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中国书法史与书法理论》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概要

中国书法概要






书法起源与演变

书法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由最早的刻画符号 —— 象 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演变而来。(书画同源)

最早的汉字刻画符号出现在陶器上(其实应该还有更原始 的文字,只是考古发掘没有找到相关印证)。最初的刻画 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十分确切的含义。
书法起源与演变

八千多年前,在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 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代人能识 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约六千年前,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 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接着有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刻画记号的陶片,其记号共有二十 四种,有的类似殷墟甲骨文字,都是单个独立的字。二里岗文化已发现有文字制度。这里曾发现过 三个有字的骨头,两件各一个字,一件十个字,似为练习刻字而刻。这使得文明向前又迈进了一大 步。 原始文字的起源,是一种模仿的本能,用于形容某个具体事物。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沈传师书法
杨凝式〈韭花帖〉
柳公权书法作品
发展历程

宋朝
尚意宣情
宋朝书法尚意,意的内涵包含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还倡导书法创作 中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求书家 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 书遗风。 无论是天资极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己的书法 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 南宋的吴说、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得到进一步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 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书法考级大纲

书法考级大纲

书法考级大纲
硬笔书法考级大纲
中国画·山水考级大纲
中国画·花鸟考级大纲
中国画·人物考级大纲
素描考级大纲
速写考级大纲
色彩考级大纲(水粉水彩油画)
漫画考级大纲
儿童画考级大纲
篆刻考级大纲(试行)
篆刻大纲分为个档次:
级:为最初基础考级标准,主要是临摹秦汉印,从文字反写在印面上并将它刻出来到能初步掌握刻印的全过程,从与临本大体相似到比较相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级:为临摹的较高级阶段,要求较熟练掌握临刻的全过程到能自行刻制一方姓名印。

级:为创作的初级阶段,有了临摹的基础,转入创作阶段,从平均式创作到能刻朱文和白文,以及其他样式的印章,且布局合理,文字比例协调,疏密得宜,文字不倾倒、不篆反、不刻错,这也是一个由易至难的过程。

级:为创作的较高级阶段,考生不仅能创作各种各样的印章,而且能刻边款,不仅能较好的分朱布白,且字法、篆法、章法、刀法都能涉及,并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这二级中很重要一条是能刻边款、拓边款,真正完成篆刻的全过程,基本上达到能考取各高等艺术院校篆刻专业的水平。

中国书法史复习资料

中国书法史复习资料

1.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辞,殷墟书契。

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学,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最早书法的代表。

2.商代的金文与甲骨文同样具有书法意义。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从商代中后期开始流行,在周代达到高峰。

秦称铜为金,于是把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商,周时期,钟为礼乐之器,鼎为权利象征,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后人又称金文为钟鼎文,青铜器又称彝器,其铸刻文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凹入的阴文,称为款。

一种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故青铜器铭文又称彝器款识,钟鼎款识。

3.可以把秦篆文字由籀文发展到小篆的大致脉络概括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秦公簋——石鼓文——秦公大墓石磬刻石——新郪虎符——泰山刻石。

4.什么是隶变?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说:“隶变者,篆之捷也。

”由篆而隶的书体演变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篆书快写手法,破坏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法,并在变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当这种变化的规律逐渐成熟和普遍运用时,早期隶书 (古隶)便形成为了。

我们把这种隶书书体的发展演变现象及其内在的规律称之为“隶变”。

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隶变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走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

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5.王羲之书法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的书风对后世书法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楷书方面:王羲之在卫夫人和王的基础上对钟繇楷书进行了变革,将其结体易扁为方,横画改平势为斜势,其晚年所书的《黄庭经》《东方朔画赞》,更可以看到其楷书对于前代的改造,结字更加紧凑,变化更生动,经过王羲之的变革,楷书彻底“楷化”,脱去钟氏楷书中的隶书遗意。

