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t

合集下载

macro4

macro4
3
短期尺度:价格黏性。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说明价格水平和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显示短期尺度下的经济行为与长期尺度下的差异。
货币数量论:

M V = P Y (M/P )d = k Y,where V = 1/k = velocity
据此,Y与P成反向变动关系,因此需求曲线向下倾 斜。
B = new shortrun eq’m after Fed increases M C = long-run equilibrium
P
LRAS
P2
C B A
P
SRAS AD2 AD1
Y
Y2
Y
13
外部冲击和稳定性政策
需求方冲击,改变货币流通速度V

注意,冲击指的是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外生变 化,上面谈的增加货币供应量M不是冲击, 而是内生的变化,由货币当局决定
10
短期总供给曲线
P
The SRAS curve is horizontal: The price level is fixed at a predetermined level, and firms sell as much as buyers demand.
P
SRAS
Y
11
Short-run effects of an increase in M
The 1970s oil shocks
P
LRAS
P2
P1
B A
SRAS2 SRAS1 AD
Y2
Y
Y
17
外部冲击和稳定性政策
稳定性政策:有助于降低短期经济波动 的政策行为。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第四版

In the process of deriving effective demand, Keynes introduced many of the building block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 The relation of consumption to income, and the multiplier.
▪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 term give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in affecting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nd the idea that animal spirits are a major factor behind
shifts in demand and output.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3 of 32
27-2 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James Tobin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ent value of profits and investment. Dale Jorgenson further developed and tested the theory.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预期:基本工具)【圣才出品】

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一、概念题1.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答: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与“实际利率”相对而言,是包括了物价变动的利息率,表现为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并且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划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提供了分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利率变动的工具。

在经济管理中,能操作的是名义利率,但对经济关系产生实质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i=π+r。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π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还会使利息部分贬值,名义利率还应作向上的调整。

这样,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i=(1+π)(1+P)-1。

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由于人们对价格变化的预期往往滞后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所以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化也往往有滞后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2.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

其计算公式为:1-=+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很低时,可近似记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通货紧缩陷阱(deflation trap )答:通货紧缩陷阱是指较低的经济活动水平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后,由于与产出下降,实际利率升高将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从而导致产出进一步下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的现象。

4.自然利率(natural interest rate )答:自然利率是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即与产出的自然水平相对应的利率值。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第四版

西方经济学课件宏观部分第四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相同点: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决定和供给曲线决定决定价格和产量。

不同点:微观经济学中的的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个体经济的供求曲线,而宏观经济学中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是整个社会的供求曲线。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1.宏观分析中有些总变量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中直接加总而得到。

2.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个体变量尽管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

3.有时候一些微观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直接加总。

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国民收入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1.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的测度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C + I + G + (X - M)C:消费支出I:投资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2001年美国和需求的构成构成金额(10万美元)百分比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6987.01586.01858.0-348.910028.169.315.718.4-3.4100.0二.用收入法核算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2.国内生产净值()3.国民收入()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美国2005年从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单位:1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加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减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固定资本消耗等于国民生产净值()减统计误差等于国民收入()减包含存货价值和资本消耗调整的公司利润净税收净利息社会保险税政府所经营企业的当前盈余企业当前转移支付加个人资产收入个人接收的转移支付等于个人收入()减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付等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个人各项支出等于个人储蓄507.7474.01574.142.81351.9848.0498.3871.2-11.380.21457.41525.31209.79072.112487.112520.810946.710903.910248.39038.6-33.5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Y = C + S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G = Y = C + S + T 〉C + I + G = Y = C + S + T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公式:C + I + G + () = Y = C + S + T + K 〉I + G + (X - M) = S + T + K第六节名义和实际实际=名义÷平减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预期、产出和政策)【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预期、产出和政策)【圣才出品】

第17章 预期、产出和政策一、概念题1.总私人支出(aggregate private spending ,or private spending ) 答:总私人支出包括消费和投资两部分,表示为:。

总私人支出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收入越高,消费和投资越高;它是税收的递减函数:高税收使得消费下降;它是实际利率的递减函数:高实际利率使得投资下降。

