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ppt课件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
![舒婷《致橡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3bca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1.png)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 比较
中西方爱情诗传统差异
表达方式
中国爱情诗注重含蓄、委婉,西 方爱情诗更直接、热烈。
情感深度
中国爱情诗强调内在情感的抒发 ,西方爱情诗更注重情感的外露
和表达。
审美取向
中国爱情诗追求意境美、朦胧美 ,西方爱情诗更强调形象美、感
官美。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发展趋势
多元化
当代中西方爱情诗在题材、风格等方面呈现多元 化趋势,更加包容和开放。
02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散文集《心烟》 等,获得过多种文学奖项。
03
她的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致橡树》创作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77年。 诗歌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灵感来源于舒婷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分享内容要求
学生需准备简短的发言 稿,说明喜欢的理由, 可以是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对诗歌语言的欣赏 、对诗歌情感的共鸣等
。
互动交流
其他同学可就分享的诗 歌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 ,形成互动交流的课堂
氛围。
THANKS
个性化
诗人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独特情感和体验,追求个 性化表达。
跨媒介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爱情诗的传播方式和 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诗歌创新
融合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西方诗歌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创新,产 生新的艺术魅力。
跨文化视角
通过跨文化视角审视爱情诗,可以拓展诗歌的表现空间和深度,增 强诗歌的普世价值。
1 2
3
诗歌主题
爱情、独立、平等与尊严
情感表达
致橡树-PPT课件
![致橡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5b5e9910ef12d2af9e7aa.png)
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 ,内容含蕴隽永。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 手法,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从 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 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舒婷诗歌朗诵《致橡树》
预习检测 一、认读字音
炫耀 xuà n yà o 夸耀
慰藉 霹雳 流岚 雾霭 霓
2、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3、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 龚佩瑜 ,中国当代朦
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是与 北岛、顾城 一起并立朦胧诗 坛的三巨头之一。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 、《始
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
诗被译成多国的文字,是新时期以 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撑着油纸伞 散了她的芬芳, 像我一样消散了,甚至她的 像我一样地 太息般的眼光 默默彳亍着 丁香般的惆怅。 冷漠、凄清,又惆怅
致 橡 树
舒 婷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朦胧诗特点
wèi jiè 安慰
pīlì 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的雷电 现象。响声很大. lá n 山里的雾气 ǎi ní 云气 大气中有时跟虹同时出现的一种光 的现象
二、认准字形 凌xiāo( )花 xiāo( )衣旰食 xiāo( )烟 xiāo( )毁 xiāo( )灭
霄 宵 硝 销 消
雾ǎi( 和ǎi(
写作背景
此诗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四期。《致橡树》 是完全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 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 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 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 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3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 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 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受到肆无忌 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 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
诗二首—致橡树(完美版)(共25张PPT)
![诗二首—致橡树(完美版)(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9201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
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 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 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 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 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 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 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 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 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 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传统的爱情观,总是要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
济、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干扰和制约,因此,人们的婚 姻,往往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结合,而是权势和财 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变成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 统治的关系,从而失去爱的本质,作者在这首诗里所摒弃 的就是这种陈腐的观念。
(二)作品内容分析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 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 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 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 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 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 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 曲。
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 说道:“你有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 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 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 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 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 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 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 “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 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 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
致橡树_PPT课件
![致橡树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bd3ecd9ec3d5bbfd0a74c1.png)
舒 婷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味,理解 诗的主题 2、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3、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4、 初步懂得赏析诗的一般 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拓展
我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学习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 观,同学们自己对爱情有什 么新的认识呢?