王羲之在楷书技法完善的基础上,表达了情感和意境。

王羲之的楷书由技入情,表达了丰富的内涵。

草书方面: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王羲之早期的草书从张芝入手,多有吸收,并自称可以与张雁行。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

书法等级考试——书法史知识汇编一、历代名家名品1.先秦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直至商纣王(帝辛)被周灭亡,共历273年。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

西周定都镐京(今西安),受犬戎侵扰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华夏,建立秦朝。

我们将此之前皆称为“先秦”。

这个时期汉字的功能仅限实用,故众多作品皆无书者名氏,只有名品而无名家。

先秦的书迹名称都与载体有关,最有名的如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石鼓文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而近几十年还发现众多的先秦墨迹,是用毛笔沾墨或朱砂写在玉石片、简牍和绢帛之上。

我们分别指出这些内容应该了解的知识点:①甲骨文:由谁哪年首先发现的?最主要出土在哪个地点?甲骨文产生的主要时代、主要内容以及甲骨文的别称,20世纪研究甲骨文最著名的学者是谁?“四堂”的是哪四位?②金文:金文所处的主要时代,金文的主要用途,金文的其他名称,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写出四个以上著名的西周金文作品。

③刻石:最著名的是石鼓文,其所处的大致时代、主要内容、后世流传的最佳拓本等。

④墨迹:著名的有东周时期的《侯马盟书》、楚国简牍、战国时期的帛书等等。

⑤与文字相关的事件是东周开始,文字逐渐分为东、西方文字。

西方文字是秦国文字,全盘继承了西周的文字;东方文字指的是东方六国文字,从原来的西周文字逐渐出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举例:金文: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古时人们称金属铜为“金”,故命名为金文。

吉金是当时青铜器的雅称,后世又有“吉金文字”的称呼;又因我国的青铜器以钟(乐器)、鼎(礼器)为代表,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青铜器上凹下去的文字为“阴文”,为“款”,凸出来的文字为“阳文”,又称“识”(zh),故合称“款识”,则金文又称钟鼎款识。

古人铸刻金文的目的是“刻金石以求久远”,其内容主要是记功、记事,后期还有“物勒工名”之用。

《中国书法史》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

《中国书法史》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

《中国书法史》2020章节测试(附答案)1.1书法艺术和书法习字1、【单选题】书法定义的要点不包括()A、表现方法B、书写工具C、表现对象D、书写人群答案:D2、【单选题】中国古代()的转写就是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

A、行书B、楷书C、草书D、隶书答案:C3、【单选题】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是()。

A、阿富汗B、韩国C、日本D、新加坡答案:A4、【判断题】从广义上讲,书写文字的方法就是书法。

()答案:√5、【判断题】概念内涵丰富了,外延也会随之扩大。

()答案:X1.2书法自觉和书法意义1、【单选题】()时期是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

A、明朝B、唐朝C、西周答案:D2、【单选题】()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用的文字。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汉隶答案:B3、【单选题】()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的代表是仰韶文化。

A、黄河中上游地区B、山东地区C、黄河中下游D、长江流域地区答案:A4、【判断题】书法的历史就是文字的历史()5、【判断题】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答案:√2.1仓颉说和伏羲说1、【单选题】奚仲发明了()A、书B、稼C、邢D、车答案:D2、【单选题】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源于图画说B、结绳记事说C、瓷器符号说D、八卦说3、【单选题】()是埃及最古老的文字。

A、圣书字B、楔形字C、表形字D、汉字答案:A4、【判断题】位列十三经之首的是《诗经》。

()答案:X5、【判断题】后稷被认为是西周人的祖先。

()答案:√2.2黄河上游文化说1、【单选题】()是南宋著名学者郑桥的作品。

A、《满江红》B、《题临安邸》C、《过零丁洋》D、《通志》答案:D2、【单选题】八卦由八种卦相来象征着天地八种不同性质的事物,而其中乾代表了()。

A、水B、地C、天D、火答案:C3、【单选题】()主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A4、【判断题】一个民族、一个部落甚至是一个人都可以创造文字。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中国书法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中国书法史论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准确把握中国书法史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

