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连接体运动问题

高中物理—连接体运动问题

连接体运动问题的讨论“连接体运动”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一种重要题型。

在“连接体运动”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讲述两种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教师可以采用下列这样一个既简单又典型的“连接体运动”例题,给学生讲解两种解题方法。

如图1-15所示:把质量为M 的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高台上,用一条可以忽略质量而且不变形的细绳绕过定滑轮把它与质量为m 的物体连接起来,求:物体M 和物体m 的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⒈ “整体法”解题采用此法解题时,把物体M 和m 看作一个整.体.,它们的总质量为(M+m )。

把通过细绳连接着的M 与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看作是内力..,既然水平高台是光滑无阻力的,那么这个整体所受的外力..就只有mg 了。

又因细绳不发生形变,所以M 与m 应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 。

现将牛顿第二定律用于本题,则可写出下列关系式:mg=(M+m)a所以物体M 和物体m 所共有的加速度为:g mM ma +=⒉ “隔离法”解题 采用此法解题时,要把物体M 和m 作为两个物体隔离开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因此通过细绳连接着的M 与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T 必须标出,而且对M 和m 单独..来看都是外力..(如图1-16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M 可列出下式: T=M a 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m 可列出下式:mg-T=m a ②将①式代入②式:mg-Ma=ma mg=(M+m)a所以物体M 和物体m 所共有的加速度为:g mM m a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建议:请教师给学生讲完上述的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独立推导如图1-17所示的另一个例题:用细绳连接绕过定滑轮的物体M 和m ,已知M>m ,可忽略阻力,求物体M 和m 的共同加速度a 。

如果学生能不在老师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导出:g mM m M a +-=,就表明学生已经初步地掌握了“连接体运动的解题方法了。

高三物理难点 破解连接体中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关联

高三物理难点 破解连接体中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关联

难点6破解连接体中速度、位移及加速度关联在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我们经常会碰到涉及相互关联的物体的速度求解。

这样的几个物体或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或借助其他媒介(如轻绳、细杆)等发生相互作用。

在运动过程中常常具有不同的速度表现,但它们的速度却是有联系的,我们称之为“关联”速度。

解决“关联”速度问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分解,二是沿着相互作用的方向(如沿绳、沿杆)的分速度大小相等。

下面通过三种关联媒介来破解连接体中的关联物理量的问题。

连接媒介之一:绳杆连接物体的关联 对于绳子或杆连接的两个物体,轻杆与轻绳均不可伸长,绳连或杆连物体的速度在绳或杆的方向上的投影相等。

求绳连或杆连物体的速度关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绳连或杆连物体的速度,然后将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沿绳或杆的方向和垂直于绳或杆的方向进行分解,令两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相等即可求出。

【调研1】【2011年高考上海卷第11题】如图,人沿平直的河岸以速度v 行走,且通过不可伸长的绳拖船,船沿绳的方向行进,此过程中绳始终与水面平行。

当绳与河岸的夹角为α,船的速率为A 、v sin αB 、v sin αC 、v cos αD 、v cos α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本题难点在于船的发动机是否在运行、河水是否有速度。

依题意船沿着绳子的方向前进,即船的速度就是沿着绳子的,根据绳子连接体的两端物体的速度在绳子上的投影速度相同,即人的速度v 在绳子方向的分量等于船速,故v 船=v cos α,C 对。

【答案】C 【规律总结】绳端速度的分解是绳端物体(绳端连接体如本题小船)实际速度(对地)的分解,实际速度产生两个效果:一是绳的缩短或伸长;二是绳绕滑轮的转动,且转动线速度垂直于绳。

绕过滑轮的轻绳力的特点是两端拉力相等,速度特点是沿绳的伸长或缩短方向速度相等。

因此绳子关联的物体的分解方法有两种,①将实际速度分解为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绳子方向;②绳子两端的速度在绳子上的投影速度相同,比如本题中绳子左端的速度就是拉力的速度与绳子与船连接端的小船在绳子方向上的投影速度大小相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 连接体问题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3 连接体问题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考点三连接体问题基础点知识点1 连接体1.定义: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

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如以下图所示: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

(1)整体法是指系统内(即连接体内)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具有相同加速度),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整体法可以求系统的加速度或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

(2)隔离法是指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力,从研究方便出发,把某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再列方程求解的方法。

隔离法适合求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或各个物体的加速度。

3.整体法、隔离法的选取原那么(1)整体法的选取原那么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那么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假设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知识点2 临界与极值1.临界问题物体由某种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所要经历的一种特殊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

这种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点就是临界点,此时的条件就是临界条件。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的问题中,当物体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等词语时,常常会涉及临界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二、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系统运动状态相同整体法问题不涉及物体间的内力 使用原则三、连接体题型:1【例1】A、B 平力N F A 6=推A ,用水平力N F B 3=【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面A 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作用下,A 与B 体B 的质量为m ,则它们的加速度a A. ()(,sin μθ++==g m M F g a B. θθcos )(,cos g m M F g a +==C. ()(,tan μθ++==g m M F g a D. gm M F g a )(,cot +==μθ【练2】如图所示,质量为2m 的物体2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1m 的物体,与物体A. 车厢的加速度为θsin gB. 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θcos 1gm 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g m m )(12-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θtan 2g m m g ,m B =0.4kg ,盘C 的质量O 处的细线瞬间,木F BC 多大?(g 取10m/s 2)连接体作业1、如图所示,小车质量均为M ,光滑小球P 的质量为m ,绳的质量不计,水平地面光滑。

