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发热(七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 蛋白质;
❖由单核和淋巴细胞产生,其中IFN-α 和γ与发热有关;
❖IFN的致热作用主要引起脑内PGE含量 升高。
EP信号如何到达体温调节中枢?
(POAH)
EP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
❖通过血脑屏障 ❖通过终板血管器(via organum
vasculosum laminae terminalis, OVLT) ❖通过迷走神经
Chapter 5
发热
Fever
教学大纲
1.掌握发热、发热激活物、外致热原
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发热的病因和基 本机制。 2.熟悉发热各期的热代谢特点,发热时 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3.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手足口病
SARS
讲授内容
概述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发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发热的防治原则
无致热原
有致热原
发病 调定点无变化 机制 (体温>调定点)
效应 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防治 原则 物理降温
调定点上移
体温可较高, 但有热限 针对致热原
• 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发热性疾病的重 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 疾病的重要信号 • 发热反应包括体温Leabharlann Baidu升高,内分泌、
免疫和诸多生理功能的广泛激活、急 性期反应物的生成等
发热 激活物
产EP 细胞
EP
体温
体温 调定点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
发热激活物
1、定义:
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
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
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
些体内产物
外致热源
1.细菌 2.病毒 3.真菌 4.螺旋体 5.疟原虫
体内产物
1.抗原-抗体复合物 2.类固醇:如本胆烷醇酮 3.其他:如尿酸盐结晶、石胆酸
中暑,皮 肤鱼鳞病
下丘脑损伤 出血
产热过度
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
被动性体温升高
过热
概述
发热(fever)的概念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热原的作 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set point)上 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0.5℃ )。
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在哪?
病因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热
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FUO)或称发热待查
:直肠温度≥38.3℃持续3周或3周以上且 经一周全面检查仍未找出原因者
热型
观察患者体温升降的速度、幅度、高 温持续时间,绘制成体温曲线。 在一定时间内的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体温持续于39℃~40℃ 左右.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 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
❖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 0.5℃
注:体温升高≠发热
体温升高的分类
概述
体温
生理性 病理性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发热
过热
过热(hyperthermia)
由于体温调节障 碍、散热障碍或 产热增加,使得 机体不能将体温 控制在与调定点 相适应的水平而 引起的非调节性 的体温升高。
癫痫大发作, 甲亢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体温在39℃以上, 但波动幅度大 24h内温度超过2℃ 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 肝脓肿。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 见于疟疾
波状热 (undulant fever )
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 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 如此反复持久; 见于布鲁菌病。
❖给动物注射微量的IL-1(50ng/kg.w)就 可以引起典型的发热;
❖在内毒素引起发热的动物循环血液中有 大量的IL-1出现。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IL-6是由单核、成纤维和内皮细胞等 分泌;
❖内毒素、病毒、IL-1、TNF、血小板生 长因子等都可诱导其产生和释放;
EP通过OVLT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OVLT区
M
毛细血管 M
EP
POAH 神经元
第三脑室 视上隐窝
视神经交叉
POAH 神经元

EP
“调定点”上移
中枢性介质!
中枢性介质(即发热介质):能介导EP调 节体温调定点的介质,包括正调节介质和 负调节介质。
正调节介质
❖前列腺素E(PGE) ❖Na+/Ca2+比值 ❖环磷酸腺苷cAMP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G+细菌
外毒素
G-细菌
内毒素
葡萄球菌 链球菌 肺炎球菌
伤寒杆菌 淋球菌 脑膜炎球菌
此外 ,G-细菌和G+细菌的全菌体
内生致热源(EP)
1.定义: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 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 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EP)。
产EP细胞
EP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高至39℃ 以 上,持续数天后又骤 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 若干天,即规律性相互 交替;
见于何杰金氏病。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
发热无规律可循; 见于结核病,肿瘤性 发热,流感。
二、发热的病因和机制
发热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有不少机 制仍未查明,但主要的和基本的环节已比 较清楚,目前认为发热主要是由于:
❖IL-6能引起各种动物的发热反应,但 作用弱于IL-1和TNF。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由巨噬、淋巴细胞等产生的肽类物质; ❖葡萄球菌、链球菌、内毒素都可以诱导
TNF的产生和释放; ❖致热活性类似于IL-1,TNF在体内和体
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
发热激活物
产EP细胞主要有哪些?
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
淋巴细胞、脑胶质细胞、肿瘤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的种类:
➢白细胞介素-1 (IL-1) ➢白细胞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 (TNF) ➢干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
❖IL-1由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的多肽类 物质;
正常体温范围
概述
腋下 口腔 直肠
36.0 ℃ ~37.0℃ 36.3 ℃ ~37.2 ℃ 36.5 ℃ ~37.7 ℃
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一般<1℃,下午>
上午,运动、进餐后体温可稍升高。 • 女性略高于男性(0.3℃),月经前及妊娠期
体温可稍升高。 •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