2. 了解掌握中国书法史论发展中的基本知识及其主干问题。

3. 熟练运用中国书法史论知识分析相关问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书法
第一章书法的概念与基本知识
一、书法的概念
二、汉字特点与书法形体
三、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其功用
四、碑帖知识
第二章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化及其基本规律
一、先秦书法
二、秦汉书法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四、隋唐书法
五、宋代书法
六、元明书法
七、清代书法
八、民国及现代书法
九、当代书法
第三章书法的临摹创作及其技法理论
一、对书法传统与经典碑帖的认识
二、临摹的方法与意义
三、书法创作的本质
四、书法创作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章书法理论
一、古代书法理论述要
二、现当代书法理论研究及发展综述
第五章书法欣赏与评鉴
一、书法欣赏与评鉴的意义
二、古代书法欣赏与评鉴的类型及其方法
三、现当代书法批评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
第六章篆刻的起源与发展
一、篆刻的起源
二、秦汉篆刻
三、魏晋南北朝至元代篆刻
四、明清及近现代篆刻
五、当代篆刻
第七章篆刻创作与评鉴
一、篆刻工具与材料
二、执刀与刀法
三、篆刻临摹的方法与步骤
四、篆刻创作及边款艺术
五、篆刻欣赏与评鉴。

书法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书法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书法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什么叫“力透纸背” ?书画中的“力”是点画、线条形质、作者内在精神的一种表现,较为抽象。

从具体运笔去看,如果能中锋行笔,即行笔时笔毛均匀铺开,笔心在笔画中行走。

手臂的力量能通过柔软的笔锋切进到纸中去,这就叫“力透纸背”。

如果行笔时笔毛拧得变形了或扭成一团、笔毛没调整好,没有使它均匀铺开,笔毛像抹油漆一样从纸上扫过。

这样的笔画是“抹”出来的,像墨猪,就无从谈笔力了。

笔画的力度与线条的粗细、长短没关系,关键在于作者调整驾驭毛笔的能力,和运用中锋行笔。

从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细小的笔画,虽细若游丝,但力若千钧。

从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中,你能感觉到画笔凝重,笔笔如铁钩银画。

这都是力透纸背的典范之作。

何谓挪让 ?"挪让"是指组成字的各部分点画之间彼此相让,又互相呼应,使笔画多的字不显得密集,笔画少的字不显得疏空,如"马"旁、"鸟"旁的字,左边都要写得平直,给右边的半个字让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类推。

间架有哪些要求 ?字的间架,要求大小、长短、宽窄、斜正得宜。

学习书法有哪些基本法则?学习书法必须掌握执笔、运笔、用笔、结构这四方面的基本法则。

为什么不可以用指运笔?用指力去拨动笔管,笔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动,笔管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小,写小字还可勉强对付,写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无法运转了。

而且,用指力运笔,笔不踏实,写出的字也是虚浮无力的。

古人执笔有“龙眼”“凤眼”之说,是怎样执法?所谓“龙眼”“凤眼”,只是一些故弄玄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最要不得的。

“龙眼”执法,是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笔管前面,无名指的第一节节骨在笔管里面推顶,拇指右边指肉擫在笔管左面,使虎口围成圆形,用这种执法,手腕扭着,既吃力又不切实用。

至于“凤眼”执法,更要不得,食指勾得老高,拇指在中间,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为上、中、下三截,这样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捏在掌心,虎口狭长,象凤凰的眼睛,掌心捏实了,笔尖运转就不灵活,这样执笔的人必须注意纠正。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大纲

