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力的公式.doc

合集下载

导线载流量计算公式

导线载流量计算公式

导线载流量计算公式
导线载流量是指导线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

它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正确计算导线载流量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下面将介绍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公式。

导线载流量计算公式可以使用安全载流量法:I=K*S
其中,I表示导线的载流量(单位:安培A),K是载流量系数,S代表导线的截面积(单位:平方毫米mm²)。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确定导线材料和规格:根据导线所用材料(如铝、铜等)和导线的型号、直径或截面积确定导线材料参数,并将导线截面积转换为平方毫米。

2. 查找载流量系数:根据导线的材料、环境温度、敷设方式等因素,在电力行业标准或相关手册中查找对应的载流量系数K。

3. 计算载流量:根据公式I=K*S,将K和S代入公式计算得到导线的载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导线在相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载流量。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导线参数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载流量系数K。

同时,导线的载流量也要满足系统电压损耗、导线发热和电流稳定等方面的要求。

综上所述,导线载流量可以通过公式I=K*S来计算。

准确计算导线载流量有助于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

架空导线张力、档距计算

架空导线张力、档距计算

导线张力=导线应力*导线截面积
导线应力=导线计算拉断力/(导线截面积*安全系数)
导线计算拉断力:(由导线的各参数决定的,固有的)
导线额定坑拉力:(由导线的各参数决定的,固有的)
放松系数、允许档距、极限档距
如果某档距架空线弧垂最低点的应力为许用就应力,高悬挂点的应力大于最大允许值时,这时采取放松架空线以降低设计应力。

