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课件-图文精选全文
【识记】(1)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少部分不同。(2)千变万化:有千万种变化,形容变化非常多。(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运用】(1)亲子类节目扎堆现象引热议,形式内容大同小异。( √ )(2)“蚁族”“胶囊公寓”“群居”这些看似“变态”的居住方式,在如今的大都市中已经变得喜闻乐见。( × )
举例子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
“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使说明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审题】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文章在第18段提出“可译性”这一概念,在第19段用“语言和文学”做比喻具体论述。“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求……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答案】
师生探究
1.文章第十五段和第十九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
写作背景
自1939年起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着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当时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梁思成,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建筑史》一书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完成的,它无疑也是当时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历史产物。

(完整版)【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完整版)【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阅读】第一节中国建筑之特征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胚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

其活动乃赓续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

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

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都会边疆,无论其为一郡之雄,或一村之僻,其大小建置,或为我国人民居处之所托,或为我政治、宗教、国防、经济之所系,上自文化精神之重,下至服饰、车马、工艺、器用之细,无不与之息息相关。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今略举中国建筑之主要特征:一、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凡一座建筑物皆因其材料而产生其结构法,更因此结构而产生其形式上之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11.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源于中国悠久的木工传统和丰富的木材资源。

中国木结构建筑注重平衡和稳定,以梁、柱、框架为主要构件,通过卯榫、榫卯和斗栱等连接技术使结构更加牢固。

木结构建筑还充分考虑了地震和风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来提高建筑的抵御能力。

2.重视尺度和比例:中国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国建筑非常注重建筑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和比例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体现建筑物的整体美感,还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

中国建筑通常采用“间”和“比”的原则,将建筑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单元,并通过不同的比例关系来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建筑形态。

3.重视色彩和装饰:中国建筑的外观往往会进行精心的装饰,以突出建筑物的气势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彩色琉璃瓦、彩绘陶砖和木雕等装饰材料,通过精美的图案和纹饰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中国建筑还注重对色彩的运用,以传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黄色和红色在中国建筑中常常被视为吉祥的颜色,用于表达喜庆和富贵。

4.注重空间布局:中国建筑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灵动性。

中国建筑通常采用庭院和围合式布局,以营造宁静和私密的居住环境。

庭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景观美化和空气调节的作用。

此外,中国建筑还注重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以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崇尚天然材料:中国建筑崇尚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和泥土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漆器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它具有防腐、防火、耐久等特点,同时还能够赋予建筑物丰富多彩的色彩。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可以总结为木结构、重视尺度和比例、重视色彩和装饰、注重空间布局以及崇尚天然材料。

这些独特的特点使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完美版)

探究重点
中国建筑 的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特征 析 题








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与中国的岳阳楼
法国的凯旋门和长沙的爱晚亭
阅读课文,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一)立体结构 (二)平面布局

(三)木质框架

结构特征 (四)斗拱作用
到 次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翘起如翼
子 组成,左右呈轴对称,
打 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
比 筑群有主有从,有“户

