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含5篇)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含5篇)第一篇: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3篇)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认识》评课稿1王老师上的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课前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留下表象,这样的概念课枯燥、抽象,比较难教。
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王老师的笑容和鼓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上思维活跃,积极性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学得认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得较好,是值得我学习的。
课一开始王老师就用星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先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一数来验证,知道老师手中有10颗星,接下来让学生根据10颗星来估计老师盒子里有多少颗星,再通过数来验证并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要认识更大的数。
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思考怎样摆让人一眼看出来,从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
其中“几十九添1”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了二十九添1是三十,体会了“十进制”。
接着集中解决三十九添1、四十九添1、五十九添1……,这样就突破了难点。
王老师教学一百时首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90,再从90数到99,思考九十九根小棒添上1根是多少根?学生很快就说出“九十九添1是一百”,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了99添1是100。
接下来让学生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把10捆小棒扎成1扎,表示一百,让学生体会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从而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
这里教师如果节奏放慢一点,可以反复进行10捆小棒扎成1扎,1扎小棒拆成10捆的演示或操作,加强“十”与“百”关系的教学就更好了。
最后王老师让学生数生活中的物体,体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的方法,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5篇模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公开课评课北京少林武术学校总部教务处小学部一年级数学公开课201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总部一年级2班董瑾娟老师讲授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认识0》.董老师是一位年轻,朝气又有活力的数学老师,此次授课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方式,把数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借助新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认识0》这节课,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是“0”可以表示什么都没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与“0”有关的一些简单数学知识,以构建他们关于数学的概念,以铺垫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童话情景、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三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总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
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她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兔才蘑菇的故事。
课堂开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名字,接着把小兔请到了课堂。
先通过兔妈妈让兔哥哥和兔姐姐带着小灰兔小白兔去森林采蘑菇的美丽动态画面吸引学生,“兔哥哥采了3个蘑菇,兔哥哥采了2个蘑菇,小灰兔采了1个蘑菇,小白兔垂头丧气,采了多少蘑菇?”这样一个需要学生帮忙解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通过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认识“0”、感知“0”。
这样的童话情景学生兴趣昂然,学习热情奔放激昂。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一年级孩子初入学校,对学习目的尚未明确建立,学习情绪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二篇: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课题:《9加几》《8加几》年级:一年级时间:今天在南校听了四节课,都是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课。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精选6篇)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评课稿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重点是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难点是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
虽然人民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新知识,但是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初浅的认识阶段。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大多数学生认识1元,1角,5角,这些人民币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基本都能分辨。
但2角的纸币现在比较少见,所以有可能不认识。
至于1分、2分、5分这些已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远了,对于现在的`学生是陌生的。
陈老师这节课设计了几个前测问题,通过前测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对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根据这前测在第一环节中,陈老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以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第二环节人民币的分类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学生的热情高涨,对人民币的分类更轻松,对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当然分完后,最好能立即要求学生整理好学具。
第三环节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时,陈老师同样运用前测题目“怎么拿出1元钱”,分析学生的不同拿法,从而明确1元=10角=2个5角。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陈老师给学生准备了60角和60分,在3元=角换币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材料,对突破这样的难点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环节模拟购物活动中,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陈老师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
这里陈老师是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决的,我想如果变成一张练习单,让生先动手做做,再汇报是否更好一些?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已经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是一节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课。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精选10篇)教学中,老师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
下面由店铺为您整理出的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数学的评课稿篇1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
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
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
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课堂需要合作。
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
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通用15篇)评课是教研员和很多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何评课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听评课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易敏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1、本节课上易敏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
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课上,易敏老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揭示算法,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
第二部分加强难度不演示小棒,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3、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
4、练习的设计,我觉得钟老师设计的这几个练习从形式上、内容上、层次上都是很好的,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了提升,且有梯度,数量上有保证。
