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比一比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通过比较学会找出规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通过比较学会找出规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通过比较学会找出规律通过比较学会找出规律一、教材内容概述《比一比》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围绕比较数量大小进行教学。

通过单元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比较找出规律,以及能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等。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认识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二、比较数的大小三、通过比较寻找数字规律四、修正常见误区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能够认识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二、能够比较数的大小三、能够通过比较寻找数字规律四、能够修正常见误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寻找数字规律二、教学难点:拼接数字的规律和修正误区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示例演示法学生大多数会使用比较符号,并能够简单地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示例演示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比较符号的理解,并能够从“大于、小于、等于”这三个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

2、互动式提问法学生拥有非常好奇的天性,我们可以借助互动式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问题和回答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比较大小、规律等数学概念。

3、实用模拟法通过实用模拟法,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中走向实践,根据课堂上的例题,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和解答试题,从而达到更深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流程安排1、导入环节利用小学生非常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长度,他们哪个更长。

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来反思并讨论。

从而引出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概念。

2、教学环节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比较寻找数字规律,修正常见误区。

针对每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听老师讲解、练习例题和讨论等方式,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检测环节在教学内容完全讲解后,我们可以设置测试环节,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总结本节课堂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一比(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一比(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课时比一比(1)。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方面进行,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直接比较、连线比较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例题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自带物品,进行小组内的比较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1. 直接比较2. 连线比较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并用“>”、“<”表示:(1) 铅笔 vs 尺子(2) 书本 vs 笔记本(3) 桌子 vs 椅子(1) 小明家的门高2米,小红家的门高1.8米,哪个门更高?(2) 小华有一支5厘米的铅笔,小丽有一支7厘米的铅笔,哪支铅笔更长?答案:1. (1) > (2) > (3) >2. (1) 小明家的门更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较大小,学会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较大小,学会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较大小,学会分类学会分类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一课,主要教授的内容是比较大小和学会分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几点:1、理解大、小的概念,以及大小的比较;2、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用“比一比”、“数大小”来比较数字的大小;3、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二、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师生互动,以及游戏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热身,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1)介绍“比一比”和“数大小”的概念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比一比”和“数大小”的含义,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这两种方式来比较事物的大小。

比如说,我们常常使用诸如“大、小、高、低、长、短”等词汇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2)演示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应该向学生演示数字的大小比较方法,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数字来描述数量的多少。

可以通过对实物数目的比较和画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

比如,有两堆硬币,一堆有20个,另一堆有15个。

这时,我们可以用“比一比”和“数大小”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可以让学生自己排队,数出数目,进行较大和较小的数字的判断和比较。

(3)分类的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概念和意义,同时介绍常见的分类方式,如按照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组。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分类,比如让学生将珠子按照大小和颜色分类。

三、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法在介绍比较大小和学会分类的基本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通过提问、应答等方式进行教学,在保持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老师和学生打造成一个互动和共同学习的团队。

2、实物教学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直观,他们对有形的事物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带领学生看实物和图片,并进行实物、图片展示,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加深理解。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说课稿

《比一比》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说教材这次说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一课时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学习目标: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根据《比一比》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第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就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儿童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我创设“数学王国将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赛”的情景来引入”比一比”的课题,国王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来进行旧知识的复习。

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 你是怎样比较呢?学生回答: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面积等属性。

-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分析和推理。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内分享比较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 教学如何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 引导学生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

比较物体长度- 教学如何使用直尺比较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理解“长”、“短”、“一样长”的概念。

比较物体面积- 教学如何通过观察和重叠比较物体的面积。

- 引导学生理解“大”、“小”、“一样大”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并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在比较时能够注意到细节,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

-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即一个物体可以同时是“长”和“短”,取决于比较的对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直尺、模型、图片、教学卡片等。

- 学具:学生自带的直尺、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比较的情况?”新课教学- 讲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并讨论结果。

- 讲解比较物体长度和面积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实践活动- 分发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 每组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结果。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过程和结果。

总结与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优秀教学案例
3.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长度、重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比较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给出以下讨论主题:
1.举例说明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整数、小数的大小关系?
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比较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我将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表观点。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如同学们在体育课上进行的跳远比赛,引发他们对比较大小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跳远比赛中,是怎么知道自己跳得比其他同学远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一比》。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本案例以问题导向为主线,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3.思考:如何将比较方法运用到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通过比较跳远比赛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2.能够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3.学生能够将比较大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的比较大小的示例图;2.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杯、书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给学生展示两个物品,比如一只小兔子和一条长蛇。

