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语言学

合集下载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引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什么是礼貌行为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会存在差异。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一直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原因。

一、语言交流方式上的差异1.直截了当VS委婉曲折在交流方式上,西方人更倾向于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而中国人则更善于使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提出请求时,西方人可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而中国人则会通过言外之意或者暗示来表达。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直接性,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含蓄性。

2.控制话语VS尊重他人在对话交流中,西方人更倾向于控制话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寻求共识。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

二、身体语言上的差异1.空间距离VS亲密接触在身体语言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则更习惯于亲密接触和身体接触。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边界和自我保护,而中国文化强调亲密关系和集体意识。

2.眼神接触VS礼貌避让在眼神接触方面,西方人注重眼神接触和直视,视对方为尊重的表现,而中国人则注重礼貌避让和眼神轻视,视直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权利和表达,而中国文化强调谦逊和尊重。

三、社交场合上的差异1.个人独立性VS社交关系在社交场合上,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独立性和私人空间,更倾向于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一对一交流,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社交关系和社交网络,更愿意进行团体交流。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表达和独立性,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合作和社会关系。

2.时间观念VS灵活安排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注重准时性和时间管理,更愿意按照计划和日程安排行事,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灵活安排和相互关照。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调效率和个人时间,而中国文化强调灵活性和团队时间。

结论: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存在于语言交流方式、身体语言和社交场合等方面。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
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合作原则(c00pemtive
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英国语言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
1.贬己尊人准与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中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以贬己来抬别人,指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为准则。然而汉英礼貌原则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对于同样的礼貌现象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反应。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在谈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的时候要“贬”要“谦”,而谈到听者或者和听者有关的事的时候就要“抬”要“尊”。“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汉语中经常听到“一点薄礼,略表心意,不成敬意”、“粗茶淡饭请海涵”、“鄙人拙见”、“不敢当”等类似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最大程度,以此来表示礼貌。西方社会的人们馈赠礼物时,会直接表达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得到对方喜欢、欣赏的希望,如“Ithinkit
三、中西礼貌差异的渊源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享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和礼貌用语系统,由于文化障碍所导致的信息误解,使得交际中经常出现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遵循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价值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长期以来提倡“礼”的精神思想。“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这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中国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维系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利用语言来表现个体的存在和价值。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

从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原则[摘要] 礼貌原则是中西方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着力介绍了以利奇为代表的西方礼貌原则,并介绍了汉语的礼貌原则,由此探讨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合作原则可以看成是跨文化语用的最高原则。

[关键词] 礼貌原则;差异;跨文化语用;合作原则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得很快的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

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在语言教学、文化对比研究以及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被普遍认可。

其中,礼貌原则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对跨文化语用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奇的礼貌原则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利奇为了弥补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不足而提出了礼貌原则。

利奇认为,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虽可解释话语意义与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充分解释为什么人们既要遵守合作原则又要违背合作原则的语言现象,所以利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他的会话交际礼貌原则。

他的礼貌原则分为六个准则:(1)策略准则(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扬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

利奇的礼貌原则是以英语国家文化或西方文化为背景提出来的,这些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质疑。

维特根斯坦(1991)在评价言语行为理论时曾说塞尔等人的会话逻辑理论都认为美国白人的说话方式代表了人类一般的说话方式。

他的这一评价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礼貌原则。

利奇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一书中说:“本章对这一论题未论述的另一方面是与人际修辞有关的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类型研究。

至今我们对不同文化间在这一方面的了解是带有趣闻轶事性质的,比如有这样的观察:有的东方文化国家(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强调‘谦虚准则’,英语国家则更强调‘得体准则’和‘讽刺准则’。

