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编码学习教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是速率匹配问题,由于绝大多数 信源其消息是不等概率的,因而编成的变 长码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必然导致信源 输出速率是变化的,然而在实际信道中传 送的信息率是固定不变化的。这就是说信 源给出的是变速的,而信道传送的则是恒 速的,因而信源与信道之间必然存在一个 速率匹配问题。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在工程上一般 是采用缓冲存储器的方法。这个缓存器起 到类似于水库的作用,变速输入、恒速输 出。但是这个缓存器的容量的选取显然与 输入变速特性即信源统计特性和编码方法, 以及输出速率密切相关。容量选大了浪费 设备,容量选小了则可能产生由于输入大 于输出且容量不够而出现溢出现象,或输 入小于输出而出现取空现象。这是一个需 要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问题。
H(U)≤R<H(U)+ε
其中ε为任意正数。
5.1.3 最佳变长编码
—哈夫曼编码
1952年,哈夫曼给出一种编码方法, 所得的码字是异前置的变长码,其平均码 长最短,称它为最佳变长码,又称哈夫曼 码。 1956 年,戈罗伯对它进行了改进,使 之更便于实用。
其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1) 将信源消ຫໍສະໝຸດ Baidu(符号)按概率大小
二、 变长编码定理
有了上述讨论的基础,我们下面给 出指导构造变长码的不同类型信源的信 源编码定理。它给出了变长码的平均码 长应该满足的条件。 首先讨论单个消息 ( 符号 ) 信源的变 长编码定理,它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 变长编码定理。
定理5-1-4 :对于平均消息 (符号 )熵为 H(U)的离散、平稳、无记忆信源,必存在 一种无失真编码方法,使平均每个消息(符 号)的信息率R
顺序排队;
(2) 从最小概率的两个消息开始
编码,并给予一定的编码规则,如小
概率的下支路编为 1( 或 0) ,大概率的
上支路编为 0( 或 1) ,若两者概率相等,
仍是下支路为1上支路为0;
(3) 将已编码的两个消息对应概率合并, 并重新按概率大小排队,重复步骤(2); (4) 重复步骤 (3) ,直至合并概率归一 时为止; (5) 编成的变长码是按后出先编方式, 即从概率归一的树根沿编码路线逆行至对 应的消息,如u3为“110”。
以至在低信噪比下无法正常工作。目 前对这类误差扩散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克服 方法,在工程上一般哈夫曼码只能适合于 高信噪比的优质信道,比如误码率低于10-6 以下,以减小误差扩散所带来的影响。同 时工程上还常常采用定期清洗,比如在文 件和报纸传真中就采用按行清洗的方式, 以牺牲编码效率来达到限制误差扩散的目 的。另一种方法是加检错纠错码。
可见,在差错率Pe和编码效率要求 并不十分苛刻的条件下,对这一简单信 源就需要近一百万个信源符号进行联合 编码,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 解决这一个问题,人们就很自然地转向
于对变长编码的研究。
5.1.2 变长编码定理
等长编码需要取很大数量的符号一起 编码,显然不现实,倘若采用变长编码, 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若仍用上述最简单的 离散信源的例子,作变长编码如下,至于 具体编码方法后面将进一步讨论。 可见,若采用上述变长码,即使采用 逐位编码 ( L=1) 效率可达 100% ,这里虽然 是一个特例,不过一般情况下效率都可达 到很高。显然它大大优于等长编码。
第5章 信 源 编 码
5.1 无失真信源编码 *5.2 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5.3 矢量量化编码 5.4 预 测 编 码 5.5 变 换 编 码 5.6 传 真 编 码 5.7 语音压缩编码 5.8 图 像 编 码
5.1 无失真信源编码
离散信源的无失真编码实质上是 一种统计匹配编码。信息论指出信源中 的统计多余度主要决定于以下两个主要 因素:一是消息概率分布的非均匀性, 另一个是消息间的相关性。对无记忆信 源主要决定于概率分布的非均匀性,但 是,对于有记忆信源,两者都起作用, 且后者相关性更加重要。
首先是误差扩散问题,由于哈夫曼码 是一类无失真信源最佳变长码,这就是说 在研究这类无失真信源编码时认为信道传 输是理想的,是不产生差错的,然而实际 信道中总是存在噪声的,噪声引入后必然 要破坏变长码的结构。同时由于变长码是 不加同步的码,无法自动清洗所产生的影 响,所以必然要产生误差的扩散,这就是 说噪声所影响的不仅是被干扰的码元,而 是一直要扩散下去影响后面的一系列码元。
很多学者深入地研究了离散、随机序 列信源的统计特性,仙农 (1948) 首先发现, 后来麦克米伦(1953)和沃尔夫兹(1961)进一 步严格证明,这类信源具有渐近等同分割 性 , 或 简 称 为 A.E.P(Asymptotic Equipatition Property)。它的基本思想是, 一个总数为 nL 种的消息序列信源随着消息 序列长度 L 的增长且足够大时,越来越明 显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第3个问题是与信源统计特性相匹配的 问题。变长码本身就是与信源统计特性相 匹配的无失真信源编码,因此信源统计特 性的变化对变长码影响很大,它主要体现 在下面两点。 (1) 与信源消息种类多少的关系:一般 变长码更适合于大的消息集,而不大适合 小且概率分布相差很大的集合。小消息集 只有在很特殊情况下才能实现统计匹配。
一、 码树与码字(组)可分离条件
这里,引入较直观的“码树”的概念, 并仍结合表 5-1-1 中的码字 ( 组 ) 来进一步解 释和说明。 码树是图论中的一个分支,又称为树 图。码树编码法是将编码方法形象化为一 棵生成的树。树有树根、树枝、节点、端 点、节数,并有满树与非满树之分。
从图5-1-1上看,要构造出在接收端可 分离的变长码,只要满足被选用的码字必 须为异前置码。在比较简单的信源,我们 可以很方便地用这种码树的方法直接且直 观地构造可分离码,但是,一当信源较复 杂比如信源含有很多消息 ( 符号 ) ,直接画 码树就比较复杂。
统计匹配编码是根据信源的不同概率 分布而选用与之相匹配的编码,以达到在 系统中传信速率最小,且满足在信宿复制 时无失真或低于某一允许的失真限定值。 下面,我们首先研究这类离散、无失 真、无记忆信源编码的一般模型,并研究 在它基础上应如何编码,从而引出定长和 变长两类编码方法。
5.1.1 等长编码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