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化学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该反应的特性和机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了A和B两种物质进行反应。
A物质是一种酸性物质,B物质是一种碱性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将A物质滴加到B物质中,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所需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溶液。
2. 实验操作:取一定量的B物质溶液置于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并记录初始颜色。
3. 滴加A物质:用滴管滴加A物质溶液到B物质溶液中,同时记录滴加的体积。
4. 观察记录:在滴加的过程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5. 反应终点:当滴加到一定体积时,停止滴加,观察溶液是否达到了终点颜色。
6.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计算出滴加的体积和反应终点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当A物质滴加到B物质中时,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初始时,B物质溶液呈现无色或浅黄色,滴加A物质后,溶液逐渐变为橙色。
随着滴加体积的增加,溶液颜色变得更加深沉。
当滴加到一定体积后,溶液的颜色达到了终点,呈现出明显的红色。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A物质和B物质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由无色或浅黄色变为橙色,最终变为红色。
2. 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可以通过气泡的产生观察到反应的进行。
3. 该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A物质是酸性物质,B物质是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的产物是盐和水。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酸碱反应的特性和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酸碱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和气体的产生来观察和判断反应的进行。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如准确滴加试剂、观察记录等。
这些实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本次实验通过对酸碱反应的研究,让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特性和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硫酸和钠的反应探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探究硫酸和钠反应的性质。
2. 分析反应生成的产物。
实验原理:
硫酸和钠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主要是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个干净、干燥的反应瓶,将一小块钠放入瓶中。
2. 注意安全,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3. 慢慢将浓硫酸滴加到瓶中,注意不要使瓶中液体溅出。
4.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反应开始时的现象和变化。
5.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停止滴加硫酸。
6. 继续观察产物的性质,记录相关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反应开始时,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2. 反应结束时,观察到产物中有白色晶体,经过检验确认为硫酸钠。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硫酸和钠发生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或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2. 实验后应将废液处理妥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大学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性质,了解中和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实验原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一个化学方程式中酸碱质子转
移的过程。
本实验中使用了一种酸和一种碱进行中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质子转移会导致溶液pH值的变化,从而达到酸碱中和的
目的。
实验步骤
1. 首先,准备好实验装置和试剂。
2. 用试管或容量瓶分别取一定量的酸和碱溶液。
3. 将酸溶液慢慢滴加到碱溶液中,同时用pH试纸或指示剂测
试溶液的pH值。
4. 当溶液pH值接近中性时,停止滴加,记录酸和碱的质量和滴加的体积。
5.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反应产物的形态。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和记录的数据,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产生了盐和水。
- 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接近中性。
- 反应结束后,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讨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性质。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质子转移来实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溶液pH值的变化以及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个化学方程式中有序的质子转移过程。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性质,学会了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参考文献。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并锻炼实验操作技巧。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了解不同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2.掌握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方法;3.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2.1 实验仪器:•酒精灯•烧杯•试管•滴管•集气瓶•温度计•恒温水浴器2.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NaOH)•硫酸(H2SO4)•氯化铜(CuCl2)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2.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酒精灯点燃,进行试管火焰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并记录实验结果。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少量的硫酸,观察并记录溶液的变化。