要使小球P 随车一起匀加速运动(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施于小车的水平拉力F 各是多少?(θ已知)球刚好离开斜面 球刚好离开槽底F= F= F= F=2、如图所示,A 、B 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均一起加速运动,甲、乙中水平面光滑,两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丙中水平面光滑,丁中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A 、B 间的摩擦力和弹力。

f= f= F AB = F AB =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叠放着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力推物体a ,使三个物体保持静止,一起作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 ) A .a 最大 B .c 最大 C .同样大 D .b 最小4、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的前端相对于车保持静止,A.在竖直方向上,B.在水平方向上,C.若车的加速度变小,D.若车的加速度变大,5、物体A 、B 叠放在斜面体C 上,物体的作用下一起随斜面向左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 、B摩擦力为2f F ,(02≠f F ),则(A. 01=f F B. 2f F C.1f F 水平向左 D. 2f F 6、如图3所示,质量为M A. 地面对物体M B. 地面对物体M C. 物块m D. 地面对物体M 7、如图所示,质量M =8kg 到1.5m/s μ=0.28、如图6所示,质量为A m 的物体A 沿直角斜面C 9、如图10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C B B 、2a F a b c。

巧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巧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巧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作者:李彦波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10期当我们所研究的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而系统内的物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比较简单时,可以整体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而不必追究系统内各物体的相互作用和每个运动阶段的细节,把系统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中间量的烦琐计算,从而巧妙简捷地解决问题.只关心过程的始、末状态(不关心过程的细节)时,可以把具有不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组合成一个过程进行研究,这种把多个物体或多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思维方法叫做整体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整体法往往被用于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所以,中学阶段涉及连接体问题时,要求连接体内的各个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大小相等,才可以用整体法处理,而对于加速度不同的物体,只能老老实实地用隔离法去解决.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仅可以看成整体,并用整体法处理,而且用整体法处理的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高三复习过程中探讨对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使用整体法处理的典型例题,以拓展解题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知识规律对于一个物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iFi=ma.对于一个具有共同运动加速度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iFi=∑imia.对于一个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之和,即∑iFi=∑imiai.采用正交分解法,其两个分量的方程形式为∑iFix=∑imiaix和∑iFiy=∑imiaiy.二、典型例题三、典型训练总之,在加速度不等的系统中应用整体法解题优势明显.其实,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求解,整体法较隔离法更能全面把握问题的关键,凸显运动和力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提高解题速度,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在解题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此方法在带来简捷思路的同时,也可能增大出错风险.应用整体法解题的关键是,对整体的受力分析与系统各部分的正确全面的运动分析,尤其要注重加速度的分析,一定要理解其解题思想,方能得心应手.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初探银川市第二中学勉利高中化学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内容没有具体要求.元素化合物的核心转化为元素,以元素化合物的应用问题为重点.元素周期律的位置变化导致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变化.在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如何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和体会.一、有机化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是化学科学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和科学思想和方法、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有机化学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机化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学生掌握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艰巨任务.有机化学选取了有机化学最基础的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有机化学知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两部分,结构部分包括有机物的分类体系及相关概念,几种典型有机物的结构,同系物、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和烃基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包括官能团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由小分子到高分子有机物、由单官能团到多官能团衍生物,编排次序都是从个别推广到一般,教科书体系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有机物种类越来越多,有机化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特殊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和教学互动策略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建构科学知识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从变式教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中学有机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把握有机化学中创新成分的不同类型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实践活动.有机化学知识包括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合成,有机物共性及其变化规律,有机物整体的知识和有机物程序性的知识.通过对个别有机物知识的学习,总结归纳得到规律,从个别有机物概括出普遍属性.从有机化学的理论学习中,渗透辩证法思想和哲学思想,如质量互交思想、定性和定量思想、普遍联系、科学的发展观等.有机化学上的创新分为三类:新的有机物知识创新,理论方面的创新,研究有机物的工具和技术的创新.设计变式教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学习有机物组成结构的确定,以CH4为例,让学生了解有机物的研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以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为例,巩固理解官能团思想;以苯酚、葡萄糖等为例,让学生运用官能团预测有机物的性质,掌握有机物的学习技巧,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还不够完善.自学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地获取、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能力.需要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阅读是自学的开始,反复阅读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整理和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加深理解,最后构建知识框架.自学能力也是一种信息加工能力,自学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有机化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有机化学概论”时,渗透怎样学习有机化学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步骤完成,第一步,教师拟订学习参考提纲,第二步,学生预习内容,教师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第三步,学生自学,第四步,组织讨论,提出探究性问题,小结本课内容.逐渐完成“由老师指导学”向“学生独立学”的过渡.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使自主学习更深入.自主学习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把信息技术融入自主学习,可以增强探求问题的意识,学生自己检索知识,制作课件,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单糖”时,探究了果糖为什么能够发生银镜,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单糖除了链状结构,还存在环状结构.同时还了解到葡萄糖被高碘酸氧化的知识以及葡萄糖与果糖的鉴别方法等,这些知识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而获得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和谐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互相协作,广泛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运用实验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化学学科的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是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亲自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发散式思维得以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理论上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是提供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科学世界观.化学实验由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向学生实验转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电化教具的引入,为实验在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物质保障.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如收集和处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心理意识.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以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为基础,建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很适合有机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物知识教学中,重视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开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机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也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完成.例如,在讲“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思考乙酸和乙醇中浓硫酸的加入顺序,观察蒸汽通过导管导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位置等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总之,有机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加强知识在生产生活的运用,通过用途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探究活动融入教学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最新整理)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最新整理)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新疆和静高级中学 李彦波【摘要】整体法与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其中,利用整体法思路清晰,步骤简洁,本文重点分析其在加速度不等系统中应用的思路和注意要点,以期引导学生能在较复杂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整体法。