若放松后悬挂点应力保持最大允许值,此时最低点应力低于许用应力,此时的最低点应力与最低点许用应力的比值叫放松系数。

这种情况下的档距称为该放松系数下的允许档距。

随着放松系数的减小,允许档距也在增大,到一定的时候允许档距不再增大反而减小。

由放松系数所能得到的允许的最大值称为极限档距。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交流电阻计算绝缘介质损耗计算电线电缆金属套和屏蔽的损耗计算铠装损耗计算热阻计算载流量计算✧电线电缆允许短路电流计算✧电线电缆短时过负荷电缆载流量计算✧电力电缆相序阻抗计算✧电线电缆导体和金属屏蔽热稳定计算电线电缆载流量计算一、交流电阻计算1. 集肤和邻近效应对应的Ks 和Kp 系数的经验值: 导体不干澡浸渍:0.1=sk 0.1=p k导体干燥浸渍:0.1=s k 8.0=p k2. 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20(1[200-+⨯='θαR R0R —20oC 时导体直流电阻 OHM/M 20α—20oC 时导体电阻温度系数3. 集肤效应系数:1.一般情况:s SR f X κπ72108-⨯'=448.0192s s s X X Y +=2. 穿钢管时:s SR f X κπ72108-⨯'=5.18.019244⨯+=ss s X X Yf —电源频率Hz4. 邻近效应系数:a. 二芯或二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p pR f X κπ72108-⨯'=一般情况:9.2)(8.0192244⨯+=sd X X Y c p pp穿钢管时:5.19.2)(8.0192244⨯⨯+=sd X X Y c p pp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b. 三芯或三根单芯电缆邻近效应因数:p pR f X κπ72108-⨯'=(1) 圆形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27.08.019218.1)(312.0[)(8.0192442244+++⨯+=ppc c p pp XXsd s d X X Y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穿钢管时:5.1]27.08.019218.1)(312.0[)(8.0192442244⨯+++⨯+=ppc c p pp XXsd s d X X Ydc:导体直径 mm s :各导体轴心间距 mm(2) 成型导体电缆 一般情况:]}27.08.019218.1)(312.0[)(8.0192{32442244++++⨯++=ppx X x X p p p X Xtd d t d d X X Y 穿钢管时:5.1]}27.08.019218.1)(312.0[)(8.0192{32442244⨯++++⨯++=ppx X x X p p p XXtd d t d d X X Y dx: 截面和紧压程度均等同于圆导体的直径 t:导体之间的绝缘厚度(即两倍相绝缘厚度)5. 集肤效应产生电阻:S s Y R R '=6. 邻近效应产生电阻:p p Y R R '=7. 导体交流电阻:)](1[p s Y Y R R ++'=二、绝缘介质损耗计算1.导体电容:D i —— 绝缘层直径(除屏蔽层),mm dc —— 导体直径(含导体屏蔽层),mm 非屏蔽多芯或直流电缆不需计算绝缘损耗 ε:介电常数 PE:2.3 pvc:6.0 2. 单相绝缘介质损耗:ω=2πf)/( (20)m W tg U c W d δω=U 0:对地电压 V C :电容 F/m tg δ:介质损耗角正切 0.004三、电线电缆金属套和屏蔽的损耗计算金属套截面积:A = π(Ds o + t) t 'MM^2)/(10)ln(189m F d D c ci-⨯=ε金属带截面积:A=π(Ds o +nt)nt/(1±k) (重叠:1-k,间隙1+k)金属套电阻:1011131/)](1[10A K R S S S S θθαρ-+= 2022232/)](1[10A K R S S S S θθαρ-+=Rs:金属套工作温度时电阻,Ohm/km ρs:20oC 时金属套材料电阻率, Ohm.mm^2/m αs :金属套电阻温度系数,1/oC K: 金属套工作温度系数(0.8-0.9) θs:电缆导体最高工作温度,oC θo:标准工作温度,一般为20oC A: 金属套截面积,mm^2 总金属套电阻:3211111S S S R R R Rs ++=Rs1:金属套电阻,Ohm/km Rs2:金属带电阻,Ohm/km Rs3:其它电阻,Ohm/km1.单芯电缆或三芯SL 型,三芯钢管型电缆:)/(102ln 29cm D Sx ss Ω⨯=-ωS:带电段内各导体间的轴间距离 Ds:金属套平均直径Ds:金属套平均直径D 1….D n:第1至n 层的金属护套前外径,mm t1….tn:第1至n 层的金属护套厚度,mm N:金属护套层数电缆类型1:单芯三相电路等边三角形敷设电缆;三芯非铠装分相铅包(SL 型)电缆; 两根单芯和三根单芯电缆(三角形排列)金属套两端互联接地;正常换位金属套两端互联平面排列的三根单芯电缆 (1).护套二端接地(涡流损失系数不计)2221ss ss x r x r r +⨯='λNt D t D t D t D t D D n n S 2244233222211).......()()()()(++++++++=(2).护套单点或交叉换位互联接地(环流损失系数不计)Ss s s s D S r S D A S D r r A 52)/10.(])2/(1[)2(.2922211++="ωλ A 1=3 A 2=0.417电缆类型2:单芯三相电路等距平面布设(1).护套二端接地(涡流损失系数不计) 电缆换位:)/(102ln 29cm D S x se sΩ⨯='-ω S e =1.26S (cm)2221ss s s x r x r r '+'⨯='λ电缆不换位:a x r M s s+=3a x r N s s -=)/(102ln 29cm a Ω⨯=-ω fπω2=A 相:)1)(1(44)(323.22221+++-++='N M N M N M r r s λB 相:11.21+='N r r s λC 相:)1)(1(44)(323.22221+++--+='N M N M N M r r s λ(2).护套单点或交叉换位互联接地(环流损失系数不计)Ss s s s D S r S D A S D r r A 52)/10.(])2/(1[)2(.2922211++="ωλ 两侧电缆:A 1=1.5 A 2=0.27 中间电缆:A 1=6 A 2=0.083电缆类型3:钢管型三芯缆(分相屏蔽或分相金属护套,不分连接方式)22217.1ss sx r x r r s+⨯='λ分裂导线:)1)(1(4)(422222++++=N M N M N M FF⨯''=''11λλrs:每cm 电缆的金属套电阻(OHM/cm) r:每cm 电缆的导体电阻(OHM/CM) Ds:金属套平均直径 S:导体轴间距离 f:电源频率 Hz2.二芯统包金属套非铠装电缆 圆形或椭圆形导体:])(1[)(.1016221421dc d c R R S +⨯=''-ωλ扇形导体:])48.1(2.12[)48.1(.108.1021211621dt r d t r R R S +++⨯=''-ωλfπω2=椭圆形导体mM d d d*= dM :椭圆的长轴直径mm dm :椭圆的短轴直径 mmc :一根导体轴心和电缆轴心之间的距离mm二芯圆形电缆:c=0.5*绝缘外径 三芯圆形电缆:c=1.155*绝缘半径(1.155即 r 332(r 绝缘半径) d :金属套平均直径 mmr1:两个扇形导体的外接圆半径mm f :频率 Hz t :导体之间的绝缘厚度3.三芯统包金属套非铠装电缆圆形或椭圆形导体,当R S ≤100μohm/m 时:])10(411)2()10(11)2[(32742721⨯++⨯+=''ωωλSSS R dc R dc R R圆形或椭圆形导体,当R S >100μohm/m 时:1422110)2(.2.3-⨯=''dc R R S ωλ扇形导体Rs 为任意值:])/10(11)2[(94.027211ωλ⨯++=''S S R d t r R Rr1:三根扇形导体的外接圆半径mm f :频率 Hz d :金属套平均直径 mm t :导体之间的绝缘厚度4.二芯和三芯钢带铠装电缆:钢带铠装使金属套涡流增加,所以应按二三芯统包金属套非铠装电缆(见上)计算的1λ''值乘以下述因数: 22]11)(1[μδAAd d d ++四、铠装损耗计算非磁性材料铠装:以护套和铠装的并联电阻代替金属套和屏蔽损耗计算(如上节)中的r s ,护套直径D s1和铠装直径D s2的均方根值代替金属护套的平均直径(即22221s s sD D D +=)铠装金属丝总截面积:42d nA π=A:铠装金属丝总截面积,mm^2 n:金属丝总根数 d:金属丝直径,mm铠装金属带总截面积: A=π(Ds+nt)nt/(1±k) (重叠:1-k,间隙1+k) A:金属带总截面,mm^2 Ds:铠装前外径,mm n:金属带层数 t:金属带厚度,mm k:重叠或间隙率(即重叠或间隙宽度与带宽的比值),% 铠装层电阻(工作温度时):A K R S S S S /)](1[1003θθαρ-+=Rs:铠装层工作温度时电阻,Ohm/km ρs:20oC 时铠装层材料电阻率, Ohm.mm^2/m αs :铠装层电阻温度系数,1/oC K:铠装层工作温度系数(0.8-0.9) θs:电缆导体最高工作温度,oC θo:标准工作温度,一般为20oC A:铠装层总截面积,mm^2 铠装层平均直径(即节圆直径):D A =Ds+ntD A :铠装层平均直径,mm Ds:铠装前外径,mm n: 铠装层数 t:铠装单层厚度,mm 铠装层等效厚度:Ad A πδ=δ:铠装层等效厚度,mm A:铠装层横截面积,mm^2 d A :铠装平均直径,mm导磁性材料铠装: 1.两芯电缆钢丝铠装:22151422]7.9548.1[1082.31062.0Ad t r R A RR A A ++⨯+⨯=--ωωλr1:外切于各导体的外接圆半径 mm 其余见后所示。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一、安培力的方向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的力。

