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0(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
《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
”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
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
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
克己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也就是说,主张以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能“隐恶扬善”。
而“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力行。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4.“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反映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预防性原则√B.启发诱导原则C.及时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思想。
《学记》提出的教学原则有:预防性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相观而善、长善就失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的小学和乡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的是(分数:2.00)A.六行B.六艺√C.六仪D.六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小学和乡学的教育内容。
西周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三德、六艺、六仪。
西周的乡学的教育内容被称为“乡三物”:“一日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日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因此,小学和乡学共同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3.孟子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思想,反映的是孟子的思想为(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过程√C.教学思想D.人性论思想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子的教育过程思想。
孟子将学习、受教育的过程概括为“求放心”。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放”是放任、失落。
“求其放心”乃是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
“良知良能”并将其“扩而充之”,发扬光大。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4.“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思想来自于(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乐记》的思想。
《乐记》认为乐通伦理,与政通。
如“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因此,乐的目的是教育人,是为社会伦理、政治服务。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史上,打破了西汉的经学独霸官学的局面,兴办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等专门学馆。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8.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8(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轲认为“庠者,养也。
”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
由此可见,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分数:2.00)A.德教B.乐教C.礼教D.生活教育3.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处于“学、思、行”思想中的主导思想的是(分数:2.00)A.学而知之B.学、思结合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4.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的是(分数:2.00)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5.“六经皆大,而各有所长”……《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
强调《春秋》既是政治哲学教材,又是历史教科书,还是伦理道德读本的人物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6.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王充B.颜之推C.韩愈D.朱熹7.使学生“致身通显及撰述成一家之言者,不可殚数”;对清代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泽溉全国”的书院是(分数:2.00)A.诂经精舍B.东林书院C.白鹿洞书院D.岳麓书院8.下列不是颜元主张的传统教育(宋明理学教育)的三大祸害的选项是(分数:2.00)A.毁坏人才B.灭绝圣学C.败坏社会风气D.政立而后教施9.第一届留欧生的派遣时间是(分数:2.00)A.1877年B.1881年C.1886年D.1895年10.“纵向由初等、中等、高等三级相衔接,横向由普通、师范、实业三足鼎立的整体格局和框架”的学制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成学制11.平教会的工作重点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一年是(分数:2.00)A.1919年B.1922年C.1923年D.1925年12.下列选项中,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使幼小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的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成学制13.大学区制这一教育行政制度仿照的国家是(分数:2.00)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4.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教育的重心在(分数:2.00)A.小学教育B.中学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15.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的人物是(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陈鹤琴16.主张通过法庭的实际观摩学习来获取雄辩知识、提高雄辩技巧的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17.修道院学校的教学方法不包括(分数:2.00)A.教义问答B.抄写C.背诵圣经D.辩论18.提出“准备过完满生活,是教育应该履行的功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9(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分数:2.00)A.齐√B.楚C.秦D.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
由于它设立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西南门)附近,故称为稷下学宫。
据《中论.亡国》记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
”齐桓公当政时期(前375-前357),据此判断稷下学宫创建于公元前4世纪60年代左右。
后来经过几度盛衰,历时150年左右,直到齐被秦所灭才停办。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思想出自(分数:2.00)A.《论语》B.《墨子》√C.《孟子》D.《荀子》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人性论。
墨子提出了“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的比喻。
这一比喻实际提出了人性如素丝的观点,即“人性素丝说”,这一观点在先秦“人性论”中独树一帜,是墨子对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一个贡献。
总结来说,“人性素丝说”的主张有:第一,人性不是天生的,人性在出生之时如待染的素丝。