【关键词】整体法 加速度不等系统整体法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样就可以把物理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体法往往被用于连接体问题的处理。

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

所以, 中学阶段涉及连接体问题时,要求连接体内的各个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大小相等,才可以用整体法处理;,而对于加速度不同的物体只能老老实实用隔离法来做。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仅可以看成整体并用整体法来处理,而且用整体法来处理的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通过高三复习过程中,探讨对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的典型例题的整体法处理,期望读者能够站在整体法的高度来分析此类问题,以拓展解题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① ma Fi i =∑对于一个具有共同运动加速度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② a m F iii i ∑∑=对于一个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之和,即③,采用正交分解法,其 ii i ii a m F ∑∑=两个分量的方程形式为和ix i i i ix a m F ∑∑=iyi i i iy a m F ∑∑=动力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下面通过较复杂情景中的应用与隔离法作一比较。

高中物理:连接体问题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高中物理:连接体问题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高中物理:连接体问题中的整体法与隔离法在研究静力学问题或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时,常会涉及相互关联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即“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问题一般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所构成的有某种关联的系统。

研究此系统的受力或运动时,求解问题的关键是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转换。

一般若讨论的问题不涉及系统内部的作用力时,可以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列方程求解–“整体法”;若涉及系统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则应以系统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列方程求解–“隔离法”。

这样,便将物体间的内力转化为外力,从而体现其作用效果,使问题得以求解,在求解连接问题时,隔离法与整体法相互依存,交替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分别列方程求解。

一、在静力学中的应用在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问题时,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

整体法与隔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灵活、交替的使用这两种方法,就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迅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

例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的斜面上分别放置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木块,,如图1所示,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物体都是静止的,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在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右;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水平向左;C.有摩擦力作用,但方向不确定;D.以上结论都不对。

图1解析:这个问题的一种求解方法是:分别隔离m1、m2和三角形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及平衡条件讨论确定三角形木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采用整体法求解更为简捷:由于m1、m2和三角形木块相对静止,故可以看成一个不规则的整体,以这一整体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竖直平面上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很快选出答案为D。

例2、如图2所示,重为G的链条(均匀的),两端用等长的轻绳连接,挂在等高的地方,绳与水平方向成角,试求:(1)绳子的张力;(2)链条最低点的张力。

图2解析:(1)对整体(链条)分析,如图3所示,由平衡条件得①所以图3(2)如图4所示,隔离其中半段(左边的)链条,由平衡条件得②图4由①②得例3、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有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5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和细绳上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图5A.不变,变大;B.不变,变小;C.变大,变大;D.变大,变小。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棒 环
直击要点: 1.受力分析是灵魂 2.运动分析是行动 3.图像应用是捷径 4.能量转化是手段
何时有,何时无,大小方向,变不变 匀变,变加速度,方向 v-t图,x-t图,a-t图,斜率面积截距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量
(1)棒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弹起上升过程中,环的加速度。
(2)从断开轻绳到棒与地面第二次碰撞的瞬间,棒运动的路程S。 (3)从断开轻绳到棒和环都静止,摩擦力对环及棒做的总功W。






例题2:如图所示,一轻绳吊着粗细均匀的棒,棒下端离地面高H,上
端套着一个细环。棒和环的质量均为m,相互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 摩擦力kmg(k>1)。断开轻绳,棒和环自由下落。假设棒足够长,与地面 发生碰撞时,触地时间极短,无动能损失。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保 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求: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
——直击高考训练一
考试说明
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 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
体的情况
例题1:光滑地面上静置一质量为M的木板,板长足够。一 质量为m的小物块初速度为v0,滑上木板,小物块与木板之 间动摩擦因数为μ。试分析: (1)物块和木板从开始到刚达稳定状态时两物体的位移各 是多少? (2) 此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v0
Xm XM
动量守恒:mv0=(M+m)v
xm
v2 v02 2a
v02M (M

