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历史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历史歌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历史歌曲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谢春芳远古先民祭天敬祖,形成了融歌、舞、乐一体的乐舞;撼山震地的劳动号子,吆喝出了朴实的节奏和韵律;革命志士、先烈们铿锵有力的誓言,辅以动人心脾的旋律,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一幕幕雄浑壮观的历史画卷,升腾出时代的交响乐曲。
音乐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歌声能激昂人们的斗志。
黄河在怒吼,长江在放歌。
让我们学会聆听,学会欣赏,学会在历史的音乐中徜徉。
一、活动内容这一目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教学活动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建议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前言的基础上,说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搜集、视听和演唱两个程序。
搜集历史歌曲的过程,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熏陶的过程。
每找到一首好的历史歌曲,就触摸了一次历史的躯体,每读一遍那激情四溢的歌词,仿佛又置身到那久已忘怀的时代。
视听和演唱歌曲的过程,是陶冶情操、感受历史大潮的过程。
歌曲中演绎着历史,历史也在吟奏着旋律。
二、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历史歌曲,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与音乐学科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通过为搜集到的历史歌曲配写说明和串联词,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和演唱历史歌曲,使学生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进而促进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
三、活动步骤1.课代表布置各小组搜集历史歌曲。
首先,教师应与课代表、各组组长一道确定活动主题,各小组依据班级活动主题确定本组搜集歌曲的专题。
其次,提出搜集歌曲要求:要有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久经传唱的歌曲。
2.配写背景介绍词和歌曲串联词。
背景介绍词可参照教材提示,包括“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表达的中心内容”等。
“时代背景”包括歌曲创作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等项内容。
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歌曲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中学历史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特点;(2)掌握历史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3)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特点2. 历史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3. 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历史实践教学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2. 主体教学(1)实践教学的意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实践教学的意义,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同时,介绍历史实践教学的特点,如实践性、互动性、趣味性等。
(2)历史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介绍历史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如参观考察、模拟历史事件、角色扮演、辩论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方法的应用。
(3)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教师以我国历史发展为主线,选取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讲解,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
3. 实践教学活动(1)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2)模拟历史事件让学生分组模拟历史事件,如三国争霸、抗日战争等,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选取一部历史剧,让学生分组扮演剧中角色,通过表演、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相互交流学习心得;(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美国的诞生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美国诞生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美洲大陆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在我国,美国诞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本案例以美国诞生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国诞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美国国旗、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武器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美国是如何诞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美国诞生的背景1. 教师讲解美国诞生的历史背景,包括英国殖民统治、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等;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美国诞生的原因。
(三)美国诞生的过程1. 教师讲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包括列克星敦的枪声、大陆会议的召开、独立宣言的发表等;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四)美国诞生的意义1. 教师讲解美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美洲大陆、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美国诞生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美国诞生的背景、过程、意义;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美国诞生的短文;2. 收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资料,进行展示。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美国诞生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2.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3. 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案例大运河(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大运河不仅承载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繁荣,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设计了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内涵;(2)掌握大运河的地理分布、水利设施、航运功能;(3)了解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古迹和文化遗产。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大运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大运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大运河的价值。
2. 课堂教学(1)讲解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大运河的悠久历史;(2)分析大运河的地理分布、水利设施、航运功能,使学生掌握大运河的实用价值;(3)介绍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古迹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3. 实践教学(1)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取大运河沿线的一个城市或古迹,进行实地考察;(2)任务分配: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其他成员分别负责摄影、记录、访谈等任务;(3)实地考察:学生分组前往选定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4)成果展示:每组回到课堂,展示考察成果,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收获,强调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大运河的论文。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革命文化是我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革命精神。
为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以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革命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通过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可以拓宽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三、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 教材建设(1)精选革命文化题材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化题材教材,如《红岩》、《青春之歌》等。
(2)编写革命文化题材辅助教材。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文化题材辅助教材,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
2.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通过模拟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案例分析法。
选取革命文化题材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
组织学生围绕革命文化题材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外活动(1)参观革命遗址。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
(2)举办革命文化题材演讲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革命文化题材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如红色歌曲比赛、红色电影赏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革命文化。
4.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革命文化题材类教学实践中的参与程度、表现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高中历史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我国古代文明史2. 活动时间:一学期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等4. 活动形式:(1)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代遗址、古建筑等,了解古代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
(3)历史剧表演: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我国古代历史事件,编排历史剧,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历史。
(4)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历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5)历史讲座:邀请历史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6)历史论文撰写: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文献查阅、分析、总结,撰写历史论文。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等。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安排等。