第二,下什么颜色的染缸,就成什么颜色的丝。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4.下列选项不属于在董仲舒的《对贤良策》之后,汉武帝采取的文教政策的措施的是(分数:2.00)A.专立五经博士B.开设太学C.确立察举制D.开设鸿都门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对贤良策》之后的具体措施。
2024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试题(答案详解)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5题)1.为了体现“士族贵庶皆须教”,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设一个专习儒家经典的中央官学是()A.国子学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2.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A.生理的需要B.归属的需要C.尊重和爱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3.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4.有学者称,“教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果不顾当前事实的需要,应用这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想,也足以增加社会的混乱”,这种观点表明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A.显性功能B.隐性功能C.正向功能D.负向功能5.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6.19世纪上半期,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标志是A.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改革B.伦敦大学的成立C.曼彻斯特学院的创设D.伯明翰学院的开办7.认为“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的学者是()A.王守仁B.王夫之C.黄宗羲D.颜元8.下面属于“负强化”的反例的是()A.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的训斥而认真写作业B.丈夫担心妻子的唠叨每天准时回家C.妈妈安抚孩子,孩子不再哭闹D.学生上课迟到,被罚抄作业三遍9.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其中,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
以这三种灵魂为人性论基础的教育是()A.体育、德育、智育B.体育、智育、美育C.体育、德育、美育D.智育、德育、美育10.夸美纽斯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设想的理论基础是()A.班级授课制B.教育适应自然C.泛智教育论D.直观教学原则11.某高中二年级3班一组学生在英语测试中的成绩分别是:94、80、67、87、85、98、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6B.86C.80D.9412.在教育测量中,难以控制偶然因素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误差,这种误差被称为()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抽样误差D.操作误差13.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哈多报告》提出的教育改革的目标是A.初等教育均衡发展B.中等教育面向所有儿童实施C.高等教育大众化D.普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1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3.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3(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关于“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B.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人要发展,教育是决定性条件C.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天赋高贵、优越的思想D.这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3.下列关于《学记》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B.从教育理论阐发的集中与专门而言,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当首推《学记》C.《学记》的作者是颜氏D.《学记》全文1200多字,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部分4.下列选项不是唐朝科举考试的类型是(分数:2.00)A.常科B.制科C.武举D.玄举5.顾炎武曾说:“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的《________》”。
这部著作是(分数:2.00)A.《急就篇》B.《发蒙记》C.《三字经》D.《百家姓》6.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主张“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年龄”的教育机构是(分数:2.00)A.慈幼院B.小学院C.中学院D.大学院7.蔡元培所独创的教育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8.在我国学制历史上,仿照美国学制的是(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成学制9.晏阳初在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对实施乡村教育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集中表现为“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其中对四大教育表述有误的是(分数:2.00)A.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B.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C.以体育攻弱,培养强健力D.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10.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植物的灵魂和动物的灵魂。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1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通过的《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阐述了“党化教育”,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党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强化国民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B.“党化教育”是在国民党的指导下求得教育的“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C.“党化教育”一直沿用到1945年D.国民党命令各地学校坚决执行“党化教育”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识记“党化教育”的含义。
1926年国民革命政府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明确提出“党化教育”口号。
所谓“党化教育”就是“教育方针要建筑在国民党的根本政策之上”。
国民政府将“党化教育”看作当时教育上最重要的问题,明令各地各级学校坚决执行,实际上“党化教育”是为专制服务的,目的在于强化国民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
但由于国民党所提倡的“党化教育”过于露骨,受到进步人士的攻击,国民党内部对“党化教育”的解释也有分歧,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议决以“三民主义教育”代替“党化教育”。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中国现代教育2.抗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教育连续性的教育政策是A.统一战线B.战时须作平时看C.民办公助D.党化教育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的掌握情况,涉及“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现代教育”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并识记“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其主旨是“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
