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单乐章混合
车尔尼740 no.11 和弦规律
车尔尼740 no.11 和弦规律1. 概述车尔尼740是著名音乐理论家车尔尼(Carl Czerny)的作品,被广泛认为是钢琴学习的经典教材之一。
其中的第11首作品,尤其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复杂的和弦结构而闻名。
在学习和弦理论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车尔尼740 no.11 中的和弦规律对于提高钢琴演奏的水平至关重要。
2. 车尔尼740 no.11 的和弦规律车尔尼740 no.11 分为A部分和B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着丰富的和弦规律。
在A部分中,车尔尼使用了一系列的基本和弦,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等。
通过这些基本和弦的连续运用,形成了独特的旋律和和声。
B部分更是在和弦运用上下足了功夫,不仅涉及到更多种类的和弦,如减五和弦、半减七和弦等,还穿插了大量的转位和弦和走向复杂的音程。
这些和弦的紧密编排和复杂变化,考验着钢琴演奏者对和弦结构的熟悉程度和演奏技巧。
3. 学习和掌握车尔尼740 no.11 的和弦规律要学习和掌握车尔尼740 no.11 中的和弦规律,首先需要对基本的和弦结构和和声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熟练掌握各种和弦的构成和如何在不同调性中进行转位,对于理解和演奏本曲至关重要。
需要耐心练习和弦的连续转换和走向,尤其是在B部分中,更需要对和弦的快速切换和优美过渡有较高的技巧。
钢琴演奏者需要反复练习每一个和弦的组合和各种变化情况,才能真正驾驭起这首曲子。
可以借助一些音乐理论书籍和教材,对车尔尼740 no.11 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指导。
结合钢琴老师的指导和建议,更有利于在学习和弦规律过程中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
4. 结语车尔尼740 no.11 是一首优美而复杂的钢琴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弦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对于学习和理解车尔尼作品,还对于提高钢琴演奏者的整体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学习和弦规律的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并结合音乐理论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和练习,才能真正驾驭起这首曲子,展现出车尔尼740 no.11 中完美的和弦结构和旋律。
音乐中考复习资料
1、《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法国作曲家比才。
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A+B+A+C+A 的结构形式)A主题出现3次,B主题出现1次,C主题出现2次。
表现形式:西洋管弦乐曲。
体裁:进行曲。
风格:欢快、热烈的进行曲。
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
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
2、《春江花月夜》古曲。
单乐章混合曲式;表现形式:民族管弦乐、由笛子、扬琴、古筝、二胡、琵琶等乐器。
全曲共分十段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
3、《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陕北信天游,陕甘(地区)革命歌曲。
李若冰、刘峰等作曲。
歌曲曲调起伏较大,优美舒展、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宽广。
风格:宽广、热情。
作品的体裁:山歌和号子,音乐表现形式:领唱和合唱。
C大调,混合拍子。
三部曲式A+B+A,A乐段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副陕北景色;B乐段突然转入热闹场面,从整体上说表现人民对红军的欢迎之情。
A乐段再现:音乐回复到开始的绵长节奏中,表现的是人民在向中央红军挥手道别。
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4、《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具有紧张、搏战的激烈情绪,充满戏剧性的内容;表现与命运抗争的内容。
曲作者贝多芬;国家德国;代表作品《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等。
作品的体裁是交响曲;乐曲的情绪高亢、激昂、催人奋进。
乐曲的表现形式西洋管弦乐。
曲式结构:奏鸣曲。
快板的速度 2/4拍子,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
作曲技术理论推荐书目一、和声学《和声学基础教程》.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谢功成,童忠良,曾理中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
该套教程是“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之分册,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四位在和声学上颇有造诣的专家的力作,也是国内专家所著的和声学教程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套教程。
《和声学基础教程》分上、下两册,共44章,分别含两个附录。
该套教程从和弦的构成入手,涵盖了传统和声写作的所有内容,并增加同宫系统自然调式、民族调式和声写作,融入调式复合和同主音综合调式等内容。
教程上册的附录一为乐曲实例三首,按和声进行以级数标明各个和弦,附录二为习题选答。
教程的下册附录一为大小调和声体系在近现代的发展,附录二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一中包含同中音综合调式、重同名综合调式、中音三度循环和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拓展了基础和声学教程包含的内容。
同时,该套教程新增加的内容,是专家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学界受到广泛关注,并被运用到和声学研究之中。
《近现代和声的功能网》.童忠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4月。
该专著含序、前言正文、两个附录与后记,为童忠良教授80年代初期涉及和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正文包括调性扩张与功能延伸、古典和声的支柱与骨干和弦的变体、孪生的同名调与对称的宫角轴、功能意义的音级与音级概念的功能、功能族之外与重同名之间以及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辨析等七个章节。
该书研究的重心在和声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基本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涉及有广义调性的、从而具有一定功能关系的和声手法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和声语言。
