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年度)(二)

合集下载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

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

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

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

荟萃分析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15%~28%,心源性死亡率下降26%~31%,猝死降低37%。

同时,其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循证药物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结局得到了极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导致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尚未得到控制,使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其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

因此,开展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在中国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心脏康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全国90%以上的心血管科没有开展心脏康复工作。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心血管预防水平,改善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文就“共识”内容给予一定的解读。

1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密不可分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2)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2)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引言血栓性疾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过多的血栓形成引起的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等。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也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中国卫生部制定了《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

这个指南旨在提供给医务人员和患者有关血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意见。

1. 血栓性疾病的分类血栓性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1.1 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中形成血栓导致的心脏和脑血管的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血栓等。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在深层静脉内形成的血栓,通常发生在腿部。

如果这些血栓脱落并进入肺动脉,则会导致肺血栓栓塞症(PE),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2.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预防是血栓性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2.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

•合理运动:适度参与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提高心血管健康。

•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2 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于血小板抑制和抗凝作用。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肝素,用于抑制凝血因子的形成和活性。

2.3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移动:长时间久坐或卧床不动时,尽量定期活动腿部肌肉。

•穿弹力袜:对于高危人群,穿弹力袜可以帮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3.1 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征象。

3.2 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凝血因子的异常,识别家族性血栓性疾病的高危患者。

3.3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用于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

•CT血管造影:用于诊断肺血栓栓塞症。

【指南与共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指南与共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指南与共识】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本⽂刊于:中华⼼⾎管病杂志, 2018,46(1) : 10-25作者: 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1年,中华医学会⼼⾎管病学分会及中华⼼⾎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发表了《中国⼼⾎管病预防指南》[1],在积极应对⼼⾎管病带来的严峻挑战,指导我国临床⼼⾎管病的预防⼯作⽅⾯发挥了重要的作⽤。

近年来,我国⼼⾎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管病死亡率仍居⾸位,⾼于肿瘤及其他疾病,⼤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管病[2]。

⼼⾎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及患病率持续增长,已经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对⼼⾎管病⾼发的严峻形势,国内外⼼⾎管病预防⼯作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为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吸取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在2011年《中国⼼⾎管病预防指南》[1]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发表为《中国⼼⾎管病预防指南(2017)》,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国临床⼼⾎管病的预防⼯作。

我国⼼⾎管疾病负担⼀、我国⼼⾎管病流⾏现状⼼⾎管病是严重危害⼈民健康和⽣命的疾病,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

近30年来我国⼈群⼼⾎管病(主要是冠⼼病、卒中和周围⾎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

⼼⾎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问题。

1990年以来,我国⼼⾎管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管病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均居⾸位。

2015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管病死亡率分别为264.84/10万和298.42/10万;⼼⾎管病死因构成⽐分别为42.61%和45.01%[2,3]。

全国33个省监测资料[4]显⽰,2013年⼼⾎管病死亡⼈数372.4万,⽐1990年增加46%,其中缺⾎性⼼脏病、缺⾎性卒中和出⾎性卒中死亡⼈数分别增加91%、143.3%和18%;根据⽣命损失年估计,卒中和缺⾎性⼼脏病是我国⼈群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一)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一)
肢组织 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 。下肢动 以上归 因于高胆 固醇 、高血压 、吸烟和糖尿病等 2 %归因于其他 因素。 脉疾症 的危 险因素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危险 因素 , 0 类似 ,主要包括 阳性家族史 、高血压 、糖尿病 、 血 脂 异常 、吸烟 、纤 维 蛋 白原 和高 敏 C反 应蛋
梗死病例增多 ,这部分 人容易发生心 衰。


