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处理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景观设计要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98236f25c52cc58bd6bee9.png)
水体设计 (1)
澳 门 永 利 喷 水 喷 火 的 音 乐 喷 泉
西 安 大 雁 塔 音 乐 喷 泉
水体设计 (2)
活水公园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 生态环保公园。她采用国际先进的“人工湿地污水处 理系统”,由中、美、韩三国的水利、园林、环境、 雕塑等专家共同设计,精心建造而成。是成都市府南 河综合整治工程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环境教育的 典范”。
空间分割 (1)
设计师运用“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营造对比空间,使我们获 得了比实际空间大得多的感受。 纵观上海新建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 徐家汇公园最可回味。空间形态构成有七种主要方法,即设立、围合、 覆盖、抬起、下沉、架起和肌理,均被有组织地运用在园中。
空间分割 (2)
中国园林试图 在有限的内部空间 里完美地再现外部 世界的空间和结构。 园内庭台楼榭,游 廊小径蜿蜒其间, 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得以流畅、流通、 流动。透过格子窗, 广阔的自然风光被 浓缩成微型景观。 题词铭记无处不在, 为园林平添了浓郁 的人文气息。涓涓 清流脚下而过,倒 映出园中的景物, 虚实交错, 把观赏 者从可触摸的真实 世界带入无限的梦 幻空间。
空间分割 (3)
植被 (2)植被 (Fra bibliotek)地面铺装 (1)
园路的类型在居住区绿地 分为: 主干道通往主要活动 建筑设施、景点,方便游 人集散。 次干道是公园各区内 的主道,引导游人到各景 点,组织景观。 散步道为游人散步使 用,宽1.2-2m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 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 式。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 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 (如图1)。 图1
地面铺装 (2)
澳门街最俱南欧特色的 亮点之一 ——葡国石仔路 这种工艺来自葡萄牙, 用不规范的小方石块 铺砌而成的马路,当 地人称“葡国石仔 路”。澳門城市的多 样化,以及展示澳門 的地区文化风情,澳 门街的葡国石仔路功 不可没。
CASS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
![CASS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ec5047e518964bcf847c1d.png)
1:1000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一、基础地形数据在入库之前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所有地物需要赋予符合南方标准的编码;2.图幅在处理时,原则上都不允许对图面地物进行更改,同时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
如遇到特殊情况:地物线形与编码不一致,无法判断的、接边处由于测量时间不一致无法接边的、图面信息不完整,地物缺失等这些情况,需与客户沟通交流一致后方可进行更改。
3.对于标准分幅的地形图数据,每幅图都需要有:a)内图廓,内图廓应该为四个点的封闭矩形,编码为121110,所在图层为TK层,颜色随层白色;b)接图表参照总结合表,将接图表注记不完整的补充完整,不一致的,修改一致。
4.等高线需要有高程值(整数值),且等高距为1米,每5条中有一条为计曲线(高程值能被5整除者),其余为首曲线。
等高线不能与坎子、房屋、围墙、道路等地物相交(当等高线穿过坟地、范围线、打谷场、球场范围线、单线沟渠、小路等,可以不做处理);当等高线起始于坎背时,尽量保持等高线搭上坎背;当等高线起始于坎毛时,尽量使等高线与坎子间隔坎毛长度的距离。
5.高程点需要有Z值,其中Height属性需要与Z值保持一致。
6.若当前高程点和周边高程点的值相差较大时,需判断是否合理。
7.所有超出或未搭上内图廓的地物都需要剪切或延长,尽量保持内图廓与周边的地物呈相切状态。
8.注记超出内图廓,注记点落在图廓内的,将其拖进内图廓;注记点落在图廓外的,将其删除,并将其周边对应的幅图填充上。
9.线连续,例如围墙、坎子、等高线、道路、水系等线状地物尽量不要间断(合并相连线);且线类型尽量用多段线,避免使用二维多段线、拟合线等。
可通过重量线转轻量线,转换成多段线,无法转换的线型,可通过重绘再转。
10.所有地名注记需要组合,并赋予相应等级编码,字体大小可通过文字大小整饰功能重新调整。
11.在城区,所有输电线、配电线、通信线等电杆之间不需要生成连接线,即只需要骨架线、电杆和箭头;郊区试情况而定,当地物较多时也不需要连接线,反之,则可生成;电杆落在房屋内的,需要删除。
简述地形的设计要点和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地形的设计要点和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9d9439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e.png)
简述地形的设计要点和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利用自然地形或人工地形来创造美丽和功能性的户外空间。
在城市规划、园艺设计和建筑景观中,地形设计可以为场地增加层次感、提供景观特色、改善水文条件和增强用户体验。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设计要点和方法、第三章节标题、第四章节标题以及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内容,并说明目的。
接下来的主要章节将详细探讨地形设计的要点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供实用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景观设计工作。
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将能够理解地形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如何通过巧妙运用色彩和纹理来打造独特的地形特征。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本文中获得启发,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户外空间。
2. 设计要点和方法2.1 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形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自然性原则:地形设计应尽可能贴近自然环境,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
要保持地形的曲线、起伏和延伸,尽量避免过度人工化。
2) 功能性原则:地形设计应根据使用场所和需求确定相应的功能性要求。
例如,在公园中,地势的高低变化可以创造出不同种类的活动空间和视觉效果。
3) 可持续性原则:地形设计应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选择植被和材料时,应优先选择对生态系统友好且能够长期维持良好状态的物种。
4) 安全性原则:地形设计必须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斜坡、台阶、水池等区域应考虑防滑、抓稳等因素,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
