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何艳英)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一、课标(一)课程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课标具体目标1、运用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2、运用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归纳亚洲水系的特点。

3、运用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分布特点。

4、简要分析地形、气候与水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一)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亚洲地势地形特征、水系特征、气候特征难点: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关系(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重点:利用地图资料,归纳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难点:描述自然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三、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亚洲地形和水系特点:90%学生能够掌握。

2、亚洲气候分布特点:80%学生能够掌握。

3、亚洲地形、水系、气候之间的关系: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亚洲地形、水系、气候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剖面图,说出亚洲地势特点。

2、在地形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归纳亚洲地形的特征。

3、在地形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归纳水系的特征。

4、在气候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特征。

5、试着说出亚洲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展示图片:亚洲众多地理事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到的地理事物有哪些?学生回答。

老师:我们把上述提到的地理事物统称为自然环境。

今天一起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

板书:自然环境出示除南极洲外,六个大洲最高海拔、最低海拔、平均海拔对比图,请学生分析亚洲三个数据与别的大洲的不同。

结论:亚洲最高海拔是六个大洲之首,最低海拔是六个大洲最低,平均海拔是六个大洲最高,所以亚洲地表起伏最大。

老师:亚洲地表究竟如何起伏的?一起走进第一个模块:认识地形。

第一模块:认识地形温故知新: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简单复习相关知识。

6.2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6.2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香莲乡中学七年级地理“定级分层”教案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主备:路璟上课时间:审阅: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与相邻大洲的分界线以及亚洲的地理分区教学重点:亚洲地理分区以及各分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亚洲各分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预习反馈:亚洲的世界之最:阅读P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最大的咸水湖:;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

三、新课讲解:[新课导入]: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活动]:学生读7页图6.8“亚洲地形图”回答。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地形图。

2、学生查图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A组:青藏高原、海拔在米,喜玛拉雅山、海拔在米,及主峰、海拔在米。

B 组:帕米尔高原海拔在米。

C组:亚洲最大的是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这些平原海拔在米左右,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世界上最大半岛是半岛。

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亚洲地面很大,高,低。

学习任务二:“低——高——低”[活动]:学生读7页图6.9“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归纳: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在地势呈“低——高——低”的变化学习任务三:河流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活动]:请同学们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观察这些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河流在分布上的特点。

如:鄂毕河、叶尼塞河流入洋黄河、长江流入洋湄公河流入洋恒河、印度河流入洋特点: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部,呈状流向四周的。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第一时学案人教版标解读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河流,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具备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运用教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导学设计、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标的要求,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

锻炼学舌功能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愤活跃的师生关系。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视频《亚洲雄风》和亚洲名山大川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亚洲。

观看图片,欣赏音乐播放《亚洲雄风》的视频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亚洲地形和地势特点1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出示亚洲地形图)2说说亚洲有哪些地形类型?3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4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他们的海拔有多高?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一节地形类型。

2讨论: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

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第二站:亚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读“亚洲地形图”探究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1找一找亚洲的主要河流。

2看看它们最终流入到哪儿。

3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4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学生过渡: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亚洲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自然环境》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环境》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亚洲的地势总特征和地形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说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及流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亚洲地势和河流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亚洲地形图”,分析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分布特点;2.分析亚洲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掌握从地形、河流等要素去分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一般方法;2.学会分析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亚洲的风光,接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亚洲复杂的自然环境。

【课程引入】自然环境【新知讲解】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1.亚洲的地形多媒体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亚洲的地形(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亚洲的地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以上图片为素材库中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学生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中不同颜色表示的海拔范围。

(2)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3)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说出它们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海拔大约是多少。

(4)找出亚洲最低点和最高点。

(5)结合地形剖面图分析亚洲地势特点。

参考答案:(1)200米以下的平原为绿色,200~1000米的丘陵、高原为浅黄色,1000~3000米的高原、山地为橘黄色;3000~5000米的高原、山地为褐色。

(2)通过读图观察,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3)亚洲的中部分布有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5000米,局部地区高达5000米以上。

北亚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亚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南丘陵;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南亚的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西亚的伊朗高原。

这些高原的海拔基本上都在1000米以下,平原在200米以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自然环境》【第1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自然环境》【第1课时】精品教学设计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堂总结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那有后来的甜。