2.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3.安培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关系:F ⊥B ,F ⊥I ,即F 垂直于B 和I 所决定的平面。

二、安培力的大小1.垂直于磁场B 放置、长为L 的通电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 时,所受安培力为F =ILB 。

2.当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与导线方向成θ角时,公式F =ILB sin_θ。

1.安培力方向的特点(1)当电流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的方向、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应用左手定则判断时,磁感线从掌心垂直进入,拇指、其余四指和磁感线三者两两垂直。

(2)当电流方向跟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安培力的方向仍垂直于电流方向,也垂直于磁场方向。

应用左手定则判断时,拇指与四指、拇指与磁感线均垂直,但磁感线与四指不垂直。

1.(多选)如图所示,F 是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其中正确的示意图是( )2、在赤道上空,水平放置一根通以由西向东的电流的直导线,则此导线( )A .受到竖直向上的安培力B .受到竖直向下的安培力C1.同一通电导线,按不同方式放在同一磁场中,受力情况不同,如图3-4-4所示。

图3-4-4(1)如图甲,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此时安培力最大,F =ILB 。

(2)如图乙,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此时安培力最小,F =0。

(3)如图丙,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成θ角,此时可以分解磁感应强度,如图丁所示,于是有安培力大小为F =ILB sin θ,这是一般情况下安培力的表达式。

2.对安培力的说明(1)F =ILB sin θ适用于匀强磁场中的通电直导线,求弯曲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时,L 为有效长度,即导线两端点所连直线的长度,相应的电流方向沿L 由始端流向末端,如图3-4-5所示。

电力常用电线及计算公式

电力常用电线及计算公式
(国标70平方导体直径210*19 BV 塑铜线 ## BLV 塑铝线)
( 国标95平方导体直径250*19BV 塑铜线 ## BLV 塑铝线)
25℃时铜线的载流量是
1mm 15A
1.5 18A
2.5 26A
4 38A
4平方毫米( 20A~25A).. 6平方毫米( 25A~32A)
电线的规格在国际上常用的有三个标准:分别是美制(AWG)、英制(SWG)和我们的(CWG)。
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平方数是装修水电施工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常说的几平方电线是没加单位,即平方毫米。
如果已知电线的截面积要如何,要如何计算该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或已知所需电功率,如何计算出该使用多少mm2电线.
我们可以通过查电工手册,得出电线的最大允许载流量,根据公式
功率P=电压U×电流I
计算出的功率就是电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功率。
例如:在220伏的电源上引出1.5平方毫米导线,最大能接多大功率的电器?
6 44A
10 68A
16 80A
25 109A
35 125A
50 163A
70 202A
95 243A
120 285A
150 320A
具体到电流,短距送电时一般铜线每平方可载3A到5A的电流。散热条件好取5A/平方毫米,不好取3A/平方毫米。
换算方法: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
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线负荷计算公式