3.将一根锌条放入烧杯中的溶液中,观察并记录溶液的变化。
4.用氯化铜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的结果。
5.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利用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酸碱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4.1 火焰实验结果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得到不同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特点。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
4.2 溶液变化观察结果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混合后,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
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气味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应的过程。
4.3 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果由于锌与氢氧化钠会发生单质反应,观察到气泡的产生和溶液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锌的化学性质。
4.4 氯化铜和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结果通过氯化铜和亚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从而判断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产物。
4.5 酸碱滴定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酸碱溶液的浓度,需要记录滴定实验中滴定剂的用量,并通过计算得到酸碱溶液的浓度数据。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共6篇)
篇一: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资环学院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内容五、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篇二:化学实验报告(空白模板)化学实验报告篇三: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p.2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p.3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装订线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实验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姓名:学号: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装订线篇四: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无机化学实验一般都被设置成大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于新入大学的学生,要想完成一份满意的实验报告真是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所涉及的实验的性质不同,用相同的格式来完成实验报告,往往不能简单明了的阐述实验内容及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和个人的收获。
本人根据多年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接触,对无机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提出以下经验,仅供参考,请有心的朋友提出更多的意见,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东西。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可以按两种格式完成。
第一类是课堂上能得到一些实验数据的,然后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并需要计算误差的,其格式如下:一、实验目的1、2、3、……二、实验原理一般按照老师上课总结的写出主要要点即可,但是所涉及到的原理不能缺少; 1、2、3、……三、实验仪器药品四、实验步骤1、2、3、……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包括实验公式的推导、数据的代入及结果的计算过程;2、将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计算误差,然后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或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后实验的改进措施或设想等进行总结。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通用4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大学化学实验报告(通用4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三:实验原理:c(标)×V(标)=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本实验具体为:c(H+)×V(酸)=c(OH—)×V(碱)】四:实验过程:(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实验化学实验报告
巩留县阿尕尔森乡头道湾学校巩留县阿尕尔森乡头道湾学校巩留县阿尕尔森乡头道湾学校篇二: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07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 (33)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反应速率对于不同起始物质浓度的影响实验原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它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将以观察溴酸钠与亚硫酸钠反应为例,研究不同起始物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器材:1. 水浴锅2. 烧杯3. 批注瓶4. 滴定管5. 点火棒6. 温度计实验药品:1. 溴酸钠溶液2. 亚硫酸钠溶液3. 甘氨酸溶液实验步骤:1. 预备工作a. 准备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b. 温度计放入水浴锅中,设定适宜的温度。
