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_17_Biji_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第十七讲 字体大小:打印讲义第十七讲内部信息传递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在这个 过程中,传递主体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传递形式是内部报告,传递内容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
《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多次强调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为此,财 政部专门制定了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
本指引的重要内容包括:(一)制定本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应当关注的风险(三)关键环节及风险管控措施一、指引制定的必要性与依据1.制定本指引的必要性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企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多次强调内部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 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收集、处 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本指引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范》制定的,它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提高企业利用信 息的能力。
本指引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
2.制定本指引的依据制定本指引的依据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因为本指引的目的是为了促 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所以以《会计法》、《公司 法》、《证券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应当关注的风险指引梳理出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中的相关重要风险:如果企业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 不完整,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的有序运行;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则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 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如果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则会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实现高效运营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础, 它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为企业的 决策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当在第一时间传递给相 关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准确性
信息应当真实、可靠,避免误导 决策和操作。
保密性
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应当严格 保密,避免泄露。
信息传递中的风险识别
信息传递不准确
由于人为或系统原因,信息在 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误解、遗 漏或错误,导致决策失误和经
营风险。
信息传递不及时
信息传递延误可能导致企业无 法及时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 政策调整等重要信息,影响企
业决策和经营。
信息传递不完整
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可能存在局 部或整体不完整的情况,导致 部门间信息不对称,影响协同
整理和分析。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01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02
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障信息系 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如防火墙、密码 加密、权限管理等。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信息 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03
防止信息泄露
制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限制信息接 触范围,防止信息泄露和被利用。
信息传递的监控机制
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传递
建立投资者关系平台
企业应建立投资者关系平台,及时发布财务信息、重大事项公告等信息,确保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制定媒体关系政策
企业应制定媒体关系政策,规范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建立危机公关机制
企业应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在遇到危机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维护企业形象。
信息传递的方式与途径
会议传达
内控第六章信息与沟通总结
第六章信息与沟通第一节内部信息传递内部信息传递定义×信息内涵×内部信息传递的基本流程传递的信息对企业最重要的、最普遍的信息传递形式就是:内部报告,亦称内部管理报告。
内部管理报告是指企业在管理控制系统中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以定期或者非定期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各种因素和文字资料的总称。
内部信息传递包括两个阶段:信息形成的阶段信息使用阶段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五原则及时有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预测性原则指企业传递和使用的经营决策信息需要具备预测性的功能。
信息预测性的功能在于提高决策水平所需要的那种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从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
两重含义,意识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未来信息,二是预测信息与未来信息必须有着不密切的关联,必须具有符合未来变化趋势的可预测性的特征,即具有相关性。
还要注意排除过多低相关的冗余信息。
真实准确性原则安全保密性原则成本效益性原则提供信息带来的可计量收入:增加营业收入,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物料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周转率提供信息带来的不可计量收益:企业流程与系统作业整合性的提高,生产自动化与透明化的提高,需求反应速度的提高,管理决策质量的改善,企业监控力度的加强内部信息传递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建立内部报告和指标体系内部控制的指标选择,既是内部报告传递的起点,也是决定内部报告质量的基础。
内部报告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内部报告信息的价值。
内部报告指标体系中应该包含:关键信息指标和辅助信息指标,还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政策,建立指标的调整和完善机制,式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和权变性。
