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bafbe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初中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1.透镜的定义: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具有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3.凸透镜:凸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外凸出,中部厚,边缘薄。
4.凹透镜:凹透镜的两个球面或一个球面和一个平面都向里凹陷,中部薄,边缘厚。
5.透镜的符号:透镜的符号用来表示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凸透镜用凸透镜符号,凹透镜用凹透镜符号。
6.焦距:透镜的焦点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汇聚或发散的点。
焦距是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7. 球面折射定律:透镜折射光线时遵循球面折射定律,即光线的入射角、出射角和透镜的曲率半径之间满足关系:n1sinθ1=n2sinθ28.透镜的成像规律:光线从远处通过平行于光轴的物体点射到凸透镜上,经折射后汇聚在焦点F'上,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光线从近处通过凹透镜上时,经折射后出现的似乎是从焦点F'发出的,成一个正立的虚像。
9.透镜的主轴:透镜上通过透镜中心并垂直于透镜的直线称为透镜的主轴。
10.透镜的光心:透镜的光心是指在光轴上离透镜同等距离的两个点统称为透镜的光心。
11.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右侧,焦距为正值。
12.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的焦点在透镜的左侧,焦距为负值。
13.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指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和像的位置之间的关系。
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距f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e.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
14.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凸透镜有所不同,具体规律如下:a.物距u为正时,像距v为负,成像为虚像,图像为正立;b.物距u为无穷大时,像距v为焦距f;c.物距u为焦距f时,像距v为无穷大;d.物距u为焦点以内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e.物距u为焦点以外时,像距v为正,成像为实像,图像为倒立。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280c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1.png)
第五章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
2、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3、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焦点(F):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小结: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小结: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焦点处发出的一束光透过凸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都起会聚作用,但会聚后的光线不一定相交。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
小结: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小结:光路可逆。
小结(特殊光线):延长线在焦点处的一束光透过凹透镜后可以形成平行光。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都起发散作用,但发散后的光线不一定都散开。
三、透镜的原理通过三棱镜的光线经三棱镜两次折射后向三棱镜底部偏折。
四、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主要构造(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5dde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c.png)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故选B。
6.(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A. 显微镜B. 照相机
C. 老花镜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恩施)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①.12.0②.放大③.远视
【解析】
【详解】[1]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2]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
![初中物理第五章透镜常考知识点及练习题(超好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c544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4.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和凹透镜1)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典型光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5)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近视镜和老花镜分别是用什么透镜制成的?)例1:1.下列四个光路图中正确是()(可多选)A. B.C. D.2.给方框中补上合适的透镜。
F F FF3.在图中虚线方框内填上适当的透镜4. 如图所示,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放大、倒立的实像3.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u物距v像距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u=2f倒立等大实像V=2f/u=f不成像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Eg:实像和虚像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叫实像。
物体和实像位于凸透镜两侧。
虚像:光屏接收不到像,物体和虚像在同一侧。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d2230f5a8102d276a22ff5.png)
初中物理之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知识网络透镜1、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如下图所示: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CC′叫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点,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是光心。
4、凸透镜的焦点、焦距(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要点诠释:1、凡是透光性能优良的材料都能磨制成透镜,如冰、水晶、金刚石、高分子透明树脂、有机玻璃等。
透镜是一种模型,常见的物体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甚至一滴水都可以看做是一个透镜。
2、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并不是说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或一定是一束会聚光束。
会聚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3、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并不是说通过凹透镜后的光束一定是发散的或延长不相交。
发散是相对于不发生折射时的光来说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2、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3、实验步骤:(1)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4)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2、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f7e5e915901020206409c75.png)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3、镜的分类: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F”表示;焦点,用字母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 2 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使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课件——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8f36f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1.png)
生活 物理 社会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 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 于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 一个_凸__透__镜,它对太阳光有会__聚__作用, 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小结
1.透镜的种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怎么测出焦距?
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 特点是什么?
焦点F O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凹 透镜后的传播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F
F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 线通过凹透镜后怎样?