”由此看出,利奇并未对东方文化进行过详细考察,那么他由西方文化背景得出的礼貌原则对其他文化的适应性是值得怀疑的。

试论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试论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
在语 用 学 界 ,礼 貌 已被 公认 为 一 种 常 见 的 语 用现 象。语 用 学探 讨 的礼 貌 问题 , 主 要 是 研 究各 个语 言 集 团 的 成 员在 何 种 场 合 遵 守何 种 礼 貌 原 则 。并 运 用 何 种 言 语 手 段 来显 示 自 己的 文 明礼 貌 程 度 。 国外 关 于 礼 貌 的 为主 要 代 表 。 本 文 主 要 以 L e e c h和 顾 日 国提 出 的礼 貌 原 则 为 基 础 来 分 析 礼 貌 在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语 用 差 异。 1 . 中国 学 者 对 礼 貌 原 则 的 研 究 与分 析
研 究, 最 早 源 于 英 国哲 学 家奥 斯 汀 f J . A u s t i n 1 在2 0世 纪6 O年 代 所提 出的 言 语 行 为 理 论 言 语 行 为理 论 认 为 人 们 讲 一 句 话 就 是 在 执 行 某 种 言语 行 为 . 这 些 言 语 行
为遵 守一 定的规则. 而 且 正是 这 些 规 则 使 言 语 行 为 成
与 建 筑 以及 时 尚设 计 大 师 直接 对 话 表 现 了得 。 力证 自 者也 进 行 了加 译 。 己绝 非 “ 花瓶 ” 。 结论 : 必 须要 重视 文化 对 翻 译 的 影 响 .如 何 克 服 文 化 差 女馒 林志玲 ( I J ・ 手一 l J、 /) c l 二 I 柬莞 闲加 才 , L r 芸 街 先锋 跨 界 之 夜 ( 桨 界 老超 之允 芸 街 异 ,将 原 文 的 意 思 完 整 的 甚 至 是 艺 术 的 富有 语 言 美感 先 锋 夜 ) J 活勤 c 二出席 L、 有 名 建 集及 7 7 y j 的传 达 给 读 者 , 是 每 一 个 翻 译 者 需要 努 力 的 方 向 。必 须 / 、 于 一 对一 舌 才 觉 老见 世 、 自分 要 在 充 分 了解 两 国语 言 和 文 化 的基 础 上 对 语 言进 行 加 r 挡饰 r J J e 0 、 二 匕 老言 正 明L 。 工和编译 , 才 能 真 正 把 原 文 的语 境 . 语 感 和 情 感 传 达 给 花 瓶 在 中文 中 , 除 了 实 物 的 花瓶 意 外 . 我们 经常用 读 者。 这 样 才 能 实现 跨 文 化 的 交 流 。 才能更好的促进 两 它 来 形 容 只 有 外 貌 没 有 真 才 实 干 或 者 没 有 内 涵 的 女 个 语 言 社 会 的人 员 的 互 相 理 解 和 友 好 往 来 。 只 有 这 样 子 。尤 其 在 演 艺 界 , 经 常 用花 瓶 来 形 容 长 的 漂 亮 但 没 有 才 能 让 文 化 本 身 也得 到 交 流 和 传 播 。 才 能 在 跨 文 化 交 演 技 或 者 才 华 的 女 艺人 。在 这 里 我 们 就 不 能 直 接 把 花 际 中避 免 冲 突 , 实现 共 同进 步和 繁 荣 。 瓶 给 翻 译 成 日语 , 而是 通 过 解 释 这 个 花 瓶 的 徒 有 其 表 参考文 献 : 不过是 个“ 装饰 品” 的 内 涵 来 向 日本 的 读 者 传 达 原 文 的 【 1 ] E . B . T y l o r , O n a Me t h o d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e D e —

礼貌原则视角下的中西方语用差异对比研究

礼貌原则视角下的中西方语用差异对比研究

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 V 绪论. (1)第一章礼貌原则 (3)第一节礼貌的定义 (3)一、西方学者对礼貌的定义 (3)二、中国学者对礼貌的定义 (3)三、小结 (4)第二节中西礼貌原则概述 (4)一、礼貌原则的定义 (4)二、西方学者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 (5)三、中国学者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 (10)四、中西方礼貌原则比较 (12)第二章礼貌原则视角下的中西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15)第一节中西方表称谓语的语词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15)一、人称代词 (15)第二节中西方表称赞与谦逊的语词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23)第三节中西方表致谢与道歉的语词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27)一、中西方致谢的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27)二、中西方道歉的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31)第四节中西方表邀请与接受的语词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32)一、中国邀请与接受的表达方式 (32)二、西方邀请与接受的表达方式 (34)第三章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产生的原因 (37)第一节中西方等级观念的差异 (37)第二节中西方家庭观念与结构的差异 (38)第三节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 (39)第四节中西方谦虚与自贬的差异 (40)第五节中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41)第六节中西方隐私与态度热情的差异 (42)第七节中西方直接与坦率的差异 (43)第四章礼貌原则的不足与修正 (44)第一节贬己尊人准则的不足与修正 (44)第二节文雅准则的不足与修正 (47)第三节称呼准则的不足与修正 (49)第四节本章总结 (50)第五章研究礼貌原则视角下的中西表达方式的启示 (53)第一节研究礼貌原则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53)第二节研究礼貌原则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54)结语 (56)注释 (58)参考文献 (59)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1)致谢 (62)绪论礼貌在日常的生活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行为。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汉欣慧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汉欣慧

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汉欣慧发表时间:2016-06-20T16:59:20.4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作者:汉欣慧[导读] 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汉欣慧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顺利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本文通过中西方有关礼貌的理论研究,阐释了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内涵,同时对比分析了彼此间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以此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语用失误,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背景价值取向语用差异在语用学界,礼貌已被公认为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

语用学探讨的礼貌问题,主要是研究各个语言集团的成员在何种场合遵守何种礼貌原则,并运用何种言语手段来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程度。

国外关于礼貌的研究,最早源于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讲一句话就是在执行某种言语行为,这些言语行为遵守一定的规则,而且正是这些规则使言语行为成为可能。

其后,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P.G rice)又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提出了会话合作原则。

对此,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N.Leech)又提出了“礼貌原则”,使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顾曰国提出礼貌原则和徐盛桓的新礼貌原则构想为主要代表。

一、西方特色的礼貌原则1.策略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放大对自己的批评。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中西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 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王春 娜 ( 郑州旅 游职业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摘 要:礼貌用语作为人 际交往 的基础 ,往往起 着决定性 的作 用。随着科技 的进步 ,人类独立性的增强,人 与人之 间也越 来越冷漠 .越需要礼貌用语来拉 近人们 的距 离。本文重点对 中西方文化 间的一些礼貌 用语之 间的差异进行 了阐述 ,旨 在 指出了解这些差异使 我们不仅 能加 深对不同民族文化 的印象,更能促进 中西方文化

