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PPT课件
.
16
2、分析新闻主题,注意是否鲜明和集中
作品赏析:《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3、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 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作品赏析:《坦克进城路面无损,交通干警 同声赞扬》
4、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新闻主题寓于一 定的事实之中,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明 和表现主题。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授课教师:廖文乐 联系方式:lwlinzaghi@
.
1
1、课程简介 2、学习方法 3、 考核方式
序言
.
2
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严格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
的实际出发。 案例分析:“看图说话”新闻、戏说新闻 (二)研究者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案例分析:以讹传讹的“假记者被打致死”
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 明的特性。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
11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 品的个性
作品赏析:《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 》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 性
作品赏析:《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四)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
20
第四章 外国新闻作品赏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1、消息(电讯) 消息是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
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西方新闻界一般将其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指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 软新闻指时效性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性浓
厚的报道,一般指社会生活、消费类报道。
.
21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我喜欢的三十篇新闻作品1.《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系列报道冯志刚等记者2009.10.27—2010.10.09 长江网该新闻已经报道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百度百科为其创建词条“暴走妈妈”;社会捐款不断涌入,解决了主人公陈玉蓉的家庭困难,使陈玉蓉与其子顺利完成手术;引起网友对亲情和感恩家人的思考,并获得非常良好的正面影响;记者行业的刻苦专业也被网友所体会。
它充分展现了新闻报道的正面影响,不仅提升了长江网的知名度,也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新时代主旋律,对网友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2.《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任仲平 2016.06.29 《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评论文章,它的论述手法非常值得学习。
文中大量引用方志敏、华罗庚等人的名句,非常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运用精选的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充满说服力,让人阅读后印象深刻;全文写作手法非常精妙,全文运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从历史讲到今天再到未来,读来亲切自然,激发读者热情和阅读兴趣,从而使得本文传播效果非常好,仅24个小时便被近180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3.《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毛广绘 2012.05.10 《浙江日报》首先,作者的成文速度已然令我非常敬佩。
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现场查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相关人物即故事,第二天便完成了这份报道,足见记者实力与功底一流。
而且本篇文章像散文一样优美的文笔和意境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展现了江山的美丽、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成果,也展现了呼吁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主旨。
4.《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周岩、吴宇、拉巴次仁2006.07.01 新华社“首次”、“世界屋脊”这样的字眼都说明这个选题的重要性,然而本篇报道的篇幅却没有题目看上去那么“吓人”,而是巧妙地裁剪为短短一篇文章,且迅速、准确、全面又生动。
新闻优秀作品赏析课件
二、讲故事者(记者)的角色
1、要避免成为:
律师 学者 实际主义者
2、要竭力成为:
1)概括者/总结者 2)裁判 3)观察者
1)概括者/总结者
结论要建立在证据之上,不能夸大其词
“迪斯尼的机器将毁灭童年时代最有价值的两 件事情——童年的秘密和童年的安静——它让所 有人都做一样的梦。它让美国所有的孩子头上都 戴上了米老鼠的帽子。从资本主义的角度来讲, 它是天才的产物;但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它几乎 就是一出惨剧。”
“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
”
——李希光
“中国人是吃故事的。 ”
——郭沫若
2、新闻故事化的发展
西方:“信息模式”
、“故事模式” 美国CBS的《60分钟》
中国: 宣传---新闻 新闻娱乐化---新闻故事化 例子:
新闻专题:《生活空间》、《新闻故事》、《百
姓故事》、《社会记录》、《讲述》等 新闻消息:《新闻联播》中一些典型的先进人物
B. 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
行客观的叙述,读者从中获得的材料是叙事主体 的一系列丰富经验的组合,记者在借用第三者叙 事过程中,把事件凝固在某一瞬间,通过人物的 眼睛复原当时的场景,吸引读者完整地阅读故事。
《砂石地上的怪现象》
[1990年美联社消息]
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
实践中,很受读者欢迎
注意:
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纯粹的预测、模糊的二
手资料或者个人的知识储备之上。 不要在故事中出现太多
记者可采用的手段
对话法→准确性 细节法→生动性 镜头法→鲜明性
一、新闻的故事化 1、对新闻故事化的理解
“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 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 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 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富兰克林 (美国记者,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六十六篇分析(一)、消息25篇一、《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P85新闻素描,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文,运用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的表现手法。