2.2 地形类型与功能匹配不同类型的用地需要不同类型的地形设计,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8c69daab0717fd5360cdc41.png)
浅析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处理方式摘要:总结从事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工作和园林施工现场指导的实践经验,依据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浅析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微地形处理的常用方式,从公共绿地、人工水系、居住区园林景观等不同绿地类型的微地形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提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常见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及原则。
关键字: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
“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根据对不同绿地分析,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1)结合地形,因地制宜,充分体现自然风貌。
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貌进行地形处理,使人备感亲切。
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
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可形成丰富的地表特征,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在较小的区域内,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位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景观。
3)地形与建筑、构筑物和谐统一。
地形处理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淡化人工建筑与环境的界限,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
4) 确定微地形设计中关键点的现状坡度,在边缘设定控制点,研究现有的等高线流线和模式,确定基础排水的可能最低高程,把场地的最低点设在人群活动区和车辆行驶区以外。
三、不同绿地微地形的处理技巧1、城市广场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的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的意境,使观者油然而生肃穆感。
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
![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91cd6c10c22590102029d1a.png)
园林绿地地形处理原则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
“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在造园工程中,适宜的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原则园林绿地可分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根据作者多年研究,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
1.1结合自然地形、充分体现自然风貌自然是最好的景观,结合景点的自然地形、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和地表特征,切实做到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就地取材、追求天趣。
1.2以小见大,适当造景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为景观变化提供了依托的基质。
在较大的场景中需要宽阔平坦的绿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来展现宏伟壮观的场景;但在较小范围,可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
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以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形成景观精华。
1.3因景制宜,融建筑于自然景色与地形之中地形景观必须与景园建筑景观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的界限,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使建筑、地形与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崇尚自然、向往自然的心理。
2.微地形应用处理的技巧不同的绿地有不同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就笔者多年的研究,特以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为例探讨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技巧。
2.1公共绿地2.1.1路堤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1.2人工水系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9f27611eb91a37f1115cef.png)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作者:邝利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文章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从而针对微地形在园林实践中相关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风的园林风景、风格,从而体现微地形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景观园林微地形功能原则处理方法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
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造景功能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
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
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1.2 生态功能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1.3辅助功能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
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区,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
同时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
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增大了绿地地表面积,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
