性耕作的土地上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大力推广植被覆盖。

保护性耕作中,大量的植被可以起到抵制自然力量的效果。

植被可以防止土壤裸露,保持土壤湿度和通气性;同时,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采用合适的种植方式。

一些保护性耕作方法禁用化学农药或化肥,因此必须使用安全的相似方法。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浅犁耕、不耕种、抛秧、轮作、直播等措施。

1、浅犁耕。

浅犁耕指轻度破面式犁耕,即只在接近土缘的浅层犁耕,保持土壤的凸起,而不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

2、不耕种。

不耕种指不翻耕土壤,而是直接在草地中栽种作物,包括直播和定植法。

不翻耕土壤可以避免犁耕对土壤的影响,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3、抛秧。

抛秧技术是利用高速流体力学原理,将稻谷直接撞出田间,使稻茎秆、叶片以及落穗直接返回田间,能够保证稻田机械化和生态化要求。

4、轮作。

轮作是一种循环种植的方法,从而减少土壤深度的翻耕,同时可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含量。

5、直播。

直播是一种种植方法,通过撒播种子直接种植,可以维持土壤的完整性,保留有机物质,还能根据不同种植作物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生长模式。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农民的观念需要更新。

第1章 保护性耕作的原理与发展

第1章  保护性耕作的原理与发展
不破坏表土面。 地表残茬能有效地阻挡或减轻土壤风蚀和水蚀,
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25
(2)农田是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地 沙尘暴的沙尘主要不是来自沙漠,而是来自
农田与荒漠草原。
▪ 大于500um 粗粒(沙粒) ▪ 100~500um 细粒(土粒) ▪ 小于100um 微粒(尘粒)
沙漠基本是大颗粒的粗沙。 微粒主要存在于耕作的农田和荒漠的草地,且耕作愈多 的农田,微粒含量愈多。
土壤流失量 /(t/hm2)
0.46 0.8 1.72
1999年 (有2次暴雨)
土壤流失量 /(t/hm2)
14.5 22.93 73.65
24
1.1.6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的原理
(1)风蚀对土壤侵蚀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多次耕翻土层和松土,使土壤团粒变得更小,土
壤被侵蚀的危险性就更大,作物受害程度更高。 保护性耕作既能保证土壤有必要的疏松,又几乎
平→旋耕→播种
1935年5月,美国黑 风暴,连续3天。 横扫美国2/3国土 卷走3亿多吨土 毁掉300万公顷耕地 冬小麦减产510万吨
7
美国人痛定思痛和数十年尝试的结果
——保护性耕作
有效地扼制了沙尘暴再度猖獗,减少径流, 减少蒸发,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节约 生产成本和增加作物产量
先进旱地农业生产技术
杂草:喷除草剂、机械或人工除灭 病虫害:农药拌种预防,喷洒杀虫剂
20
(4)深松与表土作业
在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 还不强,有必要深松作业。 ▪ 由于机具作业时对地面的压实,需机械松土。 ▪ 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 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硬底层。
▪ 一般2~3年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我疏松能 力,可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和固定道耕作

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义原理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定义原理内容

