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2020年部编版中考语文考点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解析:表现技巧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它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技巧指要]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也叫直抒胸臆。

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上文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表达技巧是一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

1.抒情方式: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

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

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2.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反衬),有以人衬人的如《秦罗敷》借行者少年的反映来烘托秦罗敷的漂亮,也可以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闹衬静。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感情。

用典。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作者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虚实。

如曹操的《观沧海》。

另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比兴、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等。

3.修辞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等。

2020-2021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知识点一:诗歌鉴赏考点分析1.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古诗词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

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往往很含蓄,对阅读量有限,理解水平不高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那么,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审视标题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因此,从标题入手,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

如:《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仅就诗句来看,要理解其思想内容,难得其要领,而题目告诉我们这诗是抒发观书后的感想。

“观书”与“方塘”有什么关系呢?经进一步分析,就可以明白,诗人是将方塘喻为明镜,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所以这首诗意在告诉人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②了解作者古人读书有一条重要经验——知人论世。

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有什么深刻含义?在课内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对陆游的生平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

知道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爱国诗人,一贯坚持抗金主张,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

明乎此,就可以明白,诗人是以梅花孤独寂寞与备受摧残的情况自喻。

这两句是写,词人不屑跟排挤他的官僚们争夺荣华,也不怕投降派的妒恨和打击。

③理解诗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理解诗句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诗眼”。

我国的古诗词讲究凝练,讲究一字传神,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诗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这关键词语和“诗眼”里。

因此,我们要善于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情思。

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从题目看,这诗是作者呈给张丞相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备战中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梳理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部编版 中考 优质 古诗词赏析解题技巧 切合考点 精炼 全面

部编版  中考  优质 古诗词赏析解题技巧  切合考点  精炼  全面

古诗词赏析解题技巧一、诗歌赏析的方法1.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生动翻译+概括景物特点(一般用四个字)+作者情感2.赏析诗句的方法:写作技巧+内容(或生动翻译,或景物特点,或具体所指)+情感3.分析诗歌感情的常见方法:(1)抓关键词,抓关键句(2)读懂意象(3)知晓背景(4)分析写作技巧4.诗歌中某一个字的情感:写作技巧+内容(或生动翻译,或景物特点,或具体所指)+情感二、赏析诗歌要用到的知识(一)古代诗歌中意象(景物)的象征意义1.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骏马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2.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乌鸦、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3.冰雪、松、菊、梅、竹、莲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月亮、鸿雁、杨柳、兰舟、长亭、鹧鸪鸟、杨花等这类意象多用于写思乡、离别之苦。

5.春日、清风、泉溪、花草等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二)常用的写作技巧(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用典、反复、互文、对比等;(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运用典故、象征、白描、点面结合、联想、想象、烘托(衬托)、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照应、正侧面描写、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赋比兴、借古讽今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三)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情感、心情、心境、心绪、志趣、人生态度)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忧国忧民,对百姓离乱的同情,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④表达故国之思2.人生志向:①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誓死报国(以死明志,为国捐躯)②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报国无门、遭排挤、受压抑的痛苦③洁身自好、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鄙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踌躇满志,乐观向上,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自信⑤归隐田园的闲适洒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⑥坚强博大的胸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壮志;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3.人生感受:①伤春悲秋,感慨人生短暂、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惆怅、伤感②世事多变(历史)的沧桑;昔盛今衰;不满现实,渴望自由③身世漂泊无依;理想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愁苦心情4.思乡怀人:①飘泊在外、孤独寂寞的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②相思之苦,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③对友人的关切与同情;知音难觅的苦闷(或渴望知音,珍惜友情)5.会友送别:①依依不舍、惆怅的惜别之情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精神表积极情感的词:愉悦、闲适、喜悦、快乐、欣喜、惊喜、兴奋、激动、宽慰、欣慰、期待、满足、喜爱、赞美、赞叹、豁达、旷达、乐观、豪迈、豪放、悠然自得、超然物外、舒畅、温暖、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淡泊、奋发图强、昂扬、洒脱、坚贞、高雅、高洁……表消极情感的词:无奈、惆怅、伤感、落寞、失落、若有所失、感慨慨叹、孤独、寂寞、悲凉、悲伤、苦闷、烦闷、纷乱、烦乱、幽怨、忧郁、失意、苦痛、痛苦、悲愤、悲痛、悲叹、叹惋、惋惜、厌恶、痛心、痛恨、愤慨、愤懑、激愤、痛心疾首、担忧、不舍、悼念、批判、不满……(四)常见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哲理诗、羁旅行役(游子)诗、宫怨闺怨诗、送别诗、爱情诗(五)诗词中常见的意境(景物特点)1.宏阔——雄浑壮阔(丽)、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浩瀚辽阔、雄奇瑰(秀)丽2.细腻——清幽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恬静优美、朦胧空寂、幽深静寂3.清丽——生机勃勃、清新自然、清新明丽、恬淡闲适、纯朴自然、4.清冷——萧瑟凄凉、孤寂冷清、冷寂凄凉、肃杀荒凉、凄清暗淡三、常考题型1.诗歌的某两句话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模式:生动翻译+景物特点(一般四个字)+情感2.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模式:律诗按照“首颔颈尾”的顺序,绝句按照“一二三四”句的顺序,逐句分析,但并不是每一句都要讲到。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根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表达、描绘、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察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构造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化、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大、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比照、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p 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提醒手法+分析^p 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谊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光阴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2020-202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