![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109a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微地形处理的手法
地形的起伏
总结词
通过模拟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详细描述
在园林绿地中,通过合理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可以创造出不同功能和视觉效 果的景观空间。例如,利用微地形的高低变化来营造出层次感,增强景观的立 体感和深度。
地表的肌理
总结词
通过改变地表的材质、纹理和色彩,创造出多样化的地表特征,丰富视觉效果。
在微地形处理中,地表的色彩与质感的搭配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不同色彩和质感的土壤、植被和水体 等元素,可以创造出温馨、宁静、活泼等不同的景观氛围。同时,合理的色彩与质感搭配还可以增强 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提升整体的美感。
地表的植物配置
总结词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利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生长特 性等元素,与地形相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丰富空间层次
满足特殊需求
通过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出不同高度的 绿地空间,使绿地具有更丰富的空间层次 感和立体感。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根据特殊需求进行设计 ,如残疾人通道、儿童游乐设施等,提高 绿地的实用性和人性化设计。
微地形处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微地形处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园 林建设中,如中国的山水园林和欧洲 的园艺景观等。
详细描述
在地形的处理中,可以通过对地表的肌理进行设计,如采用不同质感的材料、铺设纹理各异的地面铺装或利用土 壤颜色的变化等,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这些地表特征可以增强空间的识别性和视觉冲击力,为园林绿地增 添特色。
地表的色彩与质感
总结词
通过合理搭配地表的色彩和质感,营造出和谐、自然的景观氛围。
详细描述
简述园林地形处理的原则
![简述园林地形处理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ce2e0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7.png)
简述园林地形处理的原则
园林地形处理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自然性原则:园林地形处理应尽量追求自然的效果,保持地形
2. 融合性原则:园林地形处理应与周围环境融合,与建筑物、道路等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3. 坡度和高差的合理利用原则:合理利用坡度和高差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感,增加园林的变化性和景观效果。
4. 水系的布局原则:对于有水池、水流等水系的园林地形处理,应注重水系的布局和设计,使其与周围景观相衬托,营造出水天一色的美景。
5. 地势的开敞与封闭原则:园林地形处理应根据园林功能和设计要求选择开敞或封闭的地势形态,达到合理开放或保护隐私的效果。
6. 建筑物与地形的融合原则:建筑物应与地形相互融合,融入自然环境,避免人工造成的突兀感,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7. 视觉连续性原则:园林地形处理应注意视觉上的连续性,创造连续而流畅的视觉体验,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园林景观在视线中展现出来。
8. 安全与便利原则:园林地形处理应考虑用户的安全和便利性,
如合理设置台阶、坡道等便于行走的设施,确保用户在园林中的安全和舒适。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地形处理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地形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7b0ba858fafab068dc022e.png)
园林的空间结构、外形都由地形决定,园林空间的形成直接被地形制约。园林空间结构受地形区域方向变化、地面外况的制衡,有时的建设就要建立在这些条件上。举例子来说。在山谷类似的地形中,园林的空间结构一定是闭合形式、开放式的空间结构一定会依托与平坦广袤的地形。
3.3景观作用
(1)在在造园工程中,很多景观要素的底界面是背景,地形就充当了背景,绿化树木、小品表演、街道等在地面上粗合起来就会形成景点,在空间中,地形就是这些景点要素的公共背景。
(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2)地形在造景中还有很多别的作用,以视觉来说,我们通过对地形的设计改造,让原有的地形发生改变,就会营造出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
4园林地形施工方法
4.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种植施工,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4.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的法则。造园即使认为对环境进行艺术创造与加工。园林的价值取决于自然但超脱自然,人文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即是园林。所以在建设园林时要以园林美为指导思想,地形处理也要遵循。
3园林地形的功能
3.1骨架作用
园林景观的骨架是地形,所有元素的基础载体、功能基础都是地形,地形是园林中其他的景观元素的的依托。从水体、道路的建设位置、建筑功能的选择来分析,地形的影响都很大。一块地域坡度、坡面的方向对建筑物的建筑位置都有影响。多以在园林中,建筑与绿化植物的安置都需要结合地形。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这样做就对了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这样做就对了](https://img.taocdn.com/s3/m/e468c14f69dc5022abea0094.png)
园林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这样做就对了一、到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跌宕起伏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衰减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才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
到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城市公园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造景功能微地形与植物配置互补,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
而且地形的高低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僵硬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的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在摩天大厦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