附录一为和声分析50例,附录二为千分八度值与卡氏律学标记。
《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述》.汪成用.上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编辑部.《音乐艺术》增刊之一,1982年11月。
该专著含引言、正文、结语和注释。
它由音乐思维与音乐语言辨证发展的历史回顾、近现代和声思维的两个分支和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的根源以及对新的思维形式的初探三章构成。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电子书
精心整理[标签:标题]篇一: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1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雅鲁藏布大峡谷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春江花月夜》1—10段讲解与训练
1
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Min Zu Yin Yue Chuan Cheng Yu Chuang Xin Zi Yu段“渔歌唱晚”,先是出现了一段悠扬的箫 声,好似渔歌飘来。随后是一段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 曲调风趣生动,给乐曲增加了诙谐、活跃的气氛。接 着是乐队的全奏,速度逐渐加快,情绪逐渐高涨。展 现了在晚霞映衬的江面上,点点白帆越来越近,渔船 在月光映照下满载而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富 有审美情趣的美丽画面,充满轻松愉快的气氛。 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木鱼的演奏节奏要准确无误,要随着箫独奏声 部的律动、速度敲击,既不可早、也不可晚。 ②第139小节突快后,演奏速度要积极、充满激情、 与前面几个段落形成巨大反差,情绪保持不能泄,一 直到150小节,一气呵成。后渐慢,稍自由结束本段。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 展,它以巧妙的手法塑造了生动而鲜明的音乐形 象;同时全曲的层次分明、高潮突出,诗情画意 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如涓涓 流水般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感 染力,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9
第一
三、作业与思考 1.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的音像资料,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会; 2.练习并熟练掌握乐曲的分谱演奏; 3.练习乐曲的技术难点; 4.能够熟练掌握乐曲的演奏。
①琵琶模仿鼓声的演奏要慢起渐快,要自如。 ②第十五小节开始箫和琵琶再次慢起渐快要对齐, 22小节琵琶的气口要给的很舒服,要能让所有的演奏 员感觉到即将演奏的主题的速度,做到自然而然的进 入。 ③第23小节开始两次两小节的分句都要做从强到 弱的处理,下来的四小节要做先渐强后渐弱的处理, 接下来的两次两小节的分句还是要做从强到弱的处理, 最后稍渐慢,自由些结束本段。
和声学教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和声学教程第三版习题答案和声学教程第三版习题答案和声学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
对于学习和声学的人来说,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无法解答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声学,我整理了和声学教程第三版的习题答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第一章:和声基础知识1. 什么是和声?和声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涉及到音符的音高、音程、和弦等方面的知识。
2. 什么是音高?音高是指音符的高低。
在西方音乐中,音高通常用字母A到G表示,其中A代表最低音,G代表最高音。
3. 什么是音程?音程是指两个音符之间的距离。
常见的音程有纯一度、纯五度、纯八度等。
4. 什么是和弦?和弦是指由多个音符组成的音群。
常见的和弦有三和弦、四和弦、七和弦等。
第二章:和声的基本规则1. 什么是声部?声部是指音乐中独立的旋律线。
在和声学中,通常将不同的声部分配给不同的乐器或人声。
2. 什么是声部进行?声部进行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运动关系。
在和声学中,声部进行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
3. 什么是声部交叉?声部交叉是指两个声部在音高上发生交叉。
在和声学中,声部交叉需要注意避免音程的不和谐。
4. 什么是声部配合?声部配合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在和声学中,声部配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和声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
第三章:和声的进阶知识1. 什么是调性?调性是指音乐中的基本音调系统。
在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调性有大调和小调。
2. 什么是调式?调式是指在特定调性下的音阶系统。
常见的调式有自然大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等。
3. 什么是和声进行?和声进行是指在特定调性下不同声部之间的运动关系。
和声进行需要遵循调性的规则,以保持和声的和谐。
4. 什么是和声模式?和声模式是指在特定调性下的和声进行的模式。
常见的和声模式有常用和声模式、变体和声模式等。
以上只是和声学教程第三版中的部分习题答案。
钢琴谱肖邦练习曲op25-11a小调带指法冬风
4. 情感表达:
《冬风练习曲》不仅仅是一首技巧性的练习曲,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表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冬风呼啸、雪花飘落的景象,以及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力度变化: 通过调整手指的触键力度,表达出音乐的起伏和层次感,例如在强音处使用更强的力度,在弱音处使用更轻的力度。
节奏准确: 严格按照乐谱的节奏进行演奏,避免出现节奏错误。
力度变化: 注意力度的变化,通过调整手指的触键力度,表达出音乐的起伏和层次感。
3. 练习方法:
分手练习: 先分别练习左右手的旋律,再进行合手练习,确保每个手指都能准确演奏。
慢速练习: 从慢速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速度,确保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难点攻克: 对于练习中的难点,可以将其单独抽取出来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指法解析与技巧提升
1. 指法安排:
八度部分: 在八度部分,演奏者需要源自手指并拢,形成有力的支撑,同时保持手腕的放松。可以使用35指或45指来演奏八度,根据个人手型进行调整。
和弦部分: 和弦部分需要演奏者将手指分开,确保每个音符都能清晰发声。可以使用15指或25指来演奏和弦,根据和弦的音程关系进行调整。
5. 作品的演奏要求:
演奏《冬风练习曲》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艺术理解力。演奏者需要通过准确的音准、清晰的节奏、优美的音色和富有表现力的演奏,将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情感和艺术内涵传递给听众。
6. 作品的艺术价值:
《冬风练习曲》是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巅峰之作,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作品不仅展现了肖邦高超的音乐技巧和深刻的艺术理解力,更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他脱离使他受抑制的贫乏的传统。 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的艺术,是室外的艺 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
——德彪西
声
眼的色泽结束这一幅素描。
“ 前 代 艺 术 之 前 的 现 代 艺 术 ”
产 生 过 很 大 的 艺 术 启 迪 作 用 , 是
取 得 成 功 的 画 家 , 它 曾 对 西 方 印
葛 饰 北 斋 是 最 早 在 浮 世 绘 风 景 版
象画
派中
四、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印象主义乐派创始者。
1、在乐曲开始时,在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 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一动机几乎贯穿全曲,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 一 段 1、第一个主题是在精致的弦乐织体衬托下由长笛和单簧管以平行五度演奏柔 和的五声音阶的旋律,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有如大海一样变幻无常。
2、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竖琴和大提琴奏出,音乐充满生气和活力。
律
』 没有精细规整的结
构限制,却给人一种
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 瞬间的印象。
如同印象派的绘 画作品,避开线条分 明的轮廓,用模糊的 外廓、细碎的笔触表
瞬间的、动态的感动。
现视角印象。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 于19世纪末,是受“象 征主义文学”和“印象 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 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 象主义音乐是音乐进入 现代主义的开端。
1862年生于巴黎近郊,7岁开始学钢琴, 1873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了12年的专业 学习。 1884年,他以大合唱《浪子》而获得罗马大 奖,随后进入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十三段第十一变奏的乐器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十三段第十一变奏的乐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十三段第十一变奏的乐器1. 弦乐器青少年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构成了乐队的基础,还承担了旋律和和声的关键部分。
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技巧难点及解决
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技巧难点及解决1. 引言1.1 概述《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是李斯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技术难度。
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这首乐曲旋律奔放,情感激烈,表现力极强。
演奏这首曲目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快速的指法和手指灵活性要求,处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节奏变化,以及准确把握音乐细节并传达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
本文从演奏技巧难点入手,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特点,提出解决这些技巧难点的具体方法,并对演奏《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对学习和演奏这首乐曲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2 研究意义研究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技巧难点及解决方法的意义在于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具有挑战性的作品。
这首曲目充满了激情和复杂的结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具备高超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该曲目的演奏技巧难点和解决方法,可以帮助钢琴演奏者更有效地准备和演奏这首曲目,提高演奏水平和表演效果。
这项研究也有助于推动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和进步,为更多乐手提供学习和参考,促进钢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深入探讨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演奏技巧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钢琴演奏技艺的提高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演奏技巧难点演奏技巧难点是学习和演奏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时需要面对的挑战。
这首曲目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出色的音乐表现能力,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才能完美演绎这首曲子。
快速的指法和手指灵活性是这首曲目的关键难点之一。
《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中充满了快速的音符和琶音,要求演奏者具备灵活的手指技巧和快速的指法。
在演奏过程中,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专注训练来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速度,以确保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奏这些快速的音符。