2.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 )答:动物精神又称为“血气冲动”、“本能冲动”、“动物本能”、“创业冲动”,是指用来说明企业家作出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对投资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企业家是否进行一项投资,并不是十分理性地进行冷静周密的计算后作出决定,而是一时“动物本能”的结果。

因此,投资是一种动物本能影响的活动。

私人投资不仅取决于企业家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估算,而且还受到企业家一时一地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

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在分析投资问题时,也运用了动物本能这一概念。

3.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 )答:适应性预期是一种预期形成理论,指对某一经济变量,不仅依据其现期的实际值,而且依据其现期实际值与在上一期对其做出的本期的估计值之间的误差,进行相应调整,得()()(),,,A Y T r C Y T I Y r ≡-+Y T r出对其未来估计值的预期。

适应性预期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菲利普·卡甘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提出来的,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适应性预期假定经济人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的预期。

适应性预期模型的要点是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某个时期的适应性预期价格等于上一时期预期的价格加上常数与上期价格误差(上个时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之差)之和。

即预期价格是过去所有实际价格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常数的函数。

适应性预期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时期能较好地反映经济现实。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和预期)【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金融市场和预期)【圣才出品】

第15章 金融市场和预期一、概念题1.收益,到期收益,或者n 年期债券的利率(yield to maturity or n-year interest rate ) 答:到期收益即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已经发行的债券并在持有到期满为止的期限内的年平均收益率。

以息票债券为例,假定某债券当前价格为P ,每年获得的利息支付为D ,债券第T 年到期时的面值为FV ,则到期收益率i 满足:()()()211111n nD D DFV P i i i i -=++++++++即到期收益率是使债券收益的贴现值等于债券价格时的利率。

n 年期债券的利率可以用到期收益率来衡量或表示。

2.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答:违约风险又称为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到损失的风险。

违约风险受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

违约风险对股票、债券均有影响,但对债券影响更大,因为债券是一种需要按约定时间还本付息的证券。

债券的违约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3.期限(maturity )答:期限是债券期限的简称,指从债券发行一直到债券到期的时间间隔。

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的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

各种债券有不同的偿还期限,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中期债券。

一般来说,偿还期限在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的为短期债券;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上、10年以下(包括10年)的为中期债券;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当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券流通较发达,利率有上升趋势时,可发行长期债券,否则,应发行短期债券。

4.收益曲线(yield curve)答:收益曲线是指反映债券收益与债券到期时间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是进行货币金融分析的有力工具。

课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课件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投资边际效率
[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MEI] ,
——随投资量的增加 随投资量的增加 而递减的资本边际效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 ) 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 )
率或内部收益率。 率或内部收益率。
Rn R0 = (1 + r )n
Rn = R0(1 + r)
n
第一节 投资的定
本利和的现值
第二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 第三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的现值 本金 年利率 第一年本利和 第二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第三年本利和的现值 102.01 100. 100 1% 101 103.03 ¥ 100 . 00 104.04 100. 100 2% 102 106.12 ¥ 100 . 00 106.09 100. 100 3% 103 109.27 ¥ 100 . 00 108.16 100. 100 4% 104 112.49 ¥ 100 . 00 110.25 100. 100 5% 105 115.76 ¥ 100 . 00 112.36 100 6% 106 119.10 ¥ 100. 00 100 . 114.49 100. 100 7% 107 122.50 ¥ 100 . 00 116.64 100. 100 8% 108 125.97 ¥ 100 . 00 118.81 100. 100 9% 109 129.50 ¥ 100 . 00 121 100. 100 10% 110 133.10 ¥ 100 . 00 123.21 11% 100. 100 111 136.76 ¥ 100 . 00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

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答案【篇一: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配套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布兰查德,第四版)导论+短期篇第一章,世界之旅【危机】产出下降经济衰退→下调利率与减税+扩大需求→高消费与通货膨胀→高财政赤字→私人投资减少【欧洲高失业率】劳动力市场刚性(高救济水平、高最低工资、高劳保水平)、劳动关系恶化、不当宏观政策。

