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集下载

HH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HH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
获取信息
整理课件
28
互联网的弊端:
• 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 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
整理课件
29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利益
弊端
便于获取知识,拓展视野
改变学习观念和方法,提高 效率……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是西多部地角区度)、群覆众盖难面以看广电的视优听势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
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
5灭、广群播众电视精盲神村生1活0万的多需个要,。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
播电视难的问题。
整理课件
26
整理课件
27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整理课件
15
《渔光曲》剧照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 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联华 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 生编导,王人美等主演。
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 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 母抚养,仍袭父业。在一场 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徐家 姊弟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 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 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 去。影片创卖座最高纪录, 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荣誉奖。
学习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整理课件
1
艾小梅 创办 《昭文新报》
整理课件
2
整理课件
3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 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 发展并走向成熟
胡 蝶
《歌女红牡丹》( 1931 )中国第一部有 声电影,胡蝶主演。结束了中国电影无 声的历史。
《歌女红牡丹》剧照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事业 相当发达,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 步影片
我国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 品《渔光曲》,图为该片剧照。
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志》, 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般笼 统地称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要阵地。
中共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 命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20 世纪前期,中共 创办的政论性报刊
这些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 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 论工具,也是世界了解和 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建国以后,中共创 办的党报党刊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电影媒介的特点 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 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给观 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时效性不强。 改革开放后电视普及的原因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技术的进步, 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 国家政策的支持,如“村村通”工程;电视的自身 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多角 度、覆盖面广的优势;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中国丛报》是介绍中国政治、经济、 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情况的一份英 文月刊,1832年5月由美国传教士裨治 文创办于广州。
1874 年 ,王韬在香港 创办《循环日报》, 开“文人论政”先河。 容闳创办 的《汇报》 1873 年,艾小梅在汉口创 和《述报》
办的《昭文新报》是中国 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 报刊。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 2 ) 1958 年: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 事业的诞生。 (3)电视迅速普及:改革开放后 (4)现状: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 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 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 也更加丰富多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 不火,但自从被搬上电视屏幕后,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热 销书籍。我们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视 B.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电视 C.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电视是一种新的传媒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课堂点睛
关键 三个节点 信息
四种媒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初期、改革开放以来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
本课 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
要旨 2.媒介手段的进步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
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的电视业起 步于1958年,互联网接入是在1994年,排除有电视和互 联网的选项,故选B。 答案:B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7_0_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_维__新__思__想_。 ②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 _民_主__科__学__思想。 3.进一步发展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新__华__日__报_》《解放日报》等。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
据四川省委开展的青少年与网络专题调查显示:网络是一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现代报刊产生在西方
• 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出现定期手抄新闻 •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 • 现代报刊的产生原因 •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 2.15~16世纪,封建王权的强化与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 商品(包括信息)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 • 3. 文艺复兴促进了各国标准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奠定了规模 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 4.古登堡印刷术(1450年)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 新技术条件。
讨论: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 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 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 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 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尽管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 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象征和近代 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 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
外 报
国 人 办 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19世纪30年代、广州)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广州、 中国境内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万国公报》 《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汉口,刊登些轶闻趣事诗词小品之类的 文章,因销路不畅办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但它的历史意义 还是非同寻常的。 )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这一现象说明( B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
收入第一特位点--:--种---类-目增前多我、国批数准量的增报大业、集集团有团3化1家、。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要舆论工具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矛盾 ②有新闻导
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
会化程度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采取了很多措
施。下列措施不直接具有这一目的的是:
第五位;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 8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想想:互联网有着怎样的优势?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繁荣
娱乐性 报刊创办起来。 (1)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_______ 新闻价值 作为自己 (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 的发展方向。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学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误区警示]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 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教材问题解答
二、学习延伸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做一次社会调查,看哪种媒体对我国高中生的生活影响 最大。 提示 (1)可以以你所在的班级为范围,设计一个问卷, 通过逐个调查的方式分析每位同学平时主要通过什么媒体了 解国内外大事及辅助学习。问卷可以包括每天接触这种媒介 的时间、地点、主要浏览或听取的内容,对其日常学习生活
(2)启示:①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发挥它的积极作
用。②社会、学校、家长应当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互联 网。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教材问题解答
课堂讲义
材料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
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
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 巴雷特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肖 恩· 马洛尼把互联网称为“魔幻的第七大洲”的缘由。 答案 现象:互联网发展迅速。 缘由: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价格低廉; 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 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 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本课测评P75
①集广播、报刊、影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费用低廉。 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 优