高中物理连接体问题

高中物理连接体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连接体: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通过绳、杆、弹簧相连,或多个物体直接叠放在一起的系统 二、处理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系统运动状态相同整体法问题不涉及物体间的内力 使用原则隔离法三、连接体题型:1【例1】A 、B 平力N F A 6=推A ,用水平力N F B 3=拉B ,A 、B【练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面A 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作用下,A 与B 物体B 的质量为m ,则它们的加速度a A. ()(,sin μθ++==g m M F g a B. θθcos )(,cos g m M F g a +==C. ()(,tan μθ++==g m M F g a D. g m M F g a )(,cot +==μθ【练2】如图所示,质量为2m 的物体2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1m 的物体,与物体1A. 车厢的加速度为θsin gB. 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θcos 1gmC. 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g m m )(12-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θtan 2g m2、连接体整体内部各部分有不同的加速度:【例2有一个环,箱和杆的总质量为M ,环的质量为m 加速度大小为a 时(a <g A. Mg + mg B. Mg —【练3】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 杆下降的加速度为( )A. gB. g M mC. g M m M +【练4个重4 N 的读数是(A.4 NB.23 NC.0 N【练5】如图所示,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0.2kg ,m B =0.4kg ,盘C 的质量m C =0.6kg ,现悬挂于天花板O 处,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火柴烧断O 处的细线瞬间,木块A 的加速度a A 多大?木块B 对盘C 的压力F BC 多大?(g 取10m/s 2)连接体作业1、如图所示,小车质量均为M ,光滑小球P 的质量为m ,绳的质量不计,水平地面光滑。

要使小球P 随车一起匀加速运动(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则施于小车的水平拉力F 各是多少?(θ已知)A BO球刚好离开斜面 球刚好离开槽底F= F= F= F=2、如图所示,A 、B 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均一起加速运动,甲、乙中水平面光滑,两物体间动摩擦因数为μ,丙中水平面光滑,丁中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A 、B 间的摩擦力和弹力。

专题17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解析版)

专题17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17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导练目标导练内容目标1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目标2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目标3动力学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一、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1.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①当只涉及系统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而不涉及系统内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整体法。

②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及解题步骤①当涉及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②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

第二步:将某个研究对象或某段运动过程、某个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第三步: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

第四步: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常见模型条件交叉内力公式模型一地面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mmF211+=(F1为m1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2:m2和m1之间绳的拉力T(内力)大小:21212FT m ammm==+(注:分子是m2与作用在m1上的外力F1交叉相乘)模型二地面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mmF212+=(F2为m2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1:m2和m1之间绳的拉力T(内力)大小:12112FT m ammm==+(注:分子是m1与作用在m2上的外力F2交叉相乘)模型三地面光滑,m1和m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mmFF2121+=-(F2为m2所受到的外力,F1为m1所受到的外力)隔离m1:m2和m1之间绳的拉力T(内力)大小:11F T m a-=21122111F m F m T F m a m m +=-=+(注:分子是m 2与作用在m 1上的外力F 1交叉相乘“加上”m 1与作用在m 2上的外力F 2交叉相乘)模型四地面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整体:()a m m F F 2121+=+隔离m 1:内力T :11F T m a-=22111112-F m F m T F m a m m =-=+(注:分子是m 2与作用在m 1上的外力F 1交叉相乘“减去”m 1与作用在m 2上的外力F 2交叉相乘)模型五地面不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 类似于模型三:对m 1把(F 1-f 1)的合力记作F 1’;对m 2把(F 2+f 2)的合力记作F 2’,则有:整体:()a m m F F 2121+=-’’隔离m 1:12211112F m T m F F m a m m +=-=+’’’(注:F 1’和F 2’分别为两个物体除内力以外的各自所受所有外力的合力,等同于模型三中的F 1和F 2,公式形式相同)模型六地面不光滑,m 1和m 2具有共同加速度 类似于模型三:水平外力分别是m 1受到的F 1和m 2受到的摩擦力f 2,此种情况的水平内力为物体间的摩擦力F f 。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5---连接体(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5---连接体(解析版)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分类专题讲解模型5 连接体1.连接体定义与分类(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以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运动,这样的物体系统就是连接体。

(2)连接体问题的类型: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解决连接体问题方法(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出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一般采用“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的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 中的“F ”指的就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因此,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必须注意区分内力和外力,特别是用整体法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切忌把系统内力列入牛顿第二定律方程中。

当然,若用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对所隔离的物体,它所受到的力都属外力,就不存在内力问题了。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1.((2020年江苏卷江苏卷))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

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 FB. 1920FC. 19FD. 20F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3838F f ma -=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122F f ma -= 联立解得119F F =。

