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防止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泄漏和传播,制定了一系列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首先,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接受相应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要求,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循各项安全准则。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装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应急喷淋器等,以保护实验人员免受生物材料的接触和污染。
生物安全柜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选择和配置,并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其功能的正常运行。
第四,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演练,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评估应对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设施和操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危险意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最后,实验室应与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及时了解最新的生物安全技术和管理要求,并共同加强生物安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整个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是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防止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泄漏和传播而制定的。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装备,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演练,并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加强生物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只有全面贯彻和执行这些通用准则,才能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问题与对策
医学检验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临床医学检验和科研实验的场所。
由于其中可能存在高风险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1. 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实验室中可能使用到伤害人体的病原微生物,防止其泄露至实验室外环境至关重要。
对策包括建立严格的进出登记制度、设置防护门锁,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衣物、戴好口罩和手套,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
2. 操作不当导致职工受伤:实验室操作中如果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职工受伤,如被针头刺伤或溅出体液。
对策包括提供足够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操作规范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穿戴防护衣物、戴好手套,并正确处置废弃物。
3. 实验室内传染:实验室内可能存在感染源,如样本和培养物。
对策包括建立实验室内的清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实验室内的消毒,及时清除可能的感染源。
此外,实验室用户应注重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不在实验室内食用、饮水等。
4. 环境污染:实验室内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
对策包括建立正确的废弃物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并集中存放。
同时,实验室应定期检测和清理排放设施,确保室内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5. 突发状况处理:实验室可能发生突发状况,如火灾、事故等。
对策包括建立紧急预案,确保实验室内人员了解紧急情况时的
逃生路线和应对方法,同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灭火器等。
总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需要以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公众的健康为重点,建立和执行科学的防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持续的培训和监督也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一、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室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基础,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实验室应设置在专门的实验室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消毒设备,实验室内的地面和墙壁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易清洁和无缝隙。
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燥。
实验室管理者应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施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等。
二、生物安全级别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病原性程度,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进行分类,分为Biosafety Level 1(BSL-1)、Biosafety Level 2(BSL-2)、Biosafety Level 3(BSL-3)和Biosafety Level 4(BSL-4)四个级别。
BSL-1级别适用于微生物无病原性的实验,BSL-2级别适用于微生物具有一定病原性的实验,BSL-3级别适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实验,BSL-4级别适用于高致病性微生物或生物恐怖威胁代理的实验。
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确定实验所处的生物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操作规范是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关键,包括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中的安全措施和操作后的处理等。
首先,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设备和防护装备完好、无损坏。
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眼罩和口罩等。
实验中必须遵守消毒措施,保持操作区的干净和无菌。
实验后,实验人员必须及时清洁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等,确保无残留和细菌滋生。
四、废物处理规范废物处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包括废液、废液和废气的处理。
废液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排放,废液的消毒方式可选择物理方法如高温消毒和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等。
废液的排放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和废气必须储存和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doc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合用范围分类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
分级每类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依据所办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
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备要求挨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合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课的一般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或环境拥有中等潜伏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主要经过呼吸门路令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往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体拥有高度的危险性,经过气溶胶门路流传或流传门路不明,当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状况近似的不明微生物,也一定在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待有充足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仍是在较初级其余实验室中办理。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其合用微生物范围与同级的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同样。
