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励志故事集锦三篇

合集下载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精选八篇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精选八篇

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精选八篇古代励志故事,故事的叙述,在肯定的教育基础上,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故事的分类有了多种分类,其中励志故事是对人的教育起着励志激励的作用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名人的励志故事感悟,欢迎大家阅读!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一: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方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很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飘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刺眼。

他想,假如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光明,但可牵强用来看书了。

从今,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最终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状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特别惋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觉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敞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二: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用心攻读,孜孜不倦。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也是需要一个奋斗过程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名人奋斗的励志故事篇11、车胤囊萤照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们,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们。

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2、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3、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4、王献之依缸习字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

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柳公权戒骄成名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们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5篇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5篇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5篇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5篇1、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

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

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获得了渊博的医学和高超的医术。

精选15个中国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

精选15个中国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

精选15个中国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你知道哪些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与大家分享的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历史人物励志故事(一):《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历史人物励志故事(二):《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三):《皇甫谧浪子回头》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

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司马光警枕励志》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中国古代励志人物故事六篇

中国古代励志人物故事六篇

【导语】⼀个励志的⼩故事,或许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迪,让我们受益匪浅,遇到挫折就放弃就是彻底失败,这样永远不会成功,⽣活就是需要不断的激励来让⾃⼰前⾏。

要获取真正的成功,每个⼈都必须经历艰⾟。

失意时多看看别⼈的故事,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古代励志⼈物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古代励志⼈物故事:刘邦 刘邦应该算是典型的⼤器晚成的⼈。

除了运⽓出奇的好,我觉得他也有⾃⼰过⼈之处。

秦⼆世元年(前209)九⽉,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起义,称沛公。

此时的刘邦已是47岁的“⾼龄”了。

47岁在今天想创⼀番事业也觉得⾃⼰⽼了,在2000多年前47岁的⼈可能相当于今天67岁的⼈。

何况还是从⼀个县⾥⼩⼩的⼲部到国家领导⼈的差距。

刘邦的⾰命事业进展⾮常迅猛。

公元前206(仅仅3年时间)年⼗⽉刘邦便进抵霸上。

秦王⼦婴投降,秦灭亡。

⼊关后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约法三章:“杀⼈者死,伤⼈及盗抵罪。

”因此受到⼈民的欢迎。

项⽻击溃秦军主⼒后,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亲⾄鸿门,卑辞⾔好。

项⽻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带。

刘邦不⽢⼼⾰命的胜利果实被项⽻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

项⽻率部突围,⾄乌江⾃刎。

当年⼆⽉(55岁),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长安,史称西汉。

⼀般说“从奴⾪到将军”表⽰⼀个⼈的飞跃,⽽刘邦8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亭长到皇帝”的跳跃,更⽜。

【篇⼆】中国古代励志⼈物故事:姜尚 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卒年不可靠。

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

不过说姜太公⼤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个⼈有这样的运⽓。

当然⾃⼰的实⼒也是⾄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卖⾁,⼜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能够⼤展宏图,为国效⼒。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_历史故事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_历史故事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历史名人精选,希望对您有帮助!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篇一: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

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篇二: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篇三: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篇四:陶弘景菜园求学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

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关于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古代的人又勤奋又聪明,肯吃苦,我们应该传承,古代人的优良传统。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古代名人励志奋斗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3.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4.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中国古代励志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人物故事

中国古代励志人物故事1、张良拜师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

张良非常不高兴。

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

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

过5天再早些见我。

"说完就离去了。

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

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

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

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非常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

10年之后,兵事将起。

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

"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

张良特别高兴。

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2、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20则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花样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一:李密牛角挂书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二:诸葛亮勤奋好学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四: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五篇】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分享的古代名⼈励志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古代名⼈励志故事 苏秦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他跟随⿁⾕⼦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师下⼭。

张仪去了魏国,⽽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年,但⼀事⽆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弟弟、妹妹、妻⼦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

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感到⼗分惭愧,但他⼀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种庄稼去养家⼝,怎么竟想出去耍嘴⽪⼦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不改。

苏秦知道⾃⼰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既惭愧,⼜伤⼼,不觉泪如⾬下。

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临下⼭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勉说:“读书⼈已经决定⾛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有什么⽤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个好办法。

他读书时,把头发⽤绳⼦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打盹,头发就把⾃⼰揪醒。

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困了,就拿锥⼦刺⾃⼰的⼤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2.古代名⼈励志故事 范仲淹 宋朝的时候,有个品德⼗分⾼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

他从⼩⼼怀⼤志,希望将来能做治国安民的宰相,为国家出⼒;或者做⼀个医⽣,为百姓治病救命。

他对⼈说:“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于国家的事,我就愿意做。

”后来,范仲淹做了官,还真当了⼀段时间的宰相。

他为官清正廉洁,很受好评。

有⼀年,他到泰州做管盐仓的⼩官,见海⽔泛滥上岸,百姓受难,就提议修海堤,还亲⾃参加运⼟、夯⼟。

经典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篇

经典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篇

经典古代名人励志故事三篇【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他从小胸怀大志,眼光高远,深为其兄器重。

