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doc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胡帮勇(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120)摘要:《微观经济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多缺陷。
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拓展等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素养,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3)18-0023-02一、学习《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意义《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对于学生理解经济理论和解释经济现象有着重要作用。
《微观经济学》也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即为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如果《微观经济学》基础不扎实,后续学习难度加大。
此外,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好《微观经济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因此,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探索《微观经济学》教学新路径。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大班教学降低教学质量。
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年轻老师外出读书、进修以及专业教师结构问题,该门课程长期采取大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往往超过100人,课堂教学秩序难以高效控制,学生提问的机会较少,教师与每个学生沟通的时间极为有限,师生互动难以开启。
其次,重理论轻实践。
学生热衷于记结论和做作业,但是很难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经济学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思维技巧和心灵的容器,帮助人们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凯恩斯的话表明,我们教出来的学生,不应该是只会死记硬背和做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满堂灌”的现象,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比较落后。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单选 判断 名词解释
支撑 分值
目标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2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0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15 目标3
目标1 目标2 5 目标3
目标1 5
目标2
目标1 5
目标3
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听讲,做好
思政元素: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对待
目标1
三、需求
笔记
4 效用价值论
目标2
理论
课后:复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线下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运用讲
目标3
巩固重点
授法和案例法开展教学,辅以启发式提问以提高学
和难点问
生学习兴趣并拓宽学生学习思路。
题
重点:生产函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最佳生产 课前:预习
金融与贸易学院
二、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 是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入门课程。《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 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及其改善途径。研究内容包括供求与价格、 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 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强调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能够 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进行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理解微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目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 的能力
力
标 学会经济学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进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改革。
而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也成为了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以《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分析了改革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时代需求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也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国际化胸怀和创新创业能力。
而《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基础课程,其思政教学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2.突出核心价值观《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把握时代精神,突出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
3.促进学科融合《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该促进学科融合,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1.教学资源充足《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资源充足。
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进高等教育的思政教育改革。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教学手段先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虚拟实验等,来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3.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来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是当前经济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从宏观经济学无法涉及的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是对宏观经济学的补充和延伸。
微观经济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行为的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掌握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长期以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一直以传统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等方式来传授知识。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因为理论知识通常比较抽象,学生很难与实际生活情况联系起来,很难产生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理解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组进行学 习 , 让 学生可 以相互探讨 , 相互学 习 , 相互借 鉴 , 更 有利 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 1 . 3《 微观经济学》 课程考核形式改革 考试 是学习的最后 阶段 , 是每门学科 必要 的程序 , 通过考试 , 可以让教 师掌握学生 的想法 , 了解学生上课 的基本情况 , 设计 出 比较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 《 微观经济学》 的成绩 由平 时成绩和期末 成绩组成 , 平 时成绩 的分值 确定 , 教 师可根据授课 对 象不 同而 有所不 同 。不同对象 , 平时成 绩 的计 分方式 也可 不 同。可 以采 取阶段性测试 与课堂及 网络教育平 台共同确定学 生 平 时成绩 , 真正实现 大学教学 以学 生为主体 的教学 目的。 2 本次课改 实施 中存在 的不足 与改进措 施 第一 , 课堂效率 有待提 高。经济学 的理论 强于实践 , 学生 自 主学 习困难 比较大 , 往往 很好地完成一个章节 的学 习 , 需பைடு நூலகம் 4 到5 个课 时 , 应 通过 加强学 生课余 时 间的 自主性 学 习来提 高课 堂效 率。 第二 , 学生课 堂积极性有 待提高 。本次教 学过程 中 , 为 了保 证 每位学生 都有发言机会 , 高度参与到课 堂中来 , 所 以设置 了学 生课 堂发 布主题讨 论环节 , 但部分学生对 于这一形式 的参 与度不 高。 因此 , 在今后 的学 习过程 中 , 可以尝试提前 给学生分配相关 任务 , 让 每个学生 真正参与到课 堂 中来 , 以促进学 生的学 习兴趣
堕 塾 查
No. 6 T I ME E D U C A T I O N J u ne
《 微观 经济学》 课程教 学 改革 与实践
邹 坤 范 筱沫
摘要 : 本 文讨论 了三本管理 类院校在 《 微观 经济学》 课 程的教 学改革 中, 对 于教 学方法设计 、 教 学内容组 织以及教 学手段 的选取和 考核方 式的变革; 通过各种教 学方法及 思路 的不断探 索 , 提 出 了适 用于《 微观 经济学》 的教 学方 法和考核 方式 。 关键词 : 《 微观 经济学》教学改革 课 堂实验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
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
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规律探索和实践总结。
就研究内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目前,在我院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这些理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
因此,需要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严重目前,教授《微观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
这种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其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本宣科,那么,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高校经济学教育中,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因此,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当前,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时,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缺乏对于经济学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认识。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具有必要性。
一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经济问题,提高学生的经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为了实现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构建思政教育体系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
例如,在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强化实践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个别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对市场和社会的影响。