十七岁的爱情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蒙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轻轻 的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 的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 的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 的挂着
十七岁的枝条依然 稚弱 扛不起深沉的思考 我们是等待成熟的 果园 让我们依然保持沉 默 渡过岁月卧成的河 流 看我们的生命之树 根根枝桠 将坠满甜蜜的硕果
教师寄语
面对你心仪的那一颗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
是否已经长成了大树,是否已经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 的花朵,是否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是否已经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 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 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 周恩来总理说过:“青年是黄金时期,要学习,学习, 再学习!”现在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学会学习, 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学会生活,要努力使自己长成一 棵茂密的参天大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 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 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 情!如果过早地涉猎这个禁区,那只会品尝一杯苦辣的 酒、一颗酸涩的果。最后祝愿同学们在将来都能找到属 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
爱情诗二首—舒婷致橡树中职PPT课件
![爱情诗二首—舒婷致橡树中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777e37aa00b52acec7caac.png)
四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主题讨论: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 立怎样的爱情观?怎 样看待现代的中学生 的早恋问题?
第38页/共42页
启示:
爱情是美妙的,被爱是幸福的。 我们 必须认识到,现在应该学会不断完善自己, 使自己成为一棵向上的树。只有这样才会 有沉稳坚定的步伐、自信坦诚的目光,才 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懂得什么是 真正的爱情。
凌霄花 鸟儿
极力攀附 单方痴恋
泉源 、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
世俗 的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观
(否定)
第13页/共42页
朗读诗歌第二部分。 思考:
对前面几种爱情观,作者都 是持否定态度,那么,作者 真正向往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第14页/共42页
男:橡树
女:木棉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指出了什么?
第1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第3页/共42页
一 激情导入 走进作者
• 舒婷:
• 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 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 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 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 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 船》、《也许》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 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 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共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苦难 共同分享人生沿途美丽的风景、分享快乐和成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第19页/共42页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理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a7f7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7.png)
对诗歌的再创作建议
加入个人经历与感悟
在朗诵诗歌时,可以适当融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使诗歌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引发共 鸣。
创新表现形式
可以尝试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配乐、舞蹈、绘画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 方式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情感投入
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感中,通过朗诵传达 出真挚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
个人感悟分享
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通过朗诵《致橡树》,我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诗中表达了一种不依附、不攀缘、平等独立、相 互扶持的爱情观,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所追求的爱情模式。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停顿与连读
合理运用停顿和连读,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例如,在表达转折、强调等情感时,适当 停顿;在表达连贯、流畅的情感时,适当连读。
音量与音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调整音量和音调,例如, 在表达悲伤、痛苦的情感时,适当降低音量并使 用低沉的音调;在表达喜悦、兴奋的情感时,适 当提高音量并使用明亮的音调。
感谢观看
THANKS
致橡树优秀课件
目 录
•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 致橡树的艺术成就 • 致橡树的影响与评价 •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01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与地点
时间:XXXX年。 地点:中国。
创作动机与目的
动机
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目的
呼吁人们追求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爱情关系。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 确保课件内容的可读性
爱情诗二首 课件
![爱情诗二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ac827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a.png)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知识补充:现代诗的特征
•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 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 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 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 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 闽西山区。
• 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
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本阅读:
• 这些意象美在何处?各有何特点?借助什么修辞方法?
讨论明确:变化、应和、流动的韵律感。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 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 烈情感,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再者,诗歌的意象有鲜明的色彩,构 成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一系列鲜活意 象的递进性排列,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在重章叠唱中,情 感的变化,随层次的递进而愈趋炽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两组 意象中,诗人的自喻,相对阔大高岸、荒茫粗犷,宣泄着悲壮美;爱人 的意象,相对娇柔细腻、妩媚温情,表达着柔静美。
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 的爱情观的“破”。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 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 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22fb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a.png)
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接受度分析
1 2
文化差异对理解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致橡树》的理解可能 存在差异,如对意象、隐喻等的解读。
共鸣与认同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 普世价值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和认同。
3
接受度提升途径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提供多元化解读等方式, 可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对《致橡树》的接 受度。
深刻内涵
通过对比和矛盾冲突的手法,揭示 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表达了 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03
诗歌解读与赏析
爱情观:独立平等、相互尊重
独立平等
诗歌中强调爱情双方应保持独立的人 格和平等的地位,反对依附和攀援的 关系。这种爱情观体现了现代意识, 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相互尊重
在爱情中,双方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意 愿和选择,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 方。这种尊重是爱情长久维持的基石 。
《致橡树》ppt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诗歌解读与赏析 • 诗歌风格与语言特点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课件制作技巧与展示方法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舒婷及其诗歌创作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 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
她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 想主义色彩,善于运用意象和 象征手法表达内心情感。
。
句式多变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气,如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使
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多彩。
描绘细腻
对橡树的描绘非常细腻,从树干 、树枝、树叶到花朵、果实都进 行了详细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
够看到橡树的真实形象。
丰富多样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诗歌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如将橡树比作“铜枝铁干”、“红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f512827f1922791788e84f.png)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 1980首年开致始橡,诗树坛出我现愿了一意个是新的急诗流派,》被称
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 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 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 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 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 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 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 ,自成一个王国。
致橡树朗读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因为爱是双方的...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我愿意是急流
①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②可以概括为几组、几类? ③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④诗人是用哪些词语将这 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 急流、小河 愿 荒林 意 废墟 是 草屋 ┇ 云朵、破旗 ┇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 印、同甘共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 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 时代更替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 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泰戈尔曾写过一首诗,《最遥远的距 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 爱你……”这是这首诗的第一小节,同学 们,大概已经听出来了,这首诗的内容是 关于什么的?