外的空间”。
三、木材结构方法
柱子支撑的亭子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举列 例数 子字 作打 比比 较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 的结构方法,即以“木 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 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 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 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
(五)说明“举折, 举架”的作用,即 为了形成屋顶的斜
坡或曲面。
六、屋顶的装饰作用
中国建筑的特征
引 用
作 比 较
(六)介绍屋顶,指 出它是“中国建筑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 的比较中,盛称“翘 起如翼”的屋顶是我 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颜色的选择——朱红
中国建筑的特征
博大胸怀
梁思成劝阻了美国空军对日本古都奈良的轰 炸 。他面对布朗森上校的不解,恳切地说: “上校先生,要是从我个人的感情出发,想 到四万万中国人蒙受的深重灾难,我是恨不 得马上炸沉日本四岛的。然而,一种职业与 历史的责任感,让我马上冷静了下来。…… 建筑又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 但它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 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 ……”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五、园囿建筑。如御园、宫囿、花园、别墅 等。 六、祭祀性建筑。如文庙(孔庙)、武庙 (关帝庙)祠宇等。 七、桥梁及水利建筑。如石桥、木桥、堤坝、 港口、码头等。 八、民居建筑。如窑洞、茅屋、草庵、民宅、 庭堂、院落等。 九、宗教建筑。如佛教的寺、庵、堂、院, 道教的祠、宫、庙、观,回教的清真寺,基 督教的礼拜堂等。 十、娱乐性建筑。如乐楼、舞楼、戏台、露 台、看台等。
19l5年——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 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 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 术研究院学习,但因梁启超病重而于 1928年中断回国。1948年获得美国普 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宾夕法尼亚 大学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 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 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 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 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 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 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 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 解读出来。
中国建筑的几点特征: 1单独建筑物一般由台基、房屋本 身和屋顶构成; 2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 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围 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 而成的; 3房身部分是木结构; 4有斗拱; 5有举折,举架;
6屋顶被用于装饰;
7大胆地用红色;
8木结构建筑中,构件交接部分大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 “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 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 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 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 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香奈儿首席鞋匠
它(规则和惯例)不是一人一 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 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文章中有古代建筑 匠师精益求精,不断雕琢,现实中有各行 各业不断钻研,刻苦磨砺,成就传奇。工 匠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这才是最值 得我们关注的“优良传统”。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思考:
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 展开的?
从总体特征说到结构特征说到装饰特征, 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并体会表达效果。
语言和文字 文法 词汇
建筑学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天坛皇穹宇和罗马的布拉曼提设计的圆亭子
巴黎的图拉真纪念柱与中国的华表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
居李 鸿
kukui 章 故
东 方 之 冠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 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一)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 要部分构成
(二)平面布置。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 右呈轴线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有户外空间。
——梁思成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 冠”,根据本节课内容,赏析建筑之美。
哲人之爱,无复西东。 古城巍巍,朔风阵阵。 先生安矣,在天之魂。
——梁衡感受先生之风。
(六)屋顶:瓦面弯曲,四角翘起,壮丽装饰。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梁架,墙门窗设置自 由。
横梁
立柱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 石雕、砖雕)
琉璃
浮雕 雕花的房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

自成体系
概说
个别建筑物
平面布置
柱梁Biblioteka 中 国 建九大特征
结构 斗拱
举折、举架

屋顶
的 特
装饰 朱红为主

外露构件加工
有色琉璃瓦
风格、手法 可译性
57
课外作业
参观附近的典型建筑,抓 住其建筑特征,写一篇短文.
58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梁思成(1901-1972)
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
梁启超之长子,为其父逃 亡日本时所生,十四岁入 清华堂,对中国古建筑的 研究情有独钟.
18
19
20


耳房
正 房
厢房
21
东厢房的耳房
戏台两边的耳房
22
23
24
25
四合院里的木质的墙门窗一体
26
柱 子 支 撑 的 亭 子
27
28
29
30
多层木楼
31
32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的 屋 顶 形 式
33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组合形式 34
故宫建筑群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孔子庙建筑群
孔子庙的廊柱 44
根据课文的表述,在图中找出柱、梁、斗、拱、举架45
正脊龙吻
武当山金殿正脊龙吻
46
原国民政府考试院明志楼 47
正吻 48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特征。

其中,梁思成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梁思成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一书中,总结了中国建筑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国建筑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味道。

中国建筑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比如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上,也呈现在建筑的朝向、格局以及材料的选择上。

2.强调气势与坚固:中国建筑注重建筑的外在气势和内在坚固。

在建筑的规模和比例上,中国建筑强调巨大的气势,追求宏伟壮观的外观和规模感。

另外,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坚固稳固,延续了建筑质朴耐用的传统。

梁思成曾指出,“中国古代建筑是以石垒砌的”,这种依靠石材的坚固结构使得中国建筑得以保存至今。

3.博采众长与创新发展:中国建筑具有博采众长的特点,吸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建筑风格与技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建筑特色,这些特色在相互融合与传承中孕育出了新的建筑风格。

梁思成在他的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建筑不仅要追求古代建筑的传承,还要思考建造更适合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与空间。

4.注重人文关怀:中国建筑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重视人们的舒适与福祉。

在建筑的布局和构造上,中国建筑常常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怀融入其中,通过园林与景观的构建,打造舒适、美观的居所。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

梁思成通过他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和理念为中国建筑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我们应该珍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精髓,将中国建筑的特征和价值传递给后代。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美丽的神话
•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 一个是林长民的 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 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 一位是绝艳才女.他 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 千金 一位是建筑巨匠 一位是绝艳才女 他 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 们一世情缘 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 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 座丰碑 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 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 楼.他不计国仇家恨 力使奈良 京都的古建筑 他不计国仇家恨 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 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 免遭盟军的轰炸 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 厦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 厦的设计 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 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摩诗兴大作 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
现 代 城 市 小 区 规 划 图
•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三-五) 第二部分: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 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 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 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 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 宏伟气派 • 金碧辉煌
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 的影响。( 。(1 的影响。(1-2) 1、地域广阔 2、历史悠久 •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 13) •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文法” 14-17) (14-17) •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 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 词汇” (18“词汇”。 (18-20)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精校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精校版