王莽时期,马援在军队里当个小军官。

一次上司派他率队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马援看到犯人们哭得挺悲哀,不由动了侧隐之心,便把犯人们都放了。

私放犯人是大罪,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边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时间没多长,赶上朝廷大赦,马援也得以免罪。

之后,他就在那里经营畜牧业和农业。

他心胸宽广,乐于助人,为人忠厚而有远见,没几年功夫,来归附他的人竟有好几百。

他常对身边的人们说:做人不能因为贫穷潦倒而丧失志气,不能因为年纪老迈而颓唐,"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不几年,马援有了几千头牛、羊和马匹,几万斛粮食,家产多得花不完用不尽,但他不为物累,仍旧和从前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曾感慨地对人说:财产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够帮忙人;要不然,做个守财奴有什么意思呢"之后,怀着高远志向的马援果然把财产分给了他的本家和亲友,自己空身外出投军谋事,后归附了汉光武帝刘秀,为国家立了很多功劳。

【苏武牧羊】西汉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派汉朝叛使、被单于封为丁灵王的卫律前来诱降。

卫律说:"苏先生,我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受到单于大恩,封我为丁灵王,拥有数万奴隶,马匹、牲畜漫山遍野。

你这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样富贵,若白白地流血牺牲,又有谁明白你呢!"苏武怒斥道:"卫律,你身为汉民,不顾恩义,叛国投敌,你虽然能得逞于一时,最终却逃脱不了天地良心的审判。

"卫律见苏武不屈服,只得向单于报告。

单于见苏武很有气节,十分钦佩,更想招降他。

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里,不给饮食,苏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毡毛充饥。

之后单于又将苏武移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逼迫他牧羊。

北海在今苏联境内的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

苏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对他的食物供应,他只得觅野鼠掘草根充饥。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导语: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一些事一些人而震撼心灵,一些励志故事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催化剂,它让我们重新注满能量,扬帆起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代名人励志故事,欢迎大家参考!古代名人励志故事篇11、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厉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

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

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

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yao,比西方的麻醉yao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集合3篇

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集合3篇

历史人物的励志故事集合3篇历史人物励志故事篇1 慕容垂慕容垂重小就勇冠三军,深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

后来却被太傅慕容评逼走,在在付坚麾下忍辱负重几十载,直到须发皆白才重新收拾了燕家天下,也可以算是大器晚成。

慕容垂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暐之叔。

甚得慕容皝宠爱,后来得到慕容恪赏识,曾为前锋都督,前燕吴王。

369年晋将桓温率军攻前燕,在枋头撤退,慕容垂以三万骑追到襄邑(今河南睢县),大败晋军。

后被太傅慕容评逼走,携妻子投降前秦。

淝水之战中进攻被委派进攻襄阳,暗中保存实力,在前秦败后叛变,慕容垂纠合鲜卑、乌桓,建立后燕,率军二十万攻邺,一年后夺据邺城。

386(60岁)年称帝,定都中山(河北定州市)。

393(67岁)年消灭慕容泓的西燕政权。

因扣留北魏王拓跋圭弟弟,与本是藩属的北魏关系恶化。

395(69岁)年太子慕容宝征北魏,于参合陂之役大败,隔年慕容垂反击,但病死于亲征途中。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篇2 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

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82岁)离开了人世。

据说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

各位年龄偏大,在学术、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虑来写小说,说不定也写成一代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集锦三篇
【诸葛亮教子】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

他为
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

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
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

他给外甥的信也说:
“志当存高远。

”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

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

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用心治学。

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

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
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
“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学习
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

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
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
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可见,诸葛亮让子孙生活俭朴,是为了使他们更有出息,其眼光
不能不说“超俗”远大!
【少年李白】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许多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
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
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惊奇,走上前询问,老奶
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
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
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

据说他五岁就会诵写“六甲”,十岁能读诸子百家的书,懂得了
许多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学会了弹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风流儒雅,气概不凡,是当时很
有名气的文人,这次是到蜀中来做官的。

在长安,他早就听说李白的
诗名,这次来到蜀中还未上任就前来访问了。

家人带他来到一条河边
的柳树荫下,只见一个年幼的书生,头戴纶巾,佩一把宝剑,正在吟诗,同样是风流倜傥,卓越不群,诗人对这少年的喜爱之情油不过生。

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诗稿,先是吃惊,后是赞叹,最后竟是击节拊
掌了,他说:“小家伙的文辞简直可以和司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
写吧,中国第二个屈原就要横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远大,禀性高洁。

当时的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
去参加进士考试。

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个国家栋梁,否则
就一辈子只当一个平民百姓。

他常常自比谢安,相信总有一天会“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少年时代的诗歌留下来不多,比较早的一篇是《访戴天山道
士不遇》。

说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观中去寻访一位道士。

时值
初春季节,桃花正带露开放,飞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确实美
不胜收。

不过道士却始终没有回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见不到人影,
他只好悻悻而归了。

回到家后愈想愈觉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间烟
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诗兴。

于是展纸挥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
的才华。

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赞扬。

不料,因为沈周的赞扬,这次
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慢慢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
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觉自己手下的
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