主要风险点:①未以企业战略和管理模式为指导设计内部报告及指标体系②内部报告体系或指标体系不完整或过于复杂③指标体系缺乏调整机制④指标信息难以获得或者成本过高搜集整理内外部信息编制及审核内部报告编制内部该报告的总体原则:信息要完整,内容要与决策相关,表述要能够便于决策者理解内部报告传递内部报告的使用和保管内部报告的评估第二节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定义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和运行规程等要素组成。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doc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7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证监会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以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公司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强化内部报告管理,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管理层级。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第五条公司依据发展战略目标、年度经营计划和风险控制要求,针对各管理层级对信息需求的详略程度,建立以绩效考核标准为中心、并与全面预算管理等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满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二)过程导向指标,包括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产量、正品率、一等品率、应急响应速度、安全事故数、员工培训率等;(三)结果导向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回收率、生产成本、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等。
第六条依据公司组织架构和各层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收集和报送内部报告信息的归口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确定定期报送信息的内容和时间要求,促进建立标准化的报告格式和流程。
内部报告依据全面预算的标准进行信息反馈,将预算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向公司管理层报告,以有效控制预算执行情况、明确相关责任、科学考核业绩,并根据新的环境和业务,调整决策部署,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实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和管理的协同效应。
第七条内部报告的起草必须与审核岗位相分离,内部报告在传递前必须经签发部门负责人审核。
负责信息报送的各管理层级负责人对报送信息具有审阅责任,对报送信息的质量、及时性和合规性负责。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测试底稿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测试底稿在企业内部控制的世界里,信息传递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每一个角落都连接在一起。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机器,各个部件齐心协力,但如果信息传递出现问题,那就真的是“打瞌睡的猪”了。
你看,这个信息传递就像是那条跑在马路上的小狗,跑得快不快,全靠主人控制。
如果主人不注意,小狗就可能闯入危险的地方,或者把自己弄得一团糟。
对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内部信息传递的测试底稿,听起来有点儿正式,但其实就是在说怎么确保信息在公司里能顺畅地流动。
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信息传递那么重要?想想看,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如果每个人都在说着不同的方言,那就会出现“听得见也听不懂”的尴尬场面。
就好比是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吃饭,结果你在这儿说“走吧”,而他在那儿理解成“再等一会儿”,这就尴尬了。
所以,建立一个清晰的信息传递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同一个频道里说话,那才能齐心协力,向前冲。
再说到测试底稿,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完事儿的。
它就像是我们学习的时候写的复习笔记,得认真琢磨。
这底稿里得包含很多信息,得把每个环节都捋清楚。
像是什么时候传递的,传递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遗漏,这些都得一一记录。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路上开车,导航仪突然掉链子,那可真是让人崩溃了!所以,这个测试底稿就像是我们的导航,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
然后,我们得考虑一下,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那些“小插曲”。
这就像是人们在开会的时候,突然有人插嘴,或者有人的手机响了,搞得大家心烦意乱。
要是这种情况频繁发生,那我们就得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信息传递机制了。
也许是流程不够清晰,或者是某些人对信息的理解有偏差。
无论如何,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才能把这条信息传递的河流疏通,让每一滴水都能顺畅流淌。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技巧也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济、效率、效益等目标所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组织安排。
好的内部控制流程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财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具体内容。
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它建立在企业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支持之上。
企业领导层要重视内部控制,示范正确的行为榜样,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目标,以及提供足够的资源。
同时,建立健全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念,加强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确保员工的遵守和执行。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并提前做好准备,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运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最直接和具体的环节,它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来确保企业实现制定的目标。
控制活动包括财务控制、运营控制、合规控制等各方面内容,每个部门和岗位都应该建立相应的控制程序和标准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和合法。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保障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和反馈的环节。
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协调,减少信息失真和误解,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五、监督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绩效评估的环节。