坚持“抗战与建国兼顾”的原则,没有因抗战而放弃正常的教育,顾及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44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升舍”制度是( )朝代创立的。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解析:升舍制度是在北宋时期创立的。
第2题:我国古代官学中级别最高的学校是(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
A.国子监B.太学C.京师同文馆D.四门学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我国古代官学中级别最高的学校是太学,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由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
第3题:下列不属于严复提出的教育作用观点的是( )。
A.鼓民力B.兴民权C.开民智D.新民德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
第4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抓住关键词“清末新政时期”,即时间跨度大致为1901一1905年。
而壬子一癸丑学制颁布的时间为1912 一1913年,确立男女同学制度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学部是1905年,创设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为维新运动的产物。
第5题: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的学制规定为“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1922年壬戌学制主要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仿效日本转向美国。
“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
第6题:以下几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A.人的头脑是如何学会学习的B.学习动机C.教师的工作压力D.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发展心理学重在研究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心理学会重在研究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哪些因素影响学习的效果,此外,也会把教师的心理纳入到教育心理学中。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5(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下列选项中,是“有教无类”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分数:2.00)A.学在四夷√B.学在官府C.百家争鸣D.官师合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思想其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适应了时代潮流,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墨子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强调的是(分数:2.00)A.主动B.创造C.实践√D.量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方法思想。
孔子重行,要求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人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但墨子则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
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而实际上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提出“善如米,性如禾。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
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
”的人物是(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人性观。
人性与善的关系是可能性与现实性、根据与结果的关系。
董仲舒认为:“善如米,性如禾。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
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
”可见,人性只有在教育的条件下才可能向道德之善和现实人格转化。
董仲舒由此提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5.强调“在儿童教育中要注意语言使用规范,加强通用语言,而不应使用方言”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王充B.颜之推√C.韩愈D.王守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最新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附答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外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选题1.【2009-25】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
(A)毕达格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2014-25】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向雅典青年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是( )。
(A)了解自然(B)熟悉社会(C)虔信上帝(D)认识自己3.【2018-25】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主张,在雄辩家培养中居于首要位置的是( )。
(A)高尚品质的培养(B)雄辩技巧的练习(C)优雅举止的训练(D)文雅风度的修习4.【2008-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5.【2008-26】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
(A)高等教育普及化运动(B)新大学运动(C)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D)大学推广运动6.【2011-28】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洛克(C)斯宾塞(D)赫胥黎7.【2014-2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雷佩尔提提出的为接受所有适龄儿童入学受教而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
(A)儿童之家(B)青年之家(C)国民教育之家(D)劳作教育之家8.【2015-30】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认为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白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
(A)爱尔维修(B)狄德罗(C)拉夏洛泰(D)卢梭9.【2018-28】为18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10.【2009-3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6(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选项中人性论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分数:2.00)A.性相近,习相远也B.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C.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D.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3.教学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分数:2.00)A.及时施教原则B.长善救失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及时施教原则4.在常科、制科和武举中,实际上经常举行的是常科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其中注重考核儒家的经义的科目是(分数:2.00)A.明经科B.进士C.秀才D.明法5.下列作品与朱熹无关的是(分数:2.00)A.《近思录》B.《小学》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百家姓》6.没有设在我国本土,以“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与中文”的主要面向华人招生的新式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书院B.