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表现及其形成

合集下载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家》的主题思想
批判封建制度
通过对封建家庭的描绘,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罪恶,呼吁推翻封建制度, 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解放。
追求自由与爱情
小说中的人物在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过程中,不断与封建礼教发生冲突,体 现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02 《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01
觉新是《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重身份 的人物。
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 绘,巴金揭示了封建家庭 的腐朽和黑暗,为故事情 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环境与人物关系
巴金巧妙地将环境与人物 情感、命运相结合,通过 环境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命 运和心境变化。
04 《家》的社会意义与影响
《家》对封建家庭的批判
揭示封建家庭的腐朽
巴金在《家》中通过描绘高家这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展现了 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道德沦丧和思想僵化,批判了封建家 庭制度的弊端。
梦境描绘
巴金通过梦境描绘的手法, 展现了人物潜意识层面的 情感和欲望,丰富了人物 形象。
意识流
在《家》中,巴金也运用 了意识流的手法,通过跳 跃式的思维和回忆,展现 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家》的环境描写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
巴金在《家》中通过对自 然环境的细腻描绘,烘托 了人物情感和故事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
者理解。
章节划分
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 明确的主题和情节,通过章节划分, 巴金巧妙地构建了整个故事框架。
伏笔与照应
在《家》中,巴金运用了伏笔和照 应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
《家》的心理描写手法
01
02
03
内心独白

巴金家族叙述的特点

巴金家族叙述的特点

巴金家族叙述的特点
巴金家族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及其家族的文学创作史。

巴金家族的作品以真实地描绘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为特点,以犀利的社会批判和思想深度著称。

以下是巴金家族作品的特点:
1. 现实主义描写:巴金家族的作品以其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和真实描述而著称。

他们通过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展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2. 社会批判:巴金家族的作品经常涉及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如贫困、压迫和不平等。

他们以尖锐的观点和对社会不公正情况的批判为特色,揭示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荒谬。

3. 文化批判:巴金家族的作品常常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批评。

他们对封建主义和旧文化的传统审视,揭示了他们对现代价值观和西方文化的思考。

4. 人性的探讨:巴金家族的作品着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们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冲突的描写,展示了人类的普遍性和追求幸福与自由的愿望。

总的来说,巴金家族的作品以其深度的思考、犀利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描绘为特点,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

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创作风格的变化一、巴金的整体创作风格1、巴金创作的两个时期:一般认为,巴金在1949年以前的创作,以1937年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以长篇力作《家》(1931)为代表,后者则以《寒夜》(1944)为代表。

后期的创作风格渐趋沉着写实,多写善良无辜的小人物在时代沧桑和社会动荡中的悲剧命运。

2、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无政府主义是盛行于欧洲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多以批判欧洲的现代国家制度为出发点。

其基本主张是,反对一切权威,否认一切国家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要求建立一个所谓无命令、无服从、无制裁的“无政府”大同社会。

其中,对专制权威制度的抨击,对保障人人平等和个性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的忘我追求,是青年巴金被深深吸引的原因所在,也对其人格形成和文化创作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巴金始终如一地坚持讲真话、忠于自己的信念,以自己崇高的人格力量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他那永远直率坦城的语言和叙述语气,那不可遏止的喷发的叙述方式,都是他的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所在,同样源于他对“主义”的虔诚信仰。

无政府主义思潮还赋予了巴金一种观察和批判社会人生的独特视角,他对一切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制度始终保持着特殊的敏感,而对这种不合理的制度的批判和控诉,也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家》:悲愤的控诉与青春的悲剧《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以他真诚的笔触,控诉了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它在时代变革面前必然走向分崩离析的命运。

小说塑造了大约六七十个人物,他们大致可以分为“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表”和“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两类,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高老太爷、觉新与觉慧三个人物。

1、高老太爷:封建家族与传统礼教的代表人物。

做过多年大官,拥有庞大的家业,儿孙满堂,对高公馆的一切如同帝王一样的支配享用;少年“荒唐”,老来纳妾,还常常“捧花旦”取乐,在后代面前却又以道德家自居。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

