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广东、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如下:1.多元文化交融:岭南地区毗邻南海,长期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岭南文化拥有浓厚的南方特色,同时也吸纳了中原文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果使得岭南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
2.华夏文化传承:岭南地区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
岭南文化继承了华夏文化的优秀传统,尊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注重家风家训,强调尊老敬贤、尊师重教的传统价值观。
3.壮乡文化风采:广西地区是壮族的主要聚居区,岭南文化也受到壮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壮乡文化以壮乡民歌、舞蹈和服饰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岭南文化中的壮乡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使得岭南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4.温暖人情味:岭南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
岭南地区的居民注重亲情、友情和邻里之间的互助和交流。
在岭南文化中,人情温暖、和睦相处是重要的价值追求。
5.地方特色鲜明: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水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岭南文化以这些地方特色为基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6.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岭南地区以广东省饮食文化最为有名,岭南文化也因此被称为“美食之乡”。
广东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而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地区还有潮汕菜、客家菜等独特的地方菜系。
这些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7.热爱戏曲艺术:岭南地区流传着丰富多样的戏曲艺术,如潮剧、粤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受到了岭南地区居民的热爱和追捧。
岭南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体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8.浓厚的宗教氛围:岭南地区信仰众多,常见的宗教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等。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精选五篇)第一篇:我对岭南文化的看法独特的岭南建筑文化在我个人对岭南建筑的看法,我觉得岭南建筑之所以能家喻户晓,传了一代又一代,当中肯定有着它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岭南的建筑第一,历史悠久,充满着岁月的冲洗,有很大的历史研究。
第二,岭南建筑注重各方面的建筑方法,充满着它特别的魅力,上了岭南文化这堂课,让我认识了许多属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它使我感到自豪,让我感到自己国家历史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对于岭南建筑文化方面虽然自己刚刚接触,但希望在此论文中能使我更理解它所存在的真正魅力与历史见证。
我国的建筑特征,按其本质和属性来说,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这就是建筑的本质和特征,即双重性。
从古时候人们已经注意这些方面,这些建筑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来源于民族、文化、习俗、特性、审美观。
从它的组成来看,则来源生活、气候、地理、地形等自然条件,它们共同形成建筑的特征。
地方的建筑特征则来源于地方的各项构成条件。
从岭南建筑文化上看,岭南建筑能让我了解与探讨岭南文化的悠远历史,它有着它远古神秘的一面,从特征上看,不仅有独特风味,还记载着中国岭南文化成长的足迹!。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
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征等。
从艺术角度来看,就有外貌、细部、装饰、装修等特征。
综合起来,就是建筑的总特征。
建筑特征表现中,一般说,物质技术容易反映,而精神气质较难表现,最难表达的是它的文化内涵。
在一座建筑中,外表的建筑形象、细部、装饰、色彩等艺术表现和平面功能使用、结构、构造、材料等技术手段,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表现。
而一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性格、气质、它蕴藏在建筑深层,是很难一下子判断。
再说岭南建筑的设计风格,它有着它独特的表现风格,其中就是浅层次表现,在建筑上属于技术范围。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宗教民俗文化
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1.道教文化:岭南地区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
在岭南地区,人们信奉道教神仙,如太上老君、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等,每年都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2.佛教文化:佛教在岭南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许多寺庙和佛教文化景点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岭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以禅宗文化为主,禅宗文化注重禅修和内观,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3.民间信仰: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也非常丰富,人们信奉各种神祇和祖先,如土地神、城隍神、财神、灶神、门神等。
每年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4.民俗文化: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如龙船竞渡、赛龙舟、舞狮、舞龙、踩高跷、踩旱船等,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总之,岭南地区的宗教和民俗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岭南文化的介绍
岭南文化的介绍一、岭南文化的概述岭南文化,是指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文化,其中以广东文化最为著名和典型。
广东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岭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岭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早在逾越时代,岭南文化就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这可以从夏商时期出现的雕刻石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中看出。
唐代以后,岭南文化开始走向繁荣时期。
在南宋时期,广东成为了全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岭南文化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经历了一段衰落期,但在民国和新中国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岭南文化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三、岭南文化的特点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具体来说,岭南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化岭南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因素,如中原文化、南越文化、海外文化等,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岭南文化。
2.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岭南文化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过大年”、婚俗、祭祀活动等,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人们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的方式,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3. 建筑风格独特岭南文化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吊脚楼”、“宫殿式建筑”、“粉墙黛瓦”、“园林式建筑”等为代表,这些建筑充分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特点和风貌。