【欧元】削弱贸易壁垒、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影响、货币兑换成本;但是要求共同货币政策则无法适应各国不同经济状况。

【日本衰退】投资性泡沫,需求和产出下跌。

复苏方案:低利率,公共工程,减税,健康的银行体系。

经济学家通过模型解释世界,模型有两种变量,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第二章,本书之旅一、总产出【gdp】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增加值的加总;是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收入之和。

显示一国经济规模和平均生活水平。

【名义与真实】(按现期价格或者不变价格衡量)ptyt=$yt 二、失业率【计算】 u=u/l,l=n+u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没有工作并且正在找高失业率往往带来低劳动力参工率、更多丧失信心的工人退出劳动力。

对失业者福利有直接影响,亦是未有效利用资源的信号。

三、通胀率【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反映物价总水平变动。

【cpi】显示本国消费物品的价格水平,高通胀不会影响收入分配,但会导致扭曲及更多不确定性、让对未来的决策更加困难。

短期产出决定于需求,受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

中期产出取决于供给因素(资本存量、技术、劳动力规模和技能)。

长期产出受教育系统、储蓄率、政府质量。

第三章物品市场一、gdp的构成(总产出的确定):y=c+i+g+x-im+is 二、均衡1——供给与需求【物品总需求】z≡ c+i+g+x-im【总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同样商品,任何数量,市场封闭,z≡c+i+g ? c=c(yd)=c0+c1(y-t)=乘数*自主支出乘数大于1,导致自主支出增加的因素都能导致更大的产出增加。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圣才出品】

第19章 开放经济中的物品市场一、概念题1.国内产品的需求(demand for domestic goods )答:在开放经济中,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可表示为:其中,前面的三项——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了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实际汇率,即用国内产品形式表示的国外产品的价格,因此就是用国内产品表示的进口价值;是出口价值。

部分为对国内产品的国内需求,X 是对国内产品的国外需求,两者相加即表示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

2.产品的国内需求(domestic demand for goods )答:假定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正相关;投资与产出()正相关,与实际利率()负相关;政府支出()是给定的,暂时不考虑预期对影响支出的作用。

则产品的国内需求可以表示为:3.协调,七国集团(coordination ,G7)答:协调是指为了减少国际间的经济波动或金融动荡,政府间所进行的一系列谈判、合/Z C I G IM X ε≡++-+C I G ε/IM εX /C I G IM ε++-Y T -Y r G ()()()(),国内需求 C I G C I GY T Y r =++=++-++-,作、妥协的过程。

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各国间的利益冲突,国家间的宏观协调非常有限。

这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协调就意味着一些国家可能比其他国家贡献得更多,但它们可能并不愿意这样做。

②假定只有一些国家处于衰退中,那些并没有处于衰退之中的国家可能就不愿意提高它们自己的需求;但是如果它们不这么做,那些扩张的国家相对于不扩张的国家就可能会出现贸易赤字。

③假定一些国家已经有巨大的贸易赤字。

这些国家可能就不愿意削减税收或者进一步提高支出,因为这样会更加提高它们的贸易赤字。

它们会要求其他国家作出更多的调整,然而其他的国家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

④各个国家都会承诺协调,然后并不实现其诺言。

一旦所有的国家都同意提高支出,那么,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不实行的动机,以从其他国家的需求提高中获益,从而改善其贸易状况。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圣才出品】

第8章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概念题1.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8-1所示。

图8-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工资-价格螺旋(wage-price spiral)答:工资—价格螺旋又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是一种关于工资与物价相互促进而引起持续通货膨胀的理论。

给定预期价格,工人认为就是去年的价格,更低的失业导致更高的名义工资,更高的名义工资导致更高的价格,更高的价格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

这一机制被称为工资—价格螺旋。

其作用机制为:(1)低失业引起更高的名义工资。

(2)作为对更高工资的反应,企业提高它们的价格,价格就升高了。

(3)作为对更高价格的反应,工人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4)更高的名义工资致使企业进一步提高价格,最终价格进一步提升。