教师问:“兔子和蛇哪一个更长?”学生可能会说“蛇”,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蛇比兔子长”。

教师解释:“我们在比较两个物品长短时,需要用到比较大小的概念,即‘比较’,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教师运用教师制作的比较大小的示例图来向学生说明比较大小的概念。

并在黑板上写下比较符号“>”和“<”,并向学生解释它们的意义。

3.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教师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杯、书包等,进行比较,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何在黑板上记录比较结果。

4.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在规定时间内给出五道比大小的题目,每道题目需要在白板上写下比较符号;第二环节为分组间进行比赛,看谁的答案是最准确的。

5. 讨论实际问题教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如“在同一时间内,如果十名学生吃掉了15个苹果,哪个人吃的苹果最多?”等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6. 课堂巩固教师为学生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引入的“比较大小”的概念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对学生的定量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

设计课程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在小组活动和讨论实际问题等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效果良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一比,学好数据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一比,学好数据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一比,学好数据分析。

一、教材内容简介《比一比》教材介绍的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数据分析概念——比较大小。

教材包含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数字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例如:5比2大,10比13小等等。

2、图形的大小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图形大小,判断它们大小关系,并且可以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3、字母的大小比较:学生可以通过字母的大小关系来理解不同字母的差异,并通过比较不同字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比一比》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习数字、图形、字母的大小比较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分析、归纳等基础能力,帮助他们逐渐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陶冶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高度好奇心,激励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指导探究法: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编制算法、分析判断、建立模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将所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富有现实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

教学策略:1、通过观察练习,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技巧。

2、通过游戏小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通过讲解、解析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1、热身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更好的接受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活动、音乐、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放松心情,主动参与。

2、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讲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逐渐熟练掌握技巧。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大小981( )1000 6980( )789 7083( )7208 1378( )2341 2980( )3408 3920 ( )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试一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经典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比较大小,并能用“大于”、“小于”、“等于”表示。

2.学会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能够辨别大小关系。

3.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练习,并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1. 什么是比较大小 12.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 13. 比较大小的练习 24. 解决实际问题 1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符号。

2.教学难点:辨别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通过听讲解、回答问题、观察演示、自主练习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总结。

五、教学过程1. 什么是比较大小(1学时)1.课堂问答:老师问学生们:你们身边的物体有什么不同?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2.演示:老师通过对比身边不同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较大小,以及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

2. 大于、小于、等于符号(1学时)1.听讲解与演示:讲解什么是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并进行体现演示,让学生了解符号是怎么表示的。

2.锻炼:老师制作卡片,让学生根据数字大小放置正确的符号。

例如:5 ___ 3;6 ___ 6;9 ___ 10。

3. 比较大小的练习(2学时)1.小组练习: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大小练习,并在组内相互评价。

2.教师辅导:老师巡查各个小组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指导。

4. 解决实际问题(1学时)1.组内练习: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主题为“比一比”的练习,做题时需要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

2.答案讲解:老师点名引导各组学生上台解答,要求现场解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解题思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比一比教案的实施,学生了解到比较大小的概念和应用;学习了大于、小于、等于符号并能运用到练习中;在小组内运用比较大小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教案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引言比一比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一比的知识点是绕不过去的。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中,比一比教案二是很重要的,它是从掌握比较大小方法这一方面来深入讲解比一比的知识,帮助学生搭建比一比知识点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地比较大小;(3)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比一比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3.教学难点: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比一比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学生复习并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2)学生学习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3)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地比较大小;(4)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比一比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例题演示、学生操作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作业、比一比的示例物品、示例图等;(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练习册等。

2.活动引入:(1)通过口头提问、简单的示例等方式,复习大于、小于、于的概念;(2)通过展示不同大小的示例物品和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理解大小关系。

3.学习比较大小的方法:(1)教师通过课件、黑板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2)老师演示几个简单的例题,并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方法来解答问题。

4.练习和巩固:(1)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2)让学生自己出几个题目,向同桌请教,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5.教学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并将课堂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