马礼逊学堂C.崇信义塾D.宏艺书塾7.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教育体系,其中“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这个阶段是(分数:2.00)A.慈幼院B.小学院C.中学院D.大学院8.蔡元培认为“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的是(分数:2.00)A.实利主义教育B.美感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9.根据当时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人期四个年龄阶段的人物是(分数:2.00)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10.下列关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提出了“党化教育”的口号B.1928年,中华民国大学院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即三民主义C.1937年8月,“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D.1936年元旦,《中华民国宪法》提出了国民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11.以梁漱溟的观点看,中国唯一可行的道路是(分数:2.00)A.城市建设B.乡村建设C.工业建设D.实业建设12.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的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泰戈拉D.亚里士多德13.下列学校是拜占庭时期的大学的是(分数:2.00)A.君士坦丁堡大学B.波伦亚大学C.牛津大学D.巴黎大学14.在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中,创办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的人物是(分数:2.00)A.伊拉斯谟B.莫尔C.拉伯雷D.蒙田15.公立、免费、没有教士任教,不开宗教课程,招生实行公平竞争的,被拿破仑授予一面写有“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的旗帜的大学是(分数:2.00)A.巴黎理工学校B.巴黎师范学校C.帝国大学D.达特茅斯学院16.美国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是1876年创办的(分数:2.00)A.霍普金斯大学B.哈佛大学C.斯坦福大学D.芝加哥大学17.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分数:2.00)A.体育B.德育C.智育D.劳动教育18.下列人物中提出了国民义务教育思想的是(分数:2.00)A.马丁.路德B.托马斯.莫尔C.加尔文D.蒙田19.规定英国建立地方教育当局,且地方当局有权建立中等学校,并资助文法学校,向进入文法学校的初等学校的毕业生提供奖学金,同时还要考虑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的法案是(分数:2.00)A.《巴尔福法案》B.《哈多报告》C.《斯宾斯报告》D.《费舍教育法》20.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的法案是(分数:2.00)A.魏玛宪法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C.高等学校总纲法D.汉堡协定21.下列著作中“强调教学计划应授予学生基本知识,教学大纲应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原则,教科书应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的是(分数:2.00)A.凯洛夫.《教育学》B.布鲁纳.《教育过程》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问题》22.下列选项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原则的是(分数:2.00)A.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B.鼓励儿童自治C.要求儿童尊重他人D.善用闲暇时间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0.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10(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6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
男鞶革,女鞶丝……”记录的是贵族家庭的教育。
其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夏B.商C.西周D.东周3.下列选项不是孔子的教学方法的是(分数:2.00)A.学、思、行结合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盈科而进4.“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体现了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中的(分数:2.00)A.推明孔氏,罢黜百家B.兴太学以养士C.重视选举,任贤使能D.兴郡国学5.提出“圣人无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人物是(分数:2.00)A.荀子B.韩愈C.扬雄D.柳宗元6.“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否则“若奔程趁限,一向趱着了,则看尤不看也。
”这句话体现了朱子读书法的(分数:2.00)A.循序渐进B.熟读精思C.虚心涵泳D.切记体察7.我国近代第一所女子学校是(分数:2.00)A.英华学院B.崇信义塾C.马礼逊学校D.宁波女塾8.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群学之基是(分数:2.00)A.新式学校B.师范学校C.女子教育D.儿童教育9.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实施“大学区制”,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数:2.00)A.教育独立说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沟通文理D.教授治校10.“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下列关于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教育经费独立B.教育行政独立C.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D.教育与政党独立11.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陕西汉中,成立了(分数:2.00)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B.国立西北联合大学C.国立北平大学D.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2.下列选项不属于陈鹤琴归纳出的“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的是(分数:2.00)A.实验观察B.阅读思考C.创作发表D.团队合作13.希望儿童先学习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即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是(分数:2.00)A.西塞罗B.昆体良C.柏拉图D.普罗泰戈拉14.古风时代的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都各具特点,相较而言,斯巴达教育(分数:2.00)A.重视公民教育B.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C.多样化的教育内容D.教育完全由城邦负责15.下列选项不属于英国的宗教改革的事实的是(分数:2.00)A.强调国民教育B.实施国民教育C.是政治原因促进的改革D.英语教学得到加强16.启蒙运动后,法国中等教育发生了革新,这些学校不包括(分数:2.00)A.中心学校B.国立中学C.市立中学D.圣乐会学校17.1872年日本制定并颁布的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分数:2.00)A.《学制令》B.《教育令》C.《中学校令》D.《帝国大学令》18.“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2024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卷真题(答案详解)

2023-2024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备考真题(含答案)一、单选题(35题)1.某研究者对5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性别,年级,专业的关系,最恰当的取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2.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B.伦理原则C.理论联系实践原则D.创新性原则3.基于夏山学校实践,尼尔认为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当孩子的自我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其自我中心就会变成利他观念,以及对别人的自然关心。