搜遍全网没有合适的,只好自己做一个。

校对了三遍。

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梁思成01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02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

三千五百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0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04(一) 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3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05(二)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房、耳房、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

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06(三) 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

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07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梁思成(1901年-1972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中国建筑学的新领域。

梁思成从小就对中国传统建筑充满了兴趣,他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下,开始了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他在1923年到1928年期间,曾经游历了大部分中国的名胜古迹,并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

梁思成通过对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总结出了中国建筑的特征。

他认为,中国建筑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二、注重与人的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建筑与人的身心健康的关系。

例如,建筑物的布局和材料的选择常常考虑到空气流通、采光和隔音等方面,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讲究木构造和工艺。

中国传统建筑大量使用木材作为结构材料,注重木构造的精细和工艺的独特。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斗拱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分散重力,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四、注重装饰和细节。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的精雕细琢。

例如,建筑物的门窗、梁柱和墙壁上常常会雕刻各种花纹和图案,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梁思成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中国建筑进行了系统概括,也在实践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在1949年后,曾经领导了一系列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如北京故宫的修复、南京夫子庙的保护等。

梁思成的研究和贡献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新领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中国建筑学界的权威和楷模。

总而言之,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主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特征的研究和贡献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他的工作也为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传承,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思成的设计理念和建筑作品,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特征。

首先,梁思成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他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认为传统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他提倡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元素,使建筑具有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韵味。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屋顶、瓦片、斗拱等元素的运用,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其次,梁思成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他强调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的设计中常常运用自然材料,如木、石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他也注重建筑的布局和朝向,使建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梁思成还注重人文关怀。

他认为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应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他的设计中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人们的舒适和便利。

他关注建筑的细节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空间。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人性化的设计,如合理的空间布局、通风采光、景观营造等。

最后,梁思成注重建筑的历史和时代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有历史厚重感和时代特征,承载着社会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他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历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通过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进行创新。

他倡导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建筑作品。

总之,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他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人文关怀以及建筑的历史和时代性。

他的设计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气质。

梁思成的理念和作品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 - 梁思成
现、大小不同的类型。采用比喻的形式,能够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具有形象 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并与“文法”“词汇”照应。
感谢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1、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1)概括段落大意或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句 (2)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3)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行文思路)
请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以上步骤 理清文章思路。
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
总体特征
(一)立体结构 (二)平面布局

(三)木质框架

结构特征 (四)斗拱作用

(五)举折、举架

(六)屋顶翘起如翼
(七)着色大胆
装饰特征 (八)装饰精巧
(九)用材讲究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第二部分: 中国建筑的 总体特征

构(自( 成房下一 的屋而) ;)上立
和一体 屋般构 顶是成 三由,
个台单 主基个 要、的 部主建
分体筑
个体建筑的立体构成
主要著作《清室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 2.赏析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字音:
màn
kuò fāng gǒng shà
墁地 轮廓 额枋 斗拱 抱厦
tuó wéi

kǎn
sǔn
柁墩 帷幕 正脊 门槛 接榫
qióng qiàng
cuì
huī
lǐn
穹窿 戗兽 纯粹 如翚斯飞 檩
,,
◎。

装雕瓦的( 饰等、装九 特,油饰) 征无漆特中
。不、点国 尽木,建 显刻有筑 中、色在
国石的用 建雕琉材 筑、璃方 的砖砖面

语文必修5-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语文必修5-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特征
中国建筑的独特特征包括木结构、屋 顶、斗拱、雕花等,这些特征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内涵。
梁思成简介
生平
梁思成(1901-1972),出生于广东省,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毕业于 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学术成就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包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入研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和保护、以及 对中国现代建筑的探索和创新。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是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著作 之一。
在传承中国建筑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和材 料进行创新,创造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形式。
培养新一代建筑师,传承和发展中国建筑文化,推动中 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
THANKS
化特色。
彩绘与雕刻
墙面常施以彩绘,雕刻工艺精 湛,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
力。
中国建筑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
中庸之道
吉祥寓意
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统一,体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注重建筑的对称与平衡, 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之
道。
建筑装饰常含有吉祥寓 意,如蝙蝠代表福气,
鱼代表年年有余。
传统美德
建筑风格中体现尊老爱幼、 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弘扬
吸引国际建筑人才与投资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国际建筑人才和投 资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国际化发 展。
05 结论
CHAPTER
总结中国建筑的特征与梁思成的贡献
木结构为主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木 柱和木梁构成房屋的骨架,具有 灵活性和抗震性能。
庭院布局
中国建筑注重庭院布局,通过空 间层次和景致的变化,创造出宜 人的居住环境。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建筑,试图找到中国建筑的特征,并在现代建筑中加以运用。