文后半部分有几处间接议论和直接议论。
1945年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
二、《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P87人物新闻,人物对话的运用是该文的写作特色。
新华社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P88消息。
文,高屋建瓴,纵览全局,善于从本质上、总体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鲜明特色。
背景材料是此文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烘托深化了该文的主题。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通是该文的写作特色。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电。
四、《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P91消息。
它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精炼扼要、气势雄伟是它的特点。
既有事实的清晰叙述,又有清净的概括描写是它的写作特色,层层紧扣的布局安排。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电。
五、《上海严寒》:P93短消息,通过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典型事例表现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
导语中有景物描写。
文,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作者尽量不发或少发议论的写作技巧和表现特色。
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二日。
六、《分清主流与之流莫把“开头”当“过头”》:P94新闻述评。
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特点。
文以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认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和深刻性。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
七、《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笔横生》:P97人物新闻。
文写的妙趣横生,生动活泼,详略得当,以作画为线索。
文,背景材料作用是表现人物成长、深化主题。
一九七九年是十月十日《文汇报》。
八、《从邮局看变化》:P99消息。
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为其特色。
对比事实、特出主题为其写作特色。
运用了对比式导语。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教学大纲王永亮编写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650 目录前言 (653)第一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654)第一节聚聚焦新闻价值 (654)第二节追溯新闻采访过程 (654)第三节探讨新闻写作得失 (654)第四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 (654)第五节个案比较 (654)复习题 (654)阅读书目 (655)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原则 (656)第一节事实为本 (656)第二节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 (656)第三节怎么展现事实 (656)思考题 (657)阅读书目 (657)第三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素养 (658)第一节“三项学习”重塑传媒形象 (658)第二节“三种精神”彰显专业主义 (658)第三节“三重责任”构建和谐社会 (658)第四节“三个贴近”激发体制创新 (659)思考题 (659)阅读书目 (659)第四章外国新闻作品赏析 (660)第一节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660)第二节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660)第三节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 (660)第四节特稿之特 (660)思考题 (661)阅读书目 (661)第五章美国新闻故事化 (662)第一节什么叫新闻故事化 (662)第二节新闻故事化的写法 (662)第三节新闻专家的建议 (662)思考题 (662)阅读书目 (662)第六章新闻精品产生的必备条件 (663)第一节理论根底:新闻精品的奠基石 (663)第二节组织策划:新闻精品的设计师 (663)第三节深入调研:新闻精品的新标志 (663)第四节逆向思维:新闻精品的大创意 (66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第七章电视精品活动的成功要素 (665)第一节受众之心 (665)第二节文化之心 (665)第三节公益之心 (666)第四节公关策划意识 (666)第五节品牌营销意识 (666)思考题 (666)阅读书目 (666)第八章体验式新闻作品 (667)第一节体验式新闻的特色 (667)第二节选题与策划 (667)第三节采访的技巧 (667)第四节写作灵感 (668)第五节记者的修养与要求 (668)思考题 (668)阅读书目 (668)第九章《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赏析 (669)第一节正确导向,形成共识 (669)第二节立意新颖,敢为人先 (669)第三节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669)第四节标题新颖,感染力强 (669)阅读书目 (670)第十章“中国新闻奖”作品评析 (671)第一节题材重大 (671)第二节题材新鲜 (671)第三节题材典型 (671)第四节题材深刻 (671)思考题 (672)阅读书目 (672)第十一章普利策新闻奖赏析 (673)第一节获奖状况 (673)第二节作品特点 (673)第三节公共健康报道惹人注目 (673)第四节摄影作品充盈人文关怀 (673)第五节普利策新闻奖摄影作品展示 (674)思考题 (674)阅读书目 (674)第十二章普利策新闻奖与中国新闻奖评奖形式比较 (675)第一节评选程序的分析比较 (675)第二节评奖尺度的分析比较 (675)第三节获奖情况的比较 (675)思考题 (675)阅读书目 (675)651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十三章中西方新闻作品差异原因 (676)第一节中西方新闻自由的现状 (676)第二节对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思考 (676)第三节新闻自由观的启示 (676)思考题 (676)阅读书目 (677)652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前言编写目的:中外新闻作品赏析这一概念具有很强的实践色彩。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2
第三记 日益衰落的美丽山村
这个村子三面环山,依山而建。优美的景色给人以极大的愉悦 之时,也凸现出一个问题: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山村,其赖以 生存的农业如何发展?层峦叠嶂给人以美景,但是也表明此处几 乎没有平地,那么耕地从何而来? 观点现实的耕地状况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当地的农 业尚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据说,当地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斤, 而在过去没有使用良种的时候,仅有一二百斤!这样的农业,能 够维持一家温饱已属不易,何谈增收?