4. 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岭南文化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的,岭南菜系粤菜更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岭南饮食文化不仅注重味道、营养和色彩,更体现了广东人的独特性格和审美情趣。
四、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岭南文化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包括建筑、雕塑、书画、音乐、戏曲、小说等方面,以下为几个代表性的作品:1. 世界文化遗产——岭南古建筑群岭南古建筑群是广东地区古建筑的代表,包括广州的南越王墓、石室圣心大教堂、陈家祠等,这些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
试论岭南文化基本特征及作用提要:岭南的地理概念是指五岭以南地区,在地域上包括今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部分地区。
由于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叠嶂,这就令岭南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在这独立的区域里面,岭南就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并且这些特征在历史的进程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本文章就浅论岭南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作用。
关键词:岭南文化基本特征作用(1)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①重商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重农轻商”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这一思想在旧中国的中原地区一直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岭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所以在岭南就产生了与中原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重商性”。
岭南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所以这里的商品贸易十分发达。
“崇拜金钱”的观念渗入到了岭南文化中。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11月,清政府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
【1】从此,全国的进出口商品交易,都由广州一口经营。
大量商人到广州做生意。
这时候的广州商品贸易达到了鼎盛时期。
②开放性。
岭南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很多的岭南人不断走出家门,大量的人口迁出和迁入,今海外华侨和华人有几千万。
频繁的贸易和人口的流动,这就使岭南文化拥有开放性。
除此大量的中原和海外的产品输入到岭南地区,同时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文化都输入到广东。
鸦片战争后,广东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场所。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都将西方的政治观念从广东输入从而带到了全中国,岭南就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观念启蒙地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又成为了对外开放的试验基地。
③兼容性。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这就意味着,岭南文化同时具有兼容性。
岭南地区是一个文化的大舞台,是海内外各种文化碰撞的地方。
由于岭南地理位置处于中国最南部,与海外相连通,这就使大量来自中原和海外的文化涌进岭南地区。
岭南文化接受了这些地方的大量文化和影响,在民俗、饮食、艺术、建筑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大量不同的宗教场所在岭南出现。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岭南文化的外部显著的特点,是岭南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
本质是深层的,特征则是比较表层的。
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
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
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
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
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
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6.岭南文化的直观性·岭南文化的享乐功能与文化主体重感觉的直观性是密切联系的。
岭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带有善变的特征,这一特征使岭南文化难以形成文化深沉的积淀和思辨成果,但它能刺激文化的生命机体,使之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7.岭南文化的务实性岭南文化则具有浓厚的世俗性和实用性,比较重实际、重实利、重实惠。
岭南文化这种较强的现实取向和唯实精神是由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决定的。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二、百越文化
百越文化是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它源于古代百越族群,是中华民 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越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1、百越图腾
百越族的图腾文化是一种原始宗教文化,是百越人民对于自然和神秘事物的信 仰和崇拜。其中最为常见的图腾包括蛇、鹰、龙等动物形象和一些神秘的自然 元素。这些图腾在百越族群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
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人们喜欢吃米饭、鱼、肉、豆腐等食品,同时 注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烹饪方面,百越人民喜欢使用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调 味料,如鱼露、酱油等。此外,百越地区的饮食文化还注重礼仪和节俭,人们 在宴席上会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用餐,同时也会注重节约食物和酒水等资 源。
5、国际交流与传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岭南民俗文化应积极走向世界,展 示其独特的魅力。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民俗文化节、参加国际艺术展览等方式, 将岭南民俗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民 俗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岭南民俗文化。
参考内容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地理特征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其中,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演示将探 讨这两个主题,以期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内涵。
3、建筑风格
百越地区的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一般采用砖木结构或石木结构建造。 建筑风格也随着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会采用传统木结构和马头墙 等建筑元素来建造房屋,而有些地方则会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来建造房屋。 百越地区的建筑也注重风水和装饰设计等方面的考虑。
总之,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丰 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对于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岭南文化的特点:新、实、活、变
岭南文化的特点:新、实、活、变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
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
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
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
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
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
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
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
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
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
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