线负荷计算公式

线负荷计算公式线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用于确定电力线路的负荷能力,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线负荷计算公式是计算线路负荷能力的基本工具,它可以帮助电力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评估线路的负荷情况。

线负荷计算公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线路长度和导线截面积。

其中,电流是指通过线路的电流大小,它与负荷的功率有关;电压是指线路两端的电压大小,它与负荷的电压有关;功率因数是指负荷的功率因数大小,它反映了负荷的有功和无功功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线路长度是指电力线路的实际长度,它影响了电流的损耗;导线截面积是指导线的横截面积大小,它决定了导线的导电能力。

根据这些要素,线负荷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线负荷 = 电流× 电压× 功率因数× 线路长度 / 导线截面积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线路的负荷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电力工程师通常根据负荷需求来确定线路的电流和功率因数,然后根据线路长度和导线截面积来计算出线路的负荷情况。

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电力系统规划中,它可以用于确定新建线路的负荷能力,从而指导线路的设计和布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它可以用于评估现有线路的负荷情况,从而指导线路的调度和运行。

此外,线负荷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评估线路的负荷承受能力,从而提前预防线路的过载和故障。

然而,线负荷计算公式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公式中的参数需要准确测量或预估,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不准确;其次,公式中的线路长度和导线截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如果估计不准确,也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最后,公式中的功率因数需要根据负荷的特性来选择,不同的功率因数选择会影响计算结果。

为了提高线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电力工程师还可以借助计算软件或电力系统仿真工具来进行线负荷计算。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输入参数,自动计算线路的负荷情况,并提供详细的计算报告和分析结果。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多股的软线载流量更大些,由于交流电的“集肤效应”,电流不是满截面地流动,而是沿外表面进行传送,故没有一个线性关系,也就是不能够根据截面面积,直接计算出它的载流量;铜线越粗每平方毫米的载流量就越小,铜线截面积(平方):1.0,1.5,2.5,4,6,10,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塑料管时(三根并排穿),安全载流量为11,15,21,28,36,49。

电工电线计算公式

电工电线计算公式

电工电线计算公式1、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五乘以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变化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本口诀对各种绝缘电线的载流量(安全载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通过截面乘以倍数计算得出,倍数随截面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表示2.5平方以下的铝线截面乘以九,就是安全载流。

从4平方以上,顺着线号,倍数逐次减一,即4*8 6*7 10*6 16*5 25*4.“三五乘以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表示35平方乘以3.5倍,从50平方以上导线,为两个线号为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3 (95----120)*2.5 (150---185)*2,依此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以上是铝线载流量计算,其条件是明敷在25C°条件下而定的。

若环境温度高于25C °,就要打九折。

使用铜线时,按上一号计算。

如:10平方铜线,按16平方铝线计算。

2、导线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

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

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

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 。

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如果是铝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如果铜线电流小于28A,按每平方毫米10A来取肯定安全。

如果铜线电流大于120A,按每平方毫米5A来取。

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拉力计算

拉力计算

1、基础知识首先讲电力线路的杆塔,线路要架空就必须有两种杆塔,即一是直线塔、另一种是耐张塔,简单的比喻就是你要晒衣裳拉一根线,两端要固定在墙上,中间用竹杆撑起。

好了,直线塔就有了,竹杆就是直线塔,其作用就是挑起导线,一般只承受导线的自重,专业讲就垂直荷载。

同时耐张塔也有了,即是晒衣裳固定的墙,所以电力线路线路最易出危险的是耐张塔,因为导线受张力架空后,沿导线纵向拉起的力全部挂在耐张塔上,即耐张塔要承受电力线路架空后的张力载荷,也就是要当成墙壁一样承受导线的拉力。

2、专业名词和计算公式导线的标称截面,400/35,即400 表示导线的铝股部分横截面积为400 平方mm,35表示钢芯部分横截面积为35平方mm. 当前500kV 高压送电线路多为该型导线,然后每相导线有4 根,一条线路为3 相导线,共12根导线,还有两根避雷线。

一般线路就是构,架空在天上的共有14根线。

(1)导线的自重,1 米400/35导线的自重是1.511kg.(2)按南方多年的气象条件,设计时冰厚10mm,导线上履10mm厚冰后的增加重量是:1.04kg.计算式是y2=〔3.14*(d/2+b)^2-3.14*(d/2)^2〕*1000*0.9 b是冰厚,d是导线直径,A是导线横截面积,冰密度0.9.(3)由此:每一米导线的上加冰后的重量是:1.511+1.04=2.551kg.(4)耐张塔正常设计时应承受的张力G 是:2.55*1000 米*4根子导线*3相=30.6吨。

