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改变教学方式的措施
改变教学方式的措施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讨论几种改变教学方式的措施,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1. 利用互动技术增强学生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利用互动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况。
1.1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互动电子白板可以实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老师可以在白板上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用触摸笔进行实时标注和批注。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并与老师进行互动。
1.2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参与课堂互动。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例如在线测验、讨论区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自主学习和参与课堂活动。
2. 引入项目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引入项目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进行调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呈现项目成果。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依赖于纸质教材,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状况。
3.1 利用视频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利用视频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实际的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看到实际操作和应用,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3.2 利用动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动画教学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动画的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建立合作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个体成绩的评价和竞争,缺乏合作学习的机会。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的转变出发,探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辨和创新。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二、注重跨学科教学,强化知识的整合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使得知识点割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运用。
而新课改中强调跨学科教学,强化知识的整合。
教师会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融合多种学科知识,通过项目式、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提高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这种跨学科教学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在新课改中,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协作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点子,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倡导体验式学习,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中还倡导体验式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体验式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开展实验、调查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心得(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近年来,我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从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改革后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改变教学目标:将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改变教学方法:从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变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我尝试的一些创新教学模式: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讲解内容提前录制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1. 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为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有效性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建议。
1.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幻灯片、视频等工具,将课程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2.利用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培养他们的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促进互动、合作和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的互助学习和思维碰撞,提高学习效果。
4.采用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由学生主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和资源,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应定期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测验、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反馈可以是正向的鼓励和肯定,也可以是指导性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
7.创设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置于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应用能力。
8.提供个性化辅导: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引导者转变本次课程要改变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新的教学方式由重传授转向重引导。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学生接受学习。
是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
新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所以就采用灌输式,不管学生喜欢与否,不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注”给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二、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的结果,不注重教的过程。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聪明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把握知识。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聪明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正因为如此,新的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它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主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
三、教师应由教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倡导的“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
教师往往习惯根据主观意志来设计教学,而忽略分析学生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流于形式。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做呢?做到“五个重新认识”、“四个注重”、“四个改变”1、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近几年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当“圣经”来教,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教得很别扭;另一方面还不时地诱导学生采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听,使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
新教材究竟怎么用?怎样教才算用好了教材?怎样学才能体现用活了教材?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用好、用活教材?用旧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我们要用活教材,也就是创造性的使用它。
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任意改动,数学学科在使用时注意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挖掘教学资源,为我所用。
如《连减两步应用题》的引入,把例题有30张彩色纸,做红花用了9张,做小旗用了11张,还剩多少张?改为发本子,变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的例子是1/3和2/3,如果让学生操作,着实不易;其实只要改为1/4和3/4,学生就可以能过折纸等方法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就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因地制宜(倒数)------数学作用于生活调整教学顺序(如元、角、分的教学——“教学进度”有时约束了我们)2、重新认识课程。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这些走在新课改征途上的教师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
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共识,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轻松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
”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
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学术自由,教学相长。
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从步入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从宣布“上课”,向学生问好开始,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关爱,用自己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探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
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
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放一段昔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课件,朗读文中的有关语句,让学生感受到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
当学生都被大瀑布的美吸引时,我接着出示大瀑布今日状况的课件,对他们说:“这样美丽的大瀑布如今已经面容枯槁,奄奄一息,正等待我们为他举行葬礼呢!”经我这么一说,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立即上来了,大家都想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常见的教师教学方法种类有哪些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常见的教师教学方法种类有哪些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1.讲授教学法:教师主导,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或表演来示范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或知识。
3.讨论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协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4.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完成任务或项目,通过互相合作和协作来促进学习。
5.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项目学习法:以项目为核心,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1.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提供新教学方法的教学,以帮助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式。
2.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为教师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3.提供反馈和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教学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反馈和评估,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4.鼓励教师交流和合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交流和合作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5.增加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可以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如参加学术研讨会、教育展览等,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6.引入科技支持:学校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多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
