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那么大家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吗?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地质灾害,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呢?生: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

师:很好!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学习新课(1)地质灾害的类型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地震、火山、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其中,地震和火山属于内动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属于外动力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如地震、火山等。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如滑坡、泥石流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引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

(3)地质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3.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4.社会影响:地质灾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那么大家能告诉我,我们国家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吗?生:山区、沿海地区等。

师:很好!那么我们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呢?生: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实施工程治理等。

4.课后作业1.请列举五种地质灾害,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分析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及自救互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吗?(2)学生回答: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

2.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1)展示地质灾害类型图片,引导学生识别。

(2)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3)分析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讲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1)地震防御措施:a.建筑抗震设计;b.地震预警系统;c.地震应急演练;d.宣传地震知识,提高群众防震意识。

(2)泥石流、滑坡、崩塌防御措施:a.治理水土流失,保持地表植被;b.合理规划人类活动,避免过度开发;c.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d.宣传地质灾害防御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4.自救互救方法(1)地震自救互救方法:a.遇到地震时,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安全地带;b.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避免被砸伤;c.在废墟中寻找生存空间,保持呼吸通畅;d.帮助身边受伤的人员,共同度过难关。

(2)泥石流、滑坡、崩塌自救互救方法:a.遇到泥石流、滑坡、崩塌时,迅速向安全地带撤离;b.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避免被砸伤;c.帮助身边受伤的人员,共同度过难关。

5.课堂小结(2)强调地质灾害防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2)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和家人制定一份地质灾害防御方案。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让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灾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二地理 人教版 专题灾害地理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 人教版 专题灾害地理教学设计

【总结】智利灾情较轻的原因是:1.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2.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3.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4.人口密度小【讲述】除了“震级”之外,还有一把衡量地震强度的尺子,叫做“烈度”。

我们用烈度表征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而烈度往往与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建筑物的坚硬程度等有关。

一次地震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烈度。

【提问】那像地震这类地质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我们想要预防它,是不是需要知道它经常在哪儿发生呀?地震分布的地区在哪儿?【讲述+提问】好,那么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都是由于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的,我们称之为“构造地震”。

世界地震分布带和板块的边界重合,无论是消亡边界还是生长边界都容易发生地震。

那我国一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你们知道为什么么?【提问】能不能猜一猜我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播放我国地震分布图【讲述】我国地震频率的分布规律是西多东少,越是靠近板块交界处地震发生越频繁。

因此我国的“青藏地区、新疆、东经105°的南北地震带以及台湾”四个地区地震多发。

【提问】地震发生多的地区灾情就一定严重么?播放中国地震受灾人口图【讲述】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受灾情况与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

【提问】针对于地震带来的灾害,你们有哪些防御措施呢?【总结】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发展科技,建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震预报预测;制定应急预案及救灾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加强国际合作。

【承转】一场地震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比如山地晃动引起滑坡,岩石碎屑赶上下暴雨还会引起泥石流等其他地质灾害的发生,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另外两种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讲述】还是先来看一下滑坡和泥石流的视频,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滑坡和泥石流大多发生于哪些区域?两者的发生机制是什么?【播放视频】【讲述】总结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构建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

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争论法教具预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难?【学生答复】地质灾难。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关于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

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一段介绍了震级,“火山”一段介绍了火山的类型;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教材中虽然没有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但是通过对每种灾害的讲述可以归纳出来,即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本节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

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和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1. 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况,包括类型、成因、地点等;2.掌握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常见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3.培养学生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综合应变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2. 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类型;2.地震及其预防措施;3.山洪及其防治;4.泥石流及其应急处理方法;5.实验探究:模拟地震过程。

3.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形象化的PPT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讲解;3.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实验。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质灾害分类1.以图片、实例等形式引入,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PPT课件或实地考察的形式,展示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地点、后果等;3.分小组探究某一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特点,并撰写小组报告。