2. 实验操作a. 将500 mL的溴酸钠溶液和500 mL的亚硫酸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并测量其初始温度。
b. 将甘氨酸溶液加入第一个烧杯中,开始计时。
c. 同时点燃点火棒,将其插入第一个烧杯中,促使反应发生。
d. 观察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以及气体产生情况,并记录时间。
e. 当反应到达一定程度时,用滴定管从第一个烧杯中取出一滴反应液,加入批注瓶中并滴加淀粉溶液,观察是否有蓝紫色出现。
f. 将反应停止,如有必要,过滤产物。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溴酸钠和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反应的速率也随之增加。
当溴酸钠的浓度为0.1 mol/L,亚硫酸钠的浓度为0.05 mol/L时,反应时间为30秒。
而当溴酸钠的浓度增加到0.2 mol/L,亚硫酸钠的浓度不变时,反应时间缩短为20秒。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有效碰撞的概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速率的变化还与反应物的物质特性和反应条件有关。
本实验中的溴酸钠和亚硫酸钠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反应物浓度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实验结论:本实验研究了反应速率对于不同起始物质浓度的影响,并得出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的结论。
研究反应速率对于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业上的催化反应和反应条件的优化也有指导意义。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完整版)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大学活动报告范文篇一:一、活动背景为了明确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在辅导员提出以我的大学生活为主题,举办一次班会活动的建议下,经过将近一周星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
于 xx年 11 月 12 日晚上,在 A 栋的 A410 教室里,举行了一场由营销系大一新生自主组织策划的一场班会活动。
二、活动目的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等角度,阐诉了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间,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1、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班会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班会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2、提前向教务处申请活动教室,并在活动之前布置好会场,准备好活动的必需物品;3、提前向全体同学通知活动的时间、地点。
四、活动基本情况活动分为三个环节1 、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2 、中学时代的叛逆;3 、大学时代的彷徨。
活动的过程:1 、独唱《遗失的美好》,街舞的表演;2 、小品表演、气球对对碰和水果蹲游戏3 、我的大学生活主题发言五、活动的效果、表现开展的多样性,避免了班会活动中的冷场情况。
客观来讲,我的大学生活这个主题似乎较为枯燥,对于才入学的新生似乎带有更多更好的说教味道,但是我们的同学还是表现得很活跃,在节目的参加与游戏等各方面都表现得较为热情,极大的配合了主持人开展各项活动。
班委们特地地将开展唱歌、小品与做游戏相结合,避免了常规的演出形式,极大的丰富了节目内容。
、以幻灯片形式展开,使主题深动形象。
将活动主题我的大学生活一直作为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虽然三个模块看似毫不相连,但是都从不同侧面讲述了我们是如何过度到大学生活和我们的大学生活今后应该怎样的度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目录
1. 实验目的
1.1 实验背景
1.2 实验目标
2. 实验原理
2.1 理论基础
2.2 实验设备
3. 实验步骤
3.1 实验准备
3.2 实验操作
4.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4.1 数据记录
4.2 结果分析
5. 实验结论
6. 实验总结
7. 参考文献
实验目的
实验背景
在这个部分,你可以简要介绍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化学实验,它的相关背景信息是什么,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等。
实验目标
明确列出本实验的具体目标,例如验证某一化学原理、掌握某种实验技术、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等。
实验原理
理论基础
在这一部分,你可以详细讲解本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反应机理等内容。
实验设备
列出本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试剂等设备,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在这个部分,你可以具体描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清洗玻璃仪器、称量试剂等。
实验操作
详细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务必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准确记录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说明实验现象和反应结果的原因和意义。
实验结论
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结果和结论。
实验总结
可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实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中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格式应准确规范。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和红外辅助测定酸碱试剂的终点;2.掌握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3.学会运用Potentiometric Titrator测定盐酸与氨水的酸碱中和反应等值点(pH终点)。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溶液中含有的强酸或强碱量。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液和待滴定液的反应会形成酸碱中和产物,从而使溶液的酸碱性质发生改变。
当滴定液点入待滴定液中量达到等值点时,溶液发生明显的酸碱性质变化,这是滴定终点。
此时,酸碱水平的变化量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物质恒量一一对应,因此可以根据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待滴定物质(如酸或碱)的浓度。