2.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的基本要求2.1 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安全设备和个体防备一般不必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备眼镜。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损坏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2.1.2 实验室设计和建筑的特别要求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凑近出口处。
实验室围护构造内表面应易于洁净。
地面应防滑、无空隙,不得铺设地毯。
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化、耐热。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坚固。
为易于洁净,各样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必定空隙。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在临床实验室所从事的各项研究和实验工作中,生物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它涉及到对实验室员工、环境和公众的安全保护,以及对潜在生物危害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从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实验室分类、基本原则和常见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生物安全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生物学风险,从而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可能涉及的生物学风险有很多,如传染性病原体、生物毒素、致病菌等。
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实验人员健康:临床实验室员工直接接触生物样品和试剂,风险较高。
正确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实验人员与危险生物接触的机会,防止感染和传播疾病。
2. 保护环境:实验室中的生物材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排放到废水中。
生物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这种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共安全:一些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如果没有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可能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通过对实验室内的生物危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二、实验室分类和生物安全级别按照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实验室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即生物安全级别(Bio-safety Level,简称BSL)。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在设施、防护措施和操作要求上有所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级别:1. 生物安全级别1级(BSL-1):适用于处理低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室,如无人致病性细菌。
通常只需要基本的实验室防护设施和简单的操作规范。
2. 生物安全级别2级(BSL-2):适用于处理中度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室,如流感病毒、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等。
要求具备相应防护设施,如生物安全柜等,并有严格的操作规范。
3. 生物安全级别3级(BSL-3):适用于处理高度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室,如结核病菌、SARS病毒等。
要求实验室具备更加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如负压房间等,并采取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生物防护措施。
4. 生物安全级别4级(BSL-4):适用于处理最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实验室,如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7篇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为加强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确保微生物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晋中市卫健局文件要求,对照检查内容,对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工作,检查结果如下:一、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我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具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建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所有实验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实验室布局设施及环境微生物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二级实验室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等,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每天早晨均监测室内环境参数,且参数符合工作要求和卫生相关要求。
三、人员与管理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HIV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制定了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实验室污染及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处置意外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处置体系,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同时规范了皮肤刺伤(破损)的处理原则、离心管发生破裂的处理原则并建立了意外事故报告制度。
五、菌(毒)种及样本管理本实验室不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首先,实验室应建立并持续更新一份详细的生物安全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实验室内用于处理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程序和规程,并包括合适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护措施的选择和使用。
其次,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实验室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实验室房间和工作台的布局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散播和交叉污染。
实验室应该有足够的负压和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并及时排除污染气体。
另外,实验室还应配备合适的实验室设备,如生物安全柜、病毒防护罩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前,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了解和熟悉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规定。
他们应了解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服和手套等,以降低对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暴露风险。
实验室应提供定期的健康监测和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实验室应与相关监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评估。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内部检查和事故报告机制,以及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事故。
同时,实验室还应严格控制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采购、存储和处置,避免泄漏和交叉污染造成的风险。
最后,实验室应注重信息的共享和科学交流。
实验室从事的研究和实验应保持与其他实验室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以避免重复工作和提高实验的效率。
实验室应加强对相关院校和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是保证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合适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和防护措施,加强人员培训和监测,以及与外部监管机构和其他实验室的合作,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实验室内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风险,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病原微生物(临床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参考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负责人 开展上岗前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制定有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实验室布局合理,分区明显(污染区、清洁区)。 实验人员有饮水和休息的场所,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衣橱)