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沿线体验,形塑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园林的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更为丰富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突显突出的作用。
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植物盆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3、辅助功能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
在雨水量比较充沛的地区,微坡地地形的起伏有助于泥沙的排放。
同时微地形的利用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
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湖滨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颠簸的微地形后,增大了绿地冰层面积,树木的种植量可减低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
同时微地形的塑造也提高了绿地蓄水能力以及防灾、自然排水等方面的功能。
二、园林微地形的设计原则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园林微地形结合景点的大自然心灵地形为主,体现自然风貌和地表特征,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小限度,这样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就较少,节省了财力;同时,园林微地形的设计要满足私家园林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等要求。
建筑地形竖向设计原则
![建筑地形竖向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b11f95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6.png)
建筑地形竖向设计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建筑地形竖向设计是建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形的优势,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建筑地形竖向设计的原则,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1. 顺应地形自然特征:在进行建筑地形竖向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要顺应地形的自然特征。
建筑不应该割断地形的脉络,而是应该尊重地形的轮廓和坡度,使建筑与地形融为一体。
2. 利用地形差异创造空间层次:地形的高低起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层次,建筑设计师可以善加利用这种地形差异,设计出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增加建筑的美感和功能性。
3. 注重景观的营造:地形竖向设计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景观,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打造出宜人的环境,使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4. 重视地形的节奏和动线:地形的起伏变化可以制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线,建筑设计师应该善加利用这些地形特点,设计出具有流畅感和韵律感的空间布局,使人们在建筑内部更加舒适和愉快。
5. 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形的起伏变化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地形竖向设计时,要考虑地形的承载能力和土壤的稳定性,确保建筑的结构牢固、安全可靠。
6. 合理利用地形的资源:地形不仅可以为建筑提供独特的设计灵感,还可以为建筑的节能环保提供支持。
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地形的坡度和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建筑地形竖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建筑设计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
通过遵循以上的设计原则,可以使建筑与地形和谐共生,实现良好的建筑效果和社会效益。
愿每一位建筑设计师都能充分重视建筑地形竖向设计,创造出更多美丽而实用的建筑作品,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空间环境。
【字数达800】第二篇示例: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其中地形设计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园林地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fb3267327d3240c8447efd8.png)
园林地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满足因地制宜原则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的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利用原物原貌。
因此进行园林地形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尽可能利用园林实地中的自然地貌、地物。
例如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效果预期要求,这时候就应在充分尊重原有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对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
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全面分析,并坚持对原地貌"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使土方工程量降到最底限度;如需改造原地貌,也应尽量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
2、满足使用功能原则园林中活动内容多,景观要求丰富多彩,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功能上的要求。
如游人集中的地方,体育活动场地要求平坦;欣赏自然风光的地形要有起伏;为创造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的条件要开辟水面;为给游人以远眺的条件,而应堆阜造山。
因此,园林地形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为游人创造出各种能满足游乐活动所需的不同地形地貌环境。
3、满足景观要求原则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游人的游憩活动。
所以,在园林地形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能满足园林景观要求的游憩活动广场、水体、山林、草坪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意境,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完美、更实用。
