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蒂芬·杜威(Stephen M. Dewey)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理论,它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科学精神以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证主义主张学习者“要看见而不是相信,要证明而不是推测,要判断而不是被动”,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客观规律。
2、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当学习者可以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一些规律和原理时,就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建立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探究、发现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智识,认识客观严密的规律。
3、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质疑传统教学中只涉及到记忆和传授信息,而忽略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他强调倡导学习者探索自己的智慧,而不是被动领受知识,同时他也主张以探究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来学习,不盲从权威的主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4、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除学习知识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杜威认为,要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就需要重视审美教育,准确无误而且深刻地把握情感教育,努力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价值观。
另外,他也把精神分析作为教育重要的手段,倡导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深入自我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人格。
5、注重发展个性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他认为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特殊作用,注重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思想和技能,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把握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困境,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6、重视多面向的教育史蒂芬·杜威也非常重视多面向的教育,他把传统的学习实践融合了起来,从功利目的出发,通过对学生文化、心理、各种技能及多元需求的研究,来指导教育行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全面的个性的、智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价值思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及有用性,走出自由的道路。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
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
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_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认为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传授过时的死知识,并且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在不断发展和生长的。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以儿童生活为依据设置课程。
并且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二)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
儿童只有主动去经历一切事物,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则。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做事里面求学问。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此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三)儿童中心论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因此以儿童为中心要求教师整个教育过程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3、教育无目的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为堪与《理想国》和《爱弥儿》相提并论的专著。
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相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
它应适应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杜威提出“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需要改革过时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其更有活力,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改革。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
可见,“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能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2.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等观点。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
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它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一是指因为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就其生理方面来看,儿童“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
二是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发展是个人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虽然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但是成人和教育者对他们进行“辅助”也是必要的。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儿童具有“不断生长”的欲望,学校教育价值怎样,要看他能将这件事办到什么程度。
三是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和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二)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应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它两种生活的关键。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生长的基础。
教育上的许多失败就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教育丝毫也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了什么目的。
如果关闭在一个孤立的学校里,我们就没有指导原则。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1.教育即生活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要求学校与儿童生活结合。
反对“生活预备说”,以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分离,克服学校与儿童脱离2.学校即社会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科学和民主观念)来变革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雏形,以学校的改良来改造社会,即学校是改良社会的有效工具3. 教育即生长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生长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生长体现出一种新的发展观。
儿童生长内部条件可归纳为兴趣、爱好、本能,依赖性和可塑性以及形成的习惯。
外部条件即指社会性的环境,儿童的生长就是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杜威把经验当做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无目的说,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反对脱离儿童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在他心目中,教育只有内在的本身的目的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以语动性,经验性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教材和传统的统治地位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1.关于幼儿发展,重视早期教育,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节律性、阶段性、规律性,强调生命力的冲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
同时又强调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必须依靠环境和教育的及时,合理的安排。
在以遗传为中心的前提下,把遗传与环境、教育这些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统一起来了2.关于自由、纪律与工作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自发的冲动表现出来的,这种冲动的外在表现就是儿童的自由活动。
真正的科学教育学之基本原则是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儿童按其本性个别地,自发的表现。
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他在“儿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个给儿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动场所。
“儿童之家”是要纪律的,而且在“儿童之家”里,儿童也是守纪律的。
真正的纪律对于儿童来说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是自发的活动。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论。
杜威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1.教育观杜威是这样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能够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所以杜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要求施教者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
2.教育的目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
而学校就是特殊的环境。
在杜威看来,学校应该从教材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根本的变革,主张将各类型的手艺、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引进学校,“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
”4.“从做中学”这是杜威教育理论当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五步教学法杜威提出,教学步骤一共可以分五步。
第一步创设疑难情境,第二步确定问题,第三步提出假设,第四步进行推断,第五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的过程,教育 的目的就在这种过程中。生长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 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并不在其本身之外 附加什么目的,使教育成为外在目的的附属物。真正的目的是儿童所 能预见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使儿童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 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杜威认为,真正的目的是含有理性因素的,不是武断决定的,而是善 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因而是具有实验性质的。
(5、认识的检验,即认识的标准问题。杜威反
对把思想、观念作为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认 为假设是否是真理,要经过试验,在试验中检验, 看其是否对人有用,能否使人获得行动的成功。
3、社会历史观