(5)作为对价格进一步提升的反应,在他们再次制定工资的时候,工人进一步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价格和工资之间的这种竞赛,导致持续的工资和价格膨胀。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圣才出品】

第24章政策制定者是否应当受到限制一、概念题1.微调(fine-tuning)答:微调是指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小冲击、小波动而相机地作出轻微的政策调整以保持产出和失业恒定的政策行为。

微调是针对经济运行中所发生的较小波动,为防止较大波动的出现而在宏观调控政策及其目标变量上不断地加以小幅度相机调整的政策操作。

通过宏观经济的微调,一方面增强了经济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起到对经济危机防微杜渐的作用。

由于经济中经常发生的是较小的波动,如果对这些较小的波动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就会酿成不稳定因素,因此需要经常地、及时地用小的政策变动来消除经济中的小波动。

微调中应注意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前后出台的政策要求做到逻辑一致,不存在内在矛盾。

微调可以是财政政策,也可以是货币政策。

在进行微调时要尽量缩短政策时滞,以便更好地稳定经济。

凯恩斯主义认为,微调政策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中对稳定经济都有积极作用;货币主义者认为,微调政策在短期内有用,但因政策本身的多变和不稳定性,在长期中不仅无用,反而会破坏市场经济本身的稳定机制。

在现实的政策操作中,诸多大型的宏观计量模型对于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测有时大相径庭,因此如何精确地把握微调的力度和方向是进行微调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2.最优控制(optimal control)答:从广义上讲,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和常用方法是动态规划、最大值原理和变分法;其主要工具是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

最优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被控对象数学模型已知且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一个最优控制规律(或最优控制函数),使系统从某一个初始状态到达最终状态,并使性能指标(泛函)为极大或极小,即使控制系统的性能在某种意义下是最优的。

从狭义上讲,最优控制是指经济学中用于设计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最佳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最初是为控制和引导火箭而开发的,后来逐渐被用于设计宏观经济政策。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本书之旅)【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详解(本书之旅)【圣才出品】

第2章本书之旅一、概念题1.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答: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简称国民收入账户,是指对一国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国民收入进行系统记录的账户。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余额。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GDP和GNP,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衡量国民收入的方法有三种: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产品)法。

常用的两个核算公式为:①国内生产总值=消费(C)+私人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X-IM);②国内生产总值=工资或其他劳动收入+利息、租金及其他财产收入+间接税+折旧+利润。

其经济意义为:①国民收入的生产结构和经济成分结构指标综合地反映出一国的国民经济结构;②国民收入指标综合地反映社会再生产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③反映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④国民收入是反映宏观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

2.总产出(aggregate output)答:总产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核算期内)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即全部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之和,包括本期生产的已出售和可供出售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建工程以及自产自用消费品和自制固定资产价值。

一般按生产价格计算。

经济总产出的主要衡量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

3.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之所以称为总值,是因为它包含了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消耗(固定资产折旧)。

其一般通过支出法、增值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进行核算。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所有市场:AS-AD模型)【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所有市场:AS-AD模型)【圣才出品】

第7章 所有市场:AS-AD 模型一、概念题1.总供给关系(aggregate supply relation )答:总供给关系说明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产出的增加导致失业下降,工资上升,价格水平上升,它是从劳动力市场均衡中推导出来的。

由价格决定和工资决定两个公式联立得到关于价格水平、预期价格水平和产出的总供给关系:()11,e Y P P F z L μ⎛⎫=+- ⎪⎝⎭ 结论:①预期价格水平提高,实际价格水平会提高相同的比例:e P W P ↑⇒↑⇒↑;②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Y N u W P ↑⇒↑⇒↓⇒↑⇒↑。

图7-1 总供给曲线如图7-1所示,总供给曲线的三个特征为:①向上倾斜,对于一个给定的预期价格水平e P ,产出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升;②曲线必然通过A 点,在A 点,e n Y Y P P ==。

也就是说,如果产出等于自然水平n Y ,那么价格水平就等于预期价格水平e P ;③预期价格水平上升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相反,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2.总需求关系(aggregate demand relation )答:总需求关系说明了价格水平对产出的影响,价格水平的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存量,提高了利率,减少了产出。