( 二 )中西方文化中社交称谓语的对 比 分 析
般看来 , 社交称谓语具 体是指非亲属 成员之 间的称谓 习惯。如果从社会语言学的 角度分析来看 , 社交称谓是-f q 带有丰富文 化 内涵 的交际课程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 以视 为是权势 性与平等性的象征。 在人际交往的 过程 中,由于交往的双方关系不同,因此就 决定了所使用 的称谓也不同。 在对职业 、职务的称谓语 中,中方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偏 向 “ 权势性 ”关系。中方文 化 中往往会用师傅 、医生 以及老师这三种称
客人面前拆礼物的。而在国外,当接收到别 人 的礼物时 ,他们第一反应 是感到惊喜并且 说t h a n k y o u ,随后 当着客人的面拆开礼物, 并再次表示感谢。其实这两种 回答在语义和 语用上是一致的,这充分体现 了得体原则 的 精义 中国人的回答 并非拒绝,只是不值一 谢 ,这是受 中国传统文化 的影响而 已。 ( 二 )恭维场景 中中西方礼貌用语 的差 异 对 比 通 常 ,按照 中国人 赞美别人 的 原则来 看 ,他 们在赞 美别人 时往往 表现 的特 别谦 虚 ,比如别人对你 的衣着 的赞美,国人往往 句 哪里哪里来表示谦虚,而英语 中则大方 的 回 应对 方 t ha n ky o u ,对 于 国 人 的 态度 ,礼 貌用 语的差异 可 能会 使得外 国人觉 得 国人 有 点 矫情 了 。 ( 三 )餐桌礼仪 中中西方礼貌用语 的对 比差异 在美 国的家 庭中如 果客人 吃光 了所 有 的饭菜,主人会感到非常 的高兴 , 这表示主 人的饭菜可 口,无疑是对主人厨艺的赞美 。 然而在中国,国人 比较好 客,酒逢知己千 杯 少,桌子上 的酒一杯接一杯 ,布菜也是一道 又一道,客人往往不喝不行 ,不吃不行。这 是 由于中国人的人 际关系 比较亲近 , 人 的独 立性小的缘故。

礼貌原则下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

礼貌原则下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
Besides nowadays,more and mor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euphemism in different cult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ecessors' studies, this thesis mainly explores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under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agmatic analysis. Andthis paper consist of four parts.Inthefirstpartmain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Secon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theory of English euphemism are expounded.Third fun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are analyzed.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component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礼貌原则下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的有效润滑剂,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呈现不同的委婉语,不同的委婉语反映不同的文化。纵观国内外委婉语的研究历史,许多中外学者曾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不同角度研究委婉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语言的民族交往越来越多,因此跨文化交流中委婉语的解读变得尤为重要。礼貌是委婉语使用的根源之一 ,因此本文从礼貌原则为研究理论进行研究。一种礼貌原则是Brown和Levinson在英语文化背景提出的,这种礼貌原则虽然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但不能充分解释其他文化中的特别礼貌现象。为了解读和揭示礼貌原则下委婉语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应用,然后在礼貌原则下中成功地应用委婉语,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尝试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英汉委婉语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究在不同文化中英汉委婉语的异同,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更恰当的使用委婉语。

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英文中“礼貌原则”的异同点-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 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 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

比较Leech的礼貌原则六条与顾曰国的即贬己尊人准则, 称呼准则, 优雅准则, 求同准则及德、言、行准则五个准则中体现文化差异, 并加以运用, 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开展。

关键词:礼貌原则; 相似性; 差异性; 跨文化交际;礼貌是人类语言文化中的重要要素, 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种人类的语言文化中, 其目的都在于最大可能地减少交流中的话语冲突。

三十多年来, 随着语用学的快速发展, 关于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逐渐演变为一大研究主题, 就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语用方面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最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基于语言表达的礼貌原则理论, 是在国外语用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

20世纪50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在其着作《Anchor Books》(1967) 中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 建立了语言礼貌原则的雏形。

1987年, 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根据Goffman的解释进一步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指出礼貌是社会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 即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 为满足其面子需求而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

在20世纪80年代,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出版了自己的着作《Principles of Pragmatics》(1983) , 在这本书中, 利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 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六条着名的礼貌原则。

Leech的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把不礼貌意思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把礼貌意思的表达增大到最高限度。

2.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 顾曰国是该领域研究的第一人, 在199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四期刊物上, 他发表了论文《语用与文化》。

英汉礼貌言语研究理论的对比分析

英汉礼貌言语研究理论的对比分析
( y ah xm) 尽 量 减 少 双 方 的 反 感 , 量 增 加 双 方 S mp tyMa i : 尽
进 行 了 大 量 有 意 义 的探 索 。 日 国 吸 收 与 借 鉴 了 L e h 顾 e c 的
六 条 礼 貌 准 则 . 纳 了 五 条 汉 语 文 化 中 的 礼 貌 准 则 …。世 归 界 上 有 许 多 操 不 同 语 言 的 民 族 和 隶 属 不 同 文 化 圈 的 国
准 则 ( p o ainMa i : 量 少 贬 损 别 人 , 量 多 贬 损 Ap r b to xm) 尽 尽