我 国人群心血管病流行 及防
治 情 况
1 冠 心病 .
4 周 围动脉疾病 . f 主 动脉 瘤 :主动 脉瘤 是 指 主动 脉一 段或 1 ) 冠 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 、 t l , 血脂异常 、 吸烟 、糖代谢 异常 、超重和肥胖 、缺少运动和心
和脑血管病 的风险为无此病 者的 2 4 。 ~ 倍 反过来 ,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 。从 防病治病角度 约 1 1 3的男性 和 1 / 4的女性 确诊为冠 心病 和脑血 看这 两 个环 节都 很 重要 ,但 根 据预 防 为主 的理 管病 的患者合并有下肢 动脉硬化 。因此一旦怀疑 念 ,第一环节更 重要 。近年来各 国有些学者还提 或确诊患下肢动脉疾病者 ,应 同时检查有无其他 出将预 防 的关 口提 前到 阻止 危 险 因素 的发生 和 部位 ( 特别是心脏和脑 ) 动脉 的病变和危 险因素。 建立 f 例如通过 提倡健康 生活方式做到一生不吸 经发现应积极治疗 。 烟和 预防高血压 、血脂异 常和糖尿病 的发生 ) ,

_
中匿
攮 瞧 指 赢 蘩 一
0 中华医学会心 血管病学分会
、 t 个 世 纪 以来 大 量 研 究 证 i
2 脑卒 中 .
_ . 明,心血 管病 的致 病 ( t 危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导语: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心血管病复发与死亡、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主要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规范的抗血小板与调脂治疗。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2011年《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更新了内容,形成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以下为2017版指南中关于心血管病及冠心病等危症人群的二级预防内容。

卒中二级预防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我国卒中亚型中,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卒中。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7%。

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一)危险因素控制推荐意见:(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 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

由于低血液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

(2)对于非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推荐LDL-C降至1.8mmol/L(70mg/dl)以下。

(3)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

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7%。

(4)建议有吸烟史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烟;建议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避免被动吸烟,远离吸烟场所。

(5)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卒中患者的预后,可考虑对这些患者进行CPAP治疗。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心血管疾病分级预防指南【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32(07): 540-545第二部分指南主要观点理由简述:一、药物干预中高血压的控制为何排在首位?1.一级预防: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10]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采用强化的血压控制不但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还可显著降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优化治疗试验(HOT)[11]以及其他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的糖尿病亚组分析也显示,强化的血压控制可以降低无明显CCVD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2.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ADVANCE研究[12]显示,强化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CCVD的发生风险及CCVD发生后的死亡风险。

ADVANCE后续的6年随访研究(ADVANCE-ON)[13]显示降压对CCVD保护有后续效应。

血糖控制在病程长的ASCCVD极高危患者或CCVD二级预防中的肾脏保护作用存在后续效应,但没有降低其死亡。

ADVANCE-BP[12]显示糖尿病患者强化降压治疗5年,可有效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对ASCCVD一级预防均有效,但相对而言高血压的控制具有较短时间可获益,安全性高,治疗及监测简单等优势。

且目前缺乏降糖治疗降低二级预防或ASCCVD极高危者死亡和ASCCVD死亡的证据。

二、使用他汀的重要性为何超过控制血糖?1.一级预防:在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中纳入2 838例糖尿病患者,随访3.9年,因阿托伐他汀组疗效显著而提前终止,主要终点(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37%(随访3.9年)[14]。

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试验(ASCOT)糖尿病亚组中,阿托伐他汀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23%(随访3.3年)[15]。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2017)(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 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 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 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 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 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 水平。

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 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 样重要。

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决定。

1.1 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 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 吸烟量和心血管病、 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队 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 者。

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

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

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

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个良性的支持环境。

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 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