全国青少年上网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网页;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渔光曲》 ——第一部获国际 荣誉的影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巩俐
李连杰
葛优
杨紫琼
周润发
王 晶
李安
王家卫
周星驰
(三)广播媒介
(四)电视媒介
电视的发展历程
①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 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节目丰富,电视普及。
电影的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给观众振奋的视觉,听觉享受。
③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体验。
我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电影
《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红牡丹》
胡 蝶 ( 1 9 0 7 到 1 9 8 9 )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以艺术的真实展现民族矛 盾、阶级矛盾、社会弊端。
1935年《风云儿女》 其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后成为国歌
兴起
发展:
1872年4月,《申报》 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1907年,上 海金融家席裕福以七万五 千元买下申报馆,从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 归中国人。1912年《申报》 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 大的报纸。1945年抗战胜 利后,《申报》被国民党 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 刊。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电视事业
(1)发展: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 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 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一)形成 阶段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 办的报纸出现:1873年艾小梅的 《昭文新报》
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
是中国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刊
《时务报》由黄遵宪、 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 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1905年11月创 刊于日本东京。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讨论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 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 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 单概括出来。
课堂练习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 束的是 (D )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提示: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维新、革命、五四、新文化) (3)推动中国发展。 (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舆论监督等)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斑竹:版主,也可写作板猪,班猪。由于拼音输入造 成的美妙谐音。 副版主叫“板斧”。 筒子:同志 沙发: 第一个回贴的人 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 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 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 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大虾:“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 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 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 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 水”,不含贬义。
网络是充满阳光的精灵,还是黑暗中的幽灵?说它有益, 是片面的;说它有害,也不是绝对的。网络就像大海。 在平静的时候,人人都会赞叹其美丽与神奇。但普希金 曾这样对大海说:“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 的船只就会覆亡。”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会自控 与自制,对外界能抵制诱惑,关键在于自己;同时呼吁: 驱逐网络垃圾,净化网络天空,还我们一片洁净的网络 空间。 ——《浙江在线》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依据上面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 些积极影响? 提示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 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 颜”、是“祸水”原因何在?
学传媒,看社会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 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 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 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 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 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 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 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 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 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 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 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 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 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 的中心。
? 请思考:报刊有何作用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促进中国近代的 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 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 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 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 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 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最早印刷出版周报是1609年德国《新闻报》 世界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世界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是1833年美国《纽约太阳报》
《万国公报》基督教“ 圣号论争”文献汇编
1833年,广州创办了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
2.1
2 1 0.0062 0.0537 0.591
1.1
0
1996年 1999年 2002年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2014年
年份
人类的学习和阅读迈进“无纸化时代”
36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互联网的劣势:
如何认识中 学生沉迷网 络、手机问 题?
全国青少年上网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网页;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中国第一部电影和早期电影制作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1935年 《风云儿女》
建国后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影响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新思潮萌发,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 息的需求; 科技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等
影响:
二 影 视 事 业 发 展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兴起(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①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②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出现:艾小梅的《昭文新报》
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
是中国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刊
2、发展(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电影
你知道民国时期 有哪些著名演员
吗?
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 要的电影题材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电影发展历程
时间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改革开 放后
思考: 请大家阅读第一子目内容,整理出我国报
刊业的发展历程。
1、历程
兴 起 (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发 展 (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的发展历程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 3、电视的发展历程
1)1958年,北京电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2、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 方便。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 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2)局限:信息泛滥、网络犯罪、沉溺网络 虚拟世界等。
代表
影响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纸…材料一‟既而渐入中华各省亦有立此报馆者,而尤以西人教会报为多,故前有耶稣教会派人查考中国各报始末,去年已经刊列,除京报外,自始至今①共有七十六种……十之六系教会报,有数月停止者,有数年停止者。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材料二‟自林乐知②、李提摩太诸人创《万国公报》,属中土人士为译述,旬月一发刊,虽专为基督教家言,然亦锐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破除文人之结习,于报界一新其面目。

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时务报》、《湘学报》等……顾其时则无有党派,攘臂发抒,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解读】材料一引自李提摩太作于1895年的《中国各报馆始末》一文。

李提摩太是近代来华传教士,1870年受英国浸礼会派遣来华,在山东以及东北等地传教,1916年退休回国。

在中国期间,李提摩太借《万国公报》和广学会向中国人宣传基督教思想,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和出版业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材料二引自胡汉民作于1909年的《近年来中国革命报之发达》一文。

胡汉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近代革命派创办报纸的历史,指出了革命报的意义、性质、作用、效果,是研究这一段时期中国报纸发展的重要文献。

1.早期来华外国人在中国办报,多以传教士为主,以教会为依托。

2.早期传教士所办报纸,多以中国人为翻译。

3.传教士所办报纸,虽然有宣传宗教思想之考虑,但是不乏以“开导民智为己任”者,因此在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引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传教士所办报纸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发表了各种意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5.传教士所办报纸还刺激了中国人的办报活动,对于中国人自办近代报刊产生示范效用。