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
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
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
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
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
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
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
岭南?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初步研究
岭南?民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初步研究【摘要】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对于旅游开发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通过对岭南民俗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现有的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新的开发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探讨,对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论部分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提出了结论和建议,为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对于推动岭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特点、分析、新模式、案例、策略、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初步研究"引言部分:1.2 研究目的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岭南地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俗文化特点,挖掘并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推动岭南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也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推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认真探讨,为岭南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岭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是岭南地区的文化基因之一。
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岭南民俗文化,可以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丰富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岭南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与民俗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与体验。
加强对岭南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提升当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能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岭南风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
岭南风格的特点分析及应用前言: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技艺,其历史可以追述到《诗经》中周文王营造的灵台、灵囿和灵沼,随后中国园林经历了汉代时宏大的皇家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自然情趣为主题的山水园林、唐宋时期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直到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到达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高峰。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通过利用自然景观形成的自然园林,并且适合岭南人民生活习性的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反应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这种把西方雕塑手法与中国园林布局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体现了岭南园林建设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显著特点。
它通过人文的艺术加工与创造,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为一体,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远的园林特色,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种形式,岭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园林文化。
一、岭南园林的类型及造园理念。
岭南园林的类型可按不同的特点分为如下几类:一是按归属类型分,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等;二是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三是按地域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
岭南园林造园理念具有多元兼容性,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只要“万物皆备于我”,便可接纳融合,为我所用,博彩各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1.1地域性的独特表现岭南是中国的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以南。
五岭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
五岭是岭南山脉的高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两广与湘赣交界地带,成为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华中与华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地处维度较低,气候终年温暖,受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水气氤氲,植物繁茂。
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一、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特点(一)岭南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岭南民间舞蹈内容主要反映岭南地区独特浓郁的地方风情与人文历史特色,无论是舞蹈的动作还是舞蹈形式均抒发岭南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生活理想,因此生活性便成为岭南舞蹈文化的最主要特色。
(二)岭南民间舞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民间舞蹈的主要舞者为普通民众,舞蹈的观赏者也都是普通民众,舞蹈本身便是舞蹈者与观赏者感情的交流。
在岭南民间舞蹈发展的过程中,娱乐性是它的一个重要属性,通过普通民众的娱乐性需求,舞蹈文化才能够得到长远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岭南民间舞蹈的逐步发展,其娱乐内容是不断增加的,更多形式的娱乐内容满足更多的娱乐需求。
(三)岭南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岭南民间舞蹈来源于岭南地区民众的生活,所以它反映的就是岭南地区的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展现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感情色彩。
岭南民间舞蹈文化与世界上诸多民族的舞蹈文化一样,在自我娱乐的基础上与本民族的劳动生活、宗教活动以及节日庆典等有着深刻的联系,正是由于岭南民间舞蹈强烈且丰富的感情色彩才使它具备了艺术感染力。
(四)岭南民间舞蹈民族特色浓郁岭南民间舞蹈文化体现了我国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我国岭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黎族、瑶族等,岭南民间舞蹈在创作与表演中,无论是表演服装还是舞蹈的动作特点,均是从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生产中获取素材。
岭南民间舞蹈的主要表演群体与观赏群体也基本是这些少数民族民众。
二、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注意到了对自己国家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岭南民间舞蹈作为我国南方民间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岭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问题是如何通过加强与现代化舞蹈文化艺术的联系来实现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如何通过舞蹈文化的创新来使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国目前在文化艺术事业建设方面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社会影响以及为社会带来的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仍不够充分。