对 礼 貌 原 则 的研 究 在 西 方 语 言 学 界 已 有 较 长 的历
史 , of n B o n e i s n L e h 人 近 些 年 来 做 了 Gf ma , r w &L vn o , e c 等 大量 的工作 。 中 国的语 言 学 家 , 顾 日 国等 , 在 这方 面 如 也
象 , 礼 貌原 则 的研 究在 语 言 学 、 理 学 、 会 学 等 学科 对 心 社
均 是 重 要 的研 究 对 象 。 在语 言 学 领 域 ,e c , r w &L vn L e h B o n e i— s n  ̄西 方 语 言 学 家 提 出 的 关 于 礼 貌 和 礼 貌 原 则 的 理 论 o-  ̄ -
该 如 何 交 际 呢 ? 底 应 该 遵 守 哪 条 礼 貌 原 则 呢 ? 了 对 以 到 为
Gof n 人 的研 究 基 础 上 提 出 了成 熟 的 面 子 理 论 , 图 fma 等 力
家 , 们 也 应 该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礼 貌 原 则 , 且 即 使 是 同 民 他 而
族 、 同种 语 言 的人 . 们对 礼 貌 的看 法 和 理解 也 不 可避 操 他 免 地 会 表 现 出 差 异 性 ,那 么 人 类 社 会 应 该 存 在 有 许 许 多 多 的礼 貌 原 则 , 果 真 是 这 样 , 们 在跨 文化 交 际 中 , 如 人 又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比分析作者:王凯悦来源:《活力》2016年第19期[摘要]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交际的过程中就势必会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这不但影响国与国的外交,而且也影响着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与留学生的和谐友好相处。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呢?正确的认识中西方礼貌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不但有助于加强对文化的认同,而且有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交际效果。

礼貌不仅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求我们制约自己言行的行为准则,更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之间对于礼貌的理解与表现有着不同的看法,平衡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礼貌表现的不同,不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热潮,中西方交际越来越频繁。

但是,如何解决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求同存异的“礼貌原则”作为解决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礼貌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这为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建立和谐融洽的跨文化交际关系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此文分析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中西方礼貌文化的异同之处寻求出双方和谐相处的支点,解决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避免由于对“礼貌原则”缺乏了解而影响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我们和外国友人的友好共处。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产生原因中西方各民族在礼貌的特征上具有许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礼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

但是在现代的西方社会,人们更加以自我为中心,重视个人的权利,在他们看来礼貌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基础的。

然而在中国社会,更加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重视礼节性的观念,这在西方人的思想里根本是不存在的。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doc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一、前言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

学者徐一平在《英汉礼貌用语的文化迁移》中指出,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体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之中,更反映了深刻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点。

而礼貌用语,是在人们长久以来普遍遵循的礼貌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必不可少的食粮,也是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3]基于对礼貌用语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和人们的心理特征,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实际、顺利完成具有积极意义,由此人们的交际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3]他认为等级观念与平等观念、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是文化迁移在礼貌用语上的作用因素。

另外,礼貌用语凝聚了民族的生命力,反映了民族的风俗历史、思维方式、生活背景等。

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具有提高交际质量和效率、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价值。

[3]孙静,肖建安在《汉英礼貌用语的文化理据探析》一文中同样指出了: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选择、使用礼貌用语的差异,因此针对其语用差异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根源。

他们认为,面对这种情况,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进行过程。

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素质,尤其在跨文化背景下,我们不自觉的会采用礼貌语言表达,所以真正懂得如何学习语言的人,不仅学习语言知识,还会自觉深入体验其背后文化。

尤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讲,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及礼貌用语的使用具有实用价值。

[4]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随着语言学家们对于礼貌原则、礼貌规约的研究深入,中西方学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中以格莱茨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代表。

本文基于这些原则,针对跨文化背景下关于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展开分析。

1. 西方的礼貌原则(1).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茨(H.P. Grice)于1975年提出的。

1数量准则: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且不超过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
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比较:
1. 语言使用:在西方,礼貌用语通常包括“请”、“谢谢”、“对不起”等,而在中国,礼貌用语可能更加复杂,包括“您”、“请”、“劳驾”等。

此外,在西方,人们更注重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

2. 饮食文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桌上分享食物,而在中国,人们则更注重个人用餐。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餐后清理餐具,而在中国,这可能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3. 社交礼仪: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社交和人际关系。

此外,在西方,人们通常会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和秩序,而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加注重互相尊重和礼貌。

总的来说,中西方对待礼貌的态度和方式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比另一种方式更好或更差。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和理解。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文化对比研究
文 化教 育 I I j
史 媛