中国书法等级考试大纲
要求:①自选创作一件作品。
②命题创作三件作品。
内容:①自选创作(选择一种书体)
②命题创作(选择三种书体)
字数:①自选创作10个字以上。
80
作品章法完善、有节奏感,用笔精到、自然,点画结构变化合理,在传统基础上初具个人风格表现。
评定重点:章法
自选创作
权重%
命题创作
权重%
笔法
行笔自然,线条流畅,点画灵活、生动有趣。
中国书画等级考试书法模块考级标准
级别
试卷规格
时间
考核内容与要求
权重(%)
考核标准
权重(%)
初级
一级
四尺六裁竖用(43cm×33cm)
60
分钟
书体:隶、楷(自选一种书体)。
要求:对临一件作品。
内容:命题对临经典法帖中一段。
字数:不少于15个字。
100
笔画结构基本准确,全篇整齐。
评定重点:笔法
①笔法:点画的起笔、行笔、转笔、收笔的方法基本准确。
字数:每种30个字以上
90
笔画基本准确,结构比例得当。全篇整齐、大小适中。
评定重点:基本结构、笔画
对临
权重%
书写
权重%
笔画
笔画及位置正确,初步掌握运笔方法
40
笔画及位置正确,初步掌握运笔方法
40
结构
较平正、均匀,结构比例较得当
55
较平正、均匀,结构比例较得当
55
章法
通篇整齐、大小均匀、适中,字在格内居中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制)
80
用笔精到、自然,结构略有变化,章法完整合理。
评定重点:章法
自选创作
权重%
命题创作

中田勇次郎《中国书法理论史》卢永璘 译

中田勇次郎《中国书法理论史》卢永璘  译

卢永磷译《中国书法理论史》题记卢永磷同志把他的《中国书法理论史》全部译稿拿来找我审读,并嘱我写一点序言之类的东西弁其首。

去年我如命通谈r译稿全文,随手对字句作了些改动。

现在永磷交稿在即,这篇《题记》也只能仓促地如命缴卷。

这要请永磷和广大读者原谅。

人们对于比自己年轻的熟人,经常亲呢地说:“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我对永磷在学术领域中的逐渐成长,似乎也可以倚老卖老地这样说:“我是看着他成熟起来的。

”一九七O年,永磷以工农兵学员身分从吉林被选拔到:IE夫中文系学习。

七一年秋天,系内一部分师生以“开门办学’!均方式,到密云农村住了小半年,我和永磷都去了。

这样我们就7;:始熟识了。

七四年初,这个年级的同学经过一番“上、管、改”之后算是毕业了,永磷被留在中文系工作。

接着我和他又有一次共事的机会,相处了一年多。

粉碎“四人帮”后,永磷正式承担了教学任务,被分配到文艺理论教研室,专治古典文论。

后他又通过考试,被录取为北大中文系研究生。

我虽于八三年离开中文系,由于我和永磷住得较近,彼此又谈得来,仍旧经常有来往;有时也读他写的文章,对他的了解更深了.可以这样说,他是这一届留校毕业生中最勤奋好学的一员近十年来,在北大的众多青年同志中,有的人另有高就,有的人改了行,而水璘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学术之林,不辞辛苦地向科学高峰攀登。

他熟练地掌握了外文,这部译稿就足他通晓日文后的一大收获。

在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队伍中,水璘正从新兵向老兵的行列过渡,虽然他还得算是青年.我想,如果永璘不计较名利得失,认真思考,认真读书,在坚实的学识基础上进而开荒拓野,其成就是会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的.说到书法,我是个假内行。

先父玉如公是本世纪内有数的书法家,我从小耳濡目染,照理讲应该略窥门径.但我缺乏过硬的“幼功”,更未能持之以恒,在实践方面缺少应有的基本训练。

四十岁之后,才作为业余爱好重新临帖.因此对书法理沦也似懂非懂。

读了永磷同志译的这部《中国书法理论史》,感到确实大了眼界,理清了两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眉目.这对我来说是补课,也是一次接受书法教育的好机会.但我边读译文,边感惭愧。