岭南文化的趋势
岭南文化的趋势
岭南文化是指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区的文化,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岭南文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保护和传承岭南文化,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加大对岭南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了许多相关的文化机构和项目,以确保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创新与融合:岭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开始注重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例如,在岭南传统建筑上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推动岭南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同时,岭南文化也借鉴其他地区的文化元素,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内涵。
3. 国际交流与传播:岭南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岭南文化活动和节日得到国际认可和关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岭南文化也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进行传播,推动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4. 文化产业发展:岭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也被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
通过开发和利用岭南文化的相关产品和项目,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总的来说,岭南文化的趋势是保护与传承、创新与融合、国际交流与传播以及文化产业发展。
这些趋势使岭南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以继续发展和发扬光大。
《岭南民间文化》辅导一(共享)1
《岭南民间文化》辅导一(共享)《岭南民间文化》辅导一岭南民俗的基本形态与特点一、岭南的区域范围岭南文化是指五岭(五岭是指越城岭、都龐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广西、广东北部交界处)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一帶独特的地域文化。
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條件,岭南文化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具有浓厚的包容和开放的特点。
二、三大民系及形成的原因。
岭南在历史的发展和交融中,逐渐形成为三大民系。
三大民系是指广东汉民族中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它们有着不同的方言和习俗。
其形成有着历史的原因。
1、广府民系的形成。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 50 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1/ 3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2、客家民系的形成。
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
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
后来与当地的土著畲族部落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
3、福佬民系的形成。
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洲、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
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论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
论岭南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作者:束维维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08期【摘要】众所周知,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山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至今延续着丰富多彩的诞活动,活动背后寄托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岭南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佛山诞文化为例,对广府地区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广府文化;诞文化;佛山【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一、诞文化的含义诞,顾名思义就是生日、寿诞、华诞之意。
从诞文化的发展来看,其始于一种原始的祭祀情怀。
从商周时代开始,祭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殷商时期,祭天神、祀祖先业已风行,为此在这个拜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名目和仪式,诞文化的延伸发展由此形成。
通过一定的仪式、过程,商人们期望请示天神,趋吉避凶,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也是对天赋权力的一种体现,祭祖敬天之诞开始在普天之下流传。
二、佛山诞概述佛山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诞文化的发展上与广府文化一脉相承。
从当前的探索来看,佛山诞文化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以先祖或者关公为主要祭拜的亡灵诞;以王母娘娘、土地公为代表的天神、地祇,如土地诞;最为常见的来自佛、道教派的神祇,如观音诞、大仙诞、北帝诞。
此外,还有其他地方乡土保护神。
从其文化渊源来看,早期仅仅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神诞在保持祭祀活动之际,逐步地融入到人们的集市交易活动,为此演变为庙会、庙市等商业活动,最终成为中国早期市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佛山诞也是如此。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活动之日,从当前资料可悉,明清时期佛山北帝诞在广府地区可谓是最为盛大、排场的贺诞活动,所参加的人群范围已波及珠三角一带甚至更远地区,人数达到10万之众。
这种兴旺之势一直延续到民国,虽然佛山北帝诞在建国后有些势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北帝诞又逐步从民间发展起来,不断焕发着生机。
古代岭南先民的文化特征
古代岭南先民的文化特征岭南土著先民是古百越民族的一支,被称为“南越民族”。
这支“南越”原著民族生活在岭南的两广(包括今越南一部)地区。
而“南越”之称谓,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又称之为“南粤”。
南越人主要分为三大支:一支为广东中部和北部的“南越”;一支为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瓯骆”;一支为广东西江流域、广西桂江流域的“西瓯”。
据人类学家测定,四、五千年前的越人和中原人的确分属不同的种族,岭南土著的种族特征是:身材较矮小,脸形较瘦窄,眼睛较大,鼻梁较低,颧骨凸出,皮肤较黑。
今日之广西壮族、海南黎族还保留了不少古越人的特征。
南越民族除了以上的种族特征外,还有许多有别于中原民族的习俗文化特征。
一.习舟善水:《淮南子.原道训》云:“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
”说的就是百越族人不善陆上之事,而善舟水。
二.断发文身:这也是所有百越民族(包括闽之东越)的习俗。
断发就是将头发剪短(中原民族认为肤发是父母授之,故不剪发),越人断发,大概与下水方便有关。
文身,则是在脸上或身上刺上花纹,原因是下水后可避蛟龙之害。
在柳宗元的七律《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有诗句曰:“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的这首律诗,说的是唐“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等五人被贬至荒蛮之南方的五个州来当刺史时的心境。
柳州在今之广西,漳州、汀州在今之福建,封州、连州在今之广东。
由此可见,唐时此五州仍属偏远荒蛮,音信难通之地,并且越人文身之风俗彼时尚存。
三.干阑巢居:越人用竹木材料建成分上下两层的房子,上层用来住人。
譬如,今日之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吊脚楼,就是由干阑巢居演化而来的。
四.喜食蛤贝:这一习俗延至岭南诸省之今日。
五.拔牙之俗:这是不少民族都流行的风俗,谓之“錾齿”,是成人或者婚俗的标志。
六.迷信鸡卜:商周时期,中原人用龟壳、牛骨来占卜,而岭南越人则用鸡骨,即用鸡的头盖骨在火上烤,以鸡头骨受热开裂的图文形象来卜吉凶。
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