其地形设计更应结合园林景观,与景园建筑及平立面设计同步进行,使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形成一幅集人文、生态、艺术等于一体的优美画卷,4、满足施工要求原则园林地形设计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还必须使符合园林施工上的要求,即可行。
例如堆山与堆山坡度的关系、各部位的排水坡度、理水驳岸坡度等,都需严格、合理地计算安排,从而合理的解决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质量保证。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
![军事地形学-地形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88af3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4b.png)
第十章地形分析研究作战区域的地形类别和分布特点,判断地形对作战行动影响的过程,称为地形分析。
分析的目的,是为定下与实际地形相吻合的作战决心提供依据,保证作战行动中“趋利避害”,赢得战斗的胜利。
地形分析,是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作战不可缺少的经常性工作,是军事地形学的核心内容。
因此,了解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熟悉地形分析的内容,掌握地形分析的方法步骤,是合成军队师(旅)团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原则和方法一、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地形分析的基本依据是敌情和我情。
敌情,包括敌人的企图、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
它是有针对性分析地形的着眼点。
在敌必选的作战地形上,取地利于我,弃地弊于敌,加速敌我力量的消长转换,是研究地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情,包括任务、上级意图和编制装备。
任务,规定了夺取或扼守的具体区域(地形),它决定了地形分析的范围和重点。
即重点研究本级任务地域;辅助分析友邻任务地域,以便于相互协同。
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分析地形的侧重点,不同性质的任务,对地形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上级意图,是指导地形分析的主线。
主、次作战方向的确定,夺取或扼守的重要地形的选择,都必须符合上级意图。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保证上级作战意图的实现。
编制装备,既是部署兵力的依据,又受制于地形条件。
二、地形分析的基本原则分析地形,应遵从以下原则:(一)整体综合分析地形分析,要从整体出发,从参战军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的角度研究地形。
既分析战场地形对每一兵种作战的影响,又要从诸兵种合同作战的角度,综合分析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形成;分析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既要单要素分析,更要从它们相互关联和制约的角度,从整体上综合分析。
.例如,分析地形的机动程度,要把实际地形影响机动的所有因素都应考虑在内,并进行合理的综合,不能简单地叠加。
譬如重36吨的坦克,在平坦地能撞倒胸径18厘米的树木,爬坡能力可达30°。
但同样胸径的树木,若位于坡度超过1O°的斜面,即对坦克机动构成障碍,不能通行。
地形设计的原则
![地形设计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9cab6c30c22590102029dcf.png)
地形设计的原则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①园林地形的塑造要符合各功能设施的需要。
建筑等多需平地地形;水体用地,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园路用地,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
②注重地形的造景作用,地形变化要适合造景需要。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尽量不动原有地形与现状植被。
需要的话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
3.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地形塑造应因地制宜,就低挖池就高堆山。
园林建筑、道路等要顺应地形布置,少动土方。
4.填挖结合,土方平衡在地形改造中,使挖方工程量和填方工程量基本相等,即达到土方平衡。
地形设计的方法地形设计的方法有多种:等高线法(含点标高)、断面法、模型法等。
以下着重介绍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此法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最多,一般地形测绘图都是用等高线或点标高表示的。
在绘有原地形等高线的底图上用设计等高线进行地形改造或创作,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公园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
这大大方便了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较及修改,也便于进一步的土方计算工作,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方法。
最适宜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计算。
应用等高线进行公园的竖向设计时,首先应了解等高线的基本性质。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相应的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由于园界或图框的限制,在图纸上不一定每根等高线都能闭合,但实际上它们还是闭合的。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如疏则缓,密则陡。
等高线的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
地形设计
![地形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00c3e1856a561252d36f2a.png)
地形设计与改造的原则所谓的地形设计就是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工程结构和艺术造型的改造设计。
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
同时,在设计中,它即使一个美学要素,又是一个实用要素。
地形就是地表的外观。
地形改造是在原始地形上、在限定的改造范围轮廓线内通过设计等高线或控制点高程来改造原有地形的方式。
(1)地形设计的原则:1、利用与保护为主 2、因地制宜 3、功能与造景并重 4、填挖尽量土方平衡(2)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由于地形之差,形成了两种风格的园林艺术风格。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相对于南方而言,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较多。
以北京为例,除西北之外,几乎都缺少充足的水源。