教育部书法等级考试考试大纲解读

教育部书法等级考试考试大纲解读

工 具
方格纸 铅笔、蓝黑色或黑 色钢笔、签字笔
字 楷书 体 每种20字以上
内 容
对临硬笔楷书范字 书写合体字(左右 结构、上下结构)
临写样题
书写样题
3级考试要求 对临 60%
【笔画】笔画准确(40%) 【结构】结构形似(40%) 【章法】通篇能基本体现原贴特点,字在格内基本居中(20%)
书写 40%
时 90分钟 间
半生熟宣纸
纸 张
四尺对裁竖用
(137cm×43cm)
字 隶、楷、形 体
对临:三选一
要 求
(局部)
创作:20字以上
四尺宣纸: 138cm×69cm
四尺对 裁宣 纸: 137cm ×43cm
5级样题(创作) 背景
6级考试要求
对临 60%
【笔法】准确体现范本的笔法特点,点画生动自然 (30%) 【结构】准确体现范本的结体取势特征,结构合理(40%)
形态,点画基本准确
5% 章法(5%) 较好地模仿范本章法的排布方式,布局有序
较好地模仿
能够模仿出范本整体的形态和主要细节
临写样题
3级考试标准
纸 张
半生熟宣纸 四尺三裁竖用 (68cm×45cm)
时 60分钟 间
四尺三裁宣纸: 68cm×45cm
四尺宣纸: 138cm×69cm
3级考试内容
字 隶、楷 体 要 九选一 求 对临一件
纸 张
半生熟宣纸 四尺六裁竖用 (46cm×34cm)
时 60分钟 间
四尺六裁宣纸: 46cm×34cm
四尺宣纸: 138cm×69cm
2级考试内容
字 体
隶、楷
要 九选一 求 对临一件
2级考核标准

(完整版)中国书法史考前提纲

(完整版)中国书法史考前提纲

书法史考前辅导●填空201.中国书法字体有篆、隶、楷、行、草。

2.中国书法史第一个高峰是魏晋时期,第二个高峰是隋唐时期。

3.楷体是中国书法汉字演变的最后一种字体。

4.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标志尚意书风的形成。

5.“吴门三家”指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王宠。

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

6.殷商到西周通行甲骨文。

7.商周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为钟鼎文。

8.尚韵书风形成于晋代。

9.文房四宝为笔、墨、纸、砚。

10.《笔意赞》为南朝齐书家王僧虔。

11.《海岳名言》为宋四家米芾所书。

●名词解释20一笔书——晋代王献之所创的草书体,也称连绵草,即一笔贯穿一字.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 指汉草书。

草书体势似一笔写成,故称。

草圣——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是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

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据考证,应为“敦煌渊泉人”,即汉代敦煌郡渊泉县人,渊泉县在今甘肃省瓜州县境内。

)出身官宦家庭,其父张焕曾任太常卿。

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今草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

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书谱》——为唐代草书大家孙过庭所著,是古代书论史上的一篇杰作西晋初年著名书法家索靖卫都以擅长草书闻名一台二秒宋四家——宋四家,即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合称,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简答题一.书法艺术有什么特征书法美是客观事物形体动态美的反映,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是形式美意识的表现,是人合理的生理、心理结构的表现,是人格精神的象征,是人类抽象审美情感的表现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ccpt书法考级大纲

ccpt书法考级大纲

ccpt书法考级大纲
CCPT书法考级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1. 初级1级: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尺寸为四尺三裁竖式
(45cm69cm)。

