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实验7循环系统
组胚 第7章 循环系统(共38张PPT)
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V 静脉: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 ※中膜为3-9层平滑肌 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少量f、平滑肌) 心肌膜: 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纵行、 (电镜下) (一)毛细血管基本结构
内弹性膜:弹性蛋白构成的有孔薄膜
结构和厚薄差异较大(弹性膜/平滑肌)
中 膜:平滑肌:细、长、有分支;有成纤维C的功能
外
膜:
疏松结缔组织
外弹性膜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中动脉
内膜
内弹性膜
平滑肌
外弹性膜
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皮下层含 纵行胶原纤维 和平滑肌
中膜弹性膜
间有环行平滑
肌和胶原纤维
弹性膜
二:各段动脉结构特征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心室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心 脏 壁
心肌膜: 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纵行、
myocardium中环行、外斜行
心外膜:心包膜脏层 结缔组织:含脂肪细胞
epicardium (浆膜) 间皮
心壁的结构
内
皮
内层
外层
内皮下层
心内膜
心肌膜 心外膜
心外膜
重点及练习
1、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有成纤维c的功能疏松结缔组细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外弹性膜内膜内弹性膜平滑肌外弹性膜中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弹性膜内皮下层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平滑肌中膜弹性膜间有环行平滑肌和胶原纤维二
循环系统
器官与系统
四大基本组织有机的结合起来,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执行某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胚 循环系统ppt
大动脉弹性膜扫描电镜图
内膜
中膜
内弹性膜
外膜
功能:平滑肌的舒缩调节管径大小,调节分配进入
各器官血流量。
(一)大动脉 1.内膜;2.中膜;3.外膜
(二)中动脉
1.内膜;2.中膜;3.外膜;4.内弹 性膜;5.外弹性膜
back
(三)小动脉 ( small artery ): 属肌性动脉
管径: 0.3~1mm。 结构特点: 1.内膜:较大的小动脉有明显 的内弹性膜 2.中膜:有数层平滑肌 3.外膜:一般无外弹性膜 功能: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调节血压
野纤维
蒲肯野纤维
心内膜下层
(又称束细胞)
2.心肌膜(myocardium)
※最厚,由心肌构成(内纵、中环、外斜);
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分泌心房钠尿肽(排钠
利尿、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心骨骼:房室口、 肺动脉口、主动脉 口的周围,致密结 缔组织构成,心房 肌和心室肌分别附 着在上,不相连续。
3. 心外膜(epicardium)
为浆膜:(疏松结缔组织+间皮) 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构成心包脏层
构成心 包脏层
心外膜
4.心瓣膜(cardiac valve)
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心腔内突 起形成的结构。 ※结构 表面:内皮。 中间:致密结缔组织。
功能:阻止血液倒流。
异常:心瓣膜病。
(二) 心脏的传导系统
•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最新进展
人造血管—血管重建术,应用于动脉瘤、动 脉栓塞、动脉狭窄、门脉高压人工血管转 流。
• 尼龙、涤纶、塔氟纶和天然桑蚕丝 (易形成 血栓、再狭窄)
• 丝素蛋白 • 血管模具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循环系统
返回目录
思考题
简答题: • 试述大动脉壁和中动脉壁光镜结构的异同; • 请比较中动静脉的结构异同; • 试比较三种不同类型毛细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差异。 名词解释: 普肯野纤维,血窦,内弹性膜,心骨骼,瓣膜
◆平滑肌:分泌肾素、血管
紧张素,与内皮细胞形成肌 内皮连接,用以接受血液或 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
外膜 tunica adventia
• 外弹性膜:弹性纤维
–结缔组织 –管径大于2mm以上的 血管,中膜和外膜内 有营养血管。
二、动脉 artery
(一)大动脉,弹性动脉
•内膜:内皮下 层厚,内弹性 膜与中膜分界 不清
比心肌纤维 粗大。 细胞质内含 有丰富的线 粒体和糖原, 肌原纤维较 少。 细胞 间有发达的 闰盘。 快速传导冲 动。
心肌膜 myocardium
–心肌分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心骨骼: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由DCT组成
心外膜 epicardium
• 浆膜:间皮+LCT • 除小的血管和神经外,还含大量的脂肪组织
•中膜:40-70 层弹性膜,平 滑肌少 •外膜:薄,无 明显外弹性膜