论巴金《家》的艺术成就《家》是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1931年开始在上海《时报》上连载,1935年5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家》的单行本。

大半个世纪以来,《家》一版再版,成为中国新文学中最畅销的的作品之一。

从1933年到1951年,仅开明书店就将《家》再版了32次,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小说如此畅销,绝非偶然,一定有其成功之处,本文就试从艺术形象、结构、语言等方面探讨其艺术成就,进而了解其经久不衰的原因。

一、作品着眼小,立意深,成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长篇小说《家》是以一个封建家庭作为封建专制黑暗王国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小说反映的主题是深刻的,要承载反封建这样大的主题,作者并没有将视线停留在一些惊天动地的宏大场面上,而是选取了高家这样一人典型的封建家庭作为着眼点,以高家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来表明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灭亡。

这种写法,于虚处立意,在实处落笔,小中见大,使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有了形象的认识,进而自然容易理解封建制度灭亡的必然性。

这种写法,在反映同类主题的作品中比较罕见,《红楼梦》算得上是典范之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

时隔近两个世纪,《家》的出现,可说是对《红楼梦》的较好的继承。

《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时的中国文坛,是中长篇小说的天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几位著名的作家:茅盾、老舍、沈从文、巴金。

他们都在中长篇小说领域里施展自己的才华,产生了各自的代表作品:茅盾的《子夜》、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

它们以不同的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显示出作家各自的特色。

《子夜》通过对中国三十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性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家》巴金_简介

《家》巴金_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学地位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舍、 曹禺并称为“现代中国文学三大家”。
巴金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家》、《春》、《秋》系列作品在中国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2
《家》概述
故事背景
时代背景
作品以20世纪20年代的四川成都为 背景,通过描绘封建大家庭的生活, 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揭露现实
巴金希望通过《家》来揭露封建家庭的黑暗面,让更多的人 了解封建制度的罪恶,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04
《家》的艺术风格
叙事风格
真实反映时代背景
巴金在《家》中以真实的历史背 景为基础,通过刻画高家这个封 建大家庭的兴衰,反映了当时中
国社会的现实。
人物形象鲜明
巴金在《家》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 象,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命 运,体现了作者对人物的深刻理解 和独特见解。
暗示手法
巴金的《家》中运用了暗示手法 ,通过暗示来表达情节的发展和 人物命运的演变,使得作品更加 引人入胜。
05
《家》的社会影响
读者反响
感动与共鸣
许多读者在阅读《家》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了强烈的共 鸣,被其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和人物命运所感动。
激发思考
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关于家庭、社会、人 性等方面的问题被广泛探讨。
鸣凤
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佣,因拒 绝嫁给冯乐山而投池自杀。
03
《家》的创作背景
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新思潮、新观念不断涌现,社会 上充满了变革与反叛的气息。

巴金家的主要内容

巴金家的主要内容

巴金家的主要内容简介巴金(1904年-2005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巴鸣的笔名。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和人性的种种问题,流传至今。

巴金家庭背景巴金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

巴金家庭注重学习和思考,家中书籍丰富,父母亲亲自教育巴金和他的兄弟姐妹。

这种家庭环境对于巴金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的关注。

巴金的成长经历巴金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继续深造。

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各种思潮和前沿知识,大大开拓了他的眼界。

同时,巴金也积极参加社会运动,与其他知识分子一起探讨社会问题,并开始写作。

巴金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巴金的作品以写实主义为主,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

他善于刻画人物,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富有个性的角色。

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巴金的代表作品包括《家》、《春》、《秋》等。

《家》是他的长篇小说之一,通过描述一个有着古老家族传统的家庭,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春》和《秋》则是他的散文集,记载了他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巴金的社会影响巴金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生活。

巴金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被誉为“人民作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巴金也是一位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人,他关心国家民族大义,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

