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四首 峨眉山月歌 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 夜上受降城闻笛共5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作者xxxx------------------------------------------日期xxxx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原诗、翻译、主题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诗圣”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李白一生傲视权贵,数次被谪,后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李白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蜀地生活,直到25岁离开。
《峨眉山月歌》是他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
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原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背景】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详解《峨眉山月歌》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三、理解诗义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四、作品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峨眉山歌、夜上受降城闻笛、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九月唐军收复长安。
此诗是当年在重阳节写的。
首句“登高”二字扣题“九日”,点明写作时间。
“强”,是不愿为之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前面冠以“强欲”,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此句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第二句化用典故。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怜惜。
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这样写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所以,诗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紧扣诗题,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末句承前句,是想象之辞。
诗人设想菊“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了诗题中的“行军”,结合了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结句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余意深长。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二、赏析选择题: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 ,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2、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A、“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幻灯片课件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半边,半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 和水一起流动。
出发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思发君不清见溪下向三 渝峡 州, 。人露已面
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其作用是? 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课堂检测
1、诗中写峨眉山月景色的句子是: 2、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 之情的句子是: 3、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历来“入”和“流”被人所称道,为什么?
炼字炼句(赏析)
对比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反衬
有人说“落花时节”一语三关,请问有哪三层的意思? 自然景色,暮春时节;国家衰落;作者及李龟年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颠 沛 流 离 :形容生活困苦,流落异乡,无安身之所。
课堂检测
1、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接触的句子是: 2、诗中描绘作者与李龟年晚年重逢,彼 此飘零异地、感慨万千的句子是:
思君不见下渝州。
直抒 胸臆
炼字炼句(赏析)
静 峨眉山月半轮秋, 仰视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动 俯视
历来“入”和“流”被人所称道,为什么?
“入”和“流”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 “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秋夜行船之事。
炼字炼句(赏析)
景中 有人
炼字炼句(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理解诗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赏析】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 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 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 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 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 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 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理解诗意】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勉强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 遥 怜 故 园 菊, 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怜:可怜 应 傍 战 场 开。
2、请写出对“落花时节”的三中理解。
(1)明写相逢的季节。 (2)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 (3)作为人生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 节的暮年。
3、赏析后两句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和沉沦身 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 哀愁之情。
【练习题】
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生动 的比喻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七年级语文上册翻译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倒映在 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向三峡进发,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前往在崔九 家里曾几次听到你的演奏。
现在江南风景正好,在这暮春时节 又与你重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 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 有谁能送酒来。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 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 落江南。
杜甫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 ·七年级上册
诗 词 课 题 总 览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峨 眉 山 月 李 歌 白
作者名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 《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 难》等。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 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 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 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 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 乡情愫。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 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 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 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 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 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 久凝视着远方„„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所以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
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
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2021/5/27
28
小结:
岑参的这首五绝,从行文思路上
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
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
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诗人表
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
诗仙李白从二十四岁“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离开四川之后,便浪
迹天涯,四海为家了,直到他六十
二岁时,在安徽长江边的采石矶醉
酒落水仙逝,一生在中华大地上留
下了不少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
不胜2021枚/5/27举的动人华章。
3
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 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 一夜征人/尽望乡。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惹得征人们一夜都在眺望故
2021/5/27
乡。
32
•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 景色。(大漠月夜图)
受 降 城 外
回• 乐 烽 前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 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 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 霜。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
郁20的21/5思/27 乡情绪。
25
“无人送酒来”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 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 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 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
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强:qiǎng 强迫;勉强 傍:bàn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甫:fǔ 岐:qí 寻常:xún
chánɡ 崔九:cuī jiǔ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五言绝句)
清溪—渝州—三峡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思考:本诗的主题思想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 和水一起流动。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 峡,思念你却不见你,我乘着船驶向渝州。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半边,半个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 水一起流动。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峨眉山月歌
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思念你却不 见你,我乘着船驶向渝州。
课外古诗四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 行军九日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山月和江水所展现的千里蜀江行 旅图,写诗人离开四川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夜雨寄北
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不是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之一。
此诗通过对巴山夜雨秋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以下是这七上课外四首诗词的内容:
1.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诵读欣赏及注释-峨眉山月歌+李龟年+行军九日+受降城
诵读欣赏及注释-峨眉山月歌+李龟年+行军九日+受降城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半轮)半边,半个。
③〔平羌(qiāng)]即青衣江。
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④〔发〕出发。
⑤〔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⑥〔渝州]今重庆一带。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1)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4)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5)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⑦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
江南,这里指湖南一带。
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漳州(今湖南长沙)。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