中西礼 貌 原则 差 异 的文化对 比研究
( 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 学院, 扬 江苏 扬 州 2 50 ) 20 0
摘 要: 礼貌是一种普遍 的社会 现象, 普遍存在于各种语 言和文化 中, 在人类 交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根据 Bo n L v s 的“ r 和 eio w n n 面子理论 . L eh的“ ec 礼貌原则” 以及 中国学者顾 日国总结的 汉语言文化礼貌 , , 针对 中西礼貌原 则的异 同进行对 比分析 , 并从 文化 的角度分析 了造成差异的原
因。
关 键 词 : 貌 原 则 ; 语 文 化 ; 语 文化 礼 汉 英
懂礼貌。其重要内容是“ 先用雅言, 禁用秽语; 多用 美后 往 往贬 低 自己 , “ 里, 里”“ 常说 哪 哪 ,这是 我应 礼貌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 , 也是一种语言现 委婉语 , 少用直言” 。球 同准则: 求同就是注意人 该做的” , 等 这使西方 人 感到 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 象。礼貌语言行为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 与其历史渊 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 说话双方力求和 而丢了蕊子, 不礼貌。西方文化中, 人们常采取转 源、 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不 同 谐一致。交际双方尽量减少分歧, 尽量和谐一致 , 移或降低对方的赞美来表示谦虚 , 而不是直言否 的文化导致了礼貌原则的差异,也 随之带来了沟 满足对方的要求, 同对方。 言行准则: 赞 穗 指在行 定 对 方 。 通的误会。因此 , 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对比研究对于 为动机上尽量减 、 付出的代价 ,增大他 ^的 !也人 1 4礼貌差异的成因 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交际能力非常必要 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 自己的好处, 说小 41思维方式 . 2中西 方礼 貌原 则 自己付出的代价 。 在西方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唯一的神所 2 rw lBo n和 L v sn的 “ ei o n 面子理 论 ” 3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异同 创造和控制的, 逐渐形成了二重世界观。 他们对待 Gf a “ o m n把 面子” 界定为“ 一个人在某~具 3 . 同处 1共 世界的态度趋于客观 、 理性 , 人们相互平等 , 思维 体交际场合中,通过采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 中西方的礼貌原则对人类的言行举 I E 都具有 模式是线性 , 直接, 分析性的。 而中国, 们认为世 ^ 的正面的社会价值 ,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 普遍的概括眭。 其 I都是设身处地为他 ^ 着想, 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和谐组合而成的有机 创造的 自我形象” 。 尽量减少他人的付 出和反感 , 增大他人的好处和 整体,形成了整体世界观。人们对待世界更由主 1 1 英 国学 者 Bo n和 L v sn沿用 G f n 赞同, rw ei  ̄ n o ma 给足他人面子 , 增加对人的同情 , 扩大双方 观 , 思维模式是曲线, 问接, 感性的。 的“ 面子” 概念, 提出“ 面子f 论” 其 设定, 5 i 拴 。 参加 的—致性等等。中西方礼貌原则都是为了特定的 4 . 值取 向 2价 交际活动 的人都是典型人 ,就是社会集团中具有 交际 目 , 的 其应用都是根据其不同的谈话 内容, 不 西方文化强调个 人主 义, 以个人为中心, 言谈 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 面子” 即是 同的对象和场合, 由具体语境和目的决定 的, 具有 举止只要不妨碍他 ^,一切 由个人 自主并为之负 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 定的指导性和适合性。 责。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 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 个 的 “ ^形象 ”分为消 极面 子和积 极 面子 。消极 面 个 , 3 . 异性 2差 重视 , 个人的情绪 、 、 愿望 目的和隐私都得到特别 子指有 自主的权利, 不希望别人强加于 自己、 干涉 3 . 子 .1面 2 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现。对个人的自由、 权利、 独立 自己的行 为 。积 极面 子指 需要 得到 对方 的承 认 和 从 Bo n和 L vno rw eisn的面子理论来看 ,面 的尊重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反之则是 “ 喜爱, 与对方达成共识。 子”是—个公共的 自 我形象, 以 是 个人价值观为 不礼貌 的。 Be n和 L v sn rw ei o 将危及言说者 面子 的言 基础的, n 着眼于个体的。 个僻 下保: 全个 相反 ,中国文化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的价值 语行为称为“ 损害面子的行为” 受损的既可能是 人的“ 。 脸面”个人的面子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观 , , 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强调社会、 群体对个人 说话 人的面子, 也可能是受话人的面子 ; 既可能是 面子不 仅包 括 积极 面子还 包 括消极 面 子。 消极 面 的约束 ,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 , 而强调群体 的作用。 积极面 子 , 能 为消极 面子 。 亦可 子 的核 心就 是是 个 人隐私 和 自由 ,所 以任何 可 能 中国人重集体主义 , 做事总爱“ 面子”以贬抑 自己 , 任何理性的交谈者都会尽量 回避损害面子 阻碍他人 自由的言语行为都可能伤害他人的消极 来突出他 ^或群体。 人们以群体为中心, J个 ^ 强{ 哥 的行为, 或采用某些策略将损害降到最低。 说话 人 面子, 是不礼貌的。侧重于个 ^ 义的西方文化中 在群体成员中的适 当地位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个 主 会根据面子的损害大小相应选择以下五种策略a 更偏重“ 消极面子” 中国人考虑的主要是“ 。 