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岭南民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在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探讨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岭南民俗艺术是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剧、绘画、雕刻等。
这些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创作中,是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转化关键。
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新的创意源泉,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现和重新解读,创作出具有现代意义和强烈个性的作品。
例如,在广东岭南地区的春节民间庙会上,人们喜欢用彩灯、灯笼、宫灯等装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神秘。
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当代风格的灯饰作品,例如悬挂灯、台灯、装饰墙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和思想体验。
二、当代艺术风格的创新发展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还需要注意当代艺术风格的创新发展。
当代艺术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涉及到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深层次变革。
岭南民俗艺术也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要进行转型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艺术市场和观众需求。
当前,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艺术领域,岭南民俗艺术也可以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数字化演绎和互动式表达。
例如,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具有岭南民俗风格的雕塑作品,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互动式艺术展览,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强作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岭南民俗艺术的创意开发也需要注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传统文化是岭南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的共同财富。
保护传统文化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包括收集、整理、研究、保护等。
同时,也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岭南民俗艺术的瑰丽与博大精深。
[岭南,民俗文化,特征,其他论文文档]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
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
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
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
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
”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
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
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
岭南地区发展的趋势
岭南地区发展的趋势
岭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结构升级:岭南地区的经济开始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
这种结构升级将进一步推动岭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2. 创新驱动发展:岭南地区重视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和创新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岭南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新药物等高科技领域。
3. 对外开放扩大:岭南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国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吸引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同时,岭南地区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4.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岭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以及独特的岭南文化和民俗文化,因此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
近年来,岭南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加大了投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岭南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经济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岭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
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文化特点
1、世代的岭南人的生存状况和海洋文化的形成。
岭南的北面、西面是山,东面和南面是大海。
台风肆虐,洪水频繁,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相对落后,世代的岭南人过着极为清苦的生活。
但为了生存下去,岭南人必须冲破大海的封锁,出海捕鱼,下南洋做生意。
广州从秦朝开始就有海上贸易了,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重镇,逐渐形成了海洋文化。
要不是封建封闭思想的管束,实施海禁,断绝对外贸易交往,岭南人足能在海上开拓出另一条丝绸之路,沿海上丝绸之路走下去,说不定中国早就是一个海洋大国。
2、岭南人的危机意识和群体认同意识。
由于岭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岭南人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
如果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他们是睡不着觉的。
群体的危机状况召唤着同心协力,共同对抗来临的危险,集体劳动、结队出海、抗击倭寇,岭南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形成了非常可靠的友谊和义气。
比如广东的潮人、客家人就象两个拳头紧紧攥在一起。
说天下客家人是一家并非没道理。
天下的潮人也是一家,在世界各地有潮人的地方就有联谊会,就有潮汕会馆,这正体现了岭南人群体的认同意识。
3、坚忍不拔的文化品质,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
岭南人很务实,对政治的期望不是很高,对自我力量却有着强烈的崇拜,自强不息,敢爱敢恨,敢闯敢拼。
并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形成了坚忍不拔的品质。
两次鸦片战争,英国人、法国人在岭南地区屡攻不下,吃尽了苦头,北上,中国的腹心天津等地被一捅就破,直捣北京,咸丰帝吓得逃出了北京城。
岭南人是从不服输的,从不畏惧苦难,要是畏惧的话,也就不会摇着船出海谋生,岭南人称之为“下南洋”,现在人们叫“出国”。
岭南文化的特征
文化特征的形成由于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因它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发展以及观念上的不同等因素所造成。
岭南文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大文化体系和四大文化特征。
三大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
至于四大文化特征,即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在近现代文化发展中还增加了辐射性。
多元文化。
岭南地区在古代为南越百姓居住地,当时称土著文化。
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徒迁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
长期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有海外一带的外来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岭南文化中的多元化成为其最大的特点。
在全国来说,这也是比较特殊的。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特征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和交融。
岭南地区的多元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也是吸收周边地区文化的结果。
