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毛概论
毛概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2adb3c3169a4517723a388.png)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毛概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e51b73ae2bd960590c677d0.png)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政治)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经济)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文化)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家。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国家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实现民主和共同富裕。
新旧民主革命的共同点:第一、社会形态相同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相同第三、革命任务相同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一大”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争权,建立“劳农者的国家”,直至阶级斗争结束。
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阐述《〈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毛泽东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2、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毛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d9939b94d4d8d15abe234ea0.png)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 中南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 把过渡时期总路线载入了宪 法
机关干部在街头宣传总路线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及其理论依据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 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 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 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12月的政协会议期间,中央宴请各界参会 的知名人士。工商联代表张敬礼恰与毛泽东、周恩来 同坐一桌。当知道他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奠基者之一、 “状元公”张謇的侄子后,毛泽东说:
“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 讲到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
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 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鞍钢
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可能性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 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 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的可能性
被授予“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的山西农民李顺达(右2) 正在和互助组的农民一起 挑选种子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思考:上述哪些经济成分需要改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土地改革完成后,工人阶级和资 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 要矛盾。
毛概第二章知识点
![毛概第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727c86763231126fdb114f.png)
毛概论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第一,时代特征: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第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完整版)新教材第二章毛概考试习题与答案
![(完整版)新教材第二章毛概考试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064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d.png)
(完整版)新教材第二章毛概考试习题与答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矛盾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A.社会主义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旧民主主义革命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B.民兵是胜利之本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下列著作中,毛泽东完整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是()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5、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产阶级6、中国革命的对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A.北洋军阀B.国民党新军阀C.日本帝国主义D.封建地主阶级7、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农民阶级B.小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A,政治革命 B.农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群众运动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土地革命问题C.工农联盟问题D.武装斗争问题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1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B.政治协商制度C.“三权分立”制度D.国务院领导制1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13、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议会斗争B.合法斗争C.武装斗争D.民众运动14、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坚持游击战D.把支部建在连上1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是()A.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B.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C.党是建设和武装斗争D.实事求是和人民战争16、无产阶级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A.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B.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C.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D.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17、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C.无产阶级的领导D.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18、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19、毛泽东关于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D.从作风上建设党2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毛概第二章的总结
![毛概第二章的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e12c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2.png)
毛概第二章的总结引言本文档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第二章进行综合总结的文档。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也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路径有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是指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列强压迫和民族危机。
19世纪末,中国由于经济落后、科技倒退、封建统治以及国内外腐败等原因,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中国人民面临剥削压迫、贫困困境,而外国帝国主义则不断侵略中国疆土,瓜分中国,掠夺资源。
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第二章对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革命的对象和力量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力量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任务和道路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武装斗争的道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革命的领导和思想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的先锋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革命的根本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二章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当时只有13名党员。
党的创建是在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和苏联共产国际的影响下进行的。
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始,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创建到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通过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吸收新的党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特别是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整风和思想斗争的阶段,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纪律和思想。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11ff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b.png)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第二章是毛概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
本文将对毛概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节:革命的总路线革命的总路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原则和目标。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路线。
这一总路线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决定性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立基点”。
第二节: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农民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农民发动的以土地革命和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培养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
第三节: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一种重要战略思想,适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这一思想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发动农民的革命斗争和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包围和攻占城市,推翻封建统治,取得革命胜利。
这条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第四节: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和必然形式。
毛泽东指出,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中,革命军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民群众支持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取得了无数胜利。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革命力量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第五节: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毛概第二章第一节
![毛概第二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88e6586e25c52cc58bd6bea6.png)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晚年毛泽东偏离了自己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思考:原因是什么)
(二)“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阻 挠了拨乱反正的 人崇拜
(三)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大力 提倡实事求是
1、邓小平强调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 东思想”; 2、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解放思 想的宣言书。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1929年,毛泽东 首次使用了“思想路 线”的概念; 2、1930年,毛泽东 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 ,本本主义 “是完全错误的,完 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 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 想路线”;
3、1937年,为反对党内主观 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 盾论》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 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4、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 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 范”; 5、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系 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 要性。并在1941年5月的《改 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阐 释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6、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 到了确立;
(五)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 品质是与时俱进
(六)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 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 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 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 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这些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 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四)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邓小平尖锐地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 从本本出发,思想僵 化,迷信盛行,那它 就不能前进,它的生 机就停止了,就要亡 党亡国。