这种观念涉及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4.确立法国卨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案是()A.《大学令》B.《帝国大学令》C.《高等教育法》D.《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5.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萵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冋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A.冲突论B.文凭理论C.结构理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6.关于人为教育、事物教育和自然教育的实施,卢梭的主张是A.人为教育、事要教育配合趋同于自然教育B.自然教育、事物教育要配合趋同人为教育C.自然教育、人为教育要配合趋同事物教育D.人为教育、事物教育、自然教育要分别独立实施7.我国最早将手工、图画、音乐列入中小学课程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8.古罗马帝国后期,创立了基督教哲学体系,并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A.昆体良B.西塞罗C.奥古斯丁D.托马斯阿奎那9.某4位学生的智力测验成绩分为王明100分、李佳110分、刘一澜115分和陈楠105,并对这4位同学成绩进行排序比较,这种测量属于()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10.报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次B.6次C.7次D.8次11.以下关于终身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主义的要求B.终身教育的原则是连续性、整体性C.终身教育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延续D.终身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12.“提出大学设立医学系、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这只能证明,人们对身体的健康和钱财的安全比对精神的健康看的重,人们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人们对优良教育的关心”的人物是()A.乌申斯基B.裴斯泰洛奇C.第斯多惠D.福泽渝吉13.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与之相符的结果,是实现了教育的()A.正向教育功能B.负向教育功能C.显性教育功能D.隐性教育功能14.关于问卷编制,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A.题目不要太多B.问题表述要简洁C.避免使用让人感到紧张或有压力的用语D.要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15.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A.差异性和阶段性B.差异性和顺序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16.为统一经学,唐太宗诏令孔颖达等对儒经进行统一解释并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6(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
下列关于“校”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校是习武的场所B.校是乡学C.校的教育对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隶D.校的教育任务是德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的功能。
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
《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日校”“校者,教也”的记载。
《说文解字》中认为:校,从木,交声。
原义为木囚,即用木材围成的围栏,是养马驯马的地方,后来利用这种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习武的场所。
也有观点认为“校”是乡学。
证据有:《史记.儒林传》中有“乡里有教,夏日校”;宋朱熹为《孟子》作注释也认为校是乡学。
可见,“序”和“校”是两种面向不同对象层次的教育机构。
前者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后者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3.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分数:2.00)A.“学、思、行”思想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实事求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
孔子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包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5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5(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分数:2.00)A.射、御B.礼、乐C.书、数√D.乐、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艺。
在西周时期,“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3.“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荀子的学习过程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阶段是(分数:2.00)A.闻见B.知C.行√D.解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苟子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思想。
苟子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其基本路线是:闻见一知一行。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学习过程的最高阶段是“行”。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4.认为道德修养有“自诚明,谓之性”和“自明诚,谓之教”两种途径的典籍是(分数:2.00)A.《大学》B.《中庸》√C.《学记》D.《乐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庸》中倡导的修养的途径。
《中庸》认为修养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内而外地对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谓之性”或“尊德性”;二是自外而内地对人的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谓之教”或“道问学”。
因此,本题的答案是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唐代的地方官学的学习内容的是(分数:2.00)A.经学B.医学C.崇玄学D.天文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代地方官学的学习内容。
唐代的地方官学也有比较完备的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44(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 )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分数:2.00)A.商代B.夏代C.战国D.春秋√解析:3.主张培养“虚壹而静”学习态度的是( )。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朱熹D.王夫之解析:4.今古文之争是汉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 )余年。
(分数:2.00)A.150B.200 √C.100D.250解析:5.“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
(分数:2.00)A.司马光B.蔡京C.范仲淹√D.王安石解析:6.“心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产生于( )。
(分数:2.00)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解析:7.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 )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