积极 人的情绪、 愿望、 目的、 隐私等相对于群体来讲无 直 言 ; 积极 礼貌 ;消极礼 貌 ;婉 言 ; 回避 。 h & d e 面 子”不 会 因为 主动 去帮 助别 人而 损 了 “ 极 面 足轻重, , 消 它们必须让位于群体的考虑。 2. ec 2 L eh的‘ L ‘ 貌原则” 辛 子 ” 。 5结 论 英 国语言学家 Leh将语用原则分为“ ec 人际 3 2称 呼准 则 2 礼貌原则是人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要普遍遵 修辞”和“ 篇章修辞 ” 两大类 , 礼貌原则属于人际 称谓语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 地位、 角 守的原则 , 但其内涵, 准则可能由于各个民族之间 修辞的范畴。他根据英国文化特点提出了6条礼 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 ,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 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在西方文 貌原则 :得体准则 :使他人受损最小 ; a 使他人受 关系的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西方在称谓 化背景下提出的礼貌原则在汉语言文化中未必适 惠最大。h 慷慨准则:使 自身受惠最小 ; 自身受 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中国文化注重长幼尊卑, 使 称 用 ,认 识 中西 方原 则的差 异 可以帮 助 学习者 减 少 损最大。a 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低别人 ; 尽量多赞 呼十分复杂 ,因此称呼准则被特别提 出以显其重 语言学 习中的负迁移, 增强跨文化意识 , 提高语用 誉另J J l 人。d 谦虚准则:尽量少赞誉 自己; 尽量多贬 要 。中 国人 常用 姓 加上职 务来 称 呼别人 , “ 能力 。 如 王校 低 自己。e 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 长” ;也常把亲属称呼语外化使用 , 如称呼比自己 参考 文献 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男人的 年 长的人 “ 爷 ”“ 奶 ” ;老 ” 中国代 表 着 见 【 o n J f 爷 、奶 等 “ 在 l w ,G & L v s n r e i o ,& S m nvras o n o e u iesl f 反感;尽量增YXN人的同情。 ./ , 多识广 , 足智多谋 ,小” “ 代表关系亲近, 常有“ + ln ug sg oin s p eo e aM] C m 小 ag aeua ̄plees hn m n[ . a - t rd e Un v r i P e s 9 . y L eh的礼貌原则明确指出区分礼貌与不礼 姓” 老 + 的称呼, ec 或“ 姓” 在英语文化里却是不礼貌 b i g i e st r s ,1 78 貌行为的标准 ,同时也指出礼貌行为既是一 种非 的。 一 2 1 礼貌, 用与文化田. 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在西方 , 熟人间直呼其名( 不含姓) , 正式场合用 【顾 日国. 9 24 对 称的行 为 。 MrMi 、 S , 、 s Mr等 只有极少数职务、 s 职称能用来称 1 9 , 2 顾日园的礼貌准则 3 呼 别人 , 如总 统 、 医生 、 士等。 博 [1  ̄ . 编语 用学概要 I 上 海 : 海 外语 教育 34 7 - 新 】 上 出版 社 .9 9 19 . 我 国语 言学家顾日国(9 2总结 了与汉 语 19 ) 3 3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 2 言文化有关、 中国特 色的五种礼貌准则 :称呼 带 a 4贾玉新跨 文化 交际f . Mj 上海 : 海 外语 教学 出版 上 赞誉准则是尽量多赞誉别人,谦虚准则是尽 『l &,9 7 准则: 即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使用恰当的称呼 量多贬低 自己, 两者与贬己尊人准则是统一 的。 一 但  ̄ 1 9 . 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b 己尊人准则: 发生冲突时, L 贬 中国人更注重谦虚准则, 西方人更多 作 者 简 介: (9 37 )女 , 苏省扬 州市 史媛 18 ,~ , 江 指谓 自己或与 自己 相关的事物时要“ , 谦 ” 使用赞誉准则。 贬”要“ ; 在西方, 受到赞扬时人们一般说 人,工作单位 :扬l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 州 指谓 昕者 或 与听 者有 关联 的 事物 要 “ ”要 “ ” “ ak yu表示接受 , 抬 , 尊 。 t n o” h 他们认为接受赞扬可以避 系, 助教, 学历: 硕士。0 8 20 年毕业于扬州大学外国 。 雅言准则 : 出言高雅, 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 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 是礼貌的。中国人听到赞 语学院, 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 三) 致谢 语 和 道 歉 语
致谢是人们 日常 交往 中重要的语言行为 ,是 不同社会 人 民共 同遵 循 的礼 仪 规 范准 则 ,是 促 进 人 际 关 系和 谐 的 文 明 举 动 。西方社会 特别 重视致谢 , 对一件再小的事都会表示感谢 之 情, 即使 是 亲 密 无 间的 朋 友 或 家庭 成 员之 间 , 也 会 对 对 方真 诚 致谢 。 而传 统 的 中 国社 会 不 太注 重 这 一 方 面 , 关 系 密切 的 朋 友、 亲 人之 间 , 往 往 都 是 不 大言 谢 的 。另外 , 当中 国人 收 到 别 人 的感谢 或赞誉 时, 往往 会说 “ 不用谢 , 应该 的 、 “ 别客 气 , 这算
不 了什 么 、 “ 哪 里 哪 里 过 奖 了 之 类 的话 , 以示 自 己的 谦 逊 ; 而 西 方 人 则 会 直 白 的说 “ T h a  ̄ o u ~Y o u a r e we l c o me , 大 方 的 接 受他 人 的 赞 美 与 感谢 。
辛 L 貌 准月 4 : 1 . 称 呼准则: 指 用 适 当的 称 呼 问候 对 方 。 现代 也存在着差 异。由于 中国 文化属 于差序格局 的社会 结构 ,英语 文化属 于平行 的社会结 构, 所 以在 中国, 老师 向学生道歉、 领导向下级道 歉、 父母 向子
女 道歉 的现 象不太常见 , 因为“ 长 幼尊 卑” 的传统观念左右 着
中 国人在 生活 中的言行举 止 ; 而西方社会 不分长幼、 上下、 尊 卑。无论是谁犯 了错 , 都会向对方表示歉意。 三、 中西方礼貌用语 差异 的成 因