第六记 乡党委书记谈乡政 距县城不远的一个乡,是县里第二大乡,编制内干部45人,另有临时聘用的 干部及工作人员23人。"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 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干部?"乡党委书记回答:"精简乡镇人员没有去向,国家进 行行政机构改革,中央的可以精简到省里,省里的可以精简到市里,市里的精简 到县里,县里的精简到乡里,乡里再精简,那就精简到地里去啦。过去是吃皇粮, 现在得吃自己,谈何容易?" 为解决这么多干部的吃饭问题,就出现了所谓的"引税"。通过各种关系,引来 外地税源,由于要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回扣,以吸引其来此地纳税,因此又称为" 买税"。 观点这场浩浩荡荡的税费改革,抓住了现今乡村的一个关键症结,它不仅直接 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也间接地促使基层政府由不作为转向作为,使得乡村经 济得到主动、自觉的发展,从而使农民受益。
新闻策划的报道方式
集中式 系列式 连续式 组合式
“关广梅现象”之策划
《关广梅现象》 《在“关广梅现象”的背后》 《关广梅现象大对话》 《现象公开以后——“关广梅现象”讨论综述》 《“关广梅现象”提出了什么》 《论“关广梅现象”》 《来自改革实践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 七八十年代的新闻作品
例析中外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的评析要点
例析中外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的评析要点摘要灾难新闻由于新闻价值高,成为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之一。
在评析此类视听新闻作品时,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关键要选取合适的播放时机、会隐含意识形态建构、有多种叙事策略、要时刻注意遵循新闻伦理。
关键词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评析要点;历史感;时机;意识形态;叙事;新闻伦理灾难报道,即对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热浪、火山爆发等及由于人为酿成的恶性事故,如车祸、空难、海难、火灾、建筑物倒塌、重大设备事故等的报道。
它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接近性、人情味等。
①有调查显示,灾难性新闻报道仅次于国家大事和战争新闻,是受众最关心的新闻之一。
评析中外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有几个相当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要点,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1 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1.1 新闻和历史的辩证关系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前人认为的“新闻”,今天已变成历史资料;今天人们认为是“新闻”的,后人也将视为历史。
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②1.2 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承载厚重的历史感一部有厚重历史感的灾难类优秀视听新闻作品,要能使受众透过画面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诉求等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味。
这点需要新闻和史学工作者一起关注,这对丰富新闻内容、推动史学发展、提高全民族历史文化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2 灾难类视听新闻作品关键要选取合适的播放时机2.1 挖掘事实类新闻作品的播放时机挖掘事实类视听新闻作品通常是对一个事件或者表象的深层次探求,当真相大白时方能使整个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充分展现,待到时机成熟就是最合适的播放时机。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航MH370班机失联。
2013年4月13日晚,央视新闻频道《世界周刊》栏目播出特别节目——纪录片《消失的法航447航班》。
马航失联超过一个月,人们对于真相的追寻未曾停止,任何关于马航的信息都令人揪心。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第一篇:新闻经典作品赏析新闻经典作品赏析——《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
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
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
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
”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
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
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
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
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
新闻摄影作品评析
新闻摄影作品评析本文以《New York Times》为例对一张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评析。
该作品于2021年6月,由该报记者Steven Keating拍摄。
照片中,一名年轻男子面对摄相机,戴着黑色口罩,两眼含泪,表情痛苦而无助。
背后是一片密集的警察与示威者混战的场景。
这张照片捕捉到了当下在美国多个城市持续发生的抗议示威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暴力冲突与社会动荡。
这张照片的构图非常简洁而又有力。
以男子为中心,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到他的面部表情。
男子嘴部被黑色口罩覆盖,突出了他眼部的泪痕和眼神中的无助和痛苦。
这种集中的焦点营造出一种令人感同身受的情绪,让观众不禁被吸引进照片内。
照片的色彩运用也非常出色。
整幅画面以黑白灰为主,突出了场景中的暴力与紧张气氛。
黑色口罩、男子的黑色上衣和背后警察的防护装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男子的孤立与无助。
此外,还有一些微弱的灯光和反光,增加了照片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这张照片的价值在于其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男子的眼睛和泪痕,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此外,背景中的暴力场面也引起观众对示威活动和政治社会问题的深思。
这张照片通过准确捕捉瞬间并传达情感,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总而言之,这张《New York Times》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精准的构图、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成功地捕捉到了抗议示威活动中的暴力与社会动荡,并引发了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社会意义使得这张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表达价值。