企业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通过内部审计、风险管控、合规监督等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完善和健康。
总之,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减少风险损失,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绩效表现。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案例导入】少校的命令减少决策信息失真度,使决策建立在真实和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
先讲一个有名的故事。
据说历史上某部队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少校对值班军官:今晚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见,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穿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
如果下雨,就在礼堂集合,我会为他们放一部关于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根据少校的命令,今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
如果下雨,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上尉对中尉:根据少校的命令,今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
如果操场上有雨,少校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出现一次。
中尉对上士:今晚8点,少校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
如果下雨,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在今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经过5次传递,少校的命令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信息失真率达到90%以上。
企业决策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命令失真,如何避免这种失真?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1)减少决策传递的层次,关键性决策要直接面对企业所有员工,员工对重大决策要原汁原味和全面地了解。
(2)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的成果,建立企业的网络平台,使企业的所有决策和企业的经营信息在企业网络平台上展现出来,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数据库了解企业。
(3)在企业内部要理顺信息传递的机制与渠道。
(4)建立决策执行失真责任追究制度。
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失真情况:一是对决策没有真正理解就盲目执行,使决策出现偏差;二是有意使决策出现失真,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利益。
这两种情况都应当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减少失真率。
内控-内部的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信息传递一、业务目标1.内部报告编制与时、准确、全面,能够满足企业内部信息需求,为企业进展运营分析和决策提供合理依据.2.信息的收集、报送和保管程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3.通过制度规X外部行情信息、内部经营数据信息与企业重大事项的收集和报告程序,为各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明确决策信息、重大事项、经营数据的浏览权限和某某要求,躲避数据信息的不合法使用风险.5.经营数据信息全面受控、传递通畅,保证公司财务报表信息准确与时.6.规X公司内部信息重大事项的内部报告流程和职责,防止企业虚假信息和舞弊行为.二、业务风险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进展.2.信息管理分类不清、不能有效收集外部信息、内部经营数据得不到有效收集汇总,内部信息传递不畅通、不与时,可能导致公司决策失误.3.没有某某措施或信息收集和内部报告程序不严密、公司经营数据传递不规X,可能造成公司内部信息传递中商业被泄露,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4.经营数据信息不准确、发生重大事项不能与时上报或隐瞒重大事项的,可能导致舞弊行为发生或上层领导决策失误,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或信誉损失.5.不建立内部员工信息反应和投诉双向交流制度,不但造成员工积怨、也可能造成公司舞弊不能与时发现,影响正常生产经营.6.信息反应或重大事项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公司对外信息披露不与时或提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公司社会声誉、或受到证监会或政府主管部门处罚.三、业务X围本业务流程主要描述与内部信息传递相关的业务流程.四、业务流程描述1.岗位职责2.内部信息表现的主要形式3.公司内部信息有效应具备的特点4.信息报告的分类5.即时经营信息报告6.经营数据信息报告公司的月度经营数信息,由公司财务经理负责分析汇总,编制本公司的《月度经营快报》,当月的《月度经营快报》应于次月2日前编制完成并报本公司总经理审阅,同时上报片区财务总监,由片区财务总监汇总报送总部财务部.公司《月度经营分析》由各部门在每月7号前完成,公司每月10号前由总经理组织召开月度经营检讨会,通报当月经营情况.年度经营数据信息,由财务负责人整理汇总,编制形成《年度经营报表》与分析报告.各类报表应按总部要求的期限与时间编制完成,于每年12月份的月度经营报表同时报告.年度终了10日内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年度经营检讨会,通报当年度预算指标完成情况.7.企业重大事项报告〔1〕总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作出的会议决议;〔2〕购置、出售、出租资产,或对外投资、资产重组,价值≥200万元;〔3〕重大交易事项,交易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10%以上,或总金额超过500万元;〔4〕发生内部关联交易,总价值≥100万元;〔5〕发生诉讼或仲裁事项涉案金额≥100万元,或连续12个月内发生诉讼或仲裁案件累计达到100万元以上;〔6〕发生重大亏损或遭受意外损失,价值≥200万元;〔7〕发生重大的质量、食品安全或客户投诉事件,涉案金额≥100万元;〔8〕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设备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造成人员伤亡的;〔9〕发生人员某某、舞弊、贪污、短款行为,涉案金额≥20万元的;〔10〕生产经营涉嫌某某,被政府主管部门调查、查封或受到重大行政、刑事处罚;〔11〕变更公司名称、合资公司章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主要办公地址或联系;〔12〕其它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8.内部反应信息报告9.内部信息的使用和风险评估公司各业务部门,接收到上级或下级传达的信息报告,应与时作出信息的发布X围和上报级别,以便其他部门和业务环节能够做到信息共享,使企业内部参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人员了解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方面的信息,明确各自职责.10.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公司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内控目标以与经营活动的特点,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1.内部信息的某某规定12.建立投诉制度投诉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和重要形式.员工处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能够与时发现经营活动与内控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问题、缺陷和舞弊行为,并能就企业完善内控建设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良意见.