环境布局、基本设施设备 明显位置有生物危险标示和警示语等相关信息 洗手设施符合要求 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地面、实验台面、实验架等设施符合要求 实验室内有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能被回收),定期检查,校验、维护和检测并有 记录 配备有效的空气消毒设备或设施 安全防护情况 重要设备有使用、检测记录 配有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的洁净个体防护设备 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实验操作时有关防护符合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 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 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 用要求》(GB19489-2008)、《 山东省生物安全一级(BSL-1)和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基 本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
有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 建立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有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免疫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保存免疫接种记录 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等消毒产品合法有效 有消毒记录,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从事的实验活动与实验室防护级别相适应 实验室感染控制 配有大小适宜、符合规范要求的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和承装容器,分类收集 有废弃物处置专职管理人员;从事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相关人员接受 过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有相关记录 对从事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废弃的培养基、组织、体液和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就地进行消毒灭菌 有废弃物转运、交接记录,并保存登记记录 实验室发生突发事件时要及时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控制措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 例》、《山东省病原微生物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 物医学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 法》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体生物危害程度、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的不同分为4类:第一类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基础教学与研究,接触1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接触不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子,如枯草杆菌、犬肝炎病毒等。
这类实验室属于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只需开放式长形工作台和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
第2类也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实验健康服务、诊断、研究、接触2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动物发病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后不导致严重疾病,具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传播风险有限,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门菌、弓形体等。
该类实验室属于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除了开放式长形工作台还应配置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应身着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第3类为遏制实验室,从事特殊诊断与服务,接触3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通常不因偶然在个体间传播,有治疗方法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这样的实验室属于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需要生物安全柜和其他操作所需的基本装置,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身着特殊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
人员进入受限,实验室内有定向气流。
第4类为严格遏制实验室。
从事危险病原体操作。
接触4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造成传播,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病原体,如爱博拉病毒,砂粒病毒等。
这种实验室属于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应有配套的生物安全柜,人员身着带正压的连衣裤,实验室空气经过滤,配备带双门的高压灭菌器,除了三级防护措施外,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经过密封的过渡舱,离开时应经风淋,生物废弃物应经特殊处理[2~4]。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平安通用准那么1.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1.1 分类1.1.1 一般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1.1.2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
1.2 分级每类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
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平安防护要求依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1.3 适用范围1.3.1 一般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l.3.1.1 一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平安操作规程、平安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1.3.1.2 二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平安操作规程、平安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1.3.1.3 三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平安操作规程、平安设备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1.3.1.4 四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平安操作规程、平安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在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1.3.2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其适用微生物范围与同级的一般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相同。
2.一般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的根本要求2.1 一级生物平安防护实验室2.1.1 平安设备和个体防护2.1.1.1 一般无须使用生物平安柜等专用平安设备。
2.1.1.2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
2.1.1.3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2.1.2 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2.1.2.1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描述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原则、技术及实践。
研究显示,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布鲁菌属、伯纳特立克次体、乙型肝炎病毒、伤寒沙门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结核杆菌、皮炎芽生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鹦鹉热衣原体、球孢子菌。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一)危险度评估危险度等级划分为四类,即:①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通常对人或动物不致病。
②危险度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对人或动物致病,但不严重。
③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度低。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不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