第二课时:地震及其预防措施1.回顾地震的定义、原因及波动类型等知识点;2.结合视频资料或案例,掌握地震预测、减灾、抗震技术等预防措施;3.设计实验探究,模拟地震产生的波动及其传播变化。

第三课时:山洪及其防治1.了解山洪的成因、特点和危害;2.通过实地调查、PPT课件等多种方式,探究山洪的防治方法;3.小组分工合作,撰写调查报告,讨论并展示解决山洪问题的案例。

第四课时:泥石流及其应急处理1.以实例、图片等方式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原因及形式等;2.通过小组研究、教师讲解等方式,了解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方法;3.组织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泥石流应急处置的过程。

第五课时:实验探究1.设计实验,模拟地震过程,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震级等参数;2.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实验报告,掌握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科学实验方法。

5.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小测或期末考试等形式,测评学生对地质灾害及其防范知识的掌握情况;2.通过学生小组报告、调查报告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3.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其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复习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复习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复习教案[考纲要求]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讲解](1)主要地质灾害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分类:3级以下微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我国死火山:山西大同;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五大连池;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昆仑山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火山喷发 分类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定义: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及巨大的砾石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占2/3,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破坏,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3. 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黑板2. 投影仪或黑板笔3. 教学讲义或学生课本4. 地质灾害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一些地质灾害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一系列不可预测和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等。

2. 地质灾害的分类:a. 外因地质灾害:由外界力量引起的地质灾害,如地震、风化、冰川等。

b. 内因地质灾害:由地壳内部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如火山喷发、地壳断裂等。

三、地质灾害成因和特点(15分钟)1. 地震的成因和特点:a.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地壳的断裂和滑动引起。

b. 地震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2. 泥石流的成因和特点:a. 泥石流是由于雨水、融雪等因素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

b.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侵袭范围广、破坏力大的特点。

3. 滑坡的成因和特点:a. 滑坡是由于地面松散物质的滑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b. 滑坡具有速度慢、破坏范围相对较小的特点。

四、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15分钟)1. 地震的防御措施:a. 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构造强度,提高抗震能力。

b.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c. 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震灾害的风险。

2.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a. 建设防泥工程,如固壁、拦砂坝等,减少泥石流的侵袭范围。

b. 做好山体治理和植被恢复,减少泥石流的滑坡源。

c.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3. 滑坡的防御措施:a. 加强土壤的固结和加固,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b. 做好防滑措施,如加固斜坡、灌浆等,防止滑坡的发生。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掌握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

3.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4.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和措施。

5.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分类、特征以及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质灾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地质灾害的概念,并介绍地质灾害的分类,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地质灾害的特征介绍地质灾害的特征,如突发性、破坏性和散布性等。

3.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发生规律讲解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如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气候变化等,并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几个地质灾害的案例,如中国汶川地震、山体滑坡灾害等,对其产生原因、发生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重要性。

四、防御方法与措施(15分钟)1.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方法,如工程防御、规划管理和科学监测等。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讲解具体的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如地震防御、防滑坡工程和防泥石流措施等。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回答一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了解周围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应怎样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等。

六、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预防的必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地质灾害的防范。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还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小项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对其表现进行描述,掌握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危害。

2.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地震带分布情况,掌握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和喷发过程,并能描述火山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掌握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

4.能够解决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措施的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和地震带分布情况,掌握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

2.了解火山的基本构造和喷发过程,并能描述火山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3.掌握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方法2.全员参与教学方法3.实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危害。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震和火山分布情况,掌握地震和火山的预测和防御措施。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地质灾害,有哪些常见地质灾害?(2)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是否曾经有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经历,对自己造成了什么影响?学习内容地震地震的定义和原理(1)教师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定义和原理。

(2)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了解近年来我国地震发生的情况。

地震的预测和防御(1)教师介绍地震的预测和防御措施,如地震烈度表、地震机构研究和建筑物抗震设计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震预测和应急措施。