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方法

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方法

所有的病人要进行饮食疗法(<7% 饱和脂肪以及 <200 mg/d胆固醇)并且要增强锻炼和控制体重。鼓励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摄入。对所有病人,估计 空腹血脂含量,对有紧急情况的住院病人,要在24小时内得出。如果病人住院了,可考虑减脂的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应依据以下指导: LDL < 100 mg/dL(基线或正 处于治疗中) 进一步的降脂疗法不需要 可考虑贝特或菸碱酸 (如果 低HDL或高TG) LDL 100-129 mg/dL (基线或正处于治疗中) 治疗选择: 加强降LDL的疗法(斯达汀或树脂*) 贝特或菸碱酸 (如果低HDL或高TG) 可考虑联合用药(斯达汀+贝特或菸碱酸 )(如果低HDL或高TG) LDL >= 130 mg/dL (基线或正处于治疗中) 加强降LDL的疗法(斯达汀或树脂*) 在进行生活疗法的同时加入或增加药物疗法
全社区性的CVD预防计划
• 斯坦福 3-社区研究(1972-75)表明大众传媒影 响下的相比未受到干涉的高危居民,CHD危险分 数下降了23% • 北卡累利阿(1972-)表明公众教育活动减少了吸 烟、脂肪摄入、也降低了血压和胆固醇 • 斯坦福 5-城市计划(1980-86)显示了吸烟、胆 固醇、血压和CHD的降低 • 明尼苏达心脏健康计划(1980-88)显示了运动 的增长和女性吸烟率的下降
BP:血压;TG:甘油三酸脂;BMI:身体质量指数;HbAfc:成人血红蛋白大部分片段;MI:心肌梗塞;CHF:充血性心脏衰竭。
二级预防策略的收益分析
• 可能收益: -糖尿病控制(4S, HOT, 进行中NIH试验) -降低HDL-胆固醇,甘油三酯(HIT) • 可疑收益: -激素置换疗法 – 早期观察研究和衰退试验显示有 益,但近来更多研究(HERS, ERA)对此质疑 -抗氧化剂 – 早期观察研究和临床试验效果较好, 但大规模实验(HOPE, PHS, CARET)质疑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稿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最终稿

3. 氧化学说
Steinberg 1973年
是脂质浸润学说的完善,认为ox-LDL是AS病变发生的中心环节
4. 损伤应答学说
Ross 1976年
各种危险因素造成的动脉内膜损伤是AS病变发生的始动环节。
动脉粥样硬化——伴随一生的风险
泡沫细胞
脂纹
中期损伤 粥样硬化 纤维斑块 复合性病变/破裂
内皮功能失调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脂质沉积为主
平滑肌细胞和胶原
血栓出血
血栓形成— 心脑血管事件共同发病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主要
年龄
次要
体力活动减少
新近提出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性别
肥胖和超重
血管内膜损伤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A型性格 遗传
微量元素 缺氧
抗原-抗体作用 维生素
某些酶活性降低 ……
INTERHEART study
心脑血管疾病可防!!!
10个心肌梗死,9个可被解释 6个心肌梗死,5个可被预防
二级预防:指的是在那些已经发病的个体 身上预防和减少疾病的恶化以及死亡的发 生率
简而言之
一级预防:未病先防! 未雨绸缪!
二级预防:已病防变! 亡羊补牢!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意义
中国古代医家在《黄帝内经》提出: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INTERHEART study
高龄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冠心病家族史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肉眼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
有多种发病机制学说 尚未完全明确!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学说
1. 炎症学说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前言心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心血管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广大医护人员。

第一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1 高血压1.1.1 诊断-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儿童:年龄×2+80mmHg(收缩压)1.1.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1.2 糖尿病1.2.1 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1.2.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1.3 血脂异常1.3.1 诊断- 总胆固醇:≥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三酰甘油:≥1.7mmol/L1.3.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纤维酸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第二章心血管病类型及诊断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1 诊断- 临床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2.1.2 治疗-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 介入治疗:PCI、CABG2.2 高血压性心脏病2.2.1 诊断- 临床症状: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2.2 治疗-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2.3 心力衰竭2.3.1 诊断-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2.3.2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器械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第三章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3.1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3.2 康复- 康复评估:心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心理干预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但由于知识更新和地域差异等原因,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局限性。