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

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门。

须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成功才会属于你。

加油吧,孩子们!。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学会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3.学会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自学指导:读图6.8回答:1.看图例,注意海拔5000米以上,3000-5000米,以及200米以下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

然后找出这几种颜色分别在图中的哪些区域。

2.思考:从以上可以得出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3.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体会亚洲地势的特点。

4.如果我们沿着30°N纬线把亚洲切开,看到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下面的哪一幅呢?5.亚洲这样一种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对其河流的流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出长江、黄河、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鄂毕河、叶尼塞河,看看它们各流入哪个大洋,并说说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分小组完成P8活动: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当堂作业1、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是()A. 里海B. 黑海C. 死海D. 贝加尔湖2、亚洲最大的平原是()A 印度洋平原B华北平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D东北平原3、世界上最大的湖是( )A. 贝加尔湖B. 里海C. 苏必利尔湖D. 坦噶尼喀4、下列河流注入北冰洋的是 ( )A. 恒河B. 湄公河C.长江D. 叶尼塞河5、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原因是( )①跨纬度最广②跨经度最广③周围被大面积海洋包围④东西距离最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读下面的“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1)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内: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河流: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高原:G________,H________。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何艳英)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何艳英)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4、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学情分析]:这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开始引用歌曲和图片欣赏。

预想学生对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在解决新课的问题之前,比较系统地复习地球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

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不强,通过引导教会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再通过填写各洲的地理位置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最后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唤起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图片欣赏]展示一些亚洲的图片,激发学生了解亚洲的兴趣。

[承转]美丽的自然景色,富饶的物产,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今天开始,我们以亚洲为案例,学习认识一个大洲的基本方法。

[板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复习]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七大洲,还记得是哪些吗?[指图]学生回答[画图复习]在课本P2图6.1中添加30、60度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纬度、经度、五带划分等知识。

[提问]最大的洲是哪个?(亚洲)[活动]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课本P3活动3)[学生回答][小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单元第六章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

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索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诗句:雪域高原映碧天,置身青藏似神仙,一年四季风光异,南北西东最物鲜,珠穆顶峰云袅绕,雅江深谷水碗题,绝级圣地惊寰宇,游客云集绽笑颜。

提出问题:诗句描写是哪个高原?该高原位于哪个洲吗?这么高的地势对河流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又是怎样?(引出亚洲及亚洲的自然环境)学生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

讲授新课第二节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类型。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把学分成学习小组,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学生的合作意识)A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里海、死海、贝加尔湖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及时表扬回答较快、较好的小组。

亚洲的这地方值得我们骄傲。

活动:课件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图。

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高低起伏,让学生观察。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等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②初步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读图等活动,学会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②以亚洲为案例,学会分析大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地图等简述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流向的的影响。

难点:学会分析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以及对方法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水往低处流,地形特点尤其是地势特点是水系特点的重要影响因素。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综合分析了亚洲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以及地形对水系的影响。

为突出归纳大洲地形、水系特点,以及分析地形对水系影响的方法,教材设计了以“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为主题的“活动”,要求逐步学会用分析亚洲的方法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解释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积累。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通过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来解决问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显得有些枯燥。

尽管他们对这两种地形图不太陌生,但还缺乏专门的读图指导和训练,因此除了课堂上严格要求外,还要把方法交代清楚,并且要及时巩固。

为了适应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还需要将枯燥的读图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教学手段小组合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东西流向中部。

西部支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东部支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原因:北美洲地形东西高,中部低。

中部地区北部比南部高。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内涵展示多媒体课件归纳、梳理知识点巩固练习练习题展示多媒体课件回答问题布置作业开放式作业根据学到的方法,在世界地形图上归纳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并分析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课后整理。

《自然环境》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自然环境》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自然环境》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掌握本科目的学习方法,并且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亚洲的地形、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学期所学五种地形的特征地形: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

提问:世界五种基本地形、、、、。

谁来说一说五种地形的特征?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不同地形的海拔高低、地形特征。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地形。

任务1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两步)步骤1──认识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分布与海拔教师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具备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共2课时


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导入本课。
一、亚洲地形和地势特点
老师: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和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提问:1.亚洲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1.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2.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
3.分析北美洲的地势变化特点?
4.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流向。
5.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备注
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地形和地形区的区别