传教士和某些外国人在近代中国的办报活动,虽然一方面是为了本国在中国的侵略利益服务,但是在客观上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作用,也对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 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内容主要是宗教,次为新闻、 新知识。该刊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1872年4月,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 《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 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 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 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大有进展,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 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报告,《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 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刊。
2、兴起:
(1)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3)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特点:信息量大;栏目多;内容丰富;剧情精彩。
《红楼梦》
《三国演义》
《西游记》
3、广播事业的发展:
广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后各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改革开放后,降低了广播电台的作用,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93.56%。
四、互联网的发展: 思考:互联网有何好处? 1、互联网的优势(特点):
(1)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时间:1958年5月1日; 标志: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上海1958.10.1、哈尔滨1958.12.20)
(2)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两方面)
一是电视逐渐普及;
普及的原因: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B、电视技术的进步;(无线转播→有线闭路电视→卫星电视→数字 化电视,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C、电视机更新换代快;(黑白→彩色→液晶→等离子,等等) D、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一、大众传媒的兴起:
1、兴起原因: (1)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扩张; (2)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推动; (4)科技发展的进步。
2、类型: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本片根据张乐平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成。2005年,在 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该片被评为“我最难忘的百
部中国电影”之一,王龙基扮演的三毛被评为“中国电
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之一。该片在海外也同样受 到欢迎,例如1981年在巴黎6家电影院连演60天,轰动巴 黎。该片荣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腊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 委奖;意大利第14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荣誉奖。
《新华日报》
创刊三周年
纪念招待会 情景
3、繁荣阶段: 特点:种类多,数量大,集团化,市场化。 1978年:报纸总数:186家 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发展走向繁荣。
刊物种类:930种


社会影响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 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
成 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
小资料 :“村村通”工程——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 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 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 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央→地方)
表现:A、出现一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牌栏目; B、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C、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发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
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新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光明日报》(1949.6,北平,民盟机关报)
——党政方针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 年、梁启超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9月 在上海创办。第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一般笼统地称为《新青年》。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 同年 8 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1年,胡蝶在第一部 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的剧照
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汕 头 潮 阳 人
蔡 楚 生
( 导 演
王 人 美
( 主 演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引起轰动,连映3个 月,主题歌《渔光曲》哀婉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 行歌曲。1935年 2 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 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 云儿飘在海空 鱼儿藏在水中 早晨太阳里晒渔网 迎面吹来大海风 潮水升 浪花涌 渔船儿飘飘各西东 轻撒网 紧拉绳 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鱼儿难捕租税重 捕鱼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渔网 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4、作用: (1)积极:近代:唤起民众,争取国家独立;
现代:对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政权、稳定秩序、改革开 放起到推动作用。
(2)消极:诱发低级趣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虚假信息造成经 济、精神上的损失;信息过量,干扰人们正常生活。
二、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阅读课本,归纳整理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形成阶段: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1)古老的传媒手段: 马拉松战役、烽火戏诸侯、飞鸽传书、 驿站。
(2)人类普遍使用的传媒手段: 书籍、报纸、杂志。
(3)信息时代的传媒手段: 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 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各地方藩镇在京师设有办 事机构,其官员定期抄写朝廷官方文 化、政事,送回藩镇,称“进奏院状 报”,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 (后来称之为邸报)。
任景丰
1905年11月,北京 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 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 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 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 影──京剧《定军山》。 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 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谭鑫培
谭鑫培在电影《定军山》中的剧照 1905年7月,中国人首次尝试拍摄影片。拍片是北京丰泰照相馆 进行的。这年是谭鑫培的60寿辰。 他扮演黄忠,表演精湛。 谭鑫培 是京剧界承前启后的大宗师,他创立的“谭派”对老生行甚至整个京 剧艺术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当时谭鑫培的表演艺术以达炉火纯青 的境界,“京城无腔不学谭”。可惜这部电影今已不存在了。
王晶
李安
周星驰
王家卫
3、电视的发展:
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 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 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更名 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简称CCTV。
中央电视台是中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 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发挥着传播新闻、社会教 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 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1)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05,《定军山》(京剧,无声片); (2)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并走向成熟:20年代——40年代;
1931年,有声电影的诞生:《歌女红牡丹》(故事片《难兄难弟》) 1935年,《渔光曲》获得莫斯科荣誉奖(首次);《风云儿女》。 (3)建国初:工农生活,革命战争:《桥》、《赵一曼》、《钢铁战士》 (4)“文革”时: 《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等;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多部影片获国际国内大奖。 ① 80年代:《一个都不能少》(国际奖)、《舞台姐妹》、《天云山 传奇》、 《阿Q正传》、《红高粱》; ② 90年代:《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
报纸停办。
方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
繁 荣
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 2000年 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 10%。刊 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风云儿女》:1935年上影; 导演:许幸之; 编剧:田汉、夏衍; 主演:袁牧之、王人美、谈瑛、
陆露明、王桂林。
著 名 电 影 演 员
赵丹
朱飞
阮玲玉
胡蝶
北 京 放 影 场 所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 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
(1)19c中前期,外国人(传教士)在华办报: 外文报:1832年,广州《中国丛报》; 中文报:1833年,广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19c60,外文报:上海:《万国公报》(美国林乐知,1894更名); (3)19c70,中文报:
上海:1872年《申报》(英商创办;1907,席裕福买回其产业); 汉口:1873年《昭文新报》(中国人艾晓梅自办)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 能——“第四媒介”;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3)使人们更主观、更快捷、最大限度地获得信息; (4)费用低廉。
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 万维网的发明者(创始人)。1992 年12月,开发网页浏览器,取名为 “因特网”。2004年,获得首届芬 兰“千年技术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