(3)联系相关单位,如博物馆、图书馆等,获取活动所需资源。
2. 实施阶段:(1)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史。
(2)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历史背景。
(3)开展历史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历史。
(4)组织历史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5)邀请历史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6)引导学生撰写历史论文,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高二历史教研活动实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历史教研组办公室参与人员:高二历史教研组全体教师活动主题:探讨高二历史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高二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二历史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旨在探讨高二历史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首先,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们针对高二历史教材,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经验分享接着,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其他教师认真聆听,积极记录。
3. 专题研讨针对高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们进行专题研讨。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提高课堂效率?(3)如何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4)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4.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研讨结果,教师们共同制定高二历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5.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分析了高二历史教材,明确了教学目标。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1)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结合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经验分享老教师们分享了以下教学经验:(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专题研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
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单元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历史教研组特开展了一次历史单元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走进历史,体验变迁”,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历史单元的基本内容,掌握历史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等,以便在活动中展示。
(2)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活动。
2. 活动实施(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历史单元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讨论各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历史单元的主题是什么?2. 历史单元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有哪些?3. 这些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3)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包括:1. 小组讨论成果的总结2. 小组制作的PPT或海报3. 小组设计的实践活动(4)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3. 活动总结(1)学生分享活动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历史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对比活动前后的表现,评估学生在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
3. 学生兴趣激发: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程度。
五、活动反思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创新实践课教案
初中历史创新实践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吗?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总结所选事件的过程和意义。
三、创新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新实践任务:设计一个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主题活动,如演讲、辩论、舞台剧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活动形式和内容。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各组代表汇报创新实践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强调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课堂学习和创新实践,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感悟文章。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1. 学生创新实践成果的评价,包括活动形式、内容、团队合作等方面。
2. 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包括感悟文章的质量、家长评价等方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新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历史教研组活动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为了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组决定开展以“古代文明之光”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
2. 通过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古代文明教学的有效方法。
3. 通过观摩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历史教育专家进行“古代文明之光”主题讲座,重点讲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文明的概念及分类;(2)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及特点;(3)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案例展示组织教师展示古代文明教学案例,包括:(1)课堂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学习的兴趣;(2)课堂讲授:如何将古代文明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特点及影响等内容融入教学;(3)课堂活动:如何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课后反思:如何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研讨教师们针对展示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主要包括:(1)分析案例的优点和不足;(2)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4. 互动交流组织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包括:(1)讨论古代文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2)交流古代文明教学中的创新性做法;(3)分享古代文明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讲座和案例展示(1天)第二阶段:教学研讨和互动交流(2天)五、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2. 邀请历史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3. 组织教师展示古代文明教学案例;4. 安排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互动交流;5. 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活动报告。
六、预期效果1. 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3. 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为古代文明教学提供有效方法;4. 提升学生对古代文明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魅力。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博物馆的陈列布局、展品介绍,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我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举办历史讲座邀请历史专家或教师为学生举办历史讲座,讲解我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4. 开展历史剧表演组织学生编排历史剧,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感受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剧的剧情、人物、道具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技巧。
5. 举办历史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历史主题班会。
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2)联系相关单位,如历史博物馆、专家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4)准备活动所需的道具、设备等。
2. 活动实施(1)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学生有序参观,引导学生关注展品和介绍,进行小组讨论;(2)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按照竞赛规则进行比赛,评选出优秀选手;(3)举办历史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认真听讲;(4)开展历史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排练,确保表演质量;(5)举办历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历史实践课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历史实践课的特点和意义;(2)掌握历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观、访谈、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历史实践课的特点和意义2. 历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历史实践课的案例分析4. 历史实践课的组织实施5. 历史实践课的评估与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历史实践课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传授(1)讲解历史实践课的特点和意义;(2)介绍历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分析历史实践课的案例。
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历史实践调查;(2)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3)访谈历史人物、专家学者等。
