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件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专题复习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件

针对训练
9
1.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发生的方程式


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
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严密 严密”),理由是:
(填“严密”或“不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训练
10
【反思交流】
(1)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碳化钙与水反应放热 B.碳化钙应贮存在阴凉干燥的库房
C.碳化钙与水反应可用于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D.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制乙炔的发生装置与制氧气完全相同
19
【考查点】 元素观、阅读信息提取信息能力、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制取气体 装置的选择、质量守恒观、Ca(OH)2 性质等。
C60
主要用途 作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作地质勘探钻头等 作铅笔芯、电极材料、高温润滑剂等
超导材料
3
【注意】(1)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__碳__原__子__的__排__列__方__式__不__同__。 (2)木炭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结构与石墨相似,具有_吸__附___性,利用 这个性质,木炭可用于除去食品和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 剂。
(1)你认为甲同学猜想的理由是

(2)其他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
步骤1:取适量碳化钙加水,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气体燃烧,伴有大量黑烟,说明碳化钙与
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3课 碳和碳的化合物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3课 碳和碳的化合物课件
);CO比CO2在性质相差很大,如CO具有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但不能与碱溶液反应,
CO2可与水、碱溶液、碳反应和不支持(zhīchí)燃烧也 不能燃烧,没有还原性。
12/9/2021
第十二页,共十八页。
典例赏析
2.(2014·黄埔)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 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 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是二氧化
灰水

(3)仪器b中盛放的试剂是( C ),盛放该试剂的作用 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A.氢氧化钠溶液(róngyè) B.浓盐酸 C.浓硫酸
D.蒸馏水
12/9/2021
第九页,共十八页。
知识梳理
考点(kǎo diǎn)4:自然界的碳循环
12/9/2021
第五页,共十八页。
知识梳理
物质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H碳 H红222OC)酸色=O与=3不变H水=2稳成=C反CO定O紫3应2(↑,色石:易)蕊+C分O试H22解液O+(,变石红蕊色由),(用应_322_FC)氧)_eO还_++化:_原_3F铁_Ce性_O2与_O2(_3_C炼_O高_反温铁__:
第一 部分 (dìyī)
身边的化学物质
12/9/2021
第3课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一页,共十八页。
考纲要求
1.认识碳的几种单质及用 途(了解)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理 解)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 解) 4.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了解)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操作) 6.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及用途(了解) 7.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 物(了解)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提纲

a b 洗气瓶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提纲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用途比较名称金刚石石墨C60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形似足球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很软,有滑腻感质脆导电性不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导电用途装饰品、裁玻璃、切割大理石铅笔芯、电极、润滑剂制备新材料关系⑴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⑵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化学性质相似。

注:⑴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60由C60分子构成的,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⑵石墨与金刚石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⑶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如O2),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2、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结构与石墨类似。

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而具有吸附能力,如活性炭用于:⑴防毒面具;⑵制糖工业中脱色;⑶冰箱除异味等。

二、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书写或绘画),填写档案、重要的文献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木桩埋入地下之前往往将其表面烧焦。

2、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增强,在高温下能跟多种物质起反应。

(1)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作燃料①当氧气充足:C+O2点燃CO2;②当氧气不足:2C+O2点燃2CO(2)碳跟氧化物反应(还原性)冶炼金属①碳与氧化铜反应:2CuO+C 高温2Cu+CO2↑(如图)现象:试管①中黑色粉末变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a、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b、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进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c、等装置冷却后取出试管内的铜: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②碳与氧化铁反应:2Fe2O3+3C高温4Fe+3CO2↑③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O2+C高温2CO3、基本概念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得氧氧化);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失氧还原);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

中考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

中考复习课:碳和碳的化合物

3.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 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4.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 是(C )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 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 二氧化碳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 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冰川融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干旱
土地干旱
• 1.(烟台市)“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 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C)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多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2.(福州市)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B)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夯实基础
• 一、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碳的单质 外形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 面体的固体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 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特性
软 最 ——的矿物之一,有良好 硬 天然存在的最—— 的导电 性,熔点高,有滑腻 —— 的物质,不导电 感。 刻划玻璃、钻探 机的钻头、装饰 品
用途
铅笔芯、电极、润滑油
• 9.如果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该采用的方 法是 (C ) • A、点燃 B、倾倒到另一个容器里 •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 10.C0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 质有关的是( A ) • A.灭火 B.做化工原料 C.制干冰 D.温室中用 做肥料 • 11.能把氧气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氮气 与一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都区别出来的是( C )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B.分别通人紫色石蕊试液 •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 D.以上几种方法都行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件-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中化学总复习课件-碳和碳的化合物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5
3.如图,将几块经过烘干并冷却的木炭。投入到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并轻轻摇动,你能观 察到的现象_____,这是因为_______
木炭
6
练习巩固
4.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C )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 墨水
初中化学总复习
碳及其化合物
知识网络
金刚石 物理性质有差别
碳的单质
石墨
C60
化学性质