2020年高考物理: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

2020年高考物理:动力学中的三类典型问题考点一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1)整体法:把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只考虑系统受到的外力.(2)隔离法:把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的方法.此时系统的内力就有可能成为该研究对象的外力,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3.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1)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2)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换,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3)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典例1](多选)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C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粘在哪个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都将减小B.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C.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增大,A、B间摩擦力增大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解析]因无相对滑动,所以,无论橡皮泥粘到哪个木块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都有F -3μmg-μΔmg=(3m+Δm)a,系统加速度a减小,选项A正确;若粘在A木块上面,以C 为研究对象,受到F、摩擦力μmg、绳子拉力T这三个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 -T=ma,a减小,F、μmg不变,所以,绳子拉力T增大,选项B错误;若粘在B木块上面,a减小,以A为研究对象,m不变,所受摩擦力减小,选项C错误;若粘在C木块上面,a减小,A、B间的摩擦力减小,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有T-2μmg=2ma,T减小,选项D正确.[答案]AD[方法技巧]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点技巧(1)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首先应把所有的物体视为一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整体的加速度,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将其中的某个物体进行隔离分析和求解.(2)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解连接体问题时,要注意式中的质量m 应与研究对象对应.1.两个物体A 和B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互相接触地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对物体A 施以水平的推力F ,则物体A 对物体B 的作用力等于( )A.m 1m 1+m 2F B.m 2m 1+m 2F C .F D.m 1m 2F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a =F m 1+m 2,对物体B :F ′=m 2a =m 2m 1+m 2F ,故选项B 正确.答案:B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中间为半球形的光滑凹槽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光滑槽内有一质量为m 的小铁球,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 推动凹槽,小铁球与光滑凹槽相对静止时,凹槽球心和小铁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铁球所受合力为零B .小铁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C .F =(M +m )g tan αD .系统的加速度为a =g tan α解析:隔离小铁球受力分析得F 合=mg tan α=ma 且合外力水平向右,故小铁球加速度为g tan α,因为小铁球与凹槽相对静止,故系统的加速度也为g tan α,A 、B 错误,D 正确.整体受力分析得F =(M +m )a =(M +m )g tan α,故选项C 正确.答案:CD3.如图所示,质量m =80 kg 的物体放在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台秤上,小车沿固定斜面无摩擦地向下运动,现观察到台秤的示数为600 N .g 取10 m/s 2,求:(1)斜面的倾角θ为多少?(2)台秤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为多少?解析:(1)设小车及台秤的质量为M .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 +m )g sin θ=(M +m )a 解得a =g sin θ隔离物体,对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 sin θ,即mg -N =mg sin 2θ代入数据解得sin θ=12,故θ=30°. (2)对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cos θ=mg sin θcos θ=200 3 N.答案:(1)30° (2)200 3 N考点二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1.常见的图像形式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像是位移图像(x -t 图像)、速度图像(v -t 图像)和力的图像(F -t 图像)等,这些图像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2.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遇到带有物理图像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像,先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像给出的信息,再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解题.[典例2] 如图,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都静止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折线所示,根据v -t 图像(g 取10 m/s 2),求:(1)m 与M 间动摩擦因数μ1及M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2.(2)m 与M 的质量之比.(3)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都静止的过程中,物块m 、长木板M 各自对地的位移.[解析] (1)由图可知,线段ac 为m 减速时的速度—时间图像,m 的加速度为a 1=Δv 1Δt 1=4-104m /s 2=-1.5 m/s 2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g =ma 1,所以μ1=a 1-g=0.15 由图可知,线段cd 为二者一起减速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像,其加速度为a 3=Δv 3Δt 3=0-48m /s 2=-0.5 m/s 2 对m 和M 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2(m +M )g =(m +M )a 3所以μ2=a 3-g=0.05. (2)由图像可得,线段bc 为M 加速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像,M 的加速度为a 2=Δv 2Δt 2=4-04m /s 2=1 m/s 2 对M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g -μ2(mg +Mg )=Ma 2把μ1、μ2代入上式,可得m ∶M =3∶2.(3)由图线acd 与横轴所围面积可求得m 对地位移:x m =12×4×6 m +(4+12)×42m =44 m 由图线bcd 与横轴所围面积可求得M 对地位移:x M =12×12×4 m =24 m. [答案] (1)0.15 0.05 (2)3∶2 (3)44 m 24 m[方法技巧]动力学中图像问题的处理技巧(1)图像信息①v -t 图像:可以从所提供图像获取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某时间内的位移以及加速度,结合实际运动情况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②F -t 图像:首先应明确该图像表示物体所受的是哪个力,然后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加速度,从而研究它的运动情况.(2)图像问题两关注:正确认识图像的截距、斜率、面积以及正负的含义,要做到物体实际受力与运动情况的紧密结合.4.质量为2 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物体在t =0至t =12 s 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A .18 mB .54 mC .72 mD .198 m解析:物体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f =μmg =0.2×2×10 N=4 N .由题图知0~3 s 内,F =4 N ,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3~6 s 内,F =8 N ,说明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F -f m=2 m /s 2,6 s 末物体的速度v =at =2×3 m/s =6 m /s ,在6~9 s 内物体以6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9~12 s 内又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作v -t 图像如图所示,故0~12 s 内的位移s =12×3×6×2 m +6×6 m =54 m .故B 项正确. 答案:B5.(多选)如图甲所示,用一水平外力F 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F ,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 随外力F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根据图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 )A .物体的质量B .斜面的倾角C .加速度由2 m /s 2增加到6 m/s 2的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D .加速度为6 m/s 2时物体的速度解析:由题图乙可知,当水平外力F =0时,物体的加速度a =-6 m /s 2,此时物体的加速度a =-g sin θ,可求出斜面的倾角θ=37°,选项B 正确;当水平外力F =15 N 时,物体的加速度a =0,此时F cos θ=mg sin θ,可得m =2 kg ,选项A 正确;由于不知道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所以无法求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也无法求出物体加速度由2 m/s 2增加到6 m/s 2过程中的位移,选项C 、D 错误.答案:AB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 后拉力大小减为F 3,该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g 取10 m/s 2),求:。