心血管病(CVD)二级预防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2)_OK

心血管病(CVD)二级预防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2)_OK
• 冠心病 • 其它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如周围血管、主动脉、颈动脉)
10
冠心病(CHD)的预防
• 一级预防 • 二级预防
11
冠心病(CHD)的一级预防
• 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目的:不发病或者减少发病的风险
12
冠心病(CHD)的二级预防
AMI 溶栓治疗、手术介入或搭桥
二级预防
80%分布在低中等收 入国家
25,000,000 (预计死亡增加50%) 76%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心血管病呈不断 增长态势 •城市化、工业化 •生活方式改变 •危险因素水平明 显增加
3
心血管疾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
肥胖 高血压
高血脂
缺乏运动 冠心病家族史
16
具体措施
• 饮食摄取热卡≈体力活动消耗热能 • 多吃蔬菜及水果,尤其深色者 • 选全谷、高纤维食物 • 多吃鱼,特别是含ω—3 PUFA多的深海鱼 • 限制SFA占每日总热卡量<7%,反式脂肪<1%,
胆固醇每日<300毫克 • 尽量少吃加糖的饮料和食物
17
二级预防概括为两个“ABCD E”
•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以下简称2006AHA/ACC冠心病指南更新版)
14
从 10个危险因素给出临床指 南建议
• 吸烟 • 血压控制 • 调脂治疗 • 增加体力活动 • 控制体重 • 糖尿病处理 •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β受体阻滞剂和流感疫苗的应用等
15
新指南饮食与生活方式的目 标
• 二级预防指:已有病症的个体预防死亡的发生或者疾病的复发 • 目的 :减少复发和死亡、提高生活质量 • 需进行二级预防的病人:1)稳定的CHD,2)不稳定的绞痛,3)MI史,4)CABG史,5)PTCA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一、定义和循证医学证据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是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的综合管理与服务。

是集预防、治疗、康复、随访一体化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模式,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基石。

20 世纪80 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 、心血管病死率7%~38%。

另有诸多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都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

心脏康复还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处方的基础和前提。

心脏康复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减少反复住院和血运重建率;二是帮助患者恢复最佳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能力。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综合评估首先明确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方案。

因此,全面的评估从首次接触患者开始,贯穿心脏康复的全过程。

心脏康复评估一般包括生物学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营养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心脏功能、运动风险、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自我认知状况等。

部分患者还要对心肌缺血及是否需要血运重建进行评估。

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问卷、CCS分级量表进行严重程度初评,慢性心衰患者可以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堪萨斯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等进行生活质量初评。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四)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四)
糖 尿病 。f) 2 患有 2 型糖 尿病 ,4 0岁 以上 ,同时 不 提倡 在人 群 中用测 定 C反应蛋 白来 筛查 心 血 有心血管危 险因素 , 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 如:
② 吸烟 ,③高血压 ,④超重与肥胖 ,尤其腹型肥 胖 ,⑤ 白蛋 白尿 ,⑥血脂异常者 ,应使用小剂量
慢 性 肾脏 病是 指 肾脏损 害 或 肾小 球滤 过 率 低 于 6r ・ i O l r n 1 3 持续至 少 3 月 。 目 a a 一・ . m 7 个
( ) 九 代谢综合征
代谢 综合征是 以糖代谢 异常 ( 尿病或糖调 糖
、高血 压 、血脂 异常 、中心型肥胖 等多 前评估 肾功 能 的主要实 验室指 标为 :( 肾小球 节受损 ) 1 ) 滤过率 ,( 肌酐清 除率 ,( 蛋 白尿 ( 2 ) 3 ) 微量 至大 种主要疾病 或危 险因素为特征 的临床征候群 ,其
和Ⅷ 、血小板高聚性等水平升高和促纤溶 能力下 ③肥胖 ,④ ≥ 5 岁 ,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f 0 降 ,与动脉血栓事件密切相关 。纤 维蛋 白原 和其 男 < 5 、女 < 5 5岁 6 岁发病史 1 。
他重要 的促血栓形成因子是心血管 病的重要危 险 脉血栓主要累及冠状动脉 、脑动脉和外周动脉 , 静脉血栓 1 会导致肺栓塞 。 2 心血管病二级预 防 :抗栓治疗在心血管病 . 血管病 即应开始抗栓治疗 ,这 已是 临床治疗的常
在对心血管病 的发病和死亡预{ 更强 。 贝 4
2 慢性 肾病的防治原则 .
度警惕并采取 相应措施 。治疗仍是针对各个疾病 状态 的组合 ,如降糖 、降压 和调脂治疗 ,对于肥 胖或超重患者 ,控制或减轻体重至关 重要 。
(1 1 预防和治疗原发病 因 ( 高血压 、糖 尿病 、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二)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摘要二)