1877年成立的“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教育会”。
(分数:2.00)A.1879年B.1890年√C.1892年解析: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认为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提出应缓办大学、大办小学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蔡元培B.严复C.王国维D.梁启超√解析:9.下面不属于苏区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是( )。
(分数:2.00)A.苏维埃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C.红军大学D.中央列宁师范学校√解析:10.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问题为重。
(分数:2.00)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C.外部环境适应D.国家强盛解析:11.《理想国》是西方伟大的教育家( )的作品,它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分数:2.00)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西塞罗解析:12.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的是( )。
(分数:2.00)A.孔子B.西塞罗C.昆体良√D.夸美纽斯解析:13.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 )等。
(分数:2.00)A.逻辑B.音乐√C.体育D.美术解析:14.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培养“完全的绅士”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A.莫尔B.蒙一√D.维夫斯解析:15.巴西多的( ),被誉为18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分数:2.00)A.《教育论》B.《初级读本》√C.《论国民教育》D.《论教育》解析:16.被称为教育学上的三个里程碑是指柏拉图的《理想国》、( )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分数:2.00)A.夸美纽斯B.孟禄C.费希特D.卢梭√解析:17.在20世纪的进步教育运动中,被称之为“设计教学法之父”的是( )。
(分数:2.00)A.帕克B.帕克赫斯特C.约翰逊D.克伯屈√解析:18.1938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其发起者及主要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A.阿兰B.科南特C.巴格莱√D.里科弗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7,分数:14.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0.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孔子招收的学生主要为青年或成人,而教学生书写和计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儿童阶段学习的“小艺”,并非孔子私学所重。
孔子教育内容虽袭用西周“六艺”名称,但对所传授的课程都已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
在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尚书》,它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
)解析:21.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管束也较宽松。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但管束与前代相比则较为严格。
如教学方面的分堂法,考勤设有“勘合簿”和“出恭入敬牌”,考试积分法,实习的拔历法均是管理严格的体现。
)2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宗旨是维新运动时期提出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是洋务派的教育宗旨和关于中西文化的核心命题。
)解析:23.奥古斯丁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昆体良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
该命题混淆了二者的主张。
)解析:24.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赫胥黎在其《科学与教育》中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犀利的反驳。
他还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首先应当包括自然科学,其次是道德伦理,再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英国史。
在竭力提倡科学教育的同时,赫胥黎对忽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提出批评。
他把知识分为科学和艺术两类,认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心智扭曲,只有受过两方面教育才能算是受过自由教育,才能从事多方面的职业。
因此,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两类学科的平衡。
)解析:25.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学校应该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但是,它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地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的社会价值划上等号,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6.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发展:最早见载的为西周时代的《史籀篇》;《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汉代影响较大的有《急就篇》;到明清时期,启蒙教材较前代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形成丰富的数量与种类。
(2)种类:①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教材,集识字、知识和遭德教育为一体,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②道德训诫类,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③综合历史知识类,如《蒙求》、《十七史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④诗歌类,如《训蒙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
(3)特点: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与日常生活联系;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
)解析:27.1922年学制对中等教育做了哪些调整?(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修业年限从四年改为六年,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 (2)将中等教育分成初、高两级,并且规定初级中学可以单独设立,这样就增加了学制的灵活性;(3)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有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
)28.简述恽代英的儿童教育改造主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恽代英主要从未来新社会结构的立场提出了儿童公育的思想。
(1)随着私有制的瓦解,家庭地位的削弱,儿童必然要通过公共机关来集中培养,家庭不再是儿童教育的合适场所,父母也不是合适的教育者。
(2)从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看,儿童自小就在社会的环境中生长,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能力,儿童公育显然优于家庭教育。
(3)儿童公育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公育的推行能创造合宜的场所、合宜的教育者和合宜的教育训练,使教育不分阶级种族地普及于全民、不分年龄阶段地普及于全人生。
) 解析:29.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基本特征。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学校大半设在清真寺内,伊斯兰教各教派都重视利用教育传播各自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