④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容易发生直接或间接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生物安全基本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设备。
1.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BSCs)是为处理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样本等具有已知或潜在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避免操作者、实验室环境暴露于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必须由专人安装,定期监测、维护,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
根据吸入空气的速度、再循环空气量、排出空气量、排风系统、压力设置等,分为三级:①Ⅰ级:能够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能保护操作对象。
②Ⅱ级:对操作者和操作对象均有保护。
③Ⅲ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
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意外接种等,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包括: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手套、鞋、呼吸防护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离开实验室区域时,应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并洗手,脱手套、结束生物安全柜工作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均应洗手。
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应及时更换,并置于有标识的防渗漏袋运送。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BSL)—般分为四级: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
论著136 如何做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向秀英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疾控中心 636400一直以来疾控中心作为预防、诊断、检测疾病的重要平台,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更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内容,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内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危险性因素,因此做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控工作便显得极为必要,这也是推进整个疾病防控事业能够高效、稳定、快速发展下去的必要条件。
一、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所存在生物安全问题现有的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所存在生物安全问题相对较为多样,常见的实验室结构设定不够专业合理、相关检测设备和安全装备较落后、人员安全意识不达标、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安全管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等,都会使得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发生安全风险的几率呈直线上升,增加意外事件和相应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隐患。
而从实际出发,要做好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便必须从完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加强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清洁消毒举措、培养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安全意识等方面做起。
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策略(1)针对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经常会接触到危险标本的特点,完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要以满足功能需求和保证工作者安全为中心来进行合理规划。
比如根据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现场情况,划分实验室污染区域、过度区域、干净区域,对于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样本准入标准做逐项限定,达到提高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目的。
对于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职工,要求并保障每个人在入岗前都是经过岗位培训且最终考核达标的;而进入现场的污染样本以及未污染样本则要规定各自检测流程渠道必须分开,尤其不同等级污染物要做全方位的分析处理,增设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相搭配的奖惩机制,使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规定可以得到现场职工的充分响应。
在此基础上定期更新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监督、反馈、应急事件等报备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发生安全风险的几率。
(2)加强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清洁消毒举措,这也确保生物安全能够达到预期的关键所在。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卫生部发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的通告《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以下简称《准则》)卫生行业标准已于2003年8月1日实施。
该《准则》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及其基本要求。
贯彻实施该《准则》,对于各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鉴于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实际状况以及生物安全要求的特殊性,我部决定,医疗机构推迟两年执行《准则》。
在此期间,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医疗机构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点对《准则》进行适当的补充完善,另行下发。
特此通告。
二00三年八月十九日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为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科研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4925—2001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T 16803—19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GB 50073—200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JGJ 71—19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设臵、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有受其污染。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在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微生物实验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微生物打交道并非毫无风险,生物安全问题始终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微生物实验室中,研究人员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等。
这些微生物有的可能是无害的,但也有许多具有致病性,能够引发疾病甚至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因此,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不仅是对实验人员自身健康的保护,更是对社会大众的责任。
首先,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是确保生物安全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微生物实验室应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用于存放未被污染的物品和进行准备工作,污染区则用于处理和研究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样本。
不同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和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
实验室还应该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的流通和净化,将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及时排出室外。
其次,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其安全的重要防线。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地阻挡病原体与人体的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