F
F
请根据光路图判断框内的透镜 是什么类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完成下列光路图F
F
F
《淮南万毕术》说: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淮南万毕术》说: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 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放大镜上的 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 物 展 台 上 的 透 镜
投影机上的透镜
探究活动一:认识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换用凹透镜重复上述实验。
凸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
凹透镜是三棱镜的组合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 后会聚于焦点
焦点F O F
焦距(f)
探究活动三:利用手电筒、刻 度尺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注意:要使入射到凸透镜的光更接近于平
行光,手电筒要距离凸透镜远一些。 思考:1、怎么找到凸透镜的焦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c448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d.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初中物理总复: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能够使光线产生折射的光学元件。
在透镜的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
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是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是薄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是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焦距(f)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而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在透镜的光路中,焦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焦点是指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对于凸透镜来说,焦点在主光轴的正面,而对于凹透镜来说,焦点在主光轴的负面。
3、填表透镜有不同的名称和别名,例如凸透镜也叫做会聚透镜、老化镜,凹透镜也叫做发散透镜、近视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
在这些应用中,透镜的原理、像的性质和光路都有所不同。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指通过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及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如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如果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透镜或物体的位置,以获得正确的像。
例如,如果像偏小,我们可以将物体靠近相机或投影仪,或者将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如果像偏大,我们可以将物体远离相机或投影仪,或者将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总之,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需要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地使用透镜。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a16b0164a7302768e9939f9.png)
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但两者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 分虚实,2f 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9395faf90f76c661371a4a.png)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凹透镜的焦点、焦距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 主光轴的光发散,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 长线交于一点,这 个点叫做焦点。焦 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做焦距。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 F
O
·
· F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眼睛的结构:眼睛的晶状体作用相当于一 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 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眼 睛 和 眼 镜
近视眼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眼镜的 度数:
透镜焦度:透镜焦距的倒数。 即: Φ = 1/f
眼镜的度数:透镜焦度乘 以100
初中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2.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1、光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 于主光轴的光会 聚在一点,这个 点叫做焦点, 焦 点到光心的距离 叫做焦距。
d
c
a b c d · · ·· · · · o ƒ 2ƒ
·
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
试题精选
10.李东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鱼缸欣 赏水中游动的金鱼 ,他所看到的“金 鱼”是( ) B 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9285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6.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一、引言《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透镜作为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用途。
二、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是由一种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可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聚焦效果。
根据透镜的形状,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是向外凸起的透镜,两个曲面都是弯曲的,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凸透镜能够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称为焦点。
焦点之前,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凸透镜也叫做“凸透镜的物方焦点”。
凹透镜则是向内凹陷的透镜,两个曲面同样都是弯曲的,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因此焦点在凹透镜的同侧,凹透镜也称为“凹透镜的物方焦点”。
三、透镜的分类透镜根据形状和折射率的不同,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分类为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
根据折射率的不同,透镜还可以分为小于1的低折射率透镜和大于1的高折射率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透镜的两种基本形式。
凸透镜广泛应用于放大镜、望远镜和人眼中的晶状体等。
凹透镜则常见于矫正近视眼镜和矫正散光的角膜镜等。
除了形状和折射率,透镜还可根据其位置分为物镜和目镜。
物镜位于近物的一侧,用于形成实像;目镜位于近物的另一侧,用于放大物镜成像产生的实像。
四、透镜的特性和性质透镜具有以下特性和性质:1.收敛性:凸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汇聚于一点,而凹透镜会使平行光线发散。
2.焦距:焦距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聚焦的位置。
焦距与透镜的形状、折射率以及折射介质有关。
3.实焦和虚焦:对于凸透镜而言,焦点在玻璃透镜后的一侧,形成实焦;对于凹透镜而言,焦点在透镜前的一侧,形成虚焦。
4.倍率:放大镜和显微镜常用的概念,用来描述透镜放大的程度。
五、透镜的应用透镜作为一个重要的光学器件,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显微镜和望远镜:透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起到放大和聚焦作用。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7a204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0.png)
中考物理《透镜》知识点:透镜及其应用1. 透镜的定义:透镜是一种用来聚光或发散光线的光学器件。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特性,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块体。
凸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向一点集中,成为实像。
3. 凹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块体。
凹透镜可以使光线经过后发散,形成虚像。
4. 透镜的主轴:透镜的主轴是指透镜的对称轴线。
5. 透镜的焦点:透镜的焦点是指透镜上光线会聚或发散的点。
对于凸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正面;对于凹透镜,焦点位于透镜的背面。
6. 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与焦点的距离。
对于凸透镜,焦距为正数;对于凹透镜,焦距为负数。
7. 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物体的距离称为物距,透镜上任意一点到像的距离称为像距。
8. 透镜成像规律:透镜成像遵循两条规律:- 对于凸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称为实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 对于凹透镜,光线从无穷远处射来,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称为虚像。
光线从焦点射来,经过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线。
9. 透镜的应用:- 眼睛中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帮助我们对远处和近距离的物体进行聚焦。
- 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可以将物体放置在焦点处,使其能够放大观察。
- 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的成像原理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
- 照相机和望远镜也使用透镜来进行光学成像,实现拍摄远距离和放大观察的功能。
- 透镜还可以用于眼镜、投影仪、潜水面罩等产品中。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汇总--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a2124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3.png)
透镜及其应用1.透镜(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基本概念①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示;②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③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④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3)透镜的种类(4)光路图①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②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跟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③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如下图:(5)写出一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4种方法:①观察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②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得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③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④用光屏能承接到实像的是凸透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焦距确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为止。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平行光)v=f像和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 v=∞同侧不成像实、虚的分界点探照灯u<f v>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凹透镜(不要求)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正立、缩小、虚像眼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①u=f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初中物理第四章_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第四章_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91fd07844769eae009ed4b.png)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 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 。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 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 。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f =12 cm (最好在10~20cm 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 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 ﹥2f ,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 和像距v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成实像时,u+v≥4f(u=2f时u+v=4f)●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的实像。