这里要明确的是,在汉越文化中,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在岭南多元文化中则要明确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
其次要强调的是,在汉越文化融合的主体中,不能忽视南越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特色。
如果离开了上述两点,那么,岭南的多元文化偏离了民族的和地域的特点,那与国外地区的多元文化又有什么区别呢?海洋文化。
在气候地理上的特点是开放、开朗、开敞,与大自然相融合,这是自然性、开放性的反映。
此外,海洋文化交往、开拓、贸易多,吸取和传播文化也多,双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交流也多。
近代的中国和国外的交往都是从沿海地区的城镇作为交汇点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海洋文化的特征就是开放、开拓。
商业文化。
其特点是有经济头脑,带来竞争意识,但也带来功利主义、崇商崇利。
处理好“利义”关系是关键,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关系,这也反映在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关系上。
在我国现代社会新的价值观上,两者应是统一的,但必须要强调社会效益。
兼容性。
这是岭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反映出来最明显的特性之一。
岭南人对待古代文化、外来文化、包括一切古今中外文化都能采取来者不拒、批判吸收,一切皆为我用的态度,这就是多元文化带来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传统;现代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
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
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
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
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
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
”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
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
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一)农业文化与商业文明并重
早在4500年前,古南越族人民就创造了以稻谷为主粮的农业锄耕文化。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的“粤俗之大较”、《羊城古钞》中的“广州时序”都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有关的习俗:
“迎春竞看土牛,或洒以菽稻,名曰消疹;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
……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园中生菜,曰采青。
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
……二月祭社,分肉小儿食之使能言,入社后,田功毕作。
”
同时,岭南民俗中的商业文化特质使之卓而不群。
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早在汉代,已有港口徐闻、合浦,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贸易日盛,人们“逐番舶之利,不务本业”,“农者以拙业力苦利微,辄弃而从之”。
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积极地发展经济作物,大力种植桑、甘蔗、菱角和各种水果,养殖鱼、蚕,这些经济作物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业、水果加工业、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岭南百姓民俗生活中的商业文化特征越来越显著。
关羽本是三国名将,中原民众将其视为忠义、神勇的象征。
在浓重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岭南民众基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这个起源于农业背景的神进行了“文化重构”,注入岭南独特的“向财重商”的文化因素,使它的神格由忠义神转变为财神。
在珠三角一带的商家店铺,几乎家家都供奉关公,这种财神信仰甚至改变了内地关公崇拜的风尚,使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中的忠勇神关羽成为现代社会的财星。
在岭南民俗中还有大量具有求财象征意义的民俗事象和民俗行为。
广州买发财大蚬的春节旧俗,广东重阳节的登高转运,梅县客家人的新年初三送穷鬼,阳江新春初一的行大运等等,都体现了在浓重的商业风习中,岭南民众突破“循规蹈矩”的农业意识,求财求运的功利愿望和投机心理。
可见,岭南商业文化的形成亦是自然自发,由广大民众尤其是中下层民众创造承载的。
在浓
厚的农业文明背景中凸显商业文化氛围是岭南民俗文化的第一个特征。
(二)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却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以岭南的传统食品和居住习俗为例,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其分布以东江上游嘉应州一带及粤北各地为主,并延入广西、赣南、闽南诸地。
曾昭璇先生认为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构造是与客家人生活中的诸多需要相辅相承的,形成了既有农业形态又有防御特征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巩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观念。
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客家围龙屋仍然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区,保持着坚韧的文化持久力,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顽固可见一斑。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率先在岭南大地上演。
以节日民俗为例,过“洋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
每当圣诞节前夕,在所有的城乡商店中,到处是圣诞节的节日礼品和用品,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食品等,加上圣诞之夜等文艺活动,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西方节日文化氛围。
其它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也成为岭南民众节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在一起,在岭南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连;在珠三角洲地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三)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呼应
远离中央政权的边陲位置使岭南受中原思想文化的浸染较弱,没有过重的历史负荷;海上贸易开展得较早,铸成岭南民众的海洋文化性格: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
以粤菜为例,粤菜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
粤菜“无所不食”的用料之广泛体现了岭南民俗文化开放兼容的品格。
20世纪80年代后,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各地饮食文化进入岭南饮食市场,岭南民众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各种饮食文化兼收并蓄,经过融汇、提炼、创新,吸纳八面来风,形成粤菜独特的品牌。
岭南文化处于中原文化圈的边缘位置,按照“民俗传承周圈论”理论:“(民俗事象)从中心地形成一次性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其变化的结果表现为向周圈的分布”。
越向周边传播,民俗事象越薄弱、越零散;同时,当传播中心发生变化,边缘地带的变化也是滞后的、缓慢的,造成传承圈的边缘地带保留有传播中心的原初态民俗事象。
岭南民俗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两千余年来一直处在中原民俗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之下,由于处于文化圈的边缘地带,当中原文化中心发生形态改变后,岭南民俗文化并未紧随其后,反倒保存了中原传统民俗文化一些原初的形态,在岭南现代社会中呈现出凝重保守的特殊样态。
最显著的例子是语言,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着四种方言,即广州方言、客家方言、潮州方言和海南方言。
这四种方言都是在民族迁移中,由当时的汉语和迁入地原住民族语言(主要是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而形成的地方语言。
广东方言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古汉语词汇如食、行、无、睇、企、粥、禾等在岭南方言中经常出现。
当中原腹地的古汉语几经流变,终于在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的尘嚣中退出当代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以开放变通为特征的岭南人却满口的古词汇,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区域方言,这也算当之无愧的岭南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