火山火山的定义和构造(1)教师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介绍火山的定义和构造,引导学生学习火山的喷发过程和火山岩石的特征。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火山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火山的防御(1)教师介绍火山的防御措施,如建立监测体系、发展生物多样性和强化应急措施等。

(2)引导学生讨论火山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1)教师说明我国的防御体系和重点地区,并介绍地质灾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

地理《地质灾害》教案6篇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1(一)教材简介《地质灾害》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中的内容。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

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自然环境部分之后、人类活动部分之前讲述,主要是突出它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利影响,人类不合理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以及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二)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进行监测防御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培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三)点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也就把握了地质灾害知识点的要领。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造成的危害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一般规律。

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教材以动态和联系的观点分析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中普遍会感到有些困难。

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视频和图片,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高一地理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知识目标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发生原因;3.了解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及其实施方法;4.培养学生的灾害防御意识和应急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教师引入地质灾害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及常见的几类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并解释其发生原因。

3. 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相关地质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影响。

4. 地质灾害防御措施的演示(15分钟)教师展示地质灾害防御措施的图片或视频,并讲解各种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5.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探讨各自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和相应的防御措施,并在班级里进行汇报。

6. 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质灾害的重要性和防御的必要性。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从新闻或互联网上找到最近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并写下简评。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演示:通过讲解和图像、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汇报,以及在小组中是否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的作业: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御方法的理解。

3. 学生的学习进步: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准确地阐述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措施,并能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基于案例学习的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设计

基于案例学习的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设计

基于案例学习的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以及其危害。

2.掌握地质灾害防范的方法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危害。

2.地质灾害防范的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过程1.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和危害。

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一系列地质环境异常变化所造成的危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等。

地震是指地球发生的震动,其危害包括建筑物倒塌、地表隆起或下降、地面开裂等。

泥石流是指由于山洪暴发、降雨过多等原因导致的岩石、土壤、水、树木等混合物质的流动,其危害表现为冲毁道路、损毁农田、破坏建筑物等。

崩塌是指由于山体内部结构破坏、坡面剪切滑动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下滑或倾斜现象,其危害表现为山体崩塌、危害建筑物等。

滑坡是指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或降低、地震、降雨等原因导致的大面积土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危害表现为冲刷道路、损毁建筑物等。

2.地质灾害防范的方法和技术。

地质灾害防范主要包括预测预报、监测预警、减灾避灾等措施。

预测预报是通过观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形、地貌等数据,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灾害时间等,提前做好防范和救援措施,以减少损失。

监测预警是在发生地质灾害之前通过高技术手段实时监测、记录灾害发生过程并预警,以便于提前疏散人员、转移物资、减少损失等。

减灾避灾是指采取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或最小化灾害的危害。

包括加强建筑物安全、建造防灾设施、开展抗灾演练等。

四、教学案例案例一: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的灾害告诉我们,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能够做好防范工作。

后的几年中,改善地震预测和监测系统、建设抗震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改善民生等工作得到了大力推进,有效地提高了抗灾能力。

案例二:2013年甘肃省岷县滑坡灾害2013年8月8日,甘肃省岷县发生了一起规模巨大的滑坡灾害,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高中高一年级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范文

高中高一年级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范文

高中高一年级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范文
说课稿不只要说清楚要做什幺,怎幺做,更要说清楚为什幺这样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小编准备了高一年级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开场白(略)
(二)教材简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自然地理知识最为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以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后而编排的,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是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是相吻合的。

(三)理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知识目标:了解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以及。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理科第4组 NO.14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播放录像】《地震》【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过。


【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

【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

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

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

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5.关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的?
(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
(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

6.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
(3)实施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可启发学生多提出一些)。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在我们的家乡—江西,应重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巩固提高
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地震B.森林退化C.泥石流D.洪水泛滥
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B.滑坡 C.火山D.台风
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
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1.AC 2.AB 3.AD 4.D 5.BC
(四)小结作业
上网收集相关各类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怎样保护自己?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从提出问题到圆满解决,教师通过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地质灾害规律的认识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也学会了对复杂地理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