【注意事项】●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目的是。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也可以。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专题-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4be7ead0d233d4b04e6944.png)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近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远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原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缩小的(选填“放大的”或“缩小的”),原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考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例1】如图4-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甲透镜乙透镜图4-1【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由图可知,两条入射光线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一些,所以甲透镜是凸透镜;而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所以乙透镜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答案】乙透镜近视【变式训练】1.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作用.答案:凸透会聚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例2】(威海)如图4-2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解析】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 cm,故选项A错误.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选项B错误.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选项C错误.“戴”上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变式训练】2.(多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4-3所示.则在光屏上( )图4-3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20 cm答案:AD考点3 近视眼和远视眼【例3】(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试验.如图4-4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图4-4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小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故选A.【答案】A【变式训练】3.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如图4-5,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图4-5答案:视网膜远解析:(1)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2)由题图可知: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会聚能力过弱,即折光能力过弱,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远视眼眼球.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考点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4】(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甲乙图4-6(1)在如图4-6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答案】(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 右(3)薄【变式训练】4.如图4-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图4-7(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投影仪倒立缩小可逆的(3)靠近解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1.(潍坊)(多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AC解析: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得近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前的像后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使得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得远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后的像前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2.(潍坊)如图4-8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8答案:倒立放大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此时2f>u >f,v>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撤去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则眼睛应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才能观察到该像.3.(潍坊)如图4-9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图4-9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1.(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答案:A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正确;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选项B错误;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2.(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答案:D解析: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30 cm<2f,则15 cm<f<30 cm;四个选项中在15 cm到30 cm之间的只有18 cm,故本题选D.3.如图4-10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图4-10答案:C4.(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B解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选项A错误;照相时,景物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选项B正确;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 错误;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选项D错误.5.如图4-11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F与P之间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项中的( )图4-11A B C D图4-12答案:B6.(舟山)如图4-13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13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答案:D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景物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u和镜头焦距f的关系是u>2f,在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选项A、B错误.7.如图4-14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图4-14A.近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答案:B8.(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解析: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焦距f=15 cm,物距u=20 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题选C. 9.(淄博)烛焰通过焦距为10 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4-15所示.现用焦距为5 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图4-15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 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只有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10.(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4-16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4-16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二、填空题11.(永州)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圆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____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答案:凸透会聚12.(凉山州)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________一些.(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减小增大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13.(自贡)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____、蓝三种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如图4-17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图4-17答案:绿凸远视解析: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由图可看出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三、实验题14.(广东)用焦距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4-18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图4-18(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像的性质1 30 15 ①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3 15 ②倒立、放大的实像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________.(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较暗上(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 ③放大镜(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解析:(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实验环境应该较暗一些,这样烛焰的像会更加清晰,便于观察;蜡烛越烧越短,由于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2)第1组实验中u=30 cm,v=15 cm,显然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15 cm时,结合第1组实验数据(u=30 cm,v=15 cm),由光路的可逆性可得v=30 cm;生活中放大镜就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性质工作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下小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其余部分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还是完整的像;只是由于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亮度会减弱.(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而晓红在早上9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一、多项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4-19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 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图4-19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答案:AC2.下列我们经常提到的像中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A.小孔成像B.平面镜成像C.汽车观后镜中的像D.放大镜成像答案:BC3.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20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C.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答案:AC4.张宁用如图4-21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1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BC5.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B.老花镜可当做放大镜使用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是个近视眼答案:ABC6.物体从距凸透镜14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B.10 cmC.13 cmD.20 cm答案:BC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题意知2f>14 cm >f,2f>18 cm>f,解得14 cm>f>9 cm. 故B、C选项符合题意.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只能在墙上看到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答案:A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故C、D选项错误,A、B选项符合题意.8.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放大镜可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AD二、作图题9.(济宁)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小希的方案甲乙图4-22答案:如图4-23所示甲乙图4-23解析:(1)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2)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三、实验题10.(枣庄)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甲乙图4-24(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4-24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 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 cm和22 cm,与理论像距20 cm相比偏差较大.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0 cm (2)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红(4)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时就测出了像距解析:(1)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此时读数为10.0 cm,即透镜焦距为f=10.0 cm.(2)由图甲可知,第一次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根据1、2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3)用红光和蓝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蓝光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光较蓝光偏折能力弱,所以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蓝光的焦距小.(4)同一凸透镜,物距一定,像距一定,小组实验的像距不同,是因为光屏上还没有出现清晰的像就测像距了.四、科普阅读题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小强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c9a7d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b.png)
变大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光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向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通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偏离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凡是通过光心的光, 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F
F
F
F
1、 通过光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三条特殊光线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知识点1 透镜的种类
透镜是一种折射镜,是用玻璃、石英等透明物质磨制而成的,其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其光学性质是光照到透镜上,一部分光经过透镜两次折射后改变光路,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透镜都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直接影响其对光的作用,初中阶段主要讲薄透镜,所谓“薄”是指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透镜有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一、透镜的分类:
学到了什么?