这张新闻摄影作品凝聚了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共鸣,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评析。
抗议示威活动一直以来都是新闻摄影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它们代表着社会的不满与呼声,承载着民众对于公正和平等的期许。
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抗议示威活动的现场,更通过一名年轻男子的面部表情,传递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这位男子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绝望和沮丧,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引发了无数思考。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1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刘 敏
第一章 解放前的新闻作品
消息类: 《南京发生日寇大屠杀惨案》 《毛主席回来了》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来北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通讯类: 《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当你们熟睡的时候》 《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五六十年代通讯之典型报道
“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 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 响要大,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 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主要是指同类事物 中最先进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典 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 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 --甘惜分 雷锋 焦裕禄 学大寨
两则军事报道:结构与选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通讯类: 《外交部之厨子》 《华美窗帷的后面》 《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北戴河海滨 之夜话》 《雁翎队》
小切入映射社会大背景
外交部之厨子(节录) ——黄远生 华美窗帷的后面 ——邹韬奋
夜话形式 借史论今
从嘉峪关说到山海关 ——范长江
中西新闻文体之异同
西:消息、特写(有截稿时间限制、无 截稿时间限制)、评论 中: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调 查兴报道、评论……
中西新闻之写作
“摆进去” 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跳出来” 访荣毅仁》 《访荣毅仁》
中西新闻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导语
丁邦杰中外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丁邦杰中外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实用版)
目录
一、丁邦杰简介
二、丁邦杰的新闻作品特点
三、丁邦杰的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四、丁邦杰的新闻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丁邦杰,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以其深入浅出的报道和独特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所创作的新闻作品,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新闻界的一面旗帜。
丁邦杰的新闻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
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真实、客观、公正为原则,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他的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硬度又有温度,既有锐度又有厚度,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
丁邦杰的优秀新闻作品,如《北京折叠》、《大数据杀熟》等,都是他深入调查、用心写作的结果。
这些作品,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又有对问题的深刻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深度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真实,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思考,起到了新闻应有的社会监督和引导作用。
丁邦杰的新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新闻理念和写作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工作者。
他的作品,成为了新闻工作者的学习典范,激励着他们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深的思考,去完成自己的
新闻工作。
同时,他的作品,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启迪了他们的思考,提高了他们的新闻素养。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
1985 - 1991 :曲折发展 宏观经济改革开始有成效 价格、工资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放开, 开始出现财富阶层,这些都在媒体的发 展上得到了反映。
主要财经媒体
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1985年1月创刊,原名 《专业户经营报》、 《中国农村经营报》 1989年1月正式更名为 《中国经营报》 办报方针:"为改革开放 鼓与呼,为实践者出谋 划策"
现场短新闻的特点
新闻价值高 现场感强 短而精
《”飞天”凌空》
中美磋商的最后一幕
6月17日19时47分,北京东长安街外经贸 部大会议室内传出一阵掌声,中美由此避免了 一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 这个场面,自1994年开始,至今每年一次。 从会议室向外望,摄影机自昨天起将入口 堵得水泄不通,可以听到记者们用汉、英、法、 日等语言对在无线电话机发稿,这至少说明中 美知识产权磋商在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
《日本经济新闻》 1876年12月2日创刊
何谓“财经新闻”
