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原”要素】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诵读春之诗
《村居》(清 高鼎)《咏柳》(唐 贺知章)《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江南春》(杜牧)《春日》(宋 朱熹)《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忆江南》(白居易)《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一、谈话激情,读题导入
1、读题导入:春日,万物勃发,百花齐放,在这“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百花中总也少不了杏花的身影。那这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昨天竺可桢爷爷给小男孩和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①想象对话的情形,填上恰当的语气词:想一想,在括号里加上哪些词语能够更形象、更具体地描述竺爷爷和小男孩当时对话时的情景?学生交流。
出示提示语,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添上语气词,仿佛有情趣多了,不过肯定还有同学不尽兴,他想起了他们一年前看杏花时的对话,请你对比读一读,想想,还可以添些什么?)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①过渡:是啊!这可是第一朵杏花呀!要知道竺爷爷等了一年的时间,此时,他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兴奋呀。(教师引读——)
②理解“郑重”:我仿佛看到了竺爷爷在书房里记下了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他是怎么记的?(板书:郑重地记下)
从“郑重地记下”你又读出些什么?(“郑重”是严肃、认真的意思。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板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回答:“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②再添上动作,神情:
出示第一次对话:“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
2、第一朵杏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感悟精确用词的表达效果,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抓住关键词句子,边读边想,质疑问难,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③同桌互助,比较感悟:A、自己读读第二次对话,想象他们对话时的神情、动作、语气语调,将提示语补充得更加丰富具体。B、思考讨论:第二次对话为什么不加提示语。
④小结:是啊,情形不同,突出的描写重点就不同,第二次对话虽然没有提示语,但细细品味,我们却有了更多样、更丰富的感受——揣摩语言,便能入情入境啊!
⑤朗读品味:让我们一起合作,读好这段对话。男生读竺爷爷,女生读小男孩,老师读旁白。
4、品句朗读,感悟精神
(1)过渡引读,分享喜悦:
①小男孩看到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那么的激动、那么的兴奋,是因为——他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
②竺爷爷也很激动、很兴奋,引读,瞧:“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激动与兴奋?
(2)读句:听到小男孩这急切的喊声,竺爷爷赶忙走出书房,和小男孩展开了一段对话。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出示句子:“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①学生自由读。
②将爷爷说的话和小男孩说的话分别做上不同的记号:小男孩的画直线,爷爷的话画浪线。
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数据,这为他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巍巍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引读《最后一篇日记》)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引读。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3)学生交流。
(4)欣赏画面,师配乐描述画面:是啊,大家描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春天来了,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河水,河水泛起了微波;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也被这轻柔的风吹醒了,伸了伸懒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儿悄悄地从柳树身上滑过,柳枝上长出了嫩黄的小芽;在她的爱抚下,杏花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了。
②这第一朵杏花怎么样?结合语句,分享一下你的感受:(“捧”是小心翼翼地端在手心。(生做动作)可见,对于爷爷和小男孩来说,这朵杏花实在是太珍贵了!)
③指导朗读。
④想象:看到这样的杏花,你最想干什么?(闻一闻;摸一摸;带回去插在花瓶里,但又舍不得伤害她;拍照留影……)
(3)品读理解,体会“郑重”:而竺爷爷却是这么做的,出示句子“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5、明白之后,小男孩会心悦诚服地对竺爷爷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6、小结:竺爷爷正是这样通过常年精确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课件出示)竺可桢生平介绍(配乐)
你们看!他就是竺爷爷。我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从1917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总结提炼:四个字,四幅画,伴随着春风如诗如画般的给大家带来别样的感受,有时浓缩就是精华,所以巧用字词,便能锦上添花。
(4)改成诗行、齐读:
3、赏景对话,拓展感悟
(1)过渡:这一天,小男孩终于等到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这可是一年的期待呀!他第一个想告诉的人一定是——竺爷爷。那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指导读“竺爷爷!竺爷爷!”
2、过渡:一年前,小男孩对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不能确定;一年后,他带着爷爷的嘱托,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你们瞧,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二、品词析句,赏景对话
1、读句想象,拓展描述:
(1)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2)读着,听着,你的眼前闪现了怎样美丽动人的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绘一下吗?
2、品词析句,感悟表达
(1)现在,再读这句话,感受便不同了。(指名朗读)短短25个字,却把刚刚同学们和老师描述的内容统统蕴含其中,法宝在哪里,你体会出来了吗?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意思:(①这是个排比句,句式整齐,朗读上口。②通过写春风“吹绿柳梢,吹青小草,吹皱河水,吹鼓花苞”将看不见的春风写活了,既形象,又生动。③ “皱”用得神奇。说到“皱”,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皱纹、皱眉等,很难将它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到一起,但作者在这里化腐朽为神奇,不仅写出了轻风轻抚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让人头脑重立即就呈现出了微波粼粼的图画。④“鼓”也用得巧妙。如果说成“春风吹大了杏树的花苞”,就无法让人体会杏树那勃勃的生机。)
③做上记号,同学们的意思是否是这样的?出示提示语,指名同桌读读这段对话。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说:“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说:“是。”
④听了他俩的对话,你有什么感觉?(提示语太简单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3)扩句:创设对话场景,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想象写话:春风吹皱了河水,河水;
春风吹醒了小草,小草;
春风吹绿了柳梢,柳梢;
春风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花苞;
春风吹,。
2、拓展阅读:《最后一篇日记》 《竺可桢与自然日记》,结合今天的学习,写篇200字左右的学习日记。
三、拓展研究,瞻仰形象
1、过渡:竺爷爷不仅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说的。
2、小组合作,研读第十六自然段:
(1)自由读文,圈划关键词,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或疑问。
3、指名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悟和疑问。
(聚焦“不止一次”“不能……也不能……”“……才……”“精确”“常年”)
4、引读句段:此时,小男孩终于明白了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因为他曾不只一次地说过——“……”
③这喜悦的神情,这兴奋激动的心情都是因为——他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一年的等待,终于有了收获,这不就是他执着探究、细致严谨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2)赏图读句,感受花美:同学们,你们想看看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吗?
① 出示杏花图和句子指名读: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