大动脉能缓冲血压,调节血流方式。
(肌性动脉) •内膜: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 •中膜:10-40层平滑肌 •外膜:与中膜厚度相等,有明显外弹膜
(二)中动脉
(三)小动脉 0.3-1mm
• 内膜 内弹性膜明显 • 中膜 有数层平滑肌 •属于肌性动 • 外膜 与中膜等厚,无明显的外弹性膜 脉,调节、分 配到组织中的 血流量,维持 机体血压。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微动脉道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
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组成: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与中膜接近
不明显
明显
维持血流的平稳性和连续性
调节器官血流量
小动脉 肌性动脉 0.3~1mm 极薄
微动脉
<0.3mm 极薄
明显 较厚 3~9层平滑肌纤维 薄 不明显 调节局部组织血流量 和血压
不明显 薄 1~2层平滑肌纤维 薄 无 调节组织微循环和 血压
三三 毛细血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小血管光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四)微动脉(arteriole)
管径小于0.3mm,各层均薄。 无内、外弹性膜,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
微动脉(纵切面)光镜图
(三) 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Blood 心脏
泵出血流
大 动 脉 使断续血流变连续 中 动 脉 分配各器官的血流量 小动脉和微动脉 分配组织血流量
3. 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 是内膜与中膜的分界,由弹性蛋白构成。 HE染色呈亮粉红色,因血管壁收缩而呈波浪状。
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光镜图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
(二)中膜(tunica media)
由弹性膜、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厚度及组成成 分在不同血管之间的差异较大。
怀布尔-帕拉德小体(Weibel-Palade body,简称WP小体) 内皮细胞特有的细胞器,长3μm,直径0.1~ 0.3μm,外包单位膜,内含6~26根直径15nm的 平行细管。 功能:合成和贮存与凝血相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质膜小泡模式图
组织学与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第9版)
2.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 位于内皮与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组织胚胎学--习题及答案-循环系统发生
循环系统的发生1. 原始血管最早发生于A.内胚层 B.外胚层 C.胚内中胚层 D.胚外中胚层 E.滋养层2. 人胚胎最早的造血场所是A.肝 B.骨髓 C.脾 D.尿囊 E.卵黄囊3.胚胎原始心血管系统形成并开始血液循环的时间是A.第2周末 B.第3周末 C.第4周末 D.第5周末 E.第6周末4. 原始心脏发生于A.脊索腹侧的中胚层 B.口咽膜头端的内胚层 C.前肠腹侧的中胚层 D.口咽膜头端的中胚层 E.以上都不对5. 心管最先出现的3个膨大从头至尾依次为A.心房、心室、静脉窦 B.心球、心房、心室 C.心房、心室、心球 D.心室、心房、心球E.心球、心室和心房6. 心球参与形成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E.静脉窦7. 心内膜垫发生于A.心球与心室之间的心内膜 B.心室与心房之间的心内膜 C.心房与静脉窦之间的心内膜 D.静脉与静脉窦之间的心内膜 E.动脉与心球之间的心内膜8. 原始心房分隔时出现的第1房间孔是A.第1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 B.第2房间隔与心内膜垫之间 C.第1房间隔上部变薄穿孔形成 D.第2房间隔上部穿孔形成 E.以上都不对9. 胎儿左、右心房间的血流方向是A.右心房血经第1房间孔至左心房 B.左心房血经第1房间孔至右心房 C.右心房血经卵圆孔至左心房 D.左心房血经卵圆孔至右心房 E.左、右心房血经卵圆孔双向流动10. 原始心房最终演变为A.心房的全部 B.心房的大部 C.心房的静脉开口根部 D.心耳 E.萎缩退化11. 左、右心房完全分隔是在A.胎儿第4个月 B.胎儿第6个月 C.胎儿第8个月 D.出生前不久 E.出生后1年左右12. 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 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 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 D.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 E. 以上都不对13. 室间孔关闭是在A.胚胎第7~8周 B.胎儿第4个月 C.胎儿第8个月 D.出生前不久 E.出生后不久14. 造成法洛四联症的主要原因A.肺动脉狭窄 B. 室间隔膜部缺损 C.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 D.主动脉骑跨 E. 心内膜垫缺损15. 弓动脉A.5对,行于鳃沟内 B.5对,行于咽囊内 C.6对,行于鳃弓内 D.6对,行于鳃沟内 E.5对,行于鳃弓内16. 关于胎儿的血液循环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富含营养的脐静脉血大部经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腔 B.