《毛概(2021版)》第2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毛概(2021版)》第2章知识点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6b1e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0b.png)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二章知识点及练习题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知识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4.中国革命的性质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6.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是:A.分清敌人和朋友B.认清中国国情C.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D.建立工农联盟2.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B.殖民地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近代中国革命以()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认清革命的性质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D.认清革命的发展阶段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A.资产阶级B.官僚资本主义C.帝国主义D.封建主义6.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贫农D.工人和农民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小资产阶级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工农联盟问题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农民阶级的主力军地位C.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10. 毛泽东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A.软弱性B.妥协性C.动摇性D.两面性11.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12.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转变到“新”阶段的根本标志是:A.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B.中国革命主要对象的变化C.中国革命基本性质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3.“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e639263b3567ec112d8a22.png)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义的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其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3.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4.新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既然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也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民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786ab3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0.png)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以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当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首先,这一章从中国革命的背景出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
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历史和文化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调整,逐渐融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一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历史的主线。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又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有力度、有成效地展开。
毛泽东思想提倡党员干部要听从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对我而言是一种启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应该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他们的心声,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此外,毛泽东思想还强调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压迫和侵略。
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才能使中国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强。
这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之,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这一思想,不断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二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5f16ace39e31433239689378.png)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革命性质的分析和判定。
(1)中国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4)革命有时还要有资产阶级参加;(5)革命的目的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概括。
中共“一大”提出建立劳农专制的国家思想;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6年前后,党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动力、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b94cef1ed9ad51f11df21c.png)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命
命
导
命
命
对
动
阶
性
前
象
力
级
质
途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 义是中国革命
帝国主 义
的首要对象
其次,封 建主义是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再次,官僚 资本主义也
中国革命 封建主 对象 官僚资 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对 义
本主义 的对象
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了多少战争赔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1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6月 1929年12月 1930年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课间休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2018版毛概论第二章(非常好)
![2018版毛概论第二章(非常好)](https://img.taocdn.com/s3/m/d9f431f584868762cbaed50e.png)
显然,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他们的的回答是不科学的。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来回答。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导入视 频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案例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清政府在上海城北黄浦江附近开辟了专
给英国人居住的“租界”。英国人在租界中开设了夜总会、跑马场、
公园。黄埔公园建成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公园。这所公园最初名
为“公花园”,但只是对欧美人开放、从公园开放起,殖民机构“公
共租界工部局”就在公园门口派巡捕阻止中国人进入,并标志“华人
与狗不得入内”。
思考: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
变化?
从辉煌走向没落:三千年未有之耻辱!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青年学生举行反美示威游行。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 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 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他们虽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南京大屠杀
视频:南京陷落 日军命令分步骤残杀所有中国战俘
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 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 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要 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 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毛泽东选集》
(2)封 建 主 义
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革命
资产 阶级
三民 主义
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毛概第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c8e8dc87c24028905fc336.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这是一个向 下的过程。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这是一个向上的过程。
畸形的社会
ppt精选版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一, 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 不平等条约,从经济、政治、文体等 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中国逐渐沦 为了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ppt精选版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ppt精选版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ppt精选版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 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 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 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ppt精选版
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ppt精选版
3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ppt精选版
4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的14年间,按1937 年的货币计算,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达 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掠夺钢铁 3350造成吨,煤5.86亿吨,粮食5.4亿吨,木材1.2 亿立方米,大豆上千万吨。中国人可能会因吃一粒大 米饭而成为“经济犯”,从而被捕入狱;也可能因拿 20个鸡蛋出门,没有特别通行证而“犯法”,从而被 刑讯、拘留。1943年,日本在北平配售由豆饼、树 皮、草根等54种杂质制成的“混合面”,造成平均每 天平均死亡近300人。
毛概第2章
![毛概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de161ac089eb172ded63b741.png)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也称认识路线,指人认识事 物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指 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1.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 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重要意义: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 展; 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 础; 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 重要内容。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思想路线的形成: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封信中,指出‚我们是 唯物史观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 相‛。、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中国 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 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中深刻的阐 述了理论与实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 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 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3.思想路线的确立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了 ‚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b46c32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9.png)
毛概第二章心得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建和发展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章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章节让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思想观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他们临危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目标而为之奋斗的坚定信念,无不让我深为钦佩。
他们的思想观点深刻犀利,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如同匕首一般,引领着世界革命的方向。
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令我感到震撼的历史事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极度剥削工人,使得无产阶级处于极度困苦的境地。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为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实践上起到了革命的作用,也对西方世界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提出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对当前社会问题给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思路。
这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更为激赏。
同时,这一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了农民解放、工人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飞跃。
无论是土地革命运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取得了曾经被列强所欺凌、被外国侵略势力蹂躏的民族独立。