文化 中的 上下有异, 贵贱有分 , 长幼有 序” 的封建社会 的宗法 血 亲关 系, 又受社会地位 、 职 业、 性 别、 年龄 等 多重因素制约。 在 中国, 人们对亲人的称 呼种 类非常多, 舅舅~姑妈 ~姨爹” “ 表兄 等等 , 对 亲戚的尊称 非常繁琐。而在 英语里这些称谓 则 比较 笼统 、模 糊 ,一词 多义。 他们 的称 呼很 简单 , “ s i s t e r ” “ b r o t h e r ~u n d e ~a u n t 等 。此外 , 在 社 交场 合 上 , 中 国人 大 多 以 “ 姓 +职位 的模 式来 称 呼 他 人 , 如 王 医生 、 吴 书记 、 陈老 板 等 。 而 西 方人 则 简单 的 用 “ Mr . / Mi s s +姓 来称 呼 。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Word可编辑版)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Word可编辑版)

leech的礼貌原则|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一、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

他认为人们说话不仅有所述,所为,还会产生言语的后果。

后来,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他认为人们有时会出于礼貌需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

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不仅能维护交谈双方的地位平等,还有助于双方关系的促进。

在东西方交往方面,各自有不同的注重。

东方国家,如中国好日本,更为强调谦虚准则,而英语国家则更为看重策略准则。

以上这些准则具有一定普遍性,但是其相对重要性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产生于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社会人们遵循的礼貌准则,与西方国家所遵循的原则有很大的不同。

二、西方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总结P.Brown和S.Levinson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6原则。

Leech认为,人们违背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最根被原因是他们要遵守另一个原则――礼貌原则。

Leech从语用学(Pragmatics)和人际修辞学(Interpersonal Rhetoric)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也为人们礼貌用语的正确之用提供了一个可借鉴与遵循的标准(Leech,1983)。

其内容有: 1.得体原则(Tact Maxim):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

尽量少让自己吃亏;尽量多让别人得益。

2 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自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

3 赞誉原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原则(Modest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

尽量少赞誉自己,多赞誉别人。

5 一致原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作者:吴汶颐来源:《祖国》2017年第21期摘要:礼貌礼仪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用语的合适使用在社交场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出发,研究中西方的礼貌用语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背后的原因,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礼貌用语文化差异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在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形式体现。

它要求人们在社交生活中,不仅要使用合适的礼貌语言,还要选择得体的行为方式。

中国和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个社会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出现交际不通的状况。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使用正确的礼貌交际用语,还要了解两种文化背后的交际用语差异。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一)西方学者利奇的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1.得体准则:尽力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尽力少使自己得益,多使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尽力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尽力少赞誉自己,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尽力减少双方的分歧,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尽力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

(二)中国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

顾曰国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尊重、谦逊、态度热情、文雅。

基于这四个特征,顾曰国提出了中国文化的五种礼貌准则:1.称呼准则:指用适当的称呼问侯对方。

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依然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称呼原则。

称呼语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体现。

2.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举”,要“尊”。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作者:段嘉敏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段嘉敏内容摘要: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约束作用,在谈话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各国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礼貌的标准也不一样。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误解。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礼貌原则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礼貌原则的概念与发展(一)西方礼貌原则的发展礼貌在所有文化中都被视为一种现象,礼貌有许多功能和特点。

Brown和Levinson在《论礼貌》中提出了“普遍性”的概念[1]。

尽管礼貌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礼貌的作用不可低估。

格莱斯提出了库柏原则:对话者应遵循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系原则和方式原则。

Leech在《语用学原理》中提出了Leech礼貌原则:得体原则、慷慨原则、赞扬原则、谦虚准则、协议准则和同情准则。

(二)中国礼貌原则的发展国内研究的奠基石是顾月国,他认为礼貌原则包括:自我贬低的意识、相互尊重意识、精炼准则和协议准则。

毛研究《周易》中礼貌的语言,他在《语用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了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概念与中国人的面子概念的区别。

可见中西方国家的礼貌原则有相似之处,如自我贬值尊重他人、找到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共同点、让另外一些人更多的利益等。

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差异(一)语言差异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在个体的语言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礼貌语言主要表现为称呼、问候、祝贺、赞赏和道歉。