他在思想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他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结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巴金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创作风格和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对中国文学和思想史的影响深远,其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巴金《家》的细节描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巴金的小说《家》是一部以家庭为主题讲述中国北方农村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

小说通过对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困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感情变化。

文章将分析巴金在小说中运用的细节描写手法,深入探讨他对家庭、人物和环境的描写细节,以及这些描写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意义。

通过对《家》中细节描写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整体的主题和巴金的写作风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在巴金的小说《家》中,作者通过精细的细节描写来展现出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文章以家庭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将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展现出来。

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行为和情感交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和谐之处。

巴金巧妙地利用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家庭环境,让读者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

此外,在文章结构中,巴金还通过环境描写和物品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层次。

通过对家庭居所、家具、家庭成员的服饰等细节的描写,作者不仅展现了家庭的生活状态和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状态。

这些细节描写既是为了营造出真实的家庭环境,也是为了加深读者对家庭情感交流的理解。

总的来说,巴金在《家》中的文章结构设计非常巧妙,通过对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描写的细致刻画,呈现出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家庭世界,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家庭、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3 目的:通过对巴金《家》中细节描写的分析,旨在探讨作家通过描写家庭生活、人物情感和环境细节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巴金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细致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于人性、社会和家庭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与融合。

此外,分析巴金的细节描写风格还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文学创作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从而提升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启发我们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

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

关于巴金先生作品的特点
从题材来看,巴金小说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多样性,他善于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

其代表作《家》《春》《秋》-,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风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奔溃,和青年一代掀起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强烈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反封建的意识,是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热情。

悲剧性的故事通过明朗欧化的语言,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从艺术上来看,巴金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的人物也有细微的差别,他的小说人物众多,他不是以客观冷静的描写取胜,而是以澎湃的激情折服人,有起有伏,跌宕动人。

巴金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能表现人的苦难命运的小说艺术家,他善于将对那些制造苦难的仇恨与对无辜受难者的爱与同情全聚集于笔端。

在巴金的小说里,一些受难者的形象就会接踵而至,杜大新,李冷,梅,,构成了一组生活中软弱或牺牲者的群像。

巴金《家》

巴金《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 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 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婚后他过得很 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 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 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 病逝。
18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 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 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 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 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 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 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 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 家庭。
37
29
2、人物分析
高老太爷。是封建专制家长典型。 独断专横,高府最高统治者,控 制一切。 他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家长,他的 专制、腐败、残忍与其说是个人 道德上的,不如说是文化问题。 他的专制是整个封建制度赋予的, 在他身上最大程度反映出封建文 化及其专制制度的不合理性。
30
◆觉新。
觉新是一个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判逆青年之间的 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由于父母双亡,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又因为长期 承受着封建礼教的薰陶,养成了温和而百依百顺的 性格,也形成了他在祖父高老太爷心目中的特殊地 位。“我是个承重孙,长房的长孙,高家需要我来 撑面”,要维护“爷爷的声名”“高家的声名”, “我们如果再不管,高家就会光了,什么都会光 了”“大家将来真要“饿饭”。
24
大哥对这门亲事并没有反抗,其实他也不懂得反抗。 一个还没有满二十岁的青年就这样地走进了社会。他没有 一点处世的经验,好像划了一只独木舟驶进了大海,不用说 狂风大浪在等着他。 在这些时候他忍受着一切,他没有反抗,他也不知道反 抗。 月薪是二十四元。为了这二十四个银元的月薪他就断送 了自己的前程。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家》是苏联作家以巴金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以描写一户人家为主线的家庭小说,通过对一家的生活、命运与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群众生活的艰辛与矛盾,以及新时代下家庭关系的重塑与变迁。

本篇文章将从小说的主题、结构、人物等方面分析《家》的艺术特点。

一、小说主题《家》的重要主题是家庭关系问题。

整篇小说是围绕着家庭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的,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家庭生活,揭示了多种复杂的家庭关系问题,如善良、忍耐、责任、道德、互相信任等,这些都是家庭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