多元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一元历史观,经济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因 素。 杜威认为,社会是多元的,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是多元的。 他认为经济因素只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因素。 在杜威看来,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本性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他认为经济要受习性、人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物理科 学知识,而物理科学知识乃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经济发展 依赖于文化的发展。
定义:(1)”反省性思维的含义在于:某事物的可信与不可信,不是 由于它本身的缘故,而是通过作为证明、证据等的其他事物来体现, 即说,是信念的根据。“ (2)“可将反省性思维定义为: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 理),从而引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 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 (3)”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 步导出的结论,去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 维。“
杜威(2)
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不同问题的看法。
下面对这三个命题逐一加以解释:(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因此,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他两种生活的关键。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
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哪些本身就值得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努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
”教育上的许多失败就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因此,教育丝毫也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了什么目的,只要我们关闭在作为一个孤立的机构的学校里,我们就没有指导原则,因为我们没有了对象。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如果教育即是生活”,我们会获得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因为“一切生活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的一面、艺术和文化的一面以及相互交往的一面”。
就能实现人的和谐的发展,这一思想是合理的。
他甚至认为整个生活的东西就是教育的东西,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教育的范围,总之,“生活即教育”。
关于生活与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从教育的角度,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看,所谓的发展,就是将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活动的技能、明确的兴趣和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
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
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
实用主义教育的知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
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
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方法论(教学论)
以主动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教法心理化,“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活动
五步教学法: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3、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
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杜威的这种
– 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
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4、实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
关于初等教育。他认为,初等教育的建立基于两个重要的
事实,一是儿童期是最初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二是这一
时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初等教育是人一生发展 的重要时期。 关于中等教育,杜威认为它与初等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以 求知识为重,主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
“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
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
“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
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
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
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
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
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
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
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
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
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
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教育过程就是目的。
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
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这些目的是具体的,随着儿童的生长及活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他说:“制定教育目的要避免制定一般的、终极的目的。
”另一种是仅仅作为“建议”而出现的教育目的,它的作用是指导和帮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或选择。
杜威还指出,那种他称之为“外面强加”的教育目的是非常有害的,一是使教师的智慧不能自由发挥,二是常常使学生处于两难的矛盾冲突之中。
因此,他竭力反对把“预备”作为教育目的。
他写道:“总的来看,人们有一种倾向,考虑成年人所喜爱的事情,不顾受教育者的能力,把它们定为教育的目的。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需要,忘记了一切知识都是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获得的。
”
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和“做中学”
1、“儿童中心论”
这是进步主义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缺点就是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实行强迫教育和教师实行“武断性”的主导作用。
他在《学校与社会》中批判了旧教育不尊重儿童的弊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的主张。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不重视儿童的错误做法,他批评说,传统“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所高兴的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活动和活动之中”。
他则极力主张应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身上。
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
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
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
2、“做中学”
“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他在自己的哲学、教育学理论阐述中虽然也使用了“活动”、“实践”等字眼,但在实质上,他所理解的“实践”只是“做”,而他把“做”看成是人的本能活动。
他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制作、交际、表现和探索。
在这四种本能中,制作与探索尤为突出。
因此,“做中学”是符合人的本能要求的。
杜威尖锐地批判了僵化的形式主义教育。
他认为这种教育是“经院”式的,是死知识的灌输。
儿童只是被动地接受一知半解和生吞活剥的东西,以至“学习”变成了令人厌烦的同义词,一堂课等于一次苦役。
他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的教学,即仅仅以书本的知识、课堂上的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为教学的中心,而把真正的“中心”——儿童抛在了一边。
杜威肯定了传统教育的代表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上的重大贡献,但同时又指出,赫尔巴特忽视了最重要的东西,即儿童具有寻找机会、主动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的能力。
因此,杜威认为,赫尔巴特主义基本上是重视教师的教,而不是注重儿童的学。
儿童应当怎样学习?教学应当怎样实施呢?杜威说:“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为此,教师就应当遵循儿童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
杜威把“做中学”的方法又称做“教儿童生活”的方法。
杜威提倡的“做中学”在具体实行中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传统的教学经验统统否定,比如否
定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否定学校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和作用等等,致使美国教育出现了质量下降的恶果。
四、杜威关于教学的主张
杜威的教学理论在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
地位,他力图在方法上改造传统教育,把“儿童中心论”与“做中学”的原则应用到全部教学领域中。
1、关于教材与课程
杜威认为教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各种教材为基础所组成的
学科课程,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杜威批评这种“早已准备好了的教材”强加给儿童,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做法,它会阻碍儿童的生长。
杜威认为教材的源泉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活动所形成的直接经验,应当从“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
因此,他提出,课程的中心是各种形式的工作活动,如木工、铁工、烹调及各种服务性的活动。
所以,他认为最理想的教育形式是职业教育。
2、关于教学方法与步骤
杜威把活动(“做”)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
他反对学生坐在固定的教室里“静听”和死读书的方法。
他认为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教学中应着重解决的是儿童怎样学。
杜威根据自己提出的思维“五形态”理论,设计了教学的五个具体步骤:(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即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
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
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4)他必须
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杜威指出,能否“引起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与他的方法的根本区别。
3、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杜威的教学过程理论中,教员不再是学生的“导师”,而仅仅是学生从事活动的指导者、参谋、助手。
应该指出,杜威并没有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他看来,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而是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但仅仅是不要让学生“过多的意识到”教师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