汉语系统丰富而复杂,英语则很简单。

年龄、收入、婚姻等都是英语中的禁忌,西方人见面常谈论天气;汉语的问候则包括生活各方面,直接赞赏也较少见。

根据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不同。

虽然中西礼貌原则都有机智原则,但汉语多指语言的得体性,英语则侧重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礼貌原则有称呼原则,而英语没有。

中西文化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差异

中西文化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差异

2013.11学教育54量,来提高整个社会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关注度。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企业参与其中的热情,还能够为学校开展产学合作提供更多的资金、人力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产学合作教育双方应该相互合作,深度沟通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对学校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联合制定,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依靠这种紧密沟通合作,来完善产学合作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教育过程的高效顺利实施。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企业发展过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向,定期的开展校企双方交流会,让学校明确企业需求,让企业了解学校的培养情况。

企业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更多的条件,让学校的老师不仅仅具备技术理论知识,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业生产技能。

学校要经常聘请企业负责人或者专门技术人员来校做讲座,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需求。

长时间高频率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深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企业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3、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企业是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的主力,是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是企业和学校二者实现“共赢”的方式之一,但是切不可流于形式,要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为培养更多的企业“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应该指派相应的技术人员作为带班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践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授他们更多地实际操作技能,已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此外,由于学校教师普遍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企业在与学校相互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高校教师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来研发更多的新技术。

所以,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对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是有着一定帮助的。

4、学校应该为校企合作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专业性、应用性,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社会需求适当调整专业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

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

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
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

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

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

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

但Brown&Levinson 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

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

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

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

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

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

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 enjoy going out for coffee,but I imagine you are very 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

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

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

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做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

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

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tfulness,modesty,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finement)。

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作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

何兆熊认为与B&L的面子相比,“尊敬”概念相当于尊重列方的积极面子;“谦虚”概念广义上来讲在不同文化里都蕴涵有此含义,但如把它解释为“贬低自己”则只有在中国文化里独具;“热情”概念在Brown&Levinson看来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并威胁他人的消极面子,但在现代汉语里却并不被认为是威胁面子;“文雅”概念代表的是礼貌的规范性,尽管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他们并没有提到“文雅”这一概念。

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顾先生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

二、中西方礼貌原则的宏观比较
礼貌是“典型人”(Model Person)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这种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它分为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而后者则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

英语文化似乎更加偏重于个人主义、独立、隐私,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生活,而这种文化氛围使英国人或美国人更加在意自己的消极面子。

在中国,我们则强调集体主义、合作精神。

在某种程度上为了实现合作或团结,称赞对方屡试不爽。

因此积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更为盛行。

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较好地解释了语义与语力之间的关系。

但Leech认为,这种做法无法说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何要在语言表达中采用间接方式。

于是他提出“礼貌原则”(Polite.heSSPrinciple)来拯救“合作原则”。

(1)策略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诚然,Leech的礼貌原则之精神是建立在以英语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之上的,忽视了东方礼貌文化的特殊性。

的确,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也十分注重礼貌,但伴
随礼貌,中国人特讲究“客气”一番,或贬低自我褒赞他人。

西方人,尤以英国人为代表,似乎无暇“客气”。

所以中国的礼貌源远流长,颇具有中国特色。

顾日国曾经撰文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
(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
(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
(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三、中西方礼貌的文化差异
1.中西方礼貌内涵的差异
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

不论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必须以“礼”为标准,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礼”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可以说“礼”是维系“上尊下卑”等级秩序和亲疏关系的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中,作为“礼”的衍生物——礼貌原则,与西方的礼貌原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社会的礼貌原则如同“礼”的基本精神一样,强调“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等级差别的标志。

2.礼貌准则选择侧重上的差异
在Leech的礼貌原则中,策略准则是最重要的,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

在西方社会,个人利益、个人权力、隐私等都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人们之间,哪怕上级对下级,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实施“指示性”言语(诸如请示、命令、警告、建议、劝告等)行为时,人们必须遵循策略准则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或尽量减少语气的强迫性。

然而,中国的传统来看,人们的行为是受社会期望所制约的。

有些人有权力,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令、要求、建议、劝告、提醒、威胁、警告等等;而有些人只能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些行为的地位。

正所谓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

譬如,通常只有长者对幼者,上级对下级,教师对学生,父母对子女,老板对雇员实施“指示性”言语。

反之则不妥,被当成不礼貌的表现。

3.中西方表达礼貌的方式上的差异
(1)恭维与应答。

恭维语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社会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英语恭维语除表示欣赏外,其主要的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交际者采用积极礼貌的方略。

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利用他人。

(2)邀请与接受。

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式,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话轮转换,经过谈话双方多次协商之后,才能完成一个交易。

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礼貌会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以示真心实意,这体现了
中国传统礼貌的热情准则。

而受邀请人推三托四,邀请人一再坚持。

一方面,受邀请人要一再试探对方是否真心,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而非真实邀请。

过早接受邀请则会有失于礼节;另一方面,只有一再坚持,才能体现自己的诚意,因此邀请方和受邀请方经常要经过屡次协商才达成一致。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大变革,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中西方礼貌文化差异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礼貌是一面镜子,反映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如何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达到成功的言语交际和沟通,取决于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只有了解和理解了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并且具有成功地与其他文化成员交流的真诚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这种差异制造的交流障碍,进而剔除本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文化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