城内的王府花园可以奉旨引用御河之水,一般的私家园林只能凿井取水或者由他处运水补给,因而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这不仅使得水景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小一些。
整体看,南方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小巧,呈纤丽之态;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
、南方与北方的园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特色,互有补益。
中国园林还善于因地制宜,即根据南北方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方园林与北园林之不同。
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
造成风格上的差异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北方皇家苑囿规模大,占地广,多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的山林、湖泊地区,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多处于市井之内。
按照中国园林的地域特征来分,风格最明显的是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其它还有中原园林、荆楚园林、云贵园林、川蜀园林及少数民族地区园林。
这一地域在太行山以东,燕山长城以南,拥有广阔的华北平原、山东平原。
河北地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为大海,中为平原,华北平原北以燕山为靠,山东平原位于泰山中南部。
CASS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
![CASS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ec5047e518964bcf847c1d.png)
1:1000地形图数据预处理标准一、基础地形数据在入库之前需要满足如下要求:1.所有地物需要赋予符合南方标准的编码;2.图幅在处理时,原则上都不允许对图面地物进行更改,同时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
如遇到特殊情况:地物线形与编码不一致,无法判断的、接边处由于测量时间不一致无法接边的、图面信息不完整,地物缺失等这些情况,需与客户沟通交流一致后方可进行更改。
3.对于标准分幅的地形图数据,每幅图都需要有:a)内图廓,内图廓应该为四个点的封闭矩形,编码为121110,所在图层为TK层,颜色随层白色;b)接图表参照总结合表,将接图表注记不完整的补充完整,不一致的,修改一致。
4.等高线需要有高程值(整数值),且等高距为1米,每5条中有一条为计曲线(高程值能被5整除者),其余为首曲线。
等高线不能与坎子、房屋、围墙、道路等地物相交(当等高线穿过坟地、范围线、打谷场、球场范围线、单线沟渠、小路等,可以不做处理);当等高线起始于坎背时,尽量保持等高线搭上坎背;当等高线起始于坎毛时,尽量使等高线与坎子间隔坎毛长度的距离。
5.高程点需要有Z值,其中Height属性需要与Z值保持一致。
6.若当前高程点和周边高程点的值相差较大时,需判断是否合理。
7.所有超出或未搭上内图廓的地物都需要剪切或延长,尽量保持内图廓与周边的地物呈相切状态。
8.注记超出内图廓,注记点落在图廓内的,将其拖进内图廓;注记点落在图廓外的,将其删除,并将其周边对应的幅图填充上。
9.线连续,例如围墙、坎子、等高线、道路、水系等线状地物尽量不要间断(合并相连线);且线类型尽量用多段线,避免使用二维多段线、拟合线等。
可通过重量线转轻量线,转换成多段线,无法转换的线型,可通过重绘再转。
10.所有地名注记需要组合,并赋予相应等级编码,字体大小可通过文字大小整饰功能重新调整。
11.在城区,所有输电线、配电线、通信线等电杆之间不需要生成连接线,即只需要骨架线、电杆和箭头;郊区试情况而定,当地物较多时也不需要连接线,反之,则可生成;电杆落在房屋内的,需要删除。
地形图测绘的相关原则等
![地形图测绘的相关原则等](https://img.taocdn.com/s3/m/abbe0cfef18583d04864597c.png)
地物的测绘一、一般要求1、已知点的要求。
主要是密度的要求,用常规的方法测图,图根点的密度要达到1:500图每幅8点,1:1000每幅12点,1:2000每幅15点。
2、对碎部点的要求。
主要是测距长度和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来限定。
测距长度由于目前多用测距仪,精度在测程之内均有保证。
对于点位中误差,主要地物应小于图上的0.6mm,次要地物或困难地区要小于图上0.8mm。
3、对高程注记的要求。
图上高程点的注记要均匀,依据地形类别,每100平方厘米,要有8—20个高程注记。
平坦地可少些,地貌变化大的丘陵、山地要适当加密,山顶、鞍部等关键地形点处要加注。
城市的路口、道路中线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检修井、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或空地处。
城市区域的高程注记对于1:500图来说要注至二位。
4、仪器的精度要求。
6秒级仪器即可。
5、仪器的安置要求。
对中精度为相当于比例尺精度的一半,整平误差可允许偏差一格。
定向要用长边进行。
二、测绘地物1、凡能在图上表示的均要表示;2、测绘规范和图式是测绘的依据;3、测绘地物要遵循“看不清不绘”的原则;4、能依比例尺的地物要测定其轮廓点,使其与实地地物相似。
轮廓内要注记相应的文字和符号;5、不依比例尺的要准确测定其中心位置;6、半依比例尺的要准确测定其中心线。
三、居民地的测绘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定其实地外围附廓,如实反映建筑物结构特征;2、房屋的轮廓以脚基外角为准,并注记结构与层次,1:500,1:1000图的房屋要逐个表示,临时性的建筑可舍去。
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图上小于0.5mm,简单房屋小于0.6mm2时,可用直线连接。
四、道路的测绘1、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出道路的种类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其他要素的关系。
2、铁路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隧洞、涵洞均应注高程;3、公路等双线道路均应依比例尺绘制。
绿化工程地形施工方案
![绿化工程地形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31c8c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7.png)
绿化工程地形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的绿地和绿化工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地形施工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和效果。
因此,对绿化工程地形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绿化工程地形施工的背景城市绿化工程地形施工是指通过对地势、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改造和营造,使之符合城市绿化的要求,创造出一个美观、宜人的生态环境。
绿化工程地形施工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综合考虑各种自然条件的因素。
1.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性城市绿化工程可以提高城市空气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具有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绿化工程能够吸收城市内的废气,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绿化工程也可以降低城市的气温,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适宜度。