致橡树 课件PPT
![致橡树 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14798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b.png)
婷
▪ 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 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大量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是与北岛、顾城一起
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 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 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 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 《致橡树》是完全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 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 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 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说说你的看法
欣赏朦胧诗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2、《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3、《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 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 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 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 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北 岛等。
讨论:
1、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了 哪几种爱情观?列举并说明。
相互交融、依存
相知相恋 心有灵犀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 么样的?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相互交融、依存
相知相恋 心有灵犀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舒婷《致橡树》 ppt课件
![舒婷《致橡树》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d620ed90c69ec3d4bb7551.png)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具有坚毅、刚强、
也像戟;
矫健的阳刚之美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既有美丽的外表, 像沉重的叹息, 也有丰富的内涵, 又像英勇的火炬。 勇敢、顽强,
柔韧之美
橡树
男性的阳刚气概
铜 枝 铁 干 、 刀 、 剑 、 戟
木棉
女性的柔韧气质
红 硕 花 朵
托物言志:
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借助对某一象征
舒婷《致橡树》
• 深入了解诗歌的“意象”。 • “我”不愿意成为什么? • 愿意成为什么? • 这是怎样的爱情观?
•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 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 (景象、事物) • “意”指诗人的情思。
舒婷《致橡树》
• 橡树,原产于印度、马来西亚及印尼。 印度橡皮树生长可高至20米,在热带 森林,有些更可以高达30米。橡树是 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 它有高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 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是松鼠 等动物的食品。
绝不学
痴情的鸟儿
只知依恋的爱情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衬增也
托加不
你 的
你 的
止 像
威高险
仪度峰
。,
舒婷《致橡树》
甚至日光。甚 至 春 雨 。
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 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
• 泉源:常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 • 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使橡树显得高大、伟岸,自己则只是一种衬托 ,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君人当爱作情诗磐中石的,妾意象当:作蒲苇。蒲苇 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
2024版《致橡树》朗诵ppt课件
![2024版《致橡树》朗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44c4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e.png)
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舒婷及其诗歌创作《致橡树》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诗歌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舒婷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创作背景诗歌通过描绘橡树的形象,赞美了爱情的坚贞、永恒和力量。
该诗的主题不仅局限于爱情,还涉及到生命、自由、尊严等更广泛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致橡树》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诗歌主题与意义02诗歌内容解析Chapter结构与段落大意开篇: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向橡树表达深情,展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
主体: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方式,“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意象与象征手法橡树象征坚韧、沉稳、独立的品质,代表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凌霄花、泉源、险峰比喻依附、奉承和追求名利的爱情观,与橡树形成鲜明对比。
根与叶象征爱情的根基和相互扶持,强调爱情的平等与尊重。
情感表达与传递理性思考深情告白在情感表达中融入对爱情、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度和内涵。
情感升华03朗诵技巧指导Chapter声音清晰、洪亮气息平稳、深沉声音弹性030201声音运用与气息控制情感投入与表达层次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共鸣表达层次丰富语调抑扬顿挫根据诗歌情感和意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语调的高低、起伏和转折。