几种无定形碳
常温下稳定性 可燃性 还原性
及 碳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化 合 物碳
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工业制法 用途

物理性质
化 一氧化碳
化学性质

用途
物 碳酸
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
乙醇
2
考点整合
考点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 金刚石:是_无__色__透__明__的正八面体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
应的( )
A.碳元素的质量
B.铜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
C.铜元素的质量
D.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
7.为除去氧化铜中混入的少量炭粉,可以( )
A.加入足量稀硫酸
B.在氢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C.加热混合物
D.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9
练习巩固
8.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观察到固体只 有少量为红色,黑色成分含量较多,于是决定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 固体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加如下探究过程: (1)对固体成分猜想。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填空

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填空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可用于
(2)碳具有
:可用作
C+O2
(充分燃烧)
2C+O2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
光;放热;生成
(3)碳具有
:可用于
工业。
C+2CuO
+
木炭+氧化铜
(不充分燃烧) 的气体。
2Fe2O3+3C
+
澄清的石灰水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
变红。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可作

注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之所以产物不同,是因为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不同;碳与氧气反应产物不同,是因为
不同。
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使用
,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
,也不能

二氧化碳不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二氧化碳能与 反应生成

(2)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
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颜色、状态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
加强热 燃料、黑火药、制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2 碳和碳的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2  碳和碳的化合物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不能区分二者,B错误;CO2不能被浓硫酸
吸收,无法除去,C错误;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变红,D正确。
专题2
碳和碳的
重难点突破
实验突破
1.鉴别 (1)依据:两种气体的性质不同。 (2)鉴别的方法及现象 鉴别方法 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
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 CO (填化学式,下同);能使澄清石
你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铁架台 。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____( B 填字母)。

专题2
碳和碳的
重难点突破
实验突破
(3)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 。
专题2
碳和碳的
重难点突破
实验突破
一、CO、 CO2的比较(2016.11) CO 相同点 组 成 宏观上:都由__________________ 碳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微观上:都由分子构成,分子都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CO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 不同点 和1个氧原子;碳元素显 ____ +2 价 1个CO2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和2 CO2
【特别提醒】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的原因:
能使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止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
专题2
碳和碳的
重难点突破
实验突破
质疑与创新 6.药品选择——能否用其他药品代替稀盐酸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1)________(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盐酸有较强的挥发性,会使制得的 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

初三化学复习课件碳及其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课件碳及其化合物

烯烃的概念及其分类
1 烯烃
2 乙烯
由碳和氢构成、含有一个 或多个碳碳双键的脂肪烃, 如乙烯、丙烯等。
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 子构成的烯烃,分子式为 C2H4。
3 丙烯
由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 子构成的烯烃,分子式为 C3H6。
炔烃的概多个碳碳三键的脂肪烃,如乙炔、丙炔等。
含有芳香环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香气,如苯和苯的衍生物。
烷烃的概念及其分类
1 烷烃
由碳和氢构成、只含有碳碳单键的脂肪烃, 如甲烷、乙烷等。
2 甲烷
最简单的烷烃,分子式为CH4。
3 乙烷
由两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构成的烷烃,分 子式为C2H6。
4 引申阅读: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是一种重要的燃料 资源。
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享三对电子的六个电子对,形成三键。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 主要由碳和氢构成 多为复杂分子 大多数是可燃的
无机物 包含除碳和氢以外的元素 一般是简单分子 大多数是不可燃的
碳的同素异形体简介
1 同素异形体
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碳化合物。
2 引申阅读:空间异性
同分子式下分子结构的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 和功能的差异。
2 乙炔
由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炔烃,分子式为C2H2。
3 丙炔
由三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炔烃,分子式为C3H4。
碳的结构和性质
结构
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能形成单、双或三重键,构 成不同的化合物。
性质
碳的化合物多样性极高,具有稳定性、不活泼、高 融点等特点。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其特点
1 单键
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享一对电子的两个电子对,形成单键。

九年级化学全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

九年级化学全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
Image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12/11/2021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谢谢 ! (xièxie)
12/11/2021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碳和碳的化合物 转化及应用。碳和碳的化合物
No 转化及应用。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地质学家地质
考察时,经常带一瓶稀盐酸,遇到不认识的石头就滴几滴稀盐酸,你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吗。 ②继续前进的是反应后生成的含碳元素(yuán sù)的物质。谢谢
物质
CO2
能溶于水,且能与 水反应源自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性质 大于空气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
能与氧化铁等铁的 氧化物反应(fǎnyìng)
可燃性
有毒性(dú xìnɡ)
12/11/2021
第五页,共十四页。
CO
分子 结构图
CO2
:碳原子
:氧原子
12/11/2021
第六页,共十四页。
想一想
炼铁的尾气中含有大量CO,可以(kěyǐ)作为 燃料,但还含有一定量的CO2,影响CO的燃 烧。你会除去CO中的CO2?
12/11/2021
第九页,共十四页。
这节复习课,
你收获 了什 (shōuhuò)
么……
12/11/2021
第十页,共十四页。
比一比 ①CO2只有(zhǐyǒu)遇到能与它反应的物质,才能通过关卡; ②继续前进的是反应后生成的含碳元素的物质。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ù)练 巩固(gǒngg
将该气体(qìtǐ)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人教版九年级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点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处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最硬软导电性无良好导热性无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光滑剂等注: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