进入右心房的下腔静脉血大部入右心室 C.肺动脉的血大部经动脉导管入主动脉 D.主动脉弓的血大部分布到头颈部 E.脐动脉内的静脉血输至胎盘17. 胎儿的血液循环中含氧量最高的血管A. 静脉导管B. 脐动脉C. 下腔静脉D. 肺静脉E.主动脉18. 胎儿的血液循环中含氧量最低的血管A. 静脉导管B. 脐动脉C. 下腔静脉D. 肺静脉E.脐静脉19. 胎儿出生后,脐动脉萎缩形成A. 静脉韧带B. 动脉韧带C. 脐正中韧带D. 肝圆韧带E.脐外侧韧带20. 出生后,卵圆孔逐渐封闭是由于A.第1房间隔与第2房间隔融合 B. 第1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 C. 第1房间孔与第2房间孔闭锁 D. 第2房间隔与心内膜垫融合 E. 第2房间孔闭锁标准答案1.D 2.E 3.C 4.D 5.E 6.B 7.B 8.A 9.C 10.D 11.E 12.C 13.A 14.C 15.C 16.B 17.A 18.B 19.E 20.A。
组织胚胎学之循环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分布模式图
1、起搏细胞:P细胞
分布: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包埋在一团较致密的 结缔组织内。
结构: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分支并连接成网 胞质细胞器少,含少量肌原纤维和吞饮小泡, 但糖原较多。
功能:心肌兴奋的起搏点,使心脏产生自动节律性 收缩
起搏细胞模式图
2、移行细胞
分布:主要存在窦房结、房室结的周边和房室束
心脏表面观
人心脏(HE染色))
心内膜和心肌膜(HE染色)
心内膜(HE染色)
2、心肌膜
大量心肌纤维,纤维之间有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 细心肌纤维大致走向为内纵、中环和外斜三层。
心房肌与心室肌的区别如下:
1)心房的心肌膜最薄; 左心室的心肌膜最厚。
2)心房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上面; 心室心肌附着于纤维环的下面。
淋巴管系统: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导管
一、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
心脏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
心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 内皮下层: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含少量
膜
平滑肌束。
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 为较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含小血 管和神经,在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有束细胞。在乳头肌和肌腱处 无心内膜下层。
室间隔膜部 纤维三角
围绕房室孔和动脉口的纤维环
心房肌和心室肌分别附着于心骨骼
3、心外膜 即心包的脏层
结构为浆膜 4、心瓣膜
表面为间皮 深面为薄层结缔组织
心脏的房室孔和动脉口处具有心内膜折叠而成的 瓣膜称心瓣膜。
表面为内皮 结构
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并与纤维环相连
心外膜(HE染色)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正常时没有血管 血管分布 三尖瓣和二尖瓣内可见小血管,但瓣膜的
组胚形态学实验(循环系统)
大连大学学生实验报告手册(医学类)教学单位医学院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实验学时16学时实验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生姓名学生班级学号实验报告的评分依据说明包括对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评价。
反映知识层面的评价体现在组织结构选取、定位、图注和描述上,这一部分占总分值的75%。
反映技能层面的评价体现在对显微镜和电脑的操作上,这一部分占总分值的25%。
主要指实验报告中图像的清晰与否,色调和亮度是否正确,图文、布局是否得当;图像的清晰与否反映显微镜的焦距调节技能,色调和亮度反映显微镜光阑使用技能和电脑操作技能;图文、布局的评价,既指放大倍数、比例、图文配置等,主要反映学生的审美技能。
注:封面和评分依据说明,反正打印一张纸,每个学生只需一份封皮。
学生姓名:实验日期:2018-4-16 指导教师:实验题目:循环系统1.心壁心内膜:表面为内皮,内皮下层为很薄的结缔组织,其中的细胞为平滑肌纤维。
在心室壁可见心内膜下层,含浅层的普肯耶纤维。
心肌膜:主要有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三层,其间有少量的结缔组织、丰富的各种小血管。
心外膜:其外表皮为间皮,间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和神经节,并常有脂肪组织。
2.大动脉内膜:由内皮和内层下皮构成,内层下皮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纤维。
中膜:最厚,含大量弹性膜和平滑肌纤维。
外膜:外膜较中膜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细胞成分以成纤维细胞为主。
3.中动脉内膜:有内皮和内皮下层,在与中膜交界处,可见1~2层呈波浪状、亮粉红色的内弹性膜。
中膜: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胞核常因肌纤维收缩而呈扭曲状。
外膜:厚度与中膜接近,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含营养血管外,还含有较多的神经纤维。