取平均水平档距1000米(多数为500 ~700 米,考虑山区的连续上山档等因素取1000米)耐张塔的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

此30吨纵向拉力挂在塔上,对基础的扭力力距为20米,基础即按此不利的受力条件进行选取。

耐张塔身要承受的扭力即为抗拒30吨的扭力力矩。

(5)而当履冰为50mm厚,代入计算式:y2=10.85 ;G=(10.85+1.511)*1000*4*3=148.3吨。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基础理论

架空输电线路电线拉力&弧垂理论基础李叔昆编2012年3月目录一、电线上的荷载二、悬链线方程式三、档距中的弧垂与线长四、大气条件变化时电线中的应力与弧垂的变化――状态方程式五、临界档距六、临界温度七、状态方程式的求解八、电线力学特性表及安装表的计算九、悬点不等高时档距中的应力、弧垂与线长十、孤立档导线的应力和弧垂架空线路的电线悬于大自然界空气中,要遭受外加荷载的作用,如冰雪、风,使电线的拉力发生变化。

外加荷载的作用是不均匀的,一般在计算中假定荷载的分布是均匀的。

在计算中,表明荷载的方式是比载(或单重)。

即单位长度(1m),单位截面(1mm2),电线上的负荷(kg)。

或采用单位长度上的荷载kg/m 。

比载的分类及计算公式:1) 电线自重比载g1g1=W/S kg/m· mm2式中W-电线单重,(kg/m);S-电线截面,(mm2)。

2) 冰层比载g2(当冰层比重为0.0009kg/cm3时)g2=0.00283b(d+b)/S kg/m· mm2式中b-电线上冰层厚度,(mm);d-电线直径,(mm)。

或g2=Πb(d+b)γ0/1000S kg/m· mm2式中γ0-电线上冰比重,(kg/cm3);Π-3.1416。

3 )电线自重加冰重比载g3g3=g1+g2 kg/m· mm2 4) 作用于电线上风压的比载g4g4=0.0000636dV2/S kg/m· mm2式中V-风速,(m/S)。

5) 有冰时作用于电线上风压的比载g5g5=0.0000636V2(d+2b)/S kg/m· mm2 6) 电线自重与风压综合比载g6g6=√(g12+g42) kg/m· mm2 7) 电线自重与冰、风压综合比载g7g7=√(g32+g52) kg/m· mm2◎如图,沿线荷载均匀分布,比载为g 的电线,悬挂于A B 两点之间,所形成的曲线称为悬链线。

导线力的公式.doc

导线力的公式.doc

1.2. 导线破断应力:ST X =δ(N /cm 2)T —导线综合拉断力(牛顿);S —导线截面积(cm 2)。

3. 导线最大许可应力:KXmix δδ=(N / cm 2)K —导线安全系数。

4. 导线最大许可拉力:S F mix mix δ=(N )S —导线实际使用截面5. 两根通电导体相互作用力:当电流方向相同时相吸引,反之相排斥。

即电磁相互作用力:721102-⨯=aL i i F (N )L —档距;a —相间距离。

6. 导线架设,跨越架顺线长度:αsin aD D L +=;D —被跨越线路边线到边线距离;a D —两边线延长的安全距离和(与电压等级有关);αsin —架设线路与被跨越线路的正弦夹角数。

7. 改变档距弧垂计算公式:02011f l l f ⎪⎪⎭⎫⎝⎛=;1l —改变后档距;0l —原档距;0f —原档距。

8. 实际应用弧垂:()K f f -=11;k —初伸长系数(铝绞线0.2、钢芯铝绞线0.12、铜绞线0.07-0.08) 9. 电杆有高差弧垂:βcos /ff =;β—高差角度。

10. 原导线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 f l L 382+=;l —档距;f —弧垂。

11. 现调整弧垂后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f f l L x X 3)(82-+=;l —档距;xf —弧垂差值(即原弧垂与调整弧垂的差值)。

12. 驰度线长差即调整导线的长度:XL L L -=∆13. 计算导线综合比载:1) 导线自身重比载:)./(10/230mm m Kg S G g l -⨯=;0G —导线重量(Kg/Km );S —导线截面(㎜2)。

2) 冰重比载:)./(10/)(9.023mm m Kg S b b d g b -⨯+=π;d —导线直径(㎜); b —冰的厚度(㎜);S —导线截面(㎜2)。