因此,公司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设置举报信箱和举报 ,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等.13.建立内部报告的评估制度,定期对内部报告的形成和使用进展全面评估,重点关注内部报告的与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五、相关文件制度1.总部《信息系统管理规定》2.总部《财务报告管理制度》3.总部《档案管理规定》4.总部《信息系统管理规定》5.总部《信息系统管理维护方法》6.总部文件收发传阅审批管理规定》六、主要控制点1.信息报告的分类2.即时经营信息报告3.经营数据信息报告4.公司重大事项报告5.内部反应信息报告6.内部信息的使用和风险评估7.内部信息的某某规定七、相关工作记录经营快报、月度经营报表与年度经营报表、片区月度经营报表、片区年度经营报表、重大事项报告、文件接收传阅记录、文件发送确认记录、各类签呈申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报告管理,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快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
内部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并随着环境和业务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设计内部报告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
内部报告应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传递及时,便于企业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掌握相关信息,正确履行职责。
第六条企业应当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
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均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工作,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并可以直接报告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审核制度,确保内部报告信息质量。
第七条企业应当关注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外部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广泛收集、分析、整理外部信息,并通过内部报告传递到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层级,以便采取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4.15•【文号】财会[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三)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报告管理,全面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明确内部信息传递的内容、保密要求及密级分类、传递方式、传递范围以及各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内部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
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绩考核要求,科学规范不同级次内部报告的指标体系,采用经营快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
内部报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并随着环境和业务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设计内部报告指标体系时,应当关注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
内部报告应当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传递及时,便于企业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掌握相关信息,正确履行职责。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 —内部信息传递》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有效管控内部信息传递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优化—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信息资源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制定决策和日常运作中需要各种形式的信息。
内部信息传递是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
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离不开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有目的地传递,对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执行企业全面预算、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这一控制要素。
为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利用,财政部等五部委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下称“《内部信息传递》”),突出强调了内部报告的形成、使用和评估,提出了内部信息传递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内部信息传递的总体要求为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做好各项内部报告工作,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应的信息。
企业内部信息有来自业务第一线人员根据市场或业务工作整理的信息,也有来自管理人员根据相关内部信息对所负责部门形成的指示或情况通报。
尽管有关信息的来源、内容、提供者、传递方式和渠道等各不相同,但收集和传递相关信息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真实准确性。
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将严重误导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决策失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内部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所要表达的现象和状况保持一致,若不能真实反映所计量的经济事项,就不具有可靠性。
(二)及时有效性。
如果信息未能及时提供,或者及时提供的信息不具有相关性,或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未被有效利用,都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延误,经营风险增加,甚至可能使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陷入困境,不利于对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矫正,同时也将大大降低内部报告的决策相关性。
内部信息传递制度
内部信息传递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各部门之间和各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建立信息互通互控、上传下达及资源共享的内部信息传递体系。
第二章信息沟通传递方式和程序第二条公司每月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会议由总经理召集主持,副总经理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
会议主要内容为: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和工作计划安排,总经理总结发言,提出工作要求和指导性意见,部署阶段性工作。