语速适中保持适当的语速,既不过快也不过慢,确保观众能够跟上朗诵的节奏。
重音准确在关键的字词上加重音,突出诗歌的重点和韵律感,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语速、语调、重音把握04配乐选择与运用Chapter适合《致橡树》的配乐推荐钢琴曲《秋日私语》01小提琴曲《梁祝》02古筝曲《渔舟唱晚》03配乐在朗诵中的作用营造氛围配乐能够为朗诵营造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听众更容易进入朗诵所表达的世界。
致橡树_PPT课件
![致橡树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41566561252d380eb6e8c.png)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常 年 送 来 清 凉 的 慰 藉 ;
也 不 止 像 泉 源
衬 托 你 的 威 仪 。
增 加 你 的 高 度 ,
也 不 止 像 险 峰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 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 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 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 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 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 审美享受。
•舒婷诗歌朗诵《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 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1、找出木棉和橡树关系亲密的句子?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 象和你站在一起 独立平等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相互依存,紧密结合。 每一阵风过……但没人能听懂我们的 语言 精神默契、心心相印、感情交融。
橡树
美国国树,生命力 顽强,高10-4 0米,寿命可达数 百年,如云冠盖, 引人注目.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始祖鸟》,
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被译成多国的 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致橡树_舒婷_ppt课件,课件致橡树ppt,《致橡树》ppt课件
![致橡树_舒婷_ppt课件,课件致橡树ppt,《致橡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154f0c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4.png)
任务单 4
既然木棉向橡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那么,橡树听了这些,会有何感想呢? 假如你是那棵橡树,你又会向木棉说 些什么?
请以《橡树致木棉》为题,写一首诗 或一篇文章。
2023/2/1
致橡树
舒婷
任务单 1
多样朗读,整体感知 提问:请描绘这首诗在你脑海里留
下的画面。
1分钟思考
2
任务单 2
深入学习,领悟意境美
提问:中国古典诗歌关于爱情的题材中, 喜用哪些意象,举例说明 。 试试找出这首诗所采用的意象。
3分钟独立思考,5分钟小组讨论
2023/2/1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 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 “怜子”,“清”即“情”。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 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 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 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燕: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 思念情人之切。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 燕双飞”
2023/2/1
寻找意象
诗节 意象 特点 爱情观 态度
第一诗节 第二诗节
2023/2/1
任务单 3
鉴赏诗歌——品读爱情
谈谈你的爱情观?(你向往的爱情是 怎样的//未来你希望你的另一半是怎 样的)
2023/2/1
任务单 4
探讨本诗主旨 本诗就只是爱情诗吗?还有没有其他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
3分钟小组讨论
2023/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 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End!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既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心心相 印,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3)你有你的铜枝铁叶,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爱情中的女性保持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彼此独 立,互相欣赏,互相尊重。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 【法】莫里哀
自由朗读
意象
• 凌霄花 • 鸟儿 • 泉源 • 险峰 • 日光 • 春雨
世俗的爱情观
• 一方攀附的爱情 • 单方痴恋的爱情 • 一味奉献的爱情
木棉
——象征女性阴柔之美 平等、独立
阳刚之气的橡树 阴柔之美的木棉
特殊关系
(1)“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 ——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又鹊
岂桥柔
在归情
朝 朝
路 。
似 水
暮 暮
两 情
, 佳
。
若 是
期 如
久梦
长,
时忍
,顾
胜迢纤 却暗云 人度弄 间。巧 无金, 数风飞 。玉星
露传 一恨 相, 逢银 ,汉 便迢
鹊
秦 观
桥 仙
无怨的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席慕蓉
如果你爱上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开学第一课
爱情语录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
同撞击的火花
【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
坦的道路。
【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
充满信心。
【法】安德烈•莫洛亚
(4)我们分担寒潮、风雨、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 岚、虹霓。 ——双方互为支持、分担苦难、共享人生。
真正的爱情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仿佛永远分离 ➢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心 中 的 爱 情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颗开花的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