狭义:金融市场、证券市场、资本市场 (胡舒立) 广义:关注经济生活的全局,经济新闻 +金融证券新闻 例: 《关于股市的通信》 《菜价追踪》
小平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 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 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 几十位中外记者,小平同志向他们、也是向中 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 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 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 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消 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 年的政治生涯。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作品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通讯等)1.华美窗帷的后面(风貌通讯邹韬奋、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通讯范长江、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
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3.桌上的表(通讯张明、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4.访“葡萄常”(人物专访邓拓、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5.春夜(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事件通讯中国青年报记者(有时会考选择题)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
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
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
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
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简单评析第二部分
⽔城威尼斯 国际风貌通讯穆青 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域风貌。
写景动静相衬,语⾔风格优美清新。
写在绢帕上的诗 ⼈物专访柏⽣ 以真挚的感性、动⼈的⽂字,表现了邓拓和丁⼀岚之间的⽂字缘、⾰命情。
结构特点:以⽂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并⾮鱼草之争 ⼯作通讯陈晓微周守瑾 写作特⾊: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
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
运⽤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
结构特点:由表及⾥、层层深⼊的递进式结构。
夜宿车马店 通讯刘云⼭ 宏观照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夜见闻,反映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写作特点:精⼼选材,巧妙构思,多侧⾯、多⽅位表现主题,语⾔⽣动形象。
长沙市⽕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通讯熊先志 写作特点:揭⽰问题、剖析⽭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
通过事实对⽐、数字对⽐,抓住⽭盾,揭⽰症结。
⼩城风光更迷⼈ 通讯林黎 特点:语⾔较为凝练⽣动。
“飞天”凌空 ⼈物特写夏浩然樊云芳 写作特点:落笔集中,⽂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如,以静反衬动。
⽐喻、拟⼈等修辞⼿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动性的艺术感染⼒。
“妈妈教我放鸭⼦” 刘衡记者的笔下展现了⼀幅⾊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语⼊⽂”,采⽤第⼀⼈称⾃述的⼝吻与读者娓娓道来。
采⽤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妙趣横⽣。
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妈妈教我放鸭⼦”》通过第⼀⼈称⾃述的表现⼿法,⽣动地描绘了⼀个热爱养鸭⼯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息。
记者刘衡善于运⽤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因⽽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也罢,总是独具魅⼒。
访厕所 罗详兴 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
语⾔具体、⽣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核弹元勋的“三⼦” ⼈物通讯李春王进昌 特点:⾓度独特,从不同侧⾯表现⼈物。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一
消息类: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章 解放前的新闻作品
它是消息,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消息. 而是采用若干文学手法尤其是描 写的笔法写出来的现场新闻, 是“ 现场短新闻”这一新闻报道方式的 一个重要品种。
4 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典型报道复苏期
5 80年代后期至今 典型报道低潮期
邱少云 黄继光 鞍刚经验 孟 泰精神 郝建秀工作法
焦裕禄 雷峰 大寨 大庆 但开始 出现了众多高产卫星典型,唯 意志典型,高大全式典型
特别有正面影响的典型很少,大 量的是什么造反英雄聂元梓,白 卷英雄张铁生,反潮流黄帅等
产生原因
马列党报观特别是列宁党报思想指导下的苏联典型报 道的成功实践对我国的影响 (恩格斯—党报的任务是什么?首先是组织讨论 论证 阐发 捍卫党的要求。 列宁---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 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1我党新闻理论的支持 2毛泽东亲身实践与倡导
3特定历史条件的呼求
1 不断发展的我党党报理论为典型报道的长期生 存提供了牢固的理论支撑
新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评的特点
3、由述而评, 以评统述。述评摆事实和讲道理兼 而有之。它所讲的道理, 是作者通过大量新闻事 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这也正是述评与某些 推理性评论的区别。因此, 述评更注重材料和观 点的统一。述评中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有时多一 些, 有时少一些, 但都服务于观点, 或者说接受观 点的统率。述评的作者要掌握大量的事实和各种 背景材料, 这样才能经过分析研究, 得出正确的结 论。
典型事例是构成消息和通讯的主要成分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阅读分析部分
