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社区矫正人员如何犯罪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犯罪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是降低重新犯罪率,促进社会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但仅仅通过管理、控制难以完全帮助矫正对象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分析矫正对象的犯罪特点,有利于个性化的矫正方案设计,能有效预防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时,与社会联结时出现的偏离、中断、失衡现象的发生,是一种更具积极意义的矫正工作方法,能有力提升矫正工作的实际成效。

一、研究与诊断深入调查,多途径掌握犯罪动因

由于社区矫正对象犯罪原因复杂、情况各异,如何掌握矫正对象违法犯罪动因,是社区矫正工作者首先应弄清的关键问题。

(一)看案卷细研,力求做到情况明、计划细。对矫正对象的认识,主要建立在法院判决后的法律判决相关文书、来自监狱或公安机关转交材料、少量法院判决前的审前评估委托书及起诉书副本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在经过阅读案卷、了解案主自然情况及犯罪事实后,理清要素、为进行深入调查做好了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深入访谈,以情聊活方法。在摸清案主自然情况,弄清了案由关联问题后,通过深入所属社区,进行家庭成员访谈进行情感的“磨擦”和“触发”。如对青少成年矫正对象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他们的犯罪原因多为“文化程度较低、受腐朽思想影响、法制观念浅薄”。深处细研可发现,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定年龄段密切关联,其家庭、学校、社会等一些负面因素也对构成心理缺

陷产生不小影响。灵活的访谈方法,有利找出犯罪的本质问题,摸清其犯罪成因。

(三)推进人性化工作方式

为了能使矫正对象能尽快适应矫正环境,从感情上接受社区矫正,消除压力,争取心理认同。从接受社区矫正对象开始,就积极宣传社区矫正的相关制度,且处处为矫正对象着想,以充满人性化的关怀温暖和感动矫正对象。注重精神鼓励,同社区矫正人员谈家庭,工作、学习、困难、建议等方面,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耐心开导他们,鼓励他们,认真提出各项建议,从细节入手,让他们感到管理人员的亲和力,消除逆反心理,增加认同感,说出心里话。

(四)保护未成年人

大管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时,根据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法制观念缺乏的情况,结合他们的犯罪类型、犯罪情节、教育背景和家庭状况等要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因人施矫。针对未成年人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相比,存在思想不成熟,自尊心强、行为更偏激,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面对社区服刑期间的压力时,表现得更为焦虑、敏感的情况,在实施犯罪分析时,矫正人员要有尊重、真诚、关切的态度,用客观正确的谈话方式,引导其进行交流。其次针对未成年人普遍存在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害怕与知道自己犯罪事实的人进行交往,也害怕学校、老师、同学、邻居知道后轻视自己。我们在实施矫正时,要求工作人员和帮扶人员一定要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不得随意泄露犯罪事实,将知晓范围严格控制,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未成年

人的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正确判断,多手段掌握矫正对象个性特点

个性特点是指矫正对象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有外向、刚强,容易冲动,脾气暴燥;有内向、懦弱,性情温和,遇事冷静。不同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区服刑时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映,掌握这些特点,我们在设计矫正方案时,可以“对症下药”。

(一)找出认知偏差。矫正对象之所以违法犯罪,是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后逐渐形成的。进入社区后,部分矫正对象在心理上对社会存在认知偏差。为探询其心理缺陷,我们应通过试探性接触,采取迂回包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交流方法,进行矫正对象心理、行为问卷测定。经分析研究,将存在心理认知偏差的矫正对象归纳为“情绪沮丧消极忧郁型、敌意偏见认知歪曲型、言语荒谬情感淡漠型”三种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群体。采取这种问卷测定、分析归纳方法,为有效进行矫正方案设计准备详实资料。

(二)进行生活研究,探询生存理念。社区矫正目标就是“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所谓的“回归社会”是指矫正对象生存于社会并且成为主流社会中的正常人员。在走访社区、了解近邻后,对案主个人可采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问卷答题和直接提问。经阅卷分析和连惯思索后可得知,矫正对象“过于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妄想不劳而获”者,其生存理念一般较差,主体为青少年和部分中年矫正对象中的抢劫、盗窃罪犯。对这类矫正对象群体教育改造除反复进行生活理念教育外,还应强化个人生存的技能

培训。

(三)进行交际研究,掌握适应问题。每个矫正对象过去所从事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生存环境、工作经历不同以及年龄不同,其交往方式也不尽相同。准确掌握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对矫正工作方案的形成至关重要。为充分掌握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以大多数人认得社会适应为基准,通过对矫正对象的“会阅历、情感状态和知识状况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较准确地分析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形成具体的矫正方案提供可行的参考意见。

三、展思路,多角度分析现实问题

矫正对象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这要求工作者在思考矫正对象现存问题或预测可能问题时,应将问题进行分类,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从而确保形成的矫正个案准确,符合个性特点。

(一)内在与外在结合分析。内在问题指矫正对象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如生理疾病、情绪、情感等因素形成的问题。外在问题指矫正对象因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形成的问题,如矫正对象家庭改变、社会环境改变等。进行内外在问题结合分析,便于我们找准矫正工作的切入点,设计针对性的矫正工作措施。

(二)当前问题与长远问题结合分析。矫正对象进入社区服刑后,既有当前问题,也有长远问题。应确立“解决当前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先解决燃眉之急,在做长远打算。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矫正对象安心社区服刑落到了实处。

(三)低危问题与高危问题结合分析。矫正对象进入社区服刑,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社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何化解各种危险因素,需要我们深入调查剖析,分析矫正对象在社区服刑时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设计针对性的工作方案。心理疏导、行为控制相结合的矫正法,解决其心理和生理问题。当其情绪不稳定、有高危倾向时,应对其加以监控,约束其行为,使其不致出现自杀或闹事行为出现。形成“寓治于防”工作策略,预防矫正对象不正常行为的产生

三、以方法掌握介入点

(一)掌握时机,适时沟通。为使掌握沟通时机,可以从衣、食、住、行、性这些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入手,耐心地用事实、法律、事例、案例等对矫正对象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并注意掌握分寸,掌握火候,以影响其心理,掌握其心理因素。

(二)掌握方法,适时引导。进行引导时,应针对矫正对象的各种思想顾虑,语气和缓、有耐心,多用例子启发。对不良的心理反应,既要有疏导又要有堵,要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以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三)掌握技巧,适时管控。进行引导教育时,应启发其家庭掌握劝说的内在规律,掌握和运用劝说技巧。对于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行为倾向的矫正对象,适时管控时,不宜硬攻,而应因势利导,循循善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