小说中的主人公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一家,表现出如何与他们的邻舍、人物、改革与社会主义运动的事业合作来克服困难,建设美好生活。

二、小说结构小说结构安排上采用了诗篇式的结构,整个小说分为五篇,共二十章。

每一章都以叙述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通常没有过多的情节变换,但通过若干充满感情的场景,却表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

小说开头的动静与结局的动静,使得小说具有朝气和活力。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安排了黑色的背景,加强了悲情色彩。

三、小说人物1. 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主人公,一个孝顺、勤劳、为人仁慈的农民。

他尊重传统的价值观,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运动中。

2. 妻子朱迪丝主人公的妻子,坚强而乐观的女性。

她在家务劳动上很勤快,不辞劳苦地与丈夫共同劳作。

在遭遇困难时,她时常为丈夫和儿子鼓劲打气,给他们以信念和支持。

3. 孩子主人公的儿子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他在家庭中扮演了很大的角色,当家里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能够迅速地行动起来。

他对家庭成员的爱和真挚感动了大多数读者。

四、小说的艺术特点1. 用“小”表达“大”虽然小说以一个家庭为个案,但通过这个家庭的生活状况,揭示出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工农群众生活的艰辛与矛盾,以及新时代下家庭关系的重塑与变迁。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

巴金先生文学作品特点及《家》的浅析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

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

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

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

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

这部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

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

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

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

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

《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家》巴金 简介

《家》巴金 简介

家庭背景(知人)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 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 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 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 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 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 ——巴金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 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 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 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 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 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
觉新:集以上三种人物性格于一 身的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
• 性格特征: •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逆来顺受,委屈求 全,实行“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 他的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就是"没有办法".觉 慧被祖父软禁了,觉新说"这有什么办法呢?"觉 民的幸福要被断送了,觉新也是"据我看是没有 办法了";连觉新的妻子瑞珏被赶出公馆去生产 ,他还是"然而我又有什么办法?"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 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 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 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 史和时代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 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 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 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 “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 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巴金《家》的文献综述

巴金《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巴金《家》的文献综述1130010291武丹1106巴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不仅由于它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人物塑造、语言艺术上也深受广大读者称赞.本文即是将各位研究者对于《家》中的人物形象、爱情悲剧以及语言艺术上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对塑造的典型男性形象的研究曾丽明在研究《家》的人物创造时提出:看一部小说成功与否,首先看人物写得怎样。

而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是否逼真;其二,是否寓于意蕴,即典型性。

他认为从巴金《家》的七十多个独特的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来看,大致概括为:有感受、有原型、有性格、有血肉。

对于人物的典型性而言,巴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单纯化-—攫取人的精神本质和合成化-—强化人的本质特征。

[1]代江平认为《家》最见功底的人物形象是觉新。

他是一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封建官僚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典型性格,是当时社会悲剧的牺牲品。

并且他认为觉新性格的内向、谦卑、顺从和怯懦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2]而邱桂萍却觉得对觉新不能简单这么认同。

实际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和微妙性在觉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过分忍让、逆来顺受外,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是觉新性格中的基础,它引领着其它个性分支的存在和发展.在军阀开战时,觉新对家人的保护则充分显示他个性难以见到的果敢、刚毅与坚强,更说明人物个性的复杂.[3]王新玲在《掘墓人·守墓人·墓中人·殉葬平》中将觉新定位成守墓人。

在她看来,觉新一方面奉行“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另一方面又强烈渴望个性自由,个性解放,渴望得到个人生活的幸福。

但他生活的那个历史转折时期和他在封建家庭所处的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活得比弟弟们更沉重,更痛苦,更孤独。

[4]她和刘青一致认为觉新的悲剧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残害,而且告诉我们,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去争取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争取爱情的幸福,妥协和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巴金家族叙事特点

巴金家族叙事特点

巴金家族叙事特点
巴金家族的叙事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巴金家族的叙事情节紧凑,多情节交错,并以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命运交织。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常常出现多个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爱情或者友情,通过巧妙地编织故事情节,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家族的存在和影响。

