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数学分析》正项级数
数学分析正项级数
x(n
),
根据推论1,当 0 < x <1时级数收敛;当 x>1时级数发
散; 而当 x = 1时, 所考察的级数是 n, 它显然也是
发散的.
2022年9月30日9时15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主 页 返回 退出
31
在比式判别法中,若极限不存在,则可应用上、 下极限来判别收敛性.
推论 2 设∑un 为正项级数,且
1 n
发散
.
例5. 判别级数 ln1
n1
1 n2
的敛散性.
ln(1
1 n2
)
~
1 n2
解:
lim n2
n
ln
1
1 n2
lim
n
n2
1 n2
1
根据比较审敛法的极限形式知 ln1
n1
1 n2
收敛 .
2022年9月30日9时15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主 页 返回 退出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主 页 返回 退出
22
推论 1(比式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设∑un 为正项级数,且
lim un1 q , u n
n
⑴ 若 q < 1 , 则级数∑un 收敛; ⑵ 若 q > 1 , 则级数∑un 发散; ⑶ 若 q = 1 , 则此判别法失效.
2022年9月30日9时15分
上一页 下一页 主 页 返回 退出
上一页 下一页 主 页 返回 退出
21
⑵ 由于当 n > N0 时,有
un1 1 , un
于是
un1 un ,
从而 un1 un un1 uN0 1 , 即当 n > N0 时,有 un uN0 1 , 所以当 n 时,un 的极限不可能为零. 因此级数∑un 发散.
数学分析12-2122 正项级数
级数 vn 收敛, 则级数 un 也收敛.
(iii) 若l , 则对于正数1, 存在相应的正数N,当
n > N 时, 都有
un vn
1 或 un
vn .
于是由比较原则知道, 若级数 vn 发散, 则级数
un 也发散.
例3
级数
2n
1
n
是收敛的,
因为
1
lim
n
2n 1
n
2n
lim
n
2n 2n
1
n
sin
1 n
ln
n
lim
n
1
n
1 n
o
1 n2
ln
n
lim
n
n2
o
1 n2
ln n n
0,
所以
lim
2(1
e
nsin
1 n
)
ln
n
1.
根据比较原则, 原级数收敛.
n
二、比式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
本段所介绍的两个方法是以等比级数作为比较对象
而得到的, 但在使用时只要根据级数一般项本身的
N,当 n > N 时, 有
q un1 q .
un
当 q 1时, 根据 的取法,有 q 1, 由上述不等式
的左半部分及比式判别法的 (i), 得正项级数 un
是收敛的.
若 q 1, 则有 q 1, 根据上述不等式的左半部分
及比式判别法的 (ii), 可得级数 un 是发散的.
1
2nsin 1 的敛散性.
nn
解 因为
sin 1
lim
n
n 1
1,
故可将
正项级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正项级数的概念,掌握正项级数的性质;(2)学会运用比较审敛法、比值审敛法、根值审敛法等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3)能够熟练地运用正项级数的敛散性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正项级数的理解和掌握;(2)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态度;(3)树立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正项级数的概念及性质;2. 正项级数的敛散性;3. 比较审敛法、比值审敛法、根值审敛法等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4. 正项级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如求和、极限等,激发学生对正项级数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基本概念,为正项级数的概念做好铺垫。
2. 正项级数的概念及性质(1)讲解正项级数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2)分析正项级数的性质,如收敛性、无穷级数和的性质等;(3)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正项级数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
3. 正项级数的敛散性(1)讲解正项级数的敛散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敛散性的含义;(2)介绍比较审敛法、比值审敛法、根值审敛法等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能运用它们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4. 正项级数的实际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项级数的敛散性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总结正项级数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04第四讲 正项级数的概念,比较判别法
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正项级数的概念,比较判别法第四讲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正项级数收敛性的一般判别原则若数项级数各项的符号都相同,则称为同号级数. 对于同号级数,只须研究各项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级数(称正项级数).由级数与其部分和数列的关系,得: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定理12.5>=0(1,2,),i u i 由于证所以{S n }是递增数列. 单调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是该数列有界(单调有界定理).仅靠定义和定理12.5来判断正项级数的收敛性是不容易的,敛性判别法则.n u ∑正项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是:{}n S 有界, <.n S M 即存在某正数M ,对一切正整数n 有而这就证明了定理的结论.部分和数列因此要建立基于级数一般项本身特性的收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定理12.6(比较原则)n n u v ∑∑设和是两个正项级数,如果存在某正数N ,对一切n > N 都有,(1)n n u v ≤则(i),;n n v u 若级数收敛则级数也收敛∑∑(ii),.n n u v 若级数发散则级数也发散∑∑证因为改变级数的有限项并不影响原有级数的敛因此不妨设不等式(1)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nn n n S S u v 现在分别以和记级数与的部分和.散性,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由(1)式可得,对一切正整数n ,都有.(2)nn S S '''≤,lim ,n nn v S →∞''∑若收敛即存在则由(2)式对一切n 有lim nn n S S →∞'''≤,n u ∑{}n S '即正项级数的部分和数列有由定理12.5级数n u ∑收敛, (ii)为(i)的逆否命题,自然成立.≤(1)n nu v 界,这就证明了(i).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例1 -+∑21.1n n 考察的收敛性解≥2,n 由于当时有因为正项级数21(1)n n n ∞=-∑收敛(§1例2),原则, 级数211n n -+∑也收敛.22111n n n n≤-+-()1.1n n =-故由比较数学分析第十二章数项级数22,,0,0.nnn n u v u v >>∑∑收敛且例2 若级数2210(),2n n n n u v u v <≤+证因为根据比较原则, 得到正项级数n nu v∑收敛.在实际使用上,比较原则的极限形式通常更方便.n n u v 则级数收敛.∑∑∑22,nnu v而级数均收敛,。
华东师范数学分析- 正项级数
vn收敛 ====> un收敛
定理12.7比式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设正项级数 un 若正整数 N 0及常数q (0 q 1). un1 q 1 un 收敛. (i) 若 n N 0 , 有 un un1 1 un发散. (ii) 若 n N 0 , 有 un
lim un l (i) 当 l 1 时, 级数 un 收敛; n (ii) 当 l 1 时, 级数 un发散. n 证 lim un l , 当取 >0时, N0,
n
n
当n > N, 有 l un l . Th12.8(i) n (i) 当 l 1 时, 0 (取) < 1-l , un l + 1 ===> un 收敛 (ii) 当 l >1 时, 1-l (取)> 0,
收敛性是级数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 本节将对最简单
的正项级数建立收敛性判别法则. 一、正项级数收敛性的一般判别原则 二、比式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 三、积分判别法 *四、拉贝判别法
一、正项级数收敛性的一般判别原则
正项级数:∑un, un0 正项级数敛散性. 定理12.5 正项级数 vn 收敛 部分和数列{Sn}有界, 即M0, 对nN 有 Sn M .
1 收敛, ∵正项级数 n 2 n( n 1)
1 ∴由比较原则得, 级数 2 收敛. n n1
例Z2 若级数 u , v 收敛, 则级数 unvn 收敛.