它既涉及到个人、家庭和企业的供求关系、生产与消费决策,也涉及到市场竞争中的价格和收益、对外贸易和政府政策等方面。
由于微观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理论基础、方法与应用。
其中,理论基础包括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消费者选择、生产者选择和市场容易受影响者措施;弹性和生产成本等方面。
方法包括数学、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
应用方面则包括市场结构、垄断力量、价格歧视、外贸政策和税收等方面。
目前,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分为两种: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
传统教学通常是利用教科书、讲授和辅助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现代教学则加入了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例如网上讨论课、虚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
传统教学虽然传统稳定,但是学生可能感到单调和无趣;现代教学虽然新颖有趣,但是也有难以掌握技术和依赖科技保证教学品质的问题。
因此,要积极进行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以细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学内容集中于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同时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制作教学技术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
2.营建合适的教育环境。
将课堂分解成诸多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目光的寿命,结合多介质资源性质,增强教育者在历史故事和实例中体现直观性和艺术性,激励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并减少课堂时间的单调。
3. 改善教学条件。
配备专业化的教具器材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使教学更加具有表现性、弹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改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发挥自我价值,发展他们的创新潜力。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蓬勃发展,新的经济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对于经济学相关知识需求也日益旺盛。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如何强化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工作,有效推进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高等教育经济学专业在强化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建立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观经济学相关分析办法,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对微观经济学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合理化措施来推进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希望能以此来推进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进程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措施前言经济学包括了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对经济领域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高等教育中为切实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经济领域人才的相关需求,为充分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相关学校也不断提高了对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难度较大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单个的经济单位,通过对单个消费者、厂商以及单个市场经济行为的最优化分析,以小见大的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办法的提出。
微观经济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对学生进行相关基础概念,经济理论以及分析办法的讲授,如果教师不能坚持完成对授课模式的创新,没有采取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完成对学生的授课,这些庞大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及枯燥的理论知识,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工作整体教学效果[1]。
在微观经济学相关课程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图形以及经济数学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生动形象地将琐碎的知识串联形成逻辑框架,就会让部分数学程度较差的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直接导致了微观经济学整体教学水平不高[2]。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
科教之窗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郭 曦(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摘 要:为了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学者从课程特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
总结借鉴学术界的已有观点,结合教学实践,在今后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沿着互动性和实用性的方向,综合激发学生多角度自主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要求,量身定制不同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设置该课程的考核机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财经人才队伍。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教学改革0 引言微观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财经类专业教育中地位重要。
以某财经类院校为例,2018年,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商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保险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税收学、财务会计教育等专业开设了微观经济学课程,均为必修课。
提升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为财经类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学者从多角度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给该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启发,为培养高素质财经类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1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综述1.1 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1],涉及需求、供给、均衡、弹性、效用、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失灵等经济学理论,为后续各专业课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课程理论性较强,数理知识的运用较为明显,相关理论的数学计算推导、图形推导比较常见,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课程特点明显。
孙静(2018)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包括理论抽象、数理性强、内容丰富等,课程难度较大。
[2]罗倩文(2018)认为,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包括理论知识较多、图形复杂等。
例如,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消费者均衡的实现等知识点存在大量图形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等容易被学生混淆。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公司等)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教学方面,微观经济学也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为学生提供了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和成本、市场结构和效率、竞争与垄断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课外阅读等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强调。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教师应该将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需要分析和推理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和运用经济学的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微观经济学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改革的需要。
教学内容应与现实经济发展相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案例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最新的经济学知识。
教学方法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可能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应更加综合和多元化,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考察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微观经济学教学在继续传承经典理论的也需要进行适应时代变化的改革。
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的更新和改进,也有助于使微观经济学教学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随着经济学理论以及应用的不断发展,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到市场供求、效用最大化、生产成本等基本经济原理,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因此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1.1 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等趋势的出现,为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经营活动,这些都给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
1.2 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市场供求、价格理论、生产成本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
而当今社会对于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这些基本经济原理的理解,更加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3 学生的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需求,学生更加需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针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来进行改革。
可以引入一些当今经济形势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可以加入一些前沿的经济理论与应用,如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加丰富和复杂的经济现象。
