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篇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最近看了《马克思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感觉挺感人的。
我们从小就熟悉马克思主义,但我们对马克思的理解是肤浅的。
我们不了解他的理论和马克思。
这本书简单地讲述了马克思年轻时的思想历程。
让我对马克思的理解更加人性化。
我看到马克思不仅是神坛上的伟大思想家,也是一个有肉有仇的有前途的年轻人。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一个伟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年轻的伟人。
马克思只有26岁,这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成就。
《马克思是如何炼成的》一书选择了马克思作为1818年至1848年青年阶段的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论述了马克思宏大思想体系的演变和成熟过程。
主要讲的是30岁前的马克思青年马克思,也可以算是青年马克思时期的传记。
我们一直知道马克思的伟大,但在理解马克思的过程中,总是容易受到僵化、教条和僵化的理论形式的影响。
它看起来晦涩难懂,尝起来像嚼蜡。
从马克思的童年和青春,从马克思的思想形成、奋斗历程和人生磨砺出发,从马克思的犹太家庭、基督教背景、青年黑格尔门徒甚至莱茵报的经历、费尔巴哈的追随者出发,我们将看到马克思思想道路上的探索和历程。
我可以看到,马克思不是一个完美而神圣的伟人,我可以看到他不努力学习,沉迷于课外沸腾的生活,经济,因为忠诚和人们的生活变化像成熟的思想,曲折和重复,逐渐从偏见到全面,从简单到理性。
从崇拜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批评黑格尔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我可以看到马克思理论发展的曲折和年轻马克思在成长过程中的共同困惑。
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在批评别人,但也在批评自己,否认别人,否认自己,他的想法是不断地批评和否认本书对马克思的思想研究具有静态分析为动态关注,渗透发展、联系和运动的观点,注重马克思文章著作的过度,解释他们之间的发展与继承关系,使我们对马克思思想的来龙去脉更为清晰。
另外本书对马克思的观点也并非全盘的肯定,而是客观分析,有批评,有否定渗透总体肯定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同时期的马克思思想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思想和理论的伟大力量,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了我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在这个过程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了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社会现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矛盾和斗争构成的。
在这个系统中,矛盾的存在和斗争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社会现实中的定位和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导了我对自己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现实的创造者。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本质和价值,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力量和深刻思想,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恩选集读后感
马恩选集读后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它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著作和论文,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完这部选集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魅力和深刻内涵。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资本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之处。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也让我对社会主义的前景充满了信心,相信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共产党宣言》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鲜明阐述,它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道路。
在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精神和对于人类解放的追求。
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否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它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等著作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学习,我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认识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对人类自由和平等的扭曲和歪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思想控制和意识形态压制。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哲学的批判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思想史的一种重要贡献,是对人类思想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超越。
总的来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对这部选集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科学探索和历史选择,是对人类解放的一种坚定追求和实践探索。
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着作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着作读后感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所选篇目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这里主要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着作、文章。
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是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就是为广大研究生的需要而选编的。
收入《选读》的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一些主要的着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导读》则以收入《选读》的着述为主体,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及其相互结合上,作了一些必要的梳理和解说。
读了此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点了解,切实感受到了他思想的博大、深邃。
粗略纵览了共产党的历史进程,对现实更有了切实的体会。
对于几个伟人,也深感佩服。
读了此书,我受益匪浅。
让我且思且行。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应该紧贴实际,要紧密结合单位和个人实际,以我们的工作、生活和遇到的问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和本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就拿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就有很多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地方,导致一些后果,带来一些弊端。
譬如城市规划的随意性,导致城市建设中,“拆了建,建了拆”、“马路拉链”等不合理、违反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规划建设中缺乏对文化遗产等资源的保护意识,导致很多珍贵的资产无法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社会发展不和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低标准之一,我们不能孤立的、静止的看待问题;同时,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度地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导致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现象频出,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力,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原着读后感
马克思原着读后感马克思原著读后感(一)《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
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
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
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
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
马克思读物读后感
马克思读物读后感马克思,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著作《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公正,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而我在阅读了马克思的一些著作后,也深受启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马克思的著作对我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他的文字深奥,思想深刻,需要反复推敲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
但正是这种深刻的思想让我深深地被吸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在于资本家对劳动者剥削的现象,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这些观点让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和不稳定性。
其次,马克思的著作让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即消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消除阶级和国家,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这种理想社会让我感到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也让我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
虽然共产主义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马克思的著作让我对这个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最后,马克思的著作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著作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他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他的著作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之,马克思的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思想深邃,文字精炼,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他的著作后,我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列经典书籍读后感
马列经典书籍读后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基本原理,这两大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它是一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任务。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富有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著作,它鼓舞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它是一部系统阐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著作,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任务。