其次,他的叙事手法多样化,灵活运用倒叙、正叙等手法,通过回忆、插叙等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故事的起伏。

通过这些叙事手法,他能够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相结合,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

另外,巴金家族的叙事风格以真实、细腻为特点。

他注重观察生活,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都有着极高的细腻度和真实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小说中人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他的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性,常常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最后,巴金家族的叙述语言简练、凝练。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没有太多的繁琐修饰和废话,让故事更加紧凑和有力。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使得小说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巴金家族的叙事特点包括紧凑的情节,多样化的叙事手法,真实细腻的描写和简练明了的叙述语言。

他的小说作品中体现了家族的力量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命运的无常。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的《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一是感性的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与表达。

巴金笔下的家是一个文学和诗歌的摇篮,他用哀乐、憧憬、思念之类的情绪湖水般涌动着,每一行字都表达的是他的深情挚爱。

他在作品中勾画出淡淡的等级隔阂与男女之间的尴尬、父子之间的感情隔阂与儿女之间的温暖与可爱。

巴金用一种挖掘人性深处的方式,刻画出家庭中无尽芳节地衍生出来的繁荣、分开时内心里的温情与愁思等内容,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冲突。

二是以客观冷峻的眼光看家庭。

即使在表现他对家庭深情眷恋的情愫时,巴金
仍是以一种客观冷峻的眼光审视家庭,挖掘出家庭中荣耀伟大以及社会矛盾种种的真知。

他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的作用、家庭的特征,他的文学实践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家庭里充满温情也有生存之道,家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情感,及其把握生活的智慧。

总之,巴金《家》把文学美学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的混淆在一起,把一个
精端的家庭叙述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人们对爱情、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引发了对社会的反思。

巴金的《家》由此而闻名,它的叙事艺术影响广大读者,被誉为“文学的落幕和诗意的背景”。

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

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

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艺术而广受赞誉。

其中,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尤为突出,本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结构上说,巴金小说家族的叙事呈现出明显的双线结构。

一线叙事主要围绕着家族成员的个人经历展开,描绘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身世沉浮,呈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二线则是以家族为整体,借助家族传承的视角来展示家族的兴衰变迁。

通过这种双线结构的叙事方式,巴金成功地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内容上看,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注社会变迁与历史背景。

巴金的小说大部分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背景下,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刻画了家族成员在历史进程中的存在和奋斗。

他通过对社会变迁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家族与整个民族命运的互动关系。

2.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

巴金塑造的家族成员形象各具特点,性格各异。

他描绘了旧社会不同阶层人物在时代变革面前的各种选择和困境,表现出人性的复杂性。

巴金在作品中也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表现出对社会伦理的关注和反思。

3.关注爱情与家庭伦理。

巴金的小说刻画了家族成员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爱恨情感。

他通过对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家庭伦理的力量和矛盾。

对于巴金而言,爱情与家庭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他试图通过这一主题让读者思考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价值观和困局。

综上所述,巴金小说家族叙事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独特的双线结构和深思熟虑的内容创作中。

他以家族为载体,展示了社会变迁与历史背景,并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伦理的多样性。

通过这些手法,他成功地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角色形象,引发了对现代社会和人性困境的深刻思考。

巴金的小说家族叙事艺术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巴金家~1

巴金家~1

浅析巴金家庭小说的风格程俊祥内容摘要:在巴金的全部小说创作中占据着突出位置的是他的家庭题材,他写得最多最有成就的作品几乎都是家庭小说,他特别喜欢从“家庭”角度来概括社会,这些作品与他的其它类作品相比较,别具一格,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寓激情于平淡,真切、丰厚,充满了浓浓的“家”的氛围。

关键词家庭小说寓情于平淡丰厚真切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创作了很多动人心魄的文学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叛逆反抗的作品,从30年代初的《家》直到40年代中期的《憩园》,一直坚持不懈地表现这一主题,他侧重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了集中而又深刻的描写。