2 n 2 n
证
∵级数
2 2 un , vn 收敛,∴
2 2 2unvn un vn , 又 unvn
(iii) 当 l 且 v 发散时, u 也发散. 1 1 ;(2) sin 收敛性? 例3 级数 (1) 2 n n
《数学分析》教案《数学分析》教案
《数学分析》教案《数学分析》教案教案标题:数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技巧和解题方法;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数集及其运算:数集的基本概念,数集的运算及其性质;2.数列及其极限: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的极限及其性质;3.函数及其极限: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极限及其性质;4.一元函数的导数:导数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可导性、连续性及其关系;5.一元函数的微分:微分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微分与导数的关系;6.一元函数的积分:积分的概念和性质,函数的可积性与连续性的关系;7.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和偏导数;8.多元函数的积分;9.无穷级数。
教学手段:1.讲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方法;2.演示:通过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3.实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4.讨论: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探究性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数集及其运算1.引入:通过举例说明数集的概念;2.介绍数集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和补集;3.讲解数集的性质和运算法则;4.练习:解决一些与数集及其运算相关的问题。
第二课:数列及其极限1.引入:通过例题引出数列的概念;2.讲解数列的性质和分类;3.介绍数列的极限的概念和性质;4.讲解数列极限的收敛和发散的判定方法;5.练习:解决一些数列极限相关的问题。
第三课:函数及其极限1.引入:通过例题讲解函数的概念;2.介绍函数的性质和分类;3.讲解函数的极限的概念和性质;4.讲解函数极限的极限定理和计算方法;5.练习:解决一些函数极限相关的问题。
第四课:一元函数的导数1.引入:通过例题引出导数的概念;2.介绍导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3.讲解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讲解导数的求导法则和应用;5.练习:解决一些函数导数相关的问题。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第十二章数项级数
第十二章数项级数教学目的:1.明确认识级数是研究函数的一个重要工具;2.明确认识无穷级数的收敛问题是如何化归为部分和数列收敛问题的;3.理解并掌握收敛的几种判别法,记住一些特殊而常用的级数收敛判别法及敛散性。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级数敛散性的概念和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难点是一般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
教学时数:18学时§ 1 级数的收敛性一.概念:1.级数:级数,无穷级数 ; 通项 ( 一般项 , 第项 ), 前项部分和等概念 ( 与中学的有关概念联系 ). 级数常简记为.2.级数的敛散性与和 : 介绍从有限和入手, 引出无限和的极限思想 . 以在中学学过的无穷等比级数为蓝本 , 定义敛散性、级数的和、余和以及求和等概念 .例1讨论几何级数的敛散性.(这是一个重要例题!)解时, . 级数收敛 ;时, 级数发散 ;时, , , 级数发散 ;时, , , 级数发散 .综上, 几何级数当且仅当时收敛, 且和为( 注意从0开始 ).例2讨论级数的敛散性.解(利用拆项求和的方法)例3讨论级数的敛散性.解设,,=, ., .因此, 该级数收敛.例4 讨论级数的敛散性.解, . 级数发散.3.级数与数列的关系 :对应部分和数列{}, 收敛 {}收敛;对每个数列{}, 对应级数, 对该级数, 有=. 于是,数列{}收敛级数收敛.可见 , 级数与数列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形式 .4. 级数与无穷积分的关系 :, 其中. 无穷积分可化为级数 ;对每个级数, 定义函数 , 易见有=.即级数可化为无穷积分.综上所述 , 级数和无穷积分可以互化 , 它们有平行的理论和结果 .可以用其中的一个研究另一个 .二.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Cauchy准则:把部分和数列{}收敛的Cauchy准则翻译成级数的语言,就得到级数收敛的Cauchy准则 .Th ( Cauchy准则 ) 收敛和N,.由该定理可见, 去掉或添加上或改变 ( 包括交换次序 ) 级数的有限项 , 不会影响级数的敛散性 . 但在收敛时 , 级数的和将改变 . 去掉前项的级数表为或.系(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 收敛.例5证明级数收敛 .证显然满足收敛的必要条件 . 令, 则当时有应用Cauchy准则时,应设法把式 ||不失真地放大成只含而不含的式子,令其小于,确定.例6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验证. 级数判敛时应首先验证是否满足收敛的必要条件 )例7( 但级数发散的例 ) 证明调和级数发散 .证法一( 用Cauchy准则的否定进行验证 )证法二证明{}发散. 利用已证明的不等式. 即得,.三.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均给出证明)性质1 收敛,—Const 收敛且有=( 收敛级数满足分配律 )性质2 和收敛,收敛, 且有=.问题 : 、、三者之间敛散性的关系.性质3 若级数收敛 , 则任意加括号后所得级数也收敛 ,且和不变 . ( 收敛数列满足结合律 )例8考查级数从开头每两项加括号后所得级数的敛散性 .该例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 2 正项级数一. 正项级数判敛的一般原则 :1.正项级数 : ↗; 任意加括号不影响敛散性.2.基本定理 :Th 1 设. 则级数收敛 . 且当发散时, 有, . ( 证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记法 .3.正项级数判敛的比较原则 :Th 2 设和是两个正项级数 , 且时有, 则ⅰ> <, <;ⅱ> =, =.( ⅱ> 是ⅰ>的逆否命题 )例1考查级数的敛散性 .解有例2设.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推论1 ( 比较原则的极限形式 ) 设和是两个正项级数且,则ⅰ> 时 , 和共敛散 ;ⅱ> 时 , <, <;ⅲ> 时 , =, =. ( 证 )推论2 设和是两个正项级数 , 若=,特别地,若~,,则<=.例3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⑴; ( ~) ; ⑵ ;⑶ .二.正项级数判敛法:1.检比法:亦称为 D’alembert判别法 .用几何级数作为比较对象 , 有下列所谓检比法 .Th 3 设为正项级数 , 且及时ⅰ> 若, <;ⅱ>若, =.证ⅰ> 不妨设时就有成立 , 有依次相乘 , , 即. 由 , 得, <.ⅱ>可见往后递增 , .推论( 检比法的极限形式 ) 设为正项级数 , 且. 则ⅰ> <, <; ⅱ> >或=, =. ( 证 )註倘用检比法判得=, 则有.检比法适用于和有相同因子的级数,特别是中含有因子者.