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2必背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高一必修二地理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1. 自然地理环境(a)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上各种气象活动的发生场所,包括对流圈、平流圈和臭氧层等。

(b)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分的循环系统,包括蒸发、降水和河流等。

(c)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空间,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a)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对人类的农业、交通、建筑和生活方式等有重要影响。

(b)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地势高低,对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有重要影响。

(c) 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石风化形成的肥沃层,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3. 人口与城市化(a)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等因素的影响。

(b)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率等指标。

4. 经济地理(a) 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是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劳动和生产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b)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a)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能源,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b) 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受水循环和水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c)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以上是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考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你将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归纳.doc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完整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人口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万年来人口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正负值均可)、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发展不同于人口再生产,还包括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三方面的内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或人口转变模式)及其转变6、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传统型。

欧洲除冰岛外,均为现代型,德国、匈牙利已连续多年负增长;北美全为现代型;亚洲除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拉美除古巴、乌拉圭近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属于现代型外,均不是。

7、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数+65岁及以上人数)/(15-64岁人口数)] 100%。

当人口负担系数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生育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孕龄妇女(15-49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的基础。

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自然增减即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定;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的迁出和迁入,由此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人口迁移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方面。

推力是消极因素,它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 拉力是积极因素,把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一部分,以下是本册的知识点概述: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周长约为40075公里。

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进行地理研究和制作地图至关重要。

2. 地球的运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从地球表面通过北极点的线路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而纬度则是从南北两极到达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长度。

4. 地球的地理格局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地球上形成了多种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1. 太阳系的结构和特点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卫星、小行星等组成,其中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2.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它位于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的轨道上。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地理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地幔在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2. 地球内部圈层的运动地球内部的圈层运动主要包括地壳的运动和地幔对流。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而地幔的对流则影响着地球的地理形态。

四、板块构造与地理环境1. 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地质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对流作用下不断移动。

2. 地球地壳运动的地质灾害地质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地壳变形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地理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水资源的利用与水问题1. 水的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它广泛分布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等形式中。

人类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高一地理必修2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2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自然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 出生人口×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100%总人口总人口注意:①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大。

②人口地区差异:目前世界人口接近70亿,人口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欧洲。

世界上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由多到少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其中亚洲亚洲国家有6个。

③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自然增长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只要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就在增加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自然灾害上层建筑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根本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依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 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 从数值上区分人口增长的模式目前高低界值大约是:出生率的界值是2%,死亡率的界值%,自然增长率的界值%。

(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低低低”型增长缓慢,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已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但韩国,古巴,新加坡,乌拉圭已经是三低型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高低高”型向“低低低”型过渡增长率较低,增加人口多;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人口基数大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必背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是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学科。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地理对于理解世界、认识自然和人文环境非常重要。

地理必修二是高一学年的一门地理必修课程,包括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和背诵。

一、自然地理1. 世界地理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重点关注地理格局、地球航线、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首先要了解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掌握世界地理格局。

其次,需要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例如地球自转、倾斜和环流等因素。

此外,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2.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地理必修二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习中国地理需要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

对于地形,需要熟悉中国的山脉、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湖泊和沿海地区等特征。

在气候方面,需要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和分布,以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包括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并掌握相应的防灾减灾知识。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必修二中的一大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以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需要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人口分布的规律,了解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要掌握世界各大城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2. 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工业是地理必修二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农业资源、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需要了解农业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同时,还要了解工业化的过程和影响,包括工业区的选择和布局,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三、地理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了解地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地理是一门必修科目,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高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高一必修2地理的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地理是以空间为基本要素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理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构成。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所处的地球表面,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势、气候、水文等方面。

地理位置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地势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气候和水文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上层的空气包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五、地球的水圈和水文水圈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水文过程,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六、地球的生物圈和生态环境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活动的区域,由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七、地球的人口和城市人口是地球上居住的人的总数,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是人类聚居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

八、地球的农业和工业农业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方式,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畜禽来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

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通过加工和制造来生产各种产品。

九、地球的交通和通信交通是联系地球上各地的桥梁,交通方式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路。

通信是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信件、电话、互联网等。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必修二地理必背知识点篇一太阳直射点移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1.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1°/日。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二地球运动规律(1)注意从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和地理意义等方面比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侧重理解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难点内容。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能看到北极星的地点必定在北半球,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不同,但都是自西向东。

(4)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3.高一必修二地理科目知识点归纳篇三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2.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二时间计算(1)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有特别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2)北京所在的时区(东八区)、伦敦所在的时区(零时区或中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3)北京时间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116°E)的地方时。

(4)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分开。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早晚往往是针对同一地点来说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同的地点来说的,一般来说是根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分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5)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视图来辅助计算,以避免混乱。

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按照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不需要考虑日界线。

3.高一地理科目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篇三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学科,掌握高中地理必修二的常考知识点对于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非常重要。

下面将整理地理高一必修二常考知识点,并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讲解。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形成、发展、分布和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利用与管理。

二、地球的结构与运动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倾斜。

三、地球的热带与温带气候带1. 气候带的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2. 热带气候带特点:全年高温、降水充沛。

3. 温带气候带特点: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四、陆地河流系统与水力资源1. 全球主要河流: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2. 陆地河流系统的构成:源头、干流、支流、河口。

3. 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站、灌溉、航运等。

五、地球与生命1.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生物圈、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等。