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究
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高等经济教育中的学科地位也日益提升。
然而,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和策略。
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目前,许多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这给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教学方式,利用图表、动画等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二、注重实践应用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注重实践应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者市场形势,引导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经济活动,例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等,从而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三、倡导自主学习在教学改革中,倡导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选择权,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具体操作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外寻找相关内容,扩大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师资队伍的素质关系到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保证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通过参加教学研讨会和课程设计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经验。
结论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走向更加丰富、多样、立体的教学模式。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
微观经济学教学综述及教学改革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家庭、企业等)在资源配置和决策中所面对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不仅是经济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广大非经济学专业学生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的桥梁。
本文将就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对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分析。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的现状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理论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来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存在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的情况,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深度思考。
应用实例过多偏重具体问题的解决,而缺乏对微观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教学内容传统、教材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和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需要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针对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途径进行改革。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平台。
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网站、教育 APP 等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平台,使得教师能够将课程内容、案例分析、学术研究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学生、教师之间的及时沟通,促进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授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进行讨论,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方面需要更新教材、引入最新的经济案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交互式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微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微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自身角色,从学习者特征分析、课前任务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后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设计了《微观经济学》课程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微观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1引言《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详尽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方面由于专业学时有限,面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微观经济理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该课程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方面就决定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难、交流少”问题,教师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陷。
为了适应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有必要探索出一种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新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含义、特点早在2011年秋季,翻转课堂模式就在美国明尼舒达州蒂尔沃特一个独立学区五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得以实践。
该种模式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并做随堂测验,然后在课堂环节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不同于教师每天在讲台前讲课,学生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形态被称之为翻转课堂模式。
该种教学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除了有教学视频,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不仅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还有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二是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教师从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教练”,学生从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三是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能够得到个性化教育。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
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开展的经济理论,是对西方兴旺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规律探索和实践总结。
就研究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目前,在我院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根底课,学好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兴旺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开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这些理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
因此,需要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严重目前,教授"微观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
这种 "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无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无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无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历,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其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本宣科,则,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高等教育中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需秉承着理论必须,够用为度,能力为本的原则,重视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效果微观经济学是高校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入手,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现代经济管理理念,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微观经济学课教学程存在的问题1.1课程难度大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来解决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问题。
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概念、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及分析方法,只靠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庞大的课程体系和分析方法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造成厌学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成本分析等章节中出现大量的图形及经济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程度参差不齐的同学们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多个章节中出现了导数的运用,数学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一知半解,会产生厌学情绪。
1.2案例脱轨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模型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单纯的理论讲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到大量丰富的信息,如果案例不能贴近时代特征,教师不重视案例的适用性、适用性,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与时俱进的典型案例,学生接收到生硬的老旧案例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案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
从本质上讲,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理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规律探索和实践总结。