3) 风速比载:)./(1016/232mm m Kg S akdv g f -⨯=; a —风速(m/s ); k —比率1.2;d —导线直径(㎜); 2v —效率10.16 ;S —导线截面(㎜2)。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专题一两步走分析安培力方向①磁感线垂直穿左掌心②四指指电流方向拇指指安培力方向左力右磁场分析安培力方向第四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第一部分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叫做安培力。

2、安培力大小①F二BIL (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垂直)②F =0 (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平行)③F =BILsinv (磁感线方向和电流方向夹角为-)3、安培力方向左手定则:如图所示,伸出左手,四指并拢,使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沿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专题二FBI之间夹角①F —定与另外两个东西(BI)垂直X X X X②但另外两个东西(BI)不一定垂直(可以平行、可以有一般夹角)专题三弯曲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计算F二BIL其中L取有效长度一一初末位置连线长度(1)折线形直导线(每条边长L时?总长L时?)60 :90 :(2)圆弧形直导线半圆(3 )闭合导线4、平行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5、磁电式电流表(1 )磁电式电流表的构造:刻度盘、指针、蹄形磁铁、极靴(软铁制成)线圈、圆柱形铁芯(软铁制成)。

四分之一圆、螺旋弹簧、铁芯、线圈和指针是一个整体可以转动。

匀地辐射分布的,不管通 跟磁感应线平行,当电流 边都要受到安培力,这两 线圈转动使螺旋弹簧被扭 其大小随线圈转动的角度(2)电流表的工作原理(1 )蹄形磁铁和铁芯间的磁场是均 电线圈转到什么角度,它的平面都 通过线圈时线圈上跟铁轴平行的两 个力产生的力矩使线圈发生转到, 动,产生一个阻碍线圈转动的力矩, 增大而增大,当这种阻碍力矩和安培力产生的使线圈转动的力矩相平衡时,线圈停止转动。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与电流成正比 ,因而线圈中的电流越大,安培力产生的力矩也越大,线圈和指针偏转的角度也越大,因而根据指针的偏转角度的大小, 可以知道被测电流的 强弱。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

导线计算公式导线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用于计算坐标和距离等参数的一组公式。

以下是导线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一、概述导线计算公式主要用于计算导线测量中的各种参数,包括导线长度、转折角、坐标方位角、导线点坐标等。

这些公式是一组经验公式,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精度要求。

导线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军事、测绘、电力、交通等领域。

二、导线长度计算公式导线长度是导线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测量导线的实际长度或通过计算得出。

以下是导线长度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导线的长度。

2.转折角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转折角和距离,计算导线的长度。

3.坐标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坐标点,利用坐标计算导线的长度。

三、转折角计算公式转折角是导线上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或通过计算得出。

以下是转折角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全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多个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转折角。

2.一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转折角。

四、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是表示导线上的点相对于起始点的方位角。

以下是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全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多个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坐标方位角。

2.一测回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

五、导线点坐标计算公式导线点坐标是表示导线上的点的位置信息。

以下是导线点坐标计算公式的几种形式:1.直接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导线点的坐标。

2.转折角法:通过测量导线上的转折角和距离,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3.坐标法:通过测量多个导线的点的坐标,利用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4.距离交会法:通过测量两个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5.极坐标法:通过测量导线上一个点的坐标和该点相对于起始点的距离和方位角,结合已知的起始点坐标,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第三章特殊情况导线张力弧垂计算

第三章特殊情况导线张力弧垂计算

第三章特殊情况导线张力弧垂的计算第一节概述第二章所述的导线的张力弧垂计算公式都是在导线上为均匀分布荷载的情况下导出的。

在实际工程中,导线、地线上还会出现非均匀分布的荷载,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山区线路施工时,由于道路交通不便,运输极为困难,往往采用滑索运输。

在超高压、特高压线路上,由于采用了分裂导线,施工人员在安装分裂导线的间隔棒时采用飞车作业。

运行检修人员修补档距中损坏导线,检测档距中压接管等,往往用绝缘爬梯挂在导线上进行高空带电作业。

国外在超高压、特别是在特高压线路上,我国在某些山区线路中,为了降低线路投资,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钢丝绳制成的软横担,如图3-1-1所示。

图3-1-1特高压线路采用的软横担在变电站户外架空母线上,悬挂引线与开关、变压器等所用的连接线。

以上介绍的几种情况,都属于档距中有集中荷载的情况。

在孤立档中,特别是档距较小时,如线路终端杆塔至变电站门型架,变电站户外母线。

由于耐张绝缘子串单位长度重力和导线的单位长度重力相差很大,特别是小导线的情况。

而且由于孤立档档距较小时,耐张绝缘子串在一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必须考虑耐张绝缘子串的影响。