通过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帮助公司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各部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保证公司年度工作任务按计划完成。
总经理办公会由总经办负责组织筹备,会中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撰写会议纪要报总经理批准签发,传达会议精神。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每周召开办公例会,会议由部门负责人召集主持,相关人员出席。
会议主要内容为:传达总经理办公会议精神,听取工作汇报和工作计划安排,提出工作要求,部署阶段性工作。
办公例会由部门自行负责组织筹备,会中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撰写会议纪要上报总经理。
第四条公司不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办公业务协调会议,会议由分管领导或主办部门负责人召集主持,相关部门人员出席。
会议主要内容为:针对公司某一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研究落实或协调解决当前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
通过会议,相关部门互通情况、交流心得,达到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会议由主办部门或业务部门负责筹备,上会议题经由分管领导审定,主办部门会前准备会议材料,会中做好会议记录,会后撰写会议纪要作为执行落实依据。
第五条建立公司财务管理网络,内容主要包括总账、报表、财务分析、现金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和现金流量表等方面,由财务部负责,定期形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上报总经理,反映公司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第六条各部门在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结束时,定期对本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工作总结报告,上报总经理批示。
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的有效性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中信息的有效性沟通201105710040 企业管理肖安娜摘要:企业有效信息沟通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内部控制的保证。
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在信息沟通中由于信息传递者的沟通意识、传递渠道、沟通环境与机制、手段等因素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避免因此造成信息沟通不良。
通过分析研究沟通不良的现象探寻影响企业信息沟通有效性的原因,进而采取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沟通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重点加强企业内外部沟通机制建设,以促进企业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建设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机构的整体效能,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过程。
沟通是管理的精髓,而信息是沟通的载体。
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大师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有效的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也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在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对于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成企业的使命,达到企业组织的目标和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离不开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不良在很多企业中已经屡见不鲜,而低效率的沟通对企业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提出了内部信息传递应关注的风险和相应管理措施。
对于企业,沟通本身是管理的重要活动内容,没有沟通或者沟通无效将导致组织内部信息严重不对称,进而影响正确决策,形成管理漏洞,造成组织损失。
基于内部控制,企业如何建立建设有效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机制倍受关注.一、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企业,所谓有效的沟通是指基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把企业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给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并恰当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决策判断,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一、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的组织体系、制度规范、业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等一系列措施,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内部控制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识别风险、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信息与通信、风险评估以及监督与追踪等步骤。
本文将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详细探讨。
二、识别风险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第一步是识别风险。
企业应通过风险管理平台或专门的风险评估工具,对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风险可以包括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并进行风险等级评估。
三、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度建设、职责分工、审批权限、内部审计、资产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
企业应根据风险程度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并将其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进行实施。
四、信息与通信信息与通信是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内部信息的传递、交流和共享等方面。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性,同时要保护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和篡改。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各级别之间的信息流畅和沟通无障碍。
五、风险评估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管理层的自评和第三方的独立评估等方式进行。
评估的重点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实施执行情况、控制效果以及风险的变化趋势等方面。
六、监督与追踪企业内部控制流程的最后一步是监督与追踪。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和整改。
监督机构应与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和合规部门等密切合作,形成有效的内部监控体系。