连接体问题——高考物理热点模型(解析版)

连接体问题——高考物理热点模型(解析版)

连接体问题模型概述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运动状态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2.常见类型①物物叠放连接体:两物体通过弹力、摩擦力作用,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②轻绳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③轻杆连接体: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和加速度.④弹簧连接体: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3.方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关键.①整体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合外力则可求出加速度,已知加速度则可求出合外力.②隔离法: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则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③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4.力的“分配”地面光滑两物块在力F 作用下一起运动,系统的加速度与每个物块的加速度相同,若外力F 作用于m 1上,则m 1和m 2的相互作用力F 弹=m 2m 1+m 2F ,若作用于m 2上,则F 弹=m 1m 1+m 2F 。

此“分配”与有无摩擦无关(若有摩擦,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必须相同),与两物体间有无连接物、何种连接物(轻绳、轻杆、轻弹簧)无关,而且无论物体系统处于平面、斜面还是竖直方向,此“分配”都成立。

5.关联速度连接体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

下面三图中A 、B 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关联速度连接体做加速运动时,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不同,一般分别选取研究对象,对两物体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用隔离法求解加速度及相互作用力。

处理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问题

处理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问题

处理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问题作者:程伟华涂丹丹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2年第10期物理练习中经常出现连接体各部分物体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学生处理这样的问题往往找不到方法.其实可以将连接体中各部分物体加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模型看成是加速度在一条直线上模型的变形,同样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抓住两点,①连接体各部分之间的通过连接物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连接体各部分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例1 质量M为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如图如图1所示.用细绳跨过桌子边缘的定滑轮定滑与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已知两物块都能做加速运动,求绳的张力解析令水平桌面对M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细绳对M的拉力大小为;细绳对m的拉力大小为,且,令M和m的加速度为方法一隔离两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①—f=Ma②N=Mg,f=μN=μMg,—μMg=Ma③由①+③得mg—μMg=Ma+ma,a=[SX(]mg—μMg[]M+m[SX)]④将a=[SX(]mg—μMg[]M+m[SX)]代入①可得绳的张力—ma=[SX(]1+μ[]M+m[SX)方法二将该题的模型变形为图2(),把两个物块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水平桌面对M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质量为m的物块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为0,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T=mg.以M和m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f=(M+m)a,f=μN=μMg,a=[SX(]mg—μMg[]M+m[SX)再隔离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mg—m[SX(]mg—μMg[]M+m[SX)](]1+μ[]M+m[SX)例2 如图3所示,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相互间的摩擦力均不计,则、在匀加速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解析令绳子对和的拉力分别为和,,和m的加速度大小为a,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方法一隔离和,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①—②由①+②得—,a=[SX(—)]g[JY]③将a=[SX(—)]g代入①式得(])由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方法二将该题的模型变形为图4(),把两个物块放在同一条直线上.m 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以M和m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a,—()a,a=[SX(—)再隔离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由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体的问题)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体的问题)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三、连接体的应用
(三)弹簧类连接体——讲
7.如图所示,置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B用轻质
弹簧连接,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物块A、B以相同的
加速度a向右运动,已知物块A的质量是物块B质量的
2倍,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
速度为g,现撤去水平恒力F,则在此瞬间( )
A.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0
A.1:1 C.3:1
B.2:1 D.4:1
(一)接触类连接体——测
3.如图所示,5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光滑的水 平桌面上,当用水平向右推力F推木块1,使它们共同 向右加速运动时,求第2与第3个木块之间弹力及第4 与第5个木块之间的弹力。
三、连接体的应用
(二)轻绳类连接体——讲
4.若AB用一个绳子连在一起,在F的作用下一起匀加
B.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0
C.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
1(a 3g)
2
D.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 a g
三、连接体的应用
(三)弹簧类连接体——练
8.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物块放在光滑的 水平地面上,用轻质弹簧将两物块连接在一起。当 用水平力F作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做匀 加速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若用水平力F′作 用在m1上时,两物块均以加速度a′=2a做匀加速运 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连接体的问题(整体法+隔离法)
一、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择:
(1)整体法的研究对象少、受力少、方程少,所以连 接体问题优先采用整体法。 (2)涉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必须采用隔离法。 (3)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 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就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 速度,再用隔离法分析其中一个物体的受力,即“先 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4)若已知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先隔离该物体求 出加速度,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解外力。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高中物理课件3-5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高中物理课件3-5