4. 团队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践调查结果;(2)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实践经验;(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2)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3)引导学生反思历史实践课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实践课教程》2. 教学课件3. 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资源4. 访谈对象:历史人物、专家学者等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2)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结果评价:(1)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程度;(2)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3)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2)教学方法的适用性;(3)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趣味历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初中一年级学生,学生年龄约为13-14岁,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三、教学内容以中国历史为主题,选择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进行实践教学,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繁荣与分裂- 隋唐盛世- 宋元明清的更迭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故事导入:以一个与历史相关的故事作为导入,如“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
(二)课堂实践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 资料收集: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资料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3. 角色扮演:每组学生选取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
4. 情景再现:每组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角色扮演,制作一个简短的历史情景剧。
(三)课堂展示1. 小组展示:每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其他小组和老师进行点评。
2. 互动问答:展示结束后,进行互动问答环节,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践课的收获和体会。
2.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情景剧的质量、表现力等。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教学资源1. 书籍:《中国历史》、《历史故事集》等。
2. 网络资源:历史教育网站、历史纪录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角色扮演道具等。
七、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以某中学历史课程为例,分析体验式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历史课程《抗日战争》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 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机。
(2)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敌军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战争中的生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抗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3)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敌军等,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抗日战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战争的原因、影响等。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实地感受历史。
(6)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案例分析1. 体验式教学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案例精选
《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一等奖案例精选案例一: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实践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后的思想意义。
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实践:1. 设计问题导向的研究活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导向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例如,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社会出现了等级制度?”,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2. 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分析:我们引导学生主动查找和分析历史资源,如古代文献、图片、地图等。
通过分析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3. 开展辩论活动: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让他们在历史事件中扮演各种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进行辩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案例二: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的教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我们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1. 创设情境: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的场景中。
例如,我们在讲解世界大战时,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战役游戏,让他们亲身体验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2. 使用多媒体教具: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具,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地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感受,增加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3. 组织实地考察: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地参观研究。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我们在历史课程思政教学中取得一等奖的案例精选。
我们始终坚持独立决策和简单策略,并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内容。
所有引用的内容均可通过确认来源获得证实。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高中历史课程为例,探讨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过程及效果。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1. 单元主题选择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抗日战争》这一主题作为大单元教学的切入点。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2.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战役,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3. 教学内容安排(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介绍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国际形势等。
(2)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讲解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包括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
(3)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特点和影响。
(4)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探讨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
4. 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历史影像、音乐等,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大单元教学实践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战役,同时结合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教研建设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历史教研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初中历史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水平,我校开展了初中历史教研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案例概述我校初中历史教研建设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以下是本次教研建设活动的具体案例。
三、案例内容1. 教师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历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2)组织教学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3)实施导师制: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2. 教学资源建设(1)开发校本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编写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2)建设历史实验室:购置历史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施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3)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实践与反思(1)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水平。
(2)进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3)撰写教学论文: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四、案例成效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教研活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 学生历史素养得到提高:学生通过参与教研活动,历史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幼儿园古代城墙的历史教学案例与实践活动
幼儿园古代城墙的历史教学案例与实践活动在幼儿园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古代城墙是我国悠久历史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它既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适合用于幼儿园历史教学的案例与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方式设计、实践活动展开和个人感悟四个方面,为你系统地介绍幼儿园古代城墙的历史教学案例与实践活动。
一、教学内容准备1. 准备教学内容古代城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防御性建筑,这是我们在幼儿园历史教学中重点要介绍和讲解的内容。
你可以准备一些有关古代城墙的图片、书籍或者动画资料,以便于孩子们对这一历史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设计教学目标在教学准备阶段,你还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你希望通过这次历史教学让孩子们学到什么?是让他们了解古代城墙的作用?还是让他们学会绘制古代城墙的图样?或者是让他们明白古代城墙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关系?二、教学方式设计1. 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幼儿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利用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你可以问孩子们:“古代城墙是干什么用的呢?”“为什么古代城墙那么高那么厚呢?”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并逐步理解古代城墙的作用和意义。