实验步骤:1.用稀硫酸、NaOH等制成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2.实验员用计量瓶精确地量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取一个萃取瓶,加入精确的测量容量比溶液量多1mL左右的去离子水,然后加入一定质量(如0.2g)的酚酞指示剂和一定量的NaOH溶液;3.实验员用稀硫酸溶液滴定每个待测物。
确定NaOH溶液中不同酸度(如pH=4,5,6,7,8)下的pH终点,和由红外指纹识别恢复酚酞指示剂颜色的红外图谱数据。
4.通过数据分析,绘制每种NaOH溶液滴定曲线,并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化学实验,我们获得了一些实验数据,其中包括NaOH溶液滴定曲线的数据及对应的pH终点值.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形。
下面是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NaOH溶液初始滴定液体积(mL)NaOH溶液末端滴定液体积(mL)稀硫酸溶液滴定液体积(mL)pH终点值0.10 24.10 25.10 4.100.20 23.20 24.20 5.200.30 22.30 23.30 6.350.40 21.50 22.50 7.450.50 20.50 21.50 8.55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NaOH溶液滴定曲线。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习进入第二天,还是理论课,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的任务相对于昨天是稍微重了点,上午主要的内容是加热炉,这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和烟气为热源来加热杂炉管内流动的截止,使其达到工艺上所许呀的温度的一种火力加热设备,它是工艺上的关键设备也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操作费用是总费用的60%-70%,燃烧消耗浅度加工3%-6%,中等深度4%-8%,深度加工8%-15%),同时也是固定投资的重要部分,最后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要格外注意。
加热炉主要由炉管系统(炉管,吊钩,回弯头),炉体系统(耐火层,保温层,保护层),燃烧系统(火嘴,燃烧器,气火嘴。
油火嘴,油气联合,自然供风,强制供风),排烟系统组成。
其主要的工艺指标有热负荷,炉膛热强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全炉热效率,炉管内冷油流速和压降,这些都是加热炉的重要参数现在对于加热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采用好的火嘴,提高燃烧效果 2.控制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 3.做好保温 4.提高入炉空气温度。
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
下午由刘梦溪老师给我们说明了有关流体输送机械,它是一种为输送流体而提供能量的机械,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用途是将流体从低处运到高处,从低压设备送到高压设备;沿管道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克服由位能,静压能之差以及摩擦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
流体输送机械包括流体输送机械-泵和气体输送机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离心泵,它的抓哟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关于离心泵的内容不再赘述,在笔记中已经记录详尽。
这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以备写实习报告用明天是理论实习的最后一天,夜深了,也准备休息了。
呵实习日志第一天理论实习实习第一天,虽然不是去燕山化工实地观察学习,但是心情是很激动的,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呵,今天的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现就把今天实习内容罗列如下。
早上是我们的实习动员,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炼厂实习的主要内容:1.了解化工单元的操作2.了解炼厂的生产。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和材料:1. 烧杯。
2. 玻璃棒。
3. 酚酞指示剂。
4. 盐酸溶液。
5. 碳酸钠溶液。
6. 蒸馏水。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酸的氢离子和碱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同时生成相应的盐。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实验步骤:1. 取两个干净的烧杯,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2. 在每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
3.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 加入酚酞指示剂后,盐酸溶液呈现出淡红色,碳酸钠溶液呈现出淡紫色。
2. 将碳酸钠溶液慢慢倒入盐酸溶液中,搅拌后,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
实验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盐酸是一种酸性溶液,碳酸钠是一种碱性溶液,它们发生中和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紫色,而在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因此,当碳酸钠溶液慢慢倒入盐酸溶液中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表明酸碱中和反应已经完成。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对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加深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酸碱指示剂,比如溴甲酚绿、酚酞等,观察不同酸碱指示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变化,以进一步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大学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某种化学反应为例,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如下:A +B →C + D其中,A和B为反应物,C和D为生成物。
本实验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并验证生成物的种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滴管、烧杯、镊子、玻璃棒等。
2. 试剂:A溶液、B溶液、C溶液、D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少量A溶液。