第5节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二、连接体加速度不相同型 【原型题 8】如图所示,斜面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左倾角 45°、右倾角 60°,质量相等的两个 小球同时从斜面顶端分别沿左、右两个斜面由静止下滑,小球质量为 m,斜面体的质量为 M, 小球与斜面间无摩擦,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 g,求:
03
第5节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 外力
第5节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笔记
1.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不仅可以对由加速度相同的质点系组成的系统进行研究,也可以对由加速度
不同的质点系组成的系统进行研究. 设系统中各质点质量分别为 m1、m2、m3…mn,对应的加速度分别为 a1、a2、a3…an,质点
水平方向:Fx 合外=m1a1x+m2a2x+m3·(-a3x)… 竖直方向:Fy 合外=m1a1y+m2·(-a2y)+m3·(-a3y)… (2)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一般用来求解质点系受到的外力和某质点的加速度. (3)加速度不同的质点系也可用整体法来列等式解题.
第5节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第5节 整体法巧解连接体加速度、外力
笔记
2.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矢量式的理解: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是矢量式,可根据需要分解到某一方向上进
行研究,解题时需要注意正方向的定义. 设系统中各质点质量分别为 m1、m2、m3…mn,对应的加速度分别为 a1、a2、a3…an,加速
度方向如图所示,定义水平向右与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总结 1.若连接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则仍可以整体分析,系统合力给 系统提供加速度,连接体的加速度可以不同. 2.利用整体法解题,受力非常简单且受力个数少,但是只能求 解外力、加速度,无法求解内力.

(完整word版)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完整word版)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一、问题背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多物体问题虽然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但由于涉及整体法和隔离法、正交分解法等方法的应用,许多学生均感到很困难,这就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解题技巧.二、重点概述1。

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有的研究对象最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2。

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有的研究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单独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3.基本特点:(1)采用整体法时,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受力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

(2)采用隔离法时,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

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三、难点释疑1。

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使用原则:若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以先整体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再隔离求内力"。

2. 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在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使用.因此,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没有绝对的界限,需要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中间未知量的出现为原则。

四、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1=5kg的滑块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F推滑块,滑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2=10kg,且始终静止,取g=10m/s2,求:(1)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解答:(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1,滑块向上匀速运动时,有:F=m 1gsin30°+f 1, 得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f 1=F-m 1gsin30°=30-50×0.5(N)=5N(2)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合力为零,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 2=Fcos30°竖直方向:N+Fsin30°=(m 1+m 2)g 解得:f 2=15N,N=135N评析:当需要求出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内力),必须用隔离法求出物体之间的力,而整体法不能求出他们之间的作用力.当要求外界物体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作用力时,整体法则是事半功倍。

高中物理练习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新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物理练习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新人教版必修一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连接体问题1. 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共同运动的系统。

2. 整体法: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即当做一个质点来考虑)。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情况。

3. 隔离法:把系统中各个部分(或某一部分)隔离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来分析。

注意:此方法对系统中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或不相同情况均适用。

4. 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且一定是从要求的作用力的那个作用面将物体进行隔离;如果连接体各部分加速度不同,一般都是选隔离法。

例1. (改编lcj )如图1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和作用,而且>,则1施于2的作用力大小为:A.B.C.D.分析与解答:因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以相同加速度运动,因此可把两个物体当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力如图2甲,设每个物体质量均为m ,则整体质量为2m 。

对整体,所以a F F m =-122。

把1和2隔离,对2受力分析如图2乙(也可以对1受力分析,列式) 对2: 所以=-+=+mF F m F F F 1221222此题也可以隔离两物体分别列式求解。

例2. (改编lcj )如图3甲,,滑轮质量和摩擦不计,则当和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分析与解答:弹簧秤读数实际上就是弹簧秤对定滑轮的向上拉力,对定滑轮来说有(如图3乙)。

欲求绳拉力,必须隔离两物体受力分析(如图3丙)对对所以Fm m g m mT =+21212Fm m g m m =+41212例3. (改编lcj)如图4甲所示,OA是绳子,BC是弹簧,两个质量均为m的重物静止,若剪断OA,则剪断瞬间和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少?分析和解答:此题有两个状态,即绳OA剪断前和剪断后两个状态,应对这两个状态进行分析,剪断OA前和的受力见图4乙所示,又因为此时和都平衡。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妙用整体法处理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妙用整体法处理

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妙用整体法处理
马文学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 整体法主要适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以不同形式连接在一起的系统,正确使用整体法可以避开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若选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整个系统这个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关系式,可以使一些问题化繁为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体会一下整体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
【总页数】1页(P30)
【作者】马文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牛顿第二定律解加速度不同连接体问题二例 [J], 苏延春
2.巧妙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 [J], 邹昌华;
3.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J], 李军
4.整体法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J], 李军
5.用整体法解决系统中加速度不同的问题 [J], 李幸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
体问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在高中物理中用整体法处理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 李彦波
【摘要】整体法与隔离法是解决连接体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其中,利用整体法思路清晰,步骤简洁,本文重点分析其在加速度不等系统中应用的思路和注意要点,以期引导学生能在较复杂情景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整体法。

【关键词】整体法 加速度不等系统
整体法是物理解题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
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样就可以把物理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体法往往被用于连接体问题的处理。

所谓连接体,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

所以, 中学阶段涉及连接体问题时,要求连接体内的各个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或加速度大小相等,才可以用整体法处理;,而对于加速度不同的物体只能老老实实用隔离法来做。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加速度不同的物体不仅可以看成整体并用整体法来处理,而且用整体法来处理的话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通过高三复习过程中,探讨对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的典型例题的整体法处理,期望读者能够站在整体法的高度来分析此类问题,以拓展解题思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对于一个物体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
乘积,即 ma F
i i =∑① 对于一个具有共同运动加速度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
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的总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a m F i
i
i i ∑∑=② 对于一个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所构成的系统而言,牛顿运动定律指出: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外力之和,即 i
i i i
i a m F ∑∑=③,采用正交分解法,其两个分量的方程形式为ix i i i ix a m F ∑∑=和iy
i i i iy a m F ∑∑= 动力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下面通过较复杂情景中的应用与隔离法作一比较。