《资本论》是一部系统的、科学的著作,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任务。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传》读后感(通用13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通用13篇)《马克思传》读后感(通用1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传》读后感篇1在家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抽出一些时间零星的时间阅读了《马克思传》的部分内容,而之后的内容也只是大致的浏览了一部分。
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过程极为枯燥,但只要耐着性子读下去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总之整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乐,也是回味无穷。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细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霉事情总是喜欢抱怨,觉得老天爷不公平。
然而马克思却在坎坷中坚持追寻着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种精神不仅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惊,还有精神上的鼓舞,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每个伟人特有的,时代将改革的力量交给了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惊天才华,更是他们敢于面对地狱的勇气,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
“我挺喜欢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这是马克思17岁时写下的话,那我们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的自由时间要多少有多少,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管。
面对安逸的氛围,自由的气氛,原本心怀梦想的我们也之间变得懒散起来,同时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变得迷茫。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大学四年后我又将何去何从,我不禁扪心自问。
我也感受到了危机,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奋斗,我的人生将走向毁灭。
虽然没有读完全部的《马克思传》,也没能理解透彻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理想,但却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导读:本文马克思主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
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读后感1500字(推荐6篇)》。
第一篇:马克思读后感卡尔・马克思――古往今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为人民和世界奉献了一生,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学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世纪之交的20xx年他还被世人评选为“千年风云人物”,可见,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无法估量的财富,世人才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
我觉得这项荣誉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他生前的战友左尔格这样评价他:“他的一切功绩是不需要立碑行传的。
”证实他业绩的不是青铜白石,而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响应他不朽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无数工人阶级队伍。
《马克思主义》,在那里我们能够追寻到他的足迹,从点点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阅读它就好像在与一位伟人对话,整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和震撼了。
它带领我们去了解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马克思这个人,把他当成朋友,和他展开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他,进而理解他的思想。
我相信只要你试图面对、解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那么,你就无法绕开马克思,并且通过研习他的思想说不定就能带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马克思是一位理论家,一位学识渊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学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动就是科学研究。
我们在课堂上听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认识有多么的正确,以至于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为一位刻板整日埋头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圣贤先知,我们太注重“伟人”的光环而忽视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看了这《马克思主义》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
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
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读后感作为一项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源远流长,早已深入人心。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离不开它的理论支持和思想引导。
如今,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有助于我们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获取启迪和指导。
在读完《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手稿》,近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主席选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著作之后,我深感马克思主义理论深邃而博大。
从种种角度来看,它都能为我们解答许多实际问题,对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进程和指导未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他所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矛盾,也使我们对经济学领域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在社会分析和批判上,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性的思想,如阶级斗争、人民民主、商品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国家机器等等。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阶级分析和批判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揭露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导致了一定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有时,成为了社会大众得到救赎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甚至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行为念头:革命的思想。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无产者没有其它办法,只能组织成为阶级,在旗帜鲜明的战斗中求得自己的解放。
”革命情感不仅成为了反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力量,也成为了人们积极进取、勇气和决心的表达方式。
这种创造性的模式引领了苏维埃政治运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大量的资本主义制度,寻求解决这种制度的根本问题,带给公众的是一种自主思考、接受挑战和思辨的态度。
毛主席曾经说过:“只要我们的思想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才能在实践中走向胜利。
”在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理论是重要的,不同思想都能在不同的时代起到不同的积极推动作用,也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反思和完善带来了指导性思想。
马恩选集读后感
马恩选集读后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它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和论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马恩选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深吸引了我。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我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的必然性,这对于我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阶级对立和剥削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我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和运行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使我对当代社会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剥削,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通过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探讨,我意识到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也使我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马恩选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经济学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当代社会现实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分析。
我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人类社会一定能够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马克思 读后感
马克思读后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者,我对马克思的思想一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马克思的一些经典著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通过这些阅读,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强大力量,也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主义的到来将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这一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主张消除剥削和压迫,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些价值观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更加珍视人的自由和平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会积极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努力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思想方法使我更加注重对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注重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理性和务实。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和思想方法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也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理性和务实。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_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范文3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后感_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范文3篇篇一:马克思主义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其中一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