因此,城市绿化工程是提高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吸引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2.城市绿化工程的发展现状当前,城市绿化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紧张,城市的绿化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绿化工程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导致了一些绿化工程的效果和质量并不理想。
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城市绿化工程,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对城市绿化工程进行地形施工的规划和设计,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绿化工程地形施工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绿化工程地形施工的设计和规划应该具有科学性,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和规划,以保证施工的可行性和效果。
2.全面性原则绿化工程地形施工应该具有全面性,不仅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条件的因素,还要兼顾城市绿化的整体规划,以保证绿化工程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3.可持续性原则绿化工程地形施工的设计和规划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应该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土方工程、排水工程等方式和措施,保证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是造园的基础,是园林的骨架。
是在一定范围内由岩石、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
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因此,园林中的地形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注重自然的力量、形态和特点。
一、地形处理的原则
在园林中的地形也可分为陆地及水体两部分。
地形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美学特征和人们的空间感受,影响着园林的布局方式、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要素。
因此,园林地形的处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 因地制宜,随势生机。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再进行合理布局,依低挖湖,据高堆山或适当平整土地,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满足人们观赏休息及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
《园治》中有“约十亩之地,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这种水、陆、山三四三的用地比例,虽不可定格,但说明园林布局首先进行地形和竖向控制,只有山水相依,水陆比例合宜,才可能创造好的生态环境。
二 因景得宜。
地形处理是造园的基础,也是造园的必要条件。
《园治·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因此,地形的处理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造园前必须进行地形处理。
我国皇家园林颐和园堆土成山即成万寿山,随之在山上建造佛香阁,登阁揽胜,可俯瞰昆明湖和万寿山前山景色,举目西眺,玉泉山宝塔近在眼底,西山层峦叠翠,抬头北望,色彩渲丽的众香界、智慧海,仙台放彩,佛香阁犹如巨擘,将万寿山一带和几十里内的优美风景尽携与周围,成为一重要园林美景,这一切无不归功于万寿山和佛香阁平地而起。
三 地形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而存在。
因此,每块地形的处理既要保持排水及种植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力求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四 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园林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和工程措施而成的。
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高度统一。
园林美具有多元性,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必须遵循园林美的法则。
二、地形的处理方法
在园林地形的处理过程中,因其功能所创造的景观效果地形的类型及范围也不同。
因此,要结合类型和范围来进行合适的地形处理。
1.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
平缓的地形观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
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而背后的树林为平地的宽阔基面作了垂直形态上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了背景的衬托作用。
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
平地内部空间最突显的景观要素对景观有决定性作用,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强烈的垂直形态作对比,可使景观效果显著增加。
平坦的地形中,远处以绿树作为背景及鲜花作镶边,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弥补了平坦地形的单调性,使平地与垂直低挖形态的景观要素相互结合。
2.在园林中一些需创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
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地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
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
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
假山泉水的布置有动态效果,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
3.在园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过地形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块,因其功能不同,地形的处理也有所变化。
娱乐休闲及休息集一体的园林用地以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地上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
而坡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4.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
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