如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来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必然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

而在对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巴金一改他“青年革命者”题材的热情迸发、恣肆奔涌的外在激情特点,表现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一、寓激情于平淡1.巴金的家庭小说大部分取材于生活中极常见的现象,由于他充满了对封建大家庭的体察和深知,因而所写的故事、人物、场景都是活生生的,极其真实感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成都平原上常见的在地主家庭内部的情况种种(《激流三部曲》);是有着某种联系的两个地主家庭的变迁(《憩园》);是抗战后期国统区的下层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无计,婆争媳斗(《寒夜》)……如此等等,在当时的社会,那样的家庭、那样的家庭生活随处可见、平淡无奇。

如果说《家》中还发生了些大一点的波折,如鸣凤的投湖、瑞珏的惨死、觉慧的出走,到了《秋》则连这样的波折,也没有了。

各种人物仿佛是在不知不觉中各自走向了必然的归宿,而《寒夜》则将这一特点发展到了极致:一个重庆最常见的下级职员家庭,波媳不和,夫妻有隙,终日不满,彼此抱怨,仅此而已。

然而正因为太平淡了,人们才得以从情节中跳出来,思考一下作者的意图、情感,体会一下生活的内蕴,在更高的层次上探求所见所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及其形成
摘要:家庭题材是巴金小说创作关注的焦点,他对题材的处理方式是像解剖麻雀那样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来探究社会问题。

文章分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探讨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思想的形成。

关键词:家庭题材;巴金小说;表现;形成
“家”一直是巴金的一个心理情结,浸透了爱恨交织、思之不尽的复杂情绪,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①。

他以自己早年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绘和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

巴金笔下的“家”深刻地指出了封建伦理制度及传统观念的弊端,提出了令人思索的社会命题,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②。

一、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的表现
(一)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五四”以来,旧式封建大家庭日益解体,新式小家庭逐渐建立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传统的宗法家长制度逐渐动摇与崩塌,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逐渐毁损与衰朽,传统的家庭文化教育方式受到挑战与冲击③。

巴金从不同角度对旧式大家庭崩溃的命运进行了探讨。

在巴金的创作世界里,明显地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而又充满矛盾的精神个性④。

从《激流三部曲》到《憩园》的创作,其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表面上看,贯穿其中的反封建主题并没有变化,但
是仔细地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内容却有较大的差异。

《激流三部曲》重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及其伦理道德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作品中,作者完全站在青年人的立场上,按年龄来确定人物的道德面貌:青年一代代表着善良、正义和良知,而中老年一代则代表着丑恶、虚伪和无耻。

这两个集团的对抗,既是作者对年轻一代唱出的青春之歌,也是对家族制度的全面否定。

在这里,封建制度及其伦理道德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丑恶的,而作为他们的代表人物,无论是蛮横专制的老太爷,还是腐化堕落的高克安、高克定之流,都体现了这种制度和文化的本质特点,他们成为作者极力攻击和批判的对象。

这两组人物呈现二元对立,从中可以看出作品的批判力量和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在这里,“家”代表着黑暗、腐朽和堕落,它与作者追求的理想对立。

(二)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彻底衰落
但是在巴金抗战时期创作的小说《憩园》中,我们却看到了另外的描写,这部作品揭示了封建家庭的彻底衰落。

小说通过一位作家重返故里、寄居憩园时的见闻和感受,向读者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的悲剧命运。

旧主人杨梦痴在狂缥滥赌中荡尽了祖上遗产,家门破落之后,被长子赶出家门,沦为乞丐。

长期的寄生生活,使他丧失了最起码的谋生能力,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又使他不屑于自食其力,只好以偷窃为生,最终身染重病死在监狱中。