复杂的音乐结构和节奏变化也是演奏这首曲目的技巧难点之一。
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岛演奏技巧
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岛演奏技巧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岛演奏技巧v>《浅析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的演奏技巧》摘要:李斯特的音乐造诣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名伟大艺术家在离世后,他所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依然广泛的被传播演奏,《匈牙利狂想曲》共 19 首,本文主要针对第 11 首进行研究和探索,无论是研究背景、演奏技巧、乐曲结构等,都是值得分析了解的内容。
《匈牙利狂想曲》通过名字就能看得出,这是一部以匈牙利民族特色为主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着非常浓郁的民族个性,在表达和语言中,无不透露着李斯特对于匈牙利——他家乡无比的爱恋,而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从 16 岁开始便展现了对于钢琴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和音乐上天分,自创在钢琴上表达出管弦乐的效果,被人民津津乐道称之为“钢琴之王”。
这样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其代表作品蕴含了自己丰富的感情和音乐造诣,取材中便有着极为明显的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
我将在文中首先分析李斯特的生平环境和创作背景,然后了解《匈牙利狂想曲》所受到的匈牙利文化影响,再分析《匈牙利狂想曲》第 11 首的曲式结构和演奏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段详细介绍整个第十一首的演奏技巧,最终总结其中所需要的技巧及训练价值。
关键词:演奏技巧、创作背景、匈牙利文化影响、音乐风格、训练价值Abstract: Lester's musical attainments are all over the world. Weall know that after the death of a great artist, the Hungarian Rhapsody, which he created, is still widely spread, and the Hungarian Rhapsody is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leventh studies and explores, whether it is a study Background, playing skills and music structure are all worthy of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HungarianRhapsody“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name, this is a Hungaria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music, which has a very strong national personality, in expression and language, all revealed Lester's great love for Hungary his hometown, and Lester as the main romantic period. The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age of 16, began to show theunparalleled affinity for the piano and the score of the music, andto express the effect of orchestral music on the piano, which the people described as “the king of the piano“. Such an outstanding artist, whose representative works contain his rich feelings and musical attainments, has a very obvious style of Hungarian folk music.I will first analyze Lester's life environment and creative background, and then understand the Hungarian cultural influence of the Hungarian Rhapsody, and then analyze the musical structure of theeleventh Hungarian Rhapsodie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skills and training values are required. Key words: performing skills, creative background, Hungary culture influence,music style and training value. 目录 1: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 1 1.1:李斯特及创作背景 2 1.2:第十一首的分析 2 1.2.1 第十一首简介 3 1.2.2 曲式结构 3 1.3:演奏所需注意的问题 2 2:匈牙利狂想曲第 11 的演奏技巧 1 2.1:处理方式 2 2.2:第一部分 1~17 小节 2 2.3:第二部分 18~33 小节 22.4:第三部分 34~70 小节 2 2.5:第四部分 71~165 小节 2 3:演奏的意义和训练价值 4 3.1 指法、技巧的研究意义 5 3.2 匈牙利狂想曲第 11 首的训练价值 5 总结 4 谢辞 4 一: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 1.1:李斯特及创作背景弗兰兹·李斯特是匈牙利人,19 世纪的匈牙利民族正处于被奥地利帝国统治的时期,李斯特虽然长期居住在法国,但他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始终心系民族的安危,渴望用他的音乐创作之手将匈牙利民间音乐和艺术理念传播倒国外,以表达自己身为匈牙利人的一片深情。
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
钢琴初级演奏与弹唱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临沂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钢琴通常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两种。
()答案:对2.钢琴键盘共有88个键,其中白健36个,黑键52个。
()答案:错3.钢琴上的C音是两个黑键左边的白健,共有10个。
()答案:错4.全音是两个半音之和。
()答案:对5.用来记录音符的五条平行且距离相等的横线叫做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种记谱法。