2. 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来辅助教学,比如播放古代城墙的建造过程动画,或者放映一些有关古代城墙的影视片段,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古代城墙的历史。
三、实践活动展开1. 制作古代城墙模型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比如让他们用橡皮泥、小木棍或纸板等材料制作古代城墙模型。
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城墙的结构和特点。
2. 探访古代城墙遗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孩子们实地探访古代城墙遗址,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代城墙的雄伟和历史厚重,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城墙的意义。
四、个人感悟我认为,幼儿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开发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度理解历史的魅力。
历史综合实践课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历史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历史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关注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3. 世界史:古代文明、近代史、现代史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启示。
2.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和汇报。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感受历史事件的氛围。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
五、教学实施1. 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实施阶段:(1)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
(3)活动:根据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
(4)总结: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 反馈阶段: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四史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四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我是一名小学生,最近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史教育。
作为广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史教育旨在通过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道德,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和文明素养。
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人物。
我所在的小组负责研究《史记》这本古代史书。
我们首先通过老师的指导,了解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他的写作背景和目的。
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之作。
我们深入研究了《史记》中的不同篇章,从中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演变和重大事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史记》中的文字,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叙事,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目睹了那些伟大的历史时刻。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还学到了许多有关古代历史的知识,比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开创、唐朝的繁荣等。
我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更加全面,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和团队合作,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学习知识,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魅力和厚重。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看到了许多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它们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也参加了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比如书法、剪纸和中国结制作等,这让我更加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
通过这次四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活动,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国际组织——联合国》,这个内容其实很有时代感,适逢联合国改革等热点问题,学生不陌生,也有积极性,所以,开展了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情景,让同学们分成6个小组,分别代表当今联合国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然后让每个小组各自去收集这些国家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了解到联合国的宗旨、原则、运作方式,了解各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我来扮演联合国秘书长这一角色,本次大会主题是“各国为联合国提出改革方案”,最后通过讨论、表决,确定最后方案。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同学们都非常兴奋,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同学们的共识。
3.民主性原则。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学生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自我的发展。
三、“活动构建”的类型及其教学实践
(一)“活动构建”的类型
(二)“活动构建”的精心设计与课堂组织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一个有效的活动背景,为学生构建实践活动的背景或情景是课堂活动建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的着力点,活动组织并不仅仅指活动准备,还应当包括学生的心理调适、参与状态、评价措施等多种因素。
1.以精心设计并明确目标为前提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
“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构建与参与活动——总结与升华。
(二)“活动构建”教学的内涵
“活动构建”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特别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它以活动教学为主体,同时吸取了情景教学之优长,在情景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领会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1)展示型活动方式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欲望,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我们学校对多媒体教学很重视,每个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演示平台,于是,我巧妙的把历史教学与学生计算机课上学习到网页制作相结合,让每个学生自己制作一个介绍世界三大宗教的网页,内容涉及到三大宗教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教规教义,宗教经典,对世界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然后各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由同学们打分选出最好的一个,最后由制作者来给大家做讲解。这种活动方式让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极大调动了全体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3)体验型活动方式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重要性。以《雅典民主政治》为例,讲述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制是如何运作的,这段历史对学生来说太久远了,教师泛泛的讲,学生就会觉得很抽象,所以,按照自愿的原则我找来两组同学,把教材和补充资料的内容以通俗的语言一天”,他们生动幽默的表演让学生对伯里克利时代时期的公民大会、公民权、陶片放逐法、民主制度的运作等问题有了非常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通过小品中对苏格拉底的审判结尾,引发了同学们对雅典民主政治评价的深入思考。从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热情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历史课。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历史教学实践活动案例
教师在设计活动构建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历史课堂教学在目标确立上应以活动为依托,并将目标作为前提性因素来看待,而不是课堂教学或学生实践活动的终结性因素。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活动构建 能力
一、“活动构建”教学的提出
(一)基于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素质教育决不是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而是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把各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二)基于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
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的科学,虽然过去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再现,但我们却完全可以“重演”,通过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变“客观的历史”为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变“书本到书本”的认知方式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在活动中学生动心、动脑、动手,对新知识学习就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活动构建”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活动及主体发展是活动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 包括学生脑的活动、手的活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提高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2.开放性原则。活动教学从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自主、开放的特征。“学生无论从活动时间、活动空间还是学生主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学生甚至可以不受书本束缚,走出课堂,采用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增加直接体验。
(三)“活动构建”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过程,而不应完全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主体活动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得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当采用假设式教学时,老师与学生便处于合作状态。学生不是静坐在椅子上的听者,而是投入系统的阐述中,有时还可以在其间担任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