在孤立档施工紧线时,锚塔处有耐张绝缘子串,而在紧线塔处没有,如图3-1-2所示。

导线张力、弧垂应按一端有耐张绝缘子串而另一端没有的架线情况进行计算。

在架空线路施工已架好导线或线路处于运行情况时,孤立档两端均有耐张绝缘子串,如图3-1-3所示。

此时,导线张力、弧垂应按两端有耐张绝缘子串情况进行计算。

图3-1-2 孤立档施工紧线图3-1-3 孤立档竣工运行显然,以上两种情况的张力、弧垂大小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长度超过100km的线路均应换位。

换位循环长度不宜大于200km。

目前换位方式有直线换位塔,耐张换位塔等。

也可采用在一般直线杆塔上悬空换位方式,如图3-1-4所示,它是在每相导线上串接一组承受相间电压的耐张绝缘子串,通过两根短跳线A相换至B相,B相换至C相,一根长跳线C相换至A相。

导线力的公式.doc

导线力的公式.doc

1. 导线破断应力:STX =δ(N /cm 2)T —导线综合拉断力(牛顿);S —导线截面积(cm 2). 2. 导线最大许可应力:KXmix δδ=(N / cm 2)K —导线安全系数。

3. 导线最大许可拉力:S F mix mix δ=(N )S —导线实际使用截面4. 两根通电导体相互作用力:当电流方向相同时相吸引,反之相排斥。

即电磁相互作用力:721102-⨯=aL i i F (N )L —档距;a —相间距离.5. 导线架设,跨越架顺线长度:αsin aD D L +=;D —被跨越线路边线到边线距离;a D -两边线延长的安全距离和(与电压等级有关);αsin —架设线路与被跨越线路的正弦夹角数。

6. 改变档距弧垂计算公式:02011f l l f ⎪⎪⎭⎫⎝⎛=;1l —改变后档距;0l —原档距;0f —原档距.7. 实际应用弧垂:()K f f -=11;k —初伸长系数(铝绞线0。

2、钢芯铝绞线0.12、铜绞线0。

07-0.08) 8. 电杆有高差弧垂:βcos /ff =;β-高差角度. 9. 原导线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 f l L 382+=;l -档距;f —弧垂。

10. 现调整弧垂后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f f l L x X 3)(82-+=;l —档距;x f —弧垂差值(即原弧垂与调整弧垂的差值)。

11. 驰度线长差即调整导线的长度:X L L L -=∆12. 计算导线综合比载:1) 导线自身重比载:)./(10/230mm m Kg S G g l -⨯=;0G —导线重量(Kg/Km);S-导线截面(㎜2).2) 冰重比载:)./(10/)(9.023mm m Kg S b b d g b -⨯+=π;d —导线直径(㎜);b —冰的厚度(㎜);S-导线截面(㎜2)。

3) 风速比载:)./(1016/232mm m Kg S akdv g f -⨯=; a —风速(m/s ); k —比率1.2;d —导线直径(㎜); 2v —效率10。

导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的计算公式(一)

导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的计算公式(一)

导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的计算公式(一)导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计算公式1. 电流、磁场和导体长度所确定的电磁力•公式:F = BILsinθ•解释:当直导体长度为L,电流为I,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导体和磁场的夹角为θ时,导体所受的电磁力F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

2. 导体所属环路中的电流、磁场和环路中面积所确定的电磁力•公式:F = BIL•解释:当直导体所属的闭合环路中存在电流I,环路中的面积为A,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时,通过该环路的电磁力F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

3. 电磁感应引起的反向电流、自感系数和导体长度所确定的电磁力•公式:F = -LdI/dt•解释:当导体中存在自感系数L并且电流随时间变化率为dI/dt 时,电磁感应会引起导体产生反向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会导致导体受到一个电磁力F,该力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

举例解释假设有一个长为1米的导线,电流为2安培,在垂直于导线的磁感应强度为特斯拉的磁场中,求导线受到的电磁力。

根据第一个公式,代入导线长度L = 1m,电流I = 2A,磁感应强度B = ,夹角θ = 90°,计算可得:F = * 2 * 1 * sin(90°) = 1N所以该导线受到的电磁力为1牛顿。

根据第三个公式,假设该导线的自感系数为亨利,当导线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率为10安培/秒时,计算导线受到的电磁力。

代入自感系数L = ,电流变化率dI/dt = 10A/s,计算可得:F = - * 10 = -2N所以该导线受到的电磁力为-2牛顿,表示力的方向是反向的。

综上所述,导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电磁力可以通过以上列举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公式的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导线破断应力:S
T X =δ(N /cm 2)T —导线综合拉断力(牛顿);S —导线截面积(cm 2)。