例题1 如图所示有一倾角为θ、质量M 的木楔ABC 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
上,有一质量m 的光滑物块在木楔上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在此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大小。

解析:利用隔离法解题:
先取物块m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3,
可得:θsin g a =
再取木楔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4,
水平方向上:θsin /1N f =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1/1N N =
而对物块m ,可得:θcos 1mg N =
由以上各式联立,可得:
θθθcos sin sin /1mg N f == 竖直方向上:θθ2/12cos cos mg Mg N Mg N +=+=
如利用整体法分析,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如图5,其中将物块加速度沿水
平、竖直方向正交分解。

在水平方向上,由加速度的水平分量不难确定地面对木楔

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θθθcos sin cos mg ma f ==
竖直方向上:θθ2sin sin mg ma N mg Mg ==-+
可得:θθ22cos )sin 1(mg Mg mg Mg N +=-+=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在加速度不等的系统中应用整体法解题优势明
显,其实,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求解,该法较隔离法更能全面把握问题
关键,凸显运动和力的关系,有效提高解题速度,更深入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例题2 总质量为M 的气球由于故障在高空以匀速v 下降,为了阻止继
续下降,在0=t 时刻,从热气球中释放了一个质量为m 的沙袋,不计空气阻
力,问:经过多少时间气球停止下降气球停止下降时,沙袋的速度为多大
分析 如图3所示,气球(含沙袋)匀速下降,则浮力等于整体的重
力,即 Mg F =①
释放沙袋后,气球(含沙袋)整体受力不变,整体受的合外力仍等于零。

取向下为正方向,根据iy i
i i iy a m F ∑∑=得 ))((0a m M mg --+=② 得 g m M m a -=③ 气球匀减速到速度为零 at v =④
得 mg v m M t /)(-=⑤
沙袋释放时具有速度v ,释放后做竖直下抛运
动,末速度为 m Mv gt v v t /=+=⑥
例题3 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 的小猫跳起来抓住悬吊在天花板上质量为
M 的竖直木杆,在这瞬间悬绳断了,当小猫继续向上爬时,使得小猫离地的高
度不变,在此过程中,木杆下落的加速度多大?
解析:取猫为研究对象,它相对地面静止,故有mg f =。

再取杆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f Mg =+/
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猫对杆的摩擦力f f =/
由以上各式可得:g M
m M a += 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此类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问题时,通常用隔离法
求解,那么,能否用整体法进行求解呢?
【评析点悟】
其实在加速度不等的系统中,牛顿第二定律同样适用,可以表述为:
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中各部分物体质量与其对应加速度的乘积之
和,即:
合F = +++332211a m a m a m
当系统内各部分加速度相同时,则有:合F =(1m +2m +3m +……)
a m a 总=,此即我们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常用式。

下面就以上例题用整体法分析:猫相对地面静止,其加速度为零,杆下落的加速度待求,设为a;对整体,猫和杆所受合外力只有两者的重力,即
M M
+,即可得结果。

m
(=
)
g
m
M)
g
(+,故有:a
与隔离法相比,整体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洁明快,避开了系统内相互作用力的分析,删繁就简,使牛顿运动定律在多对象问题中应用自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应用动力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典型训练
1.如图6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个三角形木块a,有一滑块b沿木块斜面匀速下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保持静止,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
(B)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
(C)a保持静止,但有相对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
(D)没有数据,无法通过计算判断
简析采用整体法分析,假设a有滑动的趋势,则必受地面给的静摩擦力作用,此静摩擦力为整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合力,由于b受力平衡,故此力将产生a水平向的加速度,这与静摩擦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保持静止,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答案A是正确的。

2. 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斜面被两个固定在地面上的小桩a 和b挡住,然后在斜面上放一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加速下滑,则b受挤压
(B)若物体减速下滑,则b受挤压
(C)若物体匀速下滑,则a受挤压
(D)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a受挤压
简析当物体匀速下滑、匀速上滑或保持静止时,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无加速度,整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外力等于零,此时斜面对a和b均无力作用;若物体加速下滑,则a对斜面有弹力作用,此弹力仅提供物体产生水平向左的加速度;若物体减速下滑,则物体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必须靠b的弹力来提供,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形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粗糙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物体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物块m上、下滑动的整个过程中
(A)地面对物体M的摩擦力方向没有改变
(B )地面对物体M 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
(C )物块m 上、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D )地面对物体M 的支持力总小于g m M )(+
简析 据题意,物体沿斜面先向上减速后向下加速,说明加速度方向没有改变,采用整体法分析可知,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物体向上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cos (sin 1θμθ+=g a ,向下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等于)cos (sin 2θμθ-=g a ,两者不等;由于物体的加速度始终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分量,用整体法y ma N g m M =-+)(,所以
g m M ma g m M N y )()(+<-+=,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A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