填充图册和练习册
板书
第二节自然环境
地形:亚洲地形复杂多样,地面起伏大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袁伟鹏
七年级地理科课题(学习内容):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1)周(2)课时审核人:高丽娟
学习目标(任务)
1.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河流,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培养运用教材资料解决问题以及读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难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看看它们最终流入到哪儿。
3.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4.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
学生:学生看图讨论得出结论
过渡: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亚洲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三、探究北美洲
老师:出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北美洲地形图”和“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探究北美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

《自然环境》导学案(第1课时)

《自然环境》导学案(第1课时)

《自然环境》导教案(第 1 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有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概括亚洲地形和河流特色。

理解河流散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2.用对照剖析法学习北美洲的地形特色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对照剖析、小组研究【自主学习】(预习课本6—9 页)1.请同学们自学 6 页教材内容。

阅读图和,思虑议论以下问题:(1)在地形图上不一样的颜色代表不一样高度,能够直观看出不一样地形种类,一般:绿色为 ________;黄色为 _________;褐色为 _________,蓝色为 __________。

(2)请同学们读图(地图册 P7 亚洲地形),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迅速熟记以下地形区的名称和地点。

(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阿尔泰山脉、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等)另加:长江中下游平原(找到长江)大海: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伊络瓦底江、恒河、印度河、阿姆河、锡尔河、塔里木河(内流河)。

( 3)读图“亚洲大陆沿30°N 的地形剖面表示”可知:亚洲大陆沿°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含义:地表高低起伏的30 N....总趋向)体现 _____— _____— ____的变化。

小结:亚洲地形特色:地势起伏,呈高、低,地形以 ____、 ____为主。

2.请同学们自学 6 页第 3 段教材内容和阅读P7 图,思虑讨论以下问题:(1)看看亚洲主要河流最后流入到哪儿黄河、长江、湄公河流入 _________洋。

流入印度洋的河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4、初步掌握从相关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学情分析]:这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一开始引用歌曲和图片欣赏。

预想学生对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在解决新课的问题之前,比较系统地复习地球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课堂效率。

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不强,通过引导教会学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再通过填写各洲的地理位置的表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最后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唤起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图片欣赏]展示一些亚洲的图片,激发学生了解亚洲的兴趣。

[承转]美丽的自然景色,富饶的物产,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
洲。

今天开始,我们以亚洲为案例,学习认识一个大洲的基本方法。

[板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习]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七大洲,还记得是哪些吗?
[指图]学生回答
[画图复习]在课本P2图6.1中添加30、60度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复习上学期学
习过的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纬度、经度、五带划分等知识。

[提问]最大的洲是哪个?(亚洲)
[活动]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课本P3活动3)
[学生回答]
[小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东西距离最大
[讲述]同学们会问,亚洲在哪呢?对,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时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1和活动2,教师巡查和个别指导。

[学生] 回答活动1
[归纳]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
要位于北半球,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学生] 回答活动2
[归纳]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西面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北,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板书] 2、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
[讲述] 大家已经会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了。

你会描述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吗?
[知识迁移] 学生填写下表:
[归纳] 学生指图描述各洲地理位置,师生评价。

[承转]由于亚洲的面积很大,国家多,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6.4)
[提问] 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区域?这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回答]
[板书] 3、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
[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4活动4
[小结本课] :教师指图简要小结本课。

[反馈练习]:
1、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马六甲海峡B苏伊士运河C直布罗陀海峡D白令海峡2、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 )
A第一大洲B第二大洲C第三大洲D第四大洲
3、中国位于( )
A东南亚B南亚C东北亚 D 东亚
4、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是()
A北美洲B亚洲C南美洲D南极洲
5、下列国家中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国家是()
A泰国B越南C朝鲜D伊朗
6、下列山脉位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是()
A昆仑山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乌拉尔山
7、大洋洲位于亚洲的()
A南面B东北C西南D北面
8、亚洲主要位于()
A东半球和南半球B 东半球和北半球C 西半球和南半球D 西半球和北半球
9、亚洲南面濒临()
A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北冰洋 D 印度洋
10、亚洲大陆大部分地处()
A热带 B 南温带 C 北温带 D 北寒带
[板书设计]: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东西距离最大
2、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
(2)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