5、本节课易敏老师使用的表扬性语言比较少,准备的小奖品如果使用起来的话,效果会更好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本次校本教研的主题是《同课异构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我的观课点是教师对学生是如何让评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为了正确地评价每一位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重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
纵观本堂课来看,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教师对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评价有23次,物质性评价评价有两次,生对生的评价有5次,师对集体的评价有2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1次,教师采用“变现真棒”“很仔细”“第一名”“第二名”“速度快”“最棒”“眼力真好”的语言性评价,本节课还有一个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上台数数时,用了“表现不错,方法独特”的语言性评价和物质性评价,以及在学生数数时说“数的非常认真,声音再大点”的心理上的激励性评价,及在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用“嘿嘿,我真棒”,是本节课的亮点,这几处牛老师的评价很到位,总之,在本节课中牛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很到位。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6、5、4、3、2》评课稿
今天,薄海林老师讲的内容是一年级进位减法《十几减6、5、4、3、2》,本节课是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7、8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如何算,而是算法的多样化以及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意识。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节课有下面的优点:
1、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
本课设计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兔子摘蘑菇的情境,把孩子学习积极性过来,收到的效果比较满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6、5、4、
3、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深理解与掌握十几减6、5、
4、3、2的计算方法,并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其他方法。
3、课件制作比较精致,贴合学生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老师在课前课件上有做充分的准备。
4、看图描述问题是一年级的一大难点,学生在看图用三句话描述问题这一难点上回答得非常到位,看来老师有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表述明确,学生兴趣较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
1、设计的过程还有完善的空间。
2、在讲书本练习的时间有点长了,类似的练习可以简化一下讲解过程,比如可以直接让孩子说一下答案,这样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补充习题。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一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魏芳老师《角的初步认识》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堂课中,在魏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索,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如:在教学角的大小和角的特征时,魏老师通过调动学生观察、动手制作角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有什么特点?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这些结论。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这节课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让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唱主角。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思维方法,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是在学生“做”的。
过程中形成的。
如教学“画角”这一部分时,魏老师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试画。
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
有的边不直……,最后教师演示了角的正确画法。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
三、让数学知识回归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
魏教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出示了各种实物画面,再抽象出角,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魏老师让学生到教室周围去找角,学生兴致勃勃地抢着去找每一个角,有的甚至找到了老师穿的衣服上。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13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1、开课的导入采用手指谜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手指后,有利用手指帮学生初步理解间隔的意思,很直观。
但这里出现间隔长有些早。
2、情景问题出示后,用选择题的.形式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两端都栽的意思,形象直观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3、教师质疑问题及时且很有数学的味道。
如帮工人想象办法,隔几米栽一棵,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很好的理解了等距离的含义。
4、体现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要求明确、准备充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桌的还是很好的。
5、教师表格的设计很方便学生发现诸多的数学问题。
比单纯的图形要好找规律好表达。
但这里讲解交流时,如能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从数字中发现的规律的话,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会更容易,从而灵活的应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6、练习中对比练习及时出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但对两边与两端的区别我认为更加直观一些会好些,借助教室两边加以解释。
7、练习紧扣本节教学目标,形式多样,尤其选择问题我认为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8、歌谣的结尾给本节课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小学数学评课稿篇2一、评教学目标关注要点: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联系?目标的陈述是否具体描述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维等方面应获得的发展要求?是否呈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实现方法掌握、思想提高、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的要求?2.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具有数学的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二、评教学内容关注的要点:1.本节课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地位?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2.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结构性分析是否置于核心地位?对选择、运用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是否恰当?对教学的重点是否突出?对难点是否考虑如何突破和实现了突破?3.是否采取重新组织教材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实际?4.是否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解决数学思维的训练?三、评教学实施关注的要点:1.是否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上?是否注重层次、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2.是否注重建立数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3.易错、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或问题是否有计划地复现和纠正,使知识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4.是否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系列,使学生能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数学本质,建立相关数学知识的联系?5.是否有计划、有层次地设计练习,使练习具有合适的梯度,并且有意义和实效?6.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是否恰当,能否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提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7.能否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四、评教学资源关注的要点:1.能否根据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2.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合理性等?3.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发生的“意外”情况,能否及时关注并生成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五、评教学效果关注的要点: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是否充分地体现?2.是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在落实“双基”,以及发展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体现,并在学习的准确性、速度和质量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六、评专业素养关注的要点:1.数学素养。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8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评课稿1《认识钟表》这节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陈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以下这几个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陈老师在这节课上,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
