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 无天气现象。 质量:几乎占大气圈质量的20%。 气温:从下向上是升温的,到平流层的顶温度升到-3℃-17℃。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成分: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存在数层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特征:气温分布受地面影响小; 垂直对流运动很小; 大气透明度高。
1. 吹扬(蚀)作用 (deflation)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 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 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剥蚀作用就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 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 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命名,叫做科里奥利力,它的数学表达式 为:F=2mvωsinα 如图1所示,F科的方向可用右手螺旋法则 确定。当右手四指由v沿α角(为v与ω两向 量间的夹角,取小于180°的 一个)转向ω的方向弯曲时,挠起的拇指 所指方向就是F科的方向。F科在数值上等 于2mvωsinα,即与运动物体的质量、速 度和α角的正弦成正比。由于科里奥利力 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所以它只改变物
(2)平流层 stratosphere
高度:从平流层顶到80-90km。 气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到中间层的顶温度 降到-80℃。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D),反射无线电波
(3)中间层
mesophere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 下降; 垂直运动(上流)强烈。
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普遍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thermosphere
(4)暖层 高度:从中间层顶到800km。 气温:从下向上迅速升温,到300km高空,温度 达1000℃。氧、氮被分解成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存在多层的电 离层(E、F、G),也称电离层.
(5)散逸层
高度: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的高空2000-3000km。物质多以原子 、离子状态存在。地球引力作用弱,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 部位。亦称外逸层。
第六章 风的地质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它们各自形成一个围绕地 表自行封闭的圈层体系。
风的地质作用是指气流对地表物质的动 力作用过程和产物。主要表现在破坏地表 岩石,使之破裂、粉碎、磨蚀,并把地表 的松散物质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形 成特殊的地貌景观。风的这些作用统称风 成作用。
世界气候分成若干个气候带的。 热带气候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温带气候带 可分为北温带气候带和南温带气候带,但气候特点 相似。 寒带气候带 位于极圈以北(北半球)或以南(南半球)的地域
全球的热量带: 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基本相 一致,大致与纬线相平行。由低纬到高纬热量由 高到低呈带状分布,形成全球的热量带。热量带 划分如下: ⑴赤道带:南北纬10°之间; ⑵热带:纬度10°~ 25°之间; ⑶副热带:纬度25°~ 35°之间; ⑷ 温带:纬度35°~ 55°之间; ⑸副寒带:纬度55°~ 60°之间;无极昼 ⑹寒带:纬度60°~ 75°之间;有极昼 ⑺极地:纬度75°~ 90°之间;极点半年为昼,
二、大 气圈的
结构
自地面向上 依次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暖层、 散逸层
大气圈的下界通常是指地表,但在地面 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及一些孔隙度较大的 岩石中也含有少量空气,其深度一般小 于3km。
大气圈的上界无明确的界限,一般认为 在2000-3000km的高空向行星尘埃的密 度过渡。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的75%。 气温:从下向上是降温的,大气降温率是6℃/km,对流层顶约-83 ℃ . 成分:含水蒸气、尘埃。气象现象:风、霜、雨、雪、雹、雾等。
龙卷风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活动范围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 米)、中心气压极低、风速快(100~200 m/s)。龙卷风具有极大 的破坏力,能把人、畜、物卷入至空中带到它处。一般认为龙卷风 的形成与积雨云中强烈升降气流有关。
1956年9月 24日在厦门登陆的龙卷台风,从长江口出海时,在嘉 兴和上海出现了龙卷,把黄浦江边一只11万kg重的油桶吹到空中 近 17 m高,掷到 100多m以外的地方。
大气运动的产生及形式取决于气压的作用。
1.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单位:帕斯卡
低压
(Pa)
(1Pa=1N/m2)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变化值
1 .大气运动的动力
1 真正造成大气水平运动的动力是水平梯度力。
2 运动的大气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的球面效应所引起的 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大气,使风向东偏。高纬度向低纬 度运动的大气,使风向西偏。
1.恒定组分
是指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主要是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 )其 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 20.94%).氩(0.93%)组成,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2.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 变化。
3.不定组分指大气中可有可无的成分,如尘埃、硫化氢、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煤烟、金属粉尘等等。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 非常大,它们一是来源自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这种现象就好像在运动着的 物体上施加了一个使其运动 方向发生改变的力一样,这 种假想的力一般称为科里奥 利力,对于运动的大气来说 则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 向力只改变大气运动方向而 不改变速度 )
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会受到
另外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惯性力,以
首先研究它的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的名字
飓风“Andrew”
Andrew飓风是现代最大的飓风之一,于1992年8月25日20:20以时 速200km/h从大西洋猛扫向佛罗里达(美国)
(二)龙卷风
龙卷是积雨云中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 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
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出现在陆地上 的,称陆龙卷;出现在海面上的,称海龙卷。
半年为夜。
圣彼得堡纬度:北纬59°55' 经度:
中国国土范围广大,包括的寒温带多,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也就多了。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两地时差在 4小时以上。跨纬度50度左右。中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 的国家。中国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位于北纬53.5°,能够 看得到白夜和极光;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 北纬3°58′,属于热带。中国气候的复杂多样,首先 是季风气候特别显著。中国东南部接近海洋,气候湿润, 降水多,温差小;西北部远离海洋,气候干燥,降水少, 温差大。中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范围最广大的国家。其 次是气候的地域十分显著。中国自南而北划分为6个温度 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再其次,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脉众多,东西地势差别很大,对气 候也有很大影响。
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大 小。
地转偏向力 示意图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表现为不同时间 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大气周而复始的运动特点。
(1)一是在各半球形成三个沿经向的环流圈, 即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2)二是在各半球形成三个沿纬向的风向带, 即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地球上的气 压带和风带
由于大气环 流的结果, 在全球近地 面大气中形 成了相对稳 定的7个气压 带和6个风带
二、气候带
所谓的天气是指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综合 状况;而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
一个地区的气候通常用气温、降水量、风和湿度等要素来表示的 ,而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的因子很多,如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 面性质等。
臭氧——O3,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天然大气的微量组分, 平均含量为0.1—0.01ppm,大部分集中在10~30km的平流 层, 对流层臭氧仅占10%。如果在零摄氏度下,沿垂直方向将大 气 中的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大气压,其厚度大约只有3毫米,相 当于两个5分钱硬币叠在一起那么厚。臭氧在地球大气中的化 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维护地球的能量平衡 和生态平衡。
(1)对流层 troposphere
主要特征是: ① 温 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均升高1km温度 降低6℃(大气降温 率); ② 空气具有 强烈的对流运动,垂 直对流运动强;③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 均匀,天气现象复杂; ④ 受人类活动影响 最显著,污染严重; ⑤ 占大气圈总质量 的70%—75%。
exosphere
特征:空气极其稀薄,地球引力小;大气圈与星际 物质的过渡带
大气圈层与人类活动
大气圈层
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 是地球上各种天气变化的发源地。
◇ 飞行员通常喜欢在平流层中飞行,可以避开下 面的湍流 ◇ 平流层顶有臭氧层,可吸收大部分有害的太阳 辐射
◇ 保护地球不受流星体的撞击
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 美国是龙卷出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出现500次左右;澳大利亚 、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
江苏发生“水龙卷风” 湖水卷起近千米高
2004 年 07 月 16 日 下 午 四 点 半 , 阳 澄湖上空形成乌云,而后水面“砰” 的一声,下面水开始旋转,逐渐形成 水柱冲上天。 “水龙卷”发生时形成 了直径约30米的水柱,将湖面的一些杂 物和竹子一同卷起,而水柱边向上盘 旋,边向东南方向缓慢移动,场面甚 是壮观。持续了近20分钟 。
第一节 大气圈的成分、结构特点
大气圈(atmosphere)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 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 层。
大气圈存在的主要证据或现象: ( 1)蓝色的天空; (2)白云; (3)风; (4)流星
光的散射: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将
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 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晴朗的天空所以呈浅蓝色, 完全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1)蓝色的天空(瑞利散射)
这是由于大气中 的一些非常细小 物质成分,如气 体、粉尘等,它 们的直径较阳光 的波长小得多, 因此,蓝色的散 射量较之于其他 任何一种颜色能 更多地被选择散 射。这种散射称 瑞利散射。
(1)蓝色的天空 (瑞利散射)2
(2)白云(迈耶散射)
如果形成散射的粒子的形状是球形的,而且并不比阳光的波长小 ,所有的波长都是平均地被散射的,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 云是白色的。
红外区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时,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强烈地吸收 波长较短地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 要吸收红外线;能量最多的可见光却很少被大气吸收。 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大气和云吸收19%;大气和地面的反射、散射34%;
地面吸收47%。
二、大气的运动和天气
(一)大气运动的动力
暖层
◇ 该层也叫电离层,无线电短波之所以能传输到 很远的地方, 就是由于电离层能将它反射回地面
散逸层 ◇ 地球卫星的轨道就在这一层
大气的热状况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炽热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宇宙空间放射 能量称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故太阳辐射 又称短波辐射。
可见光区
(3)风
有风就说明有物质的存在,因为风是由于大气不同部 位的压力差别造成的。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
(4)流星
(4)流星2
流星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 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 起来。否则我们的地球也与月球一样 “ 千疮百孔”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圈的总质量约5×1018kg,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大气圈的下层。
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 件发生Fra Baidu bibliotek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第二节 风的地质作用
(一)风的剥蚀作用 风蚀作用( aeolian erosion)----风沿地表前进 时,由于风力或携带碎屑物对地表的岩石 和松散沉积物的吹毁或磨损作用,称风蚀
作用。
• 包括吹扬(蚀)和磨蚀两种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