而且,实验人员还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穿戴和使用这些防护装备,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意外暴露。
在实验操作方面,规范的操作流程是生物安全的核心。
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例如在处理样本时要避免产生气溶胶,使用移液器要准确无误,避免液体溅出。
对于含有病原体的样本,要在特定的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以防止其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实验结束后,对废弃物的处理也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
废弃物要经过消毒、灭菌等处理程序,然后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微生物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实验室人员的准入制度,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工作。
同时,要对实验室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实验的内容、使用的微生物种类、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研究、培养和处理微生物的重要场所,它们对于科学研究与医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微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必须严格遵守和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安全,防止微生物泄漏和传播,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实施生物安全的措施以及应急响应措施。
1.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微生物实验室是处理高危微生物的场所,这些微生物可能具有高度传染性或致病性。
如果没有恰当的生物安全措施,这些微生物有可能泄漏或传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生物安全措施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与微生物直接接触,如果不遵守生物安全措施,易受到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增加。
而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对工作人员个人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传播给他人,引起疫情扩散。
最后,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屏障。
一旦微生物泄漏或传播到社会环境中,可能对公众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
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微生物泄漏和传播的风险,确保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2.实施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措施为了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安全措施:2.1 空气流通系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装备有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能够有效地过滤和清除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这有助于减少实验室中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风险。
实验室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进一步降低微生物滋生和积聚的可能性。
2.2 个人防护装备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应当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这些装备的使用有助于防止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和吸入,提供物理屏障,减少感染风险。
2.3 感染控制措施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区域的划分、流程控制、严格的操作规程等。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描述防止实验室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意外暴露及释放的原则、技术及实践。
研究显示,导致实验室相关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布鲁菌属、伯纳特立克次体、乙型肝炎病毒、伤寒沙门菌、土拉热弗朗西斯菌、结核杆菌、皮炎芽生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鹦鹉热衣原体、球孢子菌。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一)危险度评估危险度等级划分为四类,即:①危险度1级: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通常对人或动物不致病。
②危险度2级: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
对人或动物致病,但不严重。
③危险度3级: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度低。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不发生传播,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
④危险度4级: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
通常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容易发生直接或间接传播,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生物安全基本设备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设备。
1.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BSCs)是为处理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样本等具有已知或潜在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避免操作者、实验室环境暴露于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必须由专人安装,定期监测、维护,遵循标准化操作规程。
根据吸入空气的速度、再循环空气量、排出空气量、排风系统、压力设置等,分为三级:①Ⅰ级:能够保护操作者和环境,不能保护操作对象。
②Ⅱ级:对操作者和操作对象均有保护。
③Ⅲ级:对操作者防护最好。
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用于预防气溶胶、喷溅物暴露,意外接种等,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包括:防护服、面部防护用具、手套、鞋、呼吸防护用具。
需要注意的是,离开实验室区域时,应脱卸个人防护装备并洗手,脱手套、结束生物安全柜工作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均应洗手。
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应及时更换,并置于有标识的防渗漏袋运送。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BSL)—般分为四级:1.一级生物安全水平(BSL-1)实验室:属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微生物。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tiger一、目的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三、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1。
员工安全操作规程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
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1。
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
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
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
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
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
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一类有设施的机构,通过对人体种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信息,为评价人类健康、解释检验结果或建议作进一步检查等咨询服务
根据微生物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体生物危害程度、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的不同分为4类:第一类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基础教学与研究,接触1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接触不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子,如枯草杆菌、犬肝炎病毒等。
这类实验室属于1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只需开放式长形工作台和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
第2类也为基础实验室,从事实验健康服务、诊断、研究、接触2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动物发病但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后不导致严重疾病,具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传播风险有限,如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沙门菌、弓形体等。