它是从物品和金融市场均衡推导而来。

(物品市场)IS :()(),Y C Y T I Y i G =-++;(金融市场)LM :()M YL i P=; 总需求曲线的表达式:,,M Y Y G T P -++⎛⎫ ⎪= ⎪⎝⎭产出是实际货币存量的增函数,政府支出的增函数和税收的减函数,其推导过程如图7-2所示。

图7-2(a )画出了IS 和LM 曲线,最初的均衡点为A 点。

当价格水平从P 上升到'P 时,LM 曲线向上移动。

均衡从A 点移动到'A 点,利率从i 上升到'i ,产出从Y 下降到'Y 。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产出下降。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政策总结)【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政策总结)【圣才出品】

第25章货币政策总结一、概念题1.皮鞋成本(shoe-leather costs)答:皮鞋成本是指中期内通胀率越高,名义利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越大,因而人们减少货币余额,更频繁地到银行存取款而造成的时间和其他损失。

如果通胀率很低,皮鞋成本很低,人们会更多地工作或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若发生恶性通胀,皮鞋成本则可能非常大;在通胀适中时,皮鞋成本也很小。

2.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答:货币幻觉是人们在评估名义变化和实际变化时所犯的系统性错误。

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很多计算会非常简单;但是在有通胀的情况下,这些计算变得更复杂。

由于此时难以区分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导致人们和企业做出不正确的决策,产生货币幻觉。

3.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答:通胀目标,即通货膨胀目标,是政府所采取的一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即由官方确定通货膨胀的目标、宣布通货膨胀率波动的范围,并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较低而且稳定的通货膨胀。

世界上许多工业国都曾采用过强硬或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政策。

通胀目标政策是一种建立中央银行可信度的政策选择,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通胀目标自我约束以减少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从而建立起中央银行的信誉。

具体地说,通胀目标硬化了中央银行的目标,因此有助于避免货币政策的主观随意性,有助于人们树立对物价稳定的信心。

但这一规则同时也使央行失去了政策操作的灵活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束缚了央行的手脚。

通胀目标具体作法是货币当局事先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包含了五个基本因素:①公开宣布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②在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他目标置于从属地位;③除了货币总量和汇率外,其他信息变量亦能决定政策工具的操作环境;④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决议对公众有更多的透明度;⑤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达到有更多的责任。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

答:(1)不计入。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2)不计入。

不是该期的实际生产活动。

(3)不计入。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不计入。

同(3)。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相关部门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NI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有影响。

因为合并前的对外贸易变成合并后的国内贸易。

例如合并前,甲国对乙国有出口200亿,对乙国有进口100亿,顺差100亿。

假定他们分别都没有其他贸易伙伴。

对甲国而言,顺差的100亿为GDP 加项;对乙国而言,逆差的100亿为GDP减项,两国GDP的总和中的对外贸易部分因此而抵消,为零。

合并后,甲地生产的产品200亿,乙地生产的产品100亿,对合并后的新国家而言,新增的GDP 为300亿,总和增加了。

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4章金融市场一、概念题1.联邦储备银行(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Fed)答:联邦储备银行是指属于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实际上包括十二家银行及其分布在全美各地的二十五家地区分行,通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储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三大政策工具,调控美国的经济状况。

其目的是帮助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并积极参与创造环境,促进高就业率、稳定物价、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推动资金在银行系统内安全高效地流转。

联邦储备银行对美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货币(money)答:货币一般是指在交换商品或清算债权债务时被广泛用作媒介的物品。

人们广泛接受货币这种物品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自然属性,而是因为它能够用来交换商品或清算债权债务。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多种信用工具在不同程度上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因而如何准确界定货币的范围一直是困扰西方经济学者的难题。

西方学者界定货币遵循着两条思路:(1)先验法。

从货币的内涵着眼,以货币所具备的职能为基础界定货币范围。

理论上M表示: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人主张狭义的货币定义,用1银行体系外流通的货币银行体系内的活期存款1M=+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贮藏职能的人则主张广义的货币定义,用2M表示: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21M M(2)实证法。