2. 用滴管取少量B溶液,滴入试管中。
3. 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5. 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
6.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7. 用滴管取少量滤液,滴入试管中。
8. 观察溶液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9. 重复步骤7和8,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反应前,A溶液为无色,B溶液为无色。
2. 反应后,溶液变为蓝色,且有气泡产生。
3. 过滤后的滤液仍为蓝色。
4. 重复滴加滤液,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六、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A和B溶液反应生成C和D溶液。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且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发生了。
同时,过滤后的滤液仍为蓝色,且重复滴加滤液,溶液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生成物的种类。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使我们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谨地记录实验数据,培养了科学态度。
4. 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5.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等,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改进1.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以考虑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07 年2 月目录前言 (1)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 (3)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 (6)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 (11)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 (16)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 (20)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 (24)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 (26)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 (31)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 (33)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 (35)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 (36)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 (37)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 (38)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 (39)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 (39)附录七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化学原理(Ⅱ)实验的要求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教学内容及有关附录,掌握实验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明确需要进行测量、记录的数据,了解所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思考实验内容后面所提出的问题,并做好预习报告。
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基本公式及公式中各项意义及单位,原始记录表格及实验操作要点。
2.实验时要认真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按照要求详细记录原始数据。
实验完毕离开实验室前,原始记录必须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3.实验完成后要及时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实验报告应统一用石油大学学生实验报告纸书写,并做到字体端正、间明扼要、整齐清洁。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简单步骤、处理结果、思考题讨论五个部分。
三.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注意事项1.按时进入实验室,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不懂仪器的使用方法时不得乱动仪器。
2.仪器安装完后或连接线路后,必须经教师检查,才能接通电源,开始实验。
3.要按实验内容及有关附录中的规定使用仪器,以免损坏。
4.数据记录应及时、准确、完整、整齐。
全部记录都要记在预习报告的表格内,不2得写在其他任意地方。
5.仪器破损,应及时报告教师,进行登记,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实验结束后,按规定将所用仪器设备洗刷干净,排放整齐。
6.注意实验安全,做好实验室用电、用水、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方面的工作。
在实验室内不得吸烟、大声喧哗及打闹。
每次实验完毕,每组负责打扫其实验桌面卫生,值日学生负责打扫全实验室卫生。
3实验一三组分体系相图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制备等温、等压下苯-水-乙醇三组分体系相图。
二.实验原理三组分体系的组成可用等边三角坐标表示。
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纯组分A、B 和C,则AB 线上各点相当于A 和B 组分的混合体系,BC 线上各点相当于B 和C 的组分的混合体系。
AC 线上各点相当于A 和C 的组分的混合体系。
在苯-水-乙醇三组分体系中,苯与水是部分互溶的,而乙醇和苯、乙醇和水都是完全互溶的。
设由一定量的苯和水组成一个体系,其组成为K,此体系分为两相:一相为水相,另一项为苯相。
当在体系中加入乙醇时,体系的总组成沿AK 线移至N 点。
此时乙醇溶于水相及苯相,同时乙醇促使苯与水互溶,故此体系由两个分别含有三个组分的液相组成,但这两个液相的组成不同。
若分别用b1、c1 表示这两个平衡的液相的组成,此两点的连线成为连系线,这两个溶液称为共轭溶液。
代表液-液平衡体系中所有共轭液相组成点的连线称为溶解度曲线(如图1-1)。
曲线以下区域为两相共存区,其余部分为均相区。
此图称为含一对部分互溶组分的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
图1-1 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按照相律,三组分相图要画在平面上,必须规定两个独立变量。