普肯耶纤维心内膜心肌膜 心外膜 外膜 内膜 中膜 外膜 内膜中膜在与中膜相连处有些断续、较薄的弹性膜,它们构成了外弹性膜。
4.中静脉内膜中膜外膜与中动脉相比,中静脉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件:实验7 循环系统
内弹性膜
中静脉
➢ 管壁比动脉薄,三层膜分界不明显 ➢ 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 ➢ 中膜薄,环形平滑肌纤维层数少 ➢ 外膜比中膜厚,没有外弹性膜,可
见纵形平滑肌束
低倍镜观察 (中静脉)
1.内膜 2.中膜 3.外膜
3
1
2
高倍镜观察 (中静脉) 1 2
2
1.内皮
3
2.内皮下层
3.中膜平滑肌
动脉粥样硬化
毛细血管铺片
小静脉 毛细血管
小动脉
淋巴管铺片
瓣膜 毛细血管
作业
绘图:中动脉
内膜
中膜
外膜
通过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实验
实验步骤:
0.3%伊文思蓝腹腔注射2小时后, 颈推法处死,解剖观察 腹腔,胸腔中的各种器官及大脑的颜色.
实验结果:
腹腔,胸腔中的各种器官均表现了蓝色 大脑未见蓝色
结果分析:
伊文思蓝入血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生成伊文思蓝-白蛋白 复合物(ESA),ESA不能透过正常的 BBB,脑组织不能被 染色。
在结构上的异同。
心 脏 大动脉 中动脉、中静脉
实验内容
HE HE HE
心脏 H.E染色
心脏
切片描述
肉眼观察 标本凹凸不平、着浅粉色的一面是心内
膜,可见心瓣膜,中间很厚、着红色的是心肌膜; 其外是心外膜。
低倍镜结合高倍镜观察 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三层
内皮:较薄,扁圆形的内皮细胞核 心内膜 内皮下层:薄层CT,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
1.间皮
大动脉 H.E染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动脉
切片描述
肉眼观察 标本为长方形(大动脉横断面的一部分)
低倍镜结合高倍镜观察 管壁由内向外可分三层
组织胚胎学实验报告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专业临床五年制班级 2012级8班姓名路海燕学号 201250426电子信箱完成日期 2013.5.24实验一上皮组织报告主题: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27#染色:HE材料:豚鼠气管横切片教学要求:掌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侧面形态结构杯状细胞柱状细胞纤毛基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豚鼠气管切片,HE染色,40×10)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光镜下杯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大量纤毛。
所有细胞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细胞高矮不一,核的位置高低不齐地排列在不同水平面上,垂直切面观形似复层,实为单层。
此种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
实验二软骨和骨报告主题:骨单位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6#染色:Schmorl式染色材料:脱钙骨切片教学要求:掌握光镜下骨组织的结构特点骨陷窝骨单位骨板中央管骨小管骨单位(骨切片,Schmorl氏法块染,40×10)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光镜下可见骨单位中央为圆形的中央管,多层骨板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骨单位间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间骨板,骨板之间或骨板中可见可见棕黄色的小腔,为骨陷窝。
骨陷窝之间有细小的骨小管相连通,最内层的骨小管开口于中央管。
实验三肌组织报告主题:心肌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12#染色:HE染色材料:人心肌切片教学要求:掌握人心肌纤维纵断面和横断面的结构特点闰盘心肌(人心肌切片,HE染色,40×10)心肌分布于心壁和邻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光镜下可见心肌纤维走向无一定规则,心肌纤维连接处为闰盘,闰盘染色深。
心肌纤维也呈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
实验四报告主题:多极神经元主题属性:指定标本号:9#染色:HE染色材料:小牛脊髓及脊神经节横切片教学要求:①掌握脊髓前角多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
②掌握脊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
③掌握有髓神经纤维纵、横断面的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_循环系统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2、移行细胞 (transitional cell) :
分布: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束 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心肌纤维之间
功能:传导冲动
将冲动传给心房肌纤维及蒲肯野纤维。
3、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 又名束细胞
大动脉的中膜主要由____构成.