2、CO2和CO的比拟CO2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有可燃性2CO+O22CO2复原性没有复原性,有较弱的氧化性C+CO22CO有复原性CO+CuO Cu+CO2与水反响与水反响CO2+H2O===H2CO3不能与水反响与石灰水的反响与石灰水反响CO2+Ca(OH)2===CaCO3↓+H2O不能与石灰水反响毒性无毒有剧毒主要用处可制汽水,作制冷剂,灭火,气体肥料。

可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复原剂。

注:由于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决定了二者性质的不同。

3、一氧化碳和单质碳性质的比拟C CO相似点都具有可燃性、复原性,常用作燃料和作复原剂冶炼金属不同点属于固体单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属于气体化合物,具有毒性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不用碳酸钠、纯洁碳酸钙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要会分析原因〕。

原因:①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响,速度适中,便于搜集CO2气体;大理石或石灰石原料价低易得。

②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响的理由:刚开场二者反响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外表,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响不能持续进展下去。

③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气体,会使生成的CO2中混有HCl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

④不用纯CaCO3或Na2CO3等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响速度太快,很难控制,且药品价格比石灰石要贵〔本钱较高〕。

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九年级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碳和碳的化合物考点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A.3:4B.3:8C.2:1D.1:23.2014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碳的单质1.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高温膨胀轧制而成,如下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片,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备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2.已知:CuO+2C2Cu +CO2↑。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开始发生反应B.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C.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A.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4.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A.具有氧化性B.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附性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5.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A.吸附B.溶解C.过滤D.结晶6.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图中的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初三化学复习6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复习6碳和碳的化合物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元素和化合物 (一)碳和碳的化合物一、教课目的:1.稳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育学生的概括、对照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广泛联系的。

二、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 1.C、 CO、 CO2的化学性质2.CO 2的实验室制法教课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差别与联系。

三、教具:相关 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课过程:(一 )创建情境,导入复习: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学生思虑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问题启迪、指引,进入复习1.教师指引启迪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经过化学反响生成CO2?”并指引学生。

在思虑后按要求写出相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互相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虑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照概括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现,对照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照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学生实验:制取一瓶 CO 2,并进行查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育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 (略 )(三 )议论:用化学方法差别(1)CO 与 CO2(2)CO 与 CH 4学生疏组议论,研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育开放性思想(四 )稳固深入: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2.练习: (见附录 )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重视知识的稳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作业: P1171、 4 稳固深入本节内容,加强知识点(五 )板书设计碳及碳的化合物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 CO2的制法1.实验室制法2.工业制法附录 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例题: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A. 焚烧木炭B.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C.石灰石与硫酸反响D. 煅烧石灰石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剖析:本题考察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响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采集,故不选 A,不宜用 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 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挡反响持续进行; D 是工业上制取 CO2的方法,所以选择 B.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拥有的性质是()A. 密度比空气大B. 不可以焚烧,也不支持焚烧C.能与水反响D. 能溶于水剖析:本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剖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焚烧条件基础上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

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C.通入水
D.点燃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是CO、CO2的化学性质。

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要除去CO2应选择B。

因为CO2不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也不能燃烧所以不选择A、D;CO2微溶于水所以水不能除尽CO2,因此不能选择C。

4.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有一层白膜,该物质是____,要洗净该试剂瓶宜采取的方法是____。

分析:此题测试点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根据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可知白色固体为碳酸钙,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可知碳酸钙虽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所以此题答案为:
(1)碳酸钙(2)加入稀盐酸溶解后,再用水洗
附录1-2《碳和碳水化合物》练习:
选择:
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可吸收热量
2.下列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相同的一组是()
A.H2和C
B.H2和CO
C.CO和C
D.CO和CO2
3.相同质量的碳酸钙,其中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A.前者多
B.后者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填空:
1.有O2、H2、CO、CO2、CH4五种气体,其中(1)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

(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

(3)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

(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

2.制取CO2与制取H2的发生装置相同的原因是____。

简答:
地球表面的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易产生温室效应,会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利也有弊(1)你的观点呢?并说明原因。

(2)为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两点)
答案:
选择:1.C 2.C 3.C
填空:1.(1)O2(2)CO2(3)H2、CO、CH4(4)CH4
2.反应物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反应条件都不需加热。

简答:(1)有利,原因:CO2增多会促进光合作用,使一部分作物增产。

有弊,原因:由于温度升高,使很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使土地沙漠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而淹没沿海地区。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以两种答案均可)
(2)大量植树造林研究开发太阳能等无污染新能源代替含碳矿物燃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