例4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解, .例5讨论级数的敛散性.解.因此, 当时, ; 时, ; 时, 级数成为, 发散.例6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注意对正项级数,若仅有,其敛散性不能确定 . 例如对级数和, 均有,但前者发散, 后者收敛 .2. 检根法( Cauchy判别法 ): 也是以几何级数作为比较的对象建立的判别法.Th 4 设为正项级数 , 且及, 当时 ,ⅰ>若 , <;ⅱ>若, =. ( 此时有.) ( 证 )推论( 检根法的极限形式 ) 设为正项级数 , 且. 则 , <; , =. ( 证 )检根法适用于通项中含有与有关的指数者 . 检根法优于检比法.例7研究级数的敛散性 .解, .例8判断级数和的敛散性 .解前者通项不趋于零 , 后者用检根法判得其收敛 .3.积分判别法:Th 5 设在区间上函数且↘ . 则正项级数与积分共敛散.证对且.例9 讨论级数的敛散性.解考虑函数0时在区间上非负递减 . 积分当时收敛 , 时发散. 级数当时收敛 ,时发散. 时, , 级数发散.综上 , 级数当且仅当时收敛 .例10 讨论下列级数的敛散性:⑴ ; ⑵.习题课一.直接比较判敛:对正项级数,用直接比较法判敛时 , 常用下列不等式:⑴ .⑵对, 有.⑶; 特别地 , 有, .⑷时 , 有.⑸.⑹充分大时 , 有.例1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解时, , ( 或). ……例2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 其中.解时 , 有;时 , .例3设数列有界 . 证明.证设 .例4设且数列有正下界 . 证明级数.证设.例5 . 若, 则.证 ; 又.例6 设. 若级数和收敛 ,则级数收敛.例7 设. 证明⑴ , , ;⑵和之一或两者均发散时, 仍可能收敛 ;⑶, , .证⑴充分大时 , .⑵取.⑶.二. 利用同阶或等价无穷小判敛 :例8 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⑴; ⑵; ⑶ ;⑷ ; ⑸.例9 判断下列级数的敛散性:⑴; ⑵.註设正项级数的通项为的有理分式 . 当为的假分式时, 由于, ; 若为的真分式 , 倘用检比法, 必有.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等价无穷小判别法.例10 设函数在点有连续的二阶导数, 且. 试证明:⑴若, 则级数发散.⑵若, 则级数收敛.(2002年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解把函数在点展开成带二阶Lagrange型余项的Maclaurin 公式, 有, 介于与之间.⑴若,则当充分大时不变号, 可认为是同号级数. 有∽, 发散.⑵若注意到在点连续, 在点的某邻域内有界, 设, 有 ||=., 收敛.如例10所示,当时,常用Maclaurin公式确定的等价无穷小.例11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 其中且.解三.利用级数判敛求极限:原理 : 常用判定级数收敛的方法证明或.例12 证明.例13 证明.例14 设↘. 若, .证对, 由, 有, 即;,即.于是 , 时总有. 此即.§ 3 一般项级数一. 交错级数 : 交错级数 , Leibniz型级数 .Th 1 ( Leibniz ) Leibniz型级数必收敛 , 且余和的符号与余和首项相同 , 并有.证( 证明部分和序列的两个子列和收敛于同一极限 . 为此先证明递增有界. ), ↗;又, 即数列有界.由单调有界原理, 数列收敛 . 设.. .由证明数列有界性可见 , . 余和亦为型级数, 余和与同号, 且.例1判别级数的敛散性.解时 , 由Leibniz判别法, 收敛; 时, 通项, 发散.二. 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 :1.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 以Leibniz级数为例, 先说明收敛绝对收敛.Th 2 ( 绝对收敛与收敛的关系 ) , 收敛.证( 用Cauchy准则 ).一般项级数判敛时, 先应判其是否绝对收敛.例2判断例1中的级数绝对或条件收敛性 .2. 绝对收敛级数可重排性 :⑴同号项级数:对级数,令则有ⅰ> 和均为正项级数 , 且有和;ⅱ> , .⑵同号项级数的性质:Th 3 ⅰ> 若,则,.ⅱ> 若条件收敛 , 则 , .证ⅰ> 由和, ⅰ> 成立 .ⅱ> 反设不真 , 即和中至少有一个收敛 , 不妨设.由= , =以及和收敛 ,.而, ,与条件收敛矛盾 .⑶绝对收敛级数的可重排性: 更序级数的概念.Th 4 设是的一个更序 . 若, 则, 且=.证ⅰ> 若,则和是正项级数 , 且它们的部分和可以互相控制.于是 , , , 且和相等 .ⅱ>对于一般的, = , =.正项级数和分别是正项级数和的更序 . 由, 据Th 1 , 和收敛 . 由上述ⅰ>所证 , 有, , 且有=, =, =.由该定理可见 , 绝对收敛级数满足加法交换律 .是否只有绝对收敛级数才满足加法交换律呢 ? 回答是肯定的 .Th 5 ( Riemann ) 若级数条件收敛 , 则对任意实数( 甚至是) , 存在级数的更序, 使得=.证以Leibniz级数为样本 , 对照给出该定理的证明 .关于无穷和的交换律 , 有如下结果:ⅰ>若仅交换了级数的有限项 , 的敛散性及和都不变 .ⅱ>设是的一个更序 . 若, 使在中的项数不超过,则和共敛散 , 且收敛时和相等 .三. 级数乘积简介:1. 级数乘积 : 级数乘积 , Cauchy积.[1] P20—21.2.级数乘积的Cauchy定理:Th 6 ( Cauchy ) 设, , 并设=,=. 则它们以任何方式排列的乘积级数也绝对收敛 , 且乘积级数的和为. ( 证略 )例3 几何级数是绝对收敛的. 将按Cauchy乘积排列, 得到.四. 型如的级数判敛法:1.Abel判别法:引理1 (分部求和公式,或称Abel变换)设和()为两组实数.记. 则.证注意到, 有.分部求和公式是离散情况下的分部积分公式. 事实上 ,.可见Abel变换式中的相当于上式中的, 而差相当于, 和式相当于积分.引理2 (Abel ) 设、和如引理1 .若单调 , 又对,有,则.证不妨设↘..系设↘, (). 和如. 有.( 参引理2证明 )Th 7 (Abel判别法 ) 设ⅰ> 级数收敛,ⅱ> 数列单调有界 . 则级数收敛 .证 ( 用Cauchy收敛准则 , 利用Abel引理估计尾项 )设, 由收敛 , 对时 , 对, 有. 于是当时对有.由Cauchy收敛准则 , 收敛.2. Dirichlet判别法:Th 8 ( Dirichlet) 设ⅰ> 级数的部分和有界, ⅱ> 数列单调趋于零 . 则级数收敛 .证设, 则, 对, 有.不妨设↘0 , 对. 此时就有.由Cauchy收敛准则 , 收敛.取↘0 , , 由Dirichlet判别法 , 得交错级数收敛 . 可见Leibniz判别法是Dirichlet判别法的特例.由Dirichlet判别法可导出Abel判别法 . 事实上 , 由数列单调有界 , 收敛 , 设. 考虑级数, 单调趋于零 , 有界, 级数收敛 , 又级数收敛, 级数收敛.例4 设↘0. 证明级数和对收敛.证,时,,.可见时, 级数的部分和有界 . 由Dirichlet判别法推得级数收敛 . 同理可得级数数收敛 .习题课例1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解注意到, 所论级数绝对收敛 , 故收敛. ( 用D-判法亦可).例2 考查级数的绝对及条件收敛性 .解时为Leibniz型级数, ……, 条件收敛 ;时 , 绝对收敛 .例3 若. 交错级数是否必收敛 ?解未必. 考查交错级数.这是交错级数 , 有. 但该级数发散 . 因为否则应有级数收敛 . 而.由该例可见 , 在Leibniz判别法中 , 条件单调是不可少的.例4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解从首项开始,顺次把两项括在一起, 注意到, 以及级数, 所论级数发散.例5设级数收敛. 证明级数收敛.证 . 由Abel或Dirichlet判法, 收敛.例6, 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解., 现证级数收敛 : 因时不,又↘, 由Dirichlet判法, 级数收敛.故本题所论级数发散.例7判断级数的绝对收敛性.解由Dirichlet判法,得级数收敛.但.仿例6 讨论,知本题所论级数条件收敛.例8 设级数绝对收敛,收敛. 证明级数收敛.证先证数列收敛 . 事实上,收敛 ,收敛.令, 则数列收敛 ,故有界 . 设, 于是由Abel变换, 有, ( 或而,收敛. 又数列和收敛, 数列收敛 , 部分和数列收敛.例9设数列收敛 , 级数收敛 . 证明级数收敛 .证注意到,收敛 .例10设↘,.证明级数收敛.证法一由↘,↘,. 因此,所论级数是Leibniz型级数, 故收敛.证法二 , ↘,. 由Dirichlet判法, 收敛.. .。
