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的诗意教学
别董大说课稿4篇
![别董大说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bb9e6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9.png)
别董大说课稿别董大说课稿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别董大说课稿1一、说教材《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高适在困境中送别朋友时所写的,但是他不仅没有气馁,反而勉励朋友自信、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到高适的这种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放在第六单元,我个人认为是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朋友”之意,感受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设计,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补充资料,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丰富古诗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铺垫。
三、说教法要引导学生走进送别的场面,让学生思考董大的忧愁是什么,你怎样开导他?如果你是董大听了朋友的劝慰你的心情怎样?董庭兰是著名的琴师,能听懂董大琴声的人不多,高适是他难得的知音。
知音相别会是怎样的.不舍?伯牙断琴别知音,董大和高适呢?将《伯牙断琴》与这首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诗句的内涵,使诗句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古诗教学鲜活起来。
要抓住重点词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诗中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要从这28个字中感悟出诗境是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读勾画重点词,并且指名读诗,突出重点词,逐步引导,使得学生明白诗人是在黄沙漫天、寒风凛冽、雪花纷飞的环境中和朋友话别的,为下面体会诗人的精神作铺垫。
四、说学法由环境到现实,由雁及人,体会诗人那种精神。
在那样的环境中一只大雁却在奋力高飞,不畏严寒与困难,由此引出几种对话方式,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式来发表见解,逐步感悟出这只雁实际是引喻现实中的人,雁有如此的品格,人也有如此高贵的精神,从而体会出诗人那种不断奋斗拼搏的精神。
五、说板书在“愁”、“莫愁”的对比中,在“景”、“情”中,感受朋友间的这份深情厚谊,在这送别诗里,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发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ab745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a.png)
三年级古诗《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在离别时的豁达胸怀。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董大”“曛”等。
2、难点体会诗人以开阔的胸襟劝勉友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和朋友分别,分别时总是会有许多的不舍和祝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作,那就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董大、曛、莫愁、知己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重点讲解“曛”字,指夕阳西下时的昏黄景色。
(四)理解诗句意思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满天黄云,太阳被遮住了光辉,北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纷扬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在安慰友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你呢?)(五)体会诗人情感1、诗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送别友人,心情是怎样的?(豁达、开朗)2、从哪里可以看出诗人的豁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当我们送别朋友时,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诗人的情感。
2、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七)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相背诵。
3、全班齐背。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送别诗。
2、教师补充几首送别诗,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1c897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别董大》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
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和离别的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强调朗读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的意境。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评估学生对诗句结构和韵律的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对诗句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友谊的价值观的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友情和离别的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创作能力。
5.2 友情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友情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友情故事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文本材料:提供《别董大》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理解和查阅。
提供诗人杜甫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fab4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png)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朋友。
(2)树立远大的志向,勇敢面对困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3)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字词的运用。
(2)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认识。
(2)讨论如何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6. 课堂小结(2)强调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3. 搜集其他描写友谊的诗词,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情感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和人生困境。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e5bf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1.png)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理解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 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诗人杜甫的图片和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准备《别董大》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别董大》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和情感。
(3)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背诵,提供帮助和指导。
3. 文本分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黄云白日曛”、“北风卷地白草折”等。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对比、夸张等。
4. 深层含义解读(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别董大》为例,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3. 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f6d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8.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了解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的诗意及作者背景。
(3)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古诗《别董大》的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练习。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诗《别董大》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2. 文本解析(1)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古诗的意象,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生字词。
(3)推荐相关古诗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和书写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别董大古诗讲解
![别董大古诗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4ee34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8.png)
《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为唐代诗人高适。
以下是这首诗的讲解:
1.题目“别董大”中的“董大”,是人名,是作者的朋友。
在唐
代,董大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琵琶演奏技巧非常高超。
2.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写了送别时
