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ÁÁ
Á
自1992年政府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1]以来,文化产业在大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原生态1.0时代,与“文化事业”概念划分模糊,虽然提出“文化经济”,但对文化商品属性的认识仍属初步,其业态主要表现为工艺美术、传统印刷、音像制品、广告出版、影视及相关产品的低端复制,规模小,质量低,盲目性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二是21世纪前十年的2.0时代,文化产业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从2000年“文化产业”写入中央文件,到2009年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互联网普及、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业态变化明显。以新媒体、数字技术产业为主,出现了一批新的文化产业和产品形态,产业、行业之间跨界渗透现象明显。三是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和协同创新正在推动文化产业进入3.0时代,其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愈演愈烈,基于新一代移动互联终端和数字技术而成长起来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一、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呈现的形态
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因其出发点和集聚形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形态。
(一)新创模式———新兴文化业态
早期关于新兴文化业态的探索是在互联网、信息和数字技术的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尤其是依托高速宽带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最早的新兴业态,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一个较快的增长点,引起决策层和专家学者关注。2007年4月,新兴文化业态刚刚在中国学术文献标题中出现(赵志立在《成都大学学报》发表《
文化产业
2015年第1期
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
李凤亮宗祖盼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11&ZD02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广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路径研究”(GD13CZW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筹)主任;宗祖盼,深圳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60)。
[摘要]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业态裂变与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交叉融
合不断深化,文化航母日益强大,其诱因包括科技革命的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追求、社会消费结构和心理变化、产业要素集聚等。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导致业态重组加速,行业分工或会更加细密,将进一步诱发市场规则的确立;新兴文化业态可望成为价值传播的利器,得到政府重视;传统业态会在业态裂变中获得重生机遇;文化产业的协同创新对体制政策、技术平台、人才培育等提出新需求。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科技业态裂变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5)01-0137-05
发展要重视新兴文化业态》),同年10月写进了中共十七大报告。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积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这里的“新兴文化业态”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常规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即指“网络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推动下不断衍生的新兴文化行业”。[2]2012年,国家统计局对2004年制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进行较大修订,强调修订的原因是由于“文化新业态的不断涌现”。[3]而其新增加的内容,就包括数字内容服务中的数字动漫制作和游戏设计制作,以及其他电信服务中的增值电信服务。
对“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学术界和行业迄今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但综合起来,这一新兴业态至少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技术依托,主要是指现在的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其产品具有在线性和虚拟性,可称为“网络文化产品”,比如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子书等,以及利用互联网开展传统文化服务,如网上展览、网上博物馆、网上图书馆、网上拍卖等。二是内容为王,注重原创性、差异性以及不可替代性。胡惠林认为,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财富的重要内容,文化财富本质是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内容的衍生力。信息高速公路提供的是跑道,而没有内容就没有新兴文化产业可言。[4]三是多元载体,强调信息互动与共享。传统文化产业载体主要包括一对多、单向接受的电视、报刊、广播,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则表现为多对多、双向互动的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新一代数字移动终端平台,尤其以APP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平台,开创了网络软件业的新篇章。四是跨界融合,既包括地域跨界、产业跨界、行业跨界,更表现为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精英与大众的融合。
但是,所谓“新兴文化业态”也只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事实上,在科技快速发展、文化科技融合日益深化的今天,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三年后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和产品形态。2011年1月21日“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产品上线时,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三年,其全球用户已达6亿。用户数量发展速度之快,产品更新之快,均超乎人们的想象。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时事推移,新旧交替,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兴文化业态,只是不同历史条件(技术、思潮、政策)的影响会造成更替节奏的快慢。从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世界各国都处在新旧业态交替的剧烈震荡期,呈现出周期短、更新频、速度快等特征。新媒体成旧媒体,门户网站从盛行到没落,文化产业园区不再新奇,随着产业的不断实践,新的文化业态层出不穷,而新兴文化业态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也在被持续不断地更新。大数据时代、云生活方式、物联网等新的社会和技术形态,正在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来新一轮变革,生产符号化、个体立体化、社会公共化、文化消费化、生存虚拟化等社会特征会催生更多更新的新兴文化业态涌现。
(二)融合模式——
—交叉跨界型业态
业态裂变与融合催生出的具有交叉跨界性质的文化产业业态,主要表现为跨产业融合、跨行业协同和跨地域合作。首先是企业经营边界模糊导致产业融合。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在较早版本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这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早期是合理的。比如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在21世纪初作为我国投影设备制造的领航者,按照分类应属于文化产业的相关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雅图已经实现从一个设备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内容生产商转变,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跨越了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这样的企业已很难再用某一层面来概括它。苹果公司的路径也从传统的IT硬件生产向内容生产转变;而腾讯、百度、新浪等从事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也日益注重通过内容生产增加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从原先的技术平台制造商、运营商和服务商,转变为包括内容制作、提供和集成在内的综合性文化科技型企业。再如新兴文化科技型企业认定问题,各大城市标准不一,在国家层面也未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正是由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超强渗透性,它能够打破传统产业原有界限,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渗透、交叉和重组,创意农业、工业旅游等一批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业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业态裂变促使不同行业之间协同创新。随着文化产业不断细分,行业间竞争加剧,如何汇聚优势资源、释放创新要素、展开深度合作,成为文化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影视业与游戏业的合作上,我们看到《哈利·波特》《最终幻想》《古墓丽影》《生化危机》《蜘蛛侠》《星球大战》等一大批成功的案例;娱乐业与文化制造业的融合滋生了大量文化衍生品;全媒体的内容资源共享加快了品牌培育过程和广告产业的平台资源整合等。最后,互联网融合作为一支主要力量打破了空间界限,为更多企业实现跨地域合作提供了平台。现代文明发轫之初,人类就以传统的船只为工具开展海上贸易,中国瓷器就是凭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第一个全球性文化产品的;直到电子通讯时代,电报、电话、手机等即时通讯工具逐渐普及,地域疆界被逐渐打破;而进入互联网时代,空间阻隔几乎不存在,这催生出大量具有交叉融合性质的文化产业业态。比如,网上设计公司将传统的设计业务搬到互联网上,采取竞标、外包的模式,实现了设计产业的全民创意;动漫产品从制作到推广,可以做到足不出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