由于在理论上长期无法形成共识,许多人转而从实际政策或实验方法角度来认识货币定义。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主张根据不同的政策用途拟定不同的货币定义。

这一主张为大多数金融当局所接受,各国实际上均从本国货币政策出发给出多种货币定义。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另一派经济学家则主张以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方法测定货币定义。

总之,M作为基本货币的观念已为广大经济学家所接受。

货币的定义在理论界尚未统一,但13.通货(currency)答:通货即是流通中的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交换物,包括纸币、铸币等有形实体货币和信用货币。

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㊃国外经济学家评介㊃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刘洪愧 罗长林 刘维刚内容提要:奥利维尔㊃布兰查德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法裔美国当代经济学家,他在劳动力市场与失业㊁经济波动理论以及经济转轨理论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㊂在劳动力市场与失业领域,本文首先阐述布兰查德对欧洲失业现象的研究,包括典型事实的发现㊁触发因素的识别㊁理论机制的构建㊁政策的评估和建议;然后介绍他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包括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行为等㊂在经济波动理论方面,本文依次介绍布兰查德对经济波动形态㊁构成与趋势的识别,以及对不同经济冲击后果的评估所做的贡献㊂对于经济转轨理论,布兰查德的工作集中于对前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 U形转轨路径的理论解释上,同时也对俄罗斯与中国的不同转轨实践进行了系统解释㊂此外,本文也对布兰查德在财政政策㊁金融市场㊁公司金融㊁宏观经济政策等领域的贡献进行了评介㊂关键词:布兰查德 劳动力市场 经济波动 经济转轨一㊁布兰查德生平简介奥利维尔㊃布兰查德(O l i v i e r J e a nB l a n c h a r d ,据法文又译为 奥利维耶㊃让㊃布朗夏尔 )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法裔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48年12月27日出生于法国亚眠(A m i e n s ),现定居于美国㊂布兰查德在法国巴黎完成其本科教育,1973年毕业于欧洲高等商学院(E S C PE u r o p e ),同时也获得巴黎第九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㊂之后布兰查德远赴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 I T )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㊃费希尔(S t a n l e y F i s c h e r ),并于1977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㊂博士毕业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布兰查德任教于哈佛大学经济系,1977-1981年间担任助理教授,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直至其1983年离开哈佛㊂1983年,布兰查德重返M I T 经济系,担任副教授,后于1985年晋升为正教授,1994年晋升为讲席教授,并保持至今㊂另外,在1998-2003年间,布兰查德还曾担任M I T 经济系系主任一职㊂除担任教职外,布兰查德也曾在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中任职㊂2008年9月至2015年10月,布兰查德被聘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 )的首席经济学家;此后又被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学研究所(P e t e r s o nI n s t i t u t e f o r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 s )聘为高级研究员㊂1995年被聘为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学术咨询小组顾问;两年后成为国际金融咨询委员会成员㊂因其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布兰查德于1985年被选为计量经济学会会士;1990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6年任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副会长,2018年将担任该联合会会长㊂而且,布兰查德于2016年被汤森路透授予引文桂冠奖(T h o m s o nR e u t e r sC i t a t i o nL a u r e -a t e s),其入选理由为 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特别是对于经济波动与就业领域的贡献㊂ 此外,布兰查99 刘洪愧等: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刘洪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l h y h n l y @126.c o m ;罗长林,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83,电子邮箱:c l u o c e m a @163.c o m ;刘维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28,电子邮箱:w e i g a n gl i u @126.c o m ㊂作者感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项目(2017M 611095)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 L X 2015-44,RW 2015-21)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 J Y 003)的资助㊂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修改建议,文责自负㊂2017年第10期德曾担任过‘经济学季刊“(Q J E)㊁‘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R E S t a t)㊁‘N B E R宏观经济学年刊“等期刊主编,‘经济展望期刊“(J E P)副主编㊂正如布兰查德自己所说,其研究兴趣广泛,涉及领域包括劳动力市场和失业㊁财政政策与经济波动㊁投机性泡沫及其趋势㊁前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转型问题㊁宏观经济萧条以及外债问题等①㊂从经济学流派的角度看,他属于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最大的贡献集中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领域㊂布兰查德极为勤奋和高产,迄今总共撰写了130多篇学术论文,产生了很大影响,截至2017年9月份,其论文引用量在I D E A S全球经济学家中排名第12位㊂此外,布兰查德撰写过两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包括与约翰逊(D.J o h n s o n)合著的‘宏观经济学“(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以及与费希尔(S.F i s c h e r)合著的‘宏观经济学讲义“(L e c t u r e s o n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分别对应于本科生水平和研究生水平,均已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国㊂他还撰写了其他22本专著,内容涵盖东欧经济转型与改革㊁欧洲经济复兴㊁宏观经济政策㊁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措施等一系列主题㊂依据我们的总结,并参考谷歌学术(G o o g l eS c h o l a r)的引用率排序和‘宏观经济学手册“对布兰查德贡献的评价,本文大体上将布兰查德的学术贡献划分为四部分:劳动力市场与失业㊁经济波动理论㊁经济转轨理论和其他贡献㊂二㊁劳动力市场与失业研究布兰查德非常关注劳动力市场和失业,尤其是,他对欧洲失业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不断上升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也对美国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周期性行为有所研究㊂(一)欧洲劳动力市场布兰查德非常关注欧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失业率现象,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㊂为此,我们将按照事实陈述 理论分析 政策评价 政策建议的顺序来对其进行介绍,具体包括欧洲失业率的典型事实㊁欧洲失业率上升的触发因素㊁欧洲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理论机制㊁欧洲劳动力市场局部改革效果评估㊁企业雇佣规则与工资的决定㊁降低欧洲失业率的政策措施共六个部分㊂1.欧洲失业率的典型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 term give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