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2020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方法1一、赤壁(杜牧)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销融,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倘若东风不来帮助周瑜,大乔小乔就会深锁铜雀了。

中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

全诗最精彩的,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二句是议论。

“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

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

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后两句是议论。

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专题讲解和练习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初中古诗鉴赏的表达技巧专题讲解和练习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二、描写手法描写手法手法简介正面、侧面侧面描写即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所要着力表现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也叫侧面烘托。

往往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烘托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虚实结合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

诗歌中的“虚”包括: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④对面落笔。

白 描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工笔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地描绘。

视角的变化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视觉、触觉等的变化。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三、修辞手法修辞法表达作用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比 喻形象化的作用。

比 拟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对 比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借 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简练、含蓄。

增强表达效果,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夸 张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对 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设 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 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四、构思技巧(表现手法)构思技巧作 用抑 扬可以尽情抒发情感,还可使行文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铺 垫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28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歌舞彻夜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之辛苦,表达了诗人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城①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②似旧时。

【注】①楚城,楚国的故城,指秭(zǐ)归。

“荒城”指秭归城。

②滩(tān)声:江水拍击河滩的声音。

这首诗的衬托手法运用很突出,请举一例进行赏析。

【答案】例一:“江上荒城猿鸟悲”,作者不说人“悲”,而说“猿鸟悲”,用了侧面烘托法。

“猿鸟”尚且为“楚城”之“荒”而感到悲哀,则凭吊者之悲哀更可想见。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第五部分: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考点分类训练】一、诗歌修辞手法的鉴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顶真等。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角度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修辞手法。

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近王铚①山雪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莫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答:答案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包裹着积雪的山峦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

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角度二: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是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描绘的事物更形象,表意更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感人。

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

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诗词赏析题已成为中考语文出题的最爱。

做这类试题,考生除了真正熟练掌握诗歌的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总结一、注意积累古诗词背景的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复习考点总结

部编2020初三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考点总结考点一把握情感1.常见古诗词归类。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

考点二理解诗歌意象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

(1)动物类鸿雁:常用来抒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思。

杜鹃(子规):与哀怨、思归有关。

(2)植物类柳:谐音“留”, 有伤感离别的意味。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梅:“性耐寒”, 诗人常借以表达孤高、不屑流俗的品格。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菊:“傲霜之花”, 品格高洁、坚贞, 有隐逸之意。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如“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3)自然现象类明月:思乡之愁。

流水: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或愁绪绵长。

黄昏、落日:思乡怀人, 感伤、孤寂。

浮云:游子等。

(4)时令类西风:意味凄凉。

重阳、中秋:象征思念亲人。

(5)特定地点类长亭:送别。

南山:隐居。

(6)其他吴钩:代表勇武豪迈。

号角:意指战争。

2.常考题型和方法指导。

考题:“……(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画面?答题步骤: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结合诗词主旨, 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答题模式: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画面)。