2. 生态环境保护:植被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

六、城市与工业化1. 城市的特点: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2.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工业区分布、城市扩张、环境污染等。

七、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的定义与作用: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展示。

2. GI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城市规划、气象预测、资源勘探等。

八、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的产生: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

2.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资源保护、合理利用、生态建设等。

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二的知识点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地球的结构与运动、热带与温带气候带、陆地河流系统与水力资源、地球与生命、城市与工业化、地理信息系统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并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提供基础。

为了更好地应对考试,建议同学们多做相关练习,并且结合实际例子,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生产协作联系:工序—协作(布)工业聚集部件—生产(车)工业分散商贸联系:区域贸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合理布局交通网(2)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

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人口的变化。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工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俄罗斯等。

- 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快,如印度、尼日利亚等。

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一些原始部落。

-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多为此模式。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转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从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3.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 人口迁移的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 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 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要是从东部地区迁往内地和边疆地区。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大量从内地向沿海,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

例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与气候有关。

- 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如就业机会、经济收入等。

-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如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迁入西部。

二、城市与城市化。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

高一必修2地理知识点高一必修2地理课程通常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

- 经纬度系统:地球表面的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气候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洋、洋流等。

3. 水文地理:- 水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

- 河流与湖泊:河流的分类、流域、湖泊的类型和功能。

4.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

- 主要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5. 自然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

6.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 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7.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的类型、分布和影响因素。

- 工业地理:工业的类型、分布和区位因素。

- 交通地理:交通网络的构成、类型和作用。

8.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因和对策。

9.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原理、应用和优势。

- 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应用和发展趋势。

10.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政策、技术和社会行动。

这些知识点为高一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的全面视角,帮助他们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一、人口自然增长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 出生人口×100% 死亡率= 死亡人口×100%总人口总人口注意:①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大。

②人口地区差异:目前世界人口接近70亿,人口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欧洲。

世界上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由多到少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其中亚洲亚洲国家有6个。

③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自然增长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

只要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就在增加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自然灾害上层建筑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根本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依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 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2 从数值上区分人口增长的模式目前高低界值大约是:出生率的界值是2%,死亡率的界值1.5%,自然增长率的界值1.0%。

(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低低低”型增长缓慢,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如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已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型,但韩国,古巴,新加坡,乌拉圭已经是三低型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高低高”型向“低低增长率较低,增加人口多;70年代人口基数大低”型过渡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问题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快,青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影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单鼓励生育,接纳移民6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比较项目扩张型(年轻型)静止型(成年型)收缩型(老年型)形状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底部变窄,金字塔变瘦变长底部收缩,上部空宽,金字塔已变形人口增长特点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低—低”模式。

三、人口合理容量1.几个概念(1)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木桶效应),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取决于最小环境承载力的资源(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最合理、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容量的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3.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四、人口迁移1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2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行政区至少县级变化);变更居住地{住房、户口};时间限度(一般为一年)3 人口迁移的类型:①按迁移空间范围分------------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下表是我国人口迁移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五地域文化与人口1.婚俗文化与人口出生率:①初婚年龄与人口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②婚姻稳定程度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出生率降低2.宗教与人口出生率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3.中国文化与人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一城市区位因素1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位置(绝对区位};更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相对区位)。

2 城市的区位因素、具体影响、原因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功能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主要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3 主要功能区的比较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配套设施缺乏,环境较差。

4、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历史文化因素:(北京市市中心为行政区),种族宗教因素:(唐人街,黑人区),还有自然地理条件及交通运输因素。

5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成都b.扇形学模式——沈阳c.多核心模式——淄博7 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4)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彼此间距离、数目等存在着差异,城市等级城市作用城市数目城市距离服务范围智能种类服务功能高大少远大多强低小多近小少弱三城市化1、城市化-----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1)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2)拉力:(城市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产业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6、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差异8、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小城镇,乡村迁 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之向 外扩散, 造成市中心区衰落,城市“空心化”。

9、逆城市化的原因A 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及地价上涨;B 乡村环境质量好、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交通运输的发达,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四、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国家类型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 所处阶段 原因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发展结果 发达国家 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相适应①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出现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②出现城市群③注重营造高水平人居环境发展中国家 晚 (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 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不相适应 ①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生态破坏②出现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表现 原因气候 改变了下垫面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城市风)高强度和持续的经济活动文化、观念信息、交通经济开放程度人口景观特征居民就业方式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农村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转变为农业用地第一产业城市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低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高欠发达发达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低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高2、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水文 水洗紊乱;河道富营养化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内涝) 环境 城区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遭受干扰和破坏 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地形趋于平坦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一、农业1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农业由农、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组成,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

农业是第一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越高,经济水平一般较低。

2 农业的类型: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按投入状况分----粗放型农业、密集型农业。

②农业地域类型分-------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游牧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迁移农业等。

③例如:衡阳市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按生产对象分是--种植业,按产品用途分是--自给型农业,按投入状况分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3、主要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农业区位因素思维模式图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热量因素);(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地形因素);(3)改革开放政策,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政策、市场因素);(4)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5)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市场因素);(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技术因素)6、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自然区位因素比较稳定单可改造。

(1)培育良种--------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2)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善热量(3)缓坡修梯田-----改造地形(4)喷灌和滴灌技术-----改造水分7.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确定具体位置--仔细审题--分清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发展变化因素8.农业布局(农业区位选择)①农业生产特点及布局原则: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②农业宏观布局---以中国为例③微观布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 地价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