该类实验室属于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除了开放式长形工作台还应配置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应身着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第3类为遏制实验室,从事特殊诊断与服务,接触3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但通常不因偶然在个体间传播,有治疗方法的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这样的实验室属于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需要生物安全柜和其他操作所需的基本装置,实验室应有生物危害标记,操作人员身着特殊防护服,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
人员进入受限,实验室内有定向气流。
第4类为严格遏制实验室。
从事危险病原体操作。
接触4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即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造成传播,尚无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的病原体,如爱博拉病毒,砂粒病毒等。
这种实验室属于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应有配套的生物安全柜,人员身着带正压的连衣裤,实验室空气经过滤,配备带双门的高压灭菌器,除了三级防护措施外,人员进入实验室时,应经过密封的过渡舱,离开时应经风淋,生物废弃物应经特殊处理[2~4]。
一、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
医院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从事来自患者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标本病原体的分离培养,接触危险程度不同的微生物,完成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负责健康体检等。
根据工作性质属于BSL-2实验室(结核菌或真菌的检验工作可在BSL-2实验室中二级外排式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按照WHO规定或我国国家标准[1]对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要求如下。
1.实验室设计要求[2,3]设计实验室时,除了遵循国家的、地方的有关实验室建筑安全标准规定外,应着重考虑生物安全问题:例如,从事大量的和/或含高浓度微生物工作时气溶胶形成的问题;实验室设备过多造成的拥护或空间狭小,大件设备维修与保养难以进行;节肢动物或啮齿动物横行造成的环境污染;实验室人员进出、特殊标本检验、有毒试剂使用等工作流程问题。
按照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应从功能上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将采样区、分析区、管理区清楚地区分,有进行实验的工作区域,有休息摄食的地方;有接受、处理标本的场所,有处置生物废弃物的设施环境,有安放实验设备、压缩气体、放射性物质,有机溶剂,检验耗材的空间,实验室面积应满足工作需要,方便打扫保洁,保证安全。
2.实验室装备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地面应光滑,易于清洗;管道应避免暴露,照明应适合每一项操作,避免反光带来的干扰;工作台面应耐酸碱、有机溶剂腐蚀,耐中等以上的温度,防液体渗透,可消毒。
实验用的凳子、柜子及相关设备应牢固,相互间留置的空隙要方便打扫;实验室的木门应有防火级别并可安全关闭,门上镶嵌可视窗,每个试验室,特别是在出门外应有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设计成用肘部或脚操作,保证实验室能用上优质的试剂水,实验用水与饮用水供排放管道,污水排放前应作消毒处理,实验室应考虑机械性通气
系统,提供不循环的向内气流,假如办不到,应考虑开窗,这时应安装防节肢动物出入的纱窗,室内温度应控制在令工作人员感到舒适的程度,实验室的同一幢楼中应有高压灭菌器,要有来火器,附近应紧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装置,以保证紧急发问发生时可以立即处理,应有可靠的供电系统和紧急情况下供电的装置,保证温箱,冰箱,生物安全柜等基本设备用电,走廊上应有紧急情况下方便疏散的照明灯,在工作场所之外提供实验室人员摄食的休息的地方,提供放置工作人员外衣或生活物品的设施。
3.实验室常用安全设备和器材实验室所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应能防渗、抗腐、满足结构需要,避免锐角、毛口,不稳定或用玻璃类易碎材料制成,防止或限制操作者与感染性物质接触,方便操作,易于维护,清洗、消毒。
常用的实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电子炉、塑料接种环、(可用多功能电灼式接种环代替)塑料平皿、移液器、带螺旋盖的试管、试剂瓶、安定密封的离心杯、压力蒸汽菌锅、桌面型或移动型生物废物箱。
4.个人防护在实验室,可根据操作需要穿着工作服,必要时穿着背开式罩衫等防护服,防液滴飞溅时,应穿防水的长工作服,必要时加外塑料围裙,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工作服并留在实验室内。
限制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休息室、图书馆、办公室、厕所等)穿工作服。
穿过的工作服应定期理换,被污染的工作服应立即更换,先消毒灭菌后再洗涤。
一次性使用的工作服也应先消毒再丢弃,工作服不应与生活服务装放在同一衣柜中。
接触血液、感染性物质、动物、污染表面或设备的操作,宜戴大小合适,柔软舒适的手套。
可能发生感染材料溢出,溅出的操作,应戴2副手套。
穿戴前检查有无破损、污染。
操作完毕或离开实验室,接触干净区域前应摘手套,防止污染其他表面或环境。
一次性手套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在实验室,应穿舒适、防滑、防渗不露脚步趾的鞋。
在特定区域操作时应穿特殊的鞋。
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实验材料中液体飞溅或雾化、实习颗粒撞击、紫外线灼伤等造成的伤害。
应戴口罩、护目镜、面罩或其他个体呼吸保护用品,防溅出的保护装置、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必须束在脑后,操作人员不佩戴戒指、手镯、腕表、耳环等。
接触可能或具有传染性物质后,操作人员及接触过实验室设备的参观者离开实验室前均应洗手。
操作人员及接触过实验室设备的参观者离开实验室前均应洗手,除此之外,进食前、接触患者前后、入厕前后应洗手,某些不设洗涤槽的地方应用无水产品洗手。
5.样品运输向实验室提交样品的所有场所都应接受实验人员的指导和指令。
运送时严防对人员、环境的污染。
无论在室内或室外运输,均应按照有关传染性物品安全运输的规定,将样品放在可靠、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
6.操作要求所有的操作应降低气溶胶或泡沫的生成,这类操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完成。
感染性材料的离心操作应使用安全的离心杯,或密封的离心机转子,在生物安全柜中开户、装载或关闭感染性材料。
禁止用嘴吸取液要,除了注射药物或从动物体内抽吸液体以外,不应使用注射器。
发生注体溅出,溢出等事故时应立即向高年资人员报告,及时处理并对事故的发生与处理作记录。
二、生物安全管理[2,3]
1.组织与人员职责具有临床实验室的单位应成立一个由高层管理人员为首的生物安全委员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生物安全负责;制订和修改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并进行安全检查。
实验室应任命一位有经验并能胜任的人作为安全员,协助管理层工作。
安全员负责提交生物安全计划和培训计划,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提出建议和指导,对微生物危害性作评估,监督操作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及时发现隐患,提出解决方案。
2.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应编写生物安全手册,内容包括:(1)评估实验室中接触的微生物的危害级别;(2)标准或特殊安全操作规程;(3)人个防护要求;(4)意外发生时紧急处理程序;(5)生物废物处置方法;(6)实验设备安全消毒程序;(7)内务管理制度;(8)
员工培训方法和记录。
编制的生物安全手册应方便员工获取、阅读并遵照执行。
3.内务管理在实验室入口明显位置张贴国际统一的生物危险标志并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出口处应有发光指标标志。
保证工作区域整洁有序。
非实验室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外来参观、进修或合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得负责人允许。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摄食、饮水或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实验设备维护或运出修理前进行消毒。
4.事故处理和报告实验室应制定报告危险隐患或事故发生的程序。
所有的报告以文件形式保存,对事故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作详细说明。
5.培训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工作中存在潜在微生物的种类与危害级别,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接受安全教育,遵守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获得实验感染实验室高级人员必须经常地、定期地对的有员工进行培训,保证每个人有好的微生物操作技术,有识别和控制生物危害因子的能力,掌握接触病原微生物后预防感染的方法,新进人员工作前应熟悉操作规程,在高年资人员指导下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岗位培训考核后方可独立工作,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告知员式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中具有可能的潜在感染物质,操作中存在的特别危害与潜在危害,例如使用普通接种环,刮琼脂平板、吸带菌液体、制作细菌涂片、打开培养物等操作会产生气溶胶、有吸入病原体的危险;使用注射器等锐器可致表皮破损。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皮肤黏膜引起感染等,让他们了解生物安全的具体内容。
强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