考点三品味语言1.诗词语言的特点。

古代诗歌要用尽量少的词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所以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

理解诗歌的语言, 除了要调用必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外, 还要辨识诗歌语言的词性、语序的灵活变化, 更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品味语言, 主要是指品味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正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含义,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中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

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

2.考查内容。

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通过蚕妇夜以继日的劳作和歌女通宵达旦为官人表演的对比,表达了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了“蚕妇”和“玉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借富贵人家的女人歌舞彻夜不归,来反衬蚕妇生活之辛苦,表达了诗人对为官者荒淫无耻生活的批判,对百姓艰难度日的同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城①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②似旧时。

【注】①楚城,楚国的故城,指秭(zǐ)归。

“荒城”指秭归城。

②滩(tān)声:江水拍击河滩的声音。

这首诗的衬托手法运用很突出,请举一例进行赏析。

【答案】例一:“江上荒城猿鸟悲”,作者不说人“悲”,而说“猿鸟悲”,用了侧面烘托法。

“猿鸟”尚且为“楚城”之“荒”而感到悲哀,则凭吊者之悲哀更可想见。

例二:“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时间已过了一千五百年,除了江上的“滩声”仍像一千五百年前那样,人间万事都不似旧时。

以“滩声”的“似旧”反衬人间万事的非旧,诗人抚今思昔、吊古伤今的无限情意,许多不便说、说不尽处,都蕴蓄于这声慨叹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赏析。

一“荒”、一“悲”,用拟人与侧面烘托的写法,奠定了全诗悲凉苍老的感情基调。

三、四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亘古不变的“滩声”来反衬“常如暴风雨至”的人间万事,或以“滩声”的“似旧”来反衬人间万事的非旧。

作者抚今思昔、吊古伤今,为楚王城的荒败和屈原的不幸遭遇而悲伤,更为自己和所有与屈原有一样的遭遇的爱国志士而怨愤。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画线的一联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答案】晴本无雨,夏夜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与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句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

解答此题时,先确定这个诗句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根据方法分析效果,最后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即可。

答题时要明确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何处。

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①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②胜荷衣。

【注】①春游:唐朝官员有春秋两季游玩的习俗。

②簪弁:簪,冠簪;弁,礼帽。

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本诗尾联中“莫将簪弁胜荷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端怎样的态度?【答案】借代,“簪弁”指代官场生活,“荷衣”指代田园生活。

表达了作者委婉地劝勉李端不要贪恋官场荣华,而要选择田园生活的态度。

【解析】考生解题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簪弁”“荷衣”,然后联系诗后的注解可知,前者指官员的服饰,那么后者应该指田园生活中的服饰。

由此可知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此处考生要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前者重在代,有相关性;后者重在喻,有相似性。

本诗中“簪弁”“荷衣”都是用所穿衣服指代生活方式,属借代。

然后要注意尾联中的“胜”字,“簪弁胜荷衣”的意思是官场生活胜过田园生活,但前面作者又着一词“莫将”,表明了态度,即作者肯定后者,否定前者。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考生通过分析可知,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上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第二句把未展芭蕉比喻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第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的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要“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答案】承上启下。

“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极言意绪的迷乱繁杂,“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从而在我与物、物与境之间起到了结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的能力。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知道中间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多是承上启下、照应、领起下文等;其次,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判断。

“宦情”“羁思”“共凄凄”,说明意绪的迷乱,因此第二句中的“意转迷”紧承上文;另外,第二句中的“春半如秋”四字又引出了后两句对柳州春景的描写。

由此,考生不难判断第二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名师点睛诗歌常见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叙述、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虚实、点面、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

可使用各种修辞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①,杖藜②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

②杖藜(lí):用藜做成的拐杖。

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海棠【清】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三、四句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萤火萧绎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萤虞世南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

回头烟柳渐重重。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

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有人说这首词的下阕妙在“虚境实写,化虚为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1.【2019年中考黑龙江龙东卷】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2019年中考四川攀枝花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

3.【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4.【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2018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唐】张养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闯关检测1.(1)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