()答案:对6.确定各音具体高度的符号称为谱号,本课程主要学习了两种常用的谱号: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答案:对7.表示的含义是()答案:每小节二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8.表示的含义是()答案:每小节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9.表示的含义是()答案:每小节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10.表示的含义是()答案:每小节三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第一章测试1.中央C在高音谱表的位置是上加一线,在低音谱表上的位置是下加一线。
()答案:错2.从中央C往右的五个白健是CDEFG,唱do re mi fa sol ,往左的五个白健是CBAGF,唱do si la sol fa。
()答案:对3.节拍器,也叫节奏器,是一种能在各种速度中发出稳定节拍的机械或电子装置,是稳定节拍节奏用的。
答案:对4.全音符是数一拍的,二分音符是数二拍的,四分音符是数四拍的。
答案:错5.记在符头右边的小圆点称为附点,带附点的音符称为附点音符,附点的时值是原有音符时值的三分之一。
答案:错6.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慢、快两种,由于舞蹈时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答案:对7.从中央C往左的五个白健是(),唱()答案:CBAGFdo si la sol fa8.带附点的音符称为附点音符,附点的时值是原有音符时值的()。
答案:二分之一9.二分音符的时值是二拍,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应该是()。
答案:3拍10.“华尔兹”的基本步法为一拍跳一步,每小节三拍,跳三步,节奏特点是()答案:强弱弱第二章测试1.乐谱中出现的“legato”,意思是断奏。
莫什科夫斯基op72no11教学指导
莫什科夫斯基op72no11教学指导【提纲】一、莫什科夫斯基OP72 NO11简介莫什科夫斯基OP72 NO11是一部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钢琴作品。
这部作品充满活力,富有创意,体现了莫什科夫斯基独特的音乐风格。
它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Allegro)、行板(Adagio)和终曲(Finale)。
整个作品在技巧和表现上要求较高,适合具有一定演奏水平的钢琴爱好者学习。
二、演奏技巧与教学指导1.技巧要求莫什科夫斯基OP72 NO11在技巧方面有以下特点:(1)快速音符:作品中有很多快速音符,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手指独立性。
(2)音阶与和弦:作品中涉及多种音阶和和弦的转换,要求演奏者熟练掌握各种指法。
(3)动态与表情:作品中的动态变化丰富,表情细腻,需要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觉。
2.音乐风格与表现(1)风格:莫什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充满幽默与诙谐,演奏时应充分展现这种风格。
(2)表现:演奏时要注重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如快速音符部分的轻盈、行板部分的深情等。
3.教学策略与建议(1)分阶段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作品划分为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练习。
(2)注重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手指独立性和灵活性。
(3)注重音乐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提高音乐表现力。
三、练习与演奏要点1.掌握基本技巧:快速音符、音阶与和弦的转换等。
2.注重音色与动态变化: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3.融入音乐氛围:在演奏过程中,充分展现作品的幽默与诙谐。
四、总结与建议莫什科夫斯基OP72 NO11是一部具有较高教学价值和演奏价值的钢琴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基本功的培养,提高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注重作品风格的传承和表现。
斯克里亚宾首前奏曲的Op.11的演奏
艺术研究朱虹斯克里亚宾24首前奏曲的(O p.11)的演奏摘要:斯克里亚宾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形象刻画细致入微,处处都表现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希望。
文章以前奏曲(O p.11)为例,结合相对应的谱例,对斯克里亚宾前奏曲演奏中的音色、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以及八度、双音、分解和弦等其他一些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若干演奏中需要关注的要领。
本文认为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较好的掌握弹奏技巧和克服技术上的难点,这对作品演奏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前奏曲O p.11演奏斯克里亚宾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此部前奏曲集Op. 11,创作于1888年-1896年之间,是斯克里亚宾早期音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一段时期,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尚未成熟,作品中处处可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征的影响。
由于这部前奏曲的创作时间距离肖邦最后一首前奏曲的创作不足50年,因此音乐与肖邦的创作手法十分相似,也采用了肖邦前奏曲中“五度循环与平行大小调相互交替”的方式来组织排列这二十四首前奏曲。
同时旋律优美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和声既发挥了功能性和动力性,又充满了色彩性与描述性。
这些既为我们的演奏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背景和风格参考,也对我们的演奏提出了更加专业的要求。
一、音色斯克里亚宾对音色表现十分的敏感,他认为音色是音乐表现的首要手段,因此常在作品中搭配使用各种具有不同造型性和立体感的音色。
而弹奏钢琴时的触键方式、手的形状、手指距离键盘的高度与角度,以及触键的力度和速度等等,都对音色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要根据作品注重多种触键方式的灵活运用。
如从作品No.4的谱面上,Lento的标示、半音的缓慢下行和覆盖长达三个小节的连线,可以让我们理解出这是首缓慢而带有抒情性的作品。
因此演奏这首作品时,我们的手指要轻盈而柔软,手掌略微放平,手位灵活,整个手距离键盘的位置尽量低一些,并由指腹接触键盘,下键的速度可以不必太快,想象在水平方向用力。
钢琴诗人:肖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波兰舞曲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乡村,渐渐流传至舞厅后才广为人知。