此外,这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
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介绍,让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毛概的章节逻辑关系
![毛概的章节逻辑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55f5a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f.png)
毛概的章节逻辑关系引言《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它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于认识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本重要著作。
一、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一章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该章节是整本书的开场,是对毛泽东思想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概述。
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回顾,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逻辑被引入并解释。
二、第二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在第二章中,作者以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这一章是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思想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建设等。
三、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第三章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组成结构。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理清毛泽东思想的体系结构,并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四、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四章回顾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作者通过对毛泽东思想与其他重要思想流派的比较和对比,展示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章节的目的是强调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从而让读者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第五章: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在第五章中,作者探讨了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新进行分析,揭示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这一章节的目的是使读者认识到毛泽东思想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结论以上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各个章节的逻辑关系。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历史性贡献
(4)、第一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 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解 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重要命题。把“ 实事 求是 ”四个大字,丰富发展为“ 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 ”八个大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共产党人应是实事求 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 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 务”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的政 治报告中借用“实事求是” 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 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 一次明确提出“实事求是”的 思 想,并对实事求是的科 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从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整风运动 http____k ech_dl_video_v2_2.wmv
“实事求是,西洋之本也。”“西 人格致之学,所以牢笼天地,驱 役万物,皆实事求是之效也。”
科学精神
章太炎
科学方法
郭嵩涛
“近代学术,渐
趋实事求是之涂”
(2)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改 造 我 们 的 学 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以实践为最高权威,把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 部分,是以无数党员的生命和鲜血为 代价换取的认识成果。
3
(1)词源
「 实
汉
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
严
事
求 是
唐
」
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
谨 治 学
词 源
宋宋
实事求是
学 风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演讲
竺可桢
求是书院
浙江大学 前身
“校训为求是,实事求是,自易 瞭然,然而言易行难,一旦利害 冲突,甚难实行‘求是’精神。 近世科学始祖首推哥白尼、伽利 略以及布鲁诺三氏,除前一人著 书外,后二人一秉求是精神,历 险如夷,视死如归,以身殉科 学。……壮哉求是精神!此固非 有血气毅力大勇者不足与言。”
邓小平历史性贡献
(5)第一次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82年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提出: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历史性贡献
(6)把“实事求是”确立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78年9月听取中共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讲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 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 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 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 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 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内容的相互关系图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
恩格斯: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
列宁: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确切的、有凭有据的事
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1、一切从实际Biblioteka 发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我斗们争策讨略论,决问不是 少众数的人斗坐争在过房程子 才里 能能 产题够 生产 的,生 ,应的 就, 是当他说从是要要在实在实群际 经验中才能产生。 际出发,不是
“实事” “实”即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
“是”
客观事物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事” 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的、普遍联系和 运动、变化、发展的,因而其内在的 规律性也是客观的——彻底的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求”
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是可以认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第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3)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的联系P34
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邓小平指出: “ 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 言概括为 ‘ 实事求 是 ’ 四个大字。”
辩历 证史 唯唯 物物 主主 义义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又说:分析中国的 情况“,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和在革命胜利 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 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 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 (1)理论和实际相脱节必然导致主观主义
从书本出发,忽视实际——教条主义
从狭隘的经验出发,忽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经验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 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 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 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 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 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 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 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理
论 理论向实
联 系
际的趋近
实
际
的 内
实际向理
涵 论的趋近
形成解决实际 问题的新方案
形成新的 理论。
对症下药
实际向理论的趋近,是在运用科学理论研究 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概括实践经验,使之上 升到普遍理论的过程
——主体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 方法的运用,对调查获得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深 入到事物内部,研究其各种要素的结构、性质和 关系,并把这些方面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思考, 进而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舍弃 事物的差异性,把握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使特 殊性的实际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理论。
“两个凡是”——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 决策,我们都坚决 拥护,凡是毛主席 的指示,我们都始 终不渝地遵循。” 这是在毛泽东逝世 后,中国亟待发展 的时刻出现的一股 错误思潮。
实事求是“这条思想 路线,有一段时间 被抛开了,给党的 事业带来很大的危 害,使国家遭到很 大的灾难,使党和 国家的形象受到很 大的损害。”
1858、11-1859、1《政治经济学批判》: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 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而新的 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 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 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 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 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 际生活,就应当在各个方面把这 门科学推向前进。”
江泽民提出了与时俱进, 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
与时俱进 1.MPG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深化认 识主要是强调与时俱进,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 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并把它作为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
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 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为什么要重新确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 到继续贯彻和发展,但也经历过大的背离。 邓小平总结说:“我们建国三十八年,头八年 是好的,后十年也好,当中那些年受到“左的 干扰,情况不太好。”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0页
◆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到1958年“大跃进”, 再到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实事求 是思想路线逐渐被抛开。
——没有调查就从没有定发义言出权 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首次提出命题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 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61年1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请同 志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 际出发”
1961年3月中央为提倡和要求调查研究 写给各地的信:“一切从实际出发, 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 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
1941年12月底毛泽东 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在 泽七 东大 的作 政《 治论 报联 告合
政 府 》
1945年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 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全党确立。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思解 想放 路思 线想 确、 立实 的事 过求 程是
明确提出 “反对主观主义” 的问题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
本本主义“是 完全错误的,完全 不是共产党人从斗 争中创造新局面的 思想路线”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初步 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 本含义。
矛
实盾
反 对
践论
本 本
论
主
义
1937年,对党的思想路线 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是唯物 史观论者,凡事要 从历史和环境两方 面考察才能得到真 相”
毛泽东最早是在 1929年6月给红四 军的信,第一次 使用“思想路线”
认为那些错误 的思想,“只是历 史的结穴,历史上 一种错误的思想路 线上的最后挣扎。”
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求真务实被提到辨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 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 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 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的一大 法宝。
我们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 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 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 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一个中心 P32
三个着眼于”
(2)对于指导革命和建设全局。从 实际出发就是从国情出发
1939年毛泽东:“认清中国的国情,
乃中是国认目清前一正切处革在命并问将题长的基期本处的在根社据会” 主义的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