2. 导线最大许可应力:K
X
mix δδ=
(N / cm 2)K —导线安全系数。

3. 导线最大许可拉力:S F m ix m ix δ=(N )S —导线实际使用截面
4. 两根通电导体相互作用力:当电流方向相同时相吸引,反之相排斥。

即电磁相互作用力:721102-⨯=a
L i i F (N )L —档距;a —相间距离。

5. 导线架设,跨越架顺线长度:αsin a
D D L +=
;D —被跨越线路边线到边线距离;a D —两边线延长的安全距离和
(与电压等级有关);αsin —架设线路与被跨越线路的正弦夹角数。

6. 改变档距弧垂计算公式:02
011f l l f ⎪⎪⎭

⎝⎛=;1l —改变后档距;0l —原档
距;0f —原档距。

7. 实际应用弧垂:()K f f -=11;k —初伸长系数(铝绞线0.2、钢芯铝绞线0.12、铜绞线0.07-0.08) 8. 电杆有高差弧垂:β
cos /f
f =
;β—高差角度。

9. 原导线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 f l L 382
+=;l —档距;f —弧垂。

10. 现调整弧垂后驰度线长计算公式:l
f f l L x X 3)(82
-+=;l —档距;x
f —弧垂差值(即原弧垂与调整弧垂的差值)。

11. 驰度线长差即调整导线的长度:X L L L -=∆
12. 计算导线综合比载:
1) 导线自身重比载:)./(10/230mm m Kg S G g l -⨯=;0G —导线重量(Kg/Km );S —导线截面(㎜2)。

2) 冰重比载:)./(10/)(9.023mm m Kg S b b d g b -⨯+=π;
d —导线直径(㎜); b —冰的厚度(㎜);S —导线截面(㎜
2
)。

3) 风速比载:)./(1016/232mm m Kg S akdv g f -⨯=; a —风速(m/s ); k —比率1.2;d —导线直径(㎜); 2v —效率10.16 ;S —导线截面(㎜2)。

4) 导线综合比载:32210)(-⨯++=f b l g g g g 5) 安全带破断力不得小于15000N
1、导线的弧垂与那些因数有关?为什么?
答:导线弧垂的大小和挡距、导线重量、导线架设的松紧度、导线随气候的热胀冷缩、风速、冰雪等条件均有关系。

因为,1、温度对弧垂的影响,导线具有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特点,温度升高弧垂增大,降低弧垂减小;2、导线张力大小对弧垂的影响,导线张力增大时,相应导线的弧垂减小,导线张力降低时导线弧垂增大;3、挡距对弧垂的影响,线路挡距增大时,相应导线的弧垂增大,挡距减小时导线的弧垂减小。

2、什么叫导线的初伸长?如何进行初伸长补偿? 答:金属导线受力达到设计允许使用拉力后,其导线长度由出厂的生产长度产生蠕变伸长的现象叫导线的初伸长。

初伸长的补偿: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通过减小弧垂法进行补偿,即:架线时将铝绞线和绝缘铝绞线设计弧垂减少20%,钢芯铝绞线减少12%。

35千伏及以上采用降温观察法对导线的初伸长进行补偿,即:以观察时的实际温度将导线降温20℃,避雷线降温15℃进行观测。

3、弧垂观测选择的原则是什么?一般条件下如何选择?
答:1所选择档档距越大越好;2导、地线相邻悬挂点的高差越小越好;一般条件下选择:1、连续档在5档以内选靠近中间一档;2、连续档在6~12档选靠近两端各选一档;3、连续档在12档以上,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一档。

4、进行弧垂观测时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答:1、为了保证导线弧垂对地或对其他交叉跨越设施的安全距离,考虑导线初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应将铝绞线和绝缘铝绞线的设计弧垂减少20%,钢芯铝绞线减少12%;2、导线紧好后,挡距内的各相弧垂应一致,相差不应大于50mm 。

3、同一挡距内,同层的导线截面不同时,导线弧垂应以最小截面的弧垂确定。

5. 弧垂计算公式:
1) 计算弧垂:02
011F L L F ⎪⎪⎭

⎝⎛= ;1L —现改变档距;0L —原档距;0F —原弧垂值
(米)。

2) 实际应用弧垂:()K F F -=11;K —导线初伸长系数(铝绞线0.2;钢芯铝绞线0.12;铜绞线0.07-0.08) 6. 导线驰度线长计算:
1) 计算公式:l
f l L 382
+=
2) 标准驰度下的线长⎪⎪⎭

⎝⎛+=0200038l f l L 0l —档距;0f —弧垂 3) 误差驰度下的线长:()0
0038l f f l L X X -+
= X f —弧垂差值
4) 驰度线长差即调整长度:X L L L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