以上者 ,不伴有心血管疾病 、靶器官损害以及危
险因素的患者 ,可 以在密切监测下先 进行强有力 降压治疗 ( 即使血压 已不高 ) 预防复发 的效果 。 有 的非药 物治疗 ( 活方式 干预 ) 生 ,主要包 括 限制 但 由于血管常有严重 的动脉粥样斑块 和组织坏死
钠 盐摄 入 ( 氯化 钠 < g ) 轻体重 、减少饮酒 以及心肌肥厚等会引起心脏及脑的 A动调节功能 6/ 、减 d ( 酒精摄 人量 < O/ 3g  ̄、平衡 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减低 ,因此降压 一 定要缓慢和小心 。老年患者尤
联合使用 ,作为起始或维 持治疗药物 , 5应尽 可能选择每天服用 1 , 。 次 能控 制 2 小 4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
『 I 【 4/0 m g 1 血压水平 在 10 10 H . 6 /0 mm g以上 的患者应 时血 压 的长效 药物 ,将 J 压控 制到 109 m H 的更 详 细 的原 则 和方 法 参 见 选择合适 的他汀类药物 。具体应用方法参见 《 中 《 中国高血 压防治指南 》。
( ) 烟 二 吸
5关 于 单 纯 性 高 T . G和 低 H L C血 症 :单 D—
吸烟是心血管病 的主要 危险 因素之 一。研 究 纯性 T G升高 达 1 . m o L以上 时应 首 先进 行 19ml 2 / 证 明吸烟与 心血 管病发病 和死亡相关并 有明显的 降 低 T G治 疗 。T G在 5 5 1. m o L之 间 时 . ~1 9 m l 6 2 / 剂量 一反应关系 。被动 吸烟也会增加 患心血管病 可考 虑 降 T G治 疗 。T < . m o L时 仍应 以降 G5 5ml 6 / 的危 险。烟草燃烧 时产生 的烟雾 中有致 心血管病 低 L L C为 主要 目标 。 D— 作用 的两种 主要化学物质是 尼古 丁和一 氧化碳 。 6 药物 治疗开始后 4 8 . ~ 周复查血脂及转 氨酶 临床研究证据提示 ,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 的干预 ( 草转 氨 酶 ,谷丙 转 氨酶 ) 谷 和肌 酸激 酶 。如血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等相关内容。

本文就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一、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1 烟草使用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1/5。

估计38.2万人由于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中国≥15岁人群吸烟率在2010年为28.1%,2018年下降至26.6%。

其中男性吸烟率50.5%,女性2.1%。

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

2019年,中学生吸烟率为5.9%,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职业高中生分别为3.9%、5.6%和14.7%。

与2014年相比,初中生吸烟率下降33.9%(从5.9%下降到3.9%),尝试吸烟率下降27.9%(从17.9%下降到12.9%)。

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较2010年的72.4%有所改善。

中国吸烟男性的超额死亡风险15年间约增加1倍。

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2010年的100万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00万,预计2050年将达到300万[2]。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覆盖了大约10%的人口。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重视CABG术后的二级预防,聚焦降脂治疗管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最持久和最完全的治疗,但是由于原发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进展和静脉移植血管的粥样硬化,患者在术后仍处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风险中,并且我国接受CABG的患者人群,往往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史[1]。

因此,CABG术后规范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延缓自然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提高桥血管通畅率,降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更可以改善远期生存,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改善生活质量。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2]。