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傲慢、威严、列队行进的交际舞。
在1830年波兰正在抵抗俄国的侵略时在民间相当盛行,使得当时到波兰的肖邦因此而熟悉波兰舞曲形式,并将曲式复杂化注入更多的感情,将通俗的曲子提升至艺术的境界。
肖邦最着名的波兰舞曲包括:A大调“军队”OP.40,升F小调OP.44,以及降A调“英雄”OP.53。
波兰舞曲先是作为仪式用,后来成了政治性的舞会之用。
最初的波兰舞曲是依歌词而作曲,然后逐渐地成为民俗风格的表现,不但表现国民的政治情感及关心,更表示出国民的气质、爱国心及任侠的精神。
不过舞会用的波兰舞曲隆盛时代,早在肖邦以前已经结束了,音乐方面则化为更繁荣的类型。
肖邦幼年时代及1826年的少年期作品,都雀跃着活泼的童心。
到了1827年的OP.71中的三首已经有了深深的诗情,而OP.26的两首波兰舞曲则更加显着。
其中OP.22为肖邦赴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的,内容方面有意表示出钢琴高手的风格倾向。
OP.40的两首是很优秀的作品,OP.44及53为真正的杰作。
“幻想波兰舞曲”为1846年的作品,在这里肖邦的创作达到了一生最成熟的境界。
从这时代起,他的健康与精神已直接面对残破局面,次年他与乔治桑离别,因此也放下了创作的笔。
虽然如此,此曲并不欠缺灵感,相反的,肖邦的创作力却更加深刻,把心中的痛苦化作了最美的音乐。
使波兰舞曲赋予新的感情让它光辉起来的是韦伯,后来由肖邦追从继承。
但是当韦伯忘却了波兰舞曲勇壮爱国心之际,肖邦把波兰舞曲过去的光荣及当前的悲哀与愤怒以及对未来的忧郁预感都成功地表现了出来。
波兰舞曲独特的节奏展示着壮大的三拍子节奏,其特征特别强调一小节中的第二拍,经常把它弹成切分音,在第一拍的后办拍加上重音。
华丽大波兰舞曲于1831年在维也纳完成,而比这首更早的“流畅的行板”则在此曲出版之时成为序奏,此二首曲子与作品22原本皆附有管弦乐伴奏,后来改以独奏方式演出。
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
案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了解和欣赏莫扎特的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了解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元素和音乐术语,并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莫扎特和第十一交响曲的历史背景;
2.理解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
3.学习掌握音乐术语,并能用术语描述音乐;
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欣赏音乐
让学生首先听一遍莫扎特的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让他们尝试感受音乐的氛围、情感和节奏。
2. 学习莫扎特和第十一交响曲
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和音乐风格。
让学生了解第十一交响曲的历史背景、曲目类型和独特之处。
3. 分析音乐
分析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副主题、过渡、再现、发展等部分。
帮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构成方式。
4. 学习音乐术语
介绍一些音乐术语,如“节拍”、“调性”、“合唱”、“管弦乐器”等。
让学生掌握这些术语并能用它们描述音乐。
5. 鉴赏音乐
再次听一遍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让学生通过理解音乐元素和曲式结构,更好地欣赏音乐,并谈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6. 作业
让学生回家听张三的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并写下他们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工具
1.MP3。
2.讲解笔记。
五、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笔记的评分,来判断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掌握情况。
六、延伸活动
1.了解更多莫扎特的作品;
2.推荐听其他乐曲,比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3.参与学校音乐团体并演奏古典音乐。
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引言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是格拉日尼兹基的创作之一,是一首代表了苏联音乐的典型交响曲。
乐章被称为“悲怆的亡灵”的废墟之间,它的标题漫长而自述。
这首乐章是格拉日尼兹基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的产品,这也是他早期交响曲的第二个乐章。
在教育方面,该乐章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
尤其是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它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例子。
本教案主要是基于湘文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带领学生一步步鉴赏这首音乐,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这首乐章。
二、概述第十一交响曲(第二乐章)是一首悲怆动人的近代音乐,具有复杂的和声、旋律和节奏。
这首乐章的长度大约为19分钟,乐器组合包括了管弦乐器,大提琴独奏和合唱团。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中间部分是由贝多芬的乐曲变形而来的。
三、分析1. 音乐阐释该乐章的大节奏很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乐章开始是慢板,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和弦以及木管管弦乐器的双声部的情景。
最初,弦乐器组奏出了长音符,接着是柔和的、忧伤的主题。
•第二个部分:乐章接下来的中间部分由先前被阐释的主题引出。
中间部分是一首相对沉重、慷慨激昂的“质量交响曲”,其主旋律是由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青年交响曲”的主题经过改编而来的,包括了大提琴独奏和合唱团的演唱。
•第三个部分:此后,主题最后重新出现,同第一部分一样,将乐章带入了终结部,在其中慢慢消散。
2. 音乐要素:•旋律:乐章的主旋律简单而优美。
优美的旋律,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
•和声:和声多样、复杂,以及节奏的快慢变化,与演奏者的情感谐调。
•節奏:乐章的节奏与情感推展和表达不可分割。
而这种作曲家掌握和运用节奏、编排音乐体裁的技巧,更是配合音乐传达情感的关键,构筑了音乐的骨架。
•音响效果:作曲家拼凑和运用各种音响效果的能力,同样应是音乐执笔技艺的根本。
这些音响效果,给人以精神上的冲击和感官上的刺激。