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传读后感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传读后感1看了这《马克思传》之后,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间单的描述,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就不完全那样认为了。
我开始认为我们将马克思的威严庄重的一面扩大化了,甚至将他"妖魔化"了。
要知道他坚持自己的理论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太关注,只能说他不拘小节。
他的确有作为伟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学探究精神,可事实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
拿马克思自己的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他也是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生活着的人,他的生活也会有不修边幅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欢下棋、抽烟、喝酒,也有自己的个性,也有与恩格斯之间不俗的友情……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他都不缺,他都拥有。
这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生从事人类解放事业,并积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亲情的眷恋,无一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他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为自己,而是为整个人类事业孜孜不倦的工作。
这本书使我对马克思的整个人生经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知,对他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习惯也了解的更多,这对于我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有很大的帮助。
1818年5月5日这一天马克思来到了人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卡尔。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摩泽尔河畔一个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所以憎恶封建压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们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宽松的家庭氛围影响,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
慢慢地,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以后就看清了社会现实,看清了富有与贫穷的巨大差别,看清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篇一: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辩护。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反杜林论》的读后感。
一、关于真理的追求《反杜林论》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
真理是普遍的、绝对的,它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性和普遍性原则,不断克服主观性和相对性的干扰。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不轻易受到任何主观情感的影响。
同时,要尽可能地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以寻求真理为目标。
二、关于阶级斗争《反杜林论》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应该积极开展斗争,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
在阶级斗争中,我们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要求我们要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反杜林论》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读后感导读:本文马克思主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马克思主义读后感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
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后感
马克思作为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对后
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指导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也多次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原有的观点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了科学的解释。
其中,在自然科学上主要借鉴了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进化学说,政治经济学上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在哲学上则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但马克思主义在借鉴时也对原有的哲学理论进行了批判,是批判的继承。
这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表现的很明显。
恩格斯以精练的语言,着重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关系,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中革命变革的实质,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唯物主义这一哲学命题上,恩格斯首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的唯物主义过分强调了环境对人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经验上认为人仅仅是自然地所谓“受用体”,而环境则是纯粹的、自然的环境。
而马克思主义突破了这一点。
环境既
非唯心主义所说的必然被人类支配,也不像旧唯物主义所说的是“单纯
自由的存在”。
人一方面受到环境的支配,另一方面又能以能动的感性
活动改变环境,这样人与环境便形成了辩证统一。
之后,在这种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恩格斯又批判了旧的认识论,旧有的认识论否定了人的作用,认为人的认识只是对于环境的反映而已。
但马克思认为“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
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在马克思主义的
认识论中,认识这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认识的主体即人,是怀着自己本身的认知的。
认识对环境是有选择性的,而非单纯的对客观的反映而已。
进一步说,认识是认知的主体对认知事物,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方式进行内化的过程,在认识环境的过程中,认知主体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加工。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
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
看法。
这种认知上差异的出现便是由于认知主体的不同。
对于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恩格斯指出“我们一接触到费尔巴哈的宗教哲学和伦理学,他的真正的唯心主义就显露出来了。
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希望使宗教完善化。
哲学本身应当融化在宗教中。
”费尔巴哈的错误在于他将人们之间的天然的情感,如性爱、友情、同情、舍己精神归于宗教。
这些关系只有与宗教联系起来才是圆满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宗教。
恩格斯明确指出了这种思想的唯心主义本质。
他写道“费尔巴哈的下面判断是绝对错误的: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
是由宗教区分开的”。
恩格斯同时指出,道德是具体的,不同的时代有
不同的道德,永远适用的道德是不存在的,同时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甚至不同的行业都可以有不同的道德。
对于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同样进行了批判的继承。
在书中,恩格斯首先赞扬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解释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这一事实。
它教导人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摒弃形而上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是黑格尔的伟大之处。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但同时,恩格斯也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他明确指出黑格尔哲学“存在不可救药的内部矛盾”。
黑格尔出于自身观念的错误,他给自己的哲学创建了一个终点。
他创造出了所谓的绝对观念,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源,以往的成果全部是绝对观念按照黑格尔辩证法一步一步发展得到的,最终也将会回到这个绝对观念。
这就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形成了自我矛盾,一方面辩证法表明世界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了理论找了一个所谓的绝对观念。
众所周知,形而上学要求世界有终点。
于是,黑格尔在这里又陷入到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之中。
甚至,黑格尔得出了贵族存在的必要性。
而恩格斯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由于黑格尔没有脱掉德国庸人的习气。
换句话说,黑格尔最终没能摆脱他所处的阶级的局限。
黑格尔体系的自我矛盾使得他没能用辩证法得出正确的革命理论。
恩格斯在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首先,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正如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一步步发展,社会制度不断变更。
这是对形而上学的否定。
其次,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法,是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最后,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对于黑格尔的著名论断“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恩格斯也做出了解释:“凡是现存的,都要灭亡”。
在整本书的最后一章,恩格斯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
恩格斯全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内在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对英国和法国采取大机器生产之后的历史进行了分析,他发现,明显地,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历史,正是这三者的斗争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正如恩格斯所写:“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巨大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唯物主义。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
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它具有巨大的革命性,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前所未有的。
恩格斯在这本书的结束语中也明确指出:“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