四、课外拓展1.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找几个问题,将其转化成比较大小的形式,解决问题。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比较大小的形式,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例尺与比例值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例尺与比例值初步认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比例尺与比例值初步认识比例尺与比例值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利用比例尺进行测量。

2.了解比例值的含义,掌握比例值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够应用比例尺进行实践操作。

2.理解比例值,学会比例值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通过课堂展示、实操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比例尺与比例值的概念及应用。

2.课堂讲解法。

通过图示、实例讲解,并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加深对比例尺与比例值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比例尺的介绍(10分钟)1.1.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基本概念及用途。

1.2.能够说出比例尺的定义。

2.练习与活动(25分钟)2.1.学生分组,每组三人。

教师给每组发两张周围地图,并分别告诉他们不同的比例尺(如1:1000和1:2000)。

让学生根据比例尺和地图上的实际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并标记在地图上。

2.2.回到课堂后,每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标记的地图,并介绍自己使用的比例尺及标记过程。

2.3.通过观察,讨论出不同比例尺相对应的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3.比例尺计算(15分钟)3.1.通过图示,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比例尺。

3.2.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自己计算出实际距离。

4.比例值的介绍(10分钟)4.1.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比例值的定义及应用。

4.2.通过举例讲解,让学生能够计算出常见的比例值。

5.练习与活动(20分钟)5.1.学生分组,每组三人。

教师给每组发两张商店促销广告,让学生把广告中的价格转换为比例值,并根据比例值计算出实际价格。

5.2.学生讨论各自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原因。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6.1.让学生总结与概括本课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困惑。

6.2.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在全班范围内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课堂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比例尺与比例值的概念及应用,并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

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

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

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

带教案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技巧分享二

带教案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技巧分享二

引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依据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一些比一比教学技巧和带教案,旨在帮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比一比教学比一比,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它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一比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操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理解它。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比”。

2.能比较大小,会进行比较。

3.能够比较物品和数字的大小关系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比。

2.怎样进行比较,如:用“大于、小于、等于”号表示。

3.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备知识: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比”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有初步了解。

步骤一:师生互动,让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比较。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两个苹果,放在桌子上,问学生哪个苹果大,哪一个小,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步骤二:教师出示物品图片组,然后让学生进行排列组合。

例如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四种纸币,其中有哪些钱的价值相等,有哪些不相等,以此让学生进行思维的推理。

步骤三:教师出示数字大小组,让学生利用数字符号进行比较,例如6 > 5表示6比5大。

通过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步骤四:教师精心设计“比一比”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学生体验到比较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1.视觉帮助法。

2.实例教学法。

3.游戏教学法。

4.案例教学法。

教学技巧1.能在个别化教学中,有效理解和掌握比一比知识。

2.能够通过关于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教学有效推进。

3.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倡导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加强学生参与感。

带教案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方法分享

带教案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方法分享

本文将分享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中比一比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前导入、教学过程和课后练习三个方面。

其中,核心点是如何让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以及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

一、课前导入:1.1游戏环节比一比属于比大小的范畴,可以选择运用亲子对比、角色扮演等游戏形式来带入课题,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学习比较的概念。

例如,看看哪个同学的身高最高?哪个同学跑的最快?哪个同学唱歌最好听?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判断能力,寻找规律,找到规律后引导孩子们总结比较的规则,比如哪个数值大就是比较大。

1.2 视频教学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播放有关比较的视频,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视频的重点也要放在如何让孩子理解比较的概念以及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过程:2.1 知识讲解数学中常见的比较方式有:等于、大于、小于、不等于等。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内容,特别需要详细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理清概念。

例如等于的意思是相等,大于的意思是比另一个数要大,小于的意思是比另一个数要小。

2.2 以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实际操作比较,可以更好地让孩子理解比较的规则。

利用比较水果、小车、动物等常见的事物,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大小的技巧。

例如,看看谁能在规定时间内拍出更多的照片?谁能在规定时间内穿上更多衣服?谁能在规定时间内背更多物品?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导孩子们理解不同物品的数量大小。

三、课后练习:3.1 巩固知识点对于刚学完的知识点,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

类比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题目,如“家里一共有几个人?”,从中找出规律,理解比较的概念。

3.2提高运用能力提供更多的应用题,帮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例如,“下雨天两个人,一个带了小伞,一个没带,你认为谁会比较湿?”,这样的题目能够有助于孩子掌握实际问题的比较方法。