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 、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
经验性消息
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13 、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4 、访“葡萄常 ”
人物专访 邓拓
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5 、春夜
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
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相思正是吐黄时》报道的是台湾民众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情景。从表面看,这篇通讯突出的特点是借用散文笔法,缘物寄情,富有文采。深入研究,才真正理解作品中每一个情节和细节,每一段抒情和描绘,无不紧扣“血浓于水,两岸一家”的骨肉亲情。记者始终将自己炽烈的感情融于笔尖,抱含真情描绘了一群回家探亲心情最为迫切的台湾同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不失时机地宣传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来去自由的对台政策,文中人、景、理、情交织融合,意蕴含蓄、深远,感情浓烈饱满,读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25 、别了,“不列颠尼亚”
消息
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
二
1 、华美窗帷的后面
风貌通讯 邹韬奋
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范文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范文新闻作为传播信息、报道事件的重要媒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展和变化,还能够深入剖析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评析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探讨其成功之处。
这篇新闻作品是关于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事故发生在一个繁忙的高速公路上,造成了多人伤亡。
整篇报道以客观冷静的语气描述了事故的发生经过和造成的后果,同时也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初步推测和分析。
报道中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对事件进行过多的煽情渲染,而是以事实为主,突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报道的开头,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了事故的基本情况,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了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
随后,作者通过采访事故现场的目击者和相关人员,对事故的原因和过程进行了还原和分析,这样的报道方式使得整篇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同时,作者还对事故的影响和可能的后续处理进行了展望,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空间。
在整篇报道中,作者的语言简练明了,没有出现过多的修辞手法,但却能够准确地表达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条理清晰,让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报道的内容。
同时,报道中还穿插了一些事故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这样的多媒体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了报道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总的来说,这篇新闻作品在客观性、真实性和说服力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客观冷静的态度和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成功地将事件的发展和影响向读者展现出来。
这样的优秀新闻作品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信息,还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优秀新闻作品的赏析
对《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赏析《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这篇消息记者对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投入运营这一事件的报道。
首先从这篇消息的题目来看,题目中“全球最快”强调了这列列车在世界上的地位,抓住了新闻要点“最快”,同时隐含有了记者的一种自豪之情在内;而“南中国”三个字则强调了列车所在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的南部和武广高铁对中国南方的意义,“驰骋”二字更是补充说明列车对于中国南方交通联系的密切和通畅性。
导语开头“今天9时08分”时间精确到了分,充分表现了消息时效性——“快”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记者采写新闻的迅速。
高铁列车要经过很多的地方,但作者选取了湖南湘潭,“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的故乡,从而自然地引出“这位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使之与开国领袖的诞辰相联系。
同时也为消息中记者化用毛主席的诗句做了铺垫。
导语虽然简短,但包含信息点广泛,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新闻背景的应用是这篇消息的一大亮点。
首先利用背景材料制造新闻点,例如“全球最快列车首次驶过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将“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和“开国领袖诞辰116年的纪念日”两个背景材料与高铁驶过的站湘潭有机结合。
这一写作方法与《中国地铁列车今天穿过天安门广场》相似,将地理背景“天安门”与地铁列车运行相结合,二者分别把“天安门”和“毛泽东故乡”作为一个新闻点呈现,将时代背景与历史结合。
其次是利用不同的背景材料横向的比较来突出新闻点,例如“这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1069公里,比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长出400多公里”通过武广高铁与西班牙马德里至巴塞罗那高铁的长度的横向比较,突出武广高铁的长。
记者时将武广高铁放到世界的背景中作比较,从而表现武广高铁在世界的地位,同时也暗含一种自豪之情。
另外,“与去年8月在华北平原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相比,武广高铁在速度、技术、难度上都堪称‘升级版’”,将武广高铁放于国内的背景中与京津城际铁路在速度、技术、难度进行相比,从对比中表现武广高铁的技术水平的高度。