新主人姚国栋又重蹈覆辙,靠父辈的遗产过着庸俗、懒散和奢侈的生活,在他们的娇惯和金钱的腐蚀下,其子姚小虎又变成蛮横邪恶
的纵垮子弟,最后因失教溺死江中。

作品中,作者把姚小虎作为杨梦痴的对应人物来写,让读者思考造成他们共同命运的深层根源。

《憩园》集中揭示了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堕落及其人性扭曲的过程,深入剖析了传统中国那种福荫后代、“长宜子孙”的大家庭模式,尤其写出了杨梦痴在不可挽回的堕落中流露出那不曾泯灭的良知,在更深层次上抨击了旧式大家庭腐蚀人性的弊端,表达了作品反封建的主题。

从这里可以看出,巴金深刻体会到了求索光明和自我完善的艰难,体会到了人的本质力量伸展的艰难,体会到了中国社会弃旧图新、走向变革的艰难⑤。

二、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创作思想的形成
(一)双重分裂的文化人格的影响
上世纪初,中国现代作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现代意识及现代道德情感,他们由封建家庭中勇敢地走出,然而却又不得不生存在弥漫着浓厚封建性空气的中国社会中,加上他们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自身真实地体现着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

现代知识分子因主客观原因,极易接受新思想,也更容易继承历史的精神遗产,造成他们痛苦的是他们无法摆脱对传统文化的留恋。

这样,他们普遍产生一种双重分裂的文化人格:在本我层面上,他们有自己的欲望,但在心理深层却依然倍守传统遗留下来的观念,这几乎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这种矛盾也成为巴金的思想特点,并构成了作者笔下人物复杂性格和心理的主要内容,由此产生了他作品深刻的内在矛盾。

对“家”的眷念,已深
深地渗透在巴金的作品中。

在《激流三部曲》中,作者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高觉新性格的弱点,又发现了其性格的普遍性,它已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其他“家”的成员身上,连叛逆者高觉慧也未能幸免。

巴金的早年家庭生活,是他创作的主要源泉,他一生所写的有关家的回忆性的文章也是非常之多,从中可以体味作者与家的深刻联系。

(二)作者自身现实生活的反映
巴金的家庭观念与家园意识发生的变化与个人的理性思考、情感经历相关⑥。

他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写进小说里面去。

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凝聚了作家少年时代在封建家庭中获得的种种生活印象与人生经验⑦。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家》。

其主人公觉慧就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塑造的,他的身世经历、性格都与作者有相似之处。

另外,《憩园》、《第四病室》等作品也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的。

以上这些作品的确具有强烈的自传性,而他的大多数作品则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体验等赋予某些人物,让那些人物更像活人。

再加上作家“不说谎”、“讲真话”、“与读者谈心”,就使他的全部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

作家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感,他认为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写作与作家的生活一致,他写人物的美学深度也“写得比较像活人”。

因此,他的创作包含了两个特点:忠于生活,忠于自己的真实情感。

巴金的作品感情充沛,作家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毫无保留地祖露在读者的面前,从他的创作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追
求光明的现代知识分子艰难复杂的心路历程,对于“家”的这种潜意识的眷念以及作家后来对这种情感的批判,也显示了作者磊落的人格。

巴金于抗战期间的两次回川经历,使他看到了国统区大后方人们对金钱的贪欲以及下层百姓的悲苦命运,所以他本时期小说创作的又一变化是将人物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下,作者在抗战时期的情感也趋于沉稳理智,失去了“激流”式的浪漫热情。

这时候他笔下的杨梦痴不仅仅是旧的家庭制度的牺牲品,更表现出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悲剧性,显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制约下人性困境的探索。

三、结束语
总之,巴金的小说主要表现了封建家庭牺牲者的罪恶及其木叶黄落的灭亡命运。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使他的小说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独特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和“家”保持着精神上的联系,这种淡淡的思绪成为巴金作品的一股潜流在流淌,使他的小说呈现出了复杂的面貌和内在的矛盾,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两者水乳交融,构成了巴金作品独特的审美韵味。

注释:①②③⑥栾慧:《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家园意识的变化》,《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6期,第32页。

④邢少涛:《苦路行——论巴金的小说创作》,《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第19页。

⑤李斌:《论巴金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第42页。

⑦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七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