3.毛细血管分为三类,即____,____ 和____.
4.组成特殊心肌细胞有____,____和 ____. 5.心房肌纤维的特殊颗粒称为____,颗 粒内含有____,具有____,____,____和 ____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书籍
1、现代组织学 成令忠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静脉 1.内膜 2.中膜 3.外膜
静脉 瓣
小动脉、小静脉
小动脉和小静脉
五、心脏
The wall of ventricle of heart
HE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
室
壁
心肌膜
的 结
myocardium
构
(
心内膜
)
Endocardium
心脏壁结构:
内皮
心内膜
内层
(最薄) 内皮下层
外层(心内膜下层):
心 外 膜(epicardium)
间皮 CT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组成: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房室束分支、其它细支 分布: 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外膜深部 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
(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P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循环系统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中等动脉、中等静脉的组织结构;
1.2 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
2 实验内容
2.1 中等动脉、静脉
切片:中等动脉、静脉横切片,HE染色。
中等动脉:低倍镜下观察,中等动脉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
高倍镜下观察,内膜很薄,由于内弹性膜的收缩,故切面上呈波纹状。
内膜从内向外可分为3层,即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
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较薄,内弹性膜明显,呈红色波纹状,是内膜和中膜的分界线。
中膜很厚,由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细胞构成,故又将中等动脉称为肌性动脉,平滑肌细胞之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厚度约与中膜相等,可见纵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还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在近中膜处有由粗大的弹性纤维形成的外弹性膜,染成淡粉红色,通常以此作为中膜与外膜的分界。
中等静脉:低倍镜下观察,中等静脉的管壁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结构。
但与相应动脉比较,静脉壁有如下共同特点:管腔大、管壁薄,由于平滑肌和弹性组织成分少,结缔组织成分较多,故切片标本中的静脉管壁常呈塌陷状,管腔呈不规则形,而且管壁三层膜的界限不明显,内、外弹性膜不发达,外膜厚。
2.2 大动脉
切片:小猪胸主动脉横切片,弹性纤维染色。
大动脉的管壁也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内弹性膜与中膜相连,故内膜与中膜的界限不明显;中膜较厚,有数十层呈波纹状排列的弹性纤维,弹性纤维之间夹有少量平滑肌和胶原纤维,故又将大动脉称为弹性动脉;外膜较中膜薄,无明显外弹性膜。
2.3 心壁
切片:猪心脏切片,HE染色。
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心内膜及心肌层。
高倍镜下观察,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组成。
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心内膜下层靠近心肌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小血管、神经和浦肯野氏纤维。
浦肯野氏纤维是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
心肌膜主要由心肌构成,大致可分为内纵行、中环行和外斜行三层。
心肌纤维之间有数量不等的结缔组织和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
心外膜及心包的脏层,为浆膜,其表面被覆一层间皮,深面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组织等。
3 作业
绘中等动脉、中等静脉或心壁局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