数学分析12-2(1)
un+1 即q−ε < < q+ε un
(n > N )
则ε + q < 1,
(1) 当q < 1时, 取0 < ε < 1 − q ,
由比式判别法,得原级数收敛。 由比式判别法,得原级数收敛。
( 2) 当q > 1时, 取0 < ε < q − 1, 则q − ε > 1,
由比式判别法,得原级数发散。 由比式判别法,得原级数发散。
∴ 级数 ∑
n =1 ∞
∞
1 发散 . n( n + 1)
4.比较原则的极限形式: 4.比较原则的极限形式: 比较原则的极限形式
un = l, 设 un 与 v n 都是正项级数, 如果 lim n→ ∞ v n n =1 n =1
则(1) 当 0 < l < +∞ 时, 二级数有相同的敛散性; (2) 当 l = 0 时,若
lim a 2 n
n→ ∞
1 = , 6
lim a 2 n+1
n→ ∞
3 = , 2
un+1 ∴ lim = lim an 不存在. n→ ∞ u n→ ∞ n
定 : 式 别 (柯 判 法 理 根 判 法 西 别 )
为正项级数, 设 ∑ un为正项级数,且 ∃ N 0 > 0 及常数 l , 使 收敛; (1)∀n > N 0 , n un ≤ l < 1, 则∑ un收敛; (2)∀n > N 0 , n un ≥ 1, 则∑ un发散。 发散。
收敛。 由比较原则的注1, 由比较原则的注 得: vn收敛时,有 ∑ un收敛。 ∑ 收敛时,
(3)l = +∞时: ) 时 un 由 lim = +∞ , ∀G > 0,∃ N , 当n > N时, n→ ∞ v n un > G , ∴ un > Gvn , 由比较原则的注 得: 由比较原则的注1, vn 发散时, 发散。 ∑ vn发散时,有 ∑ un发散。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数学分析》是综合性大学数学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
本课程所占学分多,跨度大(计划共四个学期),是一门内容丰富而整体性强、思想深刻而方法基本的课程,以经典微积分为主体内容,其中,极限的思想贯穿全课程,它不仅为许多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现代数学素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与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数学的逻辑性,严密性方面的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近代数学的方法、技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乃至毕业后能胜任相应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现代数学的观点与方法,使学生具备灵活、快捷的运算能力与技巧,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简洁、清晰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基本要求上分为三个档次,即了解、理解和掌握。
1、掌握——能联系几何与物理的直观背景,从正反两方面理解基本概念;熟练运用基本理论较进行推理论证和分析问题;熟练运用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本技巧进行运算和解决应用问题。
包括实数与函数、各类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各类积分、级数和函数项级数的敛散性、幂级数的概念、性质、计算及应用。
2、理解——能从正面理解基本概念;能应用和了解如何证明基本理论;能掌握基本方法解决问题,但不要求很熟练和技巧性。
包括泰勒公式、函数图像的讨论、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一般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万能变换、欧拉变換、隐函数定理的证明、各类敛散问题中的狄利克雷判别法与阿贝尔判别法、傅里叶级数的概念、性质、计算与应用、斯托克斯公式。
深圳大学 徐希:《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开设目的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一方面为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概率论、经济数学等基础课及专业课和有关的其他选修课提供所需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对自己本身素质的提高,都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掌握:函数的傅里叶展开法。
第十六章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教学目的
理解平面点集、聚点原理,多元函数极限,累次极限,连续函数及知道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点集与多元函数
第二节二元函数的极限
第三节二元函数的连续
基本要求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理解:理解平面点集、聚点原理,多元函数极限,累次极限。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二重积分概念
第二节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第三节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第四节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
第五节三重积分
第六节重积分的应用
基本要求
了解:了解二重积分可积的充要条件和可积函数类,三重积分的换元法。了解重积分的应用。
理解:理解理解二重积分及三重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二重、三重积分的计算,包括换元积分法。掌握格林公式及其应用,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掌握: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包括比较判别法、柯西判别法、达朗贝尔判别法、积分判别法。
第十三章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教学目的
理解一致收敛的概念。了解一致收敛的性质,掌握一致收敛的判别法,包括M-判
别法,阿贝尔判别法、狄利克雷判别法。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它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
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学习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都是至关重要。
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实变实值函数。