二、概念:
凸透镜和凹透镜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主 光 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2、光 心(O)
---主光轴上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c8ac1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因为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会 引起森林火灾。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用字母 u 表示。
用照相机拍摄时U>2f,在胶卷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 ·· F OF · ·· F OF
· ·· F OF · ·· F OF
1.如图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5.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
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A )
A.只有b
C.只有a、b、c
B.只有a、c、d、e D.a、b、c、d、e均可
3.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 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
A端得到清楚的像,要调整AB的距离,这时 ( D )
A.眼睛应对着B视察,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 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D.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 视网膜
凸透镜 光屏
2、正常的眼睛调节
3、近视眼及其改正 4、远视眼及其改正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 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 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 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部分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部分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693a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b.png)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部分考点总结一、考点1 透镜1. 透镜是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透明玻璃元件。
2. 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s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等。
3. 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如表1所示。
表1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5. 透镜的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如图1中甲、乙所示,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
图1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6.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考点2 三条特殊光线1. 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所示。
图22.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所示。
图33.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4所示。
图4三、考点3 透镜应用11. 照相机(1)照相机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照相机成像特点: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像距大于物距。
2. 投影仪(1)投影仪原理: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透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另一种为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2.照相机能够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能够成倒立、放大、实像;放大镜能够成正立、放大、虚像。
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近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远视眼的光学特点是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方的位置,其矫正方法是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原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将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虚”或“实”)像。
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选填“虚”或“实”)像,这个像是缩小的(选填“放大的”或“缩小的”),原理就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考点1 透镜对光的作用【例1】如图4-1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
由图可知:______(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
甲透镜乙透镜图4-1【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由图可知,两条入射光线通过甲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会聚了一些,所以甲透镜是凸透镜;而光线通过乙透镜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变得发散了,所以乙透镜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答案】乙透镜近视【变式训练】1.在森林游玩时不能乱丢矿泉水瓶,一旦瓶内进水后相当于________镜,对光有_____作用。
答案:凸透会聚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例2】(威海)如图4-2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4-2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解析】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 cm,故选项A错误。
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选项B错误。
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选项C错误。
“戴”上近视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故选项D正确。
【答案】D【变式训练】2.(多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4-3所示。
则在光屏上( )图4-3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D.像距大于20 cm答案:AD考点3 近视眼和远视眼【例3】(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试验。
如图4-4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
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图4-4A.远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C.近视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
由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太小了,所以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是远视眼镜片。
故选A。
【答案】A【变式训练】3.小敏对眼球成像原理进行模拟实验。
如图4-5,将蜡烛放在A处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把此时凸透镜和光屏模拟成正常人眼球模型,光屏相当于眼球的________,在原位置上,换一个凸透镜后,发现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眼球。
图4-5答案:视网膜远解析:(1)在该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
(2)由题图可知:要将蜡烛移动到B处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会聚能力过弱,即折光能力过弱,此时凸透镜和光屏相当于模拟远视眼眼球。
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
考点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4】(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甲乙图4-6(1)在如图4-6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 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
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 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解析】(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 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2)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 cm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答案】(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 右(3)薄【变式训练】4.如图4-7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图4-7(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
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_。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投影仪倒立缩小可逆的(3)靠近解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烛焰的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工作的。
接下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后,则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还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因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实验中,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还能够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1.(潍坊)(多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凸透镜矫正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凹透镜矫正答案:AC解析: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使得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使得近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前的像后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远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使得近处某点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后,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得远视眼所成的落在视网膜后的像前移,从而落在视网膜上,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2.(潍坊)如图4-8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若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8答案:倒立放大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解析: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此时2f>u >f,v>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撤去光屏,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则眼睛应在光屏原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才能观察到该像。
3.(潍坊)如图4-9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
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图4-9A.使屏远离透镜B.使屏靠近透镜C.使屏向上移动D.使屏向下移动答案:A一、单项选择题1.(绵阳)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是各种各样的,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 )A.眼睛B.放大镜C.望远镜D.显微镜答案:A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正确;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故选项B错误;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