总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需要学校、教育机构、教师本身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提供培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评估机制、鼓励交流合作、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引入科技支持等措施,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进而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提升。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1.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教师经常使用“你有不同意见,请讲”这类语言,教师正在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探索——自主建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探究出教师意想不到的结果。
2.师生、生生交流发生了明显变化师生关系的明显改善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显著增加,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则突出培养学生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3.教师更倾向于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地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中教师安排小组讨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
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王锋经教育部批准,从2006年秋开始,安徽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
新课改到底“新”在何处?“改”在何方?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存在诸多困惑,如:有的教师感觉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自身的知识储量能否满足学生需要,要讲的内容太多,课时不够,怎么办,不讲,高考考到怎么办?新课程要求开发课程资源,而我们掌握的资料及了解的资源很有限,怎么办?学校、家长、社会评价还是看考试成绩,其它方面搞好搞不好问题不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新课改不重视,怎么办?从课堂教学方式来看,在一些已经课改的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没有多大变化,固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一张试卷说明一切。
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仍然是传统的被动接受,题海战术,学习负担不是减轻了,甚至加重了,等等。
为什么存在这些困惑和问题?课程改革是否在走回头路?是否是穿新鞋走老路?造成以上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高考的束缚——这是首要的和直接的制约因素。
个人自课改以来教学方式所发生的显著变化
个人自课改以来教学方式所发生的显著变化自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已有十年之久,一路走来,问题很多,收获也很多。
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改之前,我们的教学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获得知识。
学生教的很累,学生学的更累。
而课改以后,教育教学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例如:教学主体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中的解惑者。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以往的时候,教材怎么编写,教师就怎么教。
如今,我在教学时,都仔细学习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有针对性的取舍,灵活多了。
我在教学中努力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处理生活问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的更扎实。
三、评价方式变了。
以往都是老师评价学生,而现在,老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评价老师的教学,对我的教学发表意见。
这在以往教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师生关系变得融洽。
这点我体会非常的深,以往追求教学成绩,学生学不好,教师就生气,甚至出现体罚现象,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不好,甚至有些对立。
如今,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课,课上可以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学习知识。
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五、家长更满意以往的教学以家长也是关注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如今家长关心的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也很注重学生的在校表现,我在教学中也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以上是我自课改以来的经验和改变,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提高。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教学模式是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进行实践和合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多种媒体技术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游戏目标、奖励机制和挑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并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五、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后自学的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并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思考。
六、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学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潜能和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
七、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该如何改进课程和教学方式
学校应该如何改进课程和教学方式在当代社会中,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它是每个国家保持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繁荣的核心要素之一。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然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从如何改进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1. 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改进课程的第一步应该是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学生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学校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制定特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另外,学校需要积极倾听学生意见和反馈,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
不断改进课程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2. 探索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的新潮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的普及,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个性化课程选择,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个性化教育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弱点,帮助学生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教育模式也可以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到最佳的学习成果。
3. 强调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实践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实践课程,并尽可能多地建立教学工作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且获得更多的应用技能。
4. 推行少年创新计划现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少年创新计划。
这种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创新教育和实践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推行一些创新教育项目,如科技实践竞赛、课外创新教育课程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关键词〕转变;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教案编写模式;检查模式新课改提出,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实施新课改,就必须做好“四个转变”。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强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
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一、明确教的内容和目的;二、明确教的要求;三、明确教的方式。
教学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引导。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讲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完成课堂作业。
二、转变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改要求,要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秧田型就座形式转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小组型就座形式。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就座形式转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就座形式。
如,讨论、实验等内容可采用“风车型”、“餐桌型”就座形式;游戏、表演等内容可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就座形式;操作、竞赛等内容可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就座形式。
三、转变教案编写模式。
为了减轻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备课组可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分配给每个教师,规定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教案任务,然后交给备课组组长,再由组长修改整理,形成初步预案,复印发给同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并要求每个教师对他人编写的预案进行分析、研究,寻找优点与不足,并对初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共同修改、充实、完善预案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最后再形成统一的母案。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在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合作学习,倡导多元素质教育,倡导人文关怀,倡导跨学科教学等。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能。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转变打破了以往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模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独立进行学习的,缺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而新课改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新课改倡导多元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新课改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探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获得发展。
第四,新课改倡导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而新课改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提高学生的情商和人文素养。
这种关怀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倡导跨学科教学。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按学科划分的,各科之间缺乏联系,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综合认识。
而新课改提倡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整合。
新课改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改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新课改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但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只有教师把“教”的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
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有三个转变:一是要由只关注“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的真谛:“合作学习”不在形式,而在本质。
如果认识和掌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一个人的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
二是要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即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
新课改提倡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理、公式、法则、定律等,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就不仅要看学生记忆的多少和考分的高低,更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终身受用的知识,看今天的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标
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标