的自然景色。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寒冷、凄美的氛围。
3.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作者对
朋友的慰藉和鼓励。
作者告诉朋友,不要担心前方的路途没有知己相伴,因为普天之下没有人不认识他。
4.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
对其前程的祝福。
总之,《别董大》是一首具有意境和情感的送别诗,展示了唐代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
![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fda521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3.png)
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三首之《别董大》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高适,这是诗人与董大重逢又别时的送别之作,全诗写了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怀。
教学要求: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1.同学们,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离别的诗句?(学生交流)2.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
离别是韵味悠长的诗,离别是不想说再见的歌,离别是难分难舍的情。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4.学习这首古诗,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二、潜心批读,自主探究---古诗意思1.出示探究提示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题目,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情,留足时间。
三、多元对话,合探解疑---古诗意思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些词语,诗句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4.轻声读全诗,在脑海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5.结合想象的画面,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潜心批读,自主探究---体会情感1.出示探究提示二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品味全诗: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下来;你认为这首诗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韵味来。
2.学生自读体会,教师照顾学困生自学。
五、多元对话,合探解疑---体会情感1.谈谈自己从诗句中的体会,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ea31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7.png)
《别董大》教案设计《别董大》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别董大》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别董大》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3、齐读全诗(二)知诗人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别董大》的作者是xx时期著名的xx诗人。
(三)解诗题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
(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
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个人学习:(1)读全诗(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A、读诗句B、解字义讲句意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千里黄云白日曛:(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别董大》教案范文
![《别董大》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e02a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4.png)
《别董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文。
(2)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离别情境。
(2)引导学生谈论与朋友离别时的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
3. 解析诗文:(1)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体会意境:(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讨论,进一步体会诗文意境。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
(2)邀请学生分享与朋友离别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文。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满意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d4a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5.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493b4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5.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928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a.png)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情、离别的情感表达。
(3)学习生字词,扩展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人情感世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音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生字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描绘的景象。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调、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诗文:(1)学生自主翻译诗文,组内讨论。
(2)教师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文情感的理解,分享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正确面对离别。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友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及诗意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及诗意](https://img.taocdn.com/s3/m/5fe0f2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c.png)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及诗意《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别董大》古诗的意思1.《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2.《别董大二首.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又掏不出酒钱。
诗意这两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全诗语言质朴,格调豪迈。
创作背景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送别的对象董大的身份尚无法确定。
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此董令望不可考。
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673f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c.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bc440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0.png)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文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别董大》,提问学生对“别”和“董大”的理解。
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诗歌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技巧。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交流背诵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的自然美和人生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别董大》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别董大》与其他描写自然和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别董大》的内容和意境,进行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创作,以此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
![《别董大》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9a17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8.png)
《别董大》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友谊的可贵。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身边的人际关系。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民族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感。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高适及其作品《别董大》。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students 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创作:(1)引导学生从意境美、语言美等方面赏析诗歌。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赏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别董大》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提高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董大的音乐表演,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别董大》古诗解析