考试内容是在提供的碑帖中自选一幅进行临摹,不少于20字。

评卷标准包括基本的笔法特征、字形特征、完成考题范本布局、保持卷面整洁、无错别字等。

2. 初级2级:考试时间同样为60分钟,试卷尺寸与初级1级相同。

考试内容同样是在提供的碑帖中自选一幅进行临摹,不少于20字。

评卷标准包括基本的笔法特征、字形特征、结束自然、完成考题范本布局、章法合理、保持卷面整洁、无错别字等。

3. 初级3级:考试时间、试卷尺寸与初级1级和初级2级相同。

考试内容同样是在提供的碑帖中自选一幅进行临摹,不少于20字。

评卷标准包括基本的笔法特征、字形特征、完成考题范本布局、章法合理、保持卷面整洁、无错别字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大纲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化,建议查询CCPT官网以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大纲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大纲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大纲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一、考核标准(一).临摹1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形特征。

3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

(二).创作1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

3章法:基本能完成章法布局。

二、考核内容1.字体:楷书,隶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四、考试时间:90分钟注:初级(1-3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二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一、考核标准(一).临摹1笔法:基本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范本的字形特征,结体自然。

3章法:基本地完成范本布局,要素完善。

(二).创作1笔法: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2结构:基本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特点明显。

3章法:基本能完成章法布局,安排合理。

二、考核内容1.字体:楷书,隶书。

2.内容:1)在给定的考试范本中自选对临作品一件。

2)自选给定的考题内容,运用所擅长书体创作作品一件。

3)题目,名言名句,古体诗词,二十字以内。

三、试卷规格:四尺三裁竖式(45㎝×69㎝)四、考试时间:90分钟注:初级(1-3级)考生因所在地域不同,师承不同,所学书体不同,有能力者可以在考题外背临自己所擅长的书体考试。

三级考级大纲(考试规则)一、考核标准(一).临摹1笔法:相对较好地书写出范本的笔法特征。

2结构:相对较好地体现出范本的字形特征。

3章法:相对较好完成范本布局。

(二).创作1笔法:相对较好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笔法特点。

2结构:相对较好地体现出所学书体的结体形态,特点明显。

3章法:相对较好地完成章法布局。

中国书法史大纲

中国书法史大纲

中国书法史大纲
目录
引言
[象形与装饰] 一、混沌初生二、甲骨文与金文三、多样的书风四、隶变
[刻石异彩] 一、秦代的小篆二、汉简、汉金文和帛书三、汉代刻石与砖瓦铭文四、书体的嬗变五、文人书家的兴起
[魏晋风度] 一、禁碑风气二、钟繇时代三、经典“二王” 四、魏晋书法精神五、东晋刻石
[南妍北质] 一、南朝风流二、北朝刻石三、南北融合的滥觞
[盛世的典则] 一、隋代书法二、初唐之音三、盛唐风范四、晚唐的延续五、杨凝式
[意趣与妙理] 一、北宋前期二、宋四家三、南宋书坛四、刻帖与金石学的发展
[复古之风] 一、赵孟頫二、篆隶复兴三、康里书风四、隐逸的两极
[流派思潮] 一.明初的两脉二、“天下法书归吾吴” 三、董其昌四、个性解放思潮五、明代刻帖和书法著录
[碑学兴起的时代] 一、清代帖学二、书风的转变三、“扬州八怪。

四、师碑实践五、碑学的总结
[多元气象] 一、碑派新风s 二、融合之路三、帖学的回归。

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

中国书法史复习纲要书法史知识点(准确背诵并默写)I. 目前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2•“甲骨文”指上古及殷商时期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因其所刻的容为占卜所以称为“卜辞”,又因其所在地域为殷墟,所以称为“殷墟文字”。

自1899年为王懿荣、鹳发现。

3.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古人铸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固器物以钟和鼎为多,又称作“钟鼎文” “籀文”“古籀”。

其主要代表作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鼻》《虢季子白盘》。

4. 晚期金文的三件代表作品:《虢(guo)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5. 《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四大国宝”6. 青铜器中铭文最多的是《毛公鼎》,铭文32行499字。

7. 《散氏盘》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9•“书八体”指的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募印、署书、殳(音shu)书、隶书,八种代时期的字体。