分享到:收藏推荐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每个教师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观念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当然,新课标的实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及其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对学生所
实施的是“绝对控制”。
从教师的角度去说,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
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
新课标中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领路人,更多的活动则要留给学生。
与此同时,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地动起来。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新课标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我国旧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中心”“课本中心”。
复习、新授、小结、巩固、测试是多数教师上课时所采用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累、学生厌是以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普遍反映。
学生渴求老师用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活跃他们的大脑,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激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
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真正做到学习方面的“自主”。
新课标已将自主学习......(本文共计1页)。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措施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措施一、核心问题: 教师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和讨论,扩大教学范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需求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项目式学习:培养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借助实践和合作进行的教学方法。
通过由学生自己组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碎片化学习是一种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外提供一些趣味性、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供学生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
七、评估方式改革:注重综合评价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只重视学生的记忆和考试技巧,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评估方式,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如口头报告、小组项目等。
八、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发展情感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式。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
十、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教育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结语: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教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师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已经逐渐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要求,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发展教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记忆,而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项目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平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和地点。
四、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决策、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而探究式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像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他们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评价方式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不仅需要改变教学过程,还需要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而现代评价方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高,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创新思维的发展、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教育科技创新五个改变学校教学方式的工具
教育科技创新五个改变学校教学方式的工具在当代社会,教育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
教育科技的应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选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渠道。
以下是五个改变学校教学方式的教育科技工具。
一、智能白板智能白板是一种结合传统白板和电脑技术的教学工具。
与传统白板相比,智能白板具备交互性和多媒体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书写并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和多媒体资源进行示范和演示。
智能白板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虚拟实境(VR)虚拟实境是一种通过电脑技术模拟现实场景的教学工具。
学生可以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进入虚拟世界进行学习和体验。
在虚拟实境下,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各种实际场景,如历史事件、自然景观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虚拟实境的应用让学生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三、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的教育工具。
学生可以在线上获取课程资料、阅读教材、完成作业,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在于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辅导。
四、电子书电子书是数字化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和学习。
相比传统纸质教材,电子书具有便携性和互动性的优势。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书进行标注、笔记和搜索,方便查找和复习。
同时,电子书还可以与其他多媒体资源进行链接,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五、在线评估工具在线评估工具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评估的工具。
学生可以在线完成各种形式的考试和作业,结果会即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
通过在线评估工具,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对学生来说,通过在线评估工具,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教学方式如何改变 1.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度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合作、创新。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
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乐于与他人打交道,是培养人的亲和力的基础。
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故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
1 / 6
这些就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精神,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探究学习,也不管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一个这样的精神。
所以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是自主学习,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些内存动力的支持去达成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就是非常有效的,因而是高品质的自主学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李丽君《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2、现在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不足和缺点?新的学习方式有哪些?过去的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
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
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应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解决来更好地明确解决问题所依持的原理。
让学生能够把这一原理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去。
原有的试图说服学生、命令学生、简单重复已有的正确结论的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习方式不管是合作学习,还是个体独立学习,也不管是探究学习还是接受学习,都要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品质,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它必须具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三种构成要素。
(根据《师资建设》 2004 第 3 期,李丽君《透视课程改革----肖川博士访谈录》编写) 3、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其基本做法是:
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越来显现出来。
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纲知识的容器。
按照上述五步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但却是以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3 / 6
⑴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师生交往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⑵ 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教师那种生浇硬灌的教学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实际来选择、探求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
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四个字。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瞪着眼睛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学习,更不能再用一套讲义来应付全班学习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应和颜悦色地走到学生之中,帮助、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既要提问学生又要让学生提问,让教学在彼此质疑、共同思考之中展开,让学生的学习在彼此交流、相互促进之中深入。
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
这个阶段很重要,也很复杂,操作的难度较大,一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方谈法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最新资料推荐------------------------------------------------------
⑶ 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其目的是让学生免除机械记忆、重复练习之痛苦,以自我表现的形式,一方面消化、深化知识,并内化成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或模拟表演,工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动。
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⑷ 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其目的是让学生打破书本的局限,突破经验教训的禁锢,不做知识的奴隶,不做教师驱赶的绵羊,着力培养自己求异、求新的创新思维和敢疑、敢闯的创新精神。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上看,这一阶段是实施全过程的归宿环节,前三个阶段原活动都是在为这一阶段的完成蓄积力量。
一堂课的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关键要看这一阶段的质量。
因为只有搞好为这一阶段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才能达到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要做探险队长、突围队长,打破常规,
5 / 6
运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学生解答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
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敢冒风险,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⑸ 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知识,体验学习方法,感受学习的酸甜苦辣。
这一阶段虽然是结尾阶段,但切忌流于形式。
成果汇报、学习拾遗、几点补充等,都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总之,要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组建崭新的认知结构来增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