主要研究微分和积分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 , 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2、教学目的与要求和要求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和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本课程不仅对许多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学习经典数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包括极限论、一元微积分学、级数论和多元微积分等基本内容,并用 " 连续量的演算体系及其数学理论 " 的观点统率整个体系。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能掌握四个基本方面,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在教学基本要求上分为三个档次,即牢固掌握、一般掌握和一般了解。
牢固掌握:基本概念明确,能联系几何与物理的直观背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理解(极限论、一元微积分学和级数论的概念按此要求);基本理论较扎实,具有较好的推理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极限论、一元微积分学和级数论的理论一般按此要求,但实数理论和定积分可积性理论除外);基本方法较熟练,具备较好的运算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并能较灵活地运用基本技巧(本课程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按此要求,但含参变量积分的方法和技巧除外)。
一般掌握:对基本概念一般只要求能从正面理解(广义积分和多元微积分学的概念按此要求);对基本理论一般要求能应用和了解如何证明(实数理论、定积分可积性理论和多元微积分学的理论按此要求);对基本方法一般要求能掌握运用,但不要求很熟练和技巧性(含参变量积分的方法按此要求)。
数学分析12.2正项级数
第十二章 数项级数2 正项级数一、正项级数收敛的一般判别原则概念:若数项级数各项的符号都相同,则称它为同号级数. 各项都是正数组成的同号级数称为正项级数.定理12.5:正项级数∑n u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部分和数列{S n }有界,即存在某正数M ,对一切正整数n ,有S n <M.证:∵u i >0(i=1,2,…),∴{S n }递增. 根据数列的单调有界定理,得证.定理12.6:(比较原则)设∑n u 和∑n v 是两个正项级数,如果存在某正数N ,对一切n>N ,都有:u n ≤v n 则: (1)若级数∑n v 收敛,则级数∑n u 也收敛; (2)若级数∑n u 发散,则级数∑n v 也发散. 证:由改变级数的有限项不影响其收敛性, 不妨设对一切正整数,u n ≤v n 都成立.以S ’n 和S ”n 分别记级数∑n u 和∑n v 的部分和,则对一切正整数n , 有S ’n ≤S ”n .(1)若∑n v 收敛,则∞n lim +→S ”n 存在,记为S ,则S ’n ≤S ,即{S ’n }有界,∴∑n u 也收敛.(2)若级数∑n v 收敛,由(1)知级数∑n u 收敛,矛盾!得证.例1:考察∑+1n -n 12的收敛性.解:当n ≥2时,1n -n 12+<1)-n (n 1.∵正项级数∑-1)n(n 1收敛,∴∑+1n -n 12也收敛.推论:设∑n u =u 1+u 2+…+u n +…与∑n v =v 1+v 2+…+v n +… 是两个正项级数,若nn∞n v u lim+→=l. 则 (1)当0<l<+∞时,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 (2)当l=0且级数∑n v 收敛时,级数∑n u 也收敛; (3)当l=+∞且级数∑n v 发散时,级数∑n u 也发散.证:(1)当0<l<+∞时,对任意正数ε(ε<l),存在某正数N ,当n>N 时, 恒有l -nnv u <ε,即(l-ε)v n <u n <(l+ε)v n . 显然, 若∑n v 收敛,则∑n ε)v +(l 收敛,∴∑n u 也收敛; 若∑n v 发散,则∑-n ε)v (l 发散,∴∑n u 也发散.(2)当l=0时,由u n <(l+ε)v n =εv n ,可知∑n v 收敛时,∑n u 也收敛. (3)当l=+∞时,任给正数M ,存在相应的正数N ,当n>N 时,都有nnv u >M ,即u n >Mv n ,由比较原则知:若∑n v 发散时,∑n u 也发散.例2:证明:级数∑n -21n 收敛.证:∵nn ∞n 21n -21lim+→=n ∞n 2n 11lim -+→=1, 又等比级数∑n21收敛,∴级数∑n -21n 也收敛.例3:证明:级数∑n 1sin =sin1+sin 21+…+sin n1+…发散. 证:∵n1n 1sinlim∞n +→=1,又调和级数∑n 1发散,∴级数∑n 1sin 也发散.二、比式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定理12.7:(达朗贝尔判别法,或称比式判别法)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正整数N 0及常数q(0<q<1). (1)若对一切n> N 0,不等式n1n u u +≤q 成立,则级数∑n u 收敛; (2)若对一切n> N 0,不等式n1n u u +≥1成立,则级数∑n u 发散. 证:(1)不妨设不等式n1n u u +≤q 对一切n ≥1都成立,于是有 12u u ≤q, 23u u ≤q,…, n 1n u u +≤q, .... 把前n-1个不等式的左右各相乘得 12u u .23u u .. (1)-n n u u ≤q n-1,即u n ≤u 1q n-1. ∵等比级数∑1-n q (0<q<1)收敛,∴级数∑n u 也收敛. (2)由对一切n> N 0,不等式n1n u u +≥1成立,∴有u n+1≥u n ≥0N u ,可知∞n lim +→u n ≠0,∴级数∑n u 发散.推论1:(比式判别法极限形式)若∑n u 为正项级数,且n1n ∞n u u lim++→=q ,则 (1)当q<1时,级数∑n u 收敛; (2)当q>1或q=+∞时,级数∑n u 发散. 证:∵n 1n ∞n u u lim++→=q ,∴对取定的正数ε=21|1-q|,存在正数N , 当n>N 时,都有q-ε<n1n u u +<q+ε. (1)当q<1时,n 1n u u +<q+ε=21(1-q)<1,∴级数∑n u 收敛. (2)当q>1时,n 1n u u +>q-ε=21(1+q)>1,∴级数∑n u 发散; 当q=+∞时,存在N ,当n>N 时,有n1n u u +>1,∴级数∑n u 发散.例4:证明:级数12+5152⨯⨯+951852⨯⨯⨯⨯+…+)]1n (41[951)]1n (32[852-+⋯⨯⨯-+⋯⨯⨯+…收敛.证:∵n 1n ∞n u u lim++→=n 41n 32lim ∞n +++→=43<1,∴该级数收敛.例5:讨论级数∑1-n nx (x>0)的敛散性. 解:当x=1时,级数∑n 发散. 又n 1n ∞n u u lim++→=nx)1n (lim ∞n ++→=x. ∴当0<x<1时,该级数收敛;当x ≥1时,该级数发散;推论2:设∑n u 为正项级数,则 (1)若n1n ∞n u u lim++→=q<1,则级数∑n u 收敛; (2)若n1n ∞n u u lim ++→=q>1,则级数∑n u 发散.例6:讨论级数1+b+bc+b 2c+b 2c 2+…+b m c m-1+b m c m +…的敛散性,0<b<c.解:∵n 1n u u +=⎩⎨⎧为偶数为奇数n c n b . ∴n1n ∞n u u lim ++→=c, n 1n ∞n u u lim ++→=b. ∴当c<1时,该级数收敛;当b>1时,该级数发散; 当c<1<b 时,无法判定.定理12.8:(柯西判别法,或称根式判别法)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正数N 0及正常数l ,则(1)若对一切n>N 0,不等式n n u ≤l<1成立,则级数∑n u 收敛; (2)若对一切n>N 0,不等式n n u ≥1成立,则级数∑n u 发散. 证:(1)∵n n u ≤l<1,∴u n ≤l n ,又等比级数∑n l 当0<l<1时收敛, 由比较原则知∑n u 也收敛.(2)∵n n u ≥1,∴u n ≥1n =1, ∴∞n lim +→u n ≠0,∴级数∑n u 发散.推论1:(根式判别法极限形式)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n n ∞n u lim +→=l ,则 (1)当l<1时,级数∑n u 收敛;(2)当l>1时,级数∑n u 发散.