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老师用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
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处理,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二、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陈老师在这节课上,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
如: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
在认识了钟面以后,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获取知识陈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
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
⼀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精选8篇) 稿件是指出版社、报刊编辑部等称作者交来的作品。
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篇1 1.课堂常规 这是⼀年级上学期,孩⼦们⼊校刚刚三个⽉,上课时间不⾜13周。
我们看到的孩⼦精神饱满,发⾔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
这些都是⽼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个侧影。
我从听、说、坐三个⽅⾯来说: (1)倾听能⼒的培养 学⽣的倾听能⼒需要从⼩培养,它的重要性⽆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
但学⽣会倾听并不是⽼师⼀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师这节课开始的⼝算有两点培养学⽣倾听能⼒⾮常好:⼀是⽼师说算式,学⽣听算。
这是培养学⽣倾听能⼒很好的机会,是⽼师很好的设计。
⼆是学⽣说得数,其他学⽣听他说的和⾃⼰想的是否⼀致。
这给学⽣⾮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的是否⼀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要给学⽣发起挑战前,范⽼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师经常点评:xxx听得多认真!xx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xxx⼀样认真听,给全体学⽣以榜样。
(2)表达(说)能⼒的培养 范⽼师要求学⽣说要声⾳洪亮,表达完整,⼝齿清晰。
这对⼀年级学⽣是⾮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师让学⽣说话声⾳洪亮,主要是提醒“声⾳再⼤⼀点,给学⽣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师对后⾯回答问题的学⽣说:“让前⾯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以明确的要求,让学⽣明⽩说的⽬的是让全班学⽣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
评价:“xx的声⾳真洪亮!我听到xx的声⾳了,还有xx的声⾳”。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2篇)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精选12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篇1今天我们看到袁校长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全部示范过程,让我们看到学校领导在教学上真正起到了“标杆”和示范引领作用,下课后和和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大家对袁校长这节简约而又实用的好课无不称赞。
概括地说这节课有五大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咱们学校课题研究在课堂上的探索、实践和运用。
如学生已经很熟练的知道回答问题时候应该说“先说答案,然后说我是这样想的”。
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老师说:“你说的不够准确,谁来帮一帮她呢”,有一个学生说的不对,亲切的说“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呀!”这说明平时老师在课堂训练扎实有效。
2、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算理的探究:教学例题时候,先出示情境图,然后是观察,找数学信息,然后提问题,学生说算式,教师紧接着说: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说你怎么计算呢?当大家开始探究的时候,教师说:可以独立思考,先摆一摆,也可以拨一拨,一学生说先摆20,再摆5,老师追问:20是怎么摆的?老师的提问引导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学生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计算20+25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怎样计算,而是让学生们在自己操作、自我尝试,自我验证中得出结论。
学生在这段教学中表现的很兴奋,几分钟的时间又是摆,又是讨论,又是交流,又是汇报。
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中老师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小学数学评课稿(20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20篇)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一):今日听了高教师的《射线、直线和线段》这一课,真是受益非浅。
我从中得到启发,对这个资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射线、直线和线段》这一课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重点认识射线和直线,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射线仅有一个端点,能够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能够向两端无限延伸;复习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够延伸。
看似很简单的知识,可让学生能掌握,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教师却做到了。
一、思路清晰,过度自然。
这一概念。
之后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找出不一样。
然后依次出示直线、线段、射线。
再比较。
比较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样学生很快的掌握这个知识,经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一样点,从而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二、语言丰富,课堂调控自如。
学生的学习进取性。
“我真羡慕射线,你们都把它记住了!”“直线它好悲痛呀,你们都把他忘了!”“同学真会学习”,“她懂得用小手告诉教师”高教师总能把话说到点上,学生的进取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不难看出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的,对教材也做了深入的研究。
三人行,必有我师。
小学数学评课稿(二):今日听了汪蕾教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汪教师的这节课,经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经历了“寻条件、设问题、找方法、明规律、自总结”这样一个知识构成的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整节教学过程中都得以体现。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本事培养探究中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以故事情景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条件,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学生根据找出的条件和问题,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
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四篇
四篇一年级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评课稿1这节课是在1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计算,又有利于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推动知识的迁移,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提升口算能力。
钟老师在《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主要亮点有:1.教学思路明确、清晰。
这节课钟老师围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知教学和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整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主次分明的教学思路,非常好!2.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和蔼,有亲和力;激励性评价语比较多。
3.能抓住小学生好玩、好胜的特点在巩固新知这教学环节设计游戏的学习进行巩固,非常好;4.重视算理。
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30和2合起来。
计算30+2的结果,是通过摆小棒理解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
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0+2=32,因此32-2=30。