最新研究表明,CABG术后长期随访中患者无法达到最佳血脂水平很常见,并且与长期死亡率独立相关,强调了将血脂谱作为CABG术后风险标志物和治疗目标的重要性[3]。

因此,血脂管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权威发布图1. CABG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发布2021年5月,由赵强教授、郑哲教授领衔的《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发布于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血管外科杂志2021年4月第37卷第4期。

共识在2016版基础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心病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冠心病外科学组联合发起,组织了国内心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肾脏科、消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充分审阅讨论近年来学科进展,综合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相应学科分会和欧美主流学会发布的最新指南和共识,共同完成了此次2020版共识修订,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CABG术后二级预防的规范和深入[1]。

血脂管理是《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二)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二)
2 0 0 7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h t t p : / /s o . me d . wa n f a n g d a t a . c o m. c n / Vi e wHT ML / P e r i o d i c a l P a p e rz h x x g b 2 0 0 7 1 2 0 0 2 . a s p x
作 为遗传性疾病 MP S尚无有 效 治疗方 法 , 由于多脏 器
受 累, 需要对全 身多系统 进行终生 的严密 随访和相应 的对 症 支持治疗 , 造血 干细胞移植 和缺 陷酶 的替代治疗疗法正处 在 研究 阶段 J 。本例患者骨关节病变严重 , 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可改善其生活质 量。其 心脏瓣 膜及心肌病 在患 者现有 活动
_
h t t p: / / we n k u . b a i d u . c o n/ r v i e w / 1 e f 8 4 6 0a 5 8 1 b 6 b d 9 7 f l 9 e a l 3 . h t ml
2 0 1 0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
h t t p : / / s o . me 1 a . wa n f a n g d a t a . c o m. c n / Vi e wHT ML / P e r i o d i c a l P a p e rz g y x q y z z 2 0 1 1 0 2 0 1 6 . a s p x
1 2 1: 3 7 7- 3 8 6.
[ 2] R i g a n t e D ,S e g n i G . C a r d i a c s t r u c t u r l a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
mu c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o s i s .Ca r d i o l o g y,2 0 0 2,9 8: 1 8- 2 0.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 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规律的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运动频率和时长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压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高血脂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脂
调整饮食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脂,对于高危人 群,如肥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测 频率。
控制糖尿病
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 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高血脂
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 检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 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合理饮食
青少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评估
健康检查与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个体情况
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二)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

预防策略包括由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及高危个体提供的从筛查到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医疗服务,也包括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不仅慢病患者与高危个体,而且全体居民都可以受益的生活方式干预。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1.生活方式干预: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采取的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通常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减少钠盐摄入量,限制有害使用酒精,增加体力活动和控制体重及合理膳食等,同时配合药物控制代谢性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及血糖异常)的水平。

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这些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同样重要。

但每个患者执行的方式和力度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1.1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大量的研究表明,无论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

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我国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

由于吸烟导致的健康损失和经济损失也最大。

因此预防青少年开始吸烟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是预防心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在医疗服务机构帮助吸烟者戒烟对于预防与控制心血管病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的步骤,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必要时提供戒烟药物治疗并约患者定期复诊。

同时邀请患者家人或朋友参加门诊谈话,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性的支持环境。

医学专业机构除帮助患者戒烟外,更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防止青少年吸烟。

1.2减少钠盐摄入量:人群观察性研究发现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及疾病负担相关联。

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显示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

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主要的可预防可控制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

应鼓励患者实施减盐措施。

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

让患者明白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到2025年人群钠盐摄入量应较2010年减少30%。

同时观察性研究发现,不仅钠盐摄入量和心血管病有关,膳食摄入的钾含量及钠/钾比例和卒中死亡率呈负关联。

老年人群干预研究也发现食用含钾盐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虽然上述关于钾摄入量和心血管病死亡的研究证据强度有限,但我国成人钾摄入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

因此在推荐患者减少钠盐摄入量的同时,鼓励增加膳食钾摄入量特别是天然富含钾食物的摄入量,对预防心血管病的益处不言而喻。

富含钾的食物多为水果蔬菜,可同时提供健康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1.3限制酒精摄入量: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