比一比作为小学数学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对比。

应该通过游戏、视频等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比较的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加深孩子们对比大小的认知和记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知识要点
5、估一估,说说理由。
用简便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创新
(2)比: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3)说方法。
2、位数相同的数的比较:
(1)数:位数;
(2)比: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相同再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
表达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方法。
2、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符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知识要点
教学点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认知
1、数位多的数一定比数位少的数大。
2、相同数位的数,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3、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它们的大小为止。
1、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
(1)数:位数;
1、说:用自己的话说比较方法。
2、比:在括号里添上大于、小于或等于符号。
运用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方法。
2、能够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符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应用所学的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填一填: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比一比:比较万以内数大小。
3、用一用:解决实际问题。
4、玩游戏(你说我猜)。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学科中,比一比是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是在小学数学学科中为数不多的跨年级知识点之一。

综合来看,比的含义包括:数量的大小、大小的关系、比的大小关系等。

比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也是数学中常见的比较的方式,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比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而比一比教案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孩子的数学知识,是一种老师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将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片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操作实物、分类、比较、总结、归纳等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实物、图片的操作方式巩固对比较大小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掌握分数的最简分数的概念,初步应用中学阶段会用到的化简分数的方法进行分数化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操作实物进行数学教育,让孩子在比较中培养懂得尊重、团结协作、沟通清晰等素质,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数据比大小的趣味以及数据的意义性。

二、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的操作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孩子实践性地认识数学中的概念,同时通过操作实物来加深孩子的印象,促进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举例:根据比一比教案二的教学内容,以“比分数大小”为例,通过实物的操作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案中的实物内容包括:水杯、钢笔、铅笔、三角板和方形木块。

1.首先让孩子分析每一个实物的大小,给出相应的数字代表大小。

比如:将水杯设为1,钢笔设为2,铅笔设为3,三角板设为4,方形木块设为5。

2.老师根据比较大小的概念,以“比较水杯和三角板”为例,让孩子选择出两个实物进行比较,分析两个实物的大小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字。

比如:孩子选择水杯和三角板进行比较,根据孩子的思考以及比较结果,将三角板设为2,水杯设为1,1<2,即三角板大于水杯。

3.接着,让孩子与同学合作,比较剩下的实物大小关系,记录下每一个实物对于其他实物的大小关系。

比如:孩子与同学合作,根据他们的思考以及比较结果,得出所有的实物之间的大小关系。

3.4《比一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3.4《比一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3.4《比一比》(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3.4《比一比》的教案,这是人教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比较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的意义,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3.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活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球、积木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比较的方法: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比较活动,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大小1. 观察物体2. 操作比较3. 用语言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大小不同的物品,进行比较活动,并尝试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大小。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找到的物品,进行比较活动,例如:“我家的球比积木大”,“我的小卡片比玩具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对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掌握得如何,是否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比较活动,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大小不同的物体作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到比较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有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嗨,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三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73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

恒山位于我国山西,
被誉为天下第二山,海拔约为2017M,华山位于我省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60M,传说中宝莲灯的神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家都被沉香救母的故事感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六知”感恩教育,大家今后可一定要孝敬父母呀!
(1)提出问题: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两个数那个更大呢?(板书1873 575)
生:1873大,因为1873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1873大。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
2. 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2)师:好了,言归正传。

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能帮我比比恒山和黄山,那座山更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着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73 2017)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
3. 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3)出示恒山2017M和华山2160M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那座山高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指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
生:他们的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
师:那你是不是就不用比较千位上的数呢?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了千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从千位比起,千位相同,就比较它们的百位。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二、反馈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刚才都是两个数两个数比较,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
这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独立思考解决,考虑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么能很快从小到大的排列呢?
生:可以把这些数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试试。

2.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
师:(结合这题中的99,指出是最大的两位数)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的数,那我想知道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呢?
个别回答,思考还有没有更大或更小的?
3.估一估
1出示课件练一练的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出示课件练一练的2题,只要求学生能正确用计数单位。

四、数学游戏“购买电器”
师: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吧(让学生猜商品的价格,并让男女生进行比赛)
五、总结本课
1.说说你的收获,同学评价
2.思品教育,在生活中那些应该比,那些不该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