证:∵n n ∞n u lim +→=l ,∴当取ε<|1-l|时,存在某正数N ,对一切n>N , 有l-ε<n n u <l+ε. 根据定理12.8得证.例7:研究级数∑+nn2)(-12的敛散性.解:∵n n ∞n u lim +→=nnn ∞n 2)(-12lim ++→=21<1,∴该级数收敛.推论2: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n n ∞n u lim +→=l ,则当 (1)当l<1时,级数∑n u 收敛;(2)当l>1时,级数∑n u 发散.例8:讨论级数b+c+b 2+c 2+…+b m +c m +…的敛散性,0<b<c<1.解:∵n n u =⎪⎩⎪⎨⎧-为偶数为奇数n cn b 2m m12m m . ∴n n∞n u lim +→=2m m ∞n c lim +→=c <1, ∴该级数收敛.注:根式判别法较比式判别法更有效,所以优先使用根式判别法.例9:讨论级数∑∞=+1n n2nx1x 的敛散性,其中x>0. 解:∵nn 2∞n x 1lim ++→=max{1,x 2},∴n n ∞n u lim +→=nn 2n∞n x 1x lim ++→=}x max {1,x 2=⎩⎨⎧==≠<1x 11x 1. ∴当x ≠1时,该级数收敛;当x=1时,该级数发散.例10: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1n 2!n)2()(n!;(2)∑∞=⎪⎭⎫⎝⎛+1n n2n 12n .解:(1)∵n1n ∞n u u lim ++→=1)2)(2n n 2(1)(n lim 2∞n ++++→=41<1,∴该级数收敛. (2)∵n n ∞n u lim+→=n12n lim n2∞n ++→=21<1,∴该级数收敛.三、积分判别法定理12.9:设f 为[1,+∞)上非负减函数,那么正项级数∑f(n)与反常积分⎰+∞1f(x )dx 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证:∵f 在[1,+∞)上非负减,∴对任何正数A ,f 在[1,A]上可积,从而 有f(n)≤⎰n1-n f(x )dx ≤f(n-1), n=2,3,…. 依次相加可得:∑=m2n f(n)≤⎰m1f(x )dx ≤∑=m 2n 1)-f(n =∑=1-m 1n f(n).若反常积分收敛,则有S m =∑=m1n f(n)≤f(1)+⎰m 1f(x )dx ≤f(1)+⎰+∞1f(x )dx ,根据定理12.5知,级数∑f(n)收敛.若级数∑f(n)收敛,则有⎰m1f(x )dx ≤S m-1≤∑f(n)=S. 又f 在[1,+∞)上非负减,∴对任何正数A ,都有 0≤⎰A1f(x )dx ≤S n <S, n ≤A ≤n+1. ∴⎰+∞1f(x )dx 收敛.用反证法或同理可证:正项级数∑f(n)与反常积分⎰+∞1f(x )dx 同时发散.例11:讨论p 级数∑p n1的敛散性. 解:当p<0时,p∞n n 1lim+→≠0,∴级数∑p n 1的发散. 当p>0时,f(x)=p x1为[1,+∞)上非负减函数,又当0<p ≤1时,⎰+∞1px 1dx 发散,∴级数∑p n 1也发散; 当p>1时,⎰+∞1p x 1dx 收敛,∴级数∑p n1也收敛.例12:讨论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2n p lnn)(n 1;(2)∑∞=3n plnlnn)(lnn)(n 1. 解:(1)∵⎰+∞2p lnn)(n 1dx=⎰+∞2p lnn)(1dlnn=⎰+∞ln2p u1du. ∴当p ≤1时,原级数发散;当p>1时,原级数收敛. (2)∵⎰+∞3plnlnn)(lnn)(n 1dx=⎰+∞3p lnlnn)(lnn 1dlnn=⎰+∞ln3p u(lnu)1du. 由(1)可知: ∴当p ≤1时,原级数发散;当p>1时,原级数收敛.四、拉贝判别法定理12.10:(拉贝判别法)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正整数N 0及数常r, 则:(1)若对一切n>N 0, 不等式n ⎪⎪⎭⎫⎝⎛-+n 1n u u 1≥r>1成立,则级数∑n u 收敛; (2)若对一切n>N 0, 不等式n ⎪⎪⎭⎫ ⎝⎛-+n 1n u u 1≤1成立,则级数∑n u 发散. 证:(1)由n ⎪⎪⎭⎫ ⎝⎛-+n 1n u u 1≥r>1可得n 1n u u +<1-nr,取p 使1<p<r ,则 由nr n 1-1-1lim p∞n ⎪⎭⎫⎝⎛+→=()rx x -1-1lim p0x →=rp <1知:存在正数N ,使对任意n>N ,有n r >p n 1-1-1⎪⎭⎫ ⎝⎛. ∴n n u 1u +<1-⎥⎥⎦⎤⎢⎢⎣⎡⎪⎭⎫ ⎝⎛p n 1-1-1=p n 1-1-1⎪⎭⎫ ⎝⎛=pn 1-n ⎪⎭⎫⎝⎛. 于是当n>N 时,就有u n+1=N N 1N 1-n n n 1n u u u u u u u ⋅⋅⋯⋅⋅++≤pn 1-n ⎪⎭⎫ ⎝⎛p1-n 2-n ⎪⎭⎫ ⎝⎛…Npu N 1-N ⋅⎪⎭⎫ ⎝⎛=u N (N-1)p ·p n 1. ∵p>1,∴∑p n1收敛,∴原级数收敛. (2)由n ⎪⎪⎭⎫ ⎝⎛-+n 1n u u 1≤1可得n1n u u +≥1-n 1=n 1-n ,于是 u n+1=2231-n n n 1n u u u u u u u ⋅⋅⋯⋅⋅+>2u 211-n 2-n n 1-n ⋅⋅⋯⋅⋅=u 2·n1. ∵调和级数∑n1发散,∴原级数发散.推论:(拉贝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极限⎪⎪⎭⎫⎝⎛-++→n 1n ∞n u u 1n lim =r 存在,则 (1)当r>1时,级数∑n u 收敛;(2)当r<1时,级数∑n u 发散.例13:讨论级数:∑⎥⎦⎤⎢⎣⎡⋯⋅⋯⋅s(2n)421)-(2n 31当s=1,2,3时的敛散性. 解:n1n ∞n u u lim++→=s∞n (2n)421)-(2n 312)(2n 421)(2n 31lim ⎥⎥⎥⎥⎦⎤⎢⎢⎢⎢⎣⎡⋯⋅⋯⋅+⋯⋅+⋯⋅+→=s ∞n 22n 12n lim ⎪⎭⎫ ⎝⎛+++→=1,无法判别. 当s=1时,⎪⎪⎭⎫⎝⎛-++→n 1n ∞n u u 1n lim =⎪⎭⎫ ⎝⎛++-+→22n 12n 1n lim ∞n =22n n lim ∞n ++→=21<1,∴发散; 当s=2时,⎪⎪⎭⎫ ⎝⎛-+n 1n u u 1n =⎥⎥⎦⎤⎢⎢⎣⎡⎪⎭⎫⎝⎛++-222n 12n 1n =4n 84n 3n4n 22+++<1,∴发散;当s=3时,⎪⎪⎭⎫⎝⎛-++→n 1n ∞n u u 1n lim =⎥⎥⎦⎤⎢⎢⎣⎡⎪⎭⎫ ⎝⎛++-+→3∞n 22n 12n 1n lim=8n 42n 248n n 7n 1812n lim 2323∞n ++++++→=23>1,∴收敛.习题1、应用比较原则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22a n 1;(2)∑n n3πsin 2;(3)∑+2n11;(4)∑n )n (ln 1; (5)∑⎪⎭⎫ ⎝⎛-n 1cos 1;(6)∑n nn 1;(7)∑-)1a (n (a>1);(8)∑∞=2n n ln )n (ln 1;(9)∑-+)2a 1a (nn(a>0);(10)∑n12nsinn1.解:(1)∵0≤22a n 1+≤2n 1,又级数∑2n 1收敛,∴原级数收敛. (2)∵0<n n 3πsin 2<n32π⎪⎭⎫ ⎝⎛,又等比级数∑⎪⎭⎫⎝⎛n32收敛,∴原级数收敛.(3)∵2n 11+>1n 1+,又级数∑+1n 1发散,∴原级数发散. (4)∵0<n )n (ln 1<n 21 (n>e 2),又级数∑∞=2n n21收敛,∴原级数收敛. (5)∵0≤n 1cos 1-=2sin 22n 1<22n 1,又级数∑22n1收敛,∴原级数收敛. (6)∵n nn 1>2n 1,又级数∑2n1发散,∴原级数发散. (7)∵1a n ->n a ,又当a>1时,n∞n a lim +→=1≠0,∴级数∑n a 发散, ∴原级数发散. (8)∵0≤n ln )n (ln 1=ln(lnn)n 1<2n 1 (n>2e e ),又级数∑2n 1收敛,∴原级数收敛.(9)∵2nn∞n n 12a1a lim-++→=2t t 0t t2a 1a lim-+→=(lna)2>0, 又级数∑2n 1收敛,∴原级数收敛. (10)∵2n12nsin∞n n 1n 1lim +→=2tsint 20t t tlim ⋅→=1>0,又级数∑2n 1收敛,∴原级数收敛.2、用比式判别法或根式判别法鉴定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n!1)-(2n 31;(2)∑+n 101)!