![《别董大》古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85e7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a.png)
《别董大》古诗解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文中通过对董大的描述和告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怀念之情。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意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别董大》进行解析。
首先,从诗的结构上看,《别董大》共分为四个句子,每句均为七言绝句。
整首诗采用了对偶的技巧,即每句中的第二、第四个字平仄相对,第一、第三个字平仄相对,结构严谨,节奏明快。
这种整齐的诗句结构增强了韵律感,使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韵律的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
其次,从意象方面看,《别董大》通过运用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董大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中的“黄云”和“白日”指的是黄昏时的天空,给人以暮色沉沉的感觉,暗示了诗人离别时的伤感心情。
高度形象化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景象,凸显了离别时的无奈和凄凉。
第二句以“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将北风、雁和雪在读者心中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点出了董大的珍贵和不为世人所知的价值,表达了诗人对董大的深深怀念之情。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别董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诗人用黄昏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暗示离别时的伤感和无奈。
第三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宝贵和一见如故的感受。
最后两句则指出,离别并不意味着前路将无知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董大无限的敬重和对他不为人知的价值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劝慰之意。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别董大》以其精妙的结构、形象生动的描写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呈现出一幅别离时的凄凉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痛楚。
这首古诗通过运用细腻的意象和韵律美,使人们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以上为正文内容,字数:543字)。
九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
![九年级语文《别董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22b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9.png)
课题:《别董大》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别董大》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掌握古文的基本意义。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掌握《别董大》的基本意义。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古文原文、教辅资料等。
2.学生准备古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引入《别董大》的教学主题。
3.鼓励学生提问或发表自己对于《别董大》的猜测和期待。
步骤二:阅读古文(20分钟)1.老师将古文原文分段呈现,逐句带领学生朗读。
2.学生自主阅读。
3.教师解释生词、疑难句及古文导读。
4.学生跟读。
步骤三:分析古文(15分钟)1.老师让学生就古文的笔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2.学生发表对于古文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3.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文的内涵。
步骤四:品味古文(20分钟)1.教师选取古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诵读。
2.学生模仿教师的诵读,表达自己对古文的感受。
3.教师为学生讲解古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
4.学生就古文的启示和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和分享。
步骤五:拓展活动(15分钟)1.教师以《别董大》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关于别离的诗歌。
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分享。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肯定。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将古文笔记整理完善。
3.预习下一课《古文观止》中的一篇古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别董大》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对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展示了个性与创造力。
但也有个别学生未能完全掌握古文的基本意义和蕴含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的诗意教学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知己朋友,别离依依,情深意更浓。
所以古往今来,送别诗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一首送别诗《别董大》。
2.板书课题。
齐读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别”是送别。
诗人要与谁告别呢?了解董大。
3.了解背景,介绍高适。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出示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难读的字词以及节奏和停顿。
听后自己再练习读两遍。
1. 抽生读。
师正音。
再齐读。
2. 划分节奏读。
3. 三、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理解“曛”“莫愁”“知己”“君”的意思。
(方法:可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实际及联系上下句等方法来理解词语意思。
)
2、看看诗的前两行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结合词意想象前两行描绘的画面。
后两行是高适对董大说的话,结合词意想想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前两句写有这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怎样描绘?黄云千里(生质疑)黄云为什么是黄的?真的有千里吗?曛是什么意思?你是知道的?北风一吹,雁去了哪里?雪纷纷说明什么?
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描绘这些景物吗?
黄云()白日()北风()雁()雪()闭上眼睛,让我们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离别的黄昏,你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透过它们,你能感受到什么?(黄云多、北风猛、雪大)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出来。
黄云满天,日暮黄昏,北风狂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如果你在这样的地方,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读:我们仿佛听到北风的呼啸声,那风刮在脸上,寒在心里,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纷飞,雁南飞的凄凉
读——送别的黄昏就是这样的凄凉忧愁
读——我们仿佛看到了黄云满天,日色昏昏的忧愁
读——诗人就是这样的天气里送别朋友董大,他虽然忧愁,但却安慰董大说—莫的意思是什么?君指的是谁?结合诗句意思,说说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补充高适的资料: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就连宰相非常赏识他。
曾有人在诗中这样描述: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川:河流。
意思是,他的琴声太美了,大河都停止了流动,鸟儿都停止了鸣叫。
)
结合资料,说说高适对董大说了什么?董大虽然琴艺出众,但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心中就如当时的天气凄凉,所以高适安慰他说——是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高适鼓励他说——
其实,高适也是怀才不遇将近有三十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所以这句话不仅是对董大说,也是对自己说——
通过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高适?一个在困境面前怎么做的高适?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首诗广为流传的原因,也许人们记不住高适是谁,但却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
如果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有怀才不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鼓励他们——再读古诗。
抽2-3人背诵。
四、拓展:送别的诗还有很多,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老师也带来两首,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课堂检测: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通过描写()、()、()、()、()等景物,表现出离别时()的情景。
其中大雁南飞隐喻()即将远行。
后两句抒(),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搜集一些送别诗,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唐高适
黄云白日(景)凄凉
北风雁雪劝慰(情)开朗达观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