10. 斯被称为小篆的鼻祖。

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琅珈台刻石》、《峰山刻石》、《会稽刻石》《芝耒刻石》等。

小篆的笔画比大篆细,细如玉箸(即玉制的筷子)一般线条,所以有“玉箸篆”之称。

II. 汉隶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摩崖,石经,碑刻等,摩崖代表作有《石门颂》;石经代表作有《熹平时经》;碑刻代表作有《全碑》、《礼器碑》、《乙瑛碑》。

12. 汉代《石门颂》,隶中带篆、带草、带行,素有“隶中草书”、“草隶”之称。

13•“摩崖”指镌刻在山崖,天然石上的文字。

14.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为东汉时期煖的《草书势》。

第一位书法理论家为东汉的蔡邕,代表作《九势》《笔论》。

第一部书法批评著作为东汉的壹《非草书》。

最先提出书法理论的是西,东汉之交的雄,指出“书,心画也15. 书法史上被称为“草圣”的是东汉芝,《冠军贴》传为其代表作。

16•“用筹策在帷幕之,决胜负千里之外。

”出自于《迁碑》。

8.《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8.《古代书论》考试大纲

《古代书论》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及要求古代书论主要论述历代书法技巧,阐释书法发展历史,是学习书法的必备内容。

《历代书法论文选》系书学专著中的典范,以书论的形式论述了自汉朝至清代年间的重要书家、经典书作、主要书法现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古代书法论文中的书法观点,重点关注书论名篇,经典书论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能够结合书法历史知识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将书论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二、考试内容赵壹(东汉光和年间辞赋家)《非草书》:专抨击草书。

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仓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

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笔论》:论述书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九势》:论述运笔规则。

羊欣(南朝宋书法家)《采古来能书人名》:编中列自秦至晋能书者凡六十九人。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论书表》: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

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

江式(后魏书法家)《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

袁昂(南朝梁书画家)《古今书评》:为奉勑品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崇张芝、钟繇、二王。

萧衍(梁武帝,长于文学,善乐律,并精书法)《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品评书法技巧和钟繇、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及其特点。

庾肩吾(南朝梁书法评论家、文学家)《书品》:载汉至齐梁能真、草者一百二十三人,分为九品,每品各系以论。

释智果(隋仁寿年间书法家,能书)《心成颂》:分析字的结构。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博学善文辞,尤工书法,亲承智永传授)《笔髓论》:兼论用笔法及行草各体书写规则。

《书旨论》:简述书体源流变化。

李世民(唐太宗)《笔法诀》:论书写时应有的精神状态及用笔点划规则;《论书》《指意》:提倡骨力,务求神气;《王羲之传论》:推崇王羲之书成为书法正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书法史与书法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书法史与书法理论》是“中国书写文化”方向的专业课程。

“中国书法史”实际是中国的书写史,是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

汉字产生之后经过几千年的书写实践,人们在追求书写的实用性的同时追求书写的美观,产生了大量的宝贵字迹。

中国书法史包括中国汉字发明产生之后各个历史时期汉字书写的状况、现象、书家、作品,要求能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认识和理解各个时代汉字字体书体发展状况、现象、书家及作品的风貌、特点。

“书法理论”实际是关于汉字书写的理论,包括古人和今人对书写、书法所提出的见解、观点、著述,要求考生能以宽阔的视野、综合的历史文化知识,回答中国书法史、书法理论中的基本问题。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书法史
1、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书写、书法发展
状况,字体书体使用状况
2、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书写、书法现象
3、各个时期书家的有关情况
4、各个时期产生的著名书迹、作品的特点、风貌
(二)书法理论
1、文字书写的目的、价值、意义
2、对中国书法史上有代表性的书法著作、观点的认识
3、对现当代有代表性的书法理论、观点、主张的认识
三、试题的基本类型
概念解释,简答,论述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闭卷答题。

时间3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