(n ;(3)∑⎪⎭⎫⎝⎛+n1n 2n ;(4)∑n n n!;(5)∑n 22n ;(6)∑⋅n n n n!3;(7)∑⎪⎪⎭⎫⎝⎛nn a b (其中n ∞n a lim +→=a, a n ,b,a>0, 且a ≠b). 解:(1)∵n1n ∞n u u lim++→=n!1)-(2n 31!)1(n 1)(2n 31lim ∞n ⋯⋅++⋯⋅+→=1n 12n lim ∞n +++→=2>1,∴原级数发散. (2)∵n1n ∞n u u lim++→=n1n ∞n 101)!(n 102)!(n lim ++++→=102n lim ∞n ++→=+∞,∴原级数发散. (3)∵n n∞n u lim +→=n n∞n 1n 2n lim ⎪⎭⎫⎝⎛++→=1n 2n lim∞n ++→=21<1,∴原级数收敛. (4)∵n1n ∞n u u lim++→=n1n ∞n n n!)1(n 1)!(n lim ++→++=n∞n 1n n lim ⎪⎭⎫ ⎝⎛++→=e1<1,∴原级数收敛. (5)∵n n∞n u lim +→=nn 2∞n 2n lim +→=2n lim n2∞n +→=21<1,∴原级数收敛.(6)∵n1n ∞n u u lim++→=n n 1n 1n ∞n nn!31)(n 1)!n (3lim ⋅++⋅+++→=n∞n 1n n 3lim ⎪⎭⎫ ⎝⎛++→=e 3>1,∴原级数发散.(7)∵n n∞n u lim +→=n ∞n a b lim +→=ab,∴当a=b 时,无法判定; 当b>a>0时,原级数发散;当a>b>0时,原级数收敛.3、设∑n u 与∑n v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正数N 0,对一切n>N 0, 有n1n u u +≤n 1n v v +. 证明: 若级数∑n v 收敛,则级数∑n u 收敛;若∑n u 发散,则∑n v 发散. 证:由题意知:当n>N 0时,1n 1n v u ++≤nn v u,从而对n>N 0有, 0<1n 1n v u ++≤n n v u ≤1-n 1-n v u ≤…≤1N 1N 00v u ++,∴u n ≤1N 1N 00v u ++v n ,又1N 1N 00v u ++是常数, 根据比较原则,得证.4、设正项级数∑n a 收敛,证明∑2n a 也收敛;试问反之是否成立? 证:由∑n a 收敛知n ∞n a lim +→=0,∴存在N ,使n ≥N 时,有0≤a n <1,从而n ≥N 时,有0≤a n 2<a n ,由比较原则知 ∑2n a 也收敛.但反之不成立,如∑2n1收敛,而∑n 1发散.5、设a n ≥0, n=1,2,…. 且{na n }有界,证明∑2n a 收敛. 证:∵a n ≥0, {na n }有界,可设0≤na n ≤M ,则0≤a n ≤nM,从而a n 2≤22nM ,又级数∑22n M 收敛,由比较原则知 ∑2na也收敛.6、设级数∑2n a 收敛,证明∑na n(a n >0)也收敛. 证:∵0<n a n <21(a n 2+2n 1),又级数∑2n a 和∑2n1都收敛,∴级数∑+)n1(a 22n 收敛,由比较原则知级数∑n a n 也收敛.7、设正项级数∑n u 收敛,证明级数∑+1n n u u 也收敛.证:∵0<1n n u u +<21(u n +u n+1),又由级数∑n u 收敛知∑+1n u 也收敛, ∴级数∑)u +(u 1+n n 收敛,由比较原则知∑+1n n u u 也收敛.8、利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证明下列等式:(1)2n∞n )(n!n lim +→=0;(2)n!∞n a )!(2n lim +→=0 (a>1). 证:(1)记u n =2n)(n!n ,则n1n ∞n u u lim ++→=2n 21n ∞n )(n!n ]1)![(n 1)(n lim ++++→=n∞n n 1n 1n 1lim ⎪⎭⎫ ⎝⎛+⋅++→=0<1, ∴级数∑2n)(n!n 收敛,∴2n ∞n )(n!n lim +→=0.(2)记u n =n!a )!(2n ,则当a>1时,n1n ∞n u u lim ++→=n!1)!(n ∞n a)!(2n a )!2(2n lim ++→+=!n n ∞n a )21)(2n (2n lim ⋅+→++=0, ∴级数∑n!a )!(2n 收敛,∴n!∞n a )!(2n lim +→=0 (a>1).9、用积分判别法讨论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1n 12;(2)∑+1n n 2;(3)∑∞=3n )nlnnln(lnn 1;(4)∑∞=3n qp (lnlnn)n(lnn)1. 解:(1)∵f(x)=1x 12+在[1,+ ∞)上非负减,且 ⎰+∞1f(x )dx=⎰++∞121x 1dx=2π,积分收敛;∴原级数收敛. (2)∵f(x)=1x x2+在[1,+ ∞)上非负减,且由1x x x lim 2∞x +⋅+→=1知 ⎰++∞121x xdx 发散;∴原级数发散. (3)∵f(x)=ln(lnx )lnx x 1⋅⋅在(3,+ ∞)上非负减,且⎰+∞3f(x )dx=⎰+⋅⋅∞3ln(lnx )lnx x 1dx=⎰+∞ln(ln3)u1du ,积分发散;∴原级数发散.(4)∵f(x)=qp (lnlnx )x (lnx )1在(3,+ ∞)上非负减,且 ⎰+∞3f(x )dx=⎰+∞3q p (lnlnx )x (lnx )1dx=⎰+∞ln(ln3)q 1)u -(p ue 1du , 当p=1时,⎰+∞3f(x )dx=⎰+∞ln(ln3)q u1du ;若q>1,收敛;若q ≤1,发散. 当p ≠1时,取t>1,有q 1)u -(p t∞u u e 1u lim ⋅+→=1)u -(p q -t ∞u e u lim +→=⎩⎨⎧<∞+>1p 1p 0,,, ∴当p>1或(p=1且q>1)时,由积分收敛知原级数收敛; 当p<1或(p=1且q ≤1)时,由积分发散知原级数发散.10、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1)∑1-2n n -n ;(2)∑+na 11 (a>1);(3)∑n 2nlnn ;(4)∑n n n n!2; (5)∑n n n n!3;(6)∑lnn 31;(7)∑+⋯++)x (1)x x)(1(1x n2n(x>0). 解:(1)∵1-2n n -n >1-2n 1(n ≥3),又级数∑1-2n 1发散,∴原级数发散. (2)∵n a 11+<n a 1,又当a>1时,等级级数∑na1收敛,∴原级数收敛. (3)n1n ∞n u u lim++→=n1n ∞n 2nlnn 21)1)ln(n (n lim ++→++=nlnn 21)1)ln(n (n lim ∞n +++→=21<1,∴原级数收敛. (4)∵n1n ∞n u u lim++→=n n 1n 1n ∞n n n!21)(n 1)!2(n lim +++→++=n∞n 1n n 2lim ⎪⎭⎫ ⎝⎛+⋅+→=e2<1,∴原级数收敛. (5)∵n1n ∞n u u lim++→=nn 1n 1n ∞n n n!31)(n 1)!3(n lim +++→++=n∞n 1n n 3lim ⎪⎭⎫ ⎝⎛+⋅+→=e3>1,∴原级数发散. (6)3lnn =n ln3,又ln3>1,∴∑ln3n 1收敛,∴原级数收敛. (7)n1n ∞n u u lim++→=1n ∞n x 1xlim++→+=⎪⎩⎪⎨⎧<=<><1x x 1x 1211x 10,,∴原级数收敛.11、设{a n }为递减正项数列,证明:级数∑∞=1n n a 与∑∞=0m 2m ma 2同敛散性.证:记两个级数的部分和分别为S n , T n ,由{a n }为递减正项数列知: S n <n2S ≤a 1+(a 2+a 3)+…+(n2a +…+121n a -+)≤a 1+2a 2+…+2n n2a =T n ,∴当级数∑∞=0m 2mma 2收敛时,级数∑∞=1n n a 也收敛.又n2S =a 1+a 2+(a 3+a 4)+…+(121n a +-+…+n2a )≥21a 1+a 2+2a 4+…+2n-1n2a =21T n , ∴当级数∑∞=1n n a 收敛时,级数∑∞=0m 2m ma 2也收敛. 得证!12、用拉贝判别法判别下列级数的敛散性: (1)12n 1(2n)421)-(2n 31+⋅⋯⋅⋯⋅∑;(2)∑+⋯++n)(x 2)1)(x (x n!(x>0). 