二、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
2)蚯蚓松土
3)结构松土
4)胀缩松土
请写出: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哪些技术?
三、保护性耕作的内容
1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收获后不翻耕,在留 茬地上直接用免耕播种机施肥播种。
2 秸秆残茬处理技术:用大量秸秆覆盖地表,
将耕作减少到保证种子出苗即可。
3 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用农药控制杂草
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苗即可),并
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尽量
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创造 地表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 和正常生长,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和病虫害。
4 土壤深松技术:不翻转土壤,不破坏土层
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
保护性耕作
不同国家对保护性耕作的定义是有区
别的,我们国家农业部对保护性耕作也有
明确的规定,你能准确描述出保护性耕作 的定义吗?
一、保护性耕作定义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
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有四项基本技术内容: ① 免耕施肥播种; ② 秸秆残茬管理; ③ 杂草和病虫害防治; ④ 深松与表土作业。 1、免耕播种施肥 与传统耕作不同,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和肥料要 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有些还是免耕地,所以必须使用特殊 的免耕施肥播种机(图4),有无合适的免耕施肥播种机是能否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关键。该机要有很好的防堵性能、入土性能、 大量施肥、深施肥及良好的覆土镇压功能。 2、秸秆残茬管理 收获后秸秆和残茬留在地表做覆盖物,是减 少水土流失、抑制扬沙的关键。但是,秸秆堆积或地表不平,将 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因此,需要保护性耕作取消了铧式犁翻耕、尽量减少耕作,它如何完成耕 作疏松土壤基本的任务? ①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 通道愈多。但一经翻耕,全部破坏。 ②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创造良好的耕 层。 ③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 松的耕层。不容易压实、回实。 ④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松、孔 隙度增加。 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的“耕作”与传统耕作截然不同。传统 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外力手段,可以立即疏松土壤。但疏松后的 土壤会不断被压实或自然回实,需要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疏松 的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不需外力,是缓慢的、自然进行的过程。 但疏松的土壤形成后,可自然恢复、保持疏松,不需要再耕作。相 反,其间如进行翻耕、旋耕等作业,还将阻碍、甚至破坏土壤疏松 的过程。
保护性耕作原理与技术
目录
一、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与耕作原理 三、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四、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五、保护性耕作的增产原理
一、农业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
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刀耕火种到汉代发明 铧式犁进入传统人畜力耕作,由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 的又一次革命。前三次革命,人类都是通过耕作干预自然,带来农业 生产的一次次飞跃。 对农业机械化工作来说,以往农业机械化谈论最多的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只要农业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增产增收了, 农业机械化就完成任务了。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和资源与环境保护 密切相关,机械化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深耕深翻、开荒 种地,发展了生产,也带来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人们对 机械化的质疑。但是,机械化也是治理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如机 械化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覆盖减耕节约农业用水; 保护性耕作治理沙尘暴等等。因此,发展保护性耕作,可以认为是机 械化由单纯承担生产任务向承担生产和环保任务的转折点,是一场机 械化耕作技术的革命。
3、杂草及病虫害控制 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土壤环境变化,一般会导致草 虫病害的增加。因而,能否成功的控制草虫病害,往往成为保护性耕作能 否成功的关键。我国北方旱区由于低温和干旱,总体上杂草和病虫危害不 会太严重,但仍然需要实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杂草用喷除草剂、 机械或人工除灭,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发现虫害后喷洒杀虫剂。 4、深松与表土作业 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由 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还是有机械松土的必要,特别是新采 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行一次深松,打破硬底 层。在保护性耕作实施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还不强,深松作业也有 必要。根据情况,一般2-3年深松一次,直到土壤具备自我疏松能力,可以 不再深松。但有些土壤,可能一直需要定期松动。深松作业是在地表有秸 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松机有较强的防堵能力。
五、保护性耕作的增产原理
1)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2)保护性耕作减少蒸发 大量试验表明,秸秆覆盖使地面温度降低、风速 减小,无效蒸发减少。1996-1998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临汾试区测定, 冬小麦休闲期内传统耕作地蒸发量217.6mm,保护性耕作地蒸发量为 197.9mm,减少蒸发损失19.7mm、减少蒸发9%。河北灌溉中心试验站 1987-1990年测定,夏玉米生育期间,覆盖麦秸田比不覆盖田平均减少蒸 发56mm。美国内布拉斯加试验站测定,生育期内传统耕作蒸发量占降雨 量的85%左右,而保护性耕作只占70%左右。 3)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使径流减少、蒸发减少,从而提高了水 分利用效率,为增产创造了条件。以中国农业大学在临汾试区的保护性 耕作小麦为例,10年来保护性耕作的休闲期蓄水量高于传统耕作15%, 水分利用效率平均高于传统耕作19%,小麦产量增加18%。
谢谢
4)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的提高 保护性耕作把大量秸秆通过覆盖的方式还田,直接增加有机质。减 少耕作、特别是取消翻耕,可以间接增加有机质。 5)保护性耕作增加蚯蚓数量 保护性耕作主要依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穿插疏松土壤,蚯蚓数量多 少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标志。 6)简化作业、缩短农耗、延长生育期 有利于选择高产优质品种、或改革耕作制度,由两年三熟改一年两 熟或一年两熟间套作改一年两熟平作。
四、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10余年的系统试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相比 有以下三方面效益: 1、社会效益 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 减少风蚀(农田扬沙)60%, 抑制沙尘暴; 不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 2、生态效益 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19%;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 ~0.05%,速效氮提高,速效钾提高。 3、经济效益 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3%~17%; 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10~20%; 增加农民收入20~30%。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与耕作原理
1、保护性耕作的定义
保护性耕作的定义 国外的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 病虫害的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 的深入和推广的扩大,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 1980年以后改称保护性耕作法。由于它有利于保护土壤,所以称为 保护性耕作。 2002年我国农业部为了使广大农民容易理解,按照保护性耕作 的内涵和目标,将其定义为“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 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 耕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