就研究内容而言,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即个人及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探讨与分析了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
目前,在我院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是,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包含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的特有概念,这些理论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
因此,需要运用合理、形象、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严重
目前,教授《微观经济学》时仍然奉行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
这种“教师中心”观把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在教学过程中不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课堂交流,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这样即使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容易把知识看成绝对真理,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使师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其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按本宣科,那么,即使你把有关理论解释得再细致,也会使学生感觉你的课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2、不能充分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微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覆盖面广,而且比较抽象,与学生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刚开始接触该课程会感到比较新鲜,但是随着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他们由于受到自身生活阅历、观察与思考能力的限制,就会感觉到接受起来难度较大。
微观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比较贴近现实,比如供求定理、价格理论等,会让学生感觉好理解一些,而
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了。
就各种经济问题而言,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明显不足,与教师的期望相比较相去甚远。
这样,学生普遍反映微观经济学难学就很自然了。
此外,大多数经济管理类学生是文科出身,他们的数学基础略显薄弱,而微观经济学中有许多理论需要运用复杂的数理统计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这也会使许多学生感觉比较困难。
然而,目前尚有许多经济学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没有正确分析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没有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来简化教学内容,却一味埋怨学生的接受能力太差,从而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严重后果。
3、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充分
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多数教师能通过恰当举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但是学生往往不能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当前的热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经济学本身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论性的基本原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原理的形成思路,也就是一种思想方法、思维过程。
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自己分析经济问题,不注意训练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同时学生也习惯通过死记硬背来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一些结论性的原理,而对于原理的形成思路却不甚了解。
所以,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会“纸上谈兵”。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过程中,要对课程内容的编排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引入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需要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微观经济学中供求定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先提出现实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简单的问题,如“某牌洗发水降价了,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一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市场上一种水果大幅度涨价,对另一种水果的销售有何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分析,这时学生们一般都能经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对于其中的原因却无从知道。
这时教师就可以展开理论部分的介绍了,可以先提出需求及需求曲线的概念,然后介绍影响需求的相关因素,再归纳出需求定理,最后探讨需求定理的例外现象。
而对于供给理论部分的内容,就可以先让学生参照需求理论的知识框架自己学习,然后教师总结知识点,最后设置几点问题让学生讨论。
利用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把学生的头脑当作装
载、储存知识的口袋。
2、加强案例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理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增强教学的现实性,在教学方式上可以考虑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选取的案例既可以是经典的经济学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的具体事例。
案例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讨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中找到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并通过分析与决策,发现问题,找到对策。
有些原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就会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例如,市场失灵的问题,可以举高速公路、公交运输的实例分析准公共物品的解决对策;举造纸厂污染问题的解决,说明负外部性的治理。
介绍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举上大学的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比较;教师要多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案例以及身边经常遇到的小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激发和升华。
3、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
实践证明,《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一种非常理想而且实用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在预先制作的各种形式的电子课件中把经济学中大量复杂的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各种图表及其变化规律清楚地表现在屏幕上,这样既可以节约课堂教学的板书时间,又可以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各类图表曲线的变化情况,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复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该课程电子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结构逻辑清晰,思路完整顺畅,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中心内容。
同时课件的画面色彩要搭配合理,既要增强视觉刺激,又要避免长时间的刺激给学生造成视觉神经的疲劳。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配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使用,因为采用多媒体授课时,课件是事先制作好的,其播放顺序和进度也是既定的,这样容易形成教学内容的固定化,教师很难有时间即兴发挥,有时甚至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气氛临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造成授课形式呆板,灵活性不够,讲课的效果也很受影响。
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教师也要注意声调的变化,手势的运用,必要时也要进行一定量的板书,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4、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开展经济学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将干巴巴的“黑板经济学”理论转化成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事实”,在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的同时可以极大地激
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保证了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向学生介绍了基尼系数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我国一段时期城乡基尼系数的相关数据资料,由学生整理成实验报告,来分析基尼系数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实验结束后教师展示、公开相关的实验数据与结果,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课堂实验中数据的特点,解释这些经济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这种课堂实验教学方法能将经济学原理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要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需要老师与学生双方的有效配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具体教学及考核方案:
1、总体教学模式
《微观经济学》采用“重点讲解+课后准备+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划分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的逻辑体系,将本门课程分成如下几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3、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4、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比例分配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50%;
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后准备情况(以作业的形式考核)以及课堂讨论情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出勤情况和课后准备情况占平时成绩60%(每项分别占平时成绩30%),课堂讨论情况占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根据学生的期末卷二成绩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