四、教学流程1.根据教学班级对乐曲的基础、音乐鉴赏基础等进行准备。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三部创意曲No.11视频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三部创意曲 No.11视频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七级曲目三部创意曲 No.11,作者是巴赫,巴赫来完成的。为了使音乐的线条清晰,练习时可以先单手进行,而后再将这个句子自然从容的弹出,在这种地方要认真倾听两手衔接处力量是否均匀自如。
套曲
05 总结
目录
02 主要特点 04 代表作品
套曲(cyclic form)包括若干乐曲组成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一种独立曲风。
现常指串烧(continuous mix),多用于电音串烧之后的歌路。
代表作品
套曲——代表曲目
在山西民歌中,还有一些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这些套曲的曲调,大部分也是在明清俗曲 或当地小调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需要,经过加工后发展变化组合而成的,其结构比较严密,组合方式也有一定 规律。其内容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左权“大腔”,流行于左权一带。其曲调优美,结构严谨,形式完整。有序曲(“蒜圪瘩)、正曲(“劈破 玉”)、尾声(“打岔”)。
套曲曲式也可与一些独立的曲式相结合,形成混合套曲曲式。F.李斯特的《 b小调钢琴奏鸣曲》就是与奏鸣 曲式相结合的单乐章混合套曲曲式。B.斯美塔纳的《伏尔塔瓦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2首)是自 由处理的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的混合,它的各个插部也具有套曲曲式中各乐章对比并置的性质。在中国民族民间 音乐中,将一些有标题的单个曲牌或小曲连接在一起演奏或演唱的联曲,亦属套曲形式。但从乐曲大多短小而不能 分开独立演出的情况来看,又更加接近对比集成曲式。这种联曲常采用一定速度或板式的对比组合原则,例如 “散—慢—中—快—散”或“慢—中—快”等等。
基本定义
在戏曲中的含义
戏曲音乐名词。乐曲结构名。若干乐曲成套的组合。中西音乐均有套曲形式,但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我 国传统音乐中,套曲是大型曲式的主要形式。连曲体的套曲被称为套数。即由同一宫调或同一笛式的若干曲牌相 连成套,有起有讫。借用其它宫调的称为借宫或犯调。南北曲分别组套,但也另有南北合套形式。散曲的套数又 称散套。板腔体的套数则被称为成套唱腔,一般均为同一腔系的各种板式联缀组成。传统套曲的显著特点,是遵 循节拍,速度上的散——慢——中——快——散,构成渐层发展的结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单乐章混合、自由曲式第一节概述1、混合曲式的基本概念:混合曲式有的学者又称为边缘曲式。
是指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曲式结构原则共同作用于同一首乐曲者。
其实,回旋奏鸣曲式也属于这类组合,只是因为它长期地普遍被应用,所以已经被定位和划归为典型曲式了。
所以,这里所说的混合曲式,实际只限于各种临时性的自由混合结构现象。
它们可以是不同曲式的同时穿插结合(如第四章、第五节,谱例3:肖邦《#c小调圆舞曲》即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同时穿插结合),也可以是不同曲式原则的先后结合(如第五章、第六节,谱例3:贝多芬的《为艾丽斯作》即复三部曲式在进行中变为回旋的结构样式)。
可以是含奏鸣性的混合曲式(如第五章、第五节中提到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的一、三部分采用了无展开部奏鸣曲式;瓦格纳歌剧《汤豪色》序曲的结构也表现为首、尾部分别是单三部、五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而中部却由奏鸣曲式构成等不同阶段用不同范围的曲式混合结构形态);也可以是非奏鸣性的混合曲式(如第四章、第五节,谱例2的巴托克《献给孩子们》第四首,即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固定旋律变奏曲式的混合)等。
所以,实际上,许多混合曲式的问题,在以前各章节的讲述中,均已有所涉及。
又考虑到本教程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基础教学,所以其他有关混合(边缘)曲式的问题,也只能做些最粗浅的介绍。
2、自由曲式的基本概念:严格意义上的自由曲式,是专指那些无法归纳入任何典型曲式的音乐自由结构形式。
当然,结构的自由,并不等于摒弃一切组织曲式原则或毫无结构力。
它可以是在某一种结构原则基础上的自由发挥,也可以自由运用不同结构原则。
所以,自由曲式并不一定都采用混合性结构思维。
但是,由于有许多混合曲式也采用一种比较自由的、即兴的、同时又是多种曲式混合结构的方式,所以这类曲式,也常被人们泛称为混合自由曲式。
3、混合、自由曲式产生的原因和使用范围:自由曲式的产生可能与民间音乐的即兴表演或专业演奏家的炫技性自由发挥有关。
从更广泛的视角看,浪漫主义音乐的个性化创作趋势以及它们与文学、戏剧性内容的广泛结合;民族乐派的兴起等,也都使混合、自由曲式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所谓曲式学,应属于一种历史范畴的音乐技术理论学科。
传统的曲式学,也只反映一定范围和一定音乐历史阶段(主要是西方古典音乐范围和历史阶段)的曲式结构经验,而并不代表一切。
如,它无法概括东方古典音乐等,更无法概括现代和未来音乐创作在曲式结构方面的创新。
所以,各种在传统曲式中无法归类或不断创新的非常规性结构,也将作为自由曲式或混合自由曲式解释。
自由曲式或混合(边缘)曲式是大量存在的。
它们与典型曲式之间,并无优劣之别。
只是应该根据音乐内容、题材需要而选择恰当的曲式而已。
不同的曲式,有不同的用场,就如我们很自然地会选择正装上班和穿休闲装度假那样。
鉴于许多单乐章的交响诗或序曲、幻想曲、叙事曲等大型器乐作品的结构中,都不同程度地包括有“套曲”与单章曲式相结合等混合曲式倾向,而有关单乐章作品与套曲结构原则相结合的混合曲式问题,也只能放在讲授过套曲章节之后才能进行,这也是本教程将与套曲有关的混合曲式问题也放在最后一节讲解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自由曲式「谱例1: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中的《幻想曲》;谱例2abcde:舒伯特的叙事歌曲《魔王》」自由曲式千姿百态。
它们虽然无法纳入典型曲式类型,却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结构是杂乱无章或毫无道理的。
自由曲式并非完全不借鉴典型曲式的结构原则(如重复原则、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只是因为受到特定体裁内容影响,常常突破典型曲式的基础框架。
所以,当我们看到“该曲大体属于三部性结构”之类的评价时,可能就意味着该曲的结构,已经在许多方面脱离了常规意义的典型曲式结构轨道。
凡成功的音乐作品,即便乐曲结构比较自由,却肯定有它的科学性、合理性。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针对具体作品,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
有些音乐作品采用自由曲式,是受叙事性、幻想性音乐、文学体裁影响。
即特定的故事情节决定了音乐必须采用特定的自由形式。
在一些炫技性器乐作品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自由曲式。
这种非格式化的结构方式恰恰容易使音乐给人留下一种即兴发挥和无拘无束的印象。
实例分析:如巴赫的《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中的《幻想曲》即属于此列(见谱例1)。