6.体现算法多样化。
如在教学“2+30”时,学生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的,钟老师提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先讨论交流,再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交换30和2的位置来算,体现了算法可以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学习,互相推动的作用。
建议:1.在计算过程中,多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加强算理;2.在引导学生分析减法时,是不是可渗透逆思维,即:想加做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以后数的运算的基础,本节课李国梅老师对教材研读的比较透彻,把握校准,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8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老师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演示课件:出示茄子老师和20个排列整齐的五角星)。
茄子老师带来这么多的五角星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茄子老师是怎样说的。
茄子老师:我知道一(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
今天我带来的这些五角星叫做智慧星,是用来奖励学习认真的小朋友的。
在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五角星上出现1-10各数)师:原来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数呢,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一起读一读。
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在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1-20的数小朋友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依次出现11、12、13、15、18各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出其他星上是哪些数,认一认、读一读。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师:茄子老师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完整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几评课稿《第几》评课稿本节课教材经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具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白几和第几的别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那个概念,在学校不管是站队,依然自个儿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那个知识。
然而关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仔细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算是让学生在深刻明白第几的基础上理解“几和第几”的区不。
1.本堂课一开始就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子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觉咨询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个儿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如此,别仅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日子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的能力.2.在教学中,应依照实际事情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3.学生亲躯体验日子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味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实现了数学教学日子化,别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明白、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关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别成熟的看法。
在说述排队咨询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觉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讲讲为啥要排队,总结得出:假如别排队,大伙儿挤来挤去会非常乱,容易出惊险。
使学生理解: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如此水到渠成地对学生举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终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如此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第1页/共1页。
2024最新-小学数学评课用语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本文是细心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
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二)、认识1元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2、小组活动3、汇报分类情况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一)情境设置:(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
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二)生分角色活动(三)师生表演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
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评课记录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本节课教材通过一幅旅游窗口购票图,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能准确表达几和第几的意思。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早已有了“第几”这个概念,在学校无论是站队,还是自己的学号,以及在课表中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第几”这个知识。
但是对于“几和第几”学生们并没有认真区分过,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第几的基础上明白“几和第几”的区别。
1、本堂课一开始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事物的数量顺序,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在深化对“第几”的认识时,老师可组织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对“几个”和“第几”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实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但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思。
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在讲述排队问题时,能否渗透一些思想教育呢?首先请学生看各种排队图片,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排队是文明的行为,然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排队,总结得出:如果不排队,大家挤来挤去会很乱,容易出危险。
使学生明白: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
这样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最后揭示学习主题:排队中的数学知识“几和第几”,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2上周三听了杨老师的《十几减9》的一节课。
我认为杨老师教态自然、富有激情,课的设计自然流畅,条理清晰,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在课的开始,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设计了数的分成、合成、9加几和加减混合的口算,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新知的桥梁,同时让孩子们做好心理的准备和学习新知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6、5、4、3、2》评课稿
今天,薄海林老师讲的内容是一年级进位减法《十几减6、5、4、3、2》,本节课是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7、8的基础上设置的,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如何算,而是算法的多样化以及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和应用意识。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这节课有下面的优点:
1、创设了有趣的数学情境。
本课设计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兔子摘蘑菇的情境,把孩子学习积极性过来,收到的效果比较满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6、5、4、
3、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加深理解与掌握十几减6、5、
4、3、2的计算方法,并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其他方法。
3、课件制作比较精致,贴合学生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老师在课前课件上有做充分的准备。
4、看图描述问题是一年级的一大难点,学生在看图用三句话描述问题这一难点上回答得非常到位,看来老师有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5、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表述明确,学生兴趣较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这节课不足的地方
1、设计的过程还有完善的空间。
2、在讲书本练习的时间有点长了,类似的练习可以简化一下讲解过程,比如可以直接让孩子说一下答案,这样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