本文将从梁思成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环境的和谐。

梁思成从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提倡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庭院、园林等元素都是为了让人与自然产生更密切的联系。

梁思成对此深有体会,他在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保留了大片的绿地和水体,使得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二、注重人文精神中国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人文精神。

梁思成认为建筑是为人而建的,应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建筑来表达人们的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比如,他在设计广州农学院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入了建筑中,使得建筑与文化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宜居和舒适感。

三、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梁思成提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认为传统建筑的价值不应被抛弃,而是应该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发挥出新的价值。

他对传统建筑的尊重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复制传统建筑的形式,而是要从中吸取其精髓,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

他的设计充满了创新,例如,在北京大学设计的“百瑞斋”,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元素,又采用了现代建筑的工艺和材料,使得建筑既有传统的庄重感,又有现代的时尚感。

四、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梁思成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空间,而不是空洞的艺术品。

他在设计上注重细节,力求使每一个建筑都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例如,他在设计上海市图书馆时,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特地设计了采光良好的阅览室和舒适的休息区,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梁思成对于中国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研究传统建筑,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注重建筑的人文精神,倡导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描述,例如建筑风格、设计理念、造型特点等等。

其中,梁思成是中国建筑领域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在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时,可以从梁思成的观点出发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梁思成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具有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特点。

传统建筑的庭院设计、建筑布局、窗户设计等都考虑到了周围的山水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这种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得中国建筑在造型上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

在梁思成看来,传统建筑的材料大都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土等,而且这些材料都是在当地取得的。

这样一来,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同时也具备了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此外,梁思成还提到了中国建筑的“藏式建筑风格”。

传统的藏式建筑风格被广泛应用于西南地区,其特点是大量使用木材、石材和土壤等当地材料,同时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这种建筑风格在整体形态上体现出雄奇壮丽的特点,并具备很高的抗震能力。

此外,梁思成还关注到了传统建筑的“通透性”。

传统中国建筑的设计模式中,灵活使用了许多可以展开、封闭和连接的构件。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得建筑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更重要的是,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形成了一个流动的过渡空间,使得建筑内外形成无缝连接,增加了使用者的舒适感。

除了以上几点,梁思成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的中国建筑特征,如建筑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传统建筑的尺度与比例问题、建筑装饰的设计理念等等。

这些特征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中国建筑的特征具有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用传统材料、藏式建筑风格、通透性等等特点。

梁思成作为中国建筑领域的重要人物,对中国建筑的研究和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观点和理念也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

《清式营造则例》 《中国建筑史》 《营造法式注释》 《梁思成文集》(4卷)
主要建筑作品有: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 并参与北京市城市规划与建设。
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人民英雄纪念碑、
基础积累
科普说明文
• 所谓科普说明文,就是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 目的而对某方面的科学知识进行说明的文章。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探讨研究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 之间的“可译性”?
•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 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 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 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 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 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 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 解读出来。
•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想着,又往西行, 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 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 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 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 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 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 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 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 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 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 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 筑的风格和手法。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精校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原文精校版

搜遍全网没有合适的,只好自己做一个。

校对了三遍。

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梁思成01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02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

三千五百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03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04(一) 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3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05(二) 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房、耳房、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

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06(三) 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

每一副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副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07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没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1)学生读课文,整理文章的结构脉络。

(2)小组交流讨论。

2.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
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东到日本,南至越南,北至蒙古。

历史则源远流长,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公元前1500年时,这个体系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并"一直保留到了近代",在3500年的历史中不断完善。

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

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三)至(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三)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从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给予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

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六)至(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然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这种风格,既有一定之规,"有一定的约束性",表现出"千篇一律"的一面;又可以灵活创新,"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表现出"千变万化"的一面。

作者以"词汇"和"文法"为喻,说明了"建筑的'文章"'的构成原理,并进而与世界各民族的建筑相比较,说明中国建筑一直坚持木架结构法,并把它发展得尽善尽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指出同一性质的建筑,各民族"建筑语言"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才能用它的"文法"和"词汇"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服务。

三、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