18.3内部信息传递的流程及内容(石会颖校对)00
谢谢聆听!
再见
企业内部控制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ENTERPRISE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7号》 -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及内容
马琳英副教授
提纲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7号》—内部信息传递
内部信息传递基本流程
内
部
信
息
内部报告形成阶段内容
传
递
流
内部报告使用阶段内容
程 及
内
容
内部信息传递基本流程
制定严密的内部报告传递流程,充分利用信 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 部报告纳入企业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 部报告网络体系
内部各管理层级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工作
内部报告按照职责分工和权限指引中规定的 报告关系传递信息
为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重要信息应当及 时传递给董事会、监外合 同相关的 内部报告
管理类 内部报告
1
4
内部报
告种类
2
3
编制内部报告环节
完成经营 计划情况 内部报告
研究调查类 报告
内部报告格式
报告名 文件号 执行范围 内容 起草或制定部门 报送和抄送部门 时效要求
内部报告使用阶段内容
内部报告 使用阶段
构建内部报告流转 程序及渠道环节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描述
1
内部信息的内 容
无
2
内部信息收集 、传递的原则
无
3Leabharlann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建立内部报告指标体系1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务考核要求根据各管理层级对信息的要求和详略程度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控制报告指标体系并根据环境和业务不断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A17 内部信息传递 步骤 编号 流程描述 概要 部门/岗位 (1)公司股东大会、董监事会决议以及下发的内部执行管理文件和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包括 无 董事会会议纪要、监事会会议纪要、高层管理人员会议纪要与专题会议纪要等; (2)经营管理信息。包括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决策信息、经营计划及预算信息、销 售信息、生产信息、采购信息、工艺技术类等信息; (3)人力资源信息。包括组织架构信息、员工基本信息、人事异动信息、薪资福利信息、人 事招聘信息、员工绩效评价信息、教育培训等信息; (4)财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税务信息、贷款信息、资产信息、资金使用信息、权益资金 变动信息、对外担保、关联交易等信息; (5)工程项目信息。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阶段、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项目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结算审核等相关信息; (6)研究与开发信息:包括科研原始资料、立项资料及课题项目验收成果等信息; (7)其他内部信息:包括企业文化信息等。 (1)真实准确原则:内部报告的信息应当与所要表达的现象和状况保持一致,信息中对发生 无 事件的描述应当连贯、完整。 (2)及时有效性原则:明确各部门及分子公司信息收集人员、信息收集渠道,以及对所收集 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有用信息分类形成内部报告;各部门及分子公司应在规定时间 内将内部报告送达给管理层,确保管理层及时作出决策。 (3)保密性原则:公司各部门和各分子公司对所传递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在公司未对外公 开披露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界透露相关内容。同时,对于机密性信息,如果通过电子邮件 传递,应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其不可复制、不可打印、受控阅读等;如果通过文本文件传递, 应在每页文件都标明其敏感度和专用性。 (4)成本效益原则:考虑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及其获取的成本高低,确保所获取的信息符合成 本效益原则。 (1)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风险控制和业务考核要求,根据各管理层级对信息的要求和详 无 略程度,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控制报告指标体系, 并根据环境和业务不断变化进行修订 和完善。 (2)公司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汇总、生成内部报告信息,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 络体系。公司内部各级次均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内部报告工作,规定不同级次报告的时点,确 保在同一时点上形成分级和汇总信息。 (3)按责任主体明确应提供的内部报告指标。建立报告传递分布系统,保证每一位内部报告 责任人都知道他们在何时应以何种方式传递何种内容的报告。 (4)内部报告的形式有多种,如书面报告、口头介绍、电视电话会议、音像制品、计算机多 媒体显示等。 文档 无 文档编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准确识别和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风险,涉及突出问题和重大风险的,
控
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D2
制
4.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内部报告进行有效决策,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管理和
指导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反映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协调企业内部相关部门
和各单位的运营进度,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各部门经理
5
17.2 内部报告使用控制
17.2.1 内部报告使用流程
1.内部报告使用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使用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总经理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
相关部门
段
如果不重视内部报告 的流转管理,可能会 影响生产经验、管理 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 理层级之间的有效沟 通和充分利用
编制内部报告
D1
2 内部报告在规定 范围内传递流转
D2
提出建议
5 及时更新企业
信息系统
解决内部报告中
反映的问题
D3
结束
6
2.内部报告使用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使用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信息管理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内部报告信息集成和共享,将内部报告纳入企业
统一信息平台,构建科学的内部报告网络体系
D1 审核意见修改内部报告
2.信息管理部经理对各部门提交的内部报告进一步审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内
阶 部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完整;内部报告控制目标是否科学,以满足其经营决
段 D2
策、业绩考核、公司价值与风险评估的需要;内部报告编写格式是否规范,如报告名、
控 文件号、执行范围、报告内容、起草或制定部门、报送和抄送部门以及时效要求等内
文件资料
内部报告文件 《泄密事件处理报告》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各部门经理
9
10