解:(1)∵⎪⎪⎭⎫ ⎝⎛-++→n 1n ∞n u u 1n lim =6n 104n 5n 6n lim 22∞n ++++→=23>1,∴原级数收敛. (2)当x=1时,原级数为∑+1n 1发散,又⎪⎪⎭⎫ ⎝⎛-++→n 1n ∞n u u 1n lim =1x n xn lim ∞n +++→=x , ∴当x>1时,原级数收敛;当0<x ≤1时,原级数发散.13、用根式判别法证明级数∑n(-1)--n 2收敛,并说明比式判别法对此级数无效.证:∵n n∞n u lim +→=n (-1)-n -∞n n2lim +→=n(-1)-1-∞n n2lim +→=21<1,∴原级数收敛.又n 1n ∞n u u lim ++→=n 1n (-1)-n -(-1)-1--n ∞n 22lim ++→=n1n )1((-1)--1∞n 2lim -++→+=⎪⎩⎪⎨⎧><为偶数为奇数n 12n 181,,,可见, 比式判别法对此级数无效.14、求下列极限(其中p>1): (1)⎥⎦⎤⎢⎣⎡+⋯+++++→p p p ∞n (2n)12)(n 11)(n 1lim ;(2)⎪⎪⎭⎫ ⎝⎛+⋯+++++→2n 2n 1n ∞n p 1p 1p 1lim . 解:(1)∵当p>1时,级数∑p n1收敛,由柯西准则知,任给ε>0,存在N ,当n>N 时,有pp p (2n)12)(n 11)(n 1+⋯++++<ε, ∴⎥⎦⎤⎢⎣⎡+⋯+++++→p p p ∞n (2n)12)(n 11)(n 1lim =0. (2)∵当p>1时,等级级数∑n p1收敛,由柯西准则知, 任给ε>0,存在N ,当n>N 时,有2n 2n 1n p1p 1p 1+⋯++++<ε, ∴⎪⎪⎭⎫⎝⎛+⋯+++++→2n 2n 1n ∞n p 1p 1p1lim =0.15、设a n >0,证明数列{(1+a 1)(1+a 2)…(1+a n )}与级数∑n a 同敛散性. 解:数列{(1+a 1)(1+a 2)…(1+a n )}与级数∑+)a ln(1n 有相同的敛散性. 又当级数∑n a 或∑+)a ln(1n 收敛时,都有n ∞n a lim +→=0,∴nn ∞n a )a 1ln(lim++→=1. 由比较判别法知∑+)a ln(1n 与∑n a 有相同的敛散性. ∴数列{(1+a 1)(1+a 2)…(1+a n )}与级数∑n a 同敛散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正 项 级 数
一 正项级数收敛性的一般判别原则
若级数各项的符号都相同,则称为同号级数。
而对于同号级数,只须研究各项都由正数组成的级数——正项级数。
因负项级数同正项级数仅相差一个负号,而这并不影响其收敛性。
定理12-2-1 正项级数∑∞=1n n u
收敛⇔部分和数列{}n S 有界。
证明:由于对n ∀,0>n u ,故{}n S 是递增的,因此,有
∑∞=1n n u
收敛⇔{}n S 收敛⇔{}n S 有界。
定理12-2-2(比较原则) 设
∑∞=1n n u 和∑∞
=1n n v 均为正项级数,如果存在某个正数N ,使得对
N n >∀都有 n n v u ≤,
则 (1)若级数∑∞=1
n n v
收敛,则级数∑∞=1n n u 也收敛;
(2)若级数∑∞=1n n u
发散,则级数∑∞=1n n v 也发散。
证明:由定义及定理12-2-1即可得。
例1 考察∑∞
=+-1211n n n 的收敛性。
解:由于当2≥n 时,有
222)
1(1)1(1111-≤-=-≤+-n n n n n n n , 因正项级数∑∞=-22)
1(1n n 收敛,故∑∞=+-1211n n n 收敛。
推论(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设 ∑∞=1n n u
和∑∞
=1n n v 是两个正项级数,若
l v u n
n n =∞→lim
, 则 (1) 当+∞<<l 0时,级数∑∞=1n n u
、∑∞=1n n v 同时收敛或同时发散;
(2)当0=l 且级数∑∞=1
n n v
收敛时,级数∑∞=1n n u 也收敛; (3)当+∞=l 且∑∞=1n n v
发散时,级数∑∞=1n n u 也发散。
证明:由比较原则即可得。
例2 讨论级数
∑-n n 21 的收敛性。
解:利用级数∑n 2
1的收敛性,由推论可知级数∑-n n 21收敛。
例3 由级数∑n 1的发散性,可知级数∑n 1sin 是发散的。
二 比式判别法和根式判别法
定理12-2-3 (达朗贝尔判别法,或称比式判别法)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个正整数0N 及常数
)1,0(∈q :
(1) 若对0N n >∀,有 q u u n
n ≤+1,则级数∑n u 收敛 ; (2) 若对0N n >∀,有
11≥+n n u u ,则级数∑n u 发散。
证明:(1)不妨设对一切n ,有q u u n
n ≤+1成立,于是,有 q u u ≤12, ,23q u u ≤, ,1
q u u n n ≤-。
故 11
2312--≤⋅⋅⋅n n n q u u u u u u , 即 11-≤n n q u u ,由于,当)1,0(∈q 时,级数 ∑∞=-11n n q
收敛,由比较原则,可知级数∑n u 收敛。
(2) 因此时0lim ≠∞→n n u ,故级数∑n u 发散。
推论(比式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 q u u n
n n =+∞→1lim , 则(1)当1<q 时,级数∑n u 收敛;
(2) 当1>q (可为∞+)时,级数∑n u 发散;
(3) 当1=q 时,级数∑n
u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如:∑n 1,∑21n 。
证明:由比式判别法和极限定义即可得。
例4讨论级数
+-+⋅⋅-+⋅⋅++⋅⋅⋅⋅+⋅⋅+)]
1(41[951)]1(32[852951852515212n n 的收敛性。
例5 讨论级数)0(1>∑-x nx n 的收敛性。
定理12-2-4(柯西判别法,或称根式判别法) 设
∑n u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某个正整 数0N 及正常数l ,
(1)若对0N n >∀,有
1<≤l u n n , 则级数∑n u 收敛; (2)若对0N n >∀,有
1≥n n u , 则级数∑n u 发散。
证明:由比较判别法即可得。
推论(根式判别法的极限形式)设∑n u 为正项级数,且
l u n n n =∞
→lim , 则 (1)当1<l 时,级数∑n u 收敛;
(2)当1>l (可为∞+)时,级数
∑n u 发散; (3)当1=q 时,级数∑n
u 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如:∑n 1,∑21n 。
例6 讨论级数 ∑-+n
n
2)1(2的敛散性。
解:由上推论即得。
说明:因 ⇒=+∞→q u u n
n n 1lim q u n n n =∞→lim 这就说明凡能用比式判别法判定收敛性的级数,也能用根式判别法来判断,即根式判别法较之比式判别法更有效。
但反之不能,如例6。
三 积分判别法
特点:积分判别法是利用非负函数的单调性和积分性质,并以反常积分为比较对象来判断正项级数的敛散性。
定理12-9 设)(x f 为[),1+∞上非负减函数,则正项级数
∑)(n f 与反常积分⎰+∞1)(dx x f 同时收敛或同时发
散。
证明:由假设)(x f 为[),1+∞上非负减函数,则对任何正数A ,)(x f 在[1,A]上可积,从而有 ⎰--≤≤n
n n f dx x f n f 1)1()()(, ,3,2=n
依次相加,得 ∑⎰∑∑-====-≤≤11122
)()1()()(m n m m n m n n f n f dx x f n f 若反常积分收敛,则对m ∀,有
⎰⎰∑+∞=+≤+≤=
111)()1()()1()(dx x f f dx x f f n f S m m n m 。
于是,知 级数
∑)(n f 收敛。
反之,若级数∑)(n f 收敛,则对任意正整数)1(>m ,有 ∑∑⎰=≤=≤-=-S n f n f S dx x f m n m m )()()(1
111。
又因)(x f 为[),1+∞上非负减函数,故对任何1>A ,有 S S dx x f n A <≤≤
⎰1)(0, 1+≤≤n A n 。
故知,反常积分⎰+∞
1)(dx x f 收敛。
同理可证它们同时发散。
例7 讨论下列级数
(1) ∑∞=11n p n ,(2)∑∞=2)(ln 1n p n n , (3) ∑∞
=3)ln )(ln (ln 1n p n n n 的敛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