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偶尔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长期少量饮酒无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应提醒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良、心房颤动、怀孕或青少年个体不得饮酒。

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

全球慢病防控目标要求有害使用酒精在2025年比2010年相对减少10%。

1.4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中低强度的运动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

每日30 min,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

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较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加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每日总热量摄入应量出为入,即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活动消耗的总热量,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

1.5合理膳食:除应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外,还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目前我国人均摄入的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较高,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明显不足。

应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

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1.6其他和生活方式相关的防控措施: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

医护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患者咨询的机会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要定期对心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个体组织针对性的一级预防和按医嘱服药的教育活动。

最大程度发挥干预措施的效果还要依靠公众教育和立法,创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居民都能够从中获益。

2.血压监测与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独立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收缩压从115 mmHg开始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正相关。

中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2009-2010年国内调查显示,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42.6%和34.1%,而控制率仅9.3%。

高血压常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肥胖、老年等)合并存在,进一步增高患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如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存在时,心血管病风险增高4倍。

因此,需采取更积极的降压治疗。

2.1血压测量18岁以上健康成人至少每2年监测1次血压,35岁以上成人至少每1年监测1次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正常高值人群、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年龄≥55岁、高盐饮食或过量饮酒)应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心血管门诊患者应常规接受血压测量,以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

高血压患者调整治疗期间每日至少测量2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周监测血压2次。

鼓励患者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应按照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规范地测定血压。

2.2高血压的定义和血压分级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已经接受正规降血压治疗,虽血压表1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2.3高血压诊断依据初次发现诊室血压升高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如为重度升高(即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10 mmHg),安静休息后,复测仍重度升高,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诊室血压为轻、中度升高(即140 mmHg≤收缩压家庭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白天平均值≥135/85 mmHg和/或24 h平均血压≥130/8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4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时机对有0~2个危险因素的初发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1级和2级高血压首先行生活方式干预,1~3个月后若血压未得到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3级高血压应立即药物治疗。

对于有≥3个危险因素、或合并代谢综合征、靶器官损害(蛋白尿、左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Ⅲ~Ⅳ级)、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2.5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通过使血压达标,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总危险。

我国是卒中高发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

包括限盐和减重在内的生活方式改善是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

(1)降压目标: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2)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基本原则包括小剂量起始、尽量选用长效药物、联合使用干预不同血压升高机制的药物和个体化治疗。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下降本身,故血压下降优先于药物种类的选择。

降压治疗的常用药物有以下五大类: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以上五大类降压药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

必要时还可联用醛固酮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ACEI 或ARB)对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获益更多。

在无心脏合并症的情况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

RAAS抑制剂可预防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并有效减轻左心室肥厚。

推荐ACEI/ARB用于合并蛋白尿、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以延缓高血压肾病进展,减少心血管病事件。

但ACEI与ARB的联合治疗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且不良事件增多。

故不建议联合应用RASS抑制剂。

联合用药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优选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RAAS与利尿剂、RAAS与CCB、利尿剂与CCB、β受体阻滞剂与CCB。

建议血压水平药物治疗开始2~4周后,应根据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

应在开始药物治疗后的1~3个月内(尽可能在1个月内)使患者的血压达标。

(3)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经常同时存在,两者相互影响,使心血管病风险增加3~4倍。

在合并至少3个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且总胆固醇水平≤6.5 mmol/L的高血压患者中,在降压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他汀,可以使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降低。

还有研究提示,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具有小幅度额外降压作用。

欧洲高血压协会建议,中等以上心血管风险的高血压患者就应开始调脂治疗,他汀类药物是具有最多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4)降压联合叶酸治疗:高血压合并高Hcy 血症显著增加卒中风险。

在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依那普利10 mg与叶酸0.8 mg的固定复方制剂,比单纯降压可以进一步降低21%的卒中发病风险,同时,可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风险,降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在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伴有高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再降压的基础上,联合补充叶酸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