▪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in affecting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and the idea that animal spirits are a major factor behind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CCHHAAPPTTEERR2277
பைடு நூலகம்
Prepared by: Fernando Quijano and Yvonn Quijano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James Tobin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ent value of profits and investment. Dale Jorgenson further developed and tested the theory.
Klein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8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Keynesians Versus Monetarists
Modigliani
In the 1950s, Franco Modigliani and Milton Friedm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consumption, and insisted on the importance of expectations.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9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Keynesians Versus Monetarists
Solow
It was followed by an explosion of work on the roles sav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lay in determining growth.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Tobin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6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Growth Theory
In 1956, Robert Solow developed the growth model—a framework to think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growth.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10
Monetary Policy Versus Fiscal Policy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They interpreted the Great Depression as the result of major mistake in monetary policy.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2
Keyne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Olivier Blanchard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27-1
Keynes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starts in 1936,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Keynes’s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1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The Phillips Curve
The Phillips curve had become part of the Neoclassical synthesis, but Milton Friedman and Edmund Phelps argued that the apparent trade-off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would quickly vanish if policy makers actually tried to exploit it. By the mid 1970s, the consensus was that there was no long-run trade 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Keynes
The Great Depression was an intellectual failure for the economists working on business cycle theory—as macroeconomics was then called.
Keynes emphasized effective demand, now called aggregate demand.
In the 1960s, debates between Keynesians and monetarists dominated the economic headlines. The debates centered around three issues: (1)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versus fiscal policy, (2) the Phillips curve, and (3) the role of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deriving effective demand, Keynes introduced many of the building block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 The relation of consumption to income, and the multiplier.
Friedman
Milton Friedman was the intellectual leader of the monetarists, and the father of the theory of consumption.
He believe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conomy remained very limited, and questioned the motives and ability of governments to improve macroeconomic outcomes.
Friedman challenged the view that fiscal policy could affect output faster and more reliably than monetary policy.
In a 1963 book,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Friedman and Anna Schwartz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monetary policy and concluded that monetary policy was not only very powerful, but that movements in money also explained most of the fluctuations in output.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Macroeconomics, 4/e
Olivier Blanchard
5
Theories of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Money Demand
Chapter 7: Epilogue: The Story of Macroeconomics
shifts in demand and output.
© 2006 Prentice Hall Business Publish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