第 17 章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内部信息传递
1
17.1 内部报告形成控制
17.1.1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
1.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经理
信息管理部
相关部门
段
如果内部报告指标体 系级别混乱,就有可 能影响生产经验、管 理信息在企业内部各 管理层级之间的有效 流通和充分利用
审批
如果企业未指定严格 的《内部报告保密制 度》,会导致重要信息 泄露,影响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
审批
开始
1
制定《内部报告
审核
保管制度》
D1
2 分类保管内部
报告文件资料
审核
3 划分并确定密级
确定传阅范围 编号传递
D2 接收文件
监督检查
4 执行保密要求
如果内部报告发生泄 密事件后没有及时采 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将会导致损失扩大, 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 后果
子内部报告保管库,分性质,按照类别、时间、保管年限、影响程序及保密要求等分 阶
门别类地储存电子内部报告 段
控
3.内部报告信息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密级三级:在公司经营发展中,直接影响公司
制
经营决策的重要内部报告信息为绝密级;公司重要的业务往来内部信息为机密级;公
司一般业务往来的内部信息为秘密级
D2 4.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内部报告保密制度,明确保密内容、保密措施、密级程度和传递
D1 2.企业内部报告指标确定后,应进行细化,层层分解,使企业各责任中心及各相关职能
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以利于控制风险并进行业绩考核
3.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
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
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审批
如果收集到的信息准 确性差,容易误导企 业的经营活动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根 据各内部使用单位的
审批
需求进行编制,内容
不完整,编制不及时,
就有可能影响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
进行
审核 审核
开始
1 建立内部报告
指标体系
2 细化分解内部 报告控制目标
D1 积极参与
制定《内部报告 编制规范》
6 将内部报告纳入
如果内部报告未能用 于风险识别和控制, 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管 理决策失败,从而影 响企业经济效益
审批
如果信息系统未能及 时更新,会导致信息 传递混乱无序,从而 影响企业经营活动
开始
审核
1 将内部报告纳入
企业信息平台
指定专人负责 内部报告管理
3 利用内部报告 进行风险评估
4 确定风险 应对策略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
信息管理部应按类别保管内部报告,对影响较大、金额较高的内部报告一方案等;对不同类别的报告应按影响程度规定其
D1 保管年限,只有超过保管年限的内部报告方可予以销毁,对影响重大的内部报告应当
永久保管,如公司章程及相应的修改、公司股东登记表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电
企业信息平台 7
复核内部报告 传递过程
3 收集整理 内外部信息
D2 4 汇总分析 内外部信息
5 起草内部报告
D3
结束
2
2.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形成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企业应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要求和业绩考核标准,根据各管理层级对
信息的不同需求建立一套级次分明的内部报告指标体系
审批
审核
发现泄密
5 采取补救措施
编写《泄密事件6 处理报告》
存档管理
D3 反馈信息
结束
8
2.内部报告保管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保管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信息管理部应当制定《内部报告保管制度》,报运营总监审核、总经理审批
2.为了便于内部报告的查阅、对比分析,改善内部报告的格式,提高内部报告的有效性,
《内部报告编制规范》
关 规范
规 参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 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文件资料 内部报告文件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
3
17.1.2 内部报告审核流程
1.内部报告审核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审核流程与风险控制
文件资料 内部报告文件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信息管理部、相关部门 总经理、运营总监、信息管理部经理、各部门经理
7
17.2.2 内部报告保管流程
1.内部报告保管流程与风险控制图
内部报告保管流程与风险控制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总经理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
相关部门
段
如果企业未制定《内 部报告保管制度》,会 导致内部报告的保管 存放杂乱无序,甚至 导致重要数据丢失
5.信息管理部应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内部报告有效安全地传递;信息管理部应在实
际工作中尝试精简信息系统的处理程序,使信息在企业内部更快地传递;对于重要紧 D3
急的信息,可以越级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直接报告,便于相关负责人迅速做出
决策
相
应建
《内部报告传递制度》
关 规范
规 参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 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阶
D2
4.企业信息管理部及各职能部门应将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根据各管理
段
层级对内部报告的信息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建立各种分析模型,提取有效 控
数据进行反馈汇总,在此基础上对分析模型进一步改造,进行资料分析 制
5.企业应合理设计内部报告编制程序,提高编制效率;内部报告内容应全面、简洁明了、
2 审核
提交修改后的 内部报告 D2
进一步完善 内部报告
如果运营总监对内部 报告的审核不严格, 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 决策的科学性,损害 企业利益
3 审核
审核
提交最终的 内部报告
形成正式的
D3
内部报告文件
结束
4
2.内部报告审核流程控制表 内部报告审核流程控制
控制事项
详细描述及说明
1.各部门起草内部报告文件后,应首先提交部门经理进行审核,并根据部门经理提出的
范围,防止泄露商业秘密;使用内部报告的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
要求,不论有意或无意外泄重要信息者,都将追求其责任
5.一旦发生泄密事件,信息管理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D3 6.信息管理部应编写《泄密事件处理报告》,报上级领导
相 应建 《内部报告保管制度》 关 规范 《内部报告保密制度》 规 参照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范 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业务风险
不相容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职责分工与审批权限划分
阶
运营总监 信息管理部经理
各部门经理
相关部门
段
如果各部门经理对内 部报告审核不严格, 就不能确保内部报告 信息的质量
1 审核
开始
起草内部报告
D1
根据部门经理的 审核意见修改 内部报告
如果信息管理部经理 对内部报告审核不严 格,会影响企业各管 理层之间的有效沟通
2.内部报告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和权限指引中规定的报告关系传递信息,但为保证信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