这首乐曲在演奏中的即兴性是显而易见的。
如:它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主题或以主题为核心的音乐发展;也没有能体现音乐逻辑的周期性结构循环或句法划分。
其段落的界限也很模糊。
它们好象只是一些在几个和弦支持下的器乐化音流在漫游。
其中,有行云流水般的技术发挥,又充满了自由幻想的风格和气质。
表现特定内容的叙事性音乐体裁也常打破传统纯器乐曲典型的曲式结构束缚,而采用比较自由的曲式结构。
它们虽然主要存在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性体裁之中,但是,这类音乐的发展,是从声乐叙事曲逐步过渡到器乐性叙事曲等体裁中去的。
为了追根寻源,以下特选一首声乐叙事曲进行观察。
实例分析:舒伯特的叙事歌曲《魔王》(见谱例2)。
《魔王》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叙事歌曲,歌词采用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同名叙事诗。
它叙述了一位父亲抱着垂死的爱儿策马疾驰在大风之夜,随着夜雾的飘荡和寒风吹动森林的枯叶声,孩子惊呼看到了魔王的幻影和听到了魔王的诱骗、威胁之声:“……好孩子,你可随我去,我的女儿也在等待你,每天晚上你跟我的女儿游戏……”。
父亲虽然一再安慰他,告诉他这些都是错觉……,但最后,孩子还是在极度的虚弱中惊叫魔王来抓他了--父亲疾驰到家,孩子早已在怀中死去。
这一特定的故事内容为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抒情性、戏剧性发展的机会,使音乐不仅描绘了森林之夜的恐怖神秘气氛,还塑造了疾驰的马、讲故事的人、焦虑的父亲、狡诈的魔王以及垂死挣扎的病儿等多重虚虚实实的形象和神态,音乐兼幻想性、叙事性、朗诵性、抒情性和戏剧性为一身,充分发挥了歌唱家的声乐技术表现。
钢琴在这首乐曲中,也参与了形象性的艺术表现,成为乐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代表疾驰的马的音乐形象就是通过钢琴演奏实现的(见谱例2a)。
歌者则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角色。
他们分别是:说故事的人(用第三人称)(见谱例2b);故事中人物(用第一人称)之一,父亲低沉的声音(见谱例2c);故事人物之二,孩子惊恐的呼唤(见谱例2d);故事人物化的角色之三,魔王的诱惑和威逼(见谱例2e);不难看出,上述叙事歌曲首先要以文学故事为纲进行组织。
为了使这一故事内容获得有声有色和有层次的戏剧性发展,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节歌”形式,而采用了“通谱歌曲”的、较为自由的叙事体结构形式。
音乐的组织依据也来自于文学和戏剧发展线索和逻辑。
仅以该歌曲中几个角色“对话”为例,它们虽然在音乐材料的组织上表现为回旋性穿插;但又不拘泥于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而更强调音乐语言的自由和即兴发挥。
特别是音乐的音区、调性、调式的自由变化和力度、音色的不断改变等,也都围绕描述角色的形象和心理状态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如,为了表现孩子的惊恐,每次的“父子对话”旋律都向上移动二度)等。
就音乐的整体布局而言,请特别注意钢琴自始至终地演奏三连音背景和“策马疾驰”的音乐材料贯穿,它不仅营造了一种通篇性的戏剧紧张气氛,也促成了音乐结构的整体贯穿性发展和统一。
此外,该叙事歌曲继分段落戏剧性展开之后,音乐材料和调性的再现也是十分明确的,所以听起来整体平衡感仍然很强。
舒伯特的这首声乐叙事曲,除去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直接影响到了后来各种器乐叙事曲(包括肖邦钢琴叙事曲)的诞生,并对后来音乐结构的多样化自由发展,形成了一定影响。
音乐的幻想性、叙事性、戏剧性内容;民间说唱音乐的即兴发挥和即兴性音乐语言表述以及专业器乐演奏的即兴发挥等,都需要较为自由的曲式结构发展空间。
同时,它们也是自由曲式或混合、自由曲式在浪漫派后期愈加流行的重要原因。
作业:1、浏览柴可夫斯基幻想曲《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分析提示:该曲的中部(讲述爱情故事的部分)虽然有相对明确的曲式结构,但由于其第一、三部分(即描写地狱风的部分)的音乐已不属于常规结构(它既不象传统意义中单三部曲式的一、三部分,也并非典型意义的复三部曲式一、三部写法),所以导致整体曲式的类型出现模糊,即所谓“自由的三部性结构”。
第三节与奏鸣性套曲有关的单乐章混合曲式「谱例1abcde: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引子、主部、连接部、副部和插部主题」正如本章第一节概述所说,鉴于大部分混合曲式的问题,在过去的章节中已经进行过了分析。
所以本节的任务,仅限于介绍那些与奏鸣性套曲有关的单乐章混合曲式类型。
又因为这些混合曲式的混合手段均属于不被定格的(即不同于回旋奏鸣曲式之类那样定型化的)、临时性的、自由结合,所以也可以称这些曲式为混合、自由曲式。
即是说,这些曲式结构与自由曲式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们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曲式结构原则的“混合”性思维来组织结构乐曲。
比较大型的、与奏鸣性和套曲有关的混合、自由曲式经常出现在出现单乐章的序曲(或幻想序曲)、叙事性或交响诗之类的音乐体裁中。
所以,本教程将通过对单乐章交响诗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这类混合、自由曲式的理解。
实例分析:李斯特的交响诗《前奏曲》(《序曲》)。
背景性介绍: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这一体裁形式。
这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音乐,其内容多与文学、戏剧、诗、画等情节性表现有关。
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十余部交响诗。
《前奏曲》是其中的第三首。
该作最早是为一部合唱写的序曲,后来在单独出版时,作曲家取意于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诗意的沉思》中有关“生命不过是死亡前奏”的命题,将该曲定名为《前奏曲》。
音乐结构分析:该交响诗大体采用奏鸣曲式结构。
但是,由于内容表达的需要,乐曲同时也吸收了变奏性结构原则、对称性结构、套曲性结构、甚至回旋性结构原则来混合应用,因而又使之具有某些单乐章混合自由曲式的性质。
以下是乐曲的具体构成情况:Ⅰ、呈示部(第1-108小节):引子(第1-34小节):C大调、行板(Andante)、4/4拍。
有一个疑问式的三音动机(即c b e 三个音)(见谱例1a);这是未知之歌,表现死与神秘。
该三音动机自始至终在乐曲的不同部位以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声部发展、贯穿……,逐步具备了“主导动机”的结构功能和表情意义。
主部(第35-46小节):当乐曲在C 大调的属准备中引来“庄严的行板”(Andante maestoso)时,呈示部中的主部主题就在12/8拍中正式开始(见谱例1b),该主题直接来源于引子的三音动机,只是在形成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些雄伟的气质。
连接部(第47-69小节):主要任务是完成音乐从C 大调到E 大调的调性过渡,和从主部“庄严威武”到副部“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过渡(见谱例1c);副部(第70-100小节),E大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