本实验中,它们分别是温度(为室温)和压力(为大气压)。
4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25mL 酸式滴定管2 支,5mL 移液管1 支,50mL 带盖锥形瓶8 个。
2.药品苯(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取 8 个干燥的 50mL 带盖锥形瓶,按照记录表格中的规定体积用滴定管及移液管配制6 种不同浓度的苯-乙醇溶液,及两种不同浓度的水-乙醇溶液。
2.用滴定管向已配好的水-乙醇溶液中滴苯,至清液变浊,记录此时每种清液中水的体积。
滴定时必须充分摇荡,同时注意动作迅速,尽量避免由于苯、乙醇的挥发而引入的误差。
3.读取室温。
4.记录表格。
表1-1 溶解度曲线有关数据五.数据处理将各溶液滴定终点时各组分的体积,根据它们在实验温度下的密度(查附录二和附录三)换算为质量,求出各溶液滴定终点时的质量分数或质量分数的浓度。
5六.思考题1.本实验所用的滴定管(盛苯的)、锥形瓶、移液管等为什么必须干燥?2.当体系组成分别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及下方时,这两个体系的相数有什么不同?在本实验中是如何判断体系总组成正处于溶解度曲线上的?此时为几相?3.温度升高,此三组分体系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本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防止温度变化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6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方法;2.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由于净吸引力的作用,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倾向于到液体内部来,因此液体表面倾向于收缩。
要扩大面积,就要把内部分子移到表面来,这就要克服净吸引力作功,所作的功转变为表面分子的位能。
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叫表面张力。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
这种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相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吸附等温式表示:Γ= − c dσ(2-1)RT dc式中Γ-吸附量(mol/L);c-吸附质在溶液内部的浓度(mol/L);σ-表面张力(N/m); R-通用气体常数(N.m/K.mol); T-绝对温度(K)。
若dσ/dc<0,溶质为正吸附;若dσ/dc>0,溶质为负吸附。
通过实验若能测出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σ-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个点作曲线的切线,这些曲线的斜率即为浓度对应的dσ/dc,将此值代入 2-1 式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
7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许多种。
本实验采用最大压差法,测定装置如图2-1。
测定时,将分液漏的活塞打开,使瓶内压力增加,气泡即可通过毛细管(要求它的尖嘴刚刚与液面接触)。
从浸入液面的毛细管端鼓出空气炮时,需要高出外部大气压的附加压力,以克服气泡表面张力。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图2-2)。
此时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如下:ΔP = 2σ(2-2)R式中ΔP-广口瓶内滴水形成的附加压力;R-气泡的曲率半径;σ-表面张力(N/m)。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是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是曲率半径与毛细管半径r 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根据 2-2 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
气泡进一步长大,R 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溢出。
8图2-2 气泡最小曲率半径示意图如果用图2-1 装置,分别测出一种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例如水)和另一未知表面张力液体(如正丁醇水溶液)的附加压力最大值,这时因为R=r,所以,Δp1=2σ1r(2-3)式中:Δp1 -已知表面张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σ1-已知液体的表面张力。
Δp2=2σ2r(2-4)式中:Δp2 -未知表面张力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σ2-未知液体的表面张力。
因为两种液体的最大附加压力(即最大压差)是在同一仪器的同一毛细管测的。
所以,上两式的r 是相同的,若将r 消去即得:9σ2 =Δp2Δp1⋅σ1(2-5)因此,在同一温度下,只要测得ΔP1、ΔP2,再由温度查出已知表面张力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即可由公式(2-5)求出未知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装置一套,洗瓶,吸耳球。
2.药品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步骤1.用洗液洗表面张力测定仪的外套管和毛细管。
方法是在外套管中放入少量洗液, 倾斜转动外套管,使洗液与外套管接触( 注意不要让洗液从侧管流出 ).再将毛细管插入, 这时保持外套管倾斜不动,转动毛细管,使洗液与毛细管接触,再用洗耳球吸洗液至毛细管内,洗毛细管内壁.用完的洗液倒回原来瓶中,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外套管和毛细管, 最后用蒸馏水冲洗外套管和毛细管各三次,即可进行下面实验。
2.在外套管中放入蒸馏水(作为已知表面张力的液体,其表面张力见附录二),将毛细管插入外套管,塞紧塞子,并使毛细管尖端刚碰到液面。
读出斜管压差计下面一根管内的零点液位h0(此时斜管压力计两端都通大气)。
按图2-1 所示装好仪器,分液漏斗中装满自来水。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分液漏斗中的水慢慢滴入广口瓶中,这时瓶内压力逐渐增加,气泡将通过毛细管端。
从斜管压力计读出第一个气泡通过毛细管端时的最高液位h1,如此重复三次,测三个平行数据,取平均值得h2。
4.测完蒸馏水的最大压差后,倒掉蒸馏水,用 0.02mon/L 的正丁醇洗一次外套管和毛细管,然后再加入该溶液,象测蒸馏水的最大压差一样,测定该溶液的最大压差。
依次侧得0.05、0.10、0.15、0.20、0.25、0.30、0.35mom/L 的正丁醇溶液的最大压差。
(注意:每更换一次溶液,都应用待定液洗外管套管和毛细管)。
105.记录实验温度.五.结果处理1.由附录-查出实验温度下蒸馏水的表面张力。
2.由公式σ2 =Δp2Δp1⋅σ2计算出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计算结果,并取一组数据附-计算实例。
3.以表面张力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画出正丁醇溶液的σ-c 图。
4.在σ-c 图上选若干点,作不同浓